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要字迹清晰

2024-05-11

简历要字迹清晰(共6篇)

篇1:简历要字迹清晰

简历要字迹清晰

首先,要让字迹清晰,最好用镭射打印机和白纸或浅色的纸打印简历。简历的字体最好选用Helvitica, Times Roman或Courier。字体大小最好为12号(12 points)。一定不要忘记将你的名字、标题和你的联系电话加粗(Bold)。另外,标题开头的`字母要用大写。

其次,尽量不要把简历设计得花里胡哨。尽量避免使用花体、斜体及下划线。每行的开头尽可能做 到使用文字,避免用小方块(Boxes)或横杠(Dashes)。标题要大众化,尽可能选用objective、highlights 、working experience。

第三,描述自己的技能时,必须使用招聘广告中使用的字眼。在自荐信里(Cover letter),按照广告中对受聘人的技术要求顺序描述你的技能。为了让招聘经理更简便地将你同其他候选人 作量的比较,尽可能用百分数(percentages)、元(dollars)和数字来描述自己。

第四,多多使用专用术语,要对不同的应聘要求撰写不同的简历。要准备一份专供e-mail的简历,并在它 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使之成为你面试时递交的简历。

简历写完后,要让别人给做一次校对或者请一个专写简历的人过目。最后,将你的简历存成文本文件(text document)。

篇2:简历要字迹清晰

从阅卷情况来看,有4个不必要的失分点,考生要留心:

1、错位答题。少数考生答案“错位”,再用箭头标注,这反而造成两道题全部失分。“因为高考是网上阅卷,老师只能看到扫描后对应的答题内容,若出现错位,两道题都会失分。”考生一定要把卷面的大、中、小题号对应好,防止答案错位。

2、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高考试卷的第15题是默写填空题,按照要求,只要写了一个错别字,该空就没有分。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别字多,特别是同音(近音)错误字多。另外,有的考生笔墨太浓,扫描后字迹变成小黑点;有些笔墨太淡,扫描后很不清楚;还有的学生字挤得太紧,这些都给阅卷带来难度。

3、忘写作文题。有些考生的作文忘了写题目(高考作文题目没写,直接扣分),或字数明显不够,这些无谓的失分太不应该。

4、写作与材料“分离”。有的考生没有处理好材料和题目的关系,把材料和题目割裂开来,文章中找不到材料的“身影”,这些都有偏题之嫌。

答题技巧

1、考生一定要注意选笔,字迹清晰,不要写得太挤,答题不要出现错位。

2、阅读题注意在相应答题区间,筛选重要词句,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归纳概括,用自己的话作答,注意语言的连贯。

3、高考阅卷是分点给分,基于这样的评分标准,考生在答题时最好是分层作答,分条表述,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意思尽量多的答出来,不要抓住一点就洋洋洒洒、尽情发挥,却不及其余。

数学:看题慢做题快 难题分步解决

从阅卷情况来看,有3个不必要的失分点:

1、字迹不清晰。现在都是网上阅卷,若字迹不清晰,扫描到电脑上让阅卷老师看着很费力,看不清楚答案,容易造成不必要失分。

2、不按题目要求答题。如要求写概念和运算,而考生只写了结果而不写简要的过程。还有些考生不注意数学符号的表示。

3、格式不规范。解题格式一定要按课本要求,否则会因不规范答题失分。另外,会做能做的,一定不要放过,不能一味求快,如解概率题,要给适当的文字说明,不能只列几个式子或单纯的结论。

答题技巧

1、答题时,应做到看题慢做题快,审题要注意题目要求,尤其是关键词。

2、不要放弃任何试题,特别是小题,即使是蒙,最少也有25%的正确率。大题也不要轻易放弃,这些试题通常起点低,可拿步骤分。

3、难题不会做,可分解成小问题,分步解决,如最起码能将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设应用题未知数、设轨迹的动点坐标等,都能拿分。也许随着这些小步骤的罗列,还能悟出解题的灵感。

4、做题要避免“全而不对”和“对而不全”,表达不规范、字迹不工整等非智力因素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打分。

英语:涂卡严格核对 作文重开头结尾

议考生按照卷面的编排,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来做,遇到一时难以解答的题目,要快速地跳入下一题,不要过多地浪费时间。

2、审题要细,多用学科语言答题。有些考生答得很多,其实没有必要,并不是越多越好,回答的点要多,面要宽,话要短,没有必要分析得很深。最好将答案分成段落要点并排序,不要写成一堆。另外,材料题要注意提炼和概括,多用学科语言解答。文综:合理安排时间 使用学科语言

