图书馆情缘散文随笔

2024-04-26

图书馆情缘散文随笔(共13篇)

篇1:图书馆情缘散文随笔

图书馆情缘散文随笔

冬天还是来了,悄无声息却又刻骨铭心。什么都来不及做,来不及回味,时光便消逝了。

在无数个落叶纷飞的日子里,我静静呆在图书馆三楼的文艺书库,原本复杂的心也变得不那么复杂了,原本躁动的心也变得安静了。在那些与书相伴的时光里我常常有一个梦,我多想坐在书库靠窗的位置喝上一杯清茶,看着缭绕在眼前的轻烟,暖暖的、湿湿的,一会儿便消失在书页里,再看看片片的茶叶被沸水泡得舒展且柔软,这样的时刻最适合读读光阴里的故事,看看喜欢的文字。位置最好是选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三楼的`高度可以清晰地看见楼下的一景一物,一人一车。有阳光的午后,阳光会穿透玻璃大摇大摆进来,仿佛我们是相识了很久的朋友,它来与我一起品尝书香的味道,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它陪着我,我伴着它,一坐就是半天的时光。

冬天一来,图书馆的人变得渐渐地少了,楼下的行人也变得渐渐少了。那时我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穿梭在一排排的书架前,是指轻轻拂过眼前的书,一本,两本,十本……。喜欢手触到书的感觉,特别是那些纸张发黄了的书,越是陈旧,心越是欢喜。有人说我是一个容易怀旧的人,其实我想说怀旧也没有什么不好,怀旧情怀犹如一杯美酒,越是经过时间的沉淀越有味道。

如果看书累了,走累了,还是会找一个靠窗的角落戴上耳塞听一些韵味深长的歌,轻缓的音乐透过耳膜传到心底,听着听着心便通透起来。也许人的心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淡,淡到一定程度,便会喜欢一些纯净的温暖。一本书,一首歌,一束阳光,一个微笑这都是我想要的温暖。

有一段时间我疯狂地迷上了毕淑敏的书,我一到书库便会迫不及待来到书架前,一本接着一本看。在我的眼里毕淑敏就是一个值得我用一生的时光去仰望的人。她可以治愈人身体上的病痛,可以抚平人心里的伤痛,可以驱除人思想的哀伤。我不知道她在写出“那是一个罪恶的夜,那一夜,对一个人来说太长,对两个人来说太短,对三个人来说是煎熬,对四个人来说是千刀万剐”这句话时有没有流泪,反正我是流泪,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眼泪的味道,有点苦,有点悲凉。至此后她成了我不断学习的目标,我会在自己空闲的时候看看中药类的书籍,加上色彩清晰的草药图 ,这都让我感到生活的充实、安心。

无论是在寒冷的日子里,还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里,我都无法舍弃阳光的明媚,我是那么地贪恋着那抹温暖,就像是图书馆带给我的感觉,我知道在那些平凡烟火的学校生活里,图书馆会无条件容纳我疲惫,温暖我的孤独,它会陪伴我度过一个个无法预知的未来。在图书馆的那些日子里慢慢教会了我每天清晨醒来后都告诉自己,今天的阳光是崭新的,空气是清甜的。只要我愿意,再平凡的生活也会蕴含最美的诗意;我希望在图书馆里能遇到温暖善良的人,即便不语,相视一笑,也是芬芳;我希望在靠窗的位置拥着阳光,和喜欢的人、喜欢的书一起享受最宁静的片刻。

篇2:图书馆情缘散文随笔

看这本《图书馆的故事》的读者大概都知道博尔赫斯的名言:“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但图书馆应该是什么模样,就只能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

1957年我进入初中,有了学生证,可以凭证进上海图书馆看书了。当我第一次进入它的目录厅,随意翻着一个个书目卡片箱时,简直无法想象馆里竟藏了那么多的书。进入高大宽敞的阅览室时,我虽然没有马上联想到天堂,却立即视为乐园,此后经常出现在梦中。不过,直到1978年成为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以后又留校任教,我才有机会走进真正的书库。尽管那时的书库夏天闷热不堪,冬天冰冷彻骨,还有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灰尘——怪不得馆里的工作人员进书库都会穿上深蓝色的工作服。1985年第一次出国,第一次见识哈佛大学怀德纳图书馆,才知道“天堂”的模样。我到坐落在日本京都近郊山上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当客座教授,尽管此前我已参观过几十座世界著名的.图书馆,但在仰望这座图书馆大厅的穹顶时,还不得不为它精巧的设计和完美的功能所折服。

在担任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的助手期间,我得知他曾在研究生的最后学年开始当过三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馆员,而他的族伯谭新嘉先生还是该馆的元老,与他亦师亦友的前辈学者中有好几位都是当初的馆员或编纂委员,如向达(觉明)、贺昌群(藏云)、刘节(子植)、王庸(以中)、谢国桢(刚主)、赵万里(斐云)、王重民(有三)、孙楷第(子书)等,更加深了我对图书馆人的敬意。

,我在当了十一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后,意外地被学校任命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从一个图书馆的读者变为主管——拥有450余万册图书、200余位员工,为3万多师生服务——我没有像一些朋友所羡慕的那样有更多的时间看书,特别是看一般读者看不到的书(实际上我已规定全部藏书都向读者开放),但对图书馆还是有了更多的了解。

