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2024-05-14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通用6篇)

篇1: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第1课时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59页例1。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四则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存在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

2.引导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3.理解并探索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2.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笔算下列各题。

68+74= 100-43= 78×8= 96÷3= 师:这些算式里面都只有一种运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运算混合在一起的算式(四则混合运算),它又叫综合算式。

二、探索新知

观察例1:文具盒7元一个,买了6个,书包买一个55元。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多少元?

分析:①一共多少元包括买哪些东西?

②我们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自学、互学:学生试着独立做一做,在小组内交流方法。展学: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分步计算。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提出板书综合算式:7×6+55

介绍:在我们解决问题时,除了用分步式,还可以用这样的将两个分步式综合成一个算式——综合算式来解答。

师提问:这个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见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得出:这个算式有乘法和加法组成。我们通常把加、减法称为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那这个算式就是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算式,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叫做四则混合运算,这个算式就是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一种。

思考:想想这个算式要算几步?为什么? 议一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这个乘加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7×6+55 =42+55 =97(元)答略。

变一变:买书包比买文具盒贵多少元? 师:你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综合算式来计算吗? 55-7×6 =55-42 =13(元)答略。

师:看看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解答时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一个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里,我们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59页“试一试”,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将教材59页“试一试”解答在导学案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课后反思:

篇2: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第一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例1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5题。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2、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措施:

在例题学习中,通过学生尝试计算、观察、讨论来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巩固练习中设计的简便计算题要典型并及时进行总结。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例1的图片:

(1)谈话:同学们,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俗,大家在过年的时候都喜欢挂上红红的中国结,象征着平安和喜庆。这里有两种不同形状的中国结。

(2)提问: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板书: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4)提问:你能正确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列式。

(5)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不同的算式:2/5×18+3/5×18,(2/5+3/5)×18。

(6)追问: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这两题的运算顺序吗?请学生来说一说。

2、学生独立计算这两题并进行比较。

3、你能说说怎样计算的吗?你有什么发现?

4、教师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教师巡视学生计算情况。指名学生板演,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观察例题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结合学生板演说说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教师及时指出第1小题要先将1/5÷7/6转化成1/5×6/7,再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第2小题要先计算出括号中1/3÷7/15的结果后,原题=12/7-(5/7+4/5),这时再根据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按要求直接在书上写出每题的得数,再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五第2题左边三题。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

3、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用简便算法。

5/6×+4/7+3/7 5/8×5/9+3/8×5/9 13/10÷7+13/10×6/7 24×(5/6-3/8)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板演,最后讲评,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4、解决实际问题。

(1)学校食堂原有大米3/4吨,前3天每天吃掉1/8吨,剩下的2天吃完。剩下的平均每天吃多少吨?

(2)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共放着128本图书。上、下两层图书本数的比是5:3,上层比下层多多少本图书?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2题右边三题和第3、4、5题。课后反思:

我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重新设计了上面的教学思路,从今天课堂教学的情况看,实际效果是很好的。特别是练一练第2题的第2小题,很多学生由于受前面思维定势,简单地将计算题分为一般的四则混合运算与简便计算,对计算过程中间出现简便计算的情况还不适应,所以很多学生都没有想到简便计算,一直等板演的同学写出过程后才豁然开朗。于是我趁热打铁,提醒学生在计算四则混合计算时,一定要养成先观察再计算的习惯,要随时注意是否会出现可简便计算的情况。

第二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练习十五第6-11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2、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施:设计相应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6题。

学生先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观察每个方程,说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学生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进行讲评,提醒学生自觉进行检验。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7/8-2/3)×(7/10+1/5)(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1-1/6÷5/12)×7/6(4/25×99+4/25)÷1/8 学生独立计算,每人任选三题,同时指名学生板演。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及时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练习十五第8题。

(1)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吗?(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任选一题。

4、练习十五第9-11题。

(1)分析第9题,学生先读题并列出算式,然后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分析第10题,先说说数量关系再列算式,要让学生明白要求两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先要算这两个小队一共采集树种的千克数和这两个小队的总人数。(3)分析第11题,解决每一问时鼓励学生说数量关系并注意第2小题与第3小题之间的联系。

二、拓展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气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气3/2立方米,两天用的煤气量占本周计划用气量的3/8。这一周计划用多少立方米煤气?

