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麻面烂根处理方案

2024-04-12

蜂窝麻面烂根处理方案(精选9篇)

篇1:蜂窝麻面烂根处理方案

一、蜂窝修补方案如下:、对小蜂窝: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压实抹平。

2、对较大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刷洗干净后支模,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

二、露筋修补方案如下:

1、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2、对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

三、孔洞修补方案如下:

先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再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的细石砼仔细分层浇筑强力捣实,并养护,突出结构面的砼,待达到50%强度后在凿去,表面用1:2水泥砂浆抹平 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修补 3.1 调配颜色

多数修补工作的失败是由于未能使用同周围混凝土表面相同配合比的材料而造成的。既使是使用了与原混凝土相同的配合比,也很难保证修整部分的颜色与原混凝土颜色一致。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通常修补所用的混合料有以下几种配比(具体最优的配比只有通过现场调试得出):①白色波特兰水泥+ 粉煤灰+ 水;②白色波特兰水泥+ 粉煤灰+ 沙+ 水;③白色波特兰水泥+ 普通水泥+ 沙+ 水;④白色波特兰水泥+ 沙+ 水;⑤普通水泥+ 沙+ 水。以上五种配合比为保证修补材料和原混凝土的结合都可以考虑加胶。3.2 控制吸水

用水泥材料进行修补时,不能在干燥的混凝土表面上进行,这是因为干面会吸取用于修补的沙浆中的水份,从而将降低新材料与原混凝土表面的粘结,也会降低修补材料的质量和耐久性。修整的表面首先要浸湿,最好的做法是充分湿润表面,在表面还有点潮湿的时候进行修补效果较佳。3.3 打 磨

对于漏浆造成的挂帘和模板安装不稳造成的失准(混凝土表面凸起),可以直接使用角模机(金刚磨盘)在混凝土表面打磨。3.4 气孔的修饰

(1)把需要修补的部分用水湿润;

(2)用镘刀将调好的沙浆压入气孔,同时刮掉多余的沙浆;

(3)注意养护,待修补的沙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使用角磨机打磨一遍。对于要求较高的地方可用沙纸进行打磨。3.6 蜂窝麻面的修饰

(1)把松散的混凝土清除,直到露出坚硬的混凝土;(2)把四周修整成四方形,凿除的深度大致一样;(3)把需要修补的部分洒水使其充分湿润;

(4)根据凿除的深度决定使用沙浆或细石混凝土,将沙浆(或细石混凝土)压入;(5)洒水养护。治理措施:将来表面要做粉刷的,可以不做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混凝土原浆抹平、压光。治理措施:轻度蜂窝可以先用水冲刷干净,然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压光;情况较严重的蜂窝现象,应先凿除混凝土有酥松层,露出坚实的混凝土,用水冲刷干净后,支膜用高于设计级配一级的混凝土仔细浇灌密实;若蜂窝深度很大,凿除酥松混凝土可能会影响结构安全,可以用进管压浆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柱子烂根在工程上还是出现的较多,处理方法还是砼缺陷的常规处理方法:

1、凿除烂根部分砼,清除干净,套浆,采用高一级别的砼进行修补。对付烂根的办法:

1、柱子根部支模必须仔细,尽量避免模板与地面之间的空隙。

2、对于空隙采用木条或者砂浆进行封补,避免砼漏浆。

3、柱子砼浇筑前要先行套浆,加强砼之间接合度。

注意的是补浇砼支模时,一定要将下料孔高于处理位置,向外扩大形成45度,将砼满浇,等砼终凝后凿去多余的。

篇2:蜂窝麻面烂根处理方案

1.编制依据

《钢筋混凝土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2.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孔洞形成的原因

①安装套管模板及钢丝网片焊接接缝不严密,灌注混凝土时缝隙漏浆。②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③未按操作规程由低处向高处振捣,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④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

3.处理措施

由于该18号楼一层结构局部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因安装套管处钢丝网不严实出现部分漏振和振捣不到位,导致局部剪力墙安装套管处蜂窝、麻面、且有少量露筋现象出现。根据该缺陷情况采取以下的处理措施:

①麻面 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蜂窝、麻面、且有少量露筋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1天)后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②蜂窝 混凝土中的小蜂窝,可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如果是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剔除,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标号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1~13%)浇筑(支模凸出空洞3CM以上,待修补的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后,将高出的混凝土凿除),振捣密实,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

