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思考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抗日战争的思考范文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D)

A.台儿庄战役 B.雁门关伏击战 C.奇袭阳明堡机场 D.平型关大捷

2.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政府采取的策略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 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3. 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放弃“反蒋抗日”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的标志是(

A)

A.《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4. 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统一为( A ) A.东北抗日联军 B.东北义勇军 C.东北人民革命军 D.抗日游击队

5.1938年,国民党战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取得大捷的战役是(

C) A.淞沪战役 B.忻口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战役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的中心环节是(B ) A.争取中间势力 B.发展进步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打击大资产阶级

7. 对党的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的文献是(D)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8. 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A )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中法战争 D.解放战争

9. 1932年3月,日本在中国扶植成立的傀儡政权是( A ) A.“满洲国” B.“国民政府” C.兴亚会 D.冀东防共委员会

1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进人全民族抗战的标志是( B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一二八”事变

11.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 C ) A.“联蒋抗日” B.“反蒋抗日” C.“逼蒋抗日” D.“独立抗日”

1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 B ) A.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力争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C.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逆流 D.争取民主,防止国民党一党专政 1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 D ) A.十九路军抗战 B.卢沟桥抗战 C.华北事变 D.一二•九运动

14.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 A)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忻口会战

15.1940年,投降日本,建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是( A ) A.汪精卫 B.段祺瑞 C.胡汉民 D.石友三

16.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 A ) A.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C.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D.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

17. 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 D )

A. 经验主义 B. 冒险主义 C. 机会主义 D. 教条主义 18. 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A )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右倾机会主义

19. 1935年中国共产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B ) A.五卅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一二•三〇运动

20. 中共1927年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而1937年又与国民党合作,这主要说明( B ) A.国共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B.中共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 C.民族矛盾从属于阶级矛盾 D.国内斗争服从于国际斗争 2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有( A )

①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②采取国共两党党外合作的形式

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纲领 ④国共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 抗战初期,国民党内部存在的“亡国论”、“速胜论”的共同点是(A ) A.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B.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

C.对战胜日本缺乏信心 D.片面强调中国的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 23. 毛泽东分析中日双方的特点,指出赢得中国战争胜利的正确道路的著作是 ( C )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 B.《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

24. 抗日战争相持阶级,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分裂。造成这种态度的因素是 ( A )

①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政策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③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④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25. 抗战时期,中共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 D ) ①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②形成了密切群众的作用

③确定了党的指导思想 ④最终形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 “二战”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日本一战犯说:“我们感觉在发动这个自治活动中,尚缺少一个明确的动机„„乃选择‘反共’这个口号作为树立‘华北自治政权’的目标。 日本制造的“华北五省自治”的根本目的是( D )

A.开展治安强化运动,肃清抗日力量 B.使其脱离国民党的统治 C.作为侵华的基地,“以战养战” D.妄图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

27.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共的积极努力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遇到存亡的问题,在他们及其政党内部,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治态度过程。”这段话反映了( C)

A.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B.资产阶级和军阀改变了政治态度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资产阶级及军阀的统治受到威胁

28. 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共( D)

A.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要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D.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9.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得以实现的标志是( B)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中共洛川会议的召开 D.《共同纲领》的制定

30.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D)

A.主动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B.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C.顺应了国民党的改组要求 D.积极推进国共合作的实现 31.毛泽东曾经指出:“国民党在一九三七年和一九三八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然而,除了台儿庄取得大捷外,正面战场的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C )

A.日军在力量对比上占很大的优势B.国共合作缺乏实质性进展 C.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D.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较弱

32.口号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在下列各口号中,不能反映一二•九运动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D)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反对华北自治!” 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反对内战,争取自由!” 33.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决议》规定:“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交租交息,并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中共作出这一决策的主要目的是(B ) A.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B.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恢复发展农村经济 D.调动农民支援革命的积极性

34.1938年2月18日,中共党内一些人士致电中央书记处和八路军总部,反对成立晋察冀边区的人民抗日政权,认为这样做会“刺激”国民党,“对全国统一战线工作将产生不良影响”。这段材料反映中共党内某些人(B )

