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感言

2024-04-13

思修感言(精选8篇)

篇1:思修感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感言

大学的生活与中学相比,有着更多的挑战、机遇、挫折与成功。正确的处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各种问题和对人生的定位,以及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大学生能够有一个快乐的、有意义的大学生活的重要保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正是在引导建立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树立远大理想,为我们将来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做准备的。

吴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使我们明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复兴祖国的重任,刚和国家对我们有着很高的期望,我们要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当代的使命结合起来,让自己的理想更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责任感。我们要明确自己报效祖国的目标,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成绩。面对世界科技文化高速发展、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新形象,全面发展德、智、体、美,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拥有理想信念的我们就可以创造奇迹。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马克思思想指导我们的理想和发展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就要认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党的以往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作为国家的未来,我们就要去认真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带领祖国实现我们的伟大目标。

我们不仅要做到理想远大,有过人的知识和才能,吴老师还教育我们大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即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社会的人们的客观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这种文明修养我们要永远的传承下去。遗憾的是,作为后人的我们,在国际上的形象却并不十分乐观,许多国家在醒目的地方用中文表示着提醒语言,而且国内的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现在的道德素质亟待提高,作为国内高知识水平的我们,应该做好引导的作用,积极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从而引导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提高。

在这门课程的后面,吴老师又为我们阐释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当代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学法、守法、用法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我们要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抵制一切的违反法律的行为,同时,还要会正确的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要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方式。

吴老师的课堂,总是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开展的,这种方式及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让我们参与知识的思考和讨论,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吴老师讲课幽默,生动,十分受同学们的欢迎!总之,在这门课里,我学会了很多,感受到了乐趣,为我将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篇2:思修感言

对于思修这门课程,我想我绝对有很多的话想说。因为这门课程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悟。我喜欢这门课程和这个老师。一直以来,大学总是给我一种压抑的感觉,我不知怎么去排除这种感觉,但是思修这门课,相反的,却给我一种轻松的感觉,我喜欢上台发言,喜欢那种释放自己的感觉。

我觉得思修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做人的道理和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思修》的绪论是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这个主题很符合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现在的我站在大一的末尾絮叨着这一学期来的学习思修的感受。以前总觉得时间还很多,现在反而觉得大一恍惚之间就过完了。大学生活的四分之一大一就这样结束了,这一年,经历的,得到的,失去的都有。只是已经变成了回忆,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即将踏上大二的我竟然有种昨天才来上大学的感觉。后来我终于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信仰,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肩负着历史新使命,正适应着人生新阶段,学习和践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体系。在逝去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思想的领导下,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思修在启迪我们的思想这方面功不可没。

思修课实际上是一门教我们如何为人的课程。它重在内心诉求,更重在知行结合。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健全的人格与文明的素质,也就是要认识自己,懂得身心协调,关注自己全方位的发展。毛泽东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在思修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人生,关于婚姻„„或许更多。学习思修这门课的意义在于: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我是文科生,自然对思修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因为思修里面的很多章节与我以前学过的政治很相像。特别是关于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这一章,学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很熟悉的感觉。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碌碌无为;是崇高善良,还是卑鄙邪恶;是彪炳史册,还是遗臭万年,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价值。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对于我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人们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的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确对待人生价值,不仅要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内涵和特征,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客观标准。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要做到以下四个坚持: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从来都不是随心所欲的,任何人都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至关重要。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其成果的评价。人生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的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而且,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联。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和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关于人生价值,是我上思修最深刻的体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仅来自于本身,也来自于社会对他的肯定。我们每个人不是个体,我们是属于社会的,所以我们要融入社会之中,享受社会带给我们的感悟,呵呵。

思修其实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课,它让我考虑到了许多我未曾考虑到的问题,学完思修,有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其实做人真的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好多,所以我们要继续努力加油,学会做人,然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法学Q1041