1、错别字多,特别是专业术语写错字,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2、审题不清,有的考生没看清材料和题干,仅靠记忆的书本知识答题,因此得分不高。

3、答案不规范,口语化严重。有些考生盲目堆砌观点,不结合材料,要点答得太多,得分却很低。语言上,一些考生用口语,而不是历史、政治和地理学科语言答题,既不简洁也不规范。

4、有些考生畏惧难题,往往遇到大题不动手,留空白题,事实上,只要动动脑筋、动动笔,一定能得到分。

5、试卷做完后,检查时欠思考,轻易地否定自己,随意涂改,将正确的答案改错,许多时候让阅卷老师看着惋惜。

答题技巧

1、合理安排时间。文综试题内容多,阅读量大,书写量也相对较大。因此,在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松紧有度,合理安排时间。建议考生按照卷面的编排,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来做,遇到一时难以解答的题目,要快速地跳入下一题,不要过多地浪费时间。

2、审题要细,多用学科语言答题。有些考生答得很多,其实没有必要,并不是越多越好,回答的点要多,面要宽,话要短,没有必要分析得很深。最好将答案分成段落要点并排序,不要写成一堆。另外,材料题要注意提炼和概括,多用学科语言解答。

理综:审题抓住关键 答题完整规范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不必要的失分主要有3点:

1、书写不规范,比如小数点不清晰、作图随意、分类讨论没有分类序号等。

2、审题不准确。考生不能理解物理、化学、生物情景,不能抓住题干中的重要含义,对已知条件读得不透,使运算、推理时缺少已知条件。

3、答题不完整。如果计算出现错误,阅卷者会考虑前面所列方程是否也有错,所以计算过程一定要完整。

答题技巧

1、先做会做的。解答题给分方式是“踩点给分”,“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题目再难,每个题目中的条件总是可以推导出结论的,哪怕是只推导出一个结论,也是可能有得分点的,实在不行,写出题中应该用到的公式,也可能有得分点。

2、审题抓关键词。考场上,首先要认真阅读理解考题,找出关键词。明白问题与题干的关系,把题干和所学知识内容衔接起来;其次一定要规范表达,前后协调,计算结果准确。

3、用学科术语答题。作答时,考生要用正确的物理、化学、生物术语答题。

篇3:作文时文脉要清晰

文脉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审题立意的过程。当我们审题思考时, 会在头脑中呈现大量丰富的生活素材, 要根据题旨来组织材料, 将素材筛选、浓缩、加工, 按一定的条理、线索将相关的一系列形象、画面或意境巧妙合理地连缀成篇。

一、披沙拣得金脉来。

袁枚在《续诗品》中说:“串贯无绳, 散钱委地, 开千枝花, 一本所系。”常见的文脉形式多样:有以某一事物来贯串全文的, 如《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 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无穷乐趣;有以某一人物的活动贯串全文的,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 以小弗郎士的活动贯串全文;有以某种情感为线索的,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就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串起了六件往事;有以地点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 鲁迅就以“东京、仙台、北京”的地点转换串编了三地的生活;有以时间作为文脉组材的, 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时间为序, 将母亲的优秀品质编织在她勤劳的一生中, 种种形式, 不一而足。写作中要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 精心合理地选择贯串全文的脉络, 将各个场景、各个画面、各种情感有机地串编起来, 清晰地展示行文的脉络和作者的情怀。

二、巧手裁得锦文来。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惟能线索在手, 则错综变化, 惟吾所施。”组成文章的思路形式各异, 但如何精心呈现别致的文脉也是极其重要的。其组织材料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一条线索贯串起相关材料, 运用“彩线串珠法”;可以在文中反复使用同一句话或同一段落, 运用“回环反复法”;可以用提问和作答形式来组成文章的结构, 运用“亦问亦答式”;可以用三四个段落作为文章主体, 将几件事或几个侧面并列或交错展开, 运用“多水并流式”;也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巧合等方式展开情节, 运用“波澜起伏式”。另外, 还可以运用排比构段、对比成段等方式。只有将这些多姿多彩的结构形式与相应的内容结合起来, 才能写出别有情趣、美妙无比的文章。

