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2024-04-21

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通用13篇)

篇1: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北风和小鱼 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面对强大的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实物投影仪。2.图片、生字卡片。主要板书计划: 11北风和小鱼 草地

梧桐树 怕 鸟儿

鱼儿 不怕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描红、临写。课外: 朗读、背诵。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2)出示字词:(略)(3)点名读,相机正音。3.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5.理清脉络,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以下内容:(1)有些动植物怕北风,北风很得意。(2)北风自以为是,但小雨不怕它。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并认读生字。2.记忆字形,指导。3.范写,提醒注意。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听课文录音。

(1)问:北风来了,天气就变冷了,北风呼呼地吹,它都吹向了谁?自读,找出后用笔画一画。(2)它们怕北风吗?从哪儿看出来的?(3)指导朗读。你觉得北风怎样? 2.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

(2)北风是怎样说这句话的?你能把这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语气读出来吗?(3)过渡:真的大家都怕北风吗?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怎么知道小雨不怕呢?(2)怎样读?(坚定、勇敢)

(3)过渡:小小的鱼儿竟然不怕它,北风这下可气坏了,它是怎样的表现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气极了的北风猛吹了一口气,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呢? 北风想干什么? 过渡:那小雨冻死了吗?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北风看不见小雨了,为什么会非常得意呢? 小雨真的没有了吗?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北风和小雨,你喜欢谁呢?

这一篇童话故事,写了强大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勇敢而聪明的小雨却不怕它。

四、朗读背诵。1.反复练习朗读。2.分段试背。3.有感情地背诵。

篇2: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认识4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教学准备: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北风和小鱼》。

2.出示课件(课文中的生词),小朋友,谁能又响亮、又准确地读出这些词宝宝的名字?

3.“得意”这个词,小朋友们,课文中谁得意了? 得意了几次?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看课文动画片。4.生看课件动画。

6.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并从文中找出两次得意的地方。

二、学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北风都吹向了谁?它们都有什么变化?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并用笔在课文中划划。2.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贴青草、梧桐树、小鸟变化后的图)

3.北风还吹向了哪些动物呢?它们都有什么变化?学习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4.现在你们觉得大家都害怕北风吗?(板书:害怕)。现在北风心里怎么想?它又是怎么说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后汇报。2.谁来当北风得意地读读这一自然段。3.谁能更得意地读读本段?(加上表情动作)4.示范读,再指名读,男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真的大家都怕北风吗?谁不怕?(贴小鱼图,板书:不怕)

2.指名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鱼不怕?(课件点红相关词语:浮出水面 鼓起眼睛 就不怕)它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小鱼?(勇敢 不服气)

谁来当勇敢的小鱼,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谁更勇敢?(点评:你真是一条机灵的小鱼!你真是一条勇敢的小鱼)3.女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当弱小的小鱼向强大的北风挑战时,北风表现得怎样?(课件点红相关词语:气极了 猛吹一口气)2.北风猛吹一口气,这时-------(生接)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3.这样的天气,你们觉得怎么样?谁来读一读,让我们一听就觉得冷? 4.指名读,一二组齐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北风猛吹一口气,它想干什么?当北风看不见小鱼时,它以为什么?所以北风又得意了。而且这次是------(生接)非常得意。小鱼有没有冻死?从课文哪里知道的?你们觉得小鱼怎样?(勇敢)2.指名读,三四组读第五自然段。

三、课文学完了,你喜欢北风还是小鱼,为什么?

师小结:北风虽然强大,但它太目中无人了,小鱼虽然弱小,但却非常勇敢。

四、布置作业

篇3: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一、充分调查,厘清课文插图现状

在调查之前,我们先确定调查的范围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插图,调查目的是看现行的课本插图的现状如何,学生的喜爱程度怎么样。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研究,什么样的插图是学生喜欢的课文插图,我们现行的插图应该做哪些改进和调整,我们课堂教学该如何去利用这些资源。下面是笔者的调查记录。

(一)最受学生喜爱的课文插图及其原因

现行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插图一般是以图画和实景照片为主,拓片为辅,不乏受欢迎的精美的插图,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课文插图进行分析究因。

1.学生最喜欢的课文插图:《郑成功》《负荆请罪》《一个男孩子必读的书》《姥姥的剪纸》《詹天佑》《三亚落日》《记金华的双龙洞》《卢沟桥烽火》《三打白骨精》《广玉兰》等。

2.学生选择喜爱的理由:色彩绚丽,景色优美;贴近文本,提炼文意;趣味性高,可读性强;辨识度明显,能牢记心中;绘画水平高。

(二)学生不喜欢的课文插图探因

经过问卷分析,也梳理出了学生不喜欢的课文插图,这些插图很值得我们细细玩味,有些甚至值得我们认真商榷。

1.学生不喜欢的课文插图:《我们爱你啊,中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船长》《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夜晚的实验》《最大的麦穗》等。

2.学生不喜欢的插图探因:插图表意模糊;绘画技术有待提高;插图单一孤立。

二、细细考量,课文插图编写可商榷之处

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现行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插图的编写提出几点商榷之处:

(一)真实照片为首选,贴近文本内容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课文的插图学生更喜欢实景拍摄的照片,所使用的插图和文本内容契合度很高,能够很好地诠释文本内容,学生辨识度也很高。如《麋鹿》一课配图真实地反映了麋鹿的外形、生活形态,很好地拓展了文字描述;《记金华的双龙洞》采用了系列照片展示,从外洞、孔隙到内洞的美景一览无遗,起到了文字难以尽情描述的补白。

六年级两册课文共51篇(含习惯),而真正使用照片插图的为9篇,仅占总课数的17.6%,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课文插图完全可以使用照片,比如《轮椅上的霍金》《姥姥的剪纸》《安塞腰鼓》《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广玉兰》《夹竹桃》等,这些课文中的插图很多都是生活中可以攫取的。

(二)创作图画要有针对性,凸显文本内涵

绘本之所以受到青睐和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们借助图画理解文意,由“读图”带动了“读文”,激发了学生想象空间,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力。

1.图画要凸显主题。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我们的插图不能过于随意和敷衍,针对性要强。很多课文配上图画后立刻让文本内容显得灵动活泼,插图和文本内容相得益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意,是对文字的一种映照和延伸,对于小学生而言,图画强大的感染力比文字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激发他们的思维。

2.插图要有连续性。不同的课文,配的插图要有变化和甄别度,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要能配上富有连续性的插图,这一点,我们的课文插图要参考和学习小人书。像《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可以再增加一幅美穗子感恩的图画,这样文本读起来会更轻松、更明了。

3.课文插图要有原则。课文插图并不是插入得越多越好,而要在需要插入的地方添加,插图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入境悟情,低中高年级要有区别。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了呈现出天游峰的陡,可以再配上一张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的图片。

(三)插图形式要多样,多元展示文本。

插图形式要多元,这个“多元”笔者理解应该是形式多样的插图,不仅仅是画面,还包括表格式、平面模拟图、流程图等。

1.表格式。《半截蜡烛》《夜晚的实验》的教学中,我们都会要学生做表格来概括和提炼文本内容,如果在课文中直接嵌入表格呢?