③露筋 将松动的石子剔除,用钢丝刷进行清理干净,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用刷素水泥浆一道,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标号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1~13%)浇筑(支模凸出空洞3CM以上,待修补的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后,将高出的混凝土凿除),振捣密实,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④孔洞 将松动的石子剔除,用钢丝刷进行清理干净,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用,刷素水泥浆一道,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标号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膨

胀剂掺量为11~13%)浇筑(支模凸出空洞3CM以上,待修补的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后,将高出的混凝土凿除),振捣密实,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天。注意事项:

刷素水泥浆前混凝土处理面处于湿润状态,但不应有水珠;素水泥浆刷完后30分钟左右浇筑混凝土,不应间隔时间过长,以免形成隔离层。

4.防治措施

①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②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特别是后浇带处)。③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④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江苏瑞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陵县蒲园小区一期工程项目部

篇3:蜂窝麻面烂根处理方案

1 工程概况

能源山工程一期建设用地东西长约84 m,南北长约400 m,基地面积33 600 m2;二期建设用地东西长约130 m,南北长约160 m,基地面积25 540 m2。能源山工程建设总用地面积68 376.8 m2,总建筑面积43 731 m2。各区建筑面积、层数、高度如表1所示。

2 拆模后的问题

能源山工程D区二层结构共浇筑混凝土柱54根,拆模后发现混凝土表面没有预期的光滑平整,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砂局部酥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经统计,表面蜂窝麻面大小在40 mm之内、标高在0.5 m~1 m部位的柱有3根,少量蜂窝的有4根,局部表面麻面的有7根。

3 蜂窝麻面的原因

3.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砂、石子、水泥、加水计量不准,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等致使拌合物过于粘稠,以致在拌和过程中裹入大量气泡,即使在粘稠的混凝土中合理振捣,这些气泡也难以排出,从而形成蜂窝麻面。

3.2 混凝土和易性较差

混凝土入模后搅拌时间太短,没有进行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此外,混凝土拌合时间导致拌和不均匀、粘聚性差,并使砂浆与石子易产生离析,引起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

3.3 引气剂质量欠佳

为了减少拌合物泌水离析、改善和易性和提高硬化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往往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适量掺入引气剂。但是本次浇筑中所用的引气剂质量欠佳,在混凝土中形成较大气泡,造成连通气泡,再加上振捣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除,混凝土结构表面就形成了蜂窝麻面。

3.4 混凝土浇筑不当

混凝土浇筑不当引起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主要有以下原因:1)在下料高度过高的情况下不使用串筒,或由于钢筋较密导致下料过程中石子与砂浆产生离析,形成蜂窝麻面;2)拌合物入仓后未分层或分层厚度偏高,使气泡行程过长难以完全排出,形成蜂窝麻面;3)振捣不密实或振捣时间不够,拌合物中的气泡没有完全排出,形成蜂窝麻面。

3.5 模板工程问题

本次浇筑,模板工程的问题主要包括模板、模板拼接及脱模剂三方面。部分模板本身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在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会被粘坏形成蜂窝麻面。另外,木模板在浇筑前没有充分浇水浸润,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被木模板吸走引起蜂窝麻面。模板拼接存在问题主要是指模板拼接不严密,造成拼缝处发生漏浆现象,使该处石子不能被砂浆充分包裹形成蜂窝麻面。目前,脱模剂大致分为矿物油类、乳化油类、水质类及聚合物类4种。其中,乳化油类脱模剂是目前施工中常采用的一种,但本次选用的乳化剂引气性较大,产生的气泡不能完全排出,便使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4 蜂窝麻面的处理

4.1 蜂窝处理

对较小蜂窝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后,用1∶2~1∶2.5的水泥砂浆拍入小孔,修补抹平;大蜂窝应先将蜂窝处松动的石子剔除干净,见底后,将外露部分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然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果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4.2 麻面处理

