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在中国第九集

2023-02-19

第一篇:世界遗产在中国第九集

大国崛起第九集观后感(风云新途)

《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观后感

风云新途,这一集的故事远不如其他大国的丰富,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他开始,社会主义的道路似已经偏离原本的道路,他用野蛮的计划经济方式来推动国家发展,将愚民政策和个人崇拜发挥到了极致。1个人,却能主导一个国家的兴衰?

随着斯大林两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然而观其后背,却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日夜付出心血,却食不果腹的悲哀。在其实现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违背自愿原则的做法,在执行消灭富农的政策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过激行为,侵犯了中农利益。在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方面,也曾使农民负担过重,致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纵然最终俄罗斯实现了工业崛起,并且推动了国家进步,虽说任何收获必有相应程度的付出,但这背后的代价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工业化的目的究竟是强国还是扩张领土,这些问题都是无法被忽视的事实。个人以为,凭借大国大党的地位,树立自我中心,对外发号施令,推行大国主义,实质是谋求霸权。他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削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以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不能在经济制度上贯彻名人民民主集中制,劳动人民对资源和生产资料没有处臵权,对劳动成果没有分配权,背离了共产党宣言和列宁的最初理想,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社会主义,而是一种骗取和利用人民的力量建立起来的封建主义残余制度,他维护的是挂着共产党招牌的新官僚的利益。

2700万人,赢了战争又如何?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好在苏联的工业发展已经到达一定规模,是不可小看的。仰仗这个国家工业化的成果,那些机械工厂得以直接转换成军工厂,可以开始大

规模生产武器。终于,随着自己2700万人的牺牲和对手1000万人的牺牲,他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这个胜利却让人高兴不起来。战争带来了和平,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击败法西斯,改变了世界历史,也改变了世界格局,苏联为此立下汗马功劳被世界铭记,捍卫了自己的国家,但也因此受到重大打击,曾经对欧洲各国的威胁已不复存在。

历史的意义在于它对后人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事件的发展规律,吸取经验教训。然而对于历史,即使对于同样一段历史,每个人的看法不一定相同,或由于出发点,或由于角度,或由于格局,但好在我们可以评说并争论,并且,乐此不疲。

第二篇: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三、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

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弓I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从图9.1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过渡:大家在找出我们家乡发展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家乡的经济呢?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认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问: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学生:不相同)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正是由于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可见,区域发展不同(教师在适当位置及时板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

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教师及时板书) 板书:3.区域合作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c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影:“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判断三北防护林地跨我国哪三北和哪些省级行政区?

“三北”防护林全长7000多千米,宽400~1700千米,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2%。

播放录像: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录像,边收听有关“三北防护林”的情况介绍:我国的“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总面积406.9×104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造林3.508×104公顷,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它的作用在于使森林覆盖率平均从1975年的5%提高到14%左右,三北地区实现农田林网化,大部分牧场也有了林网、防护林的保护,黄土高原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沙地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将被绿化,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基本上得到控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巨大。

教师小结: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不仅可以优势互补,使各区域得到共同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促进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区域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范。

过渡:出示“世界地图”(挂图)。刚才,我们从实例中看到我国的不同区域在经济和环境各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也在各区域的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那么,我们的祖国怎样才能在世界这个更大的区域中求得发展,大显身手呢? 板书:在世界中发展

投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图9.3)

播放录像:将中国人世的历程以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中国历经15轮谈判终于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为什么中国经过千辛万苦一定要加入WTO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首先,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人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

祖国的发展;其次,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引导学生读图9.2)第三,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时代赋予我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责任。

[课堂小结]

两年来,我们走过世界,走遍中国,明天将带着我们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使用地图本领、分析问题的能力、懂得的道理走向未来的生活。

七、板书设计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设计

第三篇:地理教案: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三、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

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弓i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从图9.1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过渡:大家在找出我们家乡发展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家乡的经济呢?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认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问: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学生:不相同)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正是由于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可见,区域发展不同(教师在适当位置及时板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 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教师及时板书) 板书:3.区域合作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c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影:“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判断三北防护林地跨我国哪三北和哪些省级行政区? “三北”防护林全长7000多千米,宽400~1700千米,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2%。

播放录像: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录像,边收听有关“三北防护林”的情况介绍:我国的“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总面积406.9×104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造林3.508×104公顷,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它的作用在于使森林覆盖率平均从1975年的5%提高到14%左右,三北地区实现农田林网化,大部分牧场也有了林网、防护林的保护,黄土高原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沙地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将被绿化,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基本上得到控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巨大。

教师小结: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不仅可以优势互补,使各区域得到共同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促进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区域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范。

过渡:出示“世界地图”(挂图)。刚才,我们从实例中看到我国的不同区域在经济和环境各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也在各区域的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那么,我们的祖国怎样才能在世界这个更大的区域中求得发展,大显身手呢? 板书:在世界中发展

投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图9.3) 播放录像:将中国人世的历程以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中国历经15轮谈判终于在201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为什么中国经过千辛万苦一定要加入wto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首先,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人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

