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低工资标准

2024-04-19

河南最低工资标准(通用14篇)

篇1:河南最低工资标准

调整后:

一类行政区域的月最低工资标准124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1.7元;

二类行政区域的月最低工资标准11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0.4元;

三类行政区域的月最低工资标准96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9元。

注意:

1、漯河市市区由二类行政区域调整为一类行政区域。

2、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从1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最低工资目前尚未出台,待相关文件出台,将为您及时更新河南省20最低工资标准。

温馨提示:

职工在下述情况下所取得的收入,不能算到最低工资标准里面:

1、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加班加点工资;

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3、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

4、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按照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的福利待遇等。

篇2:河南最低工资标准

一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9.6元;

二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18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7.6元;

三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16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5.6元。

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岗位工资的形式

岗位等级工资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岗一薪制,另一种是一岗多薪制。一岗一薪制是指一个工资标准,凡在同一岗位上工作的员工都执行同一工资标准,岗位工资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组成一个统一的岗位工资标准体系,它反映的只是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差别,不反映内部的劳动差别和工资差别。一岗一薪制,岗内不升级,新工人上岗采取“试用期”或“熟练期”办法,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即可执行岗位工资标准。一岗一薪制,适用于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较高,流水作业、工种技术比较单一,工作物等级比较固定的工种。

一岗多薪制,是指在一个岗位内设置几个工资标准以反映岗位内部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的岗位工资制度。由于企业的岗位比较多,从管理成本上分析,不可能为每一个岗位都设立工资标准,企业只能是采取将相近的岗位进行合并以采取同一工资标准,这就造成了同等级岗位内存在工作差别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企业 在同一等级内划分档次,员工在一个岗位等级内可以通过小步考核而升级,直至其工资达到本岗最高标准。一岗多薪制适合于那些岗位划分较粗、岗位之间存在工作差别、岗位内部员工之间存在技术熟练程度差异的企业或部门。

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含义

(一)基本工资含义

劳动者基本工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也称标准工资。在一般情况下,基本工资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部分。

基本工资,即劳动者所得工资额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较之工资额的其他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来说,在企业中,基本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职位、能力、价值核定的薪资,这是员工工作稳定性的基础,是员工安全感的保证。同一职位,可以根据其能力进行工资分不同等级。

(二)绩效工资含义

绩效工资分为广义绩效工资和狭义绩效工资,广义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Merit pay)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

绩效工资主要是根据员工的第三种劳动即凝固劳动来支付工资,是典型的以成果论英雄,以实际的、最终的劳动成果确定员工薪酬的工资制度。主要有计件工资制、佣金制等形式。绩效工资从本义上说,应是根据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但在实践中,由于绩效的定量不易操作,所以除了计件工资和佣金制外,更多是指依据雇员绩效而增发的奖励性工资。绩效工资制度的前身是计件工资,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与产品数量挂钩的工资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工资标准和管理程序基础上的工资体系。

绩效工资制可以提高工作绩效,若使它能更好发挥作用,雇主必须确信能有效地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传统的绩效工资制通常是个人绩效,对员工绩效增加认可的形式通常是在每年规定的时间内提高基本薪资。

绩效工资是以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工资制度,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以绩取酬”。企业利用绩效工资对员工进行调控,以带动和激励员工的行为,通过对绩优者和绩劣者收人的调节,鼓励员工追求符合企业要求的行为,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企业目标。

篇3:河南最低工资标准

近日, 河南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举措助推本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据了解, 这些举措包括: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 地方财政将优先考虑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 并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小城镇或新型农村社区就业, 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在见习期间, 由当地政府和见习单位提供基本生活补助;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 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就 (创) 业地办理落户手续;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 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等。

来源:《郑州晚报》2011-09-26

篇4:“倍增”最低工资标准

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收入分配的一个最主要问题是,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偏低且呈下降趋势。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在整个居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偏低、增速较慢,特别是各地企业员工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偏低、增速较慢。中国低收入人群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普通员工,其中相当部分员工的工资长期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

中小企业员工工资和最低工资问题

一是普遍水平低,明显低于国际标准水平。

中国中小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普遍明显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据统计,200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95%以上是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8199元,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736元的55.6%,比2008年降低了2.8个百分点。国际上一般最低工资标准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