三、精心描得彩线来。

秦牧在《散文创作谈》中说:“用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 珍珠才不会遍地乱滚, 这才成其为整齐的珠串。”线索能把各方面的材料有机组织起来, 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在呈现文脉的过程中, 要有矛盾冲突的具体过程, 在激烈冲突中揭示清晰明朗的思想交锋;要有令人信服的预设铺垫, 在柳暗花明中显示出自然合理的变化轨迹;要有时隐时现的必要交代, 在明暗交替中曲折展现作者思路。行文中, 忌不着边际、生搬硬套, 对文章的谋篇布局缺乏思考与规划, 忌层次不清, 详略不当, 缺乏过渡。

篇4:中国品牌战略要清晰

实际上,早在工信部中国企业品牌研究中心进行品牌区分的时候,就做出了中国品牌的指数分析。当时,取名字的时候特别困惑,到底是叫自主品牌还是叫本土品牌?现今,文件终于有了标准答案,叫中国品牌。这个称呼应该说是对整个中国品牌汽车最鼓舞人心的事情。当我在研究中国品牌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在170多个消费品牌里,有68%是中国品牌,而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只有32%。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系品牌开始全线衰退,不仅是汽车,还包括家电、3C等11个全球性的日系品牌,加起来还没有三星收入的27%,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反过来带给我们的一些启发是,中国品牌在这么复杂的竞争中,本身没有太多的技术优势,品牌历史相对来说又比较短,其竞争环境、生存环境、政策环境相比欧美企业,尤其是相比韩国企业又要更恶劣一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品牌到底应该怎么寻找机会?我觉得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

一是回到根本问题上来,即战略要清晰。因为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汽车企业,在战略上可能会有一些急功近利、失常的表现。

二是围绕这个战略要坚守。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和企业平均需要47.5年的时间,中国企业可能要比这个速度更快一些。但比如说华为,它虽然是世界级的企业,但究竟是不是一个世界级的品牌目前还要打一个问号。我认为,中国唯一能称之为世界级品牌的只有中国移动,它是一个垄断性的行业。

三是有了战略后,还要有技术进去,这点对造车企业很有启发。我们造了这么多年的汽车,又有那么多的消费者在使用我们的车,那么,到底该给消费者也好、国家也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感受和回报呢?中国人用中国品牌的汽车,除了爱国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更多的因素存在呢?

篇5:HR提醒好简历要逻辑清晰

但是,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无法顺利找到自己需要的工作,只能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领域与职位,宇文亮认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的能力出了问题,而是在细节上出现了偏差,“即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没有顺应这个企业的需要”。

而企业是通过什么来看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能力基础的呢?宇文亮说:“最直接的是简历,还有一个附加项目是面试。”

简历:一要三忌

宇文亮是一家美资公司的HR经理,多年来,他已经看过数以万计的个人简历,对于HR经理欢迎哪种样式的简历,他一语道破:“一要三忌。”

一要是要有逻辑性。“HR初筛简历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先硬条件进行筛选。比如,教育背景、年龄、性别等。之后就是通过简历观察应聘者是否有逻辑性,描述是否严密等。我们一般通过一份个人简历来判断应聘者的思维是否有逻辑性。通过这些方面,我们大概会对这个人的基本素质形成初步印象。因为我们能得到的参考资料就只有几页纸内容的个人简历。”

何谓逻辑性?宇文亮说,即整份简历的布局是否条理清晰,前后对接是否存在问题。这往往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很多人却并不能达到。比如,在填写“实习经历”方面,有的简历上先写到的,下一行写了的,再下一行突然写了的事情。招聘方一眼就能看出,应聘者是在拼凑简历;其次,招聘方还关注内容表达的逻辑性。这是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同样一件事情,你的表达是不是逻辑清楚,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做了什么,做到怎样的程度。如果能达到这个要求,那么这份简历就算是有亮点了。“在此基础上,应聘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让对方听上去是非常具体,同时既有细节,又很真实,但又有限度,并是符合应聘者实际情况的。这些内容又确实可以体现你在这方面的一些贡献或者能力素质的。”宇文亮说。

宇文亮提到的三忌如下。一忌则是指一简历不宜过长。“有很多学生往往恨不得在简历里,把自己所有的特长优势都写上。但问题是,这些东西对于用人单位有时并非是主要考虑的标准,这样反而使得重点不突出。”宇文亮曾经接到过一份个人简历,对方把自己在学校戏曲社的经历写了满满一页。宇文亮认为,公司是商业机构,不是文艺团体,这些方面的特长对公司来说并没有吸引力。