篇3:关于高职院校思修课程的教学思考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思修课具有较高的政治性和较强的理论性, 加之任课教师对于该门课程的处理和教学中存在一些不恰当的教学方式, 导致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存在一些认识偏差, 对思修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甚至很多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开设的思修课与高中阶段的政治课没有多少区别。最终导致思修课程的课堂教学陷入呆板, 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笔者也在高职院校担任思修课的教学工作, 在本文中将粗浅的谈一下个人对于思修课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 一起共同探讨思修课程的有效教学。

一、教学理念层面

2013修订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绪论就提出了大学生要明确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及要求, 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转变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们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习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哪些区别, 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同时, 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思修课程不仅是向学生们传授基础的思想道德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要围绕学生的具体知识层面和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学情的正确分析, 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具体心理活动和思维方式, 同时加强与班级辅导员的沟通, 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工作中, 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 联系社会现实中出现的事件与问题来辅助思修课程的基础知识的讲授。

二、教学策略层面

大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要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 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 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解答心中的疑惑。

由于思修课程的设计是以章节的形式出现的, 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重复或者交叉的现象。因此, 在保证教学目标能够正常完成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以小专题的教学形式来讲解思修课程, 将思修课程划分为不同的专题, 安排好教学课时, 将每个专题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扩展, 不仅可以囊括思修课程基础知识, 还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相关课外信息, 拓展学生们的知识视野和信息量。这样, 思修课程讲授起来专题较为突出, 思路比较明确, 而且有助于教师进行系统教学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基础理论知识。

三、教学实践层面

(一) 在思修课程的思想道德教学部分

首先,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教育班会或者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间思维的碰撞和实践体验, 让学生们加深对思想道德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其次, 也可以让同学们列举出校园里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或者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进行思想道德层面的探讨。校园是培育人才的摇篮, 校园里的文明素养直接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文明。凡天下大事, 必行于细, 要让学生们高度重视“讲文明, 有素养”, 明确校园中哪些行为是需要改进和提高的, 教导学生们从身边小事做起, 来提高学生们的整体思想道德素养。再次, 还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德育方面的知识融入到思修课程的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程的教学, 对于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 在思修课程的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部分

教师不仅要讲解法律基础理论知识, 更多的是借助于网络教学资源, 通过分析讨论一些经典的, 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的真实法律案例, 或者观看《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等法律教育类的视频资料, 还可以结合身边出现的有关法律方面的实际生活问题, 将法律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讲解。同时, 可以考虑将模拟法庭引入课堂, 让学生们亲自担任诉讼程序中的当事人, 熟悉中国的诉讼程序, 真正的体会法律的庄重与严肃。

思修课程的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 因此, 教师在进行思修课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思修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 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认识和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始终沿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 灵活多样的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

参考文献

篇4:思修课,抢手课

这个名字听起来相当高大上的课程,却让许多学生谈之色变,在他们看来思修课无非是照本宣科,

教授们深情朗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老课本,大家困得如小鸡啄米——台上自说自话,台下睡成一片。

不仅学生听得不走心,教授教得也不舒心,成了大学课程设置中公认的鸡肋。

如果你和别人谈起复旦大学的思修课,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反应。“这是我们学校最抢手的课之一。”

“陈果老师是我的女神!”“不上思修课大学不完整。”

这类回答并不鲜见,甚至隔壁的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同学们也慕名来旁听复旦的思修课。

这不禁令人好奇,颇受冷遇的思修课在复旦发生了什么变化?

面对传统思修课说教味浓、效果差的问题,

复旦教师团队历经多年的尝试和改革,让这门课完成了大变脸,

从用点名留住学生的课变成了让学生抢着上的线上公开课,从“鸡肋”变为学生们的“心灵鸡汤”。

正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所说,复旦在致力于“打造最精彩的思政课堂”。

Step1

人气青椒告别念经课

“今天我要记录的是个人的真实经历……”“楼主编故事吧,人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勇气!”

