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儒林在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

2024-04-13

王儒林在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共5篇)

篇1:王儒林在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

在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

王儒林

(2010年8月20日)

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现在就要结束了。全会认真听取了孙政才书记代表省委常委会所作的重要讲话,审议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富民工程”的若干意见》,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决议》。会议期间,与会同志进行了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孙政才书记的讲话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符合省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深刻总结了这次全省抗洪抢险救灾中展现出的伟大抗洪精神,明确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任务,为我们夺取抗洪抢险救灾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与会同志围绕学习孙政才书记讲话和讨论提交会议审议的文件,结合实际,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开得很成功,收获很大,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牢牢把握省委的重大部署

这次省委全会就吉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进一步部署,对于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对我省发展面临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来,统一到这次省委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要深化对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孙政才书记的讲话是对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又一次思想动员、又一次安排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加深对一些事关改革发展全局重大问题的认识,增强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合力。

二要深刻理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孙政才书记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目标”、“主题”,统筹推进“三化”,着力实施“三动”战略,加快推动富民进程,并提出实施十个方面的计划。这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悉心体会,很好掌握,贯穿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个方面。

三要切实明确我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任务。孙政才书记讲话中围绕加快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富民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人才战略的力度,完整布局了各项任务,系统阐明了工作措施和政策保障。大家一定要准确把握,结合各自实际,全力抓好落实,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吉林振兴发展的实践,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强化组织落实,务求取得更大实效

这次省委全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特别是审议通过的三个“意见”,是指导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城镇化、保障改善民生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集中精力抓好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抓好任务落实。要对这次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逐项落实到省直部门和市(州),明确完成时限和保障措施。有的任务涉及多个部门,要确定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协调,积极推动。协办部门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抓好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层层明确责任,完善责任体系。要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政府绩效评估和“发展杯”竞赛结合起来,与媒体公布市(州)主要经济指标排序结合起来,建立奖惩约束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三是抓好措施落实。三个“意见”中的目标高、任务重,必须打破常规,采取突破性措施,创造性地工作。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力度,争取在政策、投入、组织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管用有效的“真招”。要对承担的每项重点任务逐个研究提出措施,制定具体操作办法,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今年各项任务

现在到年底只有四个多月,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严重的洪涝灾害加大了完成工作的难度,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部署,坚定信心不动摇、劲头不松懈,科学分析研判形势,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统筹协调好抗洪救灾、灾后恢复重建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扬伟大的吉林抗洪精神,全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运行等各项工作,力争在大灾之年实现今年各项目标,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

一要全力搞好灾后恢复重建。这是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省里已经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总的就是要按照孙政才书记的要求,继续重视抓好防汛抗洪工作,同时,集中力量,夜以继日,全面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坚决做到“六个确保”。要把受灾群众房屋重建作为重中之重,科学编制规划,落实建设资金,精心组织施工,必须确保入冬前所有受灾群众都能有房住、温暖过冬,确保农村倒塌房屋入冬前完成重建、损坏房屋完成修复。下周,把倒房重建、危房修复补助资金全部预拨下去,各地要如实上报,最后再统一核算。现在,农村中小学开学在即,要加快农村受损学校恢复重建,确保学校秋季正常开学、灾区孩子按时有学上。要抓紧对受损医疗卫生设施进行修缮,全力恢复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城市公共设施,统筹推进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抓紧实施水毁耕地复垦整理,切实解决好农民失地带来的问题。同时,继续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确保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医治。

二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年初计划要求,对各类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完善责任制,有关部门要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下去,逐项研究落实建设条件,破解难题,加快推进,确保后几个月一批3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复工和竣工。尤其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按照孙政才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重点工程启动开工、建成运行等要求,加强组织推动,实现预期进展。特别是高速公路、铁路等建设,要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突出解决好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绝不能影响工期。继续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对现在比较着实和成熟的项目,要跟踪推进,提高项目成功率。

三要努力遏制工业增速下行过低的态势。工业运行去年为前低后高走势,今年已呈现前高后低态势。要认真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防止工业增速过快下滑,确保全省经济发展大局稳定。要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中小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推进培育百强企业、百户重点企业三年滚动技术改造工程、百种重大新产品规模化生产。支持重点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认真落实促进一汽集团加快省内市场开拓的政策措施。继续搞好煤电油气运等调节,加大对百户重点企业融资支持,努力确保工业经济稳定运行。积极组织受灾企业生产自救,省级相关专项资金要予以重点支持,促进恢复生产。

四要抓紧重点产业扩能提升。要以支柱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资源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产能扩大、层次提升。汽车产业要争取一汽轿车二期20万辆自主车型扩建10月底前建成投产。加快富奥工业园、旭阳工业园二期等100项重点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建设。石化产业要争取千万吨炼油改造10月底前建成投产。集中抓好吉林化工园新开工碳纤维等24个重点项目,力争10个年内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组织实施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工程。搞好长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和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试点。特色资源产业主要是做好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相关工作,继续推动人参、矿泉水、鹿等项目建设。服务业要加快推进长白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44个重大项目,促进旅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发展。同时,要坚决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按计划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抓好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加快实施松花江污染防治项目。

五要强化实施城镇化各项措施。按照全会通过的《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重点搞好户籍、就业、土地制度改革等,省公安厅要抓紧研究出台《吉林省居住证暂行管理办法》,力争年底前在全省推行;省人社厅等部门要抓好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才服务政策落实;省国土资源厅要制定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实施。开展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年底前要全面完成县级以上城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省发改委、人社厅、统计局等部门要尽快出台城镇化考核评价体系和办法。