A.尽力巩固统一战线 B.存在只讲联合不讲斗争的迁就主义 C.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D.带有“左”倾关门主义倾向

35.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周恩来的这一行为表明中共( A)

A.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要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D.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36.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其中的中心环节是(C ) A.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B.争取中间势力 C.发展进步势力 D.孤立顽固势力 37.胡锦涛总书记说:“八路军和太行儿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抗日战争培育的太行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凭借这种精神,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这一行动的实质是(D ) 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B.收复失地

C.开展灵活多变的游击战 D.开辟新的抗日战场 38.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其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是(

D) A.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 B.武装斗争和马列主义 C.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 D.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39.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它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延安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 ) A.经验主义、宗派主义 B.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官僚主义 D.官僚主义、经验主义

40.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中国代表与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正式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中国军民历经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A ) A.民族觉醒、团结和进步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D.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4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一条经验便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来自于(C )

A.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B.综合国力的提高

C.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42.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即日本在1937年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引者注),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当时的事实真相应该是( B) A.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 B.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被迫改变对华方针 C.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妄图转移国际视线 D.百团大战后,日本希望同中国政府和平谈判 4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C ) A.8.15 B.9.2 C.9.3 D.10.25 44.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C )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B.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的讲话 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有( )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C.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D.赣南、闽西根据地 3.“一二九”运动的主要口号有( ABD ) A.“反对华北自治运动”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4.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进步势力主要是指 (

) A.工人 B.农民

C.城市小资产阶 D.民族资产阶级

5. 以下对瓦窑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提出了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错误倾向

C.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D.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6.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 ) A.民族资产阶级 B.开明绅士

C.地方实力派 D.城市小资产阶级 7. 1939年7月,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政治方针是( ) A.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B.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C.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D.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8.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要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 A.战略相持 B.战略反攻 C.战略防御 D.战略退却

9.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暴发后,《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的题词手迹:“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避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这些方针和原则包括( ABC ) A.又联合又斗争 B.有理、有利、有节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发展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0. 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学风问题主要是指( ) 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1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并以此为借口出兵侵占中国东北,这一事件史称“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导致了ABD A.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中国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12.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给关东军的秘密情报中曾写道:“华北,诚我帝国之最好新殖民地。”日本政府为了将“帝国之最好新殖民地”纳入怀中,于1935年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发动了华北事变,日本在该事变中制造的主要事端有 A.策动“防共自治运动”AD B.借口士兵失踪要求入城搜索

C.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和“袭击”日本守卫队 D.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 13.《东史郎日记》中曾写道:“我们日本军的野蛮行为应该好好反省„„日本军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日本蒙受原子弹危害的几十倍。”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其主要表现是 A.逼迫国民党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B.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C.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D.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14.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将主要军力用于“剿共”,爱国民主人士和爱国力量不满蒋介石这一做法,纷纷采取行动,为抗日斗争各尽所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有 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 B.支援十九路军淞沪抗战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战

D.宋庆龄等爱国民主人士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5.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同时也提出如果国民党将这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一系列保证,共产党提出的保证是

A.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B.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C.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方针

D.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分别改名为中国民国特区政府和国民革命军

1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为避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分裂,中共中央提出的应对危机的口号是 A.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B.发展进步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C.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D.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17.毛泽东曾指出:“在中国,这种中间势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为我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毛泽东始终将争取中间势力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项极其严重的任务,他认为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 A.共产党要有足够的力量 B.尊重他们的利益

C.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D.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策略

1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曾讲到:“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下列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措施中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是

A.整风运动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精兵简政 D.“三三制政权” 19.毛泽东认为,“三三制”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按照毛泽东这一指示,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中实行了“三三制”原则,包括的人员有 A.共产党员B.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 C.农民阶级D.不左不右的中间派

20.在谈到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时,毛泽东说:“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中,主要的是运动战,其次就要算是游击战了。我们说,整个战争中,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这不是说: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不重要。”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

A.战略防御阶段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B.是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抗日作战方式

