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教学教案

2024-04-27

诗五首教学教案(通用8篇)

篇1:诗五首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两首诗。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预习指导:

1.自读五首诗,自己解决生字词,初步解决节奏的问题。2.尽量能背诵,至少熟读。〖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今天先来学习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友情)

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6.小结节奏和押韵。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学习《黄鹤楼》

1、齐背孟浩然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设情境,导入,简介崔颢。

2、学生齐读后教师范读,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3.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4、理解诗意:

(学生先列稿,100字左右)2).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3).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多少不限合理即可)

7、总结:此诗写诗人赌物思人的感受。

四、默写两首诗:

抽查上黑板写。由同学批评。

五、布置作业

1、a类:巩固背诵两首诗并会默写名句并抄写两诗各二次; 预习下三首。2、b类:熟练默写两首诗。不要有错误字。3、c类:课后练习二2两道题。

[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五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后三首诗。

3、学习诗人对境遇的乐观理解和忧国的思想。〖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学生解释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由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简要介绍刘禹锡,侧重于其独特的思想。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以上注意纠正学生的节奏和读音)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情境。c、谈谈你对五六两句的体会。

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6.小结节奏和押韵。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学习《泊秦淮》

1、齐读,创设情境,导入,简介杜牧

2、教师范读,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3.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4、理解诗意: 1).教师简析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前两句的写景和后两句的叙事。(学生先列稿,100字左右)2).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3).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多少不限合理即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7、总结:

四、学习《夜雨寄北》

1、由学生熟悉的诗句猪八戒的“ 多情自古空余恨 ”(原句是李商的多情自古伤离别)导入,创设情境,简介李商隐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3.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4、理解诗意: 1).教师简析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内容(。(学生先列稿,100字左右,老师指导)2).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3).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多少不限合理即可)(怀人)

7、总结:

五、默写三首诗:

抽查上黑板写。由同学批评。

六、布置作业

1、a类:巩固背诵三首诗并会默写名句并抄写三诗各二次,并准备单元测试。2、b类:熟练默写三首诗。不要有错误字。3、c类:课后练习二345和三,两道题。

[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ndeditable--&

篇2:诗五首教学教案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设计思路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5)指导背诵。“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6.课堂小结。(打出投影片。)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自读《行路难》 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篇3:诗五首

十里菜花飘香,

春风沉醉心上。

粉阳柳梢淡去,

清水波波流淌。

2.灯摇红

何故风中橘红灯,

却似红裙把手招。

缭乱心思飘不定,

唯向梦中觅逍遥。

3.夜萤吟

萤虫闪闪夜漫漫,

风声凄凄水湲湲。

荒墓不栖蝶和鼠,

唯有枯枝吟声惨。

4.欢鸟悲歌

春风和煦, 万物复苏, 绿芽抽新, 花开艳艳。

诗意绵绵, 情趣盎盎, 兴致雅雅, 乐意融融。

流乐徜徉, 余音袅袅, 弥漫田野, 荡入云际。

神思若飘, 形随乐去, 纵情上下, 任意东西。

忽见两鸟, 追逐嬉戏, 翻腾周游, 似箭若镞。

极尽体力, 心甘情愿, 娇小可爱, 伶俐可喜。

青梅竹马, 情意绵绵, 心外无物, 极尽其乐。

娇啼划空, 得乎天籁, 性之使然, 发乎真情。

忽有一女, 感于此声, 纤纤而来, 如仙而至。

体态窈窕, 长发飘飘, 颜色如玉, 容貌若李。

羞意怜怜, 娇态楚楚, 情态和婉, 动人之极。

如伤如感, 若寂若寞, 情感于中, 形敛于外。

鸳鸯成对, 蝴蝶双飞, 鱼亦比目, 树亦连理。

何独二人, 分隔一窗, 脉脉含情, 难成其好?

