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旅行社诚信建设管理办法

2024-05-01

湖北省旅行社诚信建设管理办法(共6篇)

篇1:湖北省旅行社诚信建设管理办法

湖北省旅行社业诚信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湖北旅行社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导游(领队)人员的执业行为,加强旅行社业的诚信机制建设,营造有序的旅游经营环境和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推动湖北省旅行社企业做优做强做大,促进和谐旅游建设,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湖北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旅行社、导游(领队)人员及相关管理、服务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旅行社诚信建设,是指为促使旅行社行业自觉守法、规范经营和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对旅行社及导游(领队)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推行诚信规范,建立诚信经营约束机制,加强诚信监管,在旅行社行业构建完善的诚信体系,形成诚信经营行风的过程。

第四条 旅行社诚信建设实行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成立省旅行社业诚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旅行社业诚信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市(州)、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辖区旅行社业诚信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诚信记录的管理

第五条 旅行社诚信记录是指记载旅行社及导游(领队)人员诚信行为的有关信息。包括旅行社及导游(领队)人员的基本信息、良好信息、投诉信息、处罚信息和司法信息。

第六条 基本信息的内容

主要包括:旅行社中文名称、国际旅行社英文名称及缩写、旅行社地址、企业经济类型、主要投资人、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许可经营范围、许可批准文号、许可证有效期、经营许可证编号、工商注册日期、营业执照注册号、开业时间、注册资本、质量保证金数额、联系电话、投诉电话、传真、网址、电子邮箱、年检结论、旅行社诚信等级、信贷信用等级、质量认证情况等。

旅行社分支机构名称、负责人、地址、联系电话、传真、经营范围、工商注册时间、营业执照注册号等。

导游(领队)人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学历、工作单位(社会导游注册的导游服务中心或导游公司)、工作岗位、劳动合同期限、导游资格证书编号、导游资格证书颁发机关及时间、导游(领队)证书编号、导游(领队)证书颁发机关及时间、导游语种、专业技术职称、专业技术职称证书颁发机关及时间、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编号、专业技术等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颁发机关及时间、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编号、年审结论、诚信等级等。

第七条 良好信息的内容

主要包括:县级以上党群机关、行政部门、社团组织对旅行社及其职工、导游(领队)人员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及先进典型事例。

第八条 投诉信息的内容

主要包括: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质监所查证属实的旅行社、导游(领队)被投诉但未被有关部门予以处罚的不良行为信息。

第九条 处罚信息的内容

(一)旅行社及其职工、导游(领队)人员违反旅游法规,从事违法违规经营和服务活动,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质监所立案查处的处罚信息。内容包括旅行社及其职工、导游(领队)人员违法违规的主要事实,处罚结果及对其依法采取的相应限制措施。

(二)旅行社及其职工、导游(领队)人员违反其它法律、法规,从事违法经营和服务活动,被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并抄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请协助记录的处罚信息。内容包括旅行社及其职工、导游(领队)人员违法违规的主要事实,处罚结果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其依法采取的相应限制措施。

(三)导游(领队)人员因违法、违规,被所在旅行社、导游服务中心查证处罚的主要事实和结果等信息。

第十条 司法信息的内容

主要包括:旅行社及其职工、导游(领队)人员因经济纠纷,经司法部门裁决应承担法律责任及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主要事实和结果等信息;因违法行为,经司法部门依法审理、判决的主要事实和结果等信息。

第十一条 基本信息记录期限至旅行社经营终止时;良好信息记录期为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受到表彰、获取称号的有效期限;投诉信息记录期限为2年;处罚信息记录期限为3年;司法信息记录期限为7年。

第十二条 诚信信息的采集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质监所、旅行社、导游服务中心、旅游社团组织报送为主,兼纳其它部门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 旅行社业诚信信息报送制度

(一)诚信信息实行分级负责,实时报送、网上实施的制度。旅行社负责按规定在网上实时报送、更新企业基本信息、良好信息,向省、市州旅游局实时书面报送导游人员基本信息、良好信息、第九条第三款规定的处罚信息。旅游社团组织负责按规定向省、市州旅游局书面报送本社团授予成员单位及其职工荣誉称号的良好信息。

导游服务中心负责按规定在网上实时报送、更新导游人员基本信息、良好信息、投诉信息、处罚信息、司法信息。

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质监所负责按规定核实国内旅行社、导游服务中心、旅游社团组织报送的信息;实时报送本部门发生的奖惩信息;根据相关部门交流的信息实时填报国内社的良好、投诉、处罚、司法信息。

省旅游局质监所负责按规定核实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质监所、国际旅行社、旅游社团组织报送的信息,实时填报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奖惩信息;根据省直相关部门交流的信息实时填报国际旅行社的良好、投诉、处罚、司法信息。

(二)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质监所、旅行社、导游服务中心、旅游社团组织应指定人员负责信息报送工作。

(三)湖北旅游诚信信息指定网站为“湖北旅游网”。网络实名:湖北旅游网

英文域名:

第十四条 全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向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消费者委员会征集旅行社及从业人员的诚信信息。