中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明显低于这一水平,总体上低于30%。据最新统计,经今年大幅度提升后,31个省市区最低工资标准为约660元-860元/月(分别按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档和最高档的算术平均数计算),相当于2010年1月-9月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785元/月的23.7%-30.9%。

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分别为当地的18.9%、22.3%和24.7%;广东、江苏、浙江三个发达地区分别为当地的20.8%-32.5%、21.2%-30.45%、25.6%-35.25%;河南、四川、山东三个人口大省分别为当地的28%-37%、26.4%-34.6%、23%-35.3%。

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一般在省会城市实行,如果将其与省会城市社平工资相比,绝大多数均低于30%。

二是长期增长慢,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中小企业职工工资增速跟不上社会平均工资增速,收入水平相对进一步下降。200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12%,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仅增长6.6%。据有关部门调查,2004年至2008年,31个省会城市中有25个的最低工资标准增速低于当地在岗职工社平工资增速。

2000年至2008年,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和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速分别为6.2%和12%,最低工资标准占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重由31.3%下降到22.8%。

今年以来,全国31个省市区均较大幅度地提升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最低的天津为12.2%,20%以下的有五个地区,20%-25%之间的有十个地区,25%-30%之间的有十个地区,在30%以上的有三个地区,增幅最高的内蒙古为32.4%。这种增速过去是少有的。

三是各地差距大,贫民之中还有穷人。

从大中小企业看,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全国大、中、小、个体工业企业员工平均工资的比例为100∶69∶46∶30,近五年这一比例差距进一步扩大。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看,国有企业工资水平较高,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私营和集体企业工资水平较低。

据统计,2009年国有、集体和私营企业员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35053元、20958元和18199元,三者比例为1∶0.6∶0.52。从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看,除北京、上海为单一标准外,其余均为多个档次,少则2档,多则5档-6档。

据统计,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区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为710元-1120元/月,高低差为410元/月,最低为最高的63.4%,重庆、宁夏为710元/月,上海为1120元/月;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档为500元-850元/月,高低差为350元/月, 最低为最高的58.8%,安徽、江西和新疆为500元/月,西藏为850元/月。

如果将各地最低标准最低档与当地社平工资和全国社平工资相比,大约只有15%-20%。

四是涉及人数多,保守估计不下3000万人。

据全国总工会2009年的一项调查,被调查企业约有三分之一的职工工资徘徊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附近。从实际情况看,对员工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的普遍是中小企业。

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的99%以上,吸纳了城镇就业的70%和新增就业的90%。以工业为例,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4万家,从业人员8831万人;其中中型企业3.8万家,小型企业39.3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从业人员6788万人,占77.7%,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788万人,小型企业4000万人。

加上规模以下小型和微型企业,中、小、微型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1亿人,占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85%以上,其中约80%为工资较低的普通员工,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的可能至少有3000万人。这还不包括在个体工业户打工的雇员。

最低工资标准“倍增”规划

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

当前调整收入分配不合理格局,关键要“提低、限高、扩中”,其中“提低”尤为重要。“提低”的重要环节是要尽快提高中小企业普通员工工资水平,而这又必须首先尽快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因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中小企业普通员工工资水平的提高有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十二五”相关规划时,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最低工资标准以不低于15%的年均速度增长,“十二五”期末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实现倍增。

假设未来五年社平工资年均增长率为10%,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为15%,那么,到“十二五”期末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可达到社平工资的40%左右。

再经过五年继续努力,到2020年,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可达到社平工资的50%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这将为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各地各级政府应当将“最低工资标准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这一国际通行做法,作为一项主要的民生工程来推进,作为一项主要的执政目标来追求,作为一项主要的政绩指标来考核。

有条件实现工资“倍增”

从新世纪以来十年经验和未来五年发展趋势看,实现最低工资标准五年倍增目标完全具备现实的客观条件,不仅在社会政治上是十分必要的,在保持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上也是完全可行的。

客观条件之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2001年-2009年的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和1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未来五年三项指标仍可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宏观经济有条件支撑普通员工收入较快增长,最低工资实现倍增。