伊亦见鸟, 吾亦见鸟, 伊有羡情, 吾有悲意。

只吾见伊, 伊未见吾, 吾之与伊, 其悲过了。

吾好比鸳, 伊好比鸯, 吾有好意, 伊有偶想。

伊处窗外, 吾处窗内, 惜隔一窗, 难成其期。

伊好比露, 吾好比霜, 伊有丽质, 吾有华光。

伊不识吾, 吾不识伊, 惜未逢面, 难于启齿。

生生相离, 美美不美, 两两各单, 好好不好。

云水难映, 悲乎悲也, 花叶难衬, 叹乎叹也。

花容月貌, 俟其凋也, 妙龄青春, 俟其逝也。

如泉之心, 俟其涸也, 如火之情, 俟其灭也。

5.七夕, 写给一张照片

伴随着抒情的音乐, 我又打开了你的照片。轻轻的眉, 一一可数的睫毛, 黑黑的眼影, 湿润的嘴唇。随意挽起的长发。右手优雅地托着腮。你的表情是微笑的, 眼睛就不用说了, 就连眉毛都会笑。嘴唇抿着, 没有酒窝, 但分明感觉它存在过。你施了淡淡的妆, 比无妆优雅, 比浓妆自然。淡妆与微笑那么相宜。

我左手托着腮, 就这样看着你。轻轻的音乐, 营造着浓浓的氛围, 似乎连你也被感染。你眼睛不眨地看着我, 好像懂了我的心思。窗外好像刮起了窸窣的风, 也许有一朵云飘过。谁去管它呢?我的眼里只有你。可你真的懂我的心思吗?为什么不说一句话?我用手轻轻触碰你的脸颊, 你雪白的脸颊泛出一丝红晕, 但似乎又消失了, 就像你的酒窝。你走不出来, 我走不进去, 你近在咫尺, 却又远隔天涯。都说距离产生美, 我看是一种凄美, 就如同你甜美的微笑, 荡起我心头忧愁的涟漪。

音乐播到了《梦于月光中》, 好吧, 就让你的微笑, 牵引我到月光下的梦境吧。你眼睛不眨一下地看着我看你, 你会因此而感染吗?你明明是因此而感染了。此时月光中你的样子更加动人了。我用手轻轻抚摸你的脸颊, 一颗热泪掉落在手背上, 是你的还是我的呢?

篇4:付邦诗五首

晚 白

我躺在河上

夕阳淌在我身上

手锁住手

芦苇锁住秋天

如果浪花此时被这一切共同听见

日子的跑道就奔向了壮年

出发过早等待就更漫长

像身体潮湿的空桶

为了它,我得吃下更多

失败的葡萄

岸边,隔离林

回忆般黝黑地站着

仿佛只因流逝太快

才酿得出夜晚的老酒

如果存在,西西弗斯也会变得柔软

白茫茫顺着星星坠落

我的脸上钉满柔软的钉子

如果能偷窥一眼明天的日记

一生的天气都将明朗

而现在,雨灯斜斜

没用

风是秘密的航班

2015.10.11

冷雨白

仿佛猫被光束发现,未及看清

雨已跳了出来。错失的若只是失眠者

我应灵犀到她的辗转

优雅的不平静,至少是游荡的思绪

化为即将到来的街角——

在这里,长生着往日的向日葵

在晴朗的日子里,是狮子,而非伞

就像现在,尽管,天气使鼻翼的扩张再次失效

雨仍在丧生。

但没有猫。

夜雾突围,我还没回去。

我从上衣兜里抽出手,随之掉出的有打火机。

一只黑猫站在旁边,眼睛是呼吸的灯。

我抱起它,挠它光滑的胸脯

竟熟练如查看短信

这条短信什么也没说

甚至没预报明天的天气。

2015.11.27

秋风白

秋风随我回床,我关灯

换上黑暗盛开的时刻

我们依偎这一件小衣服

裾,向着屋顶旋转

一圈就是一天

呼吸也开始膨胀

十指枯萎,水杯凋零

我们彼此相爱,曾经

眼神的藤蔓就能繁殖热烈

现在,万物不能再确认自己

该如何面对

如果生活只是徒然的虚构?

但语言,多么真实

寒光闪闪,仿佛从未说过

冷落的不只是我,我们互相结成碎裂的冰河

寒光闪闪,我从哪里出发

才能平息肺泡的暴乱,一开口

时钟的声调就开始逆转?

