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小学课文

2024-04-28

雪教学设计小学课文(共12篇)

篇1:雪教学设计小学课文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懂得雪被太阳晒了要融化的自然知识,初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偏旁“雨字头、又字旁”,理解“门前、看着家、找”等词的意思。

3、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偏旁“雨字头、又字旁”,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用拟人的写法的句字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看”,理解“看家”的意思。

教具准备:投影片、磁带、生字卡片、作业 本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句话。

2、学会生字“雪”,认识新偏旁雨字头。

教学过程 :

一、看图说话

1、图上画着什么季节?你是怎么样知道的?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

指“雪人”问:这是什么?他的样子像个小孩子,所以课文里叫他“雪娃娃”。

2、出示课题 板书:18 雪娃娃

学习“雪”认识“雨字头”。读准雪的音。注意娃娃的的第2个娃要念轻声。

二、听录音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我”是指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数一数有几句话?

三、自学课文,要求边读边学生字。

方法:看拼音、读生字、读课文、想想字的意思。

四、检查字词,学习生字。

1、读生字。

2、读带读字。

3、读多音字“看”kan(看着家)看kan(看见)

五、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话

2、想一想,什么时候才有雪娃娃?

3、下雪了,你们高兴吗?丁丁高兴吗?从哪里知道的?他为什么要高兴?

4、指导朗读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要用喜悦的语气来读,速度要快点。

5、有感情的朗读。

6、句式训练:下雪啦。

六、巩固生字

七、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2-4句,使学生懂得雪被太阳晒了要融化的道理。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看着家、找”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开小火车,练习“雪”口头组词。

2、练习课后,读一读,连一连。

3、朗读第一句话。

二、学习课文第2—3两句话

1、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读了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丁丁上学时会对娃娃怎么说?雪娃娃又怎么说?

4、指导朗读,第2句话要用天真的、高兴的语气来读。第3句要读出惊奇、着急的语气。

5、试读。

三、学习课文第4句话。

1、轻声读这句话,思考:娃娃到哪儿去啦?

2、讨论:雪娃娃到哪儿去啦?雪娃娃真的让太阳公公抱走了吗?看图,说说太阳照射下雪会怎么样?(知道雪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融化的道理。)

3、找一找,这句话中哪个词写得特别好?

用“”划出来,说一说,为什么“抱”用得好?

4、指导朗读。用神秘而喜悦的语气读课文第4句。

四、模仿录音读全文。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小结本节课,指导书写。

2、读生字,词语。

3、启发学生记字形。书写指导。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初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词语。

2、课后练习题我()太()回()找()大()同()

二、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1、听录音感受。

2、自由练习读课文。

3、同桌对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指导背诵

三、指导课堂练习

篇2:雪教学设计小学课文

“我们喜欢雪,古代文人们喜欢雪,鲁迅也是喜欢雪的”,导入课文后,师生共同进行全文和自选段的朗读,我向学生强调这类的散文要读出感情来,与录音比较,师生间互相评述,特别要求学生对老师朗读的评价。由于欣赏课对学生的影响,由于我作为一个平等的对象加入朗读活动,学生们情绪高涨。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问答的形式分析第一个问题:文章写了哪两处雪景,具体写了什么景物,写景有什么不同?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很快回答出“江南的雪”“北国的雪”,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是轻柔的,北国的雪“随着旋风蓬勃奋飞”,是猛烈的。我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以物衬物和比喻的方法,写江南雪的美丽轻柔,令人喜爱,雪中“血红的山茶”“深黄的腊梅”“冷绿的杂草”,这丰富的色彩衬托了雪的美丽,“处子的皮肤”(解释“处子”:少女)又恰到好处的比喻了南国雪的轻柔,正因为如此,使作者似乎看到一点春意,所以作者说“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这些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雪的喜爱。由几位同学再分别朗诵这段文字,相互比较,谁读出了江南雪的轻柔美丽。