六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大灾之年,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粮食生产作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围绕促生长、促早熟、防早霜、防病虫害,切实加强后期农作物田间管理,落实各项综合技术措施,力争大灾之年获得好收成。要加强灾后畜牧业生产指导,加快牧业园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搞好疫病防控,确保全省畜牧业健康发展。抓紧做好农业保险查勘理赔工作,尽量减少农民经济损失。继续实施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组织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加大受灾地区劳动力输出和就业帮扶力度,促进农民特别是受灾群众增收,努力做到受灾少减收、不减收。

七要进一步抓好改革开放各项工作。改革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和有效措施。要按照部署,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等,努力完成任务。目前,通钢集团已签署重组协议,要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确保通钢重组顺利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搞好地方金融改革。组织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争取年内获批,推进珲春出口加工区叠加物流保税功能。着力扩大招商引资,抓住重点,紧盯央企、突出民企、注重外企,主要面向战略投资者,实行多线推进、分工协作,争取更大成效。加强组织协调,办好第六届东北亚博览会等展会。努力扩大进出口贸易,力争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八要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这是当前实施“富民工程”最现实的工作。要按照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继续推进实施,确保完成任务。继续抓好扩大就业、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以及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厂办大集体职工和“五七”家属工参保续保、扩大新农保覆盖面等工作落实。现在距离今冬供暖还有2个月多一点时间,实施“暖房子”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受灾群众房屋重建,加快相关工作,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贷款,加强质量监管,全面完成“暖房子”工程任务,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九要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现在,全省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但不稳定因素仍然不少。要落实好省政府关于解决征占地补偿等信访突出问题的政策措施,确保取得实效。最近,我省相继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要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全面彻底对各类生产领域进行排查整治,严格落实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集中解决阶段性、区域性治安突出问题,特别是要维护受灾地区社会稳定。加强受灾地区卫生防疫,认真做好环境消杀和饮水消毒,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同时,要抓好各项社会事业。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我省促进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省博物馆、省美术馆新馆要在今年国庆节前开馆。办好第十六届全省运动会。集中各方面智慧和力量,高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好吉林未来发展。

吉林正处在振兴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要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开创吉林振兴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2:王儒林在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及明年工作,审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下面,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

一、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出色完成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局面和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组织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抗旱救灾,取得了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认真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工业、农业、服务业健康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战略规划,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示云南新形象;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边疆民族 1 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以来,我们在总结继承“十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盛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加快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旅游、电力、矿产等支柱产业,扎扎实实打基储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预计全省生产总值从“十五”末的3462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末7000亿元左右,实现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12亿元增加到860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266元增加到15800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42元增加到3750元,增长53%。五年来的生动实践,使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云南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城市到广大农村,从内地到边境一线,从经济到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出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不懈地抓项目、增投资、强后劲,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抢抓机遇,举全省之力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 2 投资突破1.8万亿元,是“十五”的3.2倍。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打通瓶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铁路运营和在建项目总里程接近5000公里,机场总数达到12个,航线辐射国内外98个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3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率较“十五”末提高了一倍,水运港航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大型灌区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蓄水库容五年新增12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38%左右。“滇中引水”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能源建设全面加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700万千瓦,主干电网覆盖全省,“西电东送”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大,中缅油气管线工程顺利启动。现代新昆明、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加快,功能日趋完善,城镇化率达35%。广大农村的水、电、路、房等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坚持不懈地调结构、创特色、增效益,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坚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全省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9:42:39调整为2010年的16.2:43.3:40.5,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启动农民收入翻番计划、中低产田和中低产林改造、“兴地睦边”和木本油料产业培育等一 3 批重大工程,粮食生产连年增产,总产量迈上1600万吨新台阶,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和新烟区建设不断推进,茶叶、甘蔗、橡胶、花卉、咖啡产量持续增长,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围绕重点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启动工业发展“双万亿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和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烟草、生物、电力和矿产等支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烟草利税突破860亿元,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5%。工业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0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坚持不懈地办实事、解民忧、谋民利,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全力以赴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力度,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模式,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和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达到110万人和79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000万,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待遇逐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整村整乡推进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0万。解决近10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农 4 村危旧房改造和农垦系统职工安居工程,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一大批困难群众喜迁新居。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稳妥推进山区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普九”目标如期实现,职业教育在校生实现翻番,呈贡高校新校区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缓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等专项整治活动,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和救援体系不断健全。全力开展抗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不懈地重文化、抓发展、促繁荣,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明显。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紧密结合实际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夯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反响强烈的先进典型,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新兴媒体的管理,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积极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对外宣传格局。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子。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 5 容,大力改善文化设施,精心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千里边疆文化长廊等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率先对农民实行文化惠农补贴,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三创新”、推动“三结合”,着力打造四大文化品牌,重点培育十大主导产业,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涌现,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优秀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发展。2010年,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0亿元,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的省份之一。

坚持不懈地强扶持、促团结、共进步,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分类指导、因族举措,采取对口支援、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扶持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在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先后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累计投入近300亿元,着力推进6大工程和30件惠民实事。在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实施解“五难”惠民工程,对人口较少民族和特困群体进行特殊扶持,下大力气解决深度贫困群体温饱问题,认真落实促进藏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民族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省多年来没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各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不断增强。