C.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D.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21.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开展的整风运动,被认为是“深刻影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也是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滥觞”,这场整风运动BD A.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宗派主义 B.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D.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来 22.胡锦涛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材料中所谓的“重要基础”是指 A.国民政府的性质已经发生根本变化B.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C.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D.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

23.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种“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在正面战场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开辟了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持久战的战略 24.毛泽东曾说:“我们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政策,到抗日战争时期必须改变,否则就不能缓和国内矛盾和根据地内部的矛盾,发展中国人民的自己的力量,共同打日本”,据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制定了新的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 A.要求农民交租交息B.损害了农民阶级抗日积极性 C.其目的是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

D.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25. 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学风问题主要是指( )

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2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有关的是( ) A.《德黑兰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彼茨坦公告》

27. 延安整风运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为( ) A.教条主义 B.形式主义 C.经验主义 D.宗派主义

三、简答题

1.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2、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实例一

材料一 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一一1938年1月16日《声明》

材料二 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

——1938年11月3日《声明》

材料二 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一1938年12月22日《声明》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

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图谋另立亲口的伪政权的方针。 (2)根据材料二,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从当时中口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又由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日本被迫改变原来的方针。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 日本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项原则,作为诱降的条件。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内亲英美派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实例二 材料一

日本侵略者在旅顺疯狂屠杀我国同胞,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为掩盖罪行,日军将被害者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 材料二

某日,中国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枪扫射后,弃尸江中,其中仅有两人逃生。 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在近代史上日军制造的哪两起屠杀事件? 旅顺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

(2)它们分别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

(3)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想法?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曾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我们要勿忘国耻,奋发努力,使我们的祖国早日富强起来。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A 5.C 6.B 7.D 8.A 9.A 10.B 11.C 12.B 13.D 14.A 15.A 16.A 17.D 18.A 19.B 20.B 21.A 22.A 23.C 24.A 25.D 26.D 27.C 28.D 29.B 30.D 31.C 32.D 33.B 34.B 35.A 36.C 37.D 38.D 39.B 40.A 41.C 42.B 43.C 4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D 4.ABC 5.ABC 6.ABC 7.BCD 8.ABC 9.ABD 10.BCD 11.ABD 12.AD 13.BCD 14.ABCD 15.ABCD 16.ACD 17.ABC 18.BD 19.ABD 20.ACD 21.BD 22.BCD 23.ACD 24.ACD 25. BCD

三、简答题

1.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2、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实例一

(1)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图谋另立亲口的伪政权的方针。 (2)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从当时中口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又由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日本被迫改变原来的方针。 (3)日本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项原则,作为诱降的条件。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内亲英美派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实例二

(1)旅顺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 (2)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

(3)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曾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我们要勿忘国耻,奋发努力,使我们的祖国早日富强起来。

第二篇: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其危害: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在抗日战争中,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这两方面。学习这段历史,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难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直观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日本,不知道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生:略)

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却是我们中国最凶恶的敌人,它曾三次侵略中国,其中前两次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有提到,那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

1

侵华战争,它们都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损失,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历时最久,损失最惨重,伤痛最大的侵华战争,也就是日本对中国的第三次侵华战争。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略

(二)教学内容 1.侵华日军的罪行

(1)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为什么日本能以它一个弹丸小国对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发动侵略战争,并进行殖民统治长达八年之久?同学们从书本上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待会派一位代表来回答这个问题。(生答:略)

教师总结:

日本方面:日本为了转移经济危机,就发动对华的侵略战争。

国内方面:国共合作破裂(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国民政府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剿杀红军,为日本入侵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

如此一个难得的机会放在面前,原本就对中国有着觊觎之心的日本会白白浪费吗?不会。它正是趁着这个机会发动了第三次侵华战争。

2.日军侵华的进程。(配合历史地图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日本入侵中国的进程。根据课本上的描述,配合着历史图册中的1937--1940年中国抗日战争形势图,了解当时日军进攻的方向及所侵占的地区。首先,日军是在何时,从哪里开始发动战争的?

