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日战争概括

2024-04-29

论抗日战争概括(精选8篇)

篇1:论抗日战争概括

论抗日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满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日本的大举进攻,使中国的大片土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这些地方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正是因为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二、国共两党携手抗日

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然而,蒋介石却在东北奉行不抵抗主义,在全国继续贯彻“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西安事变”张学良兵谏蒋介石。民族大义面前,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在“卢沟桥事变”翌日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抗战。危急存亡之秋,蒋介石最终发表讲话,认可团结救国的必要。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誓与日寇抗争到底。

“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军队总动员。到1945年夏,正面战场共进行24次大的会战和数以万计的较小规模的战役、战斗。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一场场会战,一次次粉碎了侵略者“速亡中国”的迷梦。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在漫长的战线和持久的作战中,顽强抵抗,他们以血肉之躯和敌人作拼死搏斗,伤亡320万人,表现出中华儿女为抗击外敌侵略而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迅速挺进敌后,构成对侵华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布局。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黄土岭一战,让日军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雁翎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如同一把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945年9月2日,在接受中、英、美三国联合发表的波茨坦茨坦公告后,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侵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奋起的历史转折点,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高涨,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胜利进程,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四、总结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抗战,不能不深刻思考和平的重大意义。只有和平才有发展,只有和平才有进步。中国人民遭受侵略、战祸之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就更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更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强国富民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2:论抗日战争概括

摘要: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来同侵略者屡战屡败的耻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以及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的因素。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伟大复兴 团结抗战 解放战争

一、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从卢沟桥事变到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华北事变以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部署。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日军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一大批城市。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彻底垮台。日本法西斯企图继续顽抗,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相互配合的对日作战的坚决打击。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站诏书。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不断重新挑起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愤恨与不满。卢沟桥,九一八,毒气战,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再次掀起中日之间的仇恨,而是不想再让贪婪无厌侵略者得逞,不想让我们的下一代重蹈覆辙„„“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欲灭其国,必去其史!”“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每每想到这些有关历史的名言警句,内心就无比激动!伟大的教育学家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又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共中央以及东北党组织先后选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中共满洲省委及各级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东北抗联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敌人自身

日本侵华的方针是“企图征服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错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侵华一直都是它的基本国策,日本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影响,它目睹了西方列强由于侵略弱小国家而致富,所以它要踵起效尤。殊不知日本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时至二十世纪中叶,全球所有被压迫民族独立图存的风气已如火如荼。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已日益微弱,继起的日本焉能后来居上?所以日本开明人士说:“日本侵略中国,无异于吞下了一颗定时炸弹”。2.眼光短浅,胸襟狭隘

日本既以侵华为国策,田中义一认为征服中国为征服世界的阶梯。但是日本究系岛国,民族眼光短浅,胸襟狭隘,政治、军事领袖皆有大志才疏之弊,徒有成吉思汗的野心,而无成吉思汗的才能和魄力。因而它们侵华的方式,是蚕食而不是鲸吞。既已作了侵略者,又没有勇气承认对华战事为侵略,却硬说是“事变”,而且这些“事变”是土肥原板等少数中下级军官搞起来的,关东军司令官是前竟不知道,事后关东军司令部和日本政府只好为其越轨行为作辩护。侵华战争既已发动,而日本人又没有魄力大举称兵,等到中国民愤达到高潮,以致“卢沟桥事变”无法收场,大规模用兵势在必行时,日本又不愿意倾全国之兵来犯,只在华北、华东用少数兵力与中国作战,到兵力不敷时,才逐次增兵,深入作战。这种逐次增兵法便是犯了兵家大忌。中国地域广阔,日军一个师团一个师团地开进中国,正如把酱油滴进水里,直至把一瓶酱油滴完了,为水吸收于无形而后已。日本人便是一滴一滴的,滴进了六七十个师团在中国大陆,但是还是泥腿深陷,坐以待毙。3.能源短缺,珍珠港事件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严重缺乏,国内生产生活所用的原料主要靠从别国进口,这种状况不利于战略防备更不用说进攻了,粮食、石油等是关系一个国家战略独立自主地位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如果这种资源严重不能自给自足的话,一旦国际局势突变,别国切断其资源进口渠道,这个国家将会很快因资源不足而垮掉。日本就是属于这种类型。这就决定了日本不可能来进行大规模的长时间的对外战争,它的战争缺乏长期的不断地物质资源做保证,尤其是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等方面停止了对其包括石油等战略物资方面的支援也加速了日本的崩溃。