坚持不懈地抓建设、促保护、重节约,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九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等工程,滇池治理全面提速,综合治理效果开始显现。实施“长治”、“珠治”等水土保持工程,五年累计完成12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大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超过5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提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淘汰了一大批小炼铁、小焦炭、小水泥等落后产能,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规划目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明显下降。坚持不懈地破难题、添活力、拓空间,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始终把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效益进一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农垦、华侨农(林)场改革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改革继续深化,扩权强县、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和旅游业综合改革等试点有序开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等十六项制度全面实施。开放云南 7 建设取得新成效,桥头堡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国内区域合作继续深化,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云南企业在国外投资居西部省区前列。

坚持不懈地维稳定、建和谐、聚人心,安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积极顺应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切期盼,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持了宗教领域的稳定有序。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云南”创建活动,全力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突出矛盾,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和谐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坚持不懈地抓根本、重创新、强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 8 把学习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富民惠民政策、体制机制成果贯彻落实到基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五个一批”工程等活动,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在领导干部中,积极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匡正用人风气,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严厉问责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省厅级干部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中开展“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对新提拔的省管干部集中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培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和有关制度规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实绩、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和群众公认程度,去年10月以来共选拔任用厅级领导干部112人。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开展了省、州(市)、县三级联合公开选拔厅、处、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在全省县以上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内设机构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通过做好公开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从农村、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等工作,探索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继续推进年轻干 9 部培养选拔工作,认真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及厅级后备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长和从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县市区党政正职工作。加强干部监督和管理工作,大力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贯彻,扎实推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继续加强对“一把手”、县委书记等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反干部人事纪律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时期,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这些成绩,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我们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坚持改革创新的结果。五年来,我们经受的考验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遭遇的困难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始终坚持把中央方针政策与云南实际结合起来,探索符合云南特点的发展路子。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促进。只有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认真贯彻 10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事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大局的各项工作。只有认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与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才能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五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一丝不苟推动工作落实。只有把心思凝聚到谋发展上,把本事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才能形成心齐气顺抓落实、团结干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六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才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些经验,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必须坚持好、运用好。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黄金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沉着应对。全省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的问 11 题仍然突出:全省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非常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广大偏远民族山区和农村贫困面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扶贫开发仍需付出艰苦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强,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压力增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一些重大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善于在困难中找出路,在挑战中寻突破,在化解各种重大困难和矛盾中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我们面临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桥头堡建设的大力推进,为我省对外开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国内外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为我省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提供了重大契机;我省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巨大的内需潜力将为全省持续较快发展提供日益增强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断增强,各 12 族群众盼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促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为加快发展提供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动力。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仍然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没有出路,发展慢了同样没有出路。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坚持把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与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充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紧密结合,坚持把政府维护市场有序运转职能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紧密结合,坚持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发挥我省各地各方面积极性紧密结合,坚持把加快发展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大胆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必须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上比胆识,在攻坚克难上比干劲,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比力度,在科学发展上比成效,努力形成全省上下争先恐后谋发展、全力以赴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加快改革创新,加大开放步伐,加强统筹协调,强基础、快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不断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确保实现两位数增长、力争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保持合理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和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

三、牢牢把握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推动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十二五”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关系全局和长远的若干重大问题。

第一,坚持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云南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始终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作为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把科学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持续较快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持续较快提升。坚持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松劲,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建设,尽快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基础设施总体较为薄弱的状况,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抓住特色经济这个加快发展的关键不放松,立足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大 14 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强省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不断把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坚持抓住调整结构这个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不动摇,继续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巩固提升烟草、电力、矿产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现代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现代传输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坚持抓住大项目带动这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松懈,继续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在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意义重大的项目,坚持市场导向,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找准着力点,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继续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更好地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统筹促协调,以协调促发展,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坚持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破除城 15 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体系。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无论是承包地换户口,还是宅基地置换,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有序进行,决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搞强迫命令。坚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实现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优化全省区域开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有利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优势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解决边远、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群众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妥善解决好新老移民的生产生活。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健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保障机制,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创新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敢于和善于创新,才能闯出科学发展的广阔空间。要进一步创新思想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打破封闭保 16 守,扫除陈规陋习,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又要统筹解决好各方面的矛盾,协调推动各项工作。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始终从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科学发展。坚持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既立足当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着眼长远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积极探索开展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改革试点,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技攻关,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兴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毫不动摇地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创新之本,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人才开发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大胆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符合省情实际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开放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必须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放开放活政策,扩大开放领域,加快开放步伐,把桥头堡建设的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每年有新进展,几年发生大变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开放 17 环境,在继续优化硬件环境的同时,下更大的功夫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高效、廉洁、规范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不断加强口岸建设。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鼓励企业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强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培育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能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引导外来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加快向重点产业和发展薄弱环节集聚。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落实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推动“滇企出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第五,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进一步突出文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充分发挥好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使各族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紧扣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推出更多思想性 18 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加快云南发展而不懈努力。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改善文化民生,提升公民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更好地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文化“走出去”与桥头堡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云南与周边国家地缘相连、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的优势,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营造睦邻友好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引领发展的功能。

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云南最大的优势,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越是快速发展,越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观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努力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实现较高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继续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切实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以“森林云南”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加快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健全重大环境 19 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加强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良好生态人人受益的理念,集全社会之力加快推动我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七,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坚持依法治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开展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努力探索和正确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提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基层管理网络,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解决影响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平安云南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继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宁。

第八,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无小事,民生系民心。必须坚持富民强省、富民优先,在经济发展、财力增强的基础上,切实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带动作用,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保障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坚决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教育作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切实保障各族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符合省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顺利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党。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一,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21 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重要判断和要求上来。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不断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把解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素养、知识素养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善于结合云南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取得新的成效。