六年来,我也有机会到过更多世界著名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结识了国内外一批图书馆馆长和优秀的馆员,听到了图书馆的名人轶事。但在读了马修·巴特尔斯《图书馆的故事》后,仍感获益匪浅,使我所知的“天堂”片断连接成一篇世界图书馆的简明历史。作者以他丰富的经验和学识,以生动明了的语言,叙述了从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亚历山大图书馆到作者长期服务因而最为熟悉的哈佛大学怀德纳图书馆的故事。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故事还包括秦始皇焚书坑儒、司马迁编纂《史记》和房山石刻佛经,这在西方同类著作中往往是被忽略的。

篇3:图书馆情缘散文随笔

关键词:马克思;图书馆;个人成才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对中国近代发展影响极深。同时,马克思还是世界知名的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革命理论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仍然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6%)

作为一个犹太德国人,而且是一生颠沛流离、受尽贫困的人,马克思何以能赢得后人如此高的评价?我们从马克思与图书馆的情缘中,或许能得出一些缘由。

马克思还是个中学生时,就非常喜爱读书,在柏林大学时,读书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可以整日闭门不出,在学生宿舍里废寝忘食地从早到晚地读书。 为了多读书,无论是巴黎、曼彻斯特、伦敦……马克思总是见图书馆就钻。

马克思曾经说过,“ 我已经大约两个星期没写东西了,因为,当我不在图书馆的时候……无论有多么好的愿望,也总是不能动笔。” 因为,马克思一生酷爱读书,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1843年,马克思迁居巴黎,创办反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德法年鉴》。为了大量地搜集资料,马克思经常到巴黎的国立图书馆去读书和学习。1845年2月,马克思迁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经常到布鲁塞尔皇家图书馆去学习和研究哲学和经济问题。为了制定自己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从七十二个不同作者的著作中做了摘录,写了二十四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总篇幅达140个印张。19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正义者同盟”,马克思倡议在该同盟的协会里创办一所图书馆,他说自己平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啃书本”。 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那时他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非常艰苦,经常要为“面包”而奔波,常常要通过典当或拍卖家具来维持生活。有时甚至连把书稿寄往柏林出版的邮费都没有。但他仍能够克服困难,始终孜孜不倦地在伦敦英博物馆里的图书馆阅览室,学习与研究了10年多。他总是准时到那里,坐在D行第2号座位上。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尽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地磨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曾经阅读了1500种以上的书籍,仅1850年到1853年六月间,他就写成了《摘录笔记》二十三本之多。《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发行后,马克思因病停止研究工作,但仍批阅不懈,写下了大量笔记。他的读书摘录填满了50本左右的笔记本,足足有3万多页。 正因为马克思如此钟情于在图书馆刻苦学习创作,他一生创立了马克思科学主义体系,对整个社会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不仅以自己的毕生心血为人类留下了一座巨大的思想理论宝库,同时也在治学方面为人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一生潜心在图书馆发奋读书的故事,更是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后来者,沿着他读书回报社会的道路奋勇前进!

我们目前所知晓的人类社会历史,其实是文字记载的历史。因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便产生了文字,用来记录这些文字的载体——图书也就应运而生。它记载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提神凝气的粮食。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营造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古往今来,还有多少成功者都对读书给予了超高的评价: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夸美绍斯说,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事实上,不仅仅是马克思读书的身体力行,还有很多成功知名人士的成功成才,都离不开图书知识的滋养、润泽,正是这些图书给他们的人生事业成功积累的取之不尽的知识能量。在这些知名人士眼中,图书如同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给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提供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和知识营养,才使得他们能在芸芸众生之中,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使得自己日渐强大,进而脱颖而出。

剖析马克思等名人成功背后的文化行踪和思想轨迹,探究图书的激励作用。必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捧起书本,从而培养未来更多的社会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戴维·麦克莱伦莱伦叶马克思传(插图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篇4:我的图书馆情缘

我出生在学校大院里,从小就在学校里混。

最开始,爸爸妈妈在县一中当老师。我多病,三天两头感冒发烧不能去幼儿园,但只要不是躺着起不了床,妈妈就会带我去办公室。她上课怎么办呢?把我放到阅览室,直接请管理员阿姨看管。

两个老师的家,除了书还是书,从小我就在书堆里长大,到了图书馆,完全就是如鱼得水。妈妈一走,自己就一溜烟跑去找书看。书名上的字全认识的,看!封面好看的,看!里面有画的,看!找一堆抱过来,爬上管理员阿姨的大椅子,边吃她给我的零食,边飞速地翻看,字还认不全,连猜带蒙,连滚带爬,不知不觉妈妈来了,我也看完了一大叠。问到底看了些什么,其实说不出太多所以然。

上小学之前,爸爸妈妈调到了师专,家也搬去师专大院。我的身体还是那个样子,还是得三天两头请病假,妈妈安置我的地方就变成了图书馆。师专的图书馆可比中学阅览室大多了,书也多多了。站在书架中间,我会有一种莫名的眩晕感,不知道是因为书太多头晕,还是被发烧闹的,这给我留下了长期后遗症。直到今天,无论书店还是图书馆,一站在满满的书架中间仍然会有这种感觉,那是因为时间停滞、空间太满,面对太多书想读的踌躇满志以及读不完的焦虑共同造成的眩晕感,很纠结,很复杂。就像小时候在晴朗夏夜仰望星空,满天的星星似乎在流动,刹那间,一串无解的问题袭上心头:这星空之外还是星空吗?再外面呢?一层一层的星空有没有个尽头?尽头之外是什么?只要抬头望上一会儿就天旋地转,而书架间的那种眩晕感就是这种感觉的温和版。