(生:1931年,中国华北。)

2

对,就是”九一八事变”,不过图上没标出来,但是同学们可以自己在大概位置标上去,就在沈阳附近标一下,“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次战争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件”后,因国民政府的不抵抗,致使东北三省在很短时间内就完全沦陷。

接下来,日军又在哪里发动进攻呢?这次进攻的时间是?

(生:1937年7月7日,宛平县和卢沟桥。)

图上有标“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这次战役揭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同学们可以把这次战役的时间标在“卢沟桥事变”旁边。在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继续向华东、华北方向发动进攻,在华东方向,日军从上海金山登陆,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不久,上海沦陷,随后,日军进攻南京。

接着,同学们要注意记住南京沦陷的时间,1937年12月,在日军攻下南京后长达六周的时间里,因为日军的暴行,南京简直成为了人间地狱,这些待会讲到侵华日军的罪行时再细讲。之后,日军先后占领徐州、广州和武汉,同学们在在图册上找出武汉(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总称武汉)、广州的地理位置。看图上显示的日军占领区的范围,当时日军对中国的占领情况是怎么样的?

(生:中国失去了的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问题:在日军已经占领的中国大片土地后,那么,在这些地区,日军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生答:略)

总结:

(1)军事方面

①军事侵略

②制造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1941年,河北)

3

③细菌战和毒气战: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做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让学生看书本上的《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部队分布图》并强调,自联合国《禁化武公约》生效13年来,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无一枚被销毁,至今,还有很多中国同胞正遭受着各种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的伤害。

(2) 殖民统治方面(占领区)

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让学生看书本《日军侵华期间扶植的主要傀儡政权简表》了解当时主要的傀儡政权。)

经济上: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文化上: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反抗意志):举例说明,如日本统治者推行奴化教育强迫学生每顿饭前祈祷,感谢日本皇军的恩赐。 3.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以上列举的日军在中国的种种罪行无不显示着: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在这个倍受压迫的紧急时刻,唯有起来反抗才能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实质上是中国军民面对日军的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自发的抵抗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即使说,它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分散性及抗日和反蒋相结合等特点。而且,大家要明白,这时的抗日斗争是局部抗战。下面就请一位同学对当时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进行概括、总结,那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说一下你导学稿上的答案?(生答略)

强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在1935年,当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而使得这个改变发生的 4

事件是: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因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使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说,抗日已不再只是军队或某一政党的任务,已成为全民族必须参与战争。

4.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那么,同学们一起讨论以下问题:抗日救亡运动为什么会发展到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经过如何?(生讨论并回答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原因:略)

总结: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日军侵略加剧,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的努力。

接下来,大家一起来说一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生答:略) 总结:①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也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完成则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而全民族抗战则主要体现在国共合作抗日上。而导学稿已经把国共合作抗日从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即政治上和军事上,而在军事上,也分国内、国外两方面,国内主要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其中同学们需要知道两个战场上的一些重要战役及 5

其意义。

(1)防御阶段(1937---1938.10) 正面战场方面:

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叫学生在书本上划出来) 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是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国共两党合作) 徐州会战——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 敌后战场方面: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 武汉失守:则标志着抗战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 (2)1938.10---1944.1:相持阶段

抗战相持阶段的主要战场由正面战场为主转为以敌后战场为主,这一阶段,同学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伪军发动的大规模破袭战役。其中有一百多个团投入战斗中。战争历时三个半月,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没有任何的抗争活动,如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这张自忠将军是身为仅次于蒋介石的军衔的集团军总司令,这样一位军长的阵亡很可能意味着全军的覆没。但在抗战期间牺牲的军长不只张自忠一人,还有很多抗战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没有列出来,所以说,国民党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总的来说,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在当时的局势下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两者的联系: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这一阶段的抗战,除了中共和国民党领导指挥的战役外,还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抗日武装队伍也对抗战做出了 6

贡献

5.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反攻阶段:1944.春---1945.8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得全民族抗战成为现实同时,战争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候,海外的局势: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这也意味着胜利女神开始向抗日阵营倾斜,即是说抗日战争开始落下帷幕。对此,同学们要知道,两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其中一个是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开始发动局部反攻。