2.平面模拟图。《詹天佑》一文中为了搞清楚“两端向中间凿进法”“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我们通常是要学生画出平面图,如果加入插图是不是可以更好些?

3.流程图。游记类的课文可以加入一些过程性的插图,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插入了一些连续性的照片,学生学习起来效果更好。

(四)有效运用数字化元素,增添插图有效性

写到这个话题,是受儿童看图识字和英语复读机软件的影响,如果我们的课文插图能引入教育技术元素,配套相应的硬件进行识图,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而我们的视图工具不仅仅是磁带和光盘,融各种视听软件长处,可以呈现出诸如声音、模型、立体图形及三维动画等。如《最后的姿势》中地震的场景,《姥姥的剪纸》中栩栩如生的剪纸过程,既方便每一位学生的预习和课堂学习,也节省老师额外的时间,还能促进教材的循环使用。

三、有效利用,借助插图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更加有效地挖掘和利用插图的价值,充分发挥和提升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呢?笔者经过多年的考量和研究,阐述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及思考。

(一)借力插图,激发阅读兴趣,理解文本内容

课文中很多精美的插图可以把文本内容展露无遗,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深化文本感悟。如《安塞腰鼓》中的画面能帮学生理解文中“茂腾腾”“发狠、忘情、没命”“元气淋漓”等较为抽象的词语。

(二)借助插图,帮助文本表达,加快语言内化

课文复述和背诵,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和背诵时,指导他们列提纲、写关键词等方法来帮助回忆,而同样和文本内容紧密吻合的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复述和背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本识记已经不再是对文本的死记硬背,而是加快了语言内化的速度。

(三)借力插图,进行写作训练,提升课文内涵

课堂是师生在同一个空间进行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和交流,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具体到小学语文课堂实际上就是师生、生生、生本等多重关系的对话交流,习作更是最好的语言能力展示之一。下面列举几个从插图挖掘话题进行习作的案例。

1.文本与插图对照,给插图瑕疵做注解。

《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1:

师:了解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我们再来看看插图,仔细观察人物表情,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老师,我发现唐僧表情悠闲,还微笑,一点儿也没有紧张害怕的模样。

生:八戒嬉皮笑脸,像是看热闹。沙和尚面无表情,置身事外。

生:白骨精命悬一线了还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

师:你觉得白骨精和唐僧现在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

生:白骨精仓皇失措。

生:唐僧勃然大怒。

师:大家用“火眼金睛”找出了插图的瑕疵,现在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在人物旁用一两个词描述人物表情,再写一两个跟课文内容匹配的表情词语。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修改一下人物不恰当的表情。

2.利用插图合理想象,给插图编写做脚本。

《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2:

师:除了村姑、老妇人、老公公,白骨精还会变成什么来骗唐僧呢?

生:白骨精还会变成一本经书,因为唐僧喜欢念经。

生:我觉得白骨精还可能变成一个走丢的小孩,利用唐僧的善良心理骗他。

师:那悟空又会怎样打呢?把你设想的经过写下来。

附学生的描写:

(白骨精变成一本经书,放在包袱里故意丢在唐僧前面的路边。唐僧一见,急忙下马捧起经书就要打开。悟空眼疾手快,大喊一声“妖怪!”,同时抽出金箍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师父手中的经书挑起再用力扫入树丛中,白骨精化作一缕青烟逃走了。)

3.实“话”插图外延,给插图填补留白。教材中选用的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留有非常大的留白和想象空间,而课文插图正好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在这些留白处进行扩写,对文本内涵进行提升,延伸文本内容,进一步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篇4: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关键词】逐字注音 逐字注音的利弊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141-01

现行苏教版小学1~4册的语文课文都采用了“逐字注音”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可以把它归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

2006年北师大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并且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中明确地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因此,为实现上述目标,苏教版1~4册小学语文课文采用了“逐字注音”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的加强与巩固,以汉语拼音为工具认识汉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培养小学生说普通话。

二、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看

江苏省地域范围较广,包括的方言也比较多。就南京市来看,南京市地处江淮官话区,与普通话相比,方言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l、n不分、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音不分。学生在刚进入小学开始说普通话阶段,他们的普通话多多少少会受到方言中发音的影响,因此,课文“逐字注音”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会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读汉字以后,自我纠正不正确、不到位的发音以及一些语音缺陷。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并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普通话都十分的标准,因此课文“逐字注音”也有利于教师对文字的读音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时,及时发现学生不准确、不到位的发音并给予纠正。

然而,课文“逐字注音”也存在着弊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人们在日程生活中语言的运用,并不是单个地、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的,而是把音节连成词,把词连成句子。一定时间内,人们连续地发出一连串音节,形成语流。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互相影响,或多或少地会发生语音变化,这叫做音变(马景伦《汉语通论》)。因此,文字的注音仅仅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朗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朗读的过程中,同样会发生音变,比如:轻声、儿化、变调以及语气词“啊”的音变。这些音变有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啊”的音变、儿化音),有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轻声)。所以我认为,“逐字注音”并不能全面帮助小学生掌握音变的问题,尤其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朗读的过程中掌握“啊”的音变和儿化音。虽然课文中“一”、“不”的音变标出来了,并且也把一些轻声标注出来了,但是没有很好地处理“啊”的音变和儿化音。这是一个弊端。

第二,在1~4册中,课文虽然简单,但是有些课文也是适合朗诵的。朗诵与朗读相比,我认为朗诵比朗读更加艺术化。如果说朗读仅仅是把课文读通顺,读出文字中最基本的意思的话,那么朗诵则有较强的表演性,而且要读出朗诵者对字里行间意思的理解,向听众传达出朗诵者所想表达的个人情感,在对文章处理的方面,带有朗诵者一定的主观性。那么,从朗诵的角度出发,这就不仅仅要求朗诵者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还包括如何处理一些细节处的语音技巧,为文章的朗诵增色,从听者的角度增强作品的美感。这依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在《狐狸和乌鸦》这一课,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狐狸一溜烟跑走了”,如果能够在读的过程中在“烟”这个音的后面加上儿化音的处理,并且对“了”的音进行轻读处理,不仅仅能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还能够表现出一种讽刺的语气,这种讽刺既是讽刺乌鸦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喜欢听奉承话而上了别人的当,也从某种角度上说明了狐狸的聪明以及一点点的狡猾。

综上所述,课文注音,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注音的优势,即:帮助小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认识字词、读准字音,及时地纠正小学生不到位、不准确的发音。发挥汉语拼音是识字工具的作用。

三、结束语

不论是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师还是即将成为小学语文的教师,我们都要努力提高自己基本的语文素养。首先,是自身语音要准确,语音面貌要好,并且能够准确地听出学生不准确的发音,也就是对语音的敏感性;其次,语文教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文字的静态注音以及课文朗读、朗诵动态的语流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做到更好地指导学生识字、朗读和说普通话,知道识字、朗读、说普通话从哪些方面指导以及怎样指导,而不是机械地理解和利用课文的注音纠正学生的发音,把课文中文字的注音当作“圣经”,而考虑不到朗读、朗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忽视了动态的语流。

参考文献

1 马景伦.汉语通论.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6

篇5: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冰花的晶亮洁白,千姿百态。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园里的花(边说边板书)可多了,你见过哪些?今天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种与众不同的花——冰花。(板书:冰)齐读课题。

过渡:菊花、月季花开在花坛里或公园里,那冰花开在哪里的呢?它又是怎样的呢?快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找一找答案吧!