4.国际形势高举反日联盟大旗

日本的所作所为是侵犯别国的主权、人权、领土权等的行为,给她们自己以及世界人民带来了生命财产等各方面的损失与灾难。它所进行的战争是野蛮的,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曾做过透彻的分析: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它不能冒险战争,还使它濒临崩溃。

事实证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在国际上失道寡助,其行为必然会得到世界人民的反对,在国际上必然会处于孤立的地位,而且会受到反对,中、法、苏、美、英结成联盟反日就是明证。

以上分析的都是外部因素,真正我们取胜的关键还是我们内部抗战的主力中国共产党。5.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到中华民族的抗战

1)中国共产党是抗战力量的中流砥柱,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力求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2)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3)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法西斯各国的支持下,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的形成与作战也决定了二战的胜利,苏美对日作战也给予了抗战胜利的有力配合。

三、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最后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这一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这一胜利,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四、抗日战争之我见

硝烟早已远去,但战争留给我们的创伤至今仍未平复。今天我们原谅了日本之前的种种恶行,但原谅并不代表着忘记、否认侵略中国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日益抬头,对华政策越来越硬化„„难道你们日本人忘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吗,又或者还想再来一场世界大战?中国人民已不再软弱,我们誓死捍卫历史,让真相长存。谁还敢挑衅,我们势必坚决还击。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遗留毒气弹问题,你们一再触及中国的底线,请相信,中国人民决不会妥协,中国政府绝不会放弃,希望中国人记住: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篇3:论抗日战争概括

这些经过精心处理过的高度概括的造型, 如临风的智者, 不言而尽显风流。如此形神通透的形象, 似乎更容易凝聚深邃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当观者以物我两忘的虚静的心灵去体悟洗练形象的言外之意时, 你会发现那简约的符号, 所擎起的是一个足以安放心灵的精神空间, 一个宁静致远的纯净世界。

要创造出如此洗练的作品, 必须对原始素材进行反复熔裁, 正如《文心雕龙》所言:“若情周而不繁, 辞运而不滥, 非夫熔裁, 何以行之乎?”②好的艺术形象就像好的文章一样, 要做到尽意练达, 必须经过反复的凝练和斟酌。“并杼轴乎尺素, 抑扬乎寸心。”③大家写文章之所以气象宏大, 各具异彩, 是因为他们在字里行间都倾注了真心。因此, 卓越的作品值得也必需用一颗赤诚心去感悟, 藉此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美的体验。

先看这幅《自环龙》 (图1) , 整个形象被安置于一个横置的矩形框中。龙头向后弯至龙体中部, 在龙体前端形成一个自环;龙体和龙尾紧紧相连, 由一大一小、两个贯通的“S”形曲线构成。一波三折的曲线总会让人联想到涌动不止的生命旋律。画家荷加斯曾高度称赞这种“S”形波状线:“波状线, 作为美的线条, 变化更多, 它由两种对立的曲线组成, 因此更美, 更舒服。”④龙体被简化到极致, 只剩下那个经典的、醒目的“波状线”和两只同样精简的龙足。鸟状的龙头, 被精简到只剩眼和喙, 鸟翼也仅仅只是三条曲线而已。简化的形象恰恰有更强的形式感, 强化了线条、张力、动感, 更凸显了神龙超凡的神力, 使其卸掉了累赘的躯壳, 自由放飞灵魂。

这个自环龙的形象, 被简化成一个水滴形的圆环, 加一组优美的“S”形波状线, 其内蕴的生命活力和超凡的神性都被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这种犹如神助的造型能力, 离不开对事物深邃透彻的观察, 只有抓住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 才能成像, 且得意, 创造出形式至简, 而又意味深厚的艺术作品。