随后中共七大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而另外的一个是1945.8.9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揭开了全面反攻的序幕。

不久,欧洲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就只剩下中国战区的战争。为了加快战争的结束,美国向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

最后,在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日本终于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抗战,中国各方面都遭受着巨大的损失和伤害,为什么最后却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而这次抗战胜利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下面小组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待会派代表讲述自己小组的答案。

(生答:略) 总结:

(1)抗战胜利的原因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两大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7

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2)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板书设计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二、日军侵华的罪行

三、国民抗战

1.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2.全民族抗战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

1.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抗战胜利的原因 讲解习题 教学反思

首先,由于是第一次正式上课,而且对于这里实行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熟悉,尤其是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因为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熟悉,再加上班上学生人数较多,组织起来也不容易,所以导致讨论和展示回答情况用时过长,后面的教学的教学任务无法如期完成。其次,由于教材跨度大,容量大,在细节处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师生“问答”还需要转化成平等的“对话”;对小组合作结果的点评不够全面。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应该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存在的问题。我期望通过我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观念上的更新,理论上的提高,使之成为推动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

第三篇:《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课件、剪辑的视频资源等,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歌曲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具: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

1.自制电子白板课件。

2.分析学情,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搜集有关抗战的资料,阅读有关材料。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设问:这首歌曲创作于什么年代?

这首歌曲诞生于1943年,歌曲气势雄壮,表现出中国人民面对日寇进攻团结战斗的精神。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2.学习新课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先放映中共七大的视频)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示学生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等要素去了解中共七大。

2.教师补充介绍七大召开的背景:国际上: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与命运的形势下召开的。

3.学生总结会议的主要内容

4.结合背景、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理解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5.讨论: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团结”是指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胜利”是为中国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日本无条件投降] 1.多媒体视频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解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经过。 2. 学生结合教材和视频资料,说明为加速战争结束,美国、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各采取的行动。

要认识到,美苏对日军事行动,客观上为我国军民举行抗日大反攻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同时中国的抗战也大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抗日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3.小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启发学生联系以往知识:从1840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过哪些重大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结果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4.教师总结

[台湾光复]

1.多媒体课件:台湾光复图

2.学生回忆:近代台湾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它是什么时候被日本占领的,根据哪个条约?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先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才有台湾的光复,我们不应忘记祖国的统一大业。 【课堂小结】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局部反攻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特别是中国人民的英勇反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课堂练习】

多媒课件展示本课练习题 【板书设计】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日本无条件投降

台湾光复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之一)

第四篇: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务大臣重光葵及军方代表、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字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华民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的全面抗日战争宣告胜利了,这是自1840起中国对外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全面的胜利。中国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国内思想认识的统一

1894年7月25日(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爆发的甲午战争是近代中日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彻底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加之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胜出,以及此后沙俄因种种无暇东顾,中日矛盾超过了中国与俄国这个宿敌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中国与帝国主义矛盾之最。甲午惨败,使大清举国上下为之一振,开始试图维新以自救。至庚子国变后,清廷推行新政,国内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但一二十一条及青岛事件,国内反日情绪逐渐高涨。随着1930年(民国十九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的胜出,国内政治格局逐渐趋于平稳。而于1931年9月18日爆发的“九一八”事变,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28的“一·二八”事变,33年(民国二十二年)3月至5月的长城抗战及《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全国军民的反日情绪。张学良和杨虎城于36年12月12日上午为西安事变向全国发出通电即说:“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即中日之矛盾已为当时社会矛盾之首。国内诸公多以认定日本为中国心腹之大患,民间亦以反日、抗日为第一之诉求。

二、 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5年8月1日,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莫斯科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宣言建议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随后于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并于同年12月9日在北平发动数千学生年举行爱国游行和活动。