第二,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水平。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建立健全科学的提名制度,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着力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注重从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继续抓好培养选拔使用民族干部、女干部、年轻干部和非党干部工作,加大干部交流和轮岗力度,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 22 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用人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匡正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三,紧紧围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住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这个关键,加强探索创新,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认真落实党委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紧密结合我省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多的实际,以边境地区、城市社区为重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设置党组织,消除党员空白村,加快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和党的组织覆盖面。加快完善城乡基层党建统筹机制、党内互帮互助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全面实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继续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和“边疆党建长廊”工程,深入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继续加大投入,加强阵地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第四,紧紧围绕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必须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顺应各族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扎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好。始终站稳群众立场,23 坚持做到想问题、作决策都从群众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和照顾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坚决不干违背群众意愿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研究和把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疏导、协商等办法,着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群众工作制度,特别要善于把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的认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都要高度重视和积极主动开展群众工作,进一步形成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五,紧紧围绕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良好作风。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神圣职责,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教育党员干部坚决摒弃虚、懒、软、散等不良作风,坚持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切实转变文风,讲真话、讲实话、讲管用的话,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工作上。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务虚名,不搞花架子,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扑下身子认真解决,以模范的行动影响和带领群众,努力把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六,紧紧围绕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24 确保反腐倡廉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继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从严管理干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各类腐败案件,加大查办违纪违法大案要案的力度。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纪律的外在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自制力,把严守纪律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自觉规范从政为官、做人处事行为,干干净净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努力营造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干事创业环境,不断巩固和扩大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的关系,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篇3:王儒林在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

会上,联社理事长刘庆全指出,省委九届十次全会是在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是全县农信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濮阳县农信社必须抓长抓细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全县农信社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充分认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部署,认真落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责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上来。要落实全会部署要求,围绕正本清源、着力加强思想建设,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从严治吏、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构建长效机制、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走在前作表率。要坚持从严从实,层层严格责任,注重提升素质,坚持立说立行,做到严谨细致,持续提升农信社综合服务水平。

(文/许增荣)

篇4:王儒林在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

(2010年11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开得很成功。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于动员全省人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奋发有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建议》,突出了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当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搞好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代表省委常委会,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这次会议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讲四个问题。

一、关于增强转型跨越发展的信心

转型跨越,实质是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具体体现,是贯穿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条红线。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提出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后,干部群众普遍赞成,焕发出蓬勃的干事创业热情,转型跨越成为全省工作的主题和主旋律。但是,转型跨越目标能不能实现,也是干部群众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作出科学的回答。我们不仅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自觉把转型跨越的思路和目标内化为科学的认知和坚定的信念,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信念是事业之炬,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的信心,来自对发展大势的全面分析、对客观条件的深刻认知、对经济规律的正确把握,更来自全省人民的愿望、智慧、热情和干劲。

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看,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大环境总体有利。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各国纷纷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今年以来,多数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尽管这种复苏是缓慢的、曲折的,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在经济增长周期规律的作用下,经济由低谷到复苏到繁荣是一个总趋势。10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把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由前半年的4.5%上调到4.8%。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政府应对危机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支持科技创新,危机中也是企业创新需求旺盛的时期,经济危机往往会催生重大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主要国家纷纷把绿色经济、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等作为新一轮发展重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预示着世界经济不仅进入新的增长阶段,而且正在孕育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给世界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作出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而战略机遇期从本质上讲就是发展的机遇期,我国经济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世行预测中国未来10年经济增长将维持在8%左右。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古姆·奥尼尔预测,中国未来十年经济总量将翻番,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进而言之,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庞大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扩大内需方针的确立将促进我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释放出新的增长潜力,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将给我国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与此相联系,山西作为资源大省,不仅能源资源优势与国内外发展大势契合,拥有巨大市场空间,而且转型过程中重点提升的传统产业和发展的新兴产业,符合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布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发展的大势下,全省工业化和城镇化将进人一个加速互动阶段,整体经济将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从发展规律看,我省正处于一个全面转型和跨越发展的阶段。从转型发展看,经济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多元,由粗放到集约的过程。我省作为一个能源资源大省,历届省委、省政府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上作了积极努力,近几年我省先后被国家批准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循环经济试点省,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我省即将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山西转型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撑。总括起来,无论从生产过程的累积进步,还是发展趋势使然,山西现在转型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做好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从跨越发展看,若干省域经济的发展历程已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范例。我国GDP超过两万亿元的粤苏鲁浙四省,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后,经济进人起飞阶段,到两万亿元大约用了5年时间,到3万亿元甚至只用了3年时间。可见GDP突破1万亿元,是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省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明年有望进入“万亿元GDP俱乐部”,标志着步人一个新的增长区间。改革开放以来,兄弟省份在五年内实现翻番不乏其例,山西经济也曾在1982一1984年间年均增长17%,“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3%。我们相信,无论是现已聚集的势能,还是蕴藏的潜能,山西进人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在“十二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是有充分把握的。