二、朗读想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

2.谁找到答案了,冰花开在哪里的?怎么样的?(玻璃窗上,一朵朵 晶亮)(你读懂了课文,你真会读书)

3.谁来把第一节读一读。(真不错,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冰花很多)指名读(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冰花的晶亮、洁白,真美啊!)(如果读不好,师作适当点评)(指导读好)4.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如果你是小童,看到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你会怎样呢?(这可是你第一次看到啊!昨天还没有呢)

1.师:惊奇就是惊讶、奇怪。我们的小童也和你一样惊奇,于是他忍不住大喊:“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1)老师做妈妈,谁来做小童来试试看,读好这一句?(指名做小童,齐做小童。读出惊奇、喊)(2)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当小童喊一喊了,看谁能听出“小童”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师范读(惊奇、兴奋、激动)生再读。(读出感受)

过渡:看到大家都这么惊奇、兴奋,一定想去仔细看看冰花吧?让我们赶紧近些,细细欣赏那美丽多姿的冰花吧!

2.冰花漂亮吗?(是啊,真漂亮)

(1)那文中的小童和妈妈是怎样赞叹冰花的?

(2)生说后出示:啊,真漂亮!指读(读出赞叹的语气)(读出漂亮)(漂亮吗?有一点,要真漂亮,很漂亮)

3.过渡:小朋友,刚才你看到的冰花美在哪?(回答出来后出示/答案都在这呢,认真读读吧)适时出示: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1)指名读,齐读。(读得很有感情,你读得真投入)(2)那小朋友,你觉得哪种冰花最漂亮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冰花图,下面再出示文字,指导朗读。①“我觉得像宽大的树叶的冰花最好看。”

出示:像宽大的树叶的冰花图。问:小朋友,你们看,它们像什么树的叶子呀?(梧桐板、芭蕉树)对,这些树叶看起来又宽又大。

出示冰花像树叶图,图下配有文字。现在你会读了吗?指读、齐读。②“我觉得像柔嫩的小草的冰花图最漂亮”

出示:柔嫩的小草冰花图。再出示:风中的小草。(师述:小朋友,你们看那风中的小草那样柔软,那样娇嫩)

出示:图文,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多柔嫩的小草啊!)③“我觉得像丰满的牡丹的冰花最漂亮”

准备两朵花,一朵饱满的,一朵干瘪的。问:你觉得哪一朵花好看?为什么?(很大,颜色鲜艳,花瓣一层又一层很饱满)

谁也喜欢这种冰花?读一读。(这冰花开得真够大,真够丰满的。)(这朵丰满的花将送给本节课结束后表现最积极,朗读最好的小朋友,加油哦!)4.谁能用朗读把这三种冰花的美读出来?指读。

5.冰花开在老师的手中啦!老师演,你们能跟着老师演一演吗?

6.小朋友,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边演一边读吗?自己练练,看谁手中的冰花开得最漂亮。指读,上台表演。

7.师引读:多么美丽神奇的冰花啊,真让人喜爱!它像——(生齐演读)

8.拓展:冰花就只有这三种样子吗?不,冰花有好多形状呢!你们瞧(出示图片欣赏)(1)美吗?那这些冰花又像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2)你还希望冰花像什么?(交流)谁能把小朋友说的用下面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呢? 千姿百态的冰花开放了,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9.呀,这么多美丽的冰花,真让人眼花缭乱,真是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晶亮、洁白,就是说冰花白得光亮,白得透明,晶莹剔透。那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晶亮的?(1)出示:晶莹的露珠图。(欣赏)

(2)再出示: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3)谁来读好它。(真不错,好晶亮,好洁白)(冰花真多啊!)

(4)师:冰花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晶莹透亮,在阳光下闪烁着光,多美呀。你想大声地赞一赞冰花吗?读——啊,真漂亮!指名几个读。

看到这么多美丽动人的冰花,你不由得从心底赞叹,读——啊,真漂亮!想大声夸夸冰花的,读——啊,真漂亮!它像——(齐读)从心底赞美冰花的,读——啊,真漂亮!它像——(齐读)

(三)学习第三节

1.小朋友,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啊!

2.小童也产生了疑问,于是小童问妈妈——(引读)。妈妈笑了笑说——(引读)3.出示句子: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

到底是不是呢?让我们去问问冬爷爷吧。(出示冬爷爷的图,放冬爷爷说的话: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寒冷,将玻璃窗上的水汽凝结而成的。)说后出示

小结:天冷了,屋子里的热空气急着跑出去,碰到了外面的冷空气,就在窗上结成了冰花。

三、配乐朗诵,欣赏迁移

1.让我们再一次读课文,来感受小童发现冰花的惊奇,体会冰花的千姿百态,晶莹透亮。2.配乐齐读。

冬爷爷给我们送的冰花可真美啊!冬爷爷还会送什么礼物来呀?(雪、冰„)

3.播放课件,教师叙述:淘气的北风吹着口哨来了,冬爷爷乘着鹅毛大雪也来了,整个世界变得雪白一片,大地上、屋顶上、树上全白了。你看,冬爷爷给田野盖上了厚厚的被子,雪被子下面,小麦苗正做着快乐的梦呢!

5.总结:小朋友,冰花是美丽的,冬天也是美丽的,神秘莫测的大自然更是美好的。只要你能仔细观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一定能发现大自然中有更多美的东西。

四、作业

我们的课上到这里,我想冰花已经开在同学们心里了,现在呀,天慢慢冷了。

篇6: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要求认的字及要求写的字,能够正确准确的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学生是怎样升旗,并从中学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3、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能够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认识7个会写的字,会写8个会写的字。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录音导入: 2分

播放录音,说一说你都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首歌?(在升旗时)那升旗时你们会怎么做?

看一看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6分

1、借助拼音来正确的读课文。

2、边读边画出要求认和要求写的字,在读这些字时要注意读音。

预设:有些学生在读时字与音对照不准确。

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来指读。

3、指着这些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

4、只看汉字不看拼音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看一看拼音。

预设:学生们会依旧照着拼音读。

解决办法:教师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们看着读,不会的再看书。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5分

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学生会说出好多种答案,只要是与课文有关就可以。也有可能说的与课文内容不符。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你能试着说一说与国旗有关的内容吗?

四、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10分

1、读课文说一说这首儿歌中一共有几句话?