再来看这两只仙鹤 (图2) , 像上面的龙一样, 没有任何细节装饰。头部只有饱满的丹顶和长长的鹤喙, 长颈也只是一条饱满而均匀的弧形线, 鸟身和鸟尾组合在一起像一个轮廓明晰而简练的肥硕的大鲤鱼, 两只翅膀被概括为极具穿刺力的楔形, 等等。如此洗练的造型, 使得笔者每每看到这对振翅起舞的仙鹤时, 都有温润如玉的感觉。锐利的楔形翅, 破长空, 搏风云;弧形长颈, 鸣嘹亮、引亡灵。简洁到如此的仙鹤, 才真正脱了凡尘。

正如阿恩海姆所言:“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创造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 一切原来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都具有了一种人们从未见过的外表, 这个新奇的外表, 并没有歪曲或背叛这些事物的本质, 而是以一种扣人心弦的新奇性和具有启发作用的方式, 重新解释了那些古老的真理。”⑥汉代艺术家充分利用“裁”与“减”法, 对客观形象进行凝练和艺术加工, 使仙鹤具有空幻之美和宏大气韵, 这种意象能够把物质和精神合而为一。

最后, 再来看这幅《羽人·龙衔鱼》 (图3) , 图中的三种形象, 似乎都只是剪影。但众形之间, 共用了诸多相似或相同的元素, 使得画面有一种统一的整体效应, 就像有色彩的画面运用了较为和谐的色系一样。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概括手法, “由艺术概念的统一所导致的简化性, 决不是与复杂性相对立的性质, 只有当它掌握了世界的无限丰富性, 而不是逃向贫乏和孤立时, 才能显示出简化性的真正优点。”这样的简化, 以最少来表现最多, 是为了强调画面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为目的。目的是寓无形于有形, 藏无限于有限。

这种整体而统一的视觉语言, 可以充分发挥欣赏者的艺术想象力, 可以激活残存的美好记忆, 挖掘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 重新拥有淳厚的真性情。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壮美景观被诗意地简化为:一个抽象的圆, 一条虚化的直线, 同时也凸显了诗人磅礴大气的胸怀。视觉艺术形式的简化是一种诸因素趋向高度和谐的审美层面, 剔除了不必要的细节, 加强了内在的张力, 使用较为统一的艺术元素, 加强了构图的整体性和严谨性。简化能抖落细节的繁缛、整合琐碎, 统一步调, 突显艺术形象的典型特征, 更有利于实现艺术作品的整体美感, 更能进一步实现中国艺术所崇尚的“天人合一, 物我合一”的最高艺术境界。简化可以舍去一切“小”, 而趋向“大”, 可以使一切物性趋向本真, 可以升华情感, 提升性灵, 可以以最为简单的办法实现由凡境到诗境和画境的穿越和升华。要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 艺术家必须以明净的心灵来感化外物, 把体悟的生命真谛付诸形式, 才能把散乱的繁复, 幻化成“万象归一”的美感。

注释

11 王国维.人间词话新注[M].滕咸惠, 校注.济南:齐鲁书社, 1986.

223 刘勰.文心雕龙译注[M].陆侃如牟世金, 译注.济南:齐鲁书社, 1981.

3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腾守尧, 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篇4:论具体犯罪概念的经验概括

从75万个刑事司法判决中筛选出三千多个变更罪名的样本,据此观察、分析法官群体将某类案件事实从相关犯罪概念中剔除出去的实然过程,可进而确信犯罪概念中不应当包含哪类事实情况。研究发现,这种法官群体的经验与犯罪范围的研究之间的确具有很强的相关,有助于发现对某些具体犯罪概念的误解,展现罪名适用的多种界限,证实刑法解释的能动性。

