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城报道

2024-05-15

知青城报道(共1篇)

篇1:知青城报道

‚知青城‛系列报道之

昨日奋战热土地,今朝共聚“知青城”

青春的岁月,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一首跌宕起伏的诗歌、一幅意蕴深长的画卷……四十多年前,上千万知识青年根据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上山下乡,奔赴祖国的各地,在中国历史上记述了一段特殊的历史,造就了特殊的一代知青人。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懵懂无知的少年,如今已双鬓斑白,虽然逝去的岁月抹去了旧时的很多记忆痕迹,但不变的是浓浓的知青情结。当这种知青情结渐浓时就需要一种载体来寄托,于是许多地方以展览、聚会、征文,举办文化艺术节、回当年下乡地寻访等方式来纪念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致力于打造柳州主要卫星城和城市后花园的柳城没有甘拜下风,独具匠心地推出了‚知青城‛项目,它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感激和希望。

惊喜

8月中旬,震撼柳城人民的新闻:中国‚知青第一城‛如期开工建设了。区、市、县各大电视、报纸竞相报道,许多网站也相继转载,让我们倍感欣慰、倍感鼓舞。

走进洛崖老街,映入眼帘的是由原在柳城插队的知青区文化厅李格训副厅长所题‚知青城‛3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以及大幅的毛泽东肖像壁画等景象。对于应邀参加‚知青城‛项目开工仪式的原赴柳城插队的知青代表来说,看到这些熟悉的景象,他们的思绪就回到了上世纪那些如歌的岁月,惊 1

喜之情溢于言表。广西知青网站总负责李牧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很惊喜,能够让知青的历史能够固定的用一个建筑物、用一个旅游景点把它固定下来流传下去‛。获悉‚知青城‛项目开工后,许多老知青纷纷表示一定要找机会到洛崖老街看一下,体会进出有‚门‛,门内家户有径相通的复古‚知青城‛。给予老知青一个惊喜,这正是‚修城人‛最原始、最朴素的情愫,他们做到了。

把‚知青城‛建成回顾历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的旅游形式,既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又将拓宽壮大农村基层集体经济的渠道。‚知青城‛项目为老街居民带来了商机,第一个吃螃蟹的就是社区的梁主任,他准备将家里重新装修一番,建设一个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家庭式知青小旅馆,让游客尽情体验‚知青城‛的魅力。依托‚知青城‛项目,县委、县政府计划在项目核心区建设一幢村集体经济综合楼,主要用于门面租赁和开设知青旅馆,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改善全县‚空壳村‛的办公条件,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其实,惊喜何止这些……

感激

看到当年稚嫩的青年如今已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社区七十几岁的刘大爷也是百感交集,他深有感触的说:‚这些从城市里来的知青,让这孤寂的老街懂得了除了老街的山清水秀,还有外面更精彩的世界。‛知青这一代人的足迹是集体、是红色,是艰辛、是挣扎、更是拼搏与奋斗,他们给广阔农村带来了知识、视野。

曾经苦难,曾经迷茫,曾经徘徊,但老知青对自己下放的地方都怀着深深的眷恋和感激之心。在开工仪式上,曾在柳城县插队的区文化厅李格训副厅长说:‚我非常感谢柳城‘知青城’给我们这些老知青提供了一个对昨天的感悟,对今天的执着,以及对明天的追求,都能籍此得以真实留驻的平台‛。一位自发参加开工仪式的老知青说:‚来到‘知青城’,那些燃情岁月仿佛就在眼前,叹息、感慨、回忆、遐想、思考、反省……不禁令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感谢柳城用景点生动地记录和保存了知青在这片热土上的生活历史。‛老知青刘东在网上留言:‚今天有机会重游故地,感激之情难以抑制,在那里我找到了知青岁月的痕迹,最让我感动的是洛崖老街那些不变的独具特色的青砖瓦房和青石小巷,还有热情好客的父老乡亲‛。对于许多知青来说,当年从繁华城市向穷乡僻壤的行走,这是文化的迁徙;从暖巢可栖到风雨世间的磨练,这是人生的机遇。他们感谢的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最好的锻炼,塑造了有益的性格,具备了一种胸怀普天之下的情怀,多了一些理解,多了一种宽容与大度,这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希翼

一片土地和一个人的生命就是这样的血肉相连,没齿不忘。悲情、喜悦、痛苦、欢乐,全部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里面。一次探访一场演出,甚至一首歌,都会搅动岁月的沉淀,搅动往事,让人唏嘘不已。受邀参加开工仪式的知青代表均表达了对‚知青城‛建设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表示将为‚知

青‛广场、‚知青‛雕塑和‚知青‛博物馆捐款捐物献智。许多没有参加开工仪式的老知青也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对‚知青城‛项目建设的盼望和祝福。正是有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知青朋友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让我们对‚知青城‛的前景充满信心。我们坚信,洛崖‚知青城‛的建成,必将成为继大埔邬家屯、沙埔镇叶家-六耳冲屯等之后又一个成功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成为柳城与老知青们紧密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成为桂北风情旅游线的新名片。

希望就在前方。

上一篇:为自己加油作文下一篇:银行保险代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