2、在小组内熟读这几句话。

预设:每个同学都读完整这首儿歌时间不够。

解决办法:由小组长布置一个同学读一句。

3、把你读的那一句读给你们的同学听。

预设:在小组有些同学读的不够准确。

解决办法:要求小组成员要指出同学们读的不足的地方并给予改正。

4、感悟课文内容。

(1)在文中找一找在升旗中我们是怎么做的?

(2)找出来在你们组内读一读。

(3)谁能有感情的把这句读一读。

预设:由于学生的这种经历少,读的不够有感情。

解决办法:老师范读。

教师总结:是啊,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它是老一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国旗下茁壮成长,我们为此而自豪。

五、有感情朗读全文。5分

1、找出你喜欢的一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在小组内练读)

2、指名读一读。

六、背诵课文。7分

1、把你喜欢的那句话试着背一背。

2、试着背一背全文。

七、作业:把这首儿歌有感情的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1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儿歌内容: 5分

背诵这首儿歌。

二、学习生字。35分

1、学习会认的字。

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游戏:找朋友。

明确:通过把要求认的字的音与字找到这个过程来巩固要求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1)开火车读一读这些字。

(2)说一说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用“我们”“国旗”各造一个句子。

预设:学生们大多数都会以组词的方式来记这些字。

解决办法:教师要在每节识字课中渗透记字方法。

3、指导书写。

国:指导要先写完里面的“玉”再封口。

我:要教师范写,重点指导笔顺。

歌:指导字的间架结构,左右大小要相等。

升、红:要指导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写。

4、学生独立书写,教师指导。

预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书写但离开教师就不会写。

解决办法:教师要有重点的指导,其余的字要让学生观察并掌握写字的规律。

篇7: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教学设计思路

仔细聆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多种形式,熟读诗歌;大胆对文本内容提出质疑,多方互动,解决问题,深入感悟诗歌内容;形式多样,感情诵读,赞美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快乐;邀请家长参与,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合作探究,识记、学写生字。

1.了解江南,激发孩子们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2.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2.正确认读9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4.感悟民歌内容。

(二)能力目标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三)情感目标 感悟民歌内容。教学重难点

1.在会写四个生字的基础上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2.在朗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感悟民歌内容。教学媒体

1.课文的录音磁带。

2.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3.生字卡片。

4.计算机课件(荷花、荷叶、莲蓬图)。5.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乐曲。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录音美读,畅谈所知,引入课题

师:先请同学们听一首音乐,听完后,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听得最认真,听懂的内容最多。(播放课文录音)

生听,边听边想。全班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自己听录音,就能听懂这么多的内容,你们可真了不起!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首写江南采莲时的景色的诗。师边说边板书:江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生齐读课题。

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既可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锻炼他们的听力;又能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同时,加之教师热情洋溢的激励,促使孩子们信心十足的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二、熟读诗歌,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诗歌。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3.指名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4.自由读。5.小组读。

(二)小组合作,认读词句。

1.师出示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小组互助,合作认读词句。

2.师检查词句的认读情况。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三)合作探究,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2.全班交流方法,识记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师检查识字情况,并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既有助于认读、巩固识字,又有助于对方位的感性认知。

三、质疑问难,感悟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其一,“田田”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荷花、荷叶、莲蓬图,看图描述“荷叶怎么样”,以理解“田田”的含义)

其二,人们采的究竟是什么?(结合图理解)

其三,鱼儿们在干什么?它们在荷叶间玩耍时,心情怎样?想象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

其四,采莲的人们的心情如何?(结合美丽漂亮的荷花、鲜嫩碧绿的荷叶、风满硕大的莲蓬、在荷叶间自由自在玩耍的小鱼来谈)

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师生共同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领孩子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的快乐。

(三)假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到了美丽的江南,亲眼看到了这种景象,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除了这些问题,其余的问题也可以提。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面对真实的画面,聆听着教师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定会身临其境地去欣赏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欢乐!

四、感情诵读,体味其情。

(一)依据自己的理解,看图,自由感情诵读,可以边读边加动作(尤其是东、西、南、北等几个方向的指示)。

(二)指名配乐感情诵读。

(三)全班配乐感情诵读。

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配以优美的乐曲,加上个性化的动作,孩子们一定会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

五、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一)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东、西、南、北”四个字的笔画、笔顺。

(二)全班交流。

(三)讨论:“东、西、南、北”四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四)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五)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六、课外实践,明辨方向。

(一)利用早晨晨练的时间,面向太阳,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邀请家长参与此项活动)

(二)将亲身实践所得的结果,填写在书中。

篇8: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交际能力, 这些能力的获得与学生的语言智能关系最为密切, 但是语文学习并不仅仅和语言智能有关, 还牵涉到其它智能。如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或模拟的交际, 就要涉及交往—交流智能;用语言表达思想陈述理由, 就要涉及数理—逻辑智能。所以, 语文教学与其他智能同样联系紧密。在传统教学中, 教学过程过分程序化而忽略思维和情感教学、教学方法单调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 语文教学要开展丰富多彩和有吸引力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同时, 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以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学生的智能是多样的, 我们应该更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包括其弱点和长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通过各项智能协作参与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迁移各项智能, 实现为语文教学所用,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 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实践

小学的语文教学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最好活动, 也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听、说、读、写训练, 感受和体验各种学习过程和经验。笔者尝试通过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开发、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下面以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比尾巴》为例, 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并将此教案具体运用到课堂实践当中,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多元智能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与教学得到的实际效果, 从语言、内省、逻辑、空间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利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 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评价、鉴赏、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

(1) 听的能力。

在情境导入部分, 笔者采用了看动画、听录音的形式, 让学生倾听并思考。通过直观、动态的图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人公, 在听配乐朗读之余, 舒缓上课前的焦虑情绪, 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中。同时, 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 使他们听的训练变得有目的性。

(2) 说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记住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以及每个动物尾巴的特点, 设计了这样几个“说”的内容: (1) 请学生用“参加比尾巴比赛的小动物有, 有, 还有。”的句式说话,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这样的句式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同时, 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有背景、有提示的前提下进行语言训练, 从而使学生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 小组合作: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 互相说一说。设计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活动的环境, 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认真倾听, 并积极参加讨论,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 语言训练, 说一说:动物们接着比了, 结果是, 这个设计使教师掌握了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后的语言运用情况, 重视交际互动后的反馈, 并做好引导。 (4) 课外拓展环节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所理解和积累的语言能够自然运用而设计的, 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和句式之后, 还要学会应用,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3) 读的能力。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 用问答的形式告诉学生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按要求个别朗读、换不同问答形式朗读、男女生互读、同桌合作朗读、分小组配合读、跟着老师边拍手打节奏边朗读等形式,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儿歌带来的独特魅力, 并充分利用儿歌便于朗读的优势, 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 强化记忆, 提高语感的目的, 同时, 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4) 写的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 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中的“写”, 笔者对“写”的内容进行了设计:有书空、描红等。由于课堂上只有35分钟的时间, 写字时间不能占用太多, 因此, 在要求会写的四个字中选取了“比”和“巴”。