瓦窑堡会议后,共产党一方面积极促进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全国人民中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国民党上层领导人和军队将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震惊中外,为国内**可能之导火索,亦为统一抗战可能之转机。12月17日,斯大林指示中共,考虑到蒋介石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抗日力量的重要领导人,希望放蒋。经过内部争辩后,原执意杀蒋中正的中共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经各方斡旋于26日蒋中正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六项协议。

此后双方多次谈判,于七七事变爆发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

三、 两个战场的配合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各派系放弃内斗,一致对外。为应对日军在上海的进攻,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中央军及各派系部队共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60万人以上,组织了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除此之外还组织了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等多次会战战役。尽管在战术层面上,历次会战均以失败而告终,但却使日军遭受了较大的损失,破灭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尤其是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事迹激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激情,平型关大捷更是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1939年12月上旬开始直至1940年2月间还组织了抗战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全国性的大规模反攻作战——1939国军冬季大反攻,这是抗战第一个伟大高潮。

除面战场的浴血奋战,以中共指挥的第十八集团军、新四军为主导的敌后战场有效的进行了配合。

由于国府高层及国军将领军事思想仍旧停留在一战的阵地战上,加之并未认识到抗战是长期的,虽对在个别训令中曾命来不及撤离、仍留在敌占区内的部队及前线部队“施行游击战,袭击敌军后方”,但在抗战初期对非常规战并不关注。华北敌后游击队的蓬勃发展及其对台儿庄胜利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开始认识到游击战对抗战的重要意义。38年11月25日至28日,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在会上“特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决以我三分之一力量投入敌人后方”的训示,并令“各战区将前方地区划分为若干游击区,并指派有力部队担任游击,从事敌后作战。”为扩大游击效果,还于39年1月变更“国军”战斗序列,增设冀察、鲁苏两个战区,命第51军挺进山东,命第69军、第97军挺进河北,进行游击作战。与此同时,决定按中共建议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致电延安中共,要求派干部任教官,负责教授和训练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和游击战的政治工作。由于国军以正规战的作战指导进行游击战及国军正规部队囿于其性质及传统作风其敌后游击并未得到应有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中共的领导下,鉴于太原会战中与日军进行阵地战损失太大,得不偿失,加之中共部队长期以来没有大规模阵地战的经验,于是在避敌锋芒、保存实力、发展壮大、着眼于战后的指导思想下,放眼敌后战场,大力建立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的开辟,钳制故人大量有生力量,捆住敌人手脚,遏制敌人战略进攻势头。这不但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挽救了抗战危局,促进战略防御阶段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而且打乱了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战略包围为战略反包围,构成了对日军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两个战场同时存在,分散了敌人的力量,使其顾此失彼。正面战场的坚持,敌后战场的强大,它们组合在一起使日军陷人长期战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四、 对抗战事业的坚持不懈

尽管在七七事变之前,国府的对日政策一直是避免全面开战,忍让妥协,但双十二事变的发生使蒋中正清晰的认识到抗战亦是不可避免的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诚如蒋公于1937年7月17日庐山讲话发表的《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7月31日晚,蒋介石公开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称:“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

虽如汪兆铭之低调俱乐部等少数人投敌卖国,但国府从南京迁武汉,旋徙重庆,未有放弃抵抗。当时之中国,未有一人威望及蒋公者,一旦投降,则各路诸侯旋即分崩离析。虽未弃和戎之愿,亦未舍抵抗之心。

随战局之开展,未如预想之不可抗拒,则举国战意高涨,沦陷之同胞,亦未言放弃。

五、 有限的战前准备

在抗战爆发前,国府在对日战争上多少也做了些准备,虽十分有限,但对抗战仍有一定帮助。

1932年日军侵略淞沪,南京国民政府即认识到东部易受攻击,很不安全。同年7月,军政部就兵工厂布局问题曾提出:“依国防形势论,全国军用各厂须在平汉路、粤汉路以西交通便利之地,而置重点于长江、长城间。”尔后便将军工企业重心西移,开始在内地营建重工业工厂。34年12月底,蒋介石派遣贺国光入川,整理四川的政治、军事,开始经营西南。35年4月,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主席。在四川,同年2月任命刘湘为主席,接着又通过组织峨眉训练团等措施,整顿了四川的军事、财政、金融,推行了保甲制度等,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34年2月,国民党中央决议设立西康建省委员会,任命刘文辉为委员长。35年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正式成立,将西康建省正式提到日程上来。这也是战略后方建设的一部分。