2、工程队运来黄沙9/2吨,运来的水泥比黄沙重量的2/3少1/5吨。黄沙和水泥一共运来多少吨?

3、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前3天看了总页数的3/4,后2天准备按1:2看完剩下的页数,最后一天要看多少页?

三、全课总结

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与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不同,必须看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先约分再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7、9、10、11题。

第三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限时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2.口答。(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根据“男运动员占5/9”这个信息你还知道了什么?(把45个同学看作单位“1”、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运动员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你能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吗?(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根据男运动员占5/9,先算出男运动员的人数,再算女运动员人数,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2.少先队员一共采集标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标本,其余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3.张大伯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30米,宽20米。这块地的7/12种茄子,其余种番茄。番茄种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第四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3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5-9题。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就成了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1)比较复习题与例3 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而例3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2)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的含义。1/4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这两个量比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单位“1”的1/4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表示出今年班级的数量。

(4)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可以先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4+24×1/4,说说24×1/4的含义,独立解答。(板书:先求今年增加的班级数,再求今年的班级总数)

(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24 ×(1+1/4),说说(1+1/4)的含义。(板书:先求今年的班级总数是去年的几分之几,再求今年的班级总数)

(6)小结:解答这类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是怎样的?(板书课题)

2、做“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找出题中的关键句,分析题中“2/3”的含义,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独立解答。

3、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教师及时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如学生有困难启发他们画图帮助思考。

指名学生解答,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请学生比较这两题的解法,沟通其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六的第7题。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2、做练习十六的第8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两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根据线段图说说这两小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最后再列式解答。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做练习十六的第9题。

先让学生适当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解答相应的问题。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第6、7、8、9题。

第五课时: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六第10-15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对策:

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列式解答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对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练习,看看哪些同学通过学习真正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二、计算练习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5/6÷(2-1/3)3/4×8/9+3/4÷9 5/6-7/12×15/14 84×(5/12-2/7)6÷6/7+6/7×1/6 [7/8-(1/3+1/6)]÷9/4 1.男、女生各选一组题目进行计算比赛,待大多数学生完成时请六名学生板演。

2.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巡视学生练习情况,然后结合板演进行讲评,要注意分析哪些情况适合简便计算以及运用了哪些简便方法。3.同桌学生互相检查计算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率。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练习十六第12题。

1.学生读题并画出线段图,列式解答后先与同桌交流。2.提问:“5/8米”与“1/4”在题中表示的含义有什么区别?“用去1/4”与“还剩1/4”的含义各是什么?

3.比较这两小题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请学生交流后教师及时小结。

(二)练习十六第13题。

1.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

2.请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并突出比较两题中的“节约了1/8”与“节约了1/8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解答情况,及时评价。

(三)练习十六第14题。

1.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

2.请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及解答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将两小题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的解题思路。

(四)补充练习

1.修路队要修一段360米的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2/9,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4。两周一共修路多少米?

2.(1)一瓶果汁有6/5升,喝去1/3,还剩多少升?(2)一瓶果汁有6/5升,喝去1/3升,还剩多少升?(3)一瓶果汁有6/5升,喝去一些后还剩1/3,还剩多少升?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完成后进行交流,重点讲评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第10-15题

第六课时:整理与练习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的“整理与练习”第1-4题。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能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对策:

帮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能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补充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一)小学讨论:

1.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举例说明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3.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二)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时,教师适时板书,如运算顺序及运算律等。

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练习1.口算练习。

学生用1分钟时间完成第87页第1题的口算题,完成后快速核对计算结果,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算情况。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出示:3/4×10/11 +3/4÷11 7÷4/7-4/7÷4 提问:这两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交流后明确:这两道题不能用简便方法来做,只能按运算顺序来做。