我的小学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适合小朋友的童话并不多,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了,《格列佛游记》《一千零一夜》都被我当童话读完了,又自发地找到一种童话的替代品――民间故事。咱大中国童话虽然不多,可民间故事多啊,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华美德民间故事、十二生肖的民间传说……还有一本画风稍稍轻灵的《台湾民间爱情故事》,虽然中间多了个“爱情”,不也是“民间故事”吗?我毫不犹豫抽出来拿在手里。管理员阿姨一看笑坏了:“你小小年纪,懂什么叫爱情吗?”那可是个男孩女孩拉个手要被老??严肃处理的年代啊,“爱情”两个字不是那么好招惹的。幸好在我这个病小孩子这里,关于书的一切都有特权。

囫囵吞枣地看完,隐隐约约明白了,爱情就是男女青年互相喜欢,想要在一起,想要结婚。最初的爱情观,便在天马行空的民间爱情故事中开始萌芽,直到小学高年级笼统读完《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基本定型了。

后来,我们全家到了湖南,我的中学读的是全省最好的重点中学――湖南师大附中。这学校别处到底哪里好我不知道,但图书馆是真好,它是一座自带小院的独立建筑,前面是阅览室,后面是无限神秘的书库。当时每张证每周只可以借一本书,借书处经常要排长队,对我这种读书很快的人来说根本无法满足,经常借了同学的借书证还是不够,这成了我一个无解的难题。

附中有个特色教学项目叫“学工”,每学期一个星期,大家学安装单车、学英文打字、去校办工厂“打毛刺”,还有唯一一个名额是到图书馆整理书籍,这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选项,因为没有伙伴,很闷,干的活又无聊,大家避之不及,于是积极申请的我顺利被批准。整整一个星期泡在那个平时根本进不去的书库里啊,那是怎样一种福利!我在大家同情的目光注视下欢天喜地就去了,去了才发现真不是个好差使。冬天的湖南最难熬,又湿又冷,室内比室外还冷,那时也没有空调和暖气,在家里可以烤火,在教室里拼个人多火气壮,图书馆那偌大的书库完全就是个冷库!整理书籍还不能戴手套,我那本来就长了冻疮的手整天又红又肿像个小包子,还特勤快地忙东忙西。管理员老师感动坏了,特许我每天都可以带一两本书回家,只要第二天带回来就行。学工期间没有作业,一回家就全情扑在书上,一天两本,那哪是读书啊?完全就是喝粥,呼噜呼噜一会儿就是一碗。紧张啊,觉得机会难得啊,就想不要浪费这宝贵的机会啊!其实想起来,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差,爸妈在买书这件事上也算很放得开,我并不是那么缺书看的孩子,为什么就这么欠得慌呢?这种感觉同样延续到了今天,变成一种“好书太多,时间太少”的焦虑感,每每看着那么多好书,恨不得全吞到肚子里,可惜时间总是那么有限,奈何奈何!

林清玄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这话真好,那些我囫囵吞下去的书构成了今天的我。我当编辑,做阅读推广人,当广州图书馆的理事,用各种途径把我喜欢的书拿来和更多的人分享。像这样,一辈子随心所欲看自己喜欢的书,也算是一种幸福的人生了吧?

麦小麦 作家、花城出版社编辑、“爱读书会”组织者,著有《轻熟女词典》等作品。

本栏插图 黄芷琦

篇5:我的写作情缘散文随笔

书架

叔叔孟仲盛,现年四十多岁,是位作家。我出生时,叔叔二十五岁,他听从我父母之命为我想名字。我出生在农历四月份,叔叔查了字典和那一大架子书籍后为我取名孟芳菲。我长大之后看到唐伯虎的诗:“月临花径影交加,花自芳菲月自华。”知道芳菲是花草香美的意思,更加爱我的名字。

我六岁上小学后,父母忙于事业,家里没人照看孩子,我便寄养在叔叔家里。叔叔婶婶只有一个独子,孟小浩。所以他们很喜欢女儿,欣喜我的到来。我在他们家长到十几岁,等上大学了才搬出来,住学校集体四人间宿舍,所以跟他们的感情很好。

叔叔拥有三个大书架,大约一千本书。我小的时候,叔叔只拿给我看绘本故事书。我最爱看的是绘本红楼梦,因为里面的大家族跟我家很像,有很多近亲,远亲。但是亲戚们的住处离得远,只有过年过节时候聚在一起才能见到。而小浩喜欢体育,他有时间的话都在练习乒乓球。我没有讨论剧情的小伙伴,只能很叔叔讨论,而叔叔每每十分耐烦。叔叔喜欢看书,饭前、睡前,都要看的。我大了之后,那些书随便我查阅翻看,我在叔叔的潜移默化下找到了看书的乐趣。

我十三岁时,叔叔问我:“你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我说:“跟你一样当个作家。”叔叔说:“当做作家要有观察力和思考力。你先要学会观察事物,思考事物,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作家留下来的日记是研究他生平的最直接的文体。如你这般的小姑娘,日记是以后考试写作文时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从此就跟随叔叔观察身边的东西。

叔叔喜欢养猫,一只老花猫一直养着,养了十年,直到它离家出走,又养了一只白色的猫。猫爱吃鱼,叔叔就常去钓鱼。观察猫的行为活动,是叔叔给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我每天都要讲给他听。