能容纳上百人的大教室座无虚席,几个不同的声音从教室的各个方向传来,看上去颇让人一头雾水,实际上这正是复旦思修课上一个小组在进行关于“勇气”的presentation。小组成员以论坛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饰演不同ID的发言,重现网友争论的场景然后得到结论,表达小组对“勇气”这个话题的思考。这场别开生面的presentation赢得了坐在第一排的老师和学生评委的一致称赞,成为思修课当场最佳发言。

这是一堂典型的陈果式思修课,这位年轻美丽的女老师坐在学生评委席旁边,时不时点头赞许,在发言结束后进行简洁的点评。如果你仔细聆听,会发现老师诗意而感性的语言中包含了书本上的道理。身材高挑、神似王菲的陈果被学生们亲切地成为“模特姐姐”,作为复旦人气“青椒”(青年教师的昵称),她出色的口才和生动的教学方式为思修课赢得了第一批粉丝,甚至让其开设的思修课成为学生年度最喜爱课程之一。

提起传统的思修课,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老师读教材圈重点,学生昏昏入睡到期末前再临时抱佛脚,通过背功拿到一个好成绩。陈果没有使用课本的大纲,每学期的思修课会围绕类似“勇气”“真理”“正义”等话题展开,老师授课后由同学们分组以presentation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见解,由学生评委和老师共同点评、给出成绩。这种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地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从被动地配合老师变成了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早在2010年,就有喜爱陈果的学生摘录了“复旦思修课语录”放到网络上,一时间大火于博客、贴吧,不少学生都感慨“原来思修课还能上成这样”。谈及上好思修课的秘诀,陈果曾在一次报告中这样说:“理论上的对错,学生大多都知道,道德的动人之处,是在于它的感召力,打动了你。而真正要展示动人之美,需要生命的注入、心灵的袒露。” 一位已经从复旦毕业的学生告诉笔者,他在大学里印象最深的课就是陈果煲的“心灵鸡汤”,让他真正学会用课堂所学去改善自己的状态,寻求正能量。

如果说陈果的授课方式温柔如水,那么被称为“复旦思修小王子”的胡志辉则热烈如火,他的课堂常常将当下的热点及历史上的相关事件与授课内容联系起来,旁征博引,让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胡老师在课堂之外也分外贴近同学,常常出没于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了解同学们的观点和想法,这样亲民的老师让大家倍感亲切。可以说,教师团队中注入的新鲜血液,使复旦的思修课从传统走向了新颖,使大家第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门政治课。

Step2

慕课上线,师生互动

2014年复旦的思修课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思修课从线下走到了线上,同学们可以通过“慕课”网络共享课堂修读课程。所谓“慕课”(MOOC)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将学习资源和学业系统通过线上共享实现网络化教学。由复旦牵头,来自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十所中国知名高校的人气思修教师组成“明星”团队进行线上授课。据了解,“明星”团队的老师们精心制作了36个课时的在线课程,参与此项改革的高校学生只要选课,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课程视频,但要在规定时间内看完教学内容并且完成相应的作业。

说起这次思修课的大改革,同学们颇有感受。2013级的朱诚诚同学认为:“慕课把课堂时间交还给了我们。”据朱诚诚介绍,思修变成网络课程并不等于学生一个学期不用去上课,而是把吸收课本知识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课堂变为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实体课一般在本校上,也可以选择到其他参与改革的学校与老师见面,或者到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场所活动,实体课上的主题是由同学们在论坛里共同讨论出来的。“线上有十几位老师的课程可以选择,实体课主要由一位老师负责。我们叫实体课是‘见面课’,一个学期有六节左右,大家和老师进行交流,还有同学之间的辩论等等,学生的自主权很大。”2014年春季学期,思修慕课刚刚上线,复旦就有超过五百名学生选课进行了体验,可见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大家都跃跃欲试。