从我省资源和基础条件看,转型跨越具有强劲的支撑。首先,我省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丰富。在已探明的2688亿吨煤炭保有储量中,已经取得采矿权尚未动用的有900亿吨,煤炭资源整合中新批准的198亿吨和新配置给五大集团的240亿吨煤炭资源,可以直接用于换资本、换技术、换市场、换项目,实现资源优势倍数放大。关于土地资源,我省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7平方米,此外还有大量工矿废弃用地和盐碱地,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矿业用地改革等办法,加上国家对我省建设用地指标的支持,可以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用地需求。针对水这个最大瓶颈,我省正在采取拦蓄地表水、加大引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十二五”末可新增25亿立方米,用水是有保障的。其次,我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过近年来的大投资和大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为建设中西部地区物流中心拉开了框架。高速公路今年年底通车里程达到3000公里,还要续建3000公里,中南部出海大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等铁路和一批机场的建成,将扩大我省发展半径,密切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联系,可以与经济发达地区更多地进行经济互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更好地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第三,拥有大企业、大资本的优势。我省国有企业实力雄厚、占有资源多,今年年底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企业有6个,太钢、焦煤销售额超过千亿,这在全国省区市中是不多的,他们不仅是转型跨越的排头兵,还是招商引资、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民营经济活力强、潜力大,已占全省“半壁江山”,全省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大会的召开,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投资山西、发展山西的动力。我省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资金雄厚。民间融资总规模2000亿元左右,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差约9000亿元,再加上煤炭资源整合退出的千亿元以上资金,全省可动用的民间资本约1万亿元。截至10月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590.2亿元,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拥有量,在全国都列在前位。这样,国有企业大有作为,民营经济大显身手,两者融合互动,再加上有巨大的资金支持,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再造一个新山西。

从发展态势看,全省谋转型、促跨越的局面令人鼓舞。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在转型跨越上打开了思路,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力量。不论是经济发展较快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蓝图,提出了令人振奋的发展目标,广大干部群众展现出干事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各地坚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引进了一大批项目,储备了一批大项目。仅举两例,一是第三届能博会签约项目457个,投资类项目6212.61亿元,拟引资5586.81亿元,说明我省招商引资潜力巨大,投资意向强劲。二是据初步统计,“7·29”全省领导

干部大会后全省新上项目100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0多个,总投资2600亿元以上。特别是新兴产业

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以煤层气开发、煤炭清洁利用、光伏产业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汽车、煤机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煤化工为代表的资源深加工产业,以不锈钢、镁铝合金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物联网、LED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大了引进和建设力度,呈现出良好势头,将会形成我省发展新的支撑。

综上所述,转型跨越发展可以称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具备,是发展大势所趋,经济规律使然,全省人民期盼。只要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各部门各单位形成合力,转型跨越发展可期,转型跨越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二、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群众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提出了明确要求,使我们深受教育和鞭策。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做好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坚持根本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首要问题是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工作关系人心向背,是一个政党或政权兴衰存亡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执政党如果做不好群众工作,不能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失去先进性和生命力,失去执政基础。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共产党发生剧变,最根本的就是丢掉了群众立场,背离了群众利益。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其实他们早已从人民心中消失了。我们党成立近90年、执政60多年,面临着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党的自身建设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党和群众的关系、党的群众工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我们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时刻牢记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二要把握政治性。我们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因为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群众的事情办不好,就会影响政治社会稳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利用社会热点和群体性事件进行炒作攻击,利用互联网进行渗透活动,放大社会矛盾,渲染“仇官”、“仇富”情绪,变着法子挑衅我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政府的公信力,千方百计煽动群众的不满情绪,不择手段地损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由此,从反面警醒我们,必须看到群众利益、群众工作的政治性,稍有不慎,就要出乱子,甚至出大乱子。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三要认清严峻性。我国在较长时期将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需要应对诸多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矛盾,如处理不好就会陷入经济停滞和政治动荡,就是一些国家所遭遇的“中等收人陷阱”。

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收人差距扩大带来利益格局和群众诉求呈现多元趋势,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高度关联,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群众工作中来,群体性事件在一段时间会增多,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比如,尽管我省信访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今年前10个月,全省信访总量仍然超过27万件,在全国仍然处于高位,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四要看到特殊性。山西是资源型地区和欠发达省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大,在建设重点工程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与群众利益冲突的领域增多、范围扩大,协调难度明显增加。而我们的理念、机制、能力和作风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甚至嫌弃群众、害怕群众、躲避群众;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不屑做、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使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不是化解而是加深和激化。一个月前发生在太原晋源区的违法拆迁恶性事件,就是一个深刻的警示。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工作方法,更加自觉地拿起群众工作这个传家宝,深人做好群众工作,理顺群众情绪,解决群众困难,充分调动全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要充分相信群众,动员全省人民群众积极投身转型跨越发展。相信群众,这是我们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是我们实现奋斗目标的制胜法宝。试想,我们的方针也好、战略也好、规划也好,能否落实,能否实现,最终体现在群众、决定在群众,离开了群众,我们终将一事无成。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说得好:“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老百姓肩并肩”。只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与群众并肩奋斗,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难的事情也能办成。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制定决策问计于群众,开展工作要依靠群众,推动发展要动员群众。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全面了解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思路和部署,把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交给群众,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当前,推动转型跨越发展,首先要强化全省人民对转型跨越的认知,让群众了解什么是转型、什么是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新”在什么地方。要通过广泛深人的宣传解释,让群众知道新山西“新”在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战略重点,“新”在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路径,“新”在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新”在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的美好生活。这样,群众就会认识到转型跨越体现和代表了自己的根本利益,就会自觉投身其中,形成全民创业的热潮,社会资本就会充分流动起来。