2. 在交流反馈中提高内省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内省智能, 要引导学生养成反思习惯, 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能力。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 笔者设计了语言训练环节, 并提出了若干问题。接着, 先让全体学生进行准备, 再请若干学生回答, 要求回答不够好的学生认真倾听其他说得好的同学的示范, 使他们有时间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整, 然后让他们再说一次。对说话内容的自我修改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是一项自觉性的活动, 决定于学生的认识。因此, 教师应在必要时给予评估、示范, 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在教学中, 通过反思, 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会取得明显的进步, 同时, 还有效地开启了他们的内省智能。

3. 在语言训练中锻炼逻辑—数理智能。

朗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 对学生进行朗读理解训练, 让其寻找、筛选、加工语言信息, 培养学生对事物间如类比、对比、因果、逻辑等关系的敏感。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 笔者请全班男女生对读课文的前两个小节 (问三句, 再答三句) , 然后, 媒体出示一问一答的形式, 请学生用一问一答的句式, 朗读课文的前两个小节。这些朗读具有挑战性, 学生通过寻找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 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使思维和表达相互促进,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

4.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促进视觉—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指对结构、空间、色彩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是利用真实空间, 借助教室或物体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如给“长”字找好朋友, 如果学生说不出“长方形”这个词, 就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提示, 可指着学生的课桌问:这是什么形状的?又如, 学习“伞”这个生字时, 指着“伞”字, 问学生:它像什么啊?并拿雨伞的实物举例说明哪部分是伞面、哪部分是伞架和伞柄, 教学生通过字形记住生字。此外, 还设计了突出动物尾巴特点的图片, 请学生观察黑板上小动物的贴图, 回答三个问句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注意事物的空间范围和事物本身的特点。在板书的设计上, 形象具体地将课文中所讲述的动物比尾巴的内容和特点层次分明、清晰地呈现出来, 使学生看后对儿歌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鸟”这个生字时, 采用一字开花的形式, 通过这个发散图形, 找到“鸦、鹅、鸽、鹊”等几个同部首的字,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帮助其记住拓展的生字, 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这些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如真实空间、实物、图片、板书、图解等形式的展示来强化教学内容, 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视觉, 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5. 在合作学习中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人交往合作, 准确辨别、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 并据此做出适当反映的能力。在教学中, 对小组的组成做预先的指导, 再让学生充分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营造了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 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 使学生愿意沟通, 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此外, 设计请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朗读情况这一环节, 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学生就可以在互相评价中使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这样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环境和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 充分发挥了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的优势, 学生也在评价中使自己的交往智能得到提高。

6. 指导学生观察自然, 培养自然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就是要创造环境使学生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 到生活实践中去学习, 摸索自然界的规律。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 由于受交通、安全等具体情况的限制, 不可能把教学场所设置在动物园。因此, 在总结全文时, 提倡让学生家长带他们到动物园里进行观察, 贴近自然环境, 从而尽可能地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 并提出具体要求:根据观察, 收集自然观察的资料, 制作动物剪报。由此,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 使之探索自然的无穷奥秘, 培养起热爱大自然和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7. 创设情境, 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语文是以语言和文字为物质媒介, 再现生活并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它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小学生听觉敏锐, 善于模仿, 具有音乐潜能。因此, 把音乐和语文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采用了看动画、听录音的形式, 利用音乐创设特殊的情境, 使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 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 去感受课文内容, 并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另外, 跟着老师边拍手打节奏边朗读课文这一环节的设计, 把音乐中的节奏感融入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中, 为学生的记忆与积累提供支架, 使学生体验到朗读的快乐。因此, 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且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8. 设置各种活动, 培养身体—运动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 反义词游戏这一环节的设计, 即是利用表演来提高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在活动中, 让全体学生起立, 并让所有学生跟着笔者动起来:教师说长, 学生说短;教师说胖, 学生说瘦;教师说高, 学生说矮……在说反义词的同时, 要求全体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示这些词的意思, 他们用身体动作的表演是全方位投入的, 能够同时训练肢体语、口语和书面语, 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 实现动作与表情的协调。活动中, 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被活跃的气氛所感染, 并十分积极地投入其中, 由此, 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记住教学内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使学生在短短的35分钟之内, 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同时, 学生在学习中, 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相当大的提高。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 笔者发现, 为了学生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应落实到语文教学上, 并注意:在设计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案时, 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为主, 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此外, 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 交流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使发展不平衡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 从而培养其对学习的信心, 使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个性张扬。

总之,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且学生乐于接受。在教学中, 教师应继续探索多元智能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 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优势,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多元智能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美) 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2] (美) 加德纳.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霍力岩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 (美) 拉泽尔.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吕良环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4]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视野[J].比较教育研究, 2001, (12) .

篇9: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播放流水声)同学们,听,我们的老朋友来了。——小河。瞧,还有青草也来了。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小河与青草》。生齐读课题。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小河与青草有了哪些了解?

(小河——弯弯的,清)(小草——青青的,碧绿碧绿的)

4.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那么绿呢?听了他们的谈话,你也许就会明白了。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一)学习二到五自然段

出示文章的第二到五自然段。师范读。1.交流: 小河的清

多媒体出示: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小河说:“这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 A.体会“紧紧抱住”

你是怎么理解“紧紧抱住”的? 动作演示——抱 抱住了怎样?

没有抱住呢? 相机出示图片(浑浊的泥水图)

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是用这样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吗?

感谢(说话训练)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看来小河的确应该好好感谢小草。谁愿意替小河感谢一下小草?

小草保护了小河的清澈,不仅小河要感谢它,许多人都应该感谢它。如果你是河里的鱼儿、是爱到河边戏水的孩子、是喜欢到河边洗菜的老奶奶,你准备怎样感谢小草? B.体会河水的“清”

正因为有了小草紧紧地抱住泥土,才使河水这么——清,清得一眼能看到底,用一个词来说就叫——清澈见底。

出示图片(清澈见底的小河)这就是那条清清的小河,谁能用朗读来夸夸它? 看着自己这么清澈、美丽,如果你是小河,心理在想些什么呢? C.指导朗读 可是小河呢?

交流、送词:小河没有骄傲,反而感谢小草的帮助,这就叫——谦虚。谁想来当一当这位谦虚而又有礼貌的小河呀?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当当这谦虚的小河吧!齐读小河的话。l小草的绿

过渡:有了小草的保护,小河才变得如此清澈。那小草又为什么会这样绿呢?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第4、5自然段,边读边想想。

多媒体出示:接着,小河对小草说:“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小草说:“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A.理解“充足的水分” 出示对比图 补充资料:

B.比较句子: 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①自由地读读这两个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欢听哪一句?为什么? C.指导朗读,读出对小草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D.听到小河的赞美,小草骄傲了吗?

听了小河的赞美,小草不但没有骄傲,反而感谢小河。是多么谦虚啊!谁来替小草感谢感谢小河?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这么绿?现在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2.动画演示小河欢快的流淌,小草快乐的生长。

正是因为它们谁也不骄傲,互相感谢、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所以,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

3.齐读第六自然段

(三)角色体验、指导背诵

1.分角色朗读

(1)请同桌的小朋友自由练习,分角色读小河和小草的话。

(2)指名分角色朗读。

4.练习表演对话。

(1)分成小组,自由练习表演。

(2)小组汇报,为动画配音

小朋友们读得好,演得也好,让我们一起来为这段动画配音好吗?