“作者写北国的雪就不同了”(过渡),由学生朗诵写北国雪的段落,点划写雪的关键词句:如粉如沙(此处提问,为什么不是如毛如羽?),蓬勃的奋飞(此处提问:为什么不是飘飘扬扬?),灿灿的生光,包藏火焰的雾(此外提问,雪是白的,火是红的,色调上谐调吗?)旋转而且升腾(此处提问,此词用了两次,为什么不同吗?),弥漫太空(此处提问,为什么不是“天空”?)然后让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讨论,明确作者以饱满的热情,用激情的笔调描写北国雪的猛烈狂放,振奋着人的精神。如果说作者写江南的雪,表达了对江南雪“美艳之至”的喜欢,那么写北国的雪,就是对北国雪“旋转而且升腾”之雄伟姿态的赞美了。

“雪不仅是美的,雪中还有丰富的游戏,我们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读到过,这篇文章中也写到。”(过渡)让一学生读文章的第二三段,再让学生口述文中“塑雪罗汉”的情节,提问,作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写雪中的游戏重点写了捕鸟,这篇文章中重点写了“塑雪罗汉”,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写儿时的游戏呢?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不难理解,学生很快就回答了出来:怀念儿时的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我随即联系《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两文讲述:儿时的生活不管是怎样的,但是很让人怀念,儿时的生活往往也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希望大家珍惜,给将来留下美好的回忆。

篇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初探

一、明确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关系

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度, 教好略读课文, 必须对略读课文引起高度的重视。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 而忽略了略读, 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 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 既熟习了例子, 又定了出发点, 就得推广开来, 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精读是略读的基础, 略读是精读的补充, 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 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 在信息时代, 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 略读比精读应用得更为广泛。

二、明确略读课文的编选意图和教学步骤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 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1) 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它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2) 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 用于阅读实践, 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 略读课文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从内容上讲, 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 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 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讲, 教师要更加放手, 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 并在读懂中习得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4) 教学的大体步骤: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 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 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 检查读书的效果。

由此可见, 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 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 不要求咬文嚼字, 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自己把课文读懂, 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三、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种认识

我认为不管略读课文的内容是否长短, 都可以一个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 小学高年级将淡化拼音、字词的教学, 把这部分内容更多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 略读课文要求不是很高, 只要安排得当, 一节课足矣。所以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应明确以下几种认识:

(1) 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 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它的任务比较单一, 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 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 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 学会略读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 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 还要授之以法, 循法而学。

有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可以教给学生扫读和跳读的方法, 可以提出时间上的要求, 并告诉学生基本的速读技巧。如果经常这样训练, 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达成教学任务的完成。

(2) 粗知大意不是浅知。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 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 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 草草了事, 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 不加总结与反刍, 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 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 粗知就是少知, 最后就成为不知了。其实, 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 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项目, 教学目标更为集中, 教学重点更为突出, 但在阅读的方法上, 也不排斥精读, 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 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综合运用, 通过有层次的阅读, 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里, 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 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3) 自主阅读不是自学。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 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 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 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 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因为这样, 有的教师就干脆退让一边, 靠门边站着, 一言不发, 任由学生天花乱坠一气, 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 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 似乎这样才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但是, 自主阅读是不是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阅读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引领?自主阅读又如何体现阅读的层次性?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 作为教师就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 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自主阅读并不就是学生的自学,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的自主学习。

(4) “引读”不是可有可无。略读课文前的引读是其与精度课文的联系,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对引读可能会如此处理:忽视不看、简略交代等。我认为既然编者在此安排引读, 目的就是为了指领学生从前一课精度课文过渡到后一课略课文, 并且明确了本课的阅读重点。可以说引读相当于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启明星”, 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效运用引读会使学生从课始至课终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以“和平”为主题的课文, 精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略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之间的引读是“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这首诗, 想一想, 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句是前文的过渡, 后一句是对本文学习的要求, 这样引读怎能省略?