客观条件之二:国家财税收入快速增长。2001年-2009年,中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年均增速高达19.9%和19%,未来五年仍可大体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有条件通过财税杠杆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措施扶持企业发展,推动普通员工收入较快增长,最低工资实现倍增。

客观条件之三: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长。2001年-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1.8%,实际增长9.9%,未来五年仍可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有条件通过合理调整高、中、低收入人群分配比例关系,较快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水平,最低工资实现倍增。

客观条件之四:企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2001年-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1.2%,职工人均创造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8%,未来五年仍可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微观经济有条件较快提高普通员工工资水平,最低工资实现倍增。

客观条件之五:企业利润效益快速提高。2001年-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1.8%,所有者权益年均增长17.7%,职工人均创造的利润额年均增长16.4%,未来五年企业利润和所有者权益仍可大体保持15%左右的增长率,有条件通过适当改变资本与劳动的收入分配关系,较快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水平,最低工资实现倍增。

篇5:河南省最低工资规定(9月)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141号)

《河南省最低工资规定》已经7月7日省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0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郭庚茂

二○一一年八月十日

第一条 为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最低工资保障工作的领导。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最低工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者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本规定所称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第五条 最低工资标准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实行计件工资、提成工资等工资形式的用人单位,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并确定合理的计件(提成)工资标准和计算办法,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省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六条 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不包括下列各项:(一)加班加点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

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用人单位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四)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五)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的福利待遇。

第七条 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主要参考下列因素:(一)当地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四)职工平均工资;(五)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状况;(六)劳动生产率。

第八条 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应当在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主要参考下列因素:(一)用人单位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二)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之间的差异。

第九条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省辖市市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差异,拟定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条 最低工资标准按照下列程序确定:(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最低工资标准方案后,应当与省总工会、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省工商业联合会进行协商,根据协商意见,拟订最低工资标准方案;(二)最低工资标准方案应当征求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意见,必要时应当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公开征求意见;(三)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充分吸收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意见,对原方案进行修改。确定最低工资标准方案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最低工资标准应当于省人民政府批准后7日内,在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全省性报纸上公布。

第十一条 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本规定第七条所规定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当适时调整。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最低工资标准公布后10日内将该标准向本单位全体劳动者公示。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本省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者已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省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试用期内向其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实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无工作任务期间,应当按照不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按月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一)采用全日制用工形式的,按月为周期支付工资;(二)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可以按周、日、小时等周期支付工资,但是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应当采用法定货币形式,不得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等替代支付。

第十六条 各级工会组织依法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的,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予以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组织可以提请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举报或者投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告知举报、投诉人。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检查用人单位执行本规定情况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工资发放的资料。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泄露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劳动者举报、投诉或者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低于本省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向劳动者支付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并可以对用人单位处以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拒不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或者拒不查处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行为的;(二)泄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发生的争议,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规定处理。

篇6:最低工资标准

2、最低工资数额由最低工资率确定;

3、最低工资只确定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它要求所有的用人单位在向本单位劳动者支付工资或通过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数额时,均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率确定的工资标准,否则,约定无效,并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最低工资标准有月薪和时薪两种形式

篇7:最低工资标准

2016年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出炉,9地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海2190元最高!

随着北京10日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至少已有重庆、辽宁、江苏、上海、海南、山东、天津、河北、北京等9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达2190元,为全国最高。

篇8:河南最低工资标准

河南省是从1995年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 至今已经执行21年。1995年最低工资标准为170元/月, 2015年7月1日调整均值为1450元/月, 年均增长约40%。图1反映了河南省1995-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趋势变化 (数据来源河南省政府人社厅文件) 。

从图1可以看出, 河南省最低工资标准整体上成不断提高的趋势, 且增幅不断扩大。特别是2012年以来, 河南省最低工资调整的幅度和频率较以前更大, 几乎每年调整一次, 每次增幅超过10%。