甜蜜的假蕊吐露空白

你的嘴,还发不出遗忘的音节

这地方,没有流星足够温暖

这空白,不少于别处的月亮

在别处上升,你我散开显现出清晰

回到自己,秋风——

你带走手掌取暖的夜晚

我继承窗帘上一无可挂的大海

2015.10.18

正是明亮的时候

从冗长的睡眠中醒来,早晨

梦乡喑哑的口音,在另一个冬天

谈起同样的病灶

看着窗外,折枝的空响

自肺的滩头传来。河床干渴

水杯不带来短汛;结冰期

这结冰期,白杨树摇撼

异样的绿旗

但没有风

我和风隔着玻璃

另一边是厨房,谁也不推开

她不看我,只是向天空的面包

撒椒盐:心血来潮——我知道

而我没有早餐。我吃药治感冒,与笔纸聊内心

生活,而不是她——看着窗外

几天来接连降雪,早已

无雪可言

2015.11.27

几天来我注意到你的变化

——给Z.H.

几天来我注意到你的变化

夜晚,夏季风熄灭南方的山

炽热的冷突发于江的声音:

你——更完整的我

从镜子里出来

为何躲进另一片灰地

交换彼此时

潮已灌满了两岸

我在虚构之船上找灯

你的手指降下青烟

拨动流水——

通行的时间无法印证

波纹在唇际紧闭

你的眼神破碎的是谁

事实可能

不是任何形式

空气在我们之间

忙于应对震颤

我从哪里出发

你的笑就在哪里等候

我转过身

你持久的沉默就要告诉我

却什么也没对我说

篇5:诗五首教学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2.有感情朗读并熟练背诵。3.能对诗歌进行简单赏析。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朗诵并背诵。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语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还有虽辞官仍心系国家的,如龚自珍。让我们通过赏析他们的诗来了解其人。

(二)展示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熟练背诵。2.能对诗歌进行简单赏析。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 1.把这三首诗大声朗读3遍,查出不认识的生字词。2.在原文中画出朗读节奏,感情朗读。

(二)自学检测(8分)

1.抽取两名同学朗读者两首诗,老师写出学生读错的字,纠正,读一读。2.在抽取两名同学按照自己划分的朗读节奏朗读这两首诗。3.按照正确的读音和朗读节奏齐读这两首诗两遍。

三、合作探究

过渡语:我们会读了,下面我们来理解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要求:先按要求自主完成题目,再小组展示,总结出小组最好的答案,准备在班内展示。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三首诗的内容,不必单句话翻译,理解即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行路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试着有感情朗读。3.《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试着有感情朗读。答案提示:

1.《饮酒》诗大意: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聚志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行路难》大意: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己亥杂诗》大意:

这首 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2.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

朗读指导:悠闲舒适快乐的语气。

3.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朗读指导:由愤慨到充满希望的欣喜的语气。

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 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朗读指导:壮志难酬的悲愤语气到慷慨激昂的高亢语调。

四、当堂训练:(15分钟)

过渡语:好的诗词是需要赏析和背诵的,下面我们来试一试。1.按照下列句式赏析这两首诗。

《饮酒》中————(词语)用的好,理由是:

《行路难》中用了——————(写作手法),作用是——————。《己亥杂诗》的名句是,说说你的理解。答案提示:

(1)《饮酒》中“采菊、悠然、见”(词语)用的好,理由是: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表现了作者超然的志趣。

(2)《行路难》中用了“联想”(写作手法),作用是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行路难》中用了“直接抒情”(写作手法),作用是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表现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3)《己亥杂诗》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3.背诵这三首诗,对桌相互检查。

六、自我反思

篇6:诗五首教案

三、研习新课

1、齐读诗歌,把握大意

全诗有两个层次: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2、研习第一层: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

尔:这样。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3、研习第二层

提出以下问题,分析解决:

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⑵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⑶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A、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⑷ 《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行路难(其一)》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

(二)学生初读诗歌

“行路难”,一个“难”字道出了李白心中的忧愁,到底李白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呢?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诗歌,共同来品味。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歌主旨及诗人形象。

1、思考几个问题:

A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停、投、拔、顾——茫然、忧郁悲愤

B 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C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

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

D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2、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

第二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初步感知

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3、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2)群童抱茅——悲(3)长夜难眠——哀(4)广厦庇寒—一愿

4、思想内容。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5、再读诗歌。

二、赏析。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t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己亥杂诗》

一、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朗读诗歌,理解诗句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四、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五、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第三课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作者介绍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三、整体把握

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3、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

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四、赏析咏雪部分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在哪儿?