学生在本子上独立计算,同时指名板演,教师结合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评。

(2)出示:9/4×(4/9+16)84×(7/12-1/12)

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你打算怎样计算? 交流后明确:这两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及时讲评。

(3)出示:5/9÷3+4/9÷3 3/7×5/18+4/7×5/18-5/18 提问:这两题又该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运用哪个运算律? 交流后明确:这两题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及时讲评。(4)出示:3/4×[(7/15-1/5)÷2/3] 提问:一个题目里面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交流后明确: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一般如果看到除法先可以转化为乘法,再进行计算。

三、解决问题练习。1.根据条件写出数量关系。

(1)

一件衣服降低了1/6。

生:现价=原价×(1-1/6)原价=现价-降低的钱数 提问:“1-1/6”表示什么?降低的钱数怎样求?(2)

鸡的只数比鸭多1/4。提问:这里的“1/4”表示什么?

通过交流明确:鸡的只数=鸭的只数×(1+1/4)或鸡的只数=鸭的只数+鸡比鸭多的只数。

(3)果园里有果树960棵,其中梨数的棵熟占5/6,苹果数占1/6,其余的都是桔子树。

请学生自己提一个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自主解答,最后进行交流。2.补充练习。(1)某煤矿7月份产煤25万吨,8月份比7月份增产1/5,8月份产煤多少万吨?

(2)某个家庭上月用水450台,本月比上月节约了1/10,本月用水多少吨

(3)某厂有男职工640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7/8,这个厂一共有职工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第87页上第2、3、4题。

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整理与练习”第5、6题。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对策:

补充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对自己本单元学习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1.出示第88页第5题。

(1)提问:你能根据题中的信息求出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吗?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交流,说说怎样求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

(2)提问:请大家先猜一猜,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你能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测吗?

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计算验证,最后交流。2.出示第88页第6题。

(1)提问:如果再画几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再和刚才一样来进行研究,那么我们又能发现怎样的规律呢?

学生同桌之间可以先说说自己准备画多大的长方形,然后通过计算来探究规律。

(2)多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教师及时评价。

(3)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适当改变条件,做进一步的探究,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适当的解释。

二、计算练习。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3/4×8/9+3/4÷9 84×(5/12-2/7)6÷6/7×+6/7×1/6 [7/8-(1/3+1/6)]÷9/4(1/27-1/36)÷1/9 9/10÷3/7+7/3×1/10+1/10 学生每人任选三题进行计算,教师结合学生板演进行讲评,重点讲评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2.解方程。

5/6x-4/5=2/5 x-2/3 x=8/9 4-1/5 x=2 9 ÷x=15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交流解题过程,教师重点讲评后两题。3.列式计算。

(1)5/8的3/5减去1/4,再除以5/6,商是多少?(2)一个数的7/8比它的5/8多3/4,求这个数。(3)一个数的3/8减去7/12等于1/2,求这个数。

说明:教材上未出现这一类型的题目,需要加以指导,要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的基础上正确列式和计算。

三、解决问题练习。1.看图列式。(图略)

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并将图意用实际问题的形式来表达,然后列式计算。2.补充练习。

(1)小红看一本120页的书,如果每天看这本书的1/8,一星期能看多少页?(2)一张宣纸有3/2平方米,小明先用这张纸的1/4练楷书,又用3/4平方米练行书,一共用去多少平方米的宣纸?(3)运输队要搬运72吨货物,已经运走了16车,还剩1/9没有运。平均每车运货物多少吨?

(4)一筐苹果连筐共重34千克,吃掉1/4后,连筐还重28千克。这个筐内原有苹果多少千克?