慕课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学期内自由选择学习时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内容,那么如何保证学生们认真听课呢?会不会出现开着课程网页看电影听音乐的现象?2014级的何俊解释,思修慕课有“防偷懒系统”,课程视频播放中不时会有相关的题目弹出让学生完成,如果没有做题,视频就会停止播放,不计入学习时间。“如果做错了还会有错误提示,让你重新思考做题。这比以前到了期末才开始温书有效多了!”除了观看教学视频中的“防偷懒”题目,学生还需要在学校的开课老师及助教的指导下完成平台上的练习、阅读资料、小论文等学习任务,这改变了以前仅用期中和期末成绩评判学生学习情况的弊端。

思修课改革的另一大意义是集合师资力量,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而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只有一次选课机会。“以前我经常苦恼到底选陈果老师的课好,还是选胡志辉老师的课好。真感谢慕课系统,让我不用再纠结了,可以一领社科部老师们的风采。”何俊很高兴线上课程解决了他的选择障碍。共享课程负责人高国希老师认为,思修线上课由明星老师共同授课,发挥个人专长,打组合拳,能将师资力量最大化。

Step3

不改初衷,不变水课

从打破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到对课程进行彻底改革,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无疑复旦在政治课的领域走在了国内的前端。但也有人质疑:花样百出的思修课还是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吗?老师们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是否真正给学生带来了好处?

篇5:思修作业

主题二:影视观摩。

活动形式:号召大家利用课余时间从互联网上下载于丹“百家讲坛”论语心得之“人生之道”与“理想之道”,分班交流分享并选一名同学在班上公开交流。体会记录如下:

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有理由不提前成熟吗?其实只争朝夕这句话用在今天再合适不过了,一万年太久,七十年也太久,学习《论语》,学习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让我们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于自己的心,还对于是社会的岗位,都作出来无愧的交代,让我们越早提前实现那种最高的人生境界越好。我讲圣贤的意义就在于千古之前以他简约的语言显出人生大道,看待后世子孙,或蒙昧的、或自觉的、或痛楚的、或欢欣的,一一去实现,建立起来自己的效率,正和起来一个民族的灵魂,让我们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的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然后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用的人生,大概这就是《论语》“人生之道”与“理想之道给我们的启示。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主题四:参观考察。

建议地点:中共“八·七”会议武汉旧址,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农民运动讲习所,新四军汉办,施洋烈士墓,毛泽东武汉故居,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等。

活动形式:学生班课余组织。参观归来后的感触与体会:

在辛亥革命纪念馆这精致的历史走廊中穿行、领悟辛亥革命所体现出来的精髓所在。在这些充溢着革命情怀的器件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那段壮观,苍茫的历史时期,国家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奋发向上的不屈,作为革命党人,就是应该投身于这样的革命洪流中,甘当石子,为国家人民的未来铺平道路。虽然救国牺牲的这些爱国斗士早已不在,但他们将永存与我们心中。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激发我们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去将国家,民族的兴亡肩负于己身,在当今时代为国家民族的富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铺平这一条振兴富强的路。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此次参加辛亥革命纪念馆让我体会尤深的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党的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生命换来。我们要借此次机会来加强自己的思想觉悟,提升对党性的认识,要学会明辨,要知道历史的发展最终是掌握在人民手中的,如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一样,漠视人民对民主自由的呼唤,必将被碾压在历史的车轮下。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是应该要时刻提醒着自己,在现在的大学环境下要铭记周总理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主题三:书评。

活动形式:提议同学们课外阅读《活着》(余华)、《平凡的世界》(路遥)、《狼图腾》(姜戎)等经典书籍,要求同学们撰写书评。你看了什么书?你的体会是:

狼,懂得知己知彼,尊重每个对手,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狼,懂得同进同退,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狼,懂得顺势而为,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狼,你身上那与天俱来的优秀特质,离现代文明似乎是那么遥远。在草原不断沙化,冰山不断融化,莫名的瘟疫不断蔓延的今天;在火山、海啸、泥石流、地震频发的灾难面前;在人类面对大自然的惩罚,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的现实中,这些特质显得更为稀有和可贵。阅读此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因为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退化,留给我们和后代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毒谩骂的文字符号。如果不是因为此书,狼——特别是蒙古的草原狼——这个中国古代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就会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质一样,远离我们的地球和人类,漂浮在不可知的永远里,漠视着我们的无知和愚昧。看那些心动的文字,让思维穿越时空,眼界豁然开朗,也算是站起来的我的一种改变。让我的信仰日趋完善,心理变得坚强,纵横驰骋在自己的心田。