2 面板模型和数据的选择

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省, 单位投资吸收较劳动力多, 技术操作要求较低, 资金周转快的特点。笔者选取了1999-2013年河南省15个城市的经济统计数据, 三个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业、农林牧副渔业 (以下统称为农业) 以及制造业, 分析历年河南省最低工资的变动对这些行业就业的影响。影响其就业的因素很多, 如平均工资、GDP、最低工资等。笔者在此重点研究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笔者选择就业量 (Yit) 作为被解释变量, 最低工资 (X1it) 、平均工资 (X2it) 、人均年GDP (X3it) 作为解释变量, εit为期望为零的随机误差项。其实证模型为:

i=1、2、3……15表示模型选取15个截面数据;t=1、2、3……15表示1995-2013年共15年的时间序列。

所选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河南省统计年鉴》, 此官方数据以保证数据运行过程中的真实可靠。笔者还根据1999年的不变价格对最低工资、平均工资和人均GDP数据进行价格对数处理。

在面板数据选取及回归分析中, 利用p-值检验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通过检验判断可判断各个经济变量为一阶单整, 他们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面板数据模型中, 对于参数估计不同学者选取的估计值不同。笔者选取t-值检验以及相伴概率p, 这两个指标是判断模型中变量拟合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t检验值越高, p值越小, 参数估计的置信度越高;反之, t检验值越低, p值越大, 参数估计的置信度越低。

3 最低工资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影响的计量分析

3.1 最低工资对建筑业就业影响的计量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1999-2013年总体就业量、最低工资、平均工资、人均年GDP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协整回归结果如下: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 最低工资 (X1) 的t值为4.17, 相伴概率p值是0;平均工资 (X2) 的t值为2.01, 相伴概率p值是0.04;人均GDP (X3) 的t值为-3.43, 相伴概率是p值是0。最低工资对河南省建筑业就业具有正效应, 其变量系数为1.4078, 即最低工资每提高1%, 就业将增加约1.4078%。之所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建筑业就业产生正面影响, 可能是由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偏低或者没有很好的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所致。平均工资的变量系数为0.6930, 说明平均工资的提高促进就业的增长。河南省人均GDP的变量系数别-0.5993, 说明GDP的变动与就业量的变动成反向变动, 这可能是由于河南省企业不断改革、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 精简人员, 提高劳动效率从而降低人力资本成本的结果。

3.2 最低工资对农业就业影响的计量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1999-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体就业量、最低工资、平均工资、人均年GDP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协整回归结果如下:

实证结果表明, 最低工资水平提高1%, 农业劳动者就业水平下降0.38%, 可以看出, 最低工资对农业劳动者就业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农业从业人员收入是农村劳动力职业转移的机会成本。如果外出打工收入不能补偿机会成本上升的部分, 农民劳动者的转移意愿和供给数量就会出现下降, 故其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是负效应。负的弹性系数说明, 广大农业劳动者认识到该行业工资水平过低, 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频繁调整, 最低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部分农业劳动者开始向其他行业进行转移。同时, 较低的最低工资也阻碍了新的劳动力进入该农业, 最终导致负的弹性系数出现。

3.3 最低工资对制造业就业影响的计量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1999-2013年制造业总体就业量、最低工资、平均工资、人均年GDP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协整回归结果如下:

制造业就业量与建筑业就业量相似, 与最低工资和平均工资正相关, 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制造业最低工资的变动对就业量的影响较为显著, 即最低工资提高1%, 就业量相应提高0.3628%。近年来, 河南省以富士康为首的制造业发展较快, 这类企业通常以提供食宿为由降低工资标准, 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增加劳动力的就业量。但由于制造业涉及第二、三产业的各个行业, 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多数制造业吸纳大量廉价劳动力。一线工人工资水平接近于最低工资标准, 故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其劳动成本影响较为明显, 从而影响企业利润。

4 实证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及启示

在分析最低工资对河南省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影响的结果中可知, 最低工资主要影响农业劳动力的职业选择决策。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与制造业来说,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其就业影响是正向的。从总体上来看, 最低工资在河南省的二、三产业就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而对第一产业农业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

根据以上实证结果分析, 针对河南省劳动密集型行业提出以下建议:

4.1 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 细化最低工资标准

不同行业的劳动强度、劳动环境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最低工资标准, 对各个行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也会大为不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对某些行业的劳动力成本产生冲击, 也就影响了相应企业的盈利状况。换而言之, 最低工资标准对不同性质的行业的就业影响不同, 这在最低工资对河南省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印证。因此, 一个地区的最低工资制度跟不同行业的就业应该是统筹协调的,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以实行地区标准为主要思路, 建立基于“地区和行业性质”的最低工资标准分类制定机制, 以便科学确定劳动力成本, 提高最低工资制度的合理性与可执行度。

4.2 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制定体面最低工资标准

长久以来, 只有个别地区把扣除社会保险费用后的净值作为最低工资标准。然而, 最低工作制度实质上是一项严格的制度, 所有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划定原则与内涵应该是统一或者一致的。社会保险基本覆盖所有行业的劳动者, 为了真正的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社会保险费不应包含于最低工资之中。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应能够保障劳动者生存质量的同时, 还能不断演化发展, 这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因此, 河南省应在全国统一最低工资标准内涵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现有的最低工资内涵, 制定体面的最低工资标准。

4.3 建立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机制, 保证就业率

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劳动者基数较大, 人工成本所占总成本比重较大, 而且行业整体利润较低。因此, 在保障低收入劳动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与生活质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促进其更好地就业, 政府对企业应执行一些放宽政策, 比如税收减免、经济补贴等, 以减少最低工资给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的财政压力。以税收减免政策为例, 减少因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而产生的成本压力, 有利于维护企业稳定, 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因此, 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不仅要重视劳动者收入的提高, 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经营质量也极为重要, 这两者实为互为协调的统一体。

摘要: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劳动者基数较大, 人工成本所占比重高, 行业利润整体较低, 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将对其就业产生影响。对最低工资对河南省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到, 最低工资提高使农业就业减少, 使建筑业和制造业就业增加。

关键词:最低工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

参考文献

[1]傅端香.中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1.

[2]曹一雄.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8.

[3]韩兆洲, 安宁宁.最低工资与经济增长:一个新理论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8 (07) .

篇9:矛盾的最低工资标准

但是,当我国政府连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之后,却遭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公开批评,认为政府这样对市场的干预并没有好处,这是为什么呢?

好心办坏事?

这些学者担心,最低工资标准上涨过快,会使企业缩减员工数量,导致社会的失业率增加。国外早有研究显示,最低工资标准与失业率而非就业率呈正比例关系,每当最低工资标准上升10%,失业率就同时增长1~3个百分点。这其中道理何在呢?

我们一起来假设这样一个情景:你拥有一家小型服装店,里面有5名员工,你每个月会支付给他们一人800元的最低工资,也就是说,一个月共需支付员工工资4000元。现在,政府规定将最低工资线调节到1000元,但是你本身也是小本生意,不想额外支付工资,怎么办呢?想来想去,你发现如果你辞退一个人,其他四个人的工资均为1000元,你一个月所需支付的工资仍然是4000元没变。被辞退者的工资平摊到其他四个人头上,工作任务自然也是如此。工资得到提升的员工或许没有什么不满,但是有一个员工却因此失业了。

我们再继续假设:这时政府下了禁令,表示不许因为上调最低工资而解雇老员工。这样一来,你就需要额外支付一个人1000元的工资,相当于成本上升了1000元。作为小企业,你不得不减少如原料进口、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开支,同时还要增加商品的售价来达到收支平衡。但是,这样一来,由于你的原料、设备较次,产品质量差,价格又高,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很快你就支撑不下去了,只好申请破产。结果就是你的5名员工连同你自己一起成了失业者。

当然,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就是第一种假设中出现的情况。由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企业主为了控制工资支出,只好通过裁员来解决问题。因此就会有一部分人员被开除,而这部分人员大多是年轻的非熟练工人。但是如果仔细回想一下,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想要帮助的是哪些人呢?讽刺的是,也正是这些年轻的非熟练工人。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政府想要帮助的人反而成为了其帮助措施的受害者。

以上分析表明,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或许对那些家大业大的大企业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给大量年轻的非熟练工人提供就业机会的小型企业则遭了难。据香港中小企业联合会负责人表示,通过行政命令来提高最低工资,将导致3%~5%的中小企业在涨薪中倒闭,而由此导致的员工失业数量不知凡几。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但从社会实践来看,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又是有必要的,中国近几年一直提倡不要过于依赖国际市场,要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美国橄榄型结构不同,属于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也就是低收入者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而中、高收入者数量则相当稀少。这意味着,低收入者才是消费的主体。只有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他们才能真正有钱消费。