篇4: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一、解读提示语,凸显重点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从哪里抓?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每篇略读课文前面的那段话——学习提示语。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语”和每组课文前的“单元导语”一样,首先是给学生看的,意在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然而别忘了,这些“导语”“提示语”也是给教师从文本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应用的教学效果。人教版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例如三年级下册的《珍珠泉》一课的阅读提示:上面的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了春天里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家乡中的珍珠泉,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读读下面的课文,让我们一起交流读后的感受;再讨论讨论: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 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家乡中的珍珠泉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和同学交流。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如此,对提示语进行二次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大胆放手,课堂指导求精

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能一味地牵着线拽着学生走,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把课文学好,虽然有时学生自己学习的效果可能没有老师预想的那么好,但作为教师必须明白,只有放手,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技能得以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老师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还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语文能力稍差的学生,对他们要求只要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了解课文大意就行;中等水平的学生能理清文章顺序,简要回答课前提出的简单问题即可;对于水平稍高的学生,要求其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及写法等,并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在学生间互动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略读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学略读课文时,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根据阅读提示浏览课文,搜索需要的信息,最后让学生对重点词句、段进行细致研读,集中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轻松与文本对话,达到略读要求,检验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教师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如何捕捉教学重点,“简”中突出“精”?不妨从单元导语入手。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每个主题单元前都有导语。导语像一条线索串起同一主题的一组课文,建立了学习内容与情感的关联。导语明确了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重点,体现了教材对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重视。

篇5:课文咏雪教学设计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篇6:课文《雪孩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

“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的课件、贴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甜美的声音、盈盈的笑意、形象的图片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将此图片贴在黑板上,再问学生:“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还可以用的方法等。这部分内容主要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这一课了,谁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一个问题引起悬念,学生自由发言。

三、识字

你们说得对不对,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学生边读边圈。)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老师要考考你了,这些字你认识吗?(在黑板上贴字)读音,怎样记住,组词,说话等等。

(小老师领读,猜字游戏。)

四、阅读新课,理解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听范读全文的课件,学生自由读并划好自然段。指名读,分组读,男生女生比读。

第一自然要让指名读。通过读,使学生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领略雪的风采!“你读懂了什么呢?”“我读懂了雪下得非常大!”“从哪儿能看出雪下得大呢?”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等词语都是说雪下得非常大。第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讲这幅图的主要意思,再结合画面的内容,体会小白兔往来火里加柴的原因。(因为屋子里很冷,所以小白兔往火里加了一些柴。)并且体会小白兔与雪孩子在一起玩的有多开心。

五、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这几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了吗?”这几个问题是关键,但不提出来,而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着“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进行朗读训练,伴着优美的音乐、体会“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把描述的意境,体会雪孩子崇高的品质,体会小白兔的快乐与忧伤。

六、突破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问了一个问题:“雪孩子化了以后,为什么会变成一朵白云呢?”然后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那么,文中的.哪个词是说这种现象呢?”,“飞”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这部分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七、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想“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这个课件,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讲解“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八、指导朗读

(通篇)师: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学生自由练读。)

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该生朗读。)

生2: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

(该生朗读。)

师: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各抒己见。)

师: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

师:你们觉得她读出了什么语气?

生3:我觉得她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语调比较低,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生4:我觉得她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师:谁还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呢?

(教师请了三个学生朗读。)

师:评一评,谁读得好?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九、总结全文,提示主题

放音乐,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十、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雪孩子》是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用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善良的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故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有几点感触。

可取之处是在设计识字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回家预习,课堂上汇报预习内容,字音,怎样记住这个字,组词,说话等等,从小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记忆生字时,我采用小老师领读,猜字游戏的多种方法强化记忆生字,学生喜欢多种多样的形式,易于记忆。