《狼图腾》看完了,没有狼这样的教师,近距离的观摩学习,即使社会上的“狼”,也披上了和善的外衣,把一切光明面敬献,而“狼”的运行程序,始终不得而知。但书中身临其境的描绘,说出的不仅仅是规则,还是一种战略方式方法,在新的环境中的演变,揭去华丽的表象,剥出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化,是一种神话的升华。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德

主题二:影片观摩。

活动形式:网上收看中央电视台“一鸣论道”节目,或课堂展播《八荣八耻》系列节目并组织点评。

点评如下:

现在,有些社会风气十分不好。我们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恰恰是这个时代所需的。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而最能表达这个新时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就是我们今天所常提到“八荣八耻”。我们可以用八荣八耻来衡量一个人行为的道德价值尺度,用八荣八耻来当一面镜子。

现在的社会,许多的传统都被推翻。不好的传统确实不应该要,这种现象很好。但也导致许多的是非颠倒,有益的传统也被推翻,人们丧失了基本的荣辱感,不少人越来越缺乏公共意识。诚实守信、见义勇为、艰苦朴素、遵纪守法等等是不容置疑的崇高价值。可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了这些好的美德。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肩负着现代化建设的艰巨重任,承载着民族兴旺的光荣使命。实践荣辱观,我们要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用青春创造闪亮的人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前行,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坚定践行者!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主题一:撰写普法论文,深层理解法治的必要性。你的论文如下

实行“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从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关于法治的必要性,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第一,确保公民实现权利。法治对于权利的价值就表现为依法束缚权利以放弃对权力的干涉和限制。保障自由的追求和实现权利的法律才是符合人类理性的。是否确保公民实现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实际上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步入法制社会的标准之一。

第二,营造信用的社会氛围。法治所倡导的信用已不简单是对个人人品的要求,而是指当事人或交易主体能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并有能力承担义务,具备“平等意识”、“自主人格”、“虔诚态度”和“责任能力”。(3)在这种要求下,人们将在法律约束下,信用将会成为做事的标准之一,实现信用的社会氛围。

篇6:思修作业

在以前,语文老师总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对我们而言,这句话仅仅只是一句格言而已,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似乎没有一丝影响。而在这次的思修课上,老师所举的两个案例让我明白什么叫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案例一:某十六岁男孩将属于自己的房子在父母均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一百万的价格卖出,并签署合同。事后,男孩父母不同意卖房。买家将男孩一方告上法庭。请问合同是否有效?

案例二:某十六岁男孩王某将自己的自行车以四十元的价格卖与邻居李某。经双方协商,李某一次性付与王某二十元,剩余二十元在四个月内付清。四个月后,王某父亲不同意出售自行车,且仅返回二十元。请问自行车应归谁? 这两个案例在班级中引起了同学的争议。在我们看来,这两个案例属于同种类同性质的案例,处理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可是在法律中,案例一中的合同是无效的,而案例二中自行车却应该归李某。这在我们的思维中这似乎难以想象,不过老师告诉了我们原因。民法通则规定,十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一些日常生活相关的交易行为,这些行为要与其智力年龄以及精神状况相适应。可以从事纯获利的行为。若限制行为能力人是经其监护人同意变卖一百万的房屋或者变卖后其监护人追认的,则可以成立。而在案例一中,男孩未经其父母同意便将房屋以一百万的高价卖出,这一行为与其智力年龄以及精神状况不符,所以合同无效。假设父母同意将房屋卖出,则合同是有效的。而在案例二中,王某将其自行车以四十元的价格卖与李某,这一行为与其智力年龄以及精神状况相符,所以自行车归李某。

在我看来,这节课的意义不仅在于学到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且还知道了法律需要严谨的态度以及公正的立场去对待。法律是约束我们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学习法律,严格遵守法律,并且善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自身的权益,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养.我们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就是一个由人与人组成的大家庭。如果每个人都只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么这个社会便会成为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法律便是如此,如果没有这严谨的法律来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我们这个世界也不会这么和谐安定。

篇7:思修答案4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道德的产生有哪些条件?什么是道德?