先将麻面部位用钢丝刷加清水刷洗并充分湿润,然后用水泥素浆或1∶2~1∶2.5的水泥砂浆抹平,达到外观平整顺畅。

5 蜂窝麻面的防治

5.1 模板

模板质量的好坏是引起构造物外观缺陷的主要因素,模板的选用应注意模板的结构和质量,加工和材料。施工单位应对模板进行工程设计,即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和施工方案,进行选型、选材和结构计算,并绘制施工图和提出加工要求,做到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不漏浆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重要的是经常使用的模板应用钢模,并且在支模的过程中确保模板的拼装平整牢固。周转使用的模板应定期整修,防止变形、锈蚀。

5.2 混凝土配合比和搅拌

在施工中,要认真设计确定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分,生料拌和前必须仔细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此外,为了使拌合物具有较好的粘聚性,按照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规定,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拌合时间。

5.3 引气剂

引气剂应当选择优质的产品,使混凝土中引入的气泡微小表面能高且分布均匀。

5.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当下料高度超过2 m时应当预留下料口或采用串筒下料,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混凝土铺料按照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进行分层,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50 cm;混凝土振捣,做到振捣有次序、不漏振,控制好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基本不再出现气泡、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为宜。

6 结语

对于混凝土表面出现的缺陷,只要找出原因,提出相宜的解决办法,绝大多数是可以消除的。对已经出现的混凝土缺陷,只要精心进行修补,完全可以保证混凝土的美观要求。

摘要:以上海金山能源山工程为例,在分析立柱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成因基础上,概述了施工过程中为了消除蜂窝麻面采取的处理措施,并简要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常采用的防范措施,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蜂窝,麻面,防治,处理

参考文献

[1]雷正刚.分析混凝土结构表面麻面蜂窝的形成及抑制措施[J].四川建材,2006(4):117-118.

[2]熊巨昌.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J].广东建材,2006(8):63-64.

[3]李德群,聂玲.混凝土结构蜂窝麻面成因及抑制方法[J].江西建材,2005(4):66-67.

[4]李占德.浅谈混凝土构造物外观缺陷的成因和预防[J].山西建筑,2002,28(3):135-136.

[5]王本余.混合结构构造柱施工质量问题及对策[J].安徽建筑,2006(6):67-68.

[6]冯天文.桥梁混凝土蜂窝麻面的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6):267-268.

[7]伏文勇.水工混凝土“蜂窝麻面”成因及防治[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22(1):36-38.

篇4:蜂窝麻面烂根处理方案

关键词:蜂窝;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015-02

随着建筑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不仅仅要求混凝土工作性能好、强度指标高耐久性好,而且还要求砼结构有光洁如镜的外观,尤其是清水混凝土结构要求更加突出,为此给我们的施工作业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消除砼表面蜂窝麻面现象。

1砼表面蜂窝麻面形成原因

1,1内在原因

(1)砼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目前,泵送砼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砼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砼中加入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砼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砼中形成较大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连通性大气泡,如果在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砼结构表造成蜂窝麻面。

(2)砼配合比不当,砼过于粘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也是造成硬化砼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原因。由于砼过于粘稠,就会使砼在搅拌时裹人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粘稠的砼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砼结构表造成蜂窝麻面。

(3)由于砼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砼分层,砼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砼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4)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又考虑节约电能,往往在磨粉时加入一些助磨剂,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等物质,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了引气性,而且加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也会给硬化砼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1.2外部原因

(1)GB/T10-95《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6.3.4中规定“砼浇注分层厚度宜为300mm~500mm”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由于气泡形成过长,即使振捣的时间达到规程要求,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这样也会给硬化砼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2)合理使用脱模剂是造成砼表面蜂窝麻面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脱模剂市场比较混乱,良莠不齐,产品大约分为以下几类:①矿物油类,例如:机油、柴油、煤油、机油加柴油、机油加煤油、机油加变压器油等轻质油;②乳化油类,即轻质油加水再加定量的乳化剂生成的水包油型乳液;③水质类,即动植物进行皂化后再用水稀释的液体;④聚合物类,即石蜡、液体石蜡、松节油等物质再加入有机溶剂生成的溶液,由于成本较高在具体的作业中使用较少。

就矿物油类脱模剂而言,不同标号的机油粘度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标号的机油,由于环境温度不同粘度也不相同,气温高时粘度低,气温低时粘度高。当气温较低时,附着在模板上的机油较粘,新拌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粘稠的机油,即使合理的振捣气泡也很难沿着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导致砼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在具体的作业中,我们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机油中加入适量柴油,用来降低脱模剂的粘度,这样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水乳类脱模剂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多,但是一些产品选用的乳化剂引气性较大,也会给砼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动植物油进行皂化的脱模剂出现问题较多,其原因是产品中含有引气性比较大的乳化剂及增稠剂,会给砼结构面层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这类脱模剂在我单位所有的砼作业中坚决不予使用。