(5)东坪村要修一条3/4千米的水渠,已经修了1/6,再修多少千米正好修完这条水渠的一半?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四、组织评价和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练习,你觉得自己这一单元学得怎样?请大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对照教材上第88页的内容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补充相应练习。

第八课时:单元评价与反思

评价目标:

能否知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样,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否把整数的运算律或运算性质推广到分数,并能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简便方法计算;能否运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具体内容:

一、填空。

1.修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比是5:3,未修的是已修的(),已修的占全长的(),已修的比未修的多()。

2.“白兔只数比黑兔多1/5”是指()是()的1/5,把()看作单位“1”。

3.“今年收入比去年增加2/7”,是把()看作单位“1”,今年收入相当于去年的()。

4.10千克大米,吃去2/5,还剩()千克;如果再吃去2/5千克,还剩()千克。

5.()吨比6吨多1/3,()吨比6吨多1/3吨。6.一个数是12的倒数,增加它的1/5是()。7.工程队3天完成全工程的1/5,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工程还需()天。

8.一杯盐水,盐比水少8/9,盐占这杯盐水的()。9.一个长方形的宽是8米,长比宽长1/4,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10.一本故事书72页,小刚第一天看了全书页数的1/3,小明还要看的页数是从第()页开始。

11.水结成冰,体积比原来增加1/11,并化成水后,体积减少()。

12.把2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8段,其中3段长()米。

二、判断。1.如果a与b的比是3:1,那么b是a的1/3。()2.一种商品先降价1/10,再提价1/10,现在的价钱与原来相等。()

3.苹果比梨多3/4吨,就是梨比苹果少3/4吨。()4.因为甲×2/3=乙×4/5,所以甲比乙大。()

5.4/5×3/4÷4/5×3/4=1。()

三、计算。1直接写得数。

24×7/8= 5/8×4= 9/12×4/9= 0×3/7= 8-1/5= 1/5-1/5÷2= 3/4×1÷1×3/4= 6/7÷3= 2/7÷7/2= 1/5+1/4= 2.解方程。

X+2/5x=35 3/4×(x+1/5)=1 3.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7/9+3/16×4/3+3/4 5/17×1/9+12/17÷9 5-(2/5+2/9÷10/27)5/6÷[(1/2+3/5)÷11/12] 4.看图列式(或方程)计算。

图略。

四、解决实际问题。1.爸爸的手机充值200元,第一周用去总值的1/4,第二周用去总值的2/5。(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

两周共用去多少元?(2)

两周后还剩下多少元?(3)

第一周比第二周少用多少元? 2.街道去年投资42万元实行扶贫计划,今年比去年多投资1/3,今年投资多少万元?

3.某小学有175名教师,男教师与女教师人数比是2:5。该小学有男、女教师各多少名?

4.商店运来一批电视机,卖出18台,卖出台数与运来台数比是3:10。共运来多少台电视机?

5.把一批重50吨的水果运往外地,先用载重5/2吨的汽车运了8次,余下的改用载重5/4吨的拖拉机运,还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 6.一列货车与一列客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54千米,是客车速度的9/11,两车经过6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思考题:

篇3: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探析

刚教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时, 笔者认为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律比较容易, 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 学生的作业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格式不对, 不少的学生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 甚至有几个学生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学生知道了运算顺序, 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 没有算的写在后面, 导致出错。或者他们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 比较粗心, 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 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针对以上问题, 教师应当想办法让学生避免再一次出错,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是学习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 在前几个阶段的四则运算教学中, 教师主要是从感性认识上说明加、减、乘、除法的含义, 使学生对四则运算有个初步的理解, 还不能从理论上给出它们的定义。而在经过大量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 教师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进行抽象、概括,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所以,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四则运算的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能够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发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书写要整齐、清楚, 格式要规范, 要求学生“一次做对”, 不要有“反正我还要检查呢”的思想;同时, 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 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检查的项目有: (1) 题目有没有抄错; (2) 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 (3) 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 (4) 特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学生做好后要进行验算, 这是一道必须进行的程序。验算时要求学生掌握“纵横检查法”。纵查法:上下式子间检查、核对数字、运算符号是否写错, 有无漏写或重写。横查法:检查每一步的运算顺序是否有错, 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有错。这样不仅确保了计算的正确, 而且对学生逐步养成严谨、认真、踏实的学风, 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 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 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 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 是否有简算部分, 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 确定:通过观察、分析, 确定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4) 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 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点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 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 检查:计算的每个步骤, 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 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 看步骤是否合理;最后看结果是否正确。