答:道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产生的条件主要有:(1)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2)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答:道德的本质:道德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

(2)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带有阶级属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的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道德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何重大意义?

答:(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4、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第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孔子:“不学礼,无以立。” 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第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第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5、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6、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答:(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9、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答:(1)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根本途径。

(2)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二、论述题

1、当代大学生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答:

(一)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注重整体利益、国家 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成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修养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二)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态度批判的继承,并予以加工和改造,从而抛弃其封建的、落后的、消极的方面,吸收其反映人民利益的、科学的、积极的方面,才是真正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具体来说:

首先,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分析历史传统道德。要肯定一些历史上的道德原则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及其合乎历史发展的特点,不能用当今的思维模式割断历史去看待传统道德。

其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还要注意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世界上许多民族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人类文明、人类的伦理道德都做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当然,对于一切外国的,特别是剥削阶级的文化伦理思想,我们要批判地继承,绝不可以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再次,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还要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相结合,同现实的生动的实际和我国思想道德生活发展的新情况相结合。

最后,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还要坚决反对全面继承和全盘否定的两种倾向,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思潮。

2、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既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1)道德从根本上讲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社会主义道德要立足于、服务于这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需要有社会主义道德作为其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重性,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它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它的运行和发展要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框架中进行,要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3)为了把握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就必须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一系列关系;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效用,避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应,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

3、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

答: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在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是服务对象,又都为他人服务。(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每个市场主体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自觉、积极、规范的在自主的基础上为人民服务,要把自身的特殊利益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

(二)新时期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道德形态的显著标志。应当在给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力倡导和积极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

(2)为人民服务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为人民服务伟大而平凡,高尚而普通,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要求,通过为他人服务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3)为人民服务是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要求“以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这就要求要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形成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良好的道德风尚。

(4)为人民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就必然要求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通过不同形式时间为人民服务的要求。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答:(1)、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总之,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体主义不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而且也正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又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还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为最高层次,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得到的要求。

5、大学生怎样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大学生应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以“八荣八耻”为座右铭,时时处处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谈举止,自省自警、自珍自爱、知荣求善、知耻改过。经过反复的实践和逐步的养成,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6、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答:(1)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 个字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还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同时又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应在三个环节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准则,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做出道德选择;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三、材料分析题

1、(1)分析以上材料,说明道德的重要作用。

答:道德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以上材料中提到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请问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1)黄来女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答:学习黄来女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学习她敬老行孝、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学习她直面困难、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学习她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执著追求。

(2)你认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须具备哪些道德品质?

答:孝敬父母,勤劳节俭;尊敬师长,团结和睦;立志勤学,谦虚礼让;律己宽人,诚实守信;勇于献身,公正无私。

3、看了上面的材料,你认为大学生应该讲诚信吗?为什么? 答:大学生在求职的自荐材料中应该讲诚信。因为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4、结合所学知识,你能从上面的寓言中体会出什么?

答: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5、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悟?