叔叔喜欢养花,而且经年只种兰花,别的花都不种。家里的兰花,有些是朋友送的,有些是叔叔冒着从山坡上摔下来的风险,自己身背着竹筐上山挖的。兰花开后是很干净的幽香。叔叔说他养的一盆兰花,现在市价十万,但是是他的.心头好,他不会卖。同样增值的还有叔叔十年前花二百多元买的茶壶,现在市价二十多万。叔叔爱喝茶,家里茶壶也收集不少,独爱紫砂壶。叔叔也让我观察花开花落,茶叶泡前泡后的姿态,然后讲给他听。

叔叔喜欢带我去逛菜市场,如果冬天去看,会有红扑扑的萝卜,青绿的菠菜,紫色的菜苔,总之货架上琳琅满目。往往我看完之后会写一篇逛市场笔记。

叔叔喜欢下雨天,每每雨季来临,下雨的时候都要打着伞去公路是走走,看来往的车辆行人,有时候也带着我去。叔叔也让我观察雨滴在物体上的形状和声音。有时候遇见暴雨,伞太小遮不住身体,然后衣服会湿透,回去被婶婶说一顿。

我十八岁时,叔叔说你可以写点东西发表了,然后因为我从小的观察训练,我灵感来得很快,有篇书稿交给他之后,他与出版社谈妥出版了,上市后销量还倒不错,现在我也是一个畅销书作家啦!

以上是从闺蜜那听来的故事,我现实里是一名洗手做羹汤的主妇,但听闻此故事之后我也开始写作。

篇6:图书情缘作文

喜欢读书,无论身在何地,都会有书相伴,唯有徜祥书海才能享受到那份恬静。避开暂时的喧闹,专注于书里的与世沉浮,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喜欢读书,在我的枕边,午后的闲暇以及在医院吵闹的楼梯口,都能心无旁骛地走进书的世界,仿佛与现实隔绝。

小时,特文静,不喜欢和玩伴们满世界疯跑,总喜欢坐在榕树下拿出课本,伴着叶声去读,渐渐地,书页越来越薄,渴求心却越来越重,书很快就全读完了,再来一遍!再后来不管走到哪里,眼前只要有字,它都会像长着两只小手在招引我去。那时候书可是宝贵的东西。终于得知小叔家有书!第一次发现是在奶奶整理衣橱的时候从里面掉下来两本小人书:带插画的故事书、久闻大名的《西游记》。我欣喜的捡起来,顿时被里面的色彩、人物给吸引了。奶奶说:你想看你就看,看好就收好,不然,小叔回来要发火的。”我的眼睛盯着书本,轻轻的点了点头。那时候生活条件差,能忽然有这种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真是意外的惊喜。不知过了多久从奶奶的房间出来,脑子里一直在回荡着故事里的情节,想着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经的途中遇到的困难,他是怎么化解的?这好像有一种魔力,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第二次再进入奶奶的房间时,我是偷偷进去的,因为小叔一直在跑外差。想着等他回来再请求,那种等待简直是一种折磨,实在是等不及。我偷偷的伸头看看奶奶是在厨房,还是在院子。随后一转身就进了房间,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打开橱柜的门,老式橱门还“吱呀”的作响,紧张得手心都汗津津的,从衣服底下翻出小人书,关上门,独自在房间里,又待了很久,直到听见奶奶在喊我的名字。

接触到书的另一个世界是在姥爷家。姥爷是镇书记,他家里有许多杂志和报纸,记得最清楚的是有《道德与法治》。时常去时我就抱了一些杂志回来,一篇篇报道,一个个案例,都会让我沉思。在妈妈纳鞋底的时候或是在摘菜的时候读给她听,尽管读得断断续续,不太连贯,但很享受。记得有一回,我的语文老师,他姓胡,他在班上说谁家有书,上学的时候带来给我看看,我立即兴奋地举起小手,说我家有,只见同学们都转过头来看我,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最富有的,因为我有书。当我带来一本给胡老师时,他当时就笑得合不拢嘴,我不明白他为什么笑,只是诧异又紧张地看着他,他指着书名字《婦女之友》的“婦”字说:“你认识这个字吗?”我摇摇头。胡老师说这是“妇”的繁体字,我听到后不好意思起来。至今回想起来,还会莞尔笑。

从那以后,我对图书又有一种敬畏,曾经对我的同事和朋友们开玩笑说:借吾书,及时还,少一页,拔一根青丝。

图书世界完全向我打开大门是在我工作时。

学校有个大图书馆,喜欢读书,便会经常出入图书馆。走进图书馆那一刻,我的心格外安静,看见这些书,犹如久违的朋友,那么亲切,又那么舍不得触碰。

每次来到图书馆常见苏老师在清扫书架上的

灰尘,我就默默地站着,看着她劳作的身影,内心却在想,如果这个身影是我,那是多么幸福啊!苏老师扭过头来看我,笑着说:“书又看完了吗?”我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笑了笑,拿着书离开了。我有次来借书,一开门闻见的不是书里那特有的油墨香,而是一股长期不透风的霉味,顿时眉头紧皱,再看看书架上全是灰尘,书也东倒西歪。不由得从心里涌出心痛的感觉。期中考试和运动会接踵而来,看管这里的老师很忙,顾不过来,以至于这里闲置下来。离开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想该怎么办?不是我任职范围内的事,怎么敢去多想!可是内心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去找校领导,说明内心的感受和愿望,征得校领导同意后,我欣喜若狂,激动万分。拿到钥匙,打开门,首先看了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一排排书架,一本本书,仿佛都在向我招手,像在欢迎我的到来。脱下外套,撸起袖子,推开窗,端来一盆清水,我终于成为往日那幻想的劳作的身影。我爱这个地方,每天做完本职工作之后来到这里,沏上杯茶,摊开一本书,我的心才是最平静、最安逸的。