1935年11月,国民党在五大之后对日政策逐渐强硬。同时,实行了币制改革,并得到了大量的外国货款,开始实施前些年设计的经济建设计划。1936年底,国民政府制定国防交通建设计划,使交通建设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公路干线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为了加强战时军队和军用物资的调运,津浦、京沪、沪杭甬、浙赣、陇海、平汉、粤汉等重要铁路共计增设军用站台、军用岔道达200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军车的停靠和各种重武器的搬运,大大加强了战时的军运能力。各铁路干线都储备了可供使用1年以上的铁路器材和燃料,并修建了防空壕和地下室。国民政府亦积极帮助闽、粤、桂、鲁、川、滇、黔等省修建联络公路。同时,国民政府还注意了汽车的发展,积极推行购进和维修工作,并在长沙、南京、汉口、南昌等地设立了汽车机械厂、汽车配件厂和轮胎厂。抗战开始之后,国民政府建成的交通系统便发挥了效力。尤以铁路建设成绩显著,贯通不久的平汉、粤汉和广九铁路成为抗战初期中国重要的陆上通道。当时中国军队80%的补给靠这条路北运。中国从国外购买的全部轻重武器、弹药、器材由香港进口后,再由这条铁路运往东南战场。

35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兵役法》。36年9月8日,国民政府颁布征兵令:“东邻肆虐,侵我疆土,自非全民奋起,全力抵抗,不足以保卫国家之独立,维护民族之生存。在此非常时期,凡属兵役适龄之男子,均有应征入营服行兵役之义务。兹特依《兵役法》第三条之规定,着由行政院转饬各兵役主管机关,得随时征集国民兵,俾资服役,而固国防。”到当年底,共征集5万新兵入营。这是征兵之始。义务兵役制的推行,使正面战场的兵源不断得到补充。从1937年到1945年,各省征募人数共达14049024人,保证了抗战的兵力。在民众中推行军事训练,主要进行壮丁训练和学生军训。

从1928年底到193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六次提出整军方案,五次制定整编计划。除调整了东北军10个师、。整理了广东10个师、川康26个师9个独立旅外,仅调整了15个师、整理了24个师。与计划调整、整理120个师的目标相距甚远。33年长城抗战之后,德国军事总顾问弗采尔就深感中日两军装备悬殊,指出中国军队“步兵必须有精利可恃武器,方能于攻击及防御时有良好成绩”,“兵器不良,实为陆军自趋灭亡途径”。为改变现状,国民政府多次派人出国考察军事,聘请外国顾问来华训练特种兵,购买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多次研究制定中国陆军发展计划草案。1935年后经过整理建设,特种兵的系统才初步形成。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国民政府对海军和空军都进行了建设,作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并在抗日战争之初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结合敌情、地形和武器装备进行演习,是国民政府对日准备抵抗作战的一项内容。为此,陆、海、空军都进行了演习,尤其是陆军的防空演习成效较大。

国民政府整理建设要塞工作始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时。32年2月,为防日军舰沿江进犯、拱卫首都,在军政部内成立江阴、镇江、江宁各区要塞实施委员会。同年12月,在参谋本部内成立城塞组。在德国顾问的指导下,首先对江宁、镇江、江阴要塞进行整理。32年5月淞沪协定签订之后,国民政府认为“现在外侮亟亟不可终日”,乃对要塞继续整理,并制订要塞五年整备计划。该计划以中国中部(北自黄河、南迄甬江)为中心,以长江为重点。后来考虑到为保障山东半岛的安全,防敌自山东沿海登陆,又分别在青岛、龙口、烟台设立守备区;又虎门是广东的门户,原设有工事,为防敌进犯,此处要塞加强警备。对日防御的国防工事,修筑的基本方针是以长江、铁路为轴线,以交通要点为中心而进行的。国民政府构筑的国防工事对后来抵御、阻滞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发挥了一些作用。尤其是鲁南的国防工事在后来的台儿庄会战中发挥了相当作用。湖北省境内的工事在后来的武汉会战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国防工业建设是为国防准备物质基础,是国民政府准备抗战的一项重要内容。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为应付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在兵工生产方面做了拟定兵工生产计划,将沿海工厂西迁,统一枪、弹制式,进口先进设备,降低成本,增加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六、 国际援助 抗战爆发后,国府迟迟不向日本宣战,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绕开中立法以获得国际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迅速向日宣战,与美英成为盟国,更加方便的得到军用物资。