第十五条 湖北省旅行社业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质监所、旅行社、导游服务中心、旅游社团组织均应建立诚信信息记录、填报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第十六条 诚信信息的录入、变更、增加、转录、删除,必须以具备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书为准,必须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审核批准,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操作。

第十七条 诚信记录资料依法向社会公开,社会公众可在网上读取、查询、下载。

第三章 诚信评价的管理

第十八条 诚信评价是指在诚信记录的基础上,按照《诚信旅行社标准》和《诚信导游员标准》,对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在一定期限内经营或执业行为进行考核评价的管理措施。

第十九条 《诚信旅行社标准》和《诚信导游员标准》,由省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公布施行。

第二十条 诚信评价以旅游诚信数据库为依托,实行信息化管理和诚信等级评价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 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国际旅行社和领队人员的诚信评价工作,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国内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诚信评价工作。

第二十二条 旅行社和导游(领队)人员诚信等级实行评价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对上旅行社和导游(领队)人员的诚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列入旅行社和导游(领队)人员的基本信息。

第二十三条 旅行社和导游(领队)人员的诚信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值85分以上的为“A”级,表示诚信状况 “优”;评定分值为75分-84分的为“B”级,表示诚信状况“良”;评定分值为60分-74分的为“C”级,表示诚信状况“及格”;评定分值为60分以下的为“D”,表示诚信状况“差”。

第二十四条 经营期满1年的旅行社、领取IC卡执业期满1年的导游(领队)人员,均应实行诚信评价。

第二十五条 经营期不满1年的旅行社、领取IC卡执业期不满1年的导游(领队)人员,不参与诚信等级评定。

第二十六条 旅行社在上内有下列行为的,应确定为“D”级:

(一)被年检主管部门作出暂缓通过旅行社业务年检结论的;

(二)旅行社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停业整顿行政处罚的;

(三)旅行社因同类性质的违法违规问题连续2次以上受到工商、税务、公安等行政部门通报批评的;

(四)发生经有关部门认定,由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承担主要责任的重大以上旅游安全事故的;

(五)旅行社填报不实信息或伪造诚信等级证明、冒用诚信等级从事经营活动经查实的;

(六)诚信等级评定之后,经核实旅行社有未填报的违法违规行为的;

(七)经营期满1年的旅行社,无故不按规定报送诚信信息的。第二十七条 导游人员在上内有下列行为的,应确定为“D”级:

(一)被年审主管部门作出暂缓通过导游年审的;

(二)受到1次扣除6分以上处理或累计扣分达到10分的。第二十八条 湖北省及各市州旅行社业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每诚信评价结束后7日内向社会公告诚信评价结果。

第二十九条 湖北省及各市州旅行社业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对诚信评价的真实性负责,不承担单位和个人因使用诚信评价结果而产生的任何后果。

第四章 激励与警示

第三十条 诚信激励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职权范围内,根据旅游诚信评价的结果,对旅游诚信评价等级较高的旅行社、导游(领队)人员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示其诚信行为的管理措施。

第三十一条 诚信警示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职权范围内,根据旅游诚信评价的结果,对诚信评价等级较低的旅行社、导游(领队)人员,在市场准入以及相关行业监督管理过程中对其依法采取防范、提示、限制措施,并向社会公布其失信行为的管理措施。

第三十二条 上一诚信评价结果为“A”级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授予“诚信旅行社”、“诚信导游员”荣誉称号,授发荣誉牌匾和证书,向社会公告和重点宣传,帮助提高知名度。

第三十三条 上一诚信评价结果为“B”级以上(含“B”级)的旅行社可列入政府公务采购推荐名单,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旅游宣传促销中优先予以推荐。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实施远距离监管。

第三十四条 上一诚信评价结果为“C”级以上(含“C”级)的旅行社,自动获得本旅游市场准入资格。

第三十五条 上一诚信评价结果为“C”级的旅行社,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实施近距离监管。第三十六条 上一诚信评价结果为“D”级的旅行社,将有限制地获得本旅游市场准入资格,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旅游宣传促销中不予推荐,并对其实施零距离监管。

第三十七条 旅行社、导游(领队)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消费或交易提示,提醒相关企业和人员在与其发生经营和服务业务往来时提高警惕,注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登记事项发生变化,在规定期限内未办理变更或备案的;

(二)违反法律法规,被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正在立案查处的;

(三)年检审查中发现企业已资不抵债或连续两年经营严重亏损的;

(四)经查实有拖欠债务行为的;

(五)旅行社、导游(领队)人员诚信等级上被评定为“D”级的;

(六)拒不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的;

(七)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为需要提示的其他信息。

第三十八条 旅行社、导游(领队)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消费或交易警示,提醒相关企业和人员避免与其发生业务交易:

(一)因合同欺诈、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因严重违约,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予以行政处罚的;

(二)消费投诉比较集中、问题较多的;

(三)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有严重违约行为,拒不承担或推诿承担违约责任的;

(四)合同争议或其他经济纠纷经人民法院裁定或仲裁机构裁决后,拒不履行判(裁)决、裁定的;

(五)旅行社、导游(领队)人员诚信等级连续二年被评定为“D”级的;