祖国的发展;其次,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引导学生读图9.2)第三,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时代赋予我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责任。 [课堂小结] 两年来,我们走过世界,走遍中国,明天将带着我们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使用地图本领、分析问题的能力、懂得的道理走向未来的生活。

七、板书设计

第四篇: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中国美术鉴赏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来进行此次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课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璀璨民间美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教材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

②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

③关注社会热点,懂得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3、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欣赏、讲解民俗活动、解释吉祥图案的内涵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乡土文化的氛围中。教学中把欣赏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激发创造思维。

(三)、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二、说学情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民间美术的种类接触较少,对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的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亦对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关系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不同种类的具有典型、代表、特色、优秀的作品进行鉴赏,领略民间美术的种类、领会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和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和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式: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分组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第二课时前事先布置学生注意搜集民间美术的资料,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看法分组并选择适合本组的形式呈现其课题成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课件展示若干泥人、剪纸、风筝、面具、年画等民间美术作品。 提出问题:

学生对比欣赏,回答问题。

问题一:你知道以上这些作品都属于什么艺术种类吗? 问题二:请讲一下你们所理解的“民间美术”的概念?

2、授课内容安排:

①民间美术的概念

老师总结一下民间美术的概念,以及都有哪些种类。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民间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

②赏析民间美术作品,了解其种类、特点。 民间美术种类:

a.各地剪纸

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

(介绍多色剪纸,例如凤翔的剪纸,陕北的剪纸等.)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另外,剪纸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五福捧寿》。剪纸中有一类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刀具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乌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玩具

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介绍:宝鸡凤翔的泥塑玩具、宝鸡特有的马勺脸谱制作,凤翔的布老虎、风筝)泥塑: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的当;用色敷彩,典雅秀丽。泥人张彩塑适于室内陈设,一般尺寸不大,约40厘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杂糅而成的“熟泥”。经艺术家手工捏制成形,自然风干,再施以彩绘。

绘画

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等。

(介绍凤翔南小里村的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 年画: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教师阐述:中国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戏具用品工艺

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

(介绍皮影就是我们当地俗称的灯影和马勺面具)皮影: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淳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工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③深入探讨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a.双龙戏珠在不同的民间美术类型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美好祝愿。

b.民间美术的魅力是不是只停留在它的外在形式上,它还有更深刻的含义 c.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在家门口贴一个福字,而且一定要倒过来贴,为什么呢?

“福”字的内涵:为什么把蝙蝠与“福”联系起来。 d.民间美术中的形象含义:

龙:高贵、神圣、传统 , 龙有三停九似之说,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老虎:避邪

龟鹿:长寿富贵

松鹤:长青,松鹤延龄

鲤鱼:鲤鱼跃龙门

喜鹊、梅花:喜上眉梢

牡丹花:花开富贵

帆船:一帆风顺

瓶、如意:平安如意

鸡、如意:吉祥如意

④民间美术的特点

a.造型:形象古拙、概括、简练,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观特征,又进行大胆的取舍、夸张、变形。

b.色彩: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雨绿、蓝玉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搭配,体现一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

c.主题:大多是吉庆有余、福禄寿喜、祛病避邪的主题。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向往美好生活愿望,代表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好恶。

⑤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民间美术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之中,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民间美术以民俗为基础,来源于民俗。 民俗与民间美术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丰富的民俗活动,不仅是民间美术创造的源泉,又是民间美术作为民俗内容的表现形式。

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

a.民间美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持原汁原味、乡土气十足的原生态美术;另一类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随之变化。我们甚至可以把“民间美术”改为“都市民间美术”或者“都市休闲美术”,在传统技艺中融入现代创作理念,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b.传承和创新对民间美术而言是同样重要。对一个好的民间艺术设计师来说,每做一件作品,不是顺手拿来,而是要有所创新,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构思,这才是最重要的。

c.民间美术在各艺术领域的应用。

3、思考

综合上述的学习,写出你对民间美术的个人感悟。要使中国民间美术发扬光大,应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4课后作业

以组为单位,课后调查、收集剪纸、年画、皮影、玩具、刺绣与染织五种民间美术类型的相关资料,并且选择适合本组的呈现形式(如:实物呈现、课件展示、文字表述、舞台表演等)。

五、教学评价

教师阐述:从这堂课中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种类及艺术特征,以及怎样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有一句话这样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第五篇:《中国在世界中》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4.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做负责人的大国。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她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虽然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撷取几个重要时段,来感受祖国的发展成就吧!

老师播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骄人成绩的图片。

中国历经15轮谈判终于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祖国的发展;其次,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第三,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时代赋予我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责任。

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区域差异很大

读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从图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过渡:大家在找出我们家乡发展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家乡的经济呢?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认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问: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正是由于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可见,区域发展不同(教师在适当位置及时板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教师及时板书)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教师小结: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不仅可以优势互补,使各区域得到共同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促进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区域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范。

做负责任的大国

国家领导人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上一篇: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下一篇:商会理事会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