另外,模板材质不同也会使砼结构面层出现不同的状态。

1.3环境温度对砼结构面层的质量也特别明显

由于气泡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体积变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体积变大,气泡承载力变小,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泡,即使砼结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砼结构外观影响不大,因此冬夏季的砼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

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因此,附着在砼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当砼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势必给砼面层留下孔洞。

2消除砼内部不利因素的方法

(1)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因为现在砼工程使用的基本都是泵送砼,我们在选择厂家时,首先考虑的是本地信誉度高,质量过硬的混凝土厂家,并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对本单位使用混凝土中引气剂的种类特别要求使用如以丹宁酸、蒎稀等为主要原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的引气剂。

(2)在规定范围降低砼粘稠度,适当调整砼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组分。改善砼的粘稠性,也可以提高砼结构面层的质量。

(3)控制新拌砼的和易性,如砼离析泌水,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必须适时进行复振。

(4)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分,在拌制砼时应在其中加入消泡剂。

3解决砼外部不利因素的方法

(1)砼的供应必须保证砼泵能连续工作,泵送间隙不得超过1h,泵送时,受料斗内应经常有足够的砼,防止吸入空气形成阻塞。泵管安装宜直,转弯宜缓,接头要严密,防止漏气、阻塞,泵送前应用适量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如有堵泵塞管应及时组织力量排除,此期间备用砼吊斗,用塔吊吊装保持砼浇捣的连续性,并要保证每层砼浇注厚度不大于50cm。

(2)泵送操作人员由公司委派,并应进行严格培训,取得劳动局颁发的合格证后方准上岗操作。

(3)泵送前应检查泵机的转向阀门是否密封良好,其间隙应保持在允许范围内,使水泥浆的回流降低到最低限度。当检查发现偏差时,应用耐磨焊条进行补焊。

(4)泵送前。先开机用水湿润整个管道,而后送人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使输送管道壁处于充分润湿状态,再开始泵送砼。

(5)选择使用优质的脱模剂。

(6)在具体施工中,通过比较发现用尿醛树脂压制而成的竹、木模板成型的砼面层显著好于钢模板,所以在有条件情况下,尤其是大体积砼施工中要尽可能的采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

(7)复振是消除砼结构面层蜂窝麻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一层结构的柱、梁、板砼,由西到东,一次连续浇捣,布料水平管随浇随拆。

篇5:整体露筋、蜂窝麻面处理方案

一、质量问题描述:

斜屋面层柱、斜屋面板模板拆除后,发现斜屋面层柱存在如下质量问题:

Q轴×○7轴aKZ-9上部分(柱高约1.5米)发现存在较大面积露筋现象,1:○柱砼松散,强度低,经分析是屋面柱、梁、板同时浇筑,砼入模后对该柱砼漏振或振捣不到位造成的;

Q轴×○5轴aKZ-5上部分(柱高约1.5米)发现存在较多蜂窝麻面,经分

2、○析是屋面柱、梁、板同时浇筑,砼入模后对该柱振捣不均匀或不到位造成的;

J轴×○5轴LZ上部分(柱高约1.5米)发现存在较多蜂窝麻面,经分析

3、○是屋面柱、梁、板同时浇筑,砼入模后对该柱振捣不均匀或不到位造成的;

二、处理意见:

质量问题发现后,项目部立即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报告,并现场组织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主要人员现场观测,对质量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形成由责任方(施工单位)提出质量问题处理方案,提交监理及建设方审批后,再对柱砼质量问题实施整改的处理意见。

三、处理方案:

Q轴 ×○7轴框柱露筋质量问题处理方案:

(一)○

1、满堂架搭设

搭设满堂钢管脚手架对该柱周围的的梁、板进行支撑加固,满堂钢管脚手架搭设的范围以该柱为中心点,在该柱四周留出 5 0 0mm的空间做为操作面,其余按与该柱相交的梁、板跨度的2/3范围内搭设满堂架。梁、板支撑脚手架立柱间距≤@500㎜布置,梁位设双排架,并且立柱加密,立柱之间用水平杆纵