(二)要主动深入群众,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与过去相比,我们现在拥有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了,掌握的资源大大增加了,运用的科技手段大大丰富了,但越是经济增长,越要防止忽视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越是通讯发达,越要防止听不到群众的声音;越是交通便利,越要防止深入不到群众中间去。总之,越是执政时间长,越是担任领导职务久,越要防止疏远群众、脱离群众。为此,要把深入基层作为提高执政本领、转变工作作风的一门必修课,深入下去体察民生民心,深入下去增长才干本领,深入下去加强党性锻炼。“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比如当前群众十分关心的物价上涨问题,对领导干部来说更多地体现在CPI的概念上,很难有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那样的切身感受。如果我们不到市场上看一看,不到困难群众中走一走,就不会真切感受到群众的疾苦,就掌握不到“第一手资料”,也很难把问题解决好。省委已经就领导干部下乡住村作出了安排。从明年开始,从省委常委做起,各级领导干部每年都要安排几天到农村、企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与群众坐下来共同破解难题,具体要做到“六个一”(创先争优,帮建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开好一个解放思想、促进发展的讨论会;理清思路,帮助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帮助上一个好的致富项目;深人农户,解决一些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认真总结,形成一个促进作风转变、推进项目建设的调研报告)。只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中,我们一定会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悟,胸襟会更加开阔,精神会更加充实,工作会更有办法。

(三)要热忱关心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群众工作必须动真情,有没有真感情效果大不一样,而解决好民生困难是群众工作的第一要义。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进北京城的第三天就告诫大家说:“碗里有饭不能光往自己嘴里扒拉,市民的粮食早被国民党抢光了,他们不少人在饿肚子。如果这样吃下去,不用多久,我们餐桌上的菜饭就会摆满,到那时,我们把为人民服务喊得越响,人民群众就越恨我们。”在实现、维护、发展群众的利益上,我们要着眼根本利益、关注切身利益、保障基本利益,坚决反对损害群众利益。在政策层面,加大财政投人民生的力度。我以为,为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花多少钱都应该、都值得。我们要在以往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把民生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就业创业水平上,大幅度提高群众收人,严格兑现各级党委、政府向群众承诺的实事。在工程层面,科学规划布局好一批民生工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加快改善农村和工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制度层面,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家发展慈善事业,使社保制度网络化、能托底。在感情层面,引导广大党员带着感情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

(四)要科学引导群众,下功夫做过细的群众工作。一些干部反映,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这里有社会转型、利益多元化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用功不够、方法不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增进信任上下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增强法制观念上下功夫,在搞好示范引导上下功夫,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联系实际,在群众工作中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要主动而不推拖。反思近年来四川达州、贵州瓮安、湖北石首等群体性事件,被动的局面是等出来的、拖出来的。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对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对特殊群体和重点人群,要密切关注,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始终掌握工作主动权。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扩散性特点,是信息的超级“放大器”和“传播器”,尤其是一些“网上群体性事件”,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造成很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要重视学习网络知识,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引导、运用和管理,密切关注舆情动态,提高处理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服务而不强制。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做好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对具体问题要在引导协商的基础上,依法依理依情办理,不能偏向政府利益、开发商利益,而忽视群众利益,更不能侵害群众利益。要细致而不粗糙。以负责的态度去对待群众,兼顾好各方面群众关切,从细微处关心群众,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用协商、疏导的方法,平等地讨论问题,耐心地讲清道理,防止简单粗暴。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信访工作。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同志最近提出的要求,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从根本上减少信访问题,重视解决城镇房屋拆迁、涉法涉诉、国有企业改制、农村土地征收征用、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安置、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领导干部要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处理群众信访中反映的重要问题,实现“十二五”时期社会矛盾明显缓解,信访形势明显好转,夯实转型跨越发展的社会基础。要依法而不随意。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人,依法办事越来越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遵循。领导干部要强化法治意识,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工作经得起检验,不留后遗症,不造成被动。

三、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的中坚。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每到革命、建设、改革的关键时刻,都要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指出,对于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实现经济发展、政治

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安康,都要首先抓住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面对国际国内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须不断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治国理政的干部队伍。山西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跨越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就,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已经焕发了出来,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如何,对再造一个新山西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要形成良好的干部风气。风气是导向和旗帜,风正才能气顺。我省干部风气总体上是好的,但要注意一种是庸俗风气,就是精力不用在工作上,热衷于各种应酬,拉拉扯扯、吃吃喝喝,互相吹捧、封官许愿;一种是不良风气,就是心态浮躁,沉不下来,过于关注个人名利升迁,在一个岗位干两三年就想着递简历、找门子、挪位子,稍不如意就发牢骚,生怨气;一种是恶劣风气,就是请客送礼、拉票贿选,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等。对这些风气,老百姓反感,广大干部不满意,社会有议论,任其发展下去,既毁了我们的干部,也会影响到山西发展大局。对干部而言,风气不正,归根到底是党性不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政绩观和价值取向出了问题。前一段,我们狠刹“三风”取得初步效果,要继续抓下去。对跑官要官的,要给予劝阻和警告,并记录在案。纪

检、组织等部门要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查处力度。我们希望,作为个人,要加强党性修养,恪守为政品格,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工作上、干事上;作为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既要用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又要敢抓敢管,切实解决干部风气中的突出问题;作为组织,要健全制度,创新方法,鲜明导向,完善措施,形成创先争优、风清气正的干部氛围。

二要构建科学的选任机制。解决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根本出路在改革,在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干部选任机制。对此,中央制定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我省也制定了《实施意见》,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部署。在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确立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在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上有思路、有激情、有能力、有贡献的干部,敢闯敢干、敢于负责、不怕得罪人、关键时刻靠得住的干部。要正确区分“说才”与“干才”、“显绩”与“潜绩”,褒奖实绩突出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老实干事的干部,鞭策碌碌无为的干部,约束投机钻营的干部,让肯干事的受尊敬、让能干事的有舞台、让干成事的有位置。二是加强民主。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民主是公信度之源。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