(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为需要提示的其他信息。第五章 工作纪律与制度

第三十九条 湖北省及各市州旅行社业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质监所、旅行社、导游服务中心、旅游社团组织在诚信建设工作中,应当公开、公示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实行阳光作业,确保诚信建设工作的公正与公平。

第四十条 湖北省旅行社业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质监所、旅行社、导游服务中心、旅游社团组织负责诚信信息录入、公示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时限将有关诚信信息准确、及时录入、公示。

发现录入、公示错误信息时,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并按规定的程序予以更正;故意篡改、扣押原始录入信息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一条 湖北省及各市州旅行社业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质监所、旅行社、导游服务中心、旅游社团组织的工作人员应严格照章秉公办事,非依规定程序,不得擅自公布或泄露有关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诚信信息。凡涉及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商业秘密的,应为其保密。第四十二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擅自拔高或降低旅行社诚信等级的,应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湖北省旅行社诚信建设管理办法

一、行政许可依据 《行政许可法》、《旅行社管理条例》、《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二、收费标准 不收费

三、应提交的资料

申请人应提交如下申办材料(一式三份):

1、加盖公章的旅行社变更事项备案登记表;

2、市州旅游管理部门变更申请文件;

3、旅行社经营许可证正副本;

4、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原件、复印件;

5、旅行社投资人变更的还须提供以下材料:(1)旅行社转让合同;

(2)投资人变更后的旅行社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银行资信证明或其他证明文件;(3)新旅行社章程;

(4)新旅行社管理人员履历表和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旅行社总经理1名,旅行社部门经理2名,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专职财会人员1名);(5)如国有独资改制的,应提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意见书。

四、办理程序

1、申请人将以上书面申办材料递交设立地市、州、林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初审,同时登陆湖北省旅行社网上办公系统(湖北旅游网首页http://shenpi.hubeitour.gov.cn)进行网上申报。

2、市、州、林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书面申报材料和网上申报信息后,应立即对书面申报材料和网上申报信息进行审核。对初审合格的,应在15日内,以书面和网上信息两种形式报送省旅游局审批,同时告知申请人初审结果;对初审不合格的,须在15日内,以书面和网上信息两种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补正材料的全部内容,并退回申报材料。

3、省旅游局接到市、州、林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书面申报材料和网上申报信息后,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在15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审查合格的,向申请人颁发《国内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同时以书面和网上信息两种形式,告知申请人和市、州、林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结果;对审查不合格的,将申报材料退回到市、州、林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时以书面和网上信息两种形式,告知申请人和市、州、林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需要补齐补正材料的全部内容。

五、受理机构

省旅游局负责除武汉以外的全省其它地区国内旅行社变更申请(联系电话:027-87124696),武汉市旅游局负责武汉地区国内旅行社变更申请(联系电话:027-82761207)。

附件1∶旅行社变更事项备案更登记表.doc

(来源:湖北旅游网)打印

篇3:湖北省旅行社诚信建设管理办法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 是对旅行社管理中的信息流、客流、物流、资金流及其综合运作机制, 进行数字化建模、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所有经营、管理和执行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并随时查询、统计、汇总、预测、决策、报送、归档、备份和交换业务信息。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给旅行社带来先进的、信息化业务管理方案, 通过增强旅行社的灵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 既提升管理水平, 又提升旅游者服务品质, 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运营效率;不仅是旅行社服务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也是管理方式从经验型向数字型转化的方向。

内蒙古旅行社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缓慢, 而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已经成为旅行社增强竞争力、开拓业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及发展内蒙古旅游业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一) 竞争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 旅游经营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以合理配置和高效运用企业资源, 而且还应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处理日益复杂的信息资源, 使信息的快速交换成为旅行社优质服务的基础。国家旅游局于2000年底在全行业启动了“金旅工程”, 旨在改变旅游行业的管理形式,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全行业的竞争能力。

近年来, 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 (No.2) 》报告显示, 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 同比增长9%。又如呼和浩特, 2010年8月旅游高峰期间, 接待中外游客205.5万人次, 同比去年增长21%, 实现旅游收入32.06亿元, 同比增长17%;2010年内蒙古旅游总收入约为732亿元, 同比增长19.7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然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旅行社的竞争日趋激烈, 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作为基本定位的旅行社, 想要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中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旅游业信息化水平至少还比国际水平落后10~15年。要想加快我国在21世纪前叶成为世界首要旅游大国的进程, 就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和机遇:加快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内蒙古旅行社业的信息化水平与我国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更加落后。

(二) 业务发展的需要

旅游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 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 其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相关行业的协作与交流。因此旅行社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利用信息技术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沟通是否通畅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呼和浩特旅行社中, 团队的订餐、订房、订车都通过电话、传真或QQ联络确定, 逐一进行操作。如在2010年6月某旅行社举办的“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中, 近4 000人的车、房、餐全部为电话和人力联系。在这项工作中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反复操作且出错率高, 仅完成联系工作就耗时3个半月。该项目中, 已显现出旅行社手工操作存在的诸多弊端, 接一个大单却没有接待能力, 长此以往, 旅行社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影响。