谁愿意当小河?谁愿意当小草?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住、分、干”。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范字

讨论: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2)师范写讲解

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末笔横较长。

分:上下结构。上边的撇、捺要舒展,捺起笔高于撇,不能写作“”、“”。

干:独体字。第二横稍长。

3.练习书写

(1)生自由练习,师巡回指导。

(2)实物投影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互相评议、修改。

(3)继续练习。

附板书设计

谦虚 互帮互助

小河 与 青草

篇10:张艳芝苏教版北风和小鱼教案

【学情分析】这样一篇童话对于入学不久、识字不多、刚刚学会使用汉语拼音的学生来说,要想读好课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基于对教材及学生的认识,根据新课标三维度的要求,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感受冬天自然事物发生的变化。

3、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其中的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好!老师今天也给你带来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呀?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边听边想故事中讲了谁和谁的事?

2、故事里有谁呢,你们看,展示图板书(北风)。故事里还有谁呢?展示图板书(小鱼)要把这两样事物连起来,中间可以用一个“和”字。“和”是今天要学的生 字,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师板书“和”),3、北风和小鱼他们一个在天上吹,一个在水里游,他们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北风和小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轻轻地把语文书打开到118页。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不添字;不漏字3: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多读几遍。并标上每个自然段,那我们就开始吧!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那课文中的生词你会读好吗?试试看!2.检查自学。(出示生字词)

颜色

躲进 一口气

(1.自读正音

2.指名读

3.开火车)浮出

得意

气极了

(我们一(3)班小朋友发音真准呀!)3.(现在老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赶快读给同桌的同学听听吧)指名读。小

老师教读(学生互评)

4.如果把这些生字词语放到课文中,能认识吗?放开声音,把这篇课文再读一遍,读书时不仅要把字音读准了,还要把课文中长句子读通顺了。检查长句。

1)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2)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长的句子都能读好,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也能读得更好,你们有信心吗?

5.现在我们分小节来读课文。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谁喜欢读第一自然段?…指五位同学起来读课文。

6, 那么大家又是指那些人呢?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词语。(同学们真会读书!)

指名汇报 师板书

青草

梧桐树

小鸟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冬天来了,北风吹来,北风是怎么吹的?(呼呼地)指导读。

评价语:风还不够大,风大但不够猛

真厉害的北风呀!

2、那么周围会有什么变化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说一说把有变化的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1)师:同学们,当北风向青草吹一吹时,青草怎么变化了?

青草变了颜色。青草原来是什么样的?(青青的,碧绿碧绿的)后来怎么样啦?(变枯了,变黄了)展示图(变得枯黄的小草)

2)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桐树怎么啦!茂盛的梧桐树落了叶。

3)它向鸟儿吹一吹,鸟儿怎么做的?自由自在的鸟儿躲进了窝。展示图(躲进窝里的鸟儿)

指名表演“躲”并相机指导朗读

老师:小鸟,小鸟,你想对北风说什么? 生:北风你轻一点儿吹行吗?……

3、对照所贴的图片,叙述板书

4、练习说话“北风向()吹一吹,()就()。同桌讨论!前面我们反复读了课文,还学习第一自然段,最后我们在学习本课的两个生字

四、指导写“和、树”两个字

1、读笔顺。想想怎样来区别这两个字呢?

2、指导描红:一笔描成不断开,不回描,笔笔到位。在书上描红。

3、“和”字特别懂得谦让,当他家里来了“口”时,他就要把脚收一收。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

4、学生练习写一个“和”,师生评议。

5、出示“树”,师在天字格中示范。

6、练习每个生字写4遍。

提示:写字前一定要做到三个一,书写要端正、整洁,从小养成好的写字习惯,这样会让你们把字写得更漂亮!

总结: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北风和小鱼这篇课文,知道了北风很得意,那么小鱼为什么不怕它?它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课

板书设计

11、北风和小鱼 青草 枯黄的小草 梧桐树 梧桐树落叶 小鸟 躲进窝的小鸟

大宗村小学 张艳芝

篇11: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根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种笔画。2.能力目标: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

3.情感目标:了解大城市里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体会祖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成就。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生字卡片。2.实物投影仪。主要板书计划: 识字 6 生字范写 生字组词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描红、仿影。课外: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看图学词语

1.出示插图,图上有什么?

2.你在哪儿见过的?是什么样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学生自地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2.指名读,正音。车:翘舌音。

林:声母是l,不是n。3.齐读。

四、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做“找朋友”的游戏,要求学生把字卡贴在相应的图旁边。2.自读韵文,说说现代化城市还有哪些变化。

五、诵读韵文

1.齐读韵文,想象现代化城市的新面貌。2.教师指图引导背诵。3.学生看图自由练习背诵。4.指名背诵。5.小组背诵。

六、巩固练习

做游戏“小导游”。请学生轮流做小导游,介绍城市的新风貌,再带大家读读词语,评选出“小导游”。

七、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生字:泉 厅 林 阴。2.提示重点字的写法:林、厅。3.学生按笔顺提示在课本上描红。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生字词。2.指名书空笔顺:泉。3.朗读课文。

二、学习新笔画,指导写字 1.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撇。2.学习生字:道 车 交。3.学生按照课本提示说笔顺。4.教师范写。

道:先写走之儿,再写“首”。交:最后两笔是先写撇,再写捺。5.学生描红。

三、指导书写田字格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2.学生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书写。

篇12: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能力目标: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以读为主线,让学生看看、读读、议议、练练从而不断感悟。教学准备:石榴娃娃的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感悟春天的石榴园之美。

春天来了,石榴园里的石榴树,长出了。到了夏天,枝繁叶茂,枝叶郁郁葱葱,瞧:你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来品读一下书中描述石榴花的句子,一定会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出示句子,读一读 交流。

1.感悟绿叶之美。

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读了这一句,你觉得美么?你觉得什么美?这么绿而且又茂盛的叶子我们可以用刚才读过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呀,好花还需绿叶扶,有了绿叶的映衬,花儿显得更加娇艳,有了绿色的对照,更显得花儿红得像。谁来读出这红花绿叶的美?

2.感悟红花之艳。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花儿真多啊,你还从哪儿读出花儿的多了?谁来读一读?够多么?花儿是够多了,你的花儿长得好快啊,有那么快么?那可是一天一天一个漫长的过程哦,谁来读出花儿的渐开渐密渐开渐盛?

3.感悟花开之乐。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多活泼,多可爱的石榴花啊,现在我们就是这活泼可爱的石榴花了,让我们鼓着劲儿来吹一下吧!可爱的石榴花娃娃,你心情怎么样?你能告诉我你吹的是什么歌么? 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喇叭呀,吹出了丰收的喜悦,吹出了我们内心的愉快,开心么? 喜不喜欢这可爱而又美丽的石榴花?再来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你觉得石榴花开得怎么样?