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日本虽国力强大但其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我国国力虽相对薄弱,但我们的反侵略的战争却是进步的,正义的。它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同情。日本的侵略行为伤害并威胁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他得不到国际的同情和援助,而我国的反侵略战争却获得了国际的广泛支持。

国际上的对华援助,对中国抗战起了壮大抗日力量、鼓舞中国民心士气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防止蒋介石政府的妥协投降、坚持抗战起了良好的作用。许多国家的政府代表人民的利益强烈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并向中国提供大量的物质援助。毛泽东曾说:“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我们的抗日战争需要国际人民的援助„„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必要条件。”

七、 日本种种失误

日本自二·二六之后,军队逐渐控制政府,而陆军部、海军部、民政党、政友会等各方的角力使日本政局动荡不安,对华政策也在经济侵略及武力征服之间摇摆不定。基于日本海陆之争,在战略上做出了陆军北进,海军南下,中间征服中国的方针。日本陆海军的假想敌分别是苏联陆军和美国海军,虽将中国作为假想敌之一,每年都进行军事推演,但其认为陆海军仅一部就可以征服中国,未能正确判断敌我力量。同时其一直寄希望于功毕一役,或蒋介石的投降。其对华战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7月8日,参谋本部石原莞尔少将即作出指示“为了防止事件扩大,要避免进一步行使武力。”但随着军部少壮派的反对及关东军、中国驻屯军的不听指挥,事件进一步升级,不扩大方针宣告破产。

被誉为陆大惨淡经营几十年毕业生中唯一的一位战略家的石原莞尔曾说:“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就一定是长期持久战,惩罚中国,数月间蒋政权就会崩溃,所以只需要短期决战是极大的错误„„如果开战,有可能逼迫中国进行决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意图”。7月18日会议上甚至提出“此时应断然将我华北全部驻军一举撤至山海关满洲国境。然后由近卫首相亲自飞往南京与蒋介石促膝交谈,解决日华问题。”但遭到了坚决反对。

日本一方面希望中国投降,快速结束战争,但另一方面又宣布不接受国民政府及蒋介石的和谈,加深了蒋介石的抗战决心。

11月7日命令第10军等扫灭上海附近敌人,然10军19日即扑向南京(此际参谋本部未考虑南京问题),至12月1日参谋本部才发布了攻取南京的命令。

在军备上,日本海军虽是世界一流的,但陆军仍旧停留在一战时期。在陆军中提倡武士道精神,万岁冲锋等。

在中国东北,关东军这只日军精锐的目标又是苏联,反散了对华军力。

八、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结果无限拉长战线,使兵力更加分散,陷入多线作战的泥潭。

九、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及苏联出兵东北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打破了日本本土决战、一亿玉碎的幻想,使日本高层放弃了有条件投降的愿望。

参考书籍:《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大本营陆军部摘译》

《大东亚战争全史》

第五篇: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日本的大举进攻使中国的大片土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这些地方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1、正面战场,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阻击日本人军的战场。在抗战初期,它起了主要抵抗日军的作用,但是在国民党的“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展开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国民党正面战场出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日军的军事能力强大。主观原因是国民党的战略指导方正上的错误。

2、敌后战场,以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广泛开展游击战,游击敌军。在战率防御阶段,国民党战场的正规战是最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战争的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命运。

2、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胜利的主要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的抗争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主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的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跨文化冲突管理范文下一篇:抗日战争竞赛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