在新的《旅行社条例》中, 旅行社门槛的降低、旅行社分社设立不受地域限制等规定, 一方面将使旅行社的组建更加容易, 同时也使原来挂靠在一些大社下的旅行社及在线旅行运营商可以脱离出来;另一方面也将使旅行社行业进入兼并、重组阶段。2008年, 首届入境旅游电子商务论坛在京举办后, 促使国内更多的入境游企业向在线服务商转型, 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内蒙古旅行社业务的发展必须借助新平台提供的机会求得发展, 只有站得高, 才能走得远。

(三) 管理的需要

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网络中使用, 也可以扩展到广域网, 方便网络用户浏览景点介绍、出游线路、时间安排、导游信息介绍等信息, 开发、引进、使用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我国旅行社增加综合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国外旅行社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重要性, 而我国将信息技术引入旅行社业则是近几年的事。

通过对呼和浩特部分旅行社的调查了解, 许多旅行社配备电脑的用途多为打字、做报价、传文件、贮存信息、通过QQ群发布信息、联系业务, 但线路销售仍然为手工操作, 效率低、耗时多, 经常出错, 旅游者资料不容易整理, 丢失风险大, 这些因素无疑都已成为限制旅行社发展的瓶颈。如前述“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中, 会后核账历时一个月, 反复进行多次, 并且需要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到场。而在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管理子系统中, 可以自动记账、自动编制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 快速查询各种所需的信息, 能及时而准确地处理数据、减少出错率, 还具有高保密性、高可靠性, 财务工作量减轻, 账目简单明了, 可以及时处理旅行社与其他部门的账务关系, 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又如, 在呼和浩特166家旅行社中, 组团计调和地接计调掌握着旅行社全部的信息和客户资源, 这些资源都是计调手中的个人名片, 随计调的流动而流动。若失去了一个为旅行社服务工作2~4年的计调员工, 这就意味着旅行社将会失去60%的客源, 计调手中的客源、房源、车源、用餐、导游等信息全都会因计调人员的流动而流失, 尤其是客源, 客人从询价到旅游的实现全都是与计调员工沟通, 若合作得好, 下次出游咨询的仍是计调而不是咨询旅行社, 这就要求管理者不得不留住计调员工, 造成管理的被动。

由此可知, 旅行社要摆脱传统管理的弊端, 信息化管理是其出路之一。通过了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知识, 掌握信息管理的方法, 即从管理的角度去掌握IT技术, 从信息的角度去管理企业。

二、旅行社业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行社在信息化道路上的发展比较缓慢, 四川信海威科技有限公司老总张海认为:“总体而言, 我国旅行社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 信息化水平较之国际同行和国内其他服务行业明显落后。绝大多数的旅行社还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日常业务的管理系统, 而是整天忙碌于各种传真、电话沟通上。没有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 拿不下大单子, 丢失客源等现象经常出现, 旅行社自身对此也深感头疼。”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一个庞大的资源信息库, 由自组团销售与接待管理系统、地接团管理系统、散客销售系统、陪同管理系统、票务管理系统、车务管理系统、综合业务及运作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办公室管理系统、总经理管理系统、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如此实用的信息系统在内蒙古旅行社业应用程度很低,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笔者试着作一分析。

(一) 经营规模小

据2010年不完全统计, 以在内蒙古经营相对较好的呼和浩特为例, 旅行社共有166家, 且多为中小旅行社。约70%的旅行社在人员配备上为4~10人, 在办公室配备上为2~10部电话, 2~20部电脑等, 规模小、配备简单。大约有50%的旅行社选择包部挂靠式。

(二) 经营季节短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城市是旅游主线, 因为内蒙古的季节气候原因, 经营时间和旅游时间集中在每年的6-10月初, 时间短;虽然冬季可以推出冬季冰雪旅游, 但是却不能作为旅行社的支柱产品, 旅行社在盈利不稳定或是不多的情况下, 增加额外的费用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被认为是不合算的。

(三) 旅游线路固定

旅行社在夏季主推的线路有草原一日游, 沙漠一日游, 草原—沙漠两日游, 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三日游, 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市内四日游, 中长线再加上山西或是宁夏, 线路推出的时间长, 已无新意, 手工操作线路已经很熟练, 在旅游旺季, 虽然客源较多, 但毕竟只有几个月旺季。因此, 无论区内还是跨区合作, 计调们的方式就是电话和QQ联系相关事宜。

(四) 网点布局集中

呼和浩特规模较大的旅行社如:蒙之旅、蒙圣、金锣生态、盛祥、风情旅行社等, 只是在呼和浩特的不同区开设了分社或办事处, 在呼和浩特的周边例如武川等小城镇投入的力量不是很大, 并未大规模拓展业务, 而与办事处之间的联系通常用电话、QQ。

(五) 经营者认识局限

一部分旅行社是由经验较为丰富的计调或是导游开设的, 其采用的方法为挂靠式的小成本、大收益的经营方法, 手工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得心应手, 又因为都为固定的路线, 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来说, 不会有这样的经营意识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 运用现代技术管理企业。同时, 旅行社也缺乏专业的人才。