总结归纳这种实际影响并逐渐形成某种经验概括,将有助于人们对具体案件事实与犯罪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判断,提高刑法解释的确定性。所谓犯罪概念的经验概括就是指,实践中具体犯罪概念反复运用的大量个别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具体犯罪概念的经验概括是某种类型化案件事实的刑法性质的否定性特称判断。首先,犯罪概念的经验概括是对类型化的案件事实是否应归入某个罪的判断,大体上位于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与小前提之间。其次,法官群体不约而同作出的同类判断,可能形成关于某类案件事实是否应归入某个犯罪概念的特称判断,至少使某类案件事实的认定有了相对明确的范围。第三,由经验归纳而来的特称判断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而本研究所看到的犯罪概念的经验概括都以否定判断的形式存在。综上,犯罪概念的经验概括可以将一些貌似有理的有罪判断堵截在个罪门外,使三段论推理过程变得更具可操作性,提高罪名适用的准确性和司法效率。

(摘自《中国法学》,2013年第6期,第103-116页。)

篇5: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完

姓名:南海南学号:0921010218指导老师:张波

序言: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发扬抗战民族精神,不失爱国灵魂,强国才能御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珍爱和平,立足发展

摘要: 抗日民族精神极大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关键词:爱国主义团结自强不息

前言:自1937年七七事变起,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浩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艰苦的伟大的斗争,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终于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在党的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儿女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总动员,是近代以来反对外敌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屈辱和抗争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抗日民族精神极大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抗战团结精神及爱国精神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险。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通电中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在生死存亡之际,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局面.结一致,同仇敌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民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民族工商业者积极为前线捐款捐物。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国家社会党等一致拥护国共两党抗日。宋庆龄接受中国中央建议,从上海移居香港,于1938年6月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呼吁世界人民援助中国抗战。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少数民族的贡献。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有很多少数民族指战员,如白族周保中和满族赵尚志等。河北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在与日本侵略者奋战中战斗870多次,歼敌3.76万余人,战果累累。台湾的高山族人民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全国其他少数民族也都组织了抗日游击队,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颂歌。

抗战期间,广大海外侨胞怀着对中华民族解放的热切期望,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海外华侨组织了各种救亡组织649个。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头三年,华侨捐献的款项能够购买各种飞机200多架、救护车1000多辆。io华侨中有4

万多热血青年,毅然回国奔赴抗日战场。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为动员和组织华侨参加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外侨胞用自己的行动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这期间,深深展现出了不畏强敌、舍身报国的献身精神。

在常年抗战中,无数的国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吉鸿昌被捕后慷慨就义的浩然正气;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激战中殉国;国民政府军陆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在进入缅甸对日作战中殉国;东北抗日联军赵一曼的临死不惧,从容就义;冀中深南县王家铺村村民的宁死不屈,守口如瓶。正因为那么多人的不畏强敌、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精神,日本面对的不再是少数人,而是拥有四亿五千万人民的整个中华民族!正如《义勇军进行曲》唱的那样,“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用砖石垒起来的长城,在炮火的轰击下或许会坍塌,但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和不屈脊梁筑起的长城,却是任何强敌都摧不垮的。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们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

:3:始终贯穿抗战精神的还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由于艰苦奋斗,使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形成了一种清正廉明的作风,出现了一片新面貌。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不仅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而且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篇6:论抗日战争概括

“七七事变”事变后,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展开„„

抗战爆发时的国际形势: 1937年7 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绝非偶然,它是在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支配下、在新的经济危机日益严重、国际国内矛盾日益激化的形势下、也是在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支配下发生的。

抗战爆发时中国国内的形势:抗战爆发时,国力衰弱、政局动荡,阶级矛盾尖锐、冲突激烈。这时的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军事力、经济力和组织力等各方面都大大的不如日本。

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顺应中国社会环境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且积极争取民主,督促国民党推行政治民主化,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战争的客观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策略,不仅有效地遏制了国民党的***,而且使党的力量也获得迅速发展和巩固。

中国共产党1937年8月在陕西洛川召开政治局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抗战路线,领导人民军队挺进敌后,广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有效地打击钳制和吸引了敌军。从战略上和具体战役上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正面战场的战斗。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到相持阶段,八路军、新四军主要进行运动战和游击战,主要是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正面战场的战斗。同时,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开辟了很多抗日根据地, 广泛发展群众武装,使人民军队得到壮大。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领导人民军队进行艰苦的战斗的同时,还广泛地发动群众在敌后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组织广泛的群众运动,与国民党的投降派、妥协派作坚决的斗争。先后多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有理有节的方针,始终以民族大局为重,坚持独立自主的斗争原则,坚决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思想建设上, 中共党员解放思想, 破除教条, 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多方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系统提出和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及其总路线, 还有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 提出了“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概括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三大法宝” , 以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的“ 三大作风”。中国共产党员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带领中国人民赢得抗战的胜利。