二、感悟夏天石榴园之美。

热闹的读书声渐渐地停了,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儿渐渐地也谢了,老师看出来了,大家很不舍得,是么?没关系啦,活泼可爱的花儿谢了,石榴园里又是一番景象哦,我们一起去看看!

1.自学感悟。

这一次啊,我们小组为单位自由欣赏,不过,有这样2个要求:(1)用△△△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2)用„„找出这些颜色变化顺序的词语; 交流。

花谢了的石榴园给你带来了什么? 这时的石榴可以吃么?为什么? 出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在这石榴一天天成长的过程中,石榴一天天变大,一天天走向成熟,在这一天天中,石榴除了个儿变大以外,还有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都变了些什么颜色?谁来给这些生长中的石榴娃娃按颜色的变化来排排队?能不能这样换?为什么?你从哪儿知道的?书中的哪句话或者哪个词读出来的?

植物的生长自有它的规律,其实这石榴啊和我们这儿的一种植物成熟时的变化很相像的呢,想想,是什么?你能仿照石榴说说我们这儿橘子的变化么?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去学,习作就是这么简单!让我们把课文再来读一读,它是我们最好的习作典范!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石榴们终于熟透了,高兴么?石榴们自己也很高兴呢,瞧,他们高兴的样子各不相同,选一种你喜欢的演一演。可爱的石榴娃娃,你是什么样的石榴果儿?

熟透的石榴果儿们,这时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 人们可不知道哇,你准备怎么把你的心愿告诉人们呀?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的?你准备说些什么? 我们把这丰收成熟的好消息就叫做“喜讯”。秋天的果园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让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读读这一小节吧!

三、作业。

篇13:小学语文:课文 第五组《北风和小鱼》1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

【教学目标】

1、看图认读和辨识拼音。

2、说字的偏旁名称,再写同偏旁的字。

3、读写词语,积累词汇。

4、认识句子的两种形式,初步接触把句子写具体。

5、写字练习,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划。

6、熟记成语,读背诗歌

7、观察三幅图,根据提示的问题说一段连贯的话。【教学准备】挂图、字词卡片等。【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读,抄写拼音词。

1、审题。

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说明本题的要求。

2、指导。

⑴齐看第一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⑵学生自读图旁两个拼音。

⑶指名读。

⑷判断哪个拼音符合图意。

⑸复习四线格,学生正确抄写拼音。

⑹按以上步骤,学习其余三幅图。

3、练习。

提出抄写要求,指导学生正确抄写拼音。

4、反馈。

指名到黑板书写,师生评仪。

二、说字的偏旁名称,再写同偏旁的字。

1、审题。

2、指导。

⑴卡片出示:桃、仙、这、桃

⑵说说每个字的偏旁是什么?

⑶师范写偏旁,学生书空。

⑷每个组负责一个偏旁,小组成员轮流上黑板补充带有该偏旁的字。⑸师生评仪。

3、练习。

学生根据每个偏旁选两个同偏旁的字,填入书中田字格内。

4、反馈。

师巡视,发现错误时纠正。

三、读写词语。

1、卡片出示:

春光 山川 毛笔

谷子 清泉 国画

2、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3、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春光”为春天的风光,其余的词语可借助图片或实物理解。

4、分析字形。

“川”中间竖较短。

“清”的“氵”应写得窄些。

5、生练习描红。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读下面的句子。

1、小黑板出示认读。

谁 是 什么

毛青山是小学生

毛青山是一年级小学生。

2、比一比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为什么?

(第二句好。第二句多了个“一年级”,使我们清楚地知道毛青山是几年级的学生。)

3、再读一、二两句,读时注意“一年级”一词。

4、按以上步骤,继续学习三四两句。

(第四句比第三句多了“许多”一词,说明猴子数量多。)

5、照样子比较。

达尔文是科学家。

达尔文是英国科学家。

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人路军消灭了全部敌人。

青蛙和猫头鹰是庄稼的朋友。

青蛙和猫头鹰是庄稼的好朋友。

二、写字。

1、审题:本题是进行描红、仿影和临写训练。

2、指导。

⑴出示卡片,认读:干 羊 草

⑵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写字姿势“三个一”,描红时笔笔到位,字字工整。

⑶指导写“干”

①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②师范写“干”。

③生练写“干”

⑷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羊”和“草”,引导学生总结字的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3、练习。

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临写、师个别辅导。

三、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审题。

⑴指名读练习要求。

⑵让学生说一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⑴看图讲故事,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与他母亲的精心培育分不开的,母亲从小就常常教他念诵诗词。有一天,母亲教他一首《少年郎》的诗,“翩翩少年郎,骑马上学堂。先生说我小,肚里有文章。”小沫若一边背,一边把一根竹竿放在胯下骑,高兴极了。从此,在郭沫若的小脑袋瓜里产生了对读书的好奇和向往。

⑵出示《少年郎》诗文。

①指名试读。

②教师范读,注意读出正确停顿并读出逻辑重音。

翩翩/少年郎,骑马/上学堂。先生/说我小,肚里/有文章。

③结合插图讲解诗句的意思。

一位神气、洒脱的少年骑着马去学校,这位少年自信地说:“虽然老师说我年纪小,但我认为自己肚子里有学问。”

3、练习。

⑴生自由练读。

⑵指名读。

⑶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二、熟记成语。

1、出示成语: wan qian 万 水 千 山 绿水青山 jin xiu 锦 绣 中华 大好河山

2、生自由练读。

3、师范读。

4、理解成语意思。

(借助插图理解:这四个成语都是形容祖国美丽的风光、美丽的山山水水。)

5、练习。

⑴学生练读。

⑵同座练习背诵。

4、反馈。

⑴集体齐背。

⑵指名背。

三、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课前准备:向家长了解家住在哪儿

一、看图激趣。

1、指导看插图。

图上有几位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2、中间的小朋友在向别人介绍什么? 过渡:当我们当自己的同学或新朋友在一起时,别人会问起你家里的情况,我们得向别人介绍。今天我们来学习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二、指导练说。

1、出示说话要求。

你家住哪里?家里有哪些人?他们是做什么的?你喜欢自己的家吗?

2、指名读要求。

3、指导审题。

先看清有几个问题,再想一想怎样回答。

4、指导练说

⑴逐问题练说,同座互相练习: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⑵四人问题连起来练说。

出示(小黑板)

我家住在()。家里有()、()、()和()。爸爸在(),妈妈在()我()自己的家。

①学生对照小黑板自己练说。

②指名练说,师生评议。

⑶讨论:怎样才能说得更好。(借助插图总结)

①姿态大方,面带笑容。

②声音响亮,吐字清楚。

③语句通顺,连贯。

⑷对照以上要求再练说。

⑸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说得最好。

三、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为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练习4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说说他们的笔画和笔顺,再按笔顺描红。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6个词语,练习把句子说完整。

3、照样子写字。

4、通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知识,在读读、写写、做做之间形成能力。

5、正确的读背成语和古诗,增加语言积累。

6、观察图画,根据要求穿悄悄话,提高听话能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看清笔顺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读第一组的4个生字。(2)出示卡片个别、集体认读。(3)学生同桌交流生字的笔画和笔顺。(4)指名按顺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画和笔顺。

3、练习,学生按笔顺描红。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仔细看图,图中有哪些水果?