现。要探索初始提名多元化,扩大差额选拔,推进常委会票决制,充分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对一些重要职位进行公开选拔,机关中层岗位要全面推行竞争上岗,把场外的东西摆到场内,把后面的东西放在前面,在阳光下操作,在公开中比业绩,让干部用当其时、用当其为、用当其才。要综合考虑考察情况、岗位需要、能力素质,防止唯票取人、以分定人和民意失真。省委已决定近期公开选拔一批副厅级干部,并要加大交流干部的力度。三是严格考核。对德的考核要有针对性,避免考评标准空泛化、方法简单化、结论公式化;对才的考核要有说服力,加强转型发展、改善民生、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工作指标的考核。要认真实施省里出台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方案,既要搞好考核,又要加强对建设重点项目、完成重要任务、解决复杂问题的考核,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将考核结果和干部的奖惩、升降挂钩,使干部既能受到激励,也能感到压力,有效防止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三要树立正确的为政观念。对领导干部来说,为政观念是立身之本、为“官”之魂。各级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特别是要在三个方面明辨义理、知行合一。一是正确处理做人与做官的关系。“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职务越高、权位越重,在做人上越要高标准。要坚守做人良知、善养爱民情怀,对老百姓的疾苦、对有困难的人,要有帮助之心、纾难之愿。难以想象,一个对群众困难不动情、不帮助的人,能是一个好官?要诚信在怀,真诚对待组织、对待领导、对待同事,表里如一,坦荡磊落,关键时候敢于站出来,寂寞时候能忍耐,吃亏时候能释怀。要“见贤思齐,见不肖思内省”,自觉检点工作中做得不够的地方,虚心学***们的优点长处,学习群众的经验智慧。要有一种平常人的心态、惯常人的心理、正常人的生活,不义之财不伸手、酒绿灯红眼不迷、歪风浊流冲不垮。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人物,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沈浩等,他们最伟大之处,是人做得好,用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中的话说,“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总之,是他们伟大的人格造就了他们崇高的官品。二是正确处理做事与做官的关系。邓小平同志1978年曾说:“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个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既然是共产党员,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职务代表着责任,公仆意味着奉献。有为才有位。领导干部做成实事、多做好事,人民就会选择你;顺应潮流、开拓创新,时代就会选择你;干成大事、利国利民,历史就会选择你。有位必有为。担负领导职务,就要为党和人民做事,为一个地方的发展尽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大干大发展,小干小发展,不

干不发展,身居官位而无所作为、虚度时日,在一定程度上无异于谋财害命,是另一种形式的腐败。小舞台可以唱大戏,冷板凳也能坐成热炕头。立足岗位、作风扎实的人可以把小舞台唱大,好高鹜远、作风飘浮的人会把大舞台干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从激励斗志、振奋精神上讲的,不是说每个士兵都能当上将军。全省县级干部26161人,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岗位就238个,只占0.9%;市厅级干部1469人,市委书记和市长岗位也就22个,厅局长职数不到100个。我们所提倡的是,做官有大小,干事无止境;当官总有头,事业薪火传。三是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个人服从组织,是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是大局,我们每个干部都是小局,小局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大局。由此要求,作为个人,我们首先想的是,我给组织做了什么,我为人民奉献了什么,而不是组织给了我什么。这一点处理不好,就会本末倒置,失去了基本。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如此,在调整干部中更应当如此。当然,作为组织对干部应该是了解的、关心的,在评价和使用上应该是公道的、客观的,对每个干部来说应有这样一种最起码的认知和觉悟。我们要相信群众,也要相信组织。最近,省委决定提拔一批在基层工作时间较长的县委书记,就是体现了这样的精神。现实上讲,每一个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成长、提升过程中,组织为你付出了心血,事业为你提供了舞台,群众为你给予了支持,这是应为我们感怀的,我们应该感到不安的往往是我们努力不够。陈云同志在《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中讲到如何看待个人功劳时说,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并且说干工作客观情况可以做到十分,你也做了十分,这种情形很少,因为你有缺点,只做到八分或六分、五分,这种情形是很多的,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我们都应该用陈云同志的教诲照照镜子,始终怀着一份对组织和人民的感恩之心,勤勉前行,永不懈怠。

四要营造健康的从政环境。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很重要,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营造这个环境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三点:一是对干部要关心。干部是党的财富,关心干部就是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党的事业发展。从各级“一把手”做起,对干部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感情。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愿望、生活状况和情感诉求,设身处地体谅干部的难处,同级之间也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形成上级关心下级、组织关心干部的良好风气,增强干部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对干部在政治上要体现“公”字,就是公道、公正、公心,赢得干部信任,激发干部动力;在学习上要体现“引”字,就是因人施策,引导干部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创造机会让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胸怀眼光和实践能力;在生活上要体现“帮”字,就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干部解决家庭、婚姻、子女等方面的困难,解除后顾之忧。要落实休假、体检制度,关心干部的健康。越是事业为上、以公为先的干部,越要给予关心。二是对工作要支持。积极性是最可贵的生产力。早在1938午10月,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系统阐明了关爱干部的方法,其中排第一位的是指导他们工作。当前,要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帮助干部分析形势、增强信心、理清思路,提高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干部遭遇压力和挫折,甚至出现工作失误的情况下,既要鼓励顽强拼搏、奋发有为,又要注重心理疏导。特别要给基层干部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对为事业冲锋陷阵的基层干部,对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甚至邪恶势力侵害的基层干部,要撑腰作主,不能让敢闯敢干的干部流汗再流泪。三是对用权要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权力寻租的空间很多,这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严峻考验。我们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实施有效的监督,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器,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摒弃“好人主义”和庸俗风气,敢于扯袖子、拽耳朵,开诚布公地讲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解决,防止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实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重点对各单位“一把手”、人财物部门和抓项目的“头头”开展经常性的监督,对8小时以外要延伸监督,对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除,确保流水不腐、户枢不蠢。从干部自身来讲,要牢记马克思讲的“不可收买是最高的政治美德”,自觉接受监督,慎独、慎微、慎权、慎行,对权力心存敬畏,对自己严格要求,经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创造一个充实、清廉、有作为的人生。