——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这样记录边塞奇事,角度也很新颖。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

(“百丈”、“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5、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 ——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6、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天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 ——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五、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2、赏析诗句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为什么要列举“胡琴”“琵琶”“羌笛”这三种乐器呢?)

简略而有情味。诗人在中军营里摆下了饯别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琶和羌笛等乐器。这就点明了饯行地点、饯行原因、饯行的情形。

列举出这三种乐器的名称,也是很有深意的:朋友就要回乡了,在饯别酒席上演奏的仍然 是这些异乡的乐器,一股思乡之情不是委婉地流露出来了吗?“胡琴琵琶与羌笛”,这种纯然是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此句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④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联想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3、齐读送别部分——体味其中的韵味。思考: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六、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写雪、写雪带来的酷寒,写边地的风光和送别有关系吗?

——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

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小石潭记》复习课

一、给下列加〔〕注音。

〔篁〕竹()

清〔冽〕()

〔坻〕()〔嵁〕

()〔佁〕然不动()〔俶〕尔()〔翕〕忽()

寂〔寥〕()悄〔怆〕()

幽〔邃〕()

二、解释加[ ]的词语。

l、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下见小谭,水尤[清洌]()

3、中鱼[可]百许头()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翻译下列句子。

l、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四、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事物的声音和形态,请从下边的句子里把比喻句挑出来,并分别指明是用什么比喻什么(可结合课文)。l、闻水声,如鸣佩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似与游者相乐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5、其岸势犬牙差互

答:

五、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1、课文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石岸?

2、文中怎样描写潭水的清澈?

3、前文与第五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的句子有哪些?

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合作探究·

1、选文写景之中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统一的吗?请谈谈原因。作者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内心凄苦,寄情山水。试想,当我们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

篇7:30、《诗五首》教案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

(二)理解诗歌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熟读成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谐美。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到盛唐时期的李、杜,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其中的五首诗,感受古诗精练的语言、和谐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

(二)创设意境,指导朗读五首诗

1、播放古筝曲(或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教师范读诗五首。

2、学生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轻声朗读五首诗,直到能顺畅朗读。

(1)注意读准下列字音:

岱()宗青未了()决眦()

碣()石 澹()澹 竦峙()()

(2)注意诗句停顿,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为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

杨花/落尽/子规啼,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闻道/龙标/过五溪。

造化/钟/神秀,阳/割/昏晓。

我寄/愁心/与明月,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随风/直到/夜郎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指名朗读五首诗,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停顿、重音、节律方面作指导。

4、再次播放古筝曲,学生轻声自由朗读。

(三)研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解读题目:诗人王昌龄清白无辜,却“左迁龙标尉”。正在江南漫游的李白得知这一消息后,写下这首诗远道相寄,以表达自己的关切同情之心。

2、入境动情,领会意境美。

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学生质疑,师生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1)诗人眼前可写之景很多,为什么仅写“杨花”“子规”?

明确:“杨花”即柳絮,寓意为“漂泊不定”,使诗歌更具形象美;“子规”即杜鹃,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李白当时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一事的同情和悲哀。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朋友远去,本当相送,无奈相隔千山万水,只好相托明月,随风送你到被贬之地了。诗句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3、推敲词句,品味语言美。

(1)再次推敲选取“杨花”“子规”的写景之妙。

(2)体会“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过五溪”之妙。

明确:“闻”,听说而已,友人被贬远谪,自己不能相送,只“闻”不“见”,显出无奈之情。“五溪”均在湖南境内,“过五溪”表明友人远去了,为下文的“寄愁心”作衬笔。

(3)体会“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之意。

明确:友人一去久别,只能寄情与明月,托明月以达情,一时间分不清谁是李白,谁是明月。明月已成为李白的化身,一直在形影相随地送老朋友远去。通过诗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因此,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4、反复朗读,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四)总结学习古诗的过程方法

反复朗读,感知形象美

入境动情,领悟意境美

推敲词句,品味语言美

(五)布置作业

诵读其他4首诗,查阅有关作者及与诗相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学习本课其余4首古诗。

(二)研读4首古诗

1、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4首古诗,然后指名让4位学生分别朗读,全班评价朗读的效果。

2、学习小组内介绍4首诗的作者及与诗相关的资料,然后全班交流。着重介绍作者的朝代、作品及其诗歌的历史地位。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1)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小组讨论和质疑,解决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学说出诗句大意,师生合作补充纠正,完成对4首诗内容的理解。