闲暇,透过窗外,看着来来往往的孩子,他们也许不会有像我这样的经历,但我希望他们有我一样的心境。

龙应台在写给孩子的信里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的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在此把这段话送给自己也送给你们。

篇7:等待一世情缘散文

周围的同学、朋友大都已结婚生子,有些早婚的小孩都已读小学了,而我依然是孤身一人。旁人不解,总叫我不要眼界那么高,过得去就可以了,还在等待什么?对于她们的劝说,我总是笑而不语。她们不知道,我在等待,等待属于我的、与我有一世情缘的人。

来这已三年了,以前从没想过寻找一段缘分会成为我现在这么大的一个难题,在这样一个年龄,很多的人都会你操心。每次回家,亲戚朋友总会问起这类的事,为什么不找朋友成家呢?我只是一笑,说缘分这种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实这只是我的一种脱词,我不想让别人为我担心而已。

近来,我特别怕从菜场经过,那条路我走了三年了,以前我也走过,但从没想今天这样畏惧过,我怕别人问起我,怎么三年啦你还是一个人呢?是啊!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我很想逃过别人的眼光,逃过别人的追问。

前一段时间,我表弟给我打来电话,说今年不想回去了。我听后哑然,我知道他心里的.苦楚。他只比我小一个月,今年二十八了,一直在外打工,没读多少书,家又在农村,在农村看来,他这是大龄青年了,记得每年回来他家里都会给他介绍对象,每次父母都期盼他回来成家算了,但总是因为种种原因,那个很简单的愿望一直没实现。

记得有句话说,缘是天注定的,分却要自己去创造。在你的生命中会遇见那一个人,往往都不是你能左右的。但现实却是上天可能给了你们认识的机会,却不一定给你们相识的机会,给你们相识的机会,却不一定给你们想爱的机会。于是这世上就有了许多的痴男怨女,你喜欢他,她不喜欢你,有的人走出来了,有的人却陷进去了。那些走出来的人又重新找到了幸福,那些陷进去的人只能活在一个人恋爱的痛苦中。

突然想起今天看的一个节目“相亲进行时”,相亲的男女主角刚开始对彼此的感觉都很好,似乎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观众看来,他们也很般配,可是在谈话中突然出现的一句话让双方的谈话一下子陷入到尴尬之中,原来男主角是一个中专生,现在在一个工厂当乒乓球教练,而女方却是一个大学本科生,在一所小学当语文教师,看到此处我为这个男孩担心起来,我知道可能危机来了,果然,后来那个女孩就找一个理由离开了,明眼人都知道挡在他们中间的是到无法再逾越的墙,那就是学历。尽管后来他的爸爸也出来为儿子支招,谈到他儿子有房子,很本分,脾气很好,如果结婚的话,什么都不用愁,甚至还给他们规划了将来,说以后她可以教他们的小孩文化知识,她可以教小孩体育,但一切的挽留都无剂于事。

想起自己曾经也相亲过几回,但每次都只是见过面,吃过饭,尽管也留下了联系方式,但结局大多是一去不复返,个中原因,无法说清。也许只能用一句太俗的话来解释了,没缘分吧!

这世上要找到一个能够有缘的人为什么那么难呢?

篇8:优秀随笔珍惜情缘

漫漫人生路,茫茫人海里,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人。

也会碰到一些事,慢慢的.一些人在你不经意间,就看清他们的内心,

而发生的一些事,会让你不知不觉懂得什么是情,有一些人表面看似

热情似火,其实他们内心未必是真心对你,对你热情的只是想在你这

获得他想要的利益,而有一些人也许你觉得对你冷淡漠然,其实他们内心

对你是火热的,对你是真心实意的,他们只是不善于表达,很多人,只有你遇到事,

你才能看清,很多事,只有事实才能验证,很多情,只有等时间慢慢去沉淀,

离开的只是插曲,留下的才是真情,你只有经历一些事,你才能看清一些人,

只有看清一些人,你才能读懂一些情,两个人相识容易,相知难,相处容易,

陪伴难,牵手容易,等待难,喜欢容易,懂得难,总之一句话,

如果你有一个喜欢你, 愿意默默陪伴你,天天问候你,

不介意你无理取闹的人,那么就请你好好对他,好好珍惜他对你的情感,

篇9:通菜情缘散文

星期日到江门水街市场买菜,我总爱在卖通菜的摊档前驻足,望上一阵通菜,或询问一下价格,购买一些,因为它与我有些难舍的生活情缘。

那年我当知青,生产队要按市农资公司计划种植蔬菜,完成上交蔬菜任务后才有化肥供应。农民兄弟十分现实,多种植产量高、肥料用得少和容易管理的通菜,争取早日完成上交任务,获得化肥供应配额。

我记得,那年收割通菜正值严寒的冬天,北风凛冽,绿油油的通菜被北风吹得瑟瑟发抖,菜田水面结上薄薄的冰层。我这个生活拮据的知青,没有吃早餐,饥肠辘辘,与社员们一样光着脚丫踩入1尺多深的水田割菜。一双冻得通红的双手,在刺骨冰冷的水中不停地劳作;一双冻得麻木的腿像灌了铅,不听使唤。一不小心割伤了手指,一滴滴鲜血从冻得通红的手指伤口溢出,融进了那冰冷的水中……