在进行感情朗读时,抓住“开心”“着急”“伤心”三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读到哪些句子心里会产生这三种不同的感受,再用这种感觉来读句子。“雪孩子看到好朋友家着火的时候,一定非常着急。不然不会飞快地跑过去。我觉得要读得快些,紧张些。”有的说:“小白兔看到雪孩子变成美丽的白云,好开心。”孩子们的感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篇7:好雪片片 课文

林清玄

1、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木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2、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3、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4、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5、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燠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6、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7、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8、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的无法和他相配。

9、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10、“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11、“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12、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13、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14、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15、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

16、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17、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时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篇8:浅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1. 略读

略读就是不进行深究, 粗略地阅读。略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是以了解大致内容为目的的, 它要求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在细节上, 而是在大意上。“略读”是相对“精读”而言的, 而又与“浏览”有所区别。从广义上来讲, 跳读、速读、浏览等都可属于略读的范围。从狭义上来讲, 略读, 就是快速的、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 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 粗知文章大意。本课题把略读的定义界定为狭义的范围。

2. 略读课文

对于略读课文, 查找了手头的资料, 搜遍了网络, 竟然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对于略读课文, 全国小语会会长、人教版教材主编崔峦先生认为: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 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而这是从阅读技能的角度来阐释的, 但也不能很好的解释什么是略读课文。而从字面的解释略读课文是大概的浏览阅读的课文。

3.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教学就是针对各版本课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进行的教学活动。略读课文教学并不同于略读, 其只关注略读内容显然是不够的, 还需要重视略读方法、策略的研究, 要授之以法, 循法而学。略读课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行为, 它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 还需要让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来学习略读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略读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本质认识不清楚

很多教师把略读课文教学上成一种变式的精读课———缩略版的精读课, 失去了教材略读课的本来之意。略读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促使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

2. 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

略读课文在培养学生略读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功能却缺乏足够的认识, 并没有从教学的角度深入思考略读课文教学担负的教学功能, 因此使略读课文教学存在很多误区。

3.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影响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

人们对课堂阅读教学的注意力在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教师的“教”上, 并认为精读课文教学才能显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多大型的公开课活动中, 教师都是在极力展示自己教学的功力, 竭尽全力的吸引听课人的目光。但是语文课应该是读书课, 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 应是师生各自在那里读书。阅读是思考, “教学”的重点应是学生的发展, 是学生在“学”而不是教师在“教”, 而略读课文教学

4. 教师自身缺乏相关的阅读理论

在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中, 除学科知识的相关课程, 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 还开设了教材教法、教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课程, 但是对于语文教育来讲, 开设其相关的阅读理论课程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几乎所有的师范院校中都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 使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不健全, 再加上后续的培训与指导也没有相关的内容, 使阅读教学始终徘徊在内容学习的层面。

三、改进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对策

1. 加强教师培训, 更新观念, 走出误区

教师培训林林总总、名目繁多, 今天新课标培训, 明天新教材培训, 后天校本教研培训。但尽管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进行针对性很强的培训与研讨, 比如写字识字教学、习作教学、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等。但是所有的培训没有一次专门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展开。因而, 各级教研部门要围绕新课标, 专门针对略读的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进行培训指导, 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理念灌输, 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略读课文教学, 才能树立略读课文教学的新理念, 从而扭转略读课文教学以内容讲解为主的局面。

2. 探索略读课文教学方法, 提高略读能力

教材编排略读课文, 其目的是通过对略读课文教学, 让小学生学习略读方法, 并提高小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内容上“粗知文章大意”即可, 不必探求其他方面;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 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3. 改变评价机制, 促进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历来不列入考试范围, 所以人们会忽视它, 而且略读课文只有阅读提示, 没有课后的思考练习, 以至于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评价学生的略读成绩。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完全达到了标准, 成绩很好, 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 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了事, 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 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 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 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 能渐近于标准。一般指导自然愈完善愈好;对于资质较差, 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 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

篇9:刍议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一、正确认识略读课文的性质

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在精读课文教学时渗透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教学时迁移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良好范例,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己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与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要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教学得法,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的作用小,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容轻视。