横连通上下间距≤@1000mm,并与满堂脚手架搭设范围内的砼柱进行抱柱拉结,使架体成为一个整体。支撑顶面和底面均用厚度 >5 0mm的木板作垫木,支撑与垫木之间用木楔顶紧,防止支撑或垫木滑移。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待砼强度试压报告合格后方可拆除满堂架。

2、剔凿

为确保新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结,采用人工对该柱松散砼进行凿除,直至凿至振捣密实的部位。使基底露出坚硬、牢固的混凝土面,务必彻底全面。混凝土剔凿时应重点保护好柱子钢筋。

3、柱子箍筋恢复

对柱箍钢筋进行整理,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加密,箍筋间距为@100。在砼凿除过程中若箍筋破损较为严重的必须更换。修复、加密后请建设、监理单位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柱模安装。

4、基层冲洗处理

对凿除的混凝土表面,采用水枪(采用自来水)将碎屑、灰尘冲洗干净,并连续、均匀地喷洒,使表层混凝土达到饱和状态,且表面无明水。

5、模板支设

为了便于砼灌浆密实,平整和美观,模板采用全新胶合模板,安装柱模时,在距柱脚1米处及柱顶处预设灌浆口,灌浆口做成“楔”形,供灌浆及振动棒插入使用。柱模板的支撑安装时,与支撑梁板的满堂架分开,禁止连接在一起,以免砼浇筑时架体产生滑移,影响架体的稳定性。

6、浇灌C30细石混凝土

砼采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C30)进行浇筑,砼浇注前,做好砼坍落度试验,并做好试块及施工记录。浇灌时,先浇灌完下段后把灌浆口封好再浇

灌上部。采用小型振捣棒进行振捣。浇灌后24小时内不得有振动、碰撞。

7、养护及拆模

砼终凝后洒水养护,每天4-6次,砼浇筑后待模3天,拆除边模后继续养护至7天,同时将留“楔”形处突出柱面砼剔掉。

8、监测:

处理完成后对主要结构的梁、板构件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梁、板支撑拆架后持续监测7天。

(二)○Q轴×○5轴aKZ-5,○J轴 ×○5轴蜂窝麻面质量问题处理方案:

1、剔凿

为确保新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结,采用人工对该柱松散砼进行凿除,直至凿至振捣密实的部位。使基底露出坚硬、牢固的混凝土面,务必彻底全面。混凝土剔凿时应重点保护好柱子主筋。

3、冲洗及基层处理

对凿除的混凝土表面,采用水枪(采用自来水)将碎屑、灰尘冲洗干净,并连续、均匀地喷洒,使表层混凝土达到饱和状态,且表面无明水。之后涂刷上一层约2㎜纯水泥浆。

4、柱子箍筋恢复

在砼凿除过程箍筋可能会产生位移或破损,浇灌砼前必须对柱箍进行调整,使柱箍的位置、间距等达至原设计要求,若破损较为严重的必须更对柱箍钢筋更换。柱箍调整后请建设、监理单位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完毕后方可进行柱模安装。

5、模板支设

为了便于砼灌浆密实,平整和美观,模板采用全新胶合模板,安装柱模时,在柱顶处预设洞口,供放料使用,在柱模板最上口部位做成“楔”形,供放料使用。

6、浇灌C30细石混凝土

砼采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C30)进行浇筑,砼浇注前,做好砼坍落度试验,并做好试块及施工记录。浇灌时,采用小型振捣棒进行振捣。浇灌后24小时不得有振动、碰撞。

7、养护及拆模

砼终凝后洒水养护,每天4-6次,砼浇筑后待模3天,拆模后继续养护至7天,同时将留“楔”形处突出柱面砼剔掉。

四、安全措施:

1、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2、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可靠临时设施。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工作人员不得爬模上下。

3、装拆架体时,上下要有人接应,随拆随运,并应把活动的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和抛掷。

4、装拆模板时,必须搭设脚手架。装拆施工时,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要扣上安全带。

5、在支撑搭设、拆除和浇筑混凝土时,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应在适当位置挂设警示标志,并指定专人监护。