(六) 信息建设缓慢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重视旅行社的网络发展, 很多旅行社虽有门户网站, 但宣传过于简单, 网上也没有在线服务和在线报名, 与其他网站链接少, 基础建设、传输速度、宽带不到位, 更新速度慢, 缺少客户答疑, 这些问题导致网站的访问率不高, 并且缺乏专业资源的支持, 未能实现旅游服务项目与旅游者需求的全天候自动化对接, 更不要说实现旅游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彻底整合, 建立自动化服务模式等。

以上问题的核心看似一个“小”, 但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在彭潜的“旅行社信息化调查及解决方案推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天津健生旅行社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小企业, 该社包括总经理周健在内只有4名员工。从前该公司业务员的流失常常造成企业的销售信息和资料丢失, 带来不小的损失。运用信息化管理后, 这种情况最终得以完全解决。周健说:“通过信息管理系统, 我们现在可以实现各部门各业务员的信息共享, 避免了员工离职信息就丢失的情况。我们不仅能一如既往地服务于老客户, 同时, 也能挖掘出新的客户, 实现二次销售、三次销售。”

另外, 周健认为, 通过这么一个平台来管理旅行社, 如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 既高效便捷又经济实用。“我们这个行业有很多是兼职的人员, 导游是自由职业者, 我们有固定员工, 还有经理人, 所以作为一个小企业, 我们五脏俱全, 基本上管理需求都能在软件系统上面实现。以前, 我们认为我们的账太简单了, 就没有重视, 有这么一个系统其实做起来很方便。”

周健感叹:“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满足了我们对信息管理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 还给我们带来了经营思路和管理观念的转变, 使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分析并不断挖掘客户的需求, 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因此, 我们希望可以将我们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小企业, 改变更多企业的业务模式。”

三、发展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对策

(一) 政府

政府主导产业, 规范产业, 对全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政府应该针对内蒙古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 把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 并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政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姜月忠曾向记者表示, 旅游信息化要“两条腿”走路。在企业自身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政府也要在培育信息市场, 搭建信息平台, 促进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资源整合, 以及在完善法律法规上发挥作用。

政府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毕竟这是一个大项目, 对于一个旅行社或是几个旅行社而言是无法完成的, 政府的帮助是必要的, 并且还要协调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发挥监督作用。政府要尽早起动旅行社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 以加快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文炜

(湖南省电力公司湘西电业局调度所, 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安全技术已经影响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领域, 信息安全的隐蔽性、跨域性、快速变化性和爆发性给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的信息安全是构建任何一个网络系统时必须重点关注的事情。本文简要地分析了网络中存在的几种信息安全隐患, 并针对信息安全隐患提出安全保障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策略;防火墙;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1网络信息安全定义及研究意义1.1网络信息安全定义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指网络系统中流动和保存的数据, 不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泄露、更改, 系统能连续正常工作, 网络服务不中断。而从广义上来说, 凡是涉及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 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

1.2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意义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手段的研究和应用, 对于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 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溃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造成破坏和损失;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

[收稿日期]2011-01-05

[文章编号]1673-0194 (2011) 10-0060-02

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保护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 避免非法、有害的信息传播所造成的后果, 能进行防止和控制, 避免公用网络上大量自由传输的信息失控等方面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2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2.1物理传输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

网络通信都要通过通信线路、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终端、转换器和处理机等物理部件, 这些往往都是黑客、攻击者的切入对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入侵行为:

(1) 电磁泄露:无线网络传输信号被捕获, 对于一些通用的加密算法, 黑客和攻击者已有一整套完备的破解方案, 能够较轻易地获取传输内容。

(2) 非法终端:在现有终端上并接一个终端, 或合法用户从网上断开时, 非法用户乘机接入并操纵该计算机通信接口, 或由

!!!!!!!!!!!!!!!!!!!!!!!!!!!!!!!!!!!!!!!!!!!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旅游市场管理,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应急管理水平, 促进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和发展。

(二) 企业

传统旅行社运作模式存在许多弊端, 如旅行社内部信息不畅, 资源无法共享, 规模效应不突出, 人工成本高, 办公效率低, 客户流失多, 财务易出现漏洞, 控制滞后等。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意识, 认识到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益处, 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改善产品和服务, 提高服务水平, 使旅游产品和服务顾客定制化, 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开辟网上销售新渠道, 多种经营;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旅游中间商, 注重广告宣传与市场促销;选取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如网上预订和支付等。

(三) 高校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 担负人才培养的任务。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各高校应根据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的要求, 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及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

通过对“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 一方面使学生深化新时代的旅游管理思想, 理解把计算机技术引入旅行社经营管理过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 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旅行社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一般使用方法, 如围绕旅行社的线路设计、具体接待业务、组团业务、团队核算、客服管理等业务进行具体的操作学习, 理解不同业务操作技术所体现的管理思想。

(四) 相关产业

旅行社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搭建相关产业的平台。其关联产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通讯、金融、软件等。内蒙古旅游业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较低, 旅行社与饭店、交通等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网系统不发达;金融体系不健全, 在线付款还很难实现;旅行社信息共享性差, 没有形成实时、完整的数据库;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与通讯企业合作不到位等。