有的应届生甚至在简历之外,还附加一封自荐信。宇文亮重点强调,“自荐信在很多校园应聘培训中都会提,据说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在HR看来,自荐信要么不要,要么最多放在后面。其实,你的自荐信无非是对自己的一个补充描述,重点内容应该都已经在简历中提过了。HR不一定有充足的时候阅读。尤其在写邮件的时候,如果是给HR投简历的邮件,那就没必要了。再者,个人简历不要过长,要适当和有表现力,一般来说一页纸,最多一页半即可。”

二忌是指描述不当。“有一些应届生在自己的‘项目经验’里面描述得很含糊。比如,在一份简历中,对方说自己一名本科生,‘担任过’什么什么重大的市政项目工程的设计,一看就是相当大的项目。HR就会产生疑问:‘担任过’具体是什么意思?是你独立完成的吗?如果不是,那就需要斟酌描述的辞汇。应聘生如果这样写出去,HR马上就觉得话说得太满。因为都是专业人士,很清楚这样程度的项目是不可能让一名本科毕业生独自负责的;简历内容要真实客观,反映的应是当时的情况,而不是通过当时项目内容反映你现在的能力。”

第三忌,不宜出现主观性评论,

比如,简历中一定要避免出现“得到指导老师好评”这样的主观性评论。甚至连“得到什么什么名人的指点与鼓励”等这样的话语都不要出现。即使要表达这样的意思,也不能用这种主观表达的方式,一定要用描述客观事实的方式来表达。但是简历中有些内容,就要用有一定表现力的语言。宇文亮拿出一份简历说:“像这份简历,写道‘阅读大量英文文献,电力方面专业英语熟练’的表达,我认为就可以换成‘专业英语突出,具备电力英语翻译能力’等类似的表达。同样的意思,要更有shining points(闪光亮)的表达会更好。”

面试:细节决定命运

宇文亮介绍说,一般来讲,HR经理看简历的节奏很快,15秒一份简历,如果觉得不错,就会直接约见面试。所以,照片是把双刃剑。“我个人认为,简历上不宜贴照片,因为不管照片怎样,都容易对简历内容和面试产生影响。所以,如果用人单位无要求,先不用贴照片。如果要就给一张,但尽量不要用艺术照、大头照。最接近你生活常态的生活照就好。”

面试时应聘者需要注意很多内容,归总起来,都是细节问题。所以,宇文亮说:“面试是细节决定命运的过程。”

那么见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他说:“第一,提前5~10分钟到,不要过早,以5分钟左右为宜;第二,仪表上,适当即可,不要穿着太昂贵的服饰,朴素大方即可。即使不是西装,只要偏正式一点就行,最好不穿着牛仔服或者运动服;第三,尽量保持微笑的状态,不要僵硬地微笑,要自然微笑,面部表情和手势要适当,不要过多,否则会显得不够稳重,这对男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第四,提前把一些能准备的内容都准备出来,比如自我介绍,自己的优缺点,3点左右足够了;第五,回答问题时,尽量采用总分或者分总的方式。即对于自己有把握的问题,就用总分方式,先称述结论,再进行3条左右的分论;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需要边说边思考的,可以采取分总的方式,想到一条说一条,说着一,就想二怎么说,三四条为宜。之后再总结。”

面试是,宇文亮表示,非语言的表达也很重要。同时,应聘者的身体姿势、眼神交流也要注意。应聘者在说话的时候,要尽量盯住对方的三角区(即两眉和鼻子之间),与对方进行眼神交流,因此眼神不要飘忽不定;身体姿势上,要显得有自信,腰背挺直,挺胸,显得有气质,尽量不要翘二郎腿;在招聘方说话的时候,要适当地回应,或语言或点头,表达你明白了对方的问题。如果不清楚,可以按照你理解的去重复,和考官确认,但是不要抢话。“放松心情,别紧张。即使紧张也没关系,考官都可以理解。谁也不是天生的‘面霸’,重要的是要有条理,即使对方不是一个有条理的人,他也会喜欢有条理的人。有条理的人,永远都受到欢迎。”

宇文亮提醒道,“虽然我们要求应聘者注意仪表,但不意味着男女都要过于刻意修饰,尤其是男生千万不要化妆。虽然男生化妆没什么,但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氛围还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所以还是整洁干净,符合社会基本标准为上。指甲一定要剪短。有人会反感长指甲,但没人会反感适中的指甲,如果喷香水的话,要适量,别太冲了,其实如果没有体味,可以不喷。”