四、关于做好当前工作

现在已进入年末岁首,各项工作任务很繁重。各级各部门要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和发展今年以来全省的良好局面。

一要抓紧制定好“十二五”规划。按照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和这次会议的要求,立足各级各部门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跨越为主线,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把前瞻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把指导性与操作性结合起来,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加强调研论证,做好各个规划与全省规划的目标衔接、任务衔接、政策衔接,把制定规划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过程。二要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抓紧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对照全年计划和“十一五”总体规划目标,科学评估和认真梳理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特别是要看还有哪些存在差距,将剩下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量化,落实责任,盯紧目标,再施举措,保重点、打硬仗,确保今年精彩收尾,确保“十

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完满收官。三要做好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两节”将至,要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对灾区群众要给予更多关心,让所有群众都能过好冬、过好年。特别要看到,物价上涨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民生问题。今年前10个月我省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6%,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但是我省的城乡居民收人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还是较大的。要落实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和我省“十项”措施,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保证农产品稳定供应;加强市场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针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完善价格补贴制度,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相挂钩的联动机制,切实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四要加强安全生产。目前,生产和生活用煤叠加,扩大了对煤炭的需求,同时煤炭市场趋好也容易引起一些地方超负荷生产的冲动,这些都是对安全生产极大的考验。我们要时刻记取安全事故的教训,一刻也不放松地搞好安全生产。要认真落实政府安全监督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严格执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巩固全省煤炭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大对化工、交通等非煤领域的监管力度,确保全省整体安全、稳固安全。五要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深人细致地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做实做好各项防范工作。随着天气趋冷,很多工程要停工,大量外省农民工返乡。要认真负责地组织农民工有序离晋,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对突出治安问题要集中整治,增强群众安全感。六要及早谋划明年工作,确保“十二五”开好局。主要是加快实施产业升级和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力度,保持较大的投资强度,全力以赴使明年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对一些周期长、难度大的工作和项目提早谋划和部署,为“十二五”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奠定好的基础。根据省委安排,12月要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年1月要召开全省“两会”。要统筹做好各项工作,为开好会议和过好“两节”创造良好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尽职尽责,深人基层,狠抓落实,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5:在区委五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2004年各项工作,研究安排2005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落实市委提出的“再干三五年,实现新跨越”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全力加快“两

个率先”先导区进程。下面,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今年以来的工作,并就如何做好明年和今后三五年的工作提出意见。

一、合力同心,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2004年是我区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应对宏观调控的严峻考验,在遇到的困难比过去大得多的情况下,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快得多,办成的大事、实事比过去多得多的喜人成绩。

1、积极适应宏观调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经济发展实现了新跨越。面对紧运行的宏观环境,我们统一全区上下的思想,把发展的旗帜高高举起,不等待观望,不怕苦畏难,在适应调控中调整结构,在克服困难中赢得发展,实现了经济全面超历史。预计全年完成GDP**.**亿元,增长**.*,比全市平均高*.*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可望突破*亿元,实现了三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销售**.**亿元,分别增长**.*、**.*,增幅高居全市榜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比去年又提高了*.*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创下历史新高。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贯穿于经济工作的全过程,从头抓紧,一着不让,请进来走出去,先后组织境内外招商活动***多次,并开展了两次“百日会战”,突出合同签约、资金到帐、项目开工,实行重要客商、重点项目区领导挂包联系,周周督查,月月通报,从而取得了招商引资的历史性大突破。新办外资项目**个,协议注册外资首次超过*亿美元,同比增长**.*,实际到帐****万美元,同比增长**.*,提前一个月率先并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指标;在重视引进外来资本的同时,注重挖掘本地民间资本潜力,召开了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出台了**条政策意见,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新增注册资本*.**亿元,民资总投入**.*亿元,分别完成计划的***、***。围绕树形象、创特色、出效益,不断创新思路,加快园区建设速度,完成开发建设总投入*亿元,“八纵五横”**公里长的路网已经形成,*.*平方公里启动区配套基本到位,*平方公里第二启动区和商贸区框架已经拉开,****平方米创业中心、*万平方米安置房即将投入使用,*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租售一空,进园项目**个,已有**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预计税收***万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王儒林在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相关文章:

王儒副局长在第二次国地税联席会议上的讲话05-04

王儒林在吕梁调研04-30

《儒林外史》书评04-10

儒林外史讽刺范文05-31

儒林外史讽刺意义07-13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07-13

儒林外史导读教案04-29

儒林外传观后感05-15

儒林外史的讽刺范文06-15

儒林外史小说读书心得04-29

上一篇:大药房药品GSP现场检查不合格项目整改措施报告下一篇: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