只有相关产业同步发展, 才能使旅行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迅速准确地获取、加工、利用信息, 加强对旅游景点开发、规划、设计以及对客源市场目标确定、市场竞争战略制定和旅游统计;才能通过信息化引导消费, 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来大力提升旅游管理, 提高劳动效率, 节省人力, 使管理工作更加迅速、准确、高效。信息化是实现旅行社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周春林, 梁中, 袁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查良松, 陆均良, 罗仕伟.旅游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篇4: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建设探析

【关键词】 课程群;课程群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02

一、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旅游业集团化、国际化的高速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开始从“精一门”转向“通全面”,教学目的也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就业去向也更加强调宽口径。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相继将课程内容与学时进行大量缩减,这种做法使得课程设置出现孤立现象,在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下,教师只负责主讲1-2门课,注重单门课程的深挖、细化和完备,不关注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同课程老师之间沟通比较少,各自完成教学任务,专业所需知识难以系统化;课程设置的属地现象导致课程间界限分明,知识相对封闭,课程内容重叠、陈旧,课程之间难以相互支撑,前承后续,这样一来,大专业知识链条被割裂成知识碎片,学生学习起来往往顾此失彼,对专业知识难以形成宏观体系的概念,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而且无法有效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设置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课程群建设有利于课程之间知识的融合,将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关联、课程内容相互衔接紧密的课程进行重新规划、整合,形成一个有机课程群体。

二、课程群的界定

我国最早提出课程群的是北京理工大,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课题中首次提出“课程”一词,此乃课程群的早期称谓。此后国内许多学者对课程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以龙春阳、吴开亮等为代表的学者从课程间的关系对课程群进行了研究,龙春阳在《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一文中指出:课程群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理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密切联系、互动有序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和整合构建的课程集合;吴开亮在“关于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探讨”一文中指出: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陈文山从课程系统论的角度对课程群进行了研究,他在《组建课程群打造学科优势》一文中则指出:课程群是在内容上具有密切相关、相承、渗透、互补性的几门系列课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并配备相应的教学素质,按大课程框架进行课程建设,进而获得整体优势,打造学科优势。另外一种观点是建立在学科专业与课程基础关系之上的,如范守信在《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一文中指出:课程群应该是指从属于某个学科、相互之间有着合理分工、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的系统化的课程群体;李慧仙在“高校课程群三论”中指出:课程群是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张瑞民从课程群建设的框架设立,层级关系,课程群内容等方面对课程群建设进行了论述。李慧仙对课程群的评审指标和评审程序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尽管我国许多学者对课程群的界定和研究有所不同,但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可以肯定的:一、课程群的建设课程应当包括3门或3门以上的课程;二、课程群应当有一个共同的培养目标;三、课程群应当属于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至少是二级学科;四、课程群所含课程之间具有相互关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旅行社经管理的课程建设也不应当将眼光关注在一两门课程的建设和修改上,应当以旅行社经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将重心放在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上。从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培养目标定位,职业发展趋势入手,对课程建设进行宏观设计和规划,将内容上具有密切关系、相承、渗透、互补的课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旅行社管理课程体,从而达到适应当今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结构分析

当前大部分旅行社管理培养方案中课程基本上是以模块化进行设计,包括:必修课、限选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又包括公共能力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六个小模块。可归入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的课程共十门,包括三门专业基础课,三门专业课,四门专业核心课,具体如表1:

从表1中看出,原有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设计不能体现出各课程间直接的关系,每门课程的设置只是根据其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设置成核心课、专业课或基础课,但由于不同的教师担任不同课程的建设,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造成个课程间知识的重复,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扰,有的在知识在两门课程都要学,有的知识所有课程中都没有。例如导游业务、模拟导游和出镜领队业务三门课中都包含有游客日常事故处理的知识部分,管理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有激励知识点,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学都有市场调研知识的讲解,这些不单单是造成了学时的浪费,而且达不到课程整体优化的效果。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基本理论知识为支撑,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在此理念基础上,对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进行重新调整,将模拟导游、出镜领队业务和导游业务合并成一门课导游操作实务,旅游产品设计和旅行社业务操作实务合并成一门课,导游实务操作、旅行社业务操作实务、管理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市场学,删去中国出入境旅游地概括,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放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结合旅行社特点讲解,调整后的课程及课程关系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调整后的课程群,形成了一个以管理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市场学作为基础理论知识支撑,以导游操作实务,旅行社业务操作实务为技能训练,以旅行社岗位实训为能力培养的完整的课程群体系。新方案按课程群将原有的十门课合并成五门课,并增加了旅行社岗位实训环节,这些调整丰富了课程群的层次,去掉了课程间的重复内容,与培养目标更为契合,从课程设置结构上达到了最佳的整体效果,在课程的建设中,课程群中所有课程一个教学团队共同建设,一起确定课程性质,探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可以透彻讲述本课程知识,而且能照顾到其他课程的内容,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清晰而高效。