4.分清运算顺序

教师要在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基础上, 把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 掌握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在混合运算式题计算中, 要看它是含有同级运算还是含有不同级运算,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依次演算;不同级运算的, 要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

例:

(1) 不同级运算: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 应先算乘法。

(2) 不同级运算: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 应先算除法。

(3) 含括号运算:

算式里有括号, 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4) 同级运算:

(这本不是教学的难点, 但学生受影响, 成为了易错点)

当算式中只有加法和减法或乘法和除法时,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5.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题意。如:16×4+18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 和是多少;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 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 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 也为后面学生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做三步混合式题时, 教师不要要求全体学生会依照运算顺序读题, 但是在脱式计算过程中, 就要要求全体学生口述运算顺序了。如:16×4+6×3先算16乘4的积, 再算6乘3的积, 最后算64加18的和。

6.进行改错训练

学生有时观察不细致, 思考不深入, 会因某些数据特征影响而造成运算上的错误。进行改错训练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正确的运算是什么?

只要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做到: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 计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提高的。

篇4:初学“四则混合运算”

关键词:四则混合运算;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35-01

小学初次接触的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同级混合运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四个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老师感觉比较简单,可最近我们二年级的老师下来交流时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題:像12+24÷6这种类型的题目和形如把12+24=36,36÷6=6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的题目,学生常常把第一种先算加法,再算除法,而第二种则经常合并成综合算式时不加小括号,导致运算顺序变成了先算除法、再算加法。甚至有部分同学把“+”号写成“×”,“÷”写成“-”“63”写成“36”,“54”写成“45”。学生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错误?教师该如何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呢?

一、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看

1.感知比较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这就造成小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字等。如把 54 写成45;把×写成+;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一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而导致错误。

2.注意品质差,表现为注意的不稳定性和注意分配性不广。小学生在算一道题目时,由于注意分配能力差,常会顾此失彼,造成错误。有些学生的注意不稳定,明明在做加法,突然听到同学说声“减”,就错将加法做成了减法,从而造成错误。 对于这种错误,教师应在教学中,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对运算的难点,做到分散练习,集中突破,逐步加大难度,培养学生逐步达到注意的合理分配。将注意集中在某一难点上,逐一突破,再综合各种情况进行练习,不仅便于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法则,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算时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另外,要保持稳定的注意,还应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因此练习形式应多样化,如口算抢答、判断、选择、改错、计算中的小竞赛等等。

3.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现错误。如学生对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这一运算顺序记得比较牢,因而在正确计算(24+12)÷6=36÷6=6后,当遇到24+12÷6这类题也先算24+12=36,再用36÷6=6。此时,老师就不能单单指出这次为什么做错,而应该跟学生讲清楚算理。只有让学生完全理解了算理,才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以后的计算中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化抽象为形象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弄清算理,而且教师应注意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把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

4.思维的惰性的影响。我们大家可能都曾发现这样一个奇怪而又普遍的现象,即在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年代的小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中出现的错误几乎是相同的。如:6÷6=36, 0×7=7等。这种现象特别在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屡见不鲜,老师今天才手把手的纠正了过来,明天他又会犯同样的错误,让人大伤脑筋,这就是思维的惰性造成的。当学生熟记了某一计算法则或原理后,即使亲眼看到条件已经改变,但还是套用原来的法则和原理,而不做相应的变动,缺乏根据新的情况,自觉地调整已经习惯了的经验和思维的能力。要克服思维的惰性,就要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培养他们聚合、发散、递进、逆向、类比、转化和迁移等思维能力,克服和消除思维惰性对计算的影响。