除此之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由于我们处于完全开放的自由竞争市场,员工跳槽、老板开除旧员工聘请新员工的情况比比皆是。而这种人员流动也大多是发生在短期工和低收入群体之中的。一旦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无论是员工跳槽,还是老板开除员工时,都要考虑这部分的成本:对员工来说,跳到新单位是有风险的,可能到时的收入还不如原单位好,或者工作会不顺心。如果在本单位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就没有必要非得跳槽。而对老板来说,招聘新人也同样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而招来的新人也不可能给他们过低的工资来弥补这部分成本,有些得不偿失。这样一来,两方就都失去了波动的动机,企业自然也就稳定了。

篇10: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的定义是什么

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条件下的津贴,最低工资也不包括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各种非货币的收入,最低工资应以法定货币按时支付。

最低工资一般由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立法制定。在国外,除了政府可以制定最低工资之外,某些行业的组织也可以自行制定该行业的最低工资。最低工资可以用月薪制定,也可以用每小时的时薪制定。最低工资的制定反映了监管机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在国外,最低工资是政府对劳动市场的正当干预。2019年2月,北京、天津、深圳、湖南、海南、西藏这6个地区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2019年5月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19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4.1%。

篇11:上海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从2016年4月1日起,上海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820元调整到2020元,增加2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7元调整到18元。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的劳动者,即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劳动者个人和单位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

篇12:上海最低工资标准

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 为2300元/月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今年3月24日,陕西省人社厅发布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一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1680元/月(上调200元),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6.8元/小时(上调2元),其他地区也各有上调。

3月底,上海市宣布从4月1日起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从每月2190元增至2300元,同时将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9元增至20元。这是继陕西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来,今年来第二个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

随后,青海、甘肃、山东、湖南、贵州、福建、江苏、天津、北京等省份也陆续宣布上调今年的最低工资标准。深圳市也在6月1日执行了今年新的最低工资标准。

调整后,全国31个省份及深圳市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中,上海市最高。同时,上海、深圳、天津和北京4个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均已达到20xx元/月及以上,分别为2300元/月、2130元/月、20xx元/月和20xx元/月。

今年还有16省份需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对于劳动者的收入可以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一标准对企业具有强制约束力。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根据国家《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但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逐年减少,20xx至20xx年全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数分别为24个、19个和9个。

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的规定,今年全国各地,执行20xx年最低工资标准的16个省份(广东、浙江、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南、云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黑龙江、宁夏、吉林、西藏、广西)都需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但已有省份明确表示不上调。20xx年,广东省明确,20xx年、20xx年最低工资标准暂按20xx年5月发布的标准执行,并适当降低最低工资标准增幅。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步伐为何有放慢趋势?人社部原副部长信长星曾有过明确解释:由于人工成本上升,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像过去那么明显。如果要企业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可以适度放缓工资调整的频率和涨幅,因此未来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应趋于“保守”。

篇13: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差异研究

最低工资是用人单位依法给劳动者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前提是劳动者必须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 是政府对劳动者最低收益的保障, 以使他们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中也可以更好地平衡雇主与雇员的要价能力 (Flinn, 2006) , 调整资本与劳动的分配比例等。因此, 对最低工资的研究已成为劳动经济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