3、认读生字词。

4、指名说说苹果的样子。

5、指名将苹果与拼音、词语用直线连起来。

6、同法学习下面的词语。

7、句子训练

(1)你爱吃哪些水果,为什么?(2)

自己试着用“我喜欢吃的水果有---------,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3)指名说,提出说话的要求。(4)与同桌交流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8、指名学生按提供的句式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一)审题

学生借助拼音读题目。

(二)指导

1、出示卡片认读“虫、贝、乐”三个字。

2、指名按笔顺书空。

3、说说这三个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4、指导学生观察“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师在黑板上范写“虫”。

6、学生练习。

7、同法学习练习书写其余的字。

二、教学第四题:做做读读

1、审题

(1)范读。学生借助拼音读题。(2)交流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学生找到“大象”应填到图中的位置。

(2)读图左边的汉语拼音,说说要填哪几种动物的拼音卡片。(3)填完时读一读。

3、综合练习。

(1)各人取出自己做的动物拼音卡片来。(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抽读。

一、教学第五题:读读背背 第一部分:一组成语(1)审题(2)指导 学生自读词语

看图,找一找“红日东升秋高气爽窗明几净书声琅琅”分别从图中哪些地方看出。教师描述这组词语描绘的情景。(3)练习第二部分:古诗(1)审题(2)指导

指导看图:图上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天空中高高挂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教师范读古诗,简单介绍诗人李白。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指名试读。(3)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悄悄告诉你 一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准备若干句要传的悄悄话的内容。

二、审题

揭示话题:口语交际----------悄悄告诉他

三、指导

1、指导观察图画

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下面的一段话,弄清本次训练要求。

3、指导练习。(1)做示范(2)练习传话

4、小组内练习

反馈

一、课程名称: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能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进行辩驳。

3、辩手能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4、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三、教学方法:

1课前搜集与“诚信”或“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或警句。2先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3教师要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实录片段:

师述: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候需要隐瞒真情,不说出真相。比如《唯一的听众》中的音乐教授说自己耳聋了,显然,她说的不是真话。有人说,“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有人则认为,生活中有时需要说“善意的谎言”。请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一次辩论。辩论的要求是:一要用普通话辩论,语速不宜太快,语言表达要清晰。二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习抓住别人的漏洞进行反驳。

正方一辩(黄子馨)说:我方认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是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于口中,从而去欺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对他的信任。就如同《狼来了》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承受,再怎么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来帮助他。因为曾经来帮助过他的人已经习惯于他的叫喊,以为他又是在逗他们玩呢!所以,人要诚信,不能撒谎。否则,不但有碍于诚信,而且后果不堪设想。反方一辩(方志娟)毫不服输地说:同学们,我方不赞成对方辩友的观点。我们认为做人是要讲诚信,但并不排除“善意的谎言”,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因为“善意的谎言”背后折射着一种善良的美好的光辉。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剂良药。那么,请大家再听我讲个故事:有个小男孩和妈妈一起去银行取款,突然出现了几个劫匪,把银行的钱全抢了。正当他们准备逃跑时,警察赶来了。有几个劫匪被抓住了,但有一个劫匪把刀架到了那个男孩的脖子上,那个男孩害怕极了。可是警察当机立断一枪击毙了那个劫匪。那个警察走到男孩身边,夸奖他说:“你做得很好,这场演习成功了!我会给你颁发荣誉书的。”那个小男孩追问道:“真的是演习吗?”周围人都明白了警察的意思,连声说“是的,是的。”那个男孩由最开始的恐惧转为了高兴。可是,这其实并不是演习,而是真的。这是警察善意的谎言。如果那个警察说真话的话,结果就大不一样了。说不定那个男孩以后就一直生活在恐惧与黑暗之中。所以,有时候,真话是代替不了善意的谎言的。

正方二辩(谭智国)激动地说:“说谎就是欺骗,欺骗就是不讲诚信,不讲诚信也就是不讲人性。这是师长们对我从小的谆谆教导。警察对男孩不说实话,也是不对的。他不能让男孩从小明辨是非。劫匪抢银行,是违法行为,是不对的,理应枪毙。不能含糊其词。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以接受了,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撒谎能使人体的血压迅速升高,可能还会造成高血压。所以,我奉劝大家,不要撒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反方二辩(杨雯)振振有辞地说:“我反对谭智国的观点,我认为说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处事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善解人意的体现。假如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的亲友们总是用善意的谎言将他的病情说得很轻,并鼓励他配合医生治疗。相信大家不会因此而指责他们不讲诚信吧。相反,我认为这正是讲人性的集中体现。” ……

正方三辩(袁正天)说,一切谎言都是带有欺骗性的,善意的谎言也不例外。谎言都可以用真诚的话语来代替的话,那么,我们为何不保留一份真诚?病人既然身患绝症,何不实情相报,也许病人了解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还会更加珍惜这短暂的生命,更加合理地利用这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说谎,那么这个世界将充满欺骗、充满谎言,那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真诚可言?!所以,我们要崇尚诚信,远离谎言。

反方三辩(徐桑梓)抢着说:“一个找不到母亲的小孩哭了。你肯定会骗他说,妈妈过一会儿就来了。你肯定不会说,你妈妈不要你了。一个得了绝症的人,家人肯定会骗他: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你肯定不会说,你等死吧。我们在丛林里迷路了,我们会互相欺骗:没事。我们很快就会出去的。你肯定不会说:我们完蛋了,等着喂野兽吧。因此,我要大声说,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是无碍于诚信的。” ……

最后教师总结:诚信是美德, 是大前提, 社会应该弘扬诚信,时时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做到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不论大小长幼,进而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营造强有力的诚信氛围。诚信的确很重要,但是有些时候、有些场合还是需要善意的谎言。

四、教学反思:

回顾这次口语交际课的前前后后,我觉得我首先安排学生搜集并整理与“诚信”或“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或警句,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我们的后期辩论提供了事实依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且借用名言、警句,增强了表达效果。

其次,我给同学们提出了辩论的要求:一要用普通话辩论,语速不宜太快,语言表达要清晰。二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漏洞,及时反驳。这两个要求中,第二个要求比较难,不好把握。有的同学能抓住对方辩友的漏洞谈,有的同学则只能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能很好的沟通。这有待于以后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借助听众的帮助,来共同解决。我想,这样会好一些。因为它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了交流评价,也提高了辩论的质量,更增添了几份精彩。

第三,对于同一事件,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理服人。这一点,大家还掌握得不够好。运用反问句,增强表达的语气。八个辩友中,只有两个人掌握了反问句的表达技巧,以后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训练。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这一点,大家列事实进行辩驳做得比较好。

上一篇:学创活动方案下一篇:解除劳动合同时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