那一天收割的通菜,社员们用两轮手推车运到几公里外的江门水街蔬菜收购站出售。司磅员草草过秤记下重量,说通菜供大于求,各市场都不进货了,今天通菜收购价1分钱/斤,让社员们将通菜运去鱼塘倒丢喂鱼,免得堆积如山,在烈日下腐烂发臭,还得雇人清理街道卫生。

几十年过去了,可谓弹指一挥间!如今,国家经济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田野的通菜似乎也感受到这一变化,在灿烂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嫩、翠绿,长得生机勃勃;它展开嫩嫩的绿叶,迎接着每一天的阳光雨露,吸收泥土的芳香和养分,呼吸着新鲜空气,在微风中尽情地欢笑摇摆,洒脱成长,真正感受到生存的价值。菜摊档的阿婆说,现在市场的通菜卖到2元钱/斤是常态。

通菜是我生活中最普通、最朴素的一道菜。当知青时,我无奈囊中羞涩,无钱买菜吃,而生产队的通菜除了用作完成上缴蔬菜任务外,就是喂猪饲料,所以它成为我“被迫”要吃的菜。现在我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从过去“被迫”吃通菜,变为喜爱吃通菜,主要在于炒通菜的厨艺提高,以及嫩茎富含各维生素、矿物盐,有防癌、降脂减肥等养生功效。

现在我做的这道菜,再不是当年没有任何佐料配搭,仅放油盐的`做法,而是用腐乳椒丝炒通菜。我将红椒丝与翠绿通菜配搭,让人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显得十分和谐;闻之有一股浓香味道,会“香到入心入肺”(香个透);吃之感受到鲜嫩、脆口和咸香腐乳汁的美味在唇齿间流淌,嗯,真是让人回味无穷。我做腐乳椒丝炒通菜大体几步骤。洗摘,主要将菜洗净,摘掉老叶,不用切哦,整一棵原汁原味才是真滋味哦。加腐乳,主要是将腐乳块碾碎,加入少许腐乳汁。切丝,就是切红椒丝、姜丝。起锅热油,下姜丝与红椒丝爆出香味,加入腐乳汁翻炒一下。下通菜时,用大火并用筷子翻炒,让每一棵通菜都裹上香浓的腐乳汁,就可以盛盘出锅啦!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而大幅改善,家常菜有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等,但我对吃通菜依然情缘未了,喜欢享受一种最普通、最朴素的满足,感受炒通菜散发的咸香浓烈美味。

篇10:网恋情缘散文

方若了无心绪地打开电脑,脑海尽显昨晚灰白色的主题,你若离开了,我也不会再继续。直到明年此时来关注你儿子中考的消息。乔强无奈地敲下这冰冷的字体。

方若和乔强是在网上认识的,两年有余,最初的聊天也是从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做人的本质开始的,很有默契和共鸣。渐渐地彼此习惯性相依,温暖的话语,心灵的慰藉。永远的知己。

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禁得起平淡的流年,一棵棵树木的四季,一朵朵流云的漂泊。守望在风雨兼程中。他们都是那种理智,谨慎言行的人,很有家庭责任感。始终没有逾越雷池半步,明明知道相思苦,偏偏还要苦相思。心里总是默默地牵挂。

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现今人们要面对的来自生活工作的压力更是无处不在,有时难免情绪低落。方诺这几天就在工作中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心情郁结。人有时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做出一些负面的决定,就在乔强找方诺聊天的时候,方若毫无头绪的说:“我很累,我们分手吧。”乔强的性格更是耿直,说:“我爱你,我尊重你的决定。不欢而散……”

人在拥有的时候,没感觉怎么样,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见面互相问候和关心一番。心里总有一丝甜甜的感觉。怎么今天方若象丢了魂似的,没定向呢,如果说乔强性格耿直,那么方若的性格更是倔强,自负的性格总是默默的承受心里的苦,泪在眼眶打转,心隐隐作痛,那种疼只有亲身体现过才知那是心碎了的感觉。如针扎一般。回忆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邂逅的.美好。欢笑苦乐共享过,美好愿望畅想过。浪漫网事曾经过……

暗夜,乔强孤寂难眠,举杯邀月,星空易对,黯然神伤。对着电脑屏幕痴痴的发呆。不由自主的挂上了QQ,迫不及待的找那一个她,也忘了昨晚说过的话,此时,他只想方若,满脑子都是她的影子。婀娜多姿,回眸一笑生百媚,宛若天使一般。如今没有了你,夜色暗淡,清凉如水,心如刀绞,心像被掏空了一番。没有了你,这天地仿佛都要失去主题……

网络情缘,虚幻而真实。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红尘纷扰,谁又能躲避这爱恨情愁呢?遇到了,是缘分。过客如云,也曾有过烟花般的绚烂和流星划过的美丽。但那种心生的疼不是随意而生的。那是彼此心灵的契合,灵魂的融入。精神的交流。只要把握好做人的道德底线,那也是人生中一种美丽的牵挂。方若看着乔强留下的消息,微笑着,激动的泪水没落脸颊,一首《今世有缘》和你畅想明天……