二、略读课教学,读是基础,读中悟情

小学语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更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朗读。

第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理解文章的大意。这是学习略读课文的基础,学生只有自己熟读了课文,才会被课文中的内容所吸引,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们放手让学生去读,让学生把自己初读的收获写出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同桌互读课文在略读课文教学中也可常用。同学之间可以利用互读的机会纠正读音,更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朗读的技巧,改善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学生通过再一次的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三,学生读后谈收获,这是初读的最终目的。读完课文,学生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是集体交流。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很多信息,对于学生模糊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给予补充。

三、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略读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不能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更为集中,不是没有重点,而是重点会更少更突出,更多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细节,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教学略读课文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文本中来。让学生体验文本带给他们的快乐。

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从哪里抓?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要使课堂在思路清晰、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应是“教”略而“学”丰。略读课文不是忽略地教,而是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去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追求是:在“精”与“略”之间,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教是为了不教”,要实现不教的目的,就要做好略读教学,让学生在略读教学的实践中学会阅读。

篇10:看雪课文反思

一节课下来,我讲的不多,孩子们理解得却多了。想想孩子们脸上流露出的喜悦,倒让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在课堂上的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今天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们都参与了学习,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团结友爱,发散思维,勇于创新的精力。学生们在读与说的过程中,展示了自我,而且在解决重点疑问的时侯,也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从前的阅读教学尽管在改革,但仍重在对字、词、句的理解,深入挖掘,对于一个字,一个词,左想右说,使学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而现在,学生的思路扩散了,想象丰富,思维也变得敏锐了。再加上我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带着动作读,齐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得到乐趣,得到收获,课堂气氛很活跃。

通过学习《看雪》这篇课文,的确感觉到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娈化,我们作为一名教者,要不断地充实新的观念,补充多的知识。现在,我己试着在多篇课文学习中采用了合作小组的形式,这样更方便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发挥。探索新思路,树立新目标,让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活泼新颖,富有活力,得到真实的收获。

篇11:电子课文·沁园春雪 雪

(1936年2月)

毛泽东

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一位伟人,登高望远,诗兴勃发。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北国[2]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3];

大河上下[4],

顿失滔滔[5]。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6],

欲与天公[7]试比高。

须[8]晴日,

看红装素裹[9],

分外妖娆[10]。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1]。

惜秦皇汉武[12],

略输[13]文采[14];

唐宗宋祖[15],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16],

成吉思汗[17],

只识弯弓[18]射大雕[19]。

俱往矣[20],

数风流人物[21],

还看今朝。

研讨与练习

一 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二 仔细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三 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如有条件,课外抄录或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心得。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读一读,写一写

篇12:六下语文课文雪教案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细读课文,品析文中两幅雪景图;

3.合作交流,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请大家把书本翻到这一页。(师: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1.读本散文诗,思考:描写了哪几种雪景?

2.师:谁能和老师一起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章描写了哪几种雪景? 1).师生合作朗读,正音。(略)

(学生可能会读错的字音:磬口qing 忙碌lu 脂粉奁Iian 灼灼zhuo 嘻笑xi 褪尽tui 朔方shuo 凛冽lin lie)2).师:文章描写了哪几种雪景呢?

明确:南方的雪 朔方(北方)的雪(师板书)第二课时

内容:细读课文,品析文中两幅雪景图——掌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两处雪景的,他为何能描写得如此的美呢?

(一)南方的雪 师:请大家先默读1——3段,思考江南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1.直接点明特点:南方的雪:滋润美艳(水分多,不干燥)2.辅以修辞:用了两个比喻:“南方的雪”是隐约(感觉不明显)着青春的消息(联想到诗人雪莱的一句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冬天来了,春天还会久吗?”。我想,江南雪野中隐约着的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是在启示人们:冬雪之后,春天就不远了),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用“处子的皮肤”来比喻雪,引起读者对江南的雪的形态的想象,写出江南的雪白皙、柔嫩、健康的特点,意境新美)写出了江南的雪的生机与活力。3.侧面烘托:

1)色彩映衬:雪野中有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蜡梅、冷绿的杂草。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白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和希望。2)人物活动——我的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红杏枝头春意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儿童塑雪罗汉: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使雪有了人的生命。师小结:南方的雪温和、滋润美艳、富有生机,(师板书)那北方的雪呢?