6、搭设应由专业持证人员安装;安全责任人应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及签证。

篇6:蜂窝麻面烂根处理方案

墙、柱、梁板砼存在的少量蜂窝、麻面、胀模等缺陷,经公司生产施工部及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原因分析,特制定此返修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1拟修补墙、柱的砼蜂窝、麻面、胀模等缺陷部位,大小标记清晰。1.2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架子、锤子、铁锤、吊锤、墨斗准备好。1.3施工员对操作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的交底。1.4施工员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1.5要求待修补处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才能进行修补工作。

二、劳动力准备:施工人员根据缺陷存在的数量,由施工员合理安排。

三、施工方法

3.1首先对待修补部位的松散混凝土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损伤结构钢筋。

3.2对凿除部位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3.3进行支模,要求模板支设牢固,并留设浇筑口和清理口,确保支模时的垃圾能清理干净。清理后及时封堵清理口。

3.4对修补处涂刷一层用同砼相同的水泥做成水泥浆进行界面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能结合良好。

3.5采用与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修补,要求用¢12钢筋仔细捣实。

3.6混凝土终凝后拆模,加强洒水养护,避免新旧混凝土结合处开裂。3.7对于较轻微的麻面现象,用毛刷刷干净,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后,修补前涂刷同砼标号水泥浆基层或用1:2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处理即可,施工完毕终凝后加强淋水养护。

3.8对胀模部位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损伤结构钢筋。要求凿成后的混凝土表面观感达到斩假石的效果,无松动石子及混凝土颗粒。

五、质量保证措施:修补施工时,由施工员进行旁站监督,并由项目部质检员进行复检。

篇7:混凝土蜂窝麻面漏筋孔洞处理

蜂窝:即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产生的原因: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材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②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③下料高度太高造成混凝土离析;

④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⑤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⑥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等。防治措施:

①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经常检查;

②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坍落度符合要求;

③下料高度超过2m要用串筒或溜槽,竖向构件根部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浇同配比减石子砂浆(一般30~50mm为宜);

④浇灌混凝土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 ⑤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 处理措施:

①对小蜂窝,洗刷干净后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②较大蜂窝,凿去薄弱松散颗粒,洗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③较深蜂窝可在其内部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麻面:即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杂物未清理干净,钢模板隔离剂未刷或未刷均匀,拆模时粘坏混凝土表面;

②木模板未充分湿润,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被模板吸收而失水出现麻面; ③模板拼缝不严、缝隙漏浆;

④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⑤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拆模后形成麻点。防治措施:

①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双面胶条等堵严;

②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并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③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④若出现麻面缺陷,混凝土表面作粉刷装修时,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应在麻面处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孔洞:即混凝土构件上有较大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产生原因:

①在钢筋较密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处混凝土下料受阻,未振捣就继续向上浇筑; ②混凝土离析严重,石子成堆、严重跑浆且未认真振捣; ③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振动器振不到,形成孔洞; ④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挡住混凝土等。防治措施:

①在钢筋密集处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认真分层捣固或配以人工插捣; ②有预留孔洞处应从其两侧同时下料,认真振捣; ③及时清除落入混凝土中的杂物;

④处理方法,凿除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立模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固。

露筋:即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出来,未被混凝土包裹。产生的原因:

①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 ②构件截面小、钢筋密,石子卡在钢筋上阻止了砂浆充满模板; ③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离析、露筋处缺浆漏浆; ④浇筑前木模板未湿润,脱模时粘掉保护层混凝土等。防治措施:

①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及保护层垫块位置正确,木模板应充分湿润; ②钢筋密集时粗集料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 ③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与和易性符合设计要求;

④处理方法:表面露筋可洗净后在表面抹1:2水泥砂浆,露筋较深应处理好界面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缝隙、夹层:即混凝土内存在成层的松散混凝土。产生原因:

①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浇筑混凝土;

②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③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④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防治措施:

①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交接部位; ②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

③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

④接缝处浇灌混凝土前先浇同配比减石子砂浆(一般30~50mm为宜),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

⑤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 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

⑥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缺棱掉角:即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棱角有缺陷。产生原因:

①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②冬季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③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成品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④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匀、漏涂。防治措施:

①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②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MPa以上强度; ③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④处理方法,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斜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养护。

混凝土表面裂缝:即混凝土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对于板类构件有的甚至上下裂通;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纵深裂缝。产生原因:

①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高温干燥情况下产生干缩裂缝。②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拌制混凝土,造成不规则的并随时间发展的裂缝。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与收缩裂缝。防治措施:

①按施工规程及时进行养护,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面或压实; ②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③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制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即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产生原因:

①砼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②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③砼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防治措施:

①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

②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设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并防止浸水,确保不发生下沉;

篇8:蜂窝麻面烂根处理方案

1 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

1.1 混凝土内在原因

1.1.1 混凝土含气量过大, 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

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 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 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引气剂, 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 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形成较大的气泡, 而且表面能较低, 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 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 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 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1.1.2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过于粘稠, 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 也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原因。

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少、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份等, 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粘稠, 就会使混凝土在搅拌时裹入大量气泡, 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粘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 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1.1.3 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 产生离析泌水。

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 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 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 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1.1.4 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 又考虑节约电能, 往往

在磨粉时加入一些助磨剂, 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等物质, 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 而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 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1.2 外部原因

1.2.1 GB/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6.

3.4中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 宜为300~500mm, 但是在实际施工时, 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 由于气泡行程过长, 即使振捣的时间达到规程要求, 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 这样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1.2.2 不合理使用脱模剂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的主要原因。

目前脱模剂市场比较混乱, 良莠不齐, 产品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a.矿物油类, 例如机油、柴油、煤油、机油加柴油、机油加煤油、机油加变压器油等轻质油。b.乳化油类, 即轻质油加水再加定量的乳化剂生成的水包油型乳液。c.水质类, 即动植物油进行皂化后, 再用水稀释的液体。d.聚合物类, 即石腊、液体石腊、松节油等物质再加入有机溶剂生成的溶液, 由于成本较高使用较少。就矿物油类脱模剂而言, 不同标号的机油粘度也不尽相同, 即使是同标号的机油, 由于环境温度不同粘度也不相同, 气温高时粘度低, 气温低时粘度高。当气温较低时, 附着在模板上的机油较粘, 新拌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到粘稠的机油, 即使合理的振捣气泡也很难沿模板上升排出, 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单位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在机油中加入部分柴油, 用来降低脱模剂的粘度, 这样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仍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水乳类脱模剂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多, 但是有一些产品选用的乳化剂引气性较大, 也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造成蜂窝麻面。

动植物油进行皂化的脱模剂出现的问题较多, 其原因是产品中含有引气性比较大的乳化剂及增稠剂, 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带来极大的影响。

1.2.3 模板材质不同也会使混凝土结构面层出现不同的状态。

1.2.4 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也特别明显。

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 因此气泡体积变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 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体积变大, 气泡承载力变小, 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 承载力较大, 不容易形成联通气泡。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 气泡也很小, 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 由此使人们联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

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 因此覆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 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 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 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 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 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 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

2 消除混凝土内部不利因素的方法

2.1 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

优质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引入的气泡直径宜在10~200μm, 气泡表面能比较高, 气泡在混凝土中分布比较均匀 (平均间距不大于0.25μm) , 有人先后试验了11种引气剂对混凝土含气量、抗压强度、凝结时间以及掺引气剂经时含气量损失等, 认为以丹宁酸和蒎烯为主要原材料的引气剂综合性能较好。

2.2 降低混凝土粘稠度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

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份, 改善混凝土的粘稠性, 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

2.3 控制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如果混凝土离析泌水, 严格控制振捣时间, 必须适时进行复振。

2.4 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份, 在拌制混凝土时应在其中加入

消泡剂, 例如加入适量的磷酸三丁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以及表面张力低于30dny/cm的许多助剂, 都可以消除其中的气泡。

3 解决混凝土外部不利因素的方法

3.1 严格按GB/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中的规定执行, 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不应大于50cm。

3.2 选择使用优质的脱模剂。

3.3 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显著好于铁模板,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

3.4 复振是消除混凝土结构面层蜂窝麻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摘要:结合实际, 谈谈浅谈砼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篇9:蜂窝麻面烂根处理方案

【关键词】麻面;蜂窝;混凝土

一、麻面的形成与治理

1.1麻面的概念

混凝土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缺浆、起沙、粗糙,呈现的小凹点,凹点直径通常不大于5mm,且无露筋现象。