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二十几年, 时间相对较短, 所以对它的相关研究也不是很多。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最低工资的影响上, 例如, 研究最低工资与就业、失业、劳动力供给等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重点研究了最低工资水平的确定方法, 主要有比重法、恩格尔系数法等,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相关介绍;还有的研究聚焦于有关最低工资制度的制定, 如最低工资水平与平均工资的关系等。现有的关于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关系的研究中, 一般是用某年若干个城市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描述其最低工资水平与平均工资之间的关系, 缺乏对与各个城市的整体和全面状况的比较分析研究。本文从整体比较差异研究的角度出发, 利用2004年、2014年全国50个大中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数据, 以及最低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关系数据, 研究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差异和调整变动趋势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为最低工资制度的制定和变动调整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国外早期最低工资的理论大多从竞争性劳动市场假设出发, 研究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Neumark&Wastch-er (2006) 通过对之前大量学者的研究结论的总结发现:约有85%的研究给出的结论是最低工资的上涨会减少就业;而Cubitt&Hargeraves (1996) 的研究认为最低工资的增长会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根据人力资本模型, 最低工资会激励低生产率劳动者, 他们为了获得更高工资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会更积极接受教育和培训, 进而提高了人力资本, 就业水平提高, 经济不断增长;Burdett&Mortensen (1998) 的研究也表明最低工资能够促进就业;Flinn (2006) 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会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它会作为一种政策工具被用来增加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中的谈判力量, 进而使更多的劳动者进入市场。

可见, 最低工资与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并没有达成共识。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 通过不同的假设模型得出不同的结论, 但都表明了最低工资对国家就业政策制定的重要性。我国自1993年实施最低工资制度起, 已有22年, 其间虽然经历了不断的调整、补充和完善, 但最低工资制度的合理性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这场争论中, 就政府是否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支持者认为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因为不同的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 最低工资的增长有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 但是总体上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30% (王梅, 2010) ;反对者认为政府不应该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认为最低工资标准不应该由政府制定, 容易引起低技能工人的失业,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张五常, 2006) 。综上, 结合我国的长期实际情况来看,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还是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 我国将会继续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本文将通过全国50个城市的最低工资数据, 研究我国最低工资的差异, 并通过其与平均工资的比较分析, 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研究数据

由于目前针对中国区域的划分中, 官方比较接受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法, 因此, 本文选取了位于东、中、西三大地带的50个大中城市进行研究。同时, 我们知道最低工资标准包括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两种形式, 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一般又是根据月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的, 所以本文选取其月最低工资标准为分析对象。本文中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数据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整理, 对于一个城市有几个最低工资标准的, 取最高值;社会平均工资数据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整理。

四、我国最低工资差异的现状分析

(一) 最低工资的变动。如表1, 通过对全国50个大中城市2004年和2014年最低工资标准的统计分析可知:2004年全国50个大中城市中, 最低工资标准的标准差是17.24, 极差是374。其中, 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广州, 684元/月;最低的是大连, 310元/月, 计算可得, 最高的广州市是最低的大连市的2.21倍。到2014年, 全国50个大中城市中, 最低工资标准的标准差达到173.31, 极差790, 远远超过了2004年。其中, 最高的城市是上海, 1, 820元/月;最低的是贵阳, 1, 030元/月。最高城市与最低城市之间的差距是1.77倍。这说明随着各个城市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最低工资标准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和变动, 整体来看, 各个城市之间最低工资标准的差距越来越缩小了。

(二) 最低工资水平与平均工资的比例关系。在关于最低工资水平的研究中, 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最低工资水平与平均工资之间的比例关系。本文选取平均工资数据获取较全的2012年全国各地的数据进行比例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 我国的平均工资水平迅速增长。1995年, 我国286个城市的名义平均工资是每月514元, 但到2012年, 名义平均工资就增长至每月3, 897元, 增长了7倍之多;同时, 最低工资水平与平均工资之间的比例系数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从1995年制度的0.44下降至2012年的0.28。

五、我国最低工资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水平普遍偏低、东西部差异较大。对全国各大中城市统计数据来看, 截至2014年6月, 各大中城市平均最低工资标准为1324.16元/月, 中位数为1, 320元/月, 普遍偏低。其中, 上海最高, 为1, 820元/月;贵阳最低, 仅为1, 030元/月, 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达到790元/月。由我国最低工资水平调整制度可知, 全国各大中城市在2014年上半年先后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 整体上呈上调的趋势, 但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水平状况仍然不是很好, 最低工资标准在中位数1, 320元以上的只有17个城市, 其中10个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7个位于中部地区;而中位数及以下的有32个城市, 其中有17个城市是位于西部地区的, 由此可见, 东西部差异较大。