此外,一些基本的交际习惯有时也需要注意一下。比如临走带走喝水的纸杯或者找纸篓去扔掉,起身后摆好坐过的椅子等。“这些事情如果做到了,会有好印象;做不到,也没啥特别大的影响。不过这些都是好的交际习惯,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用。”他说。

篇6:国企改革要清晰定位

“多年来国企改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有外部投资者的进入。只有体制的变化才能带来机制的变化,才能让企业持续保持活力,否则它们的机制活力最多保持一年。”6月11日,在中国投资协会大中型企业专业委员会召开的“混合所有制下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重组研讨会”上,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潘朝金结合多年国企改制经验的实操演讲引来参会央企和民企的热议。

事实上,在被视为“国企改革元年”的2014年,混合所有制浪潮正如火如荼,对国资监管变革的探讨也此起彼伏,但也呈现出“上热下冷”的局面。前不久,财政部企业司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展示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路径。根据中央改革领导小组的分工,2014年财政部负责牵头完成的任务有:形成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试点方案等。由此,业内对财政部在这轮改革中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有了新的争论。

国企改革究竟如何更好地推进,国资委监管又要如何调整才更符合实际?为此,《国企》记者专访了潘朝金总裁。

国资做大做强

《国企》:当下混合所有制已经成为热点,很多央企和地方国企动作比较大。就您的观察来看,此次改革有哪些特点,推进得如何?

潘朝金:特点有四个。

第一,多方联动改革。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只动下边不行,国企要改,国资管理要改,顶层的政府配套也要改。过去的改革大部分仅限于股权形式的变化,未改变管理机制。国资体系不改,国企难发展。从各省市调研来看,如果政府改革滞后,直接影响国资体系改革。

第二,这次是增量改革,强调外部有活力的资源注入。只要能带来活力,可以是民企、国企或者外企。

第三,侧重机制的转换,要一系列改革措施配套。此轮改革中需要建立人的选拔、任用、中长期激励、职工持股等机制。之前国资委对下边的机制建设就比较弱,比如早已下发的分红权几乎没怎么施行。

第四,会与资本紧密相连。上海的改革就存在自己的创新,改革处处与资本连接,与上市公司、PE等资本联系。这次的国企改革会进一步市场化、资本化。

回溯历次国企改革,每次走在前面或者亮点突出的都是地方国资。这次也不例外,很多地方改革方案和细则都已经出台,而中央的依然在酝酿中。因为地方资源集中,对国资改革认知容易统一,操作起来容易。加上,很多地方深化改革委员会组长都是省(市)委书记,集中地方政策资源、政策下推比较容易。而中央需要把各个部委意见集中起来,利益牵扯较多,边界理不清,动起来困难。为什么说国企改革是老大难问题?老大不出面,当然会难。

《国企》:您提到过引入PE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您是怎样考虑的?

潘朝金:实际上,PE作为一种新的资本形态和直接融资手段,又具备非国有市场主体,有助于解决目前国企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PE具有提供大规模增量资金、不寻求控股、阶段性持有、介入公司治理、提供增值服务等特点,可以满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资金需求,帮助企业改善股权结构,建立权力制衡与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国有经济调整、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市场经营运作能力和效率等目标。其次,具有海外资源与背景或有外资LP的PE,能够为国企引入国际资本和资源,以合适的形象和结构进入海外市场,引荐合作伙伴,在世界范围内整合国内和海外资源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最后,主权基金、社保基金之类的机构投资者,LP的资金来自公众,经营对象不是一般企业而是资本,由此形成资本经营和企业经营的“分离”,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投资。它们入股,使国有企业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而且投资收益能够直接用于全体人民,比如弥补体制转轨中的历史欠账等,使“全民所有”回归全民分享的本质。

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可以在一些非关键领域的中小型国企进行试点。大力发展具有公共背景的中国PE是推动国企并购重组改革的重要模式。尽管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众多挑战,但这或许是改革国有企业的有效办法。

明确权利边界

《国企》:您如何定位国有资本投资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潘朝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但是到现在为止,没有文件专门解释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的区别和作用。在国有资本存量很大的情况下,运营公司或者投资公司肯定是由出资人来组建,从管资本的角度发挥作用。但是,两者有一定区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作为财务投资,主要以保值增值获得效益为主要目标,立足于培养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诚通和国新公司。投资公司主要是管股权,没有投资边界,民企、国企或者外企都可以投。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宗旨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获取更长久、更稳定的投资回报,需要有行业边界,比如军工、能源、电力等板块,目的是带动某一个行业的发展,培养企业成为产业中的龙头,在全球优化配置资源,进行产业内深度重组改革。