抗战中, 我们党在政治、军事、党的建设、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全面展示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使得这场战争演变成为党为民族解放和幸福而前仆后继, 带领人民坚持抗战, 不屈不挠浴血奋斗, 最终取得胜利谱写的英雄交响曲, 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愈益紧密结合, 走向成熟并日益发展壮大, 实现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重大历史转折的新阶段和新篇章。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所预言的那样:“ 这样一场战争只有在最先进的革命领导之下才能获

胜。· · · , ·一旦人民真正大规模武装和组织起来, 共产党将尽一切可能来实现对日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但在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政略、战略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失误,如抗战态度不够坚决彻底、战略战术运用不够得当、民众动员不够广泛等,从而迟滞了抗战胜利的进程。首先,国民党当局实行抗战,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形势和压力 ;其次,在抗战过程中尤其是相持阶段,国民党的抗战态度呈现出两面性。当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也认识到民众能否广泛动员,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但在实际操作中,国民党当局却奉行片面抗战路线,认为抗战主要是政府和军队的事。尤其是国民党在“一切服从军事”的前提下,往往置广大人民的生死于不顾。国民党的这些倒行逆施,不仅不能深入动员全国人民投入抗战,相反大大摧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无数的事实说明,国民党在抗战后期已经完全丧失了民心,这为其日后在大陆的失败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篇7:论抗日战争概括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靠各种会议,靠党员干部,靠先进典型,靠报刊杂志,靠戏剧歌曲等多种形式对军队和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良好的效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关键词:抗日战争 思想政治教育 表现形式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胜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及其广泛宣传教育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把争取抗战胜利作为全党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针对党内外和统一战线中各阶级、各党派、各界群众的实际状况和认识水平,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在领导教育全党全军、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团结争取友党友军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研究我党在特定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对于当前复杂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积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形式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讲得非常明白,怎样做抗日的动员?要“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1],由此可见,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多种形式,也就是说共产党以各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以各种会议为主的政策宣传

利用各种形式的会议,如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群众集会以及重要纪念庆祝活动等,发表演讲、讲话、报告,在党内、军队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自瓦窑保会议后,共产党在全国各界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使抗日民主运动得到迅速发展。1936年3月的晋西会议上,张闻天作了《共产国际“七大”与我党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的报告,指出:“目前的关键,是建立统一战线――抗日的人民统一战线。”1937年5月的苏区代表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报告,指出:“我们的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坚固的团结,是为着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目的。”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宣传鼓动提纲等。这些都是我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民主、巩固和平、早日实现抗战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

2、以党员、先进典型为主的榜样式引导

为了战争胜利,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更应该成为军民的模范,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和人格力量来带动群众、感化群众,通过“身教”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2]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较好效果,与始终强调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

共产党还非常重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来引导群众,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榜样来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榜样为表率,有巨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引导作用,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团结和凝聚广大民众。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楷模。号召大家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在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说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使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员和战士的行动指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

3、以报刊杂志为主的新闻媒介宣传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运用各种新闻媒介,包括出版报刊、发表文章、宣传材料和印发传单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非常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把报纸办成宣传抗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毛泽东明确指出 “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3]共产党在各地区先后创办了一批报刊,作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的工具,在武汉地区公开发行的《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宣传了抗日持久战的思想,指明了抗战的前途,坚定了全国人民包括国统区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发表的大量文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教育宣传方面发挥了巨大鼓动和动员作用。由此可见,报刊作为解释和宣传中共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喉舌”,坚定了党和人民的立场,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载体。

4、以戏剧歌曲为主的文学艺术型动员

在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个表现形态是寓教于文艺,也就是说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广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了抗战的胜利、全民族的解放,中国共产党强调文艺的政治性,强调文艺对于军队和人民群众的教育作用,“文艺服从于政治,今天中国政治的第一个根本问题是抗日”,“发