都说网络情缘难再续,那是对网络环境而言。偶有不顺心和不如意。鼠标轻轻一点就拉进了那个黑名单,从此你我陌路不相逢。也无风雨,也无晴。

方若和乔强上次矛盾之后,尽管心里都很疼,脑海涌着无限的思念和牵挂。但这两个自负的人却半个月没有联系。乔强拥着妈妈走出医院,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看着妈妈的病情一天一天好转,宽慰了许多。还有那个上初中的女儿今年马上就要中考,心里总是担心着,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重点高中。可怜天下父母心。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是最棒的。也许是乔强这段太累了,(单位也很忙)方若也一直没有消息。心力交瘁,病倒了。连续打了几个吊针了。嗓子还是隐隐作痛……

方若这边是工作上一个个难题,接连几天都没有心情挂Q。尽管她也很牵挂乔强。面对市场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努力奋斗着。不进则退,遇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各方面关系的努力,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方若心情也疏朗许多。

午后的阳光淡然,宁静。方若,乔强不约而同的来到电脑前,发出了久违了的问候和温馨。若,你还好吗?恩,还好。你最近情况怎么样。孩子很努力吧,马上要中考了啊。乔强幽默的打出一句,她老爸我这么优秀,孩子考重点高中没问题。方若和乔强每次聊天都离不开家庭和孩子。彼此鼓励着。若,你上次说分手,我轻而易举的就答应了,但我做不到,不想失去这美丽邂逅的缘分。我知道你是心情不好逗我的。你工作压力太大,刚好我那时也因妈妈有病住院。心情不好。那你怎么没和我说呢,若发出一个调皮的表情。我怕你为我担心,不想给你增加压力。希望你能轻松,快乐点。若默默无语,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总希望对方能幸福!快乐!自己的苦累总是自己扛。难怪网络他们成知己啊,心犀相通。志趣相投。还总是为对方着想。懂得理解和包容。

篇11:情缘的烦恼随笔

生活是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生活烦恼的根源。幸福生活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爱、二是有希望、三是能感受。

当听到生活的唠叨埋怨时,我想要回到矜持的少女时代,因为还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还没有学会世俗的谩骂,泼妇的样子我还没有学会,因为羞涩我只能隐忍。可是现在,我该怎么办,我已为人妇,我该不该拿出那市侩的那一套呢,我丢弃了自尊已经尝试过了,于事无补,每拿出一次我们的生活就多一次创伤,每实行一次我的心就撕裂一次,何必呢、又想不出个所以然,不知究竟为了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如此负重,我们的感情会如此脆弱,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字“缘”。

缘分是为让恋人的“邂逅”而创造的吧,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茫茫人海,众里觅你千百度,只因君在灯火阑珊处。因相遇而有缘、因有缘而让感情有了不变的归宿,这是命中注定的生活,属于我们的。有了生活就有了其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起初 ,我们可能不是奔着这些去的,可是这些是生活的本质,我们无力改变。

生活的日子越久,烦恼越多,那些伤害的语言就成了家常便饭,它变成了一种调味品、一种添加剂,吃的越久,对身体是一种看不见的摧残。在悔恨堆积在心里的时候,情缘早已是一坛清淡的米酒,被生活拍碎了封泥,没有了属于他原有的味道。酸甜苦辣、悲欢

离合,有说不完的故事,走不完的轨轮回。

少女时不要太信“缘”,那也许是一个没有结果的、心灵的等待。等待得越久,它就变成了寄托,拿他来安慰自己的一种借口,安慰久了就是在欺骗自己的.青春。一切皆要顺其自然,不要把可遇情缘演变成强求的隐患,相遇只不过是平凡的一种,而有时不遇,也会有另外一段美丽的邂逅。生活若不是美丽的缘分披上华丽的外衣,那它的本质就是在平凡的日子里风平浪静的小舟,在我们的生活港湾里没有干扰的停泊,一片落叶、一声温暖的问候、一个真情的拥抱、在我们结缘的日子里,每天都充满爱的味道。

篇12:辣椒情缘杂文随笔

不知从何时起,我就与辣椒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吃饭,辣椒也会欺负弱小的我,辣得我眼冒金花、眼泪翻滚、双脚直跺,牙缝里不停地挤出唏——唏——的求救声,但是,当我抱着木瓢咕咚咕咚地灌了一通水后,那双筷子还是抵抗不住诱惑,毫不犹豫地伸进辣椒碗。母亲一边用严厉的目光阻止,一边告诫说:“怕辣傻了,少吃点!”

小时吃饭没个顿次,每天放学回家,或跟小伙伴们蹦蹦跳跳地疯玩了一阵后总要刨一两碗冷饭。若早上的菜吃完了,就在坛子里舀些辣椒酱,把饭拌得红籽似的,别人见了总要嘻牙露齿惊叹,可我们总是吃得津津有味。

上初中后,辣椒成了我们的最爱,吃不伤,吃不厌。学校食堂无非就吃白菜、洋芋、老南瓜,白菜常有青虫相伴,洋芋常有泥巴依附,老南瓜又不合胃口。一句话,就是没油水,难下咽。我们只好每星期用罐头瓶装一瓶或两瓶菜到学校吃。为这,母亲可操碎了心。她每年都要给我们磨几坛辣椒酱,白天活儿多忙不过来,时常熬更守夜地剁糟辣椒、辣椒鲊,切辣椒丝,撑辣椒鲊,把家里的坛坛罐罐全都装满了。一年四季,轮换着吃。我每次包菜,母亲晓得包到学校大家享用,总是亲自下厨,铆足油盐,放齐佐料,烹得香喷喷的。我每次打开瓶子,都诱得同学们直流口水。这些菜不但开胃下饭,还能长时间保存,够一周享用,是其他菜望尘莫及的。