答:吴兰玉老人不管有多难,都要还清欠款的诚信品质令人敬佩。她在9年中,用拾废品的钱还了近5万元的外债,而她自己却十分节俭,这种勇于克服困难、勤劳节俭的品质让人赞叹。

篇8:完善高校思修课专题设置的探讨

一、完善高校思修课专题设置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

(一)根据性原则

首先,专题设置要考虑到课程教学目标。学校教育作为一种计划性、目的性的行动,是采用可行性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过程,其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而对高校思修课而言,落实并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统编教材,即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知识、提高道德修养的基础工具,同时也是思修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

(二)前沿性原则

在思修课专题设置过程中,高校教师应细致把握好课程教学目标,认真研读教材的具体内容,不仅要以思修教材为基本依据,同时又不能局限于课本之中,着眼于专题战略与发展,从而使思修课专题教学具有前沿性。

(三)稳定性原则

一直以来,高校思修课都采用“专题式教学方式”,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专题。因此,在完善高校思修课专题设置过程中,应注重专题的稳定性,它不仅有利于高校教师专研专题教学内容,广泛收集各类教学资源,而且也有利于创新思修课专题教学法,挖掘专题教学的最新动态,从而进一步提高思修课的教学质量。

(四)同质性原则

所谓“专题教学”,即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开课宗旨等,围绕某一主题来开展研讨式学习。这里所讲的“主题”应具有一定的同质性。教师只有重视思修专题设置的同质性,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增强其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完善高校思修课专题设置过程中应处理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思修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专题设置过程中需处理好以下几类关系: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关系

思修课内容可大致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即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遵循“一分为二”的原则,一位教师讲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而另一位教师则讲授法律基础部分;但大部分高校都采取“同一教师承担这门课程”的方法。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容易造成教师对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这两部分的教学出现失衡现象,不是侧重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就是偏重法律基础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主要讲授一些抽象性思想,比如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理想信念等,由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这些思想理念已深深固定于他们脑海之中,所以讲好绝非一件易事。而法律基础部分强调部门法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知识性,学生平时了解不是很多,因而教师应稍加深入,必要时结合案例来辅助教学,自然能使学生感兴趣。所以,在高校思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弱化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侧重法律基础部分,努力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最大程度上地实现专题教学目标。

(二)知识学习与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

思修课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其具有自身所特有的知识范畴和理论体系。针对这种特性,高校学生在思修学习过程中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各部分的知识点。然而,思修课并不是简单地学习范畴之内的知识点,而是在综合应用思政理论的原理、观点及知识等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大学生“三观”、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法律意识等诸多方面的深层次现实性问题,旨在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相比较于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难度性而言,处理好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修养等意识形态问题往往更困难。因此,对高校思修教师而言,在实施专题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教学课堂主导作用,运用研讨式、论坛式、交互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严格遵循开课宗旨,妥善处理好知识学习与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氛围与课堂实效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专题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此类情况,即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性不积极,教师力求创造相对轻松、活泼、热闹的教学环境,虽倾尽全力,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究其主要原因,除学生因素外,主要与教师的持续性、主动性、教学方法、问题质量等存在密切联系。但同一老师所教授的其他课堂,只要稍微鼓励并发动,自然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甚至个别学生会在课堂中连续举手发言,而其他学生则会在一旁鼓掌助威。如此一来,既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能营造轻松而活泼的课堂氛围。课后想来,学生的积极发言是课堂“热闹”的主要原因,有些学生因加分而积极发言,有些学生因碍于面子而言之,还有些学生因自我想法而主动阐述,从热闹的课堂氛围而言,有时会因专业习惯而需要,有时会因内心赞许而出现,有时会因课堂失控而产生,因此,思修教师应善于观察课堂热闹氛围,分析不同的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对某些功利性发言或失控场面,灵活地管理和控制,确保课堂发言质量,提高思修课教学实效,尽力克服课堂无序现象,从而不断增强高校思政教育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修课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核心,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法律意识提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完善高校思修课专题设置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根据性、前沿性、稳定性及同质性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妥善处理好专题设置过程中出现的关系,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优化思修课程教育教学资源,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和发言,引导学生全方位平衡发展,从而实现思修课专题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闫春田,王延辉.开展专题教学写好教学讲稿加强教材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8(09).

[2]张梅花.论高职“概论”课专题教学[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上一篇:40周年纪念币价格下一篇:冷藏、冷冻药品岗位人员岗前培训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