展抗日文艺,振奋军民,争取最后胜利。”[4]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具体的政治任务,即“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5]在党的抗战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艺浪潮,出现大批抗战文艺作品:《咱们要反攻》、《在烽火中》、《打鬼子去》、《省一粒子弹》、《流寇队长》、《农村曲》、《军民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这些话剧、歌剧描写了抗日战场、军民英勇抗敌、民众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以及侵略者的残暴等,深深地感染了社会各阶层的民众,激励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斗志,具有特殊的感召力,对鼓舞士气、宣传抗战起到了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

5、以学校为主的系统教育

党中央抓住战局平稳的有利时机,开设政治教育课程, 开展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中提出,为了进行长期抗战,全民族的任务之一是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为此,创设并扩大各种干部学校,为抗日战争培养出了质量好、数量多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抗日干部;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广泛发动群众业余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在青年、成年中扫除文盲,提高其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其中,冬学是抗日战争时期群众业余教育的主要形式,很受群众欢迎。它主要是在冬季农闲时期开办,群众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参加。有些冬学保留下来成为常年民校。党领导创办的各种学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为中国革命培养出成千上万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经验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但是仍旧需要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并加以发展、创新,使其继续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1、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

正确处理言教与身教的关系,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始终强调党员和干部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邓小平同志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讲到:“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周恩采同志以身作则、产十律己,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化身。”[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得有针对

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新时期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着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真情实感,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理论要求,真正做到教育与带动广大党员和群众,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2、注意发现和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运用榜样的力量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生动而有效的方法,有巨大的号召力、感染力和引导作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团结和凝聚广大群众。抗日战争时期,党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工业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赵占魁运动”,开展了向劳动英雄吴满有学习活动,以及树立359旅在南泥湾垦荒种地的典型。这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教育,都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教育效果。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挖掘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积极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同样会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3、重视信息网络技术,发挥其宣传优势

抗日战争时期的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功,与党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是分不开的。“宣传思想工作历来是党的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条重要的战线。革命战争年代如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如此,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更具有创新的特殊重要性。”[7]在新的环境下,信息技术特别时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政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因此,加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重视利用传统形式的宣传思想工作,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等大众传播工具,还要重视和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趋力避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互联网己经成为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的建设工作、思政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应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既要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又要大力加强管理方面的建设,把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搞好了,我国的信息网络化就可以迅速而又健康地向前发展。

4、善于利用各种活动中,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各种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更要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生活的需要渗透到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社区活动、社会管理和文化娱乐活动中,寓教于乐。通过日常的生活管理、社会活动、文化生活、环境建设等多种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化、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融

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企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从而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创新

抗日战争时期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活泼、方法灵活多样,使得广大党员和群众乐于接受直接的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把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涵义、主要特点、运用要求,还应根据新的形势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对象、条件、场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老生常谈,空话套话连篇,绝对不会有成效。要特别警惕和防止形式主义的东西。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

注释:

篇8:浅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关系

一、抗战期间国共政治合作

首先, 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同意改编西北红军主力。抗战爆发后, 国民政府在政治上开始比较民主。经国共两党多次谈判协商, 国民党于1937年8月22日同意中国共产党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 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的宣言的谈话》, 谈话中提道:“对于国内任何派别, 只要诚意救国, 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悔之旗帜下, 共同奋斗, 政府无不开诚接纳, 兼使于本党领导之下, 而一致努力。”[1]《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及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抗日开始。