四、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建设关注点

1、注重课程群建设的融合性

现行的旅行社课程设置当中,大部分单科性课程较多,课程内容过细,课程培养目的过于狭窄,相互关联的综合性课程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科知识的遗忘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教师在授课中,为了保证其授课质量,需要进行重复讲解,授课内容重复。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建设过程就是要在旅游管理专业诸多课程中将与旅行社经营管理有关的课程列出来,对各门课程重叠、过时的内容进行删除,对同类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调整课程性质授课方式和考核方法,以此进行各课程的重新建设,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将各课程融合在一起,实现课程群的有效融合。

2、注重课程群假设团队完整性

现有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的课程不仅属地性强,相互间关联性弱,共享性差,而且多为理论性课程,各门课程的实验和实训缺乏统一协调和规划,教材建设滞后,教学内容陈旧。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群的建设与设计应当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避免课程设计与当前岗位实际需求相脱节,有效保证课程群整体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课程群建设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团队结构,不仅要有学校教师,还要有企业专家,不仅要有科研型人员,还要一线课堂教师,引入课程群负责人制,在负责人的统一协调下,统筹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设定,技能手册的编写等工作。

3、关注课程群建设的特色性

在对现有课程的分解和融合过程中,应当从专业建设的高度着眼,有效整合师资队伍、实验室、教学内容、实习基地等资源,如创建符合旅行社实务模拟操作实验室,在使用同时教材的同时,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教学手册、实习技能指导手册等,另外对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提高教学效果,切合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群建设落到实处,体现专业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李慧仙.高校课程群三论[J].煤炭高等教育,2006,(4)

[2]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3)

[3]郭必裕.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4]应用型本科数学基础课课程群建设的探讨[J].现代教育,2015,(16)

篇5:湖北省旅行社诚信建设管理办法

目录

1.省国土资源厅关于金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华软大厦用地的函

2.市政府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金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华软大厦用地的函》

3.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关于征用土地的请示

4.请示报告

5.立项的报告

6.汇总表及权属证明

7.地籍测量资料

8.土地登记委托书

9.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

10.补充合同

11.执法档案

12.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

13.地籍调查表

湖北省水利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提高水利工程设施防洪抗灾能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水利建设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 水利建设基金是用于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全省建立省、市(含州、直管市,下同)、县(含县级市、省辖市所属区,下同)三级水利建设基金。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各级财政、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切实收好、用好、管好水利建设基金。各有关缴纳和代征代缴水利建设基金的部门和单位,应严格履行缴纳水利建设基金的义务。

第二章 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和标准

第五条 从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提取3%。应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项目包括:公路养路费、公路建设基金(含高等级公路建设资金)、车辆通行费、公路运输管理费、与中央分成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公安和交通等部门的驾驶员培训费、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业管理费、征地管理费、市政设施配套费。

第六条 从新增财政收入中剔除列收列支、政策性先征后返及按规定上解后,提取10%。

第七条 非农业建设征用土地,向用地单位按亩征收一定数额的水利建设基金。具体标准为:武汉市耕地每亩2000元,非耕地每亩1500元;市州城区(含省直管市城区)耕地每亩1500元,非耕地每亩1000元;县(市)城区耕地每亩1000元,非耕地500元;乡镇耕地每亩500元,非耕地300元。

下列建设项目用地免征水利建设基金:经中央和省政府确定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型项目,高科技并能带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项目,跨地区并对全国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用于解决城镇居民住房困难的经济实用商品房开发工程;社会民政福利

工程;军队、学校、科研机构的基本建设项目。

第八条 有重点防洪任务的下列城市,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15%。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包括:武汉、荆州、黄石;襄樊、宜昌、咸宁、黄冈、鄂州(不含所辖县、市);荆门(不含京山县)、仙桃、潜江、天门市。

第九条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防汛费、河道堤防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统一纳入水利建设基金,原管理办法不变。

第三章 水利建设基金的筹集办法

第十条 水利建设基金属政府性基金,应按预算级次分别缴入同级金库,实行预算管理。水利建设基金的征集工作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水利建设基金征集的有关工作。

第十一条 水利建设基金的征集数额,由缴纳水利建设基金的部门和单位据实申报,经同级财政、审计、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后,财政部门下达,并抄送同级计划部门。终了,财政部

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对各项应缴纳的水利建设基金进行清算。

第十二条 从养路费(含高等级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中提取水利建设基金,除武汉市留用部分由武汉市征收外,其他全部由省交通厅直接缴入省级金库。

第十三条 从车辆通行费中提取水利建设基金,属于交通部门负责征收的车辆通行费,由省交通厅缴入同级金库;属于非交通部门征收的车辆通行费,由收取车辆通行费的部门和单位据实缴入同级金库。

第十四条 从公路运输管理费、征地管理费和市政设施配套费中提取水利建设基金,分别由本级交通、土地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据实缴入同级金库。

第十五条 从与中央分成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和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业管理费中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由省财政厅从其财政专户中直接划入同级金库。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业管理费中,属武汉市留用的部分,由武汉市财政局直接划转。

第十六条 从交通、公安部门的驾驶员培训费中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由交通、公安部门所属驾校按季直接缴入同级金库。公安部门在发放驾驶执照时,应查验驾驶学校缴纳水利建设基金凭据。