1.2麻面的形成原因

1.2.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产生麻面。

1.2.2混凝土浇筑前木模板未进行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建物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而产生麻面。

1.2.3模板的拼缝不严,灌注混凝土时局部出现漏浆现象,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1.2.4钢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导致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1.2.5混泥土浇筑时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行成麻点。

1.2.6拆模过早,使混泥土表面的水泥粘在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

1.3麻面的预防

1.3.1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1.3.2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用清水充分湿润。

13.3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防止漏浆。

1.3.4钢模板隔离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1.3.5对于混凝土浇筑问题:一是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二是振捣要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振动棒从插入到拔出的时间应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马蹄上口斜面宜作为混凝土分层控制高度,以利排气;如果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应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或人工插捣的方法进行振实。三是新拌混凝土必须按水泥或外加剂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放置时间过长的未初凝混凝土可拉回拌和站按设计水灰比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和。四是T梁马蹄以下部分主要依靠附着式振捣器振捣,腹板上部、翼板混凝土主要依靠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尽量避免浇筑上部混凝土时启动附着式振捣器,导致下部即将结硬的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

1.3.6模板一定要在混凝土达到养护期后才能进行拆除。

1.4麻面出现后的补救措施

混凝土表面的麻点,如果对结构无大影响的,通常不做处理,如需处理,方法如下:⑴、用稀草酸溶液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毛刷洗净,于修补前用水湿透。⑵、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为细砂,粒径最大不宜超过1mm。⑶、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为1:2或1:2.5,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⑷、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⑸、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二、蜂窝的形成与治理

2.1蜂窝的概念

混凝土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骨料间有空隙存在,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mm,深度不露主筋,可能露箍筋。

2.2蜂窝的形成原因

2.2.1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计量错误,加水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搅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混凝土下料不当,一次下料过多或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与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段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靠近模板处漏振,或使用干硬性混泥土,振捣时间不够造成蜂窝。

5、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时有水泥浆大量留失,或模板未支牢,振捣混凝土时模板松动或移位,或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浆。

6、结构构建截面小,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塌落度过小,混凝土被卡住,造成振捣不实。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8、混凝土浇筑完后没有很好进行养护。

2.3蜂窝的预防

(1)混凝土浇筑前,认真检查模板缝隙,发现缝隙大时要及时修补,保证模板缝隙严密;木模板要充分浇水湿润;钢模板要清除干净表面灰浆等脏物,并刷好脱模剂。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2)混凝土要严格按照配合比准确投料,且要严格控制好水灰比、塌落度及搅拌时间。

(3)混凝土要分层下料浇筑,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采取增加滑槽、溜筒等方法下料,防止骨料分离。

(4)混凝土采用插入振捣器时,每一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振捣器要快插慢拔,待出现泛浆后,混凝土不下沉即可停止振捣。

(5)混凝土浇筑完12h后,应采用铺盖草袋及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为14~28d。

2.4蜂窝出现后的补救措施

当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不平、蜂窝孔洞等现象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A.当凹凸不平处的深度大于10mm时,先用钻子剔成慢坡,并用钢丝刷刷后浇水清洗干净,抹素灰2mm,再抹砂浆找平層。抹后将砂浆表面横向扫成毛面。如深度较大时,待砂浆凝固后再抹素灰2mm,最后用砂浆抹至与混凝土表面齐平。

B.当基层表面有蜂窝孔洞时,应先用钻子将松散石子除掉,将孔洞四周边缘剔成斜坡,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2mm素灰、10mm水泥砂浆交替抹压直至与基层齐平,并将最后一层砂浆表面横向抹成毛面。待砂浆凝固后再与混凝土表面一起做好防水层。当蜂窝不深,且石子粘结较牢固,则需用水冲洗干净,再用1:1水泥砂浆用力压抹平后,最后将砂浆表面扫毛即可。

C.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在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施工缝处剔成斜坡槽。槽深一般在1cm左右,上下斜坡厚度各为2.5cm。剔后浇水并用钢丝刷清洗干净,然后在斜坡内抹素灰2mm,然后用1:2水泥砂浆找平,并将砂浆表面扫成平面。

以上施工方案是针对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混凝土表面缺陷而编制的专项修补措施。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杨南方,尹辉主编.《建筑施工技术措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神经外科护理实习心得下一篇:井下电网短路越级跳闸的原因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