其次, 国共合作下各种政治机构的建立。第一, 设立办事处。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 共产党在国统区南京、武汉、重庆、太原、长沙、桂林、兰州、迪化 (乌鲁木齐) 等大城市公开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 在广州设立了八路军通讯处, 在全国各省建立了50多个新四军办事处。第二, 1938年7月6日, 国民参政会在汉口宣告成立, 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林祖涵、董必武和邓颖超7人被聘为参政员。国民参政会是国家的最高咨询机构, 是相当的民意机关。它的设立是国共政治合作的产物。国民参政会虽然是一个咨询性质的机构, 但它的设立是国共两党合作在政治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为各党派表达民意提供了一个讲坛, 对促进国民党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 发扬民主, 推动抗日主张和统战政策,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促进了抗日力量的团结。第三, 1938年,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汉口召开成立大会, 国民党邀请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参加政治工作。周恩来担任副部长。政治部下设一、二、三厅。其中第三厅主管抗日宣传, 厅长郭沫若。第三厅的领导成员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组成。在共产党的实际领导下, 第三厅团结了2000多位文化名人, 在国统区抗日救亡和抗战文艺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组织领导作用。

二、抗战期间国共在军事上密切的合作

抗战爆发后, 国共两党通过协商谈判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军事合作方面达成了合作意见, 国共军事合作主要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战略配合, 当然也有战役上的配合。

(一)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密切合作下的三大会战。

抗日战争初期国共关系比较和谐, 在战场也进行了许多密切合作。正如毛泽东所言:“国民党抗战比较努力, 同我党的关系比较好, 对于人民抗日运动虽有许多限制, 但他们允许有较多的自由。”[2]抗战初期, 国共军事合作成效最为明显的为华北之太原会战, 华东之徐州会战, 以及华中之武汉会战。

太原会战由平型关、忻口、正太线防御战组成, 历时两个月。参加太原会战的有国民党第二战区的第2、第6、第7、第14、第22五个军团, 以及刚从陕北开赴晋北前线的第18集团军 (即八路军) 。

徐州会战中最重要的战斗为台儿庄大捷, 这是国共军队“努力之总和”。徐州会战爆发后, 八路军和新四军从频繁的敌后游击战争中抽出部分主力, 主动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

在华中地区, 主要为武汉会战。中国共产党对武汉保卫战给予多方支持和积极配合。会战开始前, 中共驻武汉机构积极进行动员。当正面战场国民党以100余万兵力抵抗40余万日军时, 八路军、新四军也主动进行战略配合, 牵制了日军30余万人于自己周围。

通过抗战初期的三次大会战,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并肩作战, 紧密配合, 不仅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而且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发展了人民革命的力量,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 国共敌后游击战的合作。

武汉、广州沦陷后, 日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但由于占地广, 兵力分散, 兵力不足与战线太长的矛盾逐渐出现。而国民党此时伤亡140多万人, 占陆军总兵力一半以上, 空军“飞机损失殆尽”[3], 海军舰艇所剩无几, 已无力在正面阵地和日军拼消耗。这为敌后游击战的开展提供了可能。于是国共两党各自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 并在一定时期、一定形式、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合作。

国共两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协同作战, 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正是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 才有效地改变了战场的态势, 使日军处于前后夹击的不利境地, 构成了抗日战争中敌我双方进攻与防御、内线与外线、包围与反包围相互交错的战场形态。因此, 国共两个战场相互支撑、协同作战的军事合作, 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并最后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三、抗战期间国共在经济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互支持, 为抗战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一方面, 国民党调整经济有关机构, 颁布政策, 使和平经济转向战时经济。国民政府先是在上海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组织成一个四行联合的办事处, 监督四行联合承办的联合贴现、放款业务。随之相继在全国52个城市设立“四行联合办事处”, 汉口、长沙、重庆诸城市还设有联合贴放回。同时国民政府对各经济部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使分散的经济机构集中起来置于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 实行计划经济, 扩大战时生产, 以保障抗战的物资需求。

另一方面, 根据国共谈判协议, 国民政府提供给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需 (包括军饷、服装、武器弹药、医药器材及其他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 1937年至1938年10月, 国民党政府每月发给八路军军费50万元, 米津10万元, 河防米津1.4万元, 三者合计61.4万元。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 大后方工人加班加点扩大生产, 为抗战提供了巨大的战略物资支援。

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在政治、军事、经济的密切合作, 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摘要:本文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 分析了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情况下, 从对立走向合作, 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 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二次国共合作[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7:21, 322.

[2]毛泽东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941.

上一篇:平安夜祝福语暖心短句下一篇: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5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