(二) 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的比例不合理。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的比例系数是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的具体反映, 在国际上, 这一比例的通常标准为40%~60%。由数据计算分析可知:截至2012年12月, 我国50个大中城市的总体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之比的平均比例为26.8%, 其中, 比例最高的是温州, 为39.2%, 比例最低的是西宁, 为23.1%。也就是说, 按照国际标准, 2012年我国所有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都是不达标的。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之间的比例系数呈下降的趋势, 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虽然全国各地每年都会提供最低工资标准, 但还是滞后于平均工资的增长。这意味着领取最低工资的劳动者并没有很好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有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常年不变, 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 领取最低工资的劳动者生活水平就会下降, 也说明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比例的不合理状态长期存在。

六、结语

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保障对其享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在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期间, 在实践方面, 各地政府虽然在逐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但提高幅度小, 致使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还是很难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在理论方面, 对最低工资理论的实证研究还做得不够深入。因此, 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在考虑企业的用工成本和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基础上更多地维护最低工资享有者的切身利益, 使最低工资制度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1号.最低工资规定[Z].2004, 1 (20) :1~7

[2]韩兆洲、魏章进.最低工资的测算方法评价及改进思路[J].统计与决策, 2005, 1:130~131

篇14:17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近日,海南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方案。9月起,海南省最低工资标准全面上调2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将在原基础上上浮2元。

调整后,海南省一类地区(海口市、三亚市、洋浦经济开发区)、二类地区(琼海、儋州市)、三类地区(其它市县)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上调至1050元、950元、9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上调至9.2元、8.3元、7.9元。

海南省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定表示,此次上调将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并对保障企业用工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从全国看,今年最低工资增幅同比有所回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16个省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9.7%,低于去年的22%。

尽管如此,专家认为19.7%的增幅仍属于高增长,高于GDP增速和劳动生产率增速,高于“十二五”规划目标。多名受访专家认为,这是市场需求和行政手段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往年不同,今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一个大背景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出台。但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收入分配改革是否会加速前进,目前尚存争议。

工资水平补偿性增长

2009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暂缓。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恢复,就业需求和物价涨幅较大,2010年和2011年多个省份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大幅调整。

本报记者对17个省市近3年(2010年-2012年)最低工资标准增幅统计发现,海南以66.7%的增幅名列第一,四川、重庆分别以38%、35.2%的增幅紧随其后。江西增幅最小,为17.2%。

对于今年19.7%的增速,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分析,今年GDP增速放缓,

物价也有回落,最低工资增速下调一些很正常,19.7%的增速仍然算高。

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同意这一观点,他同时认为,近两年工资增长是一种补偿性增长,“以前的工资水平实在是太低了”。

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同时,整个社会工资水平一并提高。以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37147元、42452元,同比名义增长13.5%、14.3%,增幅同比上升1.5%、0.8%。

多位专家认为,“这是市场需求和行政手段共同作用的结果,最低工资标准与整个社会工资水平正相关。”

工资上涨推动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均超过上半年7.8%的GDP增速。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大幅提高低收入者工资水平面临困难。彭澎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企业成本压力大。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路是,转移或升级。即向中西部低劳动力成本地方转移,引进先进技术、改变营销策略等。”

人口比较优势降低

工资上涨潜藏的信息是:人力成本在大幅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员蔡昉分析称,本世纪头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只增加了1%,到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就不再增长,中国刘易斯拐点已经全面到来。

尽管社会上对“人口红利全面消失”的说法仍存在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廉价劳动力时代已成为过去,中国比较优势逐渐消失。

一个重要的表现是,许多外国商业巨头,比如阿迪达斯、耐克等纷纷关闭在中国的生产线。今年7月关闭在华唯一直属工厂后,又传出阿迪达斯将与中国300家代工厂终止合作的消息。根据媒体在珠三角的调研,陷入困境的绝非阿迪下属代工厂。

人力成本增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资料显示,同等条件下,越南生产成本比中国要低15%至30%。去年越南工厂工人的平均月薪约为136美元,印度尼西亚约为129美元,而中国工人已经达到413美元,是越南和印尼的二倍以上。

2003年以来,“用工荒”一词被广泛提及。而近10年用工紧张呈现出新变化,即劳务输出地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同时呈现用工紧张,双方争抢劳动力。

上一篇:地环地勘科工作简要情况汇报下一篇:高坝一中教导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