《国企》:两级架构变成三级,国资监管能“换汤又换药”吗?改革结果是否会出现业界部分人所担忧的两个极端,即要么管得太多太细,要么过于放开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潘朝金:不应有这些担心。表面看起来层级变多,但是实际上权利更清晰,效率更高。这次改革是用企业的方法来管企业,并不是要管得太多太细,核心是看如何管,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权利边界在哪。

当下,国资委的职能是三合一,兼具出资人、规则制定者、监管者的角色。这样的职能安排本身存在利益冲突,好比国资委既是领队加教练,又是裁判,非常不合理。而且国资委对下管理幅度和强度过大,管不了,管不好,有些没法管,所以管什么就很重要。因此,国资委把出资人职责、大部分管理职能和运营权下放给平台公司,主要监督几家平台公司就行,对平台的规范性负具体责任。平台公司的任务就是选班子、定战略、建制度,在自身董事会确立之后,用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帮助下边的国企建立各项制度,用市场化方式选拨企业的董事会和经营班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混合之后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国资委关注点在收益权,要考核、监督,而平台公司是要真正按照市场原则管理企业,不干涉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公司章程要非常清晰,要明确各个主体的权利边界,要有法律效力,然后按照它去实施。这样的结构就能保证每个层级各司其职,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市场反应。

nlc202309012256

以前,国资委主导的很多企业改制行政化色彩很重。这次一定要多面向市场。平台公司要站在全球视野去推动产业发展,甚至平台公司不一定是国有独资的,国际资本可以进入,保持控股地位就可以。只要是有助于提高国有资本活力、提高国有资本管理水平、尽快帮助国企国际化的举措,都可以尝试。

《国企》:关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将如何变革,当下存在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投资)公司→国有企业;二是构建淡马锡模式,即财政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您觉得哪种更符合实际?

潘朝金:从近来财政部企业司负责人的谈话来看,财政部在本轮国企改革中处于更加活跃的位置,拥有对顶层设计的话语权。

长期来看,财政部作为出资人,国资委作为像证监会一样制定规则的监督机构,下边设立平台公司,再下边是国有企业,这样的架构是比较合理的。将来政府应该设立专业的机构去不断研究国资如何发展,如何布局,如何在国际上配置资源,而非简单的行政管理。要有理论的研究深度,同时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

短期来看,第一种模式更符合现实。国资部门向监管职能转型,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包括通过监督规范性和收益权来管资本,关键是要放权。国资委主要管三件事——收益权、董事会,以及重大事项审批。当然不同分类企业重大事项的标准不同。

我们不能简单学习淡马锡等国外的国资管理模式,因为两国国有企业的运营环境、经济目标有所不同。新加坡没有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资本的收益是关键,管资本是非常容易实现的;而我国有复杂的工业和经济结构,国企不仅要收益,还要调控经济、保障民生和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竞争局面。我们要学习的是其规范和规则。

《国企》:当下对于国企改革中国资委角色的转变,业内不少专家提出应该成立中国企业国有资本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企监会)。您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潘朝金:我比较认同。国资委如果将出资人职责下放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运营公司,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运营公司所关联的实际运营企业又不仅仅是113家央企,那么,国资委要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运营公司履行监管职责,监管范围必然要扩大,权责也必然在现有基础上有所上提。

当下,国资处于一个分离的状态,金融类企业是财政部管,还有很多部委旗下众多的央企都不归国资委管,只有这113家央企属于国资委管辖。这样并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发展。比如很多央企在搞产融结合,据我们初步统计有78家央企涉足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领域,这是企业发展的规律使然。所以,分割管理从长久来看并不符合企业发展规律。像这次声势浩大的上海国资改革,就没有将产业和金融分开管理。长远来看,国资委应该转型成企监会,将所有企业纳入监管。这样,国资委未来的定位就是定规则,抓监督,类似于证监会或者保监会。当然,前提是这些不同门类企业的管理方法都已经健全,而不是全包在一起用同一个方式管理。国资委要培养和引入更多的专家型管理者,行政管理职能机构也要相应地转变为专业监管职能,增加研究与规划的力量,等等。

编辑/伯倩 chinasoe@foxmail.com

上一篇:我是一个简单的女性现代散文下一篇:变电运行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