(二)北方的雪: 师:指名朗读4——6段,思考北方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又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新课 标第 一 网

1.直接点明特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从形态上来说)2.辅以修辞:用了两个比喻句:如粉,如沙和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写出了它的质地、形态”

3.侧面烘托:用“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没有什么奇花异草作伴)作为雪活动的背景,衬托它的“孤独”,突出它的气势非凡。

师小结:北方的雪如粉,如沙,永不粘连,蓬勃奋飞,气势磅礴(师板书)第三课时

一、合作研讨,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师小结过渡: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两幅冬天的雪景图,我们经常说文章写景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借景(抒情)

师:那本文借写雪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南方的雪)

生1:两处雪景的不同应是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作者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又是黑暗的,所以身处此种环境,写美艳的江南雪景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生2:写江南的雪地里的塑雪罗汉,作者的家乡也地处江南,小时候出玩过这些活动,但现在人到中年,远离家乡,对这些活动与乐趣只能

留在回忆里,所以写江南的雪景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生3:在雪地里塑罗汉是非常值得回忆的,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可以说是美的,但这种生活的美却是易逝的,在晴天之下,雪罗汉却易于消融了,这也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事物虽美但却又容易消失的一种惋惜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明确:师:通过对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但景虽美,情虽深,但美好的事物却又总是不长久的,使人难免心生惋惜之情怀。(板书:抒写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北方的雪)学生可能较难理解,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提示:北方冬天的环境: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呼啸的旋风、干燥的空气。一言以蔽之“环境恶劣——空旷寂寞、荒凉寒冷”。但雪的表现呢?——决不粘连,孤独的灿灿的生光、蓬勃地奋飞、旋转且升腾,这体现了雪的什么精神?(体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撼天动地,使太空也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生4:而北国的雪景则一改描写江南雪景的情调,变得大气,豪雄,慷慨激昂。请大家听听:永远如粉如沙,绝不粘连,它是孤独的,但却又是雄健的。在晴天之下蓬勃地奋飞,灿灿的生光,旋转而且升腾。这就让我们想到人在碰到困难时的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作者所要赞颂的。

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热爱生活、勇于抗争的精神。

朔方的雪象征了鲁迅先生,朔方雪的斗争精神正是鲁迅精神的写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三、请大家参照相关资料(写作背景、专家解毒、鲁迅故事等),联系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可能会回答:

生1:是的,当大多数人还沉溺于精神的麻木当中时,先生是孤独的,但纵使孤独依然抗争,即使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生2:读着朔方的雪,我就好像在读着鲁迅先生的精神一样,有朔方冰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他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名真正的勇士。

生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通过对北国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朔方的雪像征了一种不妥协的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与南方的柔美相比,更值得称颂的应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虽然孤独但仍不妥协,这是那个时代需要的精神。

生4:在一个黑暗的腐朽的社会当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能欣赏美寻找美,更需要的是去怎样创造美。鲁迅先生写两处不同的雪景,就是为了写出如江南雪景般的美,我们应去追求,但如何实现这种美,则需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去与黑暗做斗争,鲁迅的一生就是追求美的一生,也是斗争的一生。生4:先生有一首《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愿将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地上。要冲破这浓重的黑暗,追寻一片美好的天地。在这两幅对立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作者一个共同的心声: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用对先生的崇敬之情朗读这一篇《雪》(生满怀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南方雪景图:滋润美艳(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雪 北方雪景图:如粉,如沙(赞

上一篇:二级access知识点总结下一篇:延绵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