二、从小学生计算能力来看

1.对计算法则理解不清。四则运算的法则是根据实例总结出来的,如按一般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知道要这样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计算过程中知识性的差错就比较多。例如:12+24÷6=6,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先乘除后加减这一运算顺序或者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看到题目就想到先算12+24等于36,再用36÷6=6。

2.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计算错误。数值计算有一定的艰苦性,内容枯燥,情况复杂,一步有误,全盘皆错。因此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是正确计算的保证。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应包括四方面:即细心审题、认真计算、正确估算、仔细检查。计算要有耐心,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还有要求学生书写一定要认真,因为只有书写认真,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这样学生的答对率就提高了。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负迁移对小学生计算问题的干扰。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式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的法则、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常常出现心理学上的“痕迹性错误”。

三、改进措施

1.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结合教学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式说得数;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第一、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训练。改课前唱歌为课前口算训练,选择一两个同学轮流值日,带上口算训练卡片到讲台念题,学生抢答。第二、利用数学兴趣活动进行训练。 方法是计算接龙,分小组做步骤较多的计算题,每一组员只算一步,看哪一小组能以最快的速度算完,并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

2.对易混易错题目进行对比练习。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形如12+24÷6和(12+24)÷6这类题目进行对比练习,强调12+24÷6是用12加上24除以6的商,因而要先算商,也就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而(12+24)÷6是用12加24的和去除以6,强调是用和去除以6,因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掌握这两种方法后,学生对于把两个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中的小括号的运用也就轻松多了。

篇5:《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规则意识,培养按规则办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计算的运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 1.说说每题先算什么。52—36÷3 20×3÷4 20×2+72 82—9+18 提问:第一组:加减乘除法在一起,先算什么? 第二组:只有加减或者乘除,怎么计算?

明确:(1)先乘除,再加减;(2)同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2.引入新课

揭题:我们已经学过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掌握了运算顺序。今天,就以原来的知识为基础,学习新的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课 1.理解题意

很多同学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位同学在买棋时遇到什么数学问题。演示例题,指名说说: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提问: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列式计算(1)要求:你能列分布算式解决问题吗? 指名说,前两步算的是什么?

明确:要求一共要多少钱,可以用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加上4副围棋的价钱,也可以用4副围棋的价钱加上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先算象棋或者先算围棋都可以。

(2)要求:列出综合算式你会吗?试一试。指名说算式,试着算一算。3.运算顺序

12×3+15×4 12×3+15×4 =36+60 =36+15×4 =96(元)=36+60 =96(元)

比较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价钱。4.问题:4副围棋比3副象棋贵多少元? 学生讨论、交流。

5.比较12×3+15×4和15×4—12×3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

指出:二级的乘法位于一级的加减法的两头,两头的乘法可以同时先算,再算中间的加减法。

除法位于加减法的两头,也是这样。6.试一试

同桌讨论交流:先算什么?明确计算顺序。独立完成计算。

7.回顾今天所学,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在书上画出运算顺序,同桌说一说,完成计算。2.练一练第2题 找出错误,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篇6: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第33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第9~17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重点难点】

1.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2.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复习导入】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28+63÷9-17×5(2)1.8+1.5÷4-3×0.4(3)3.2÷[(1.6+0.7)×2.5]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出示课件:(1)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半片”是多少片?((2)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方法。方法一:①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②可以吃几天?12÷

13×3=(片)221)232=12×=8(天)2312=12×=24(次)21方法二:①先算出这盒药可以吃几次?12÷②可以吃几天?24÷3=8(天)答:可以吃8天。

(4)让学生用综合算式表示。

(5)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并要求学生说说计算顺序。

学生汇报: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6)教师归纳总结: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出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巩固练习。

(1)教材第33页“做一做”。(2)教材练习七中的第9题第10题。【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5~36页的11~17题。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吗?你知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吗?

上一篇:感恩作文 大树下一篇:班级奋斗目标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