4、让学生归结4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总结:

《江南春》通过对景物典型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江南景物无限赞美和向往的情怀,表现了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登飞来峰》作者登塔远望,表现了他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望岳》表现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观沧海》通过写大海之景象,表现了曹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伟大气概。

5、引导学生品读4首古诗的名句。

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喜欢其中的哪些诗,或哪些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只要说得合情合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二”。

篇8:李娜诗五首

你的眼睛里倒映着一片

蓝绿色的湖,物体

在镜面里浮沉

秃鹫、犀牛 并不平坦的山丘

以及落在头顶的一排

墨绿色的水杉

绿茵疯长

庞大的飞鸟,从碎冰挣脱

影子沉入湖底

不发一言。声音与牙齿是渔网和刀

余光里挂着锈迹斑斑的钓钩

一闭眼,就纷纷跳起舞来

当湖底列车驶过的时候

我们接吻

比水草的破碎更绵长

回音全都悬挂成一条线

涌起湮没最后的鱼群

时间被夺来,散发着阴潮的黄昏

吞咽下最后一口薄荷水

蓝绿色的气泡托起了

湖面的风。所有的谜语聚敛着

悬挂在水杉围成的

光秃秃的栅栏上,就在湖中央

汇成一条陌生的船

失语症

这间屋子里没有灯

流淌着纸鹤死亡后坠地的声响

你披着夜色缓缓走来

婴儿粗衣般的躯壳隐匿细小的影子

地面将脚步声吞噬

这里没有人怜悯

你失落的抽泣惊慌了半夜的狗吠

破碎的灯笼悬在黑暗中,我伸手

便握得一只纸蝴蝶

你曾到来过,然后走了

木门吱呀着,沉默着

镜子污垢吞吐着烟圈

渴望寻觅一种声响结束寂静的冗长

好给心慌松绑

侃侃而谈变得无意义

你的造访,恰到好处地

拧开幼年回忆的罐头

一半甜腻一半腥臭

引来恰似午夜形状的一只猫

词语和呻吟在齿间碰撞、摩挲

——唯一的声音也消失了

所有的目光都分崩离析

一夜,所及之处

全部是失语症患者

午 后

一寸,两寸

临近冬至的阳光也变得贪婪

拐过弯

淌在背阴格子间的床上

就像昨日我送你的那条河流

可我不能随你河上造桥,河岸栽树

和河水一起流向

眼眶、耳蜗,等待

一朵极小极淡的云

趁它还未被抒情

倒映出躲闪不及的目光

晴朗的蓝总是冷淡的

那般绵软的暖

如同光的气味静止

言语之门确凿地虚掩

我合上书本

默数光线退却的步数

此时若有钟表,时间

定是白色的深渊

它曾听过我在昼夜交合时分

独自呢喃

在黄昏的末时顺流而下

就在这里,夜晚

月亮会亮得像一道伤疤

穿 行

开端结局都来自一次浑浊的天气

掩面出逃是最好的交代

数了三遍,窗台上的麻雀

被啄食的记忆和自尊也覆上

死灰。光,是无能为力的

把身体寄存在日子的轮廓里

不再如同昨日一样

使人生厌。这种漫无目的的穿行

如同,一种粗陋的仪式

就好像我年迈的祖父,躬身

用拐杖和跨过的季节交谈

絮絮叨叨

用细密的针脚,缝补每一个记忆的

裂缝。所以我头痛,欲裂

尾随的线每一次穿行都拉扯着我

不,或许是自我拉扯

他们和重度污染的天气商榷一场意外

企图透过混沌的针眼

窥探出一个陌生的秘密

秘 密

我在半黑的天空中躺下

发梢和地面在几个冬天前的风中

相拥。忘记了谁是星星

谁在坠落

飞鸟在欢呼声中惊起

被树枝分割破碎的天空,接纳了

任何形式的喧嚣、缄默

高楼和贝母云

形色身影隐匿

捕捉任何一个雀跃的字眼

耳朵羞涩,我们在黑暗中并肩坐着

怀抱装满酒杯和烟草的盒子

当我们的客人下一次来临的时候

我将匆匆理好包裹,等奇异的时辰

目的地在哪里

上一篇:做电商前需要学习的东西下一篇:劝酒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