读初二那年,十四岁的我就俨然是一个大人了。生长在农村,读书从来就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很小就光着脚丫跟着父母下地里劳动,父母也给我量身定做了小背篼、小锄头、小粪桶这些劳动工具。母亲栽了许多辣椒。虽然房屋附近有几块土,可土质太肥,又是邻居的鸡犬之地,头几年辣椒刚开花,就遭鸡群践踏,啄得剩些光梗儿了。所以,母亲就只好舍近求远,把辣椒栽得远远的。周末,我顶着太阳趔趔趄趄把粪挑到辣椒地里倒脚粪。当辣椒苗发枝打桠窜出洁白的小小花蕾时,又要倒一次粪,适当放点肥料。母亲告诉我,肥料不宜放多,尤其不能和尿淋,要不,辣椒苗猛长,枝多叶密,可叶子很小,上面害病似的生出许多斑点——俗称火爆叶,这是很难结辣椒的,即使有几个也很小,并老早就脱枝掉在地上——长不成气。若用清粪淋,淋的次数越多越好,长得枝繁叶茂,结得密密麻麻。

我照母亲的吩咐挑清粪淋。烈日当头,汗水一次次流进眼眶。有两次脚底一滑,粪桶都摔成了几大块,溅了一身粪。每淋一次,肩上就磨掉一层皮,火辣辣的疼好几天。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辣椒的大方馈赠。不久,没膝高的辣椒树上挂满了层层叠叠的辣椒。每一棵辣椒树,从上到下层次分明,颜色由浅入深,树尖上的新枝桠陆续在绽放花蕾。满树的辣椒让人眼花缭乱,但要饱口福来还有些讲究。上面刚结不久,呈淡绿色,还没有长丰满,个头小,又嫩又脆,辣味淡,还不能摘取;中间的呈深绿色,摘来炒肉正当时;下面的长得厚实鼓胀,呈酱紫色,有的开始微红,有的鲜红。酱紫色的是制作泡辣椒和酸辣椒的最佳材料。每到七、八月间,是辣椒的大红季节,山坡上不时出现红彤彤的一大片,美丽极了。红辣椒的用途就更广了,新鲜的可以磨辣椒酱,剁糟辣椒、辣椒鲊,切辣椒丝,晒干的可以切成小截炒菜,可烘焦或者炒到微煳制成辣椒面,是拌凉菜,做豆酱、椒麻鸡、蘸水的必备材料。农村家庭,家家户户都能自给自足。种多了,也可以摘嫩辣椒、红辣椒,或者晒成干辣椒,背到街上去换点钱来补贴家用。

老家种的辣椒一般就四种:大辣椒,说它是大辣椒,是相对个头小的朝天椒而言的,其实只是中等个头,呈不规则的圆锥形,味道辣而香;菜辣椒,柿子形,有小孩的拳头大,微辣带甜,是炒虎皮青椒的原料;朝天椒,个头小而硬,味很辣,是炒辣子鸡的必备原料;牛角辣椒,细长弯曲,像牛角,味辣,一般人望而生畏,不敢下箸。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每年春节过后,老家的青壮年离妻别子,远离家乡,前往浙江、福建、广东打工,在他们并不多的行囊里,总会有亲人精心制作的油辣椒或辣椒面。多少年来,他们整天在繁华的都市里穿梭忙碌,挣了不少钱,回家盖了高房大屋,吃的也营养富足了,穿的也光鲜靓丽了,生活品味提高了,一切都在悄然地变化,唯有对家乡辣椒的眷念没有半点改变。辣椒,不仅是我们遵义人生活的必需品,更是远在异乡的遵义人无法割舍的浓浓乡愁。

篇13:抒情散文:一世情缘

梦里痴寻,声嘶力竭呼唤,若有来生他还愿等她。

那一季,是谁撩起你的发尖,让你走入他的心田。

那一季,是谁拨动了他那根孤寂的心弦,让他从此陷入痴恋,不能释怀。

群花争艳,独留一树梅花浅立寒冬。

花开花败,也只是一季芬芳。

孤立晚冬的那树梅花,却延续着最后一季的凄美之香,荡人柔肠。

一朝薄情、一世感伤,往日情节、历历在望。

苍白了谁的容颜?诉说着谁的感伤?

寒梅为雪已碎,轻叹雪的薄情。

守候一季,魂却随风飞。

摇怜痴梅,情系下轮回。

那一季,是谁的绝情,挑乱了他的心。

那一季,是谁的离别,让他幽梦被惊。

指尖流沙,是谁模糊了谁的年华,美丽城堡轰然倾塌。

萧风吹残了圆月,也吹白了心里的那根青丝。

只怪、酒醉月老牵错线,许下凡尘一段缘。

情亦断,痴心不迁,可那浅笑的容颜渐行渐远,直至云边。

脚踏着离别时泪,细数着满身的伤痕,红尘岁月,已不再往复从前,悲吟笙歌,可伊人迟迟不见。逝水年华,扯下了尘世的繁华,蹉跎的岁月,还有谁会陪他徒步浪迹天涯。繁星点缀的天空,勾勒出的却是那幅凄美之画。

恋上忧伤、静观世俗的苍茫,看那粒尘埃最后飘落的向往。曾经、地老天荒前的誓言,如鸳的眷恋,终究禁不起逝水的流年。窗外,繁华落幕,留下了夜色的凄凉与惆怅。

多少次在午夜梦里徘徊,只为等待再次抚摸你不老的容颜。

上一篇:美容院收拾房间标准下一篇:受电工程中间检查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