第十七条 从非农业建设征用土地中征集水利建设基金,由土地管理部门在审批土地使用手续时代征,并据实缴入同级金库。属于国家审批的,由省土地管理局代征代缴。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在代征水利建设基金时,同级财政部门可根据其实际代征额,安排拨付3%的代征手续费。

第十八条 从新增财政收入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由各级财政部门直接划入同级金库。

第十九条 县筹集的水利建设基金,90%纳入同级水利建设基金,10%缴入市水利建设基金。市直接筹集的水利建设基金,90%纳入同级水利建设基金,10%缴入省水利建设基金。

上款所列上缴水利建设基金的比例不包括各市、县从本级新增财政收入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提取的部分。

第四章 水利建设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条 水利建设基金使用实行专户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应开设水利建设基金专户。使用时由各级财政预算将水利建设基金拨入同级财政水利建设基金专户。

水利建设基金使用应当统一规划、集中使用、保证重点、专款专用。每年年初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水利建设规划,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水利建设基金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由同级财政部门从其专户中按计划拨付给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财政部门在审批拨付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报经同级计划部门审查同意。

水利建设基金属于基本建设支出的,按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管理;属于基本建设以外的其他支出,按事业费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 省级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防洪、除涝、灌溉等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和跨地区、跨流域的水利工程,山区及民族自治地区的水利脱贫工程,以及省内中央水利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市、县水利建设基金,首先用于本地中央和省级安排的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的资金配套,其次用于本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第二十二条 征集水利建设基金后,各级不得削减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资规模。

水利建设基金使用时,按规定免交一切税费。

第二十三条 各级财政、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水利建设基金征集、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各级财政部门应定期向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水利建设基金的征缴情况;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水利建设基金的使用报表;各级审计部门应定期对水利建设基金的征缴、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各级财政、审计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履行职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财政、审计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阻碍财政、审计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使职权。

第二十四条 水利建设基金的财务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水利厅制定。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五条 不按本办法规定缴纳水利建设基金的,每日加收1‰的滞纳金。对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收费的主管部门,由财政部门从该主管部门财政帐户中划转或从财政拨款中扣减相应数额,抵作水利建设基金。没有财政专户的收费部门,由审计部门依法审计清缴,全额进入同级金库,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对不认真履行代征代缴义务的,以及对未缴纳水利建设基金而擅自办理审批手续的,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并由各级政府通报批评。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不得贪污、截留、挤占或挪用水利建设基金,违者依法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问题,由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商省财政厅、水利厅解释。

篇6:湖北省旅行社诚信建设管理办法

《湖北省<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鄂土资发[2005]20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国土资源局,沙洋监狱农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省厅组织编制了湖北省《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省厅。

二OO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湖北省《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建设用地预审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之前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

第三条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三)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

(四)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分级预审。需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由审批、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预审。

第五条

拟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包括县、区人民政府所在的建制镇或街道办事处)建设用地范围内土地的建设项目,应当由国土资源部预审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受理,提出初审意见,报国土资源部;应当由省国土资源厅预审的,委托市(州)级国土资源部门受理,提出初审意见,报省国土资源厅。应当由国土资源部负责预审的输电线塔基、钻探井位、通讯基站、加油站等小面积零星分散建设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应当由省国土资源厅预审的输电线塔基、钻探井位、通讯基站、加油站等小面积零星分散建设项目,委托市(州)级国土资源部门预审,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六条

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没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需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在申请核准、备案前,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第七条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主要内容为:

(一)审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经批准的国家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和省级政府有关规划;审查建设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修改土地利用规划的,审查其规划修改方案、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查修改规划听证会纪要是否符合规定;审查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相关图件是否符合要求等。

(二)审查用地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依据国家、省制定《划拨供地目录》、《禁止供地目录》、《限制供地目录》的规定审查项目拟供地方式是否符合规定;依据《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等标准,审查项目用地标准和用地规模是否合理,提出用地规模控制幅度、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等方面的要求。

(三)审查补充耕地资金标准及总额、补充耕地初步方案及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提出落实补充耕地工作的要求。

(四)审查建设项目选址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或是否引发地质灾害。

第八条

建设项目用地必须符合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需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依法可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修改方案可以在报批用地时一并报批,同时将修改后的1: 1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幅图件一式三份分别在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其它项目用地涉及修改规划的,按法定程序修改规划,经规划原批准机关批准和备案后,方可报批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主要是修改建设项目选址所涉及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中,跨乡镇以上行政界线的交通、水利、能源和大型独立工矿建设项目选址如整体不符合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还要修改所涉及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九条

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出具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拟占用的现状地类和规划用途类型、用地规模和各功能分区用地标准、用地定额和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修改规划的依据和理由(产业政策、供地政策、相关规划、选址比较等)、规划修改方案(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含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项目的建设对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影响分析(评估)、落实规划修改方案和减少对实施规划不良影响的措施、修改前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占用基本农田的应有基本农田补划位置图)等。

第十条

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和规划修改方案应当经有关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

在县(市、区)域范围内选址的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和规划修改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和规划修改方案进行论证,出具论证意见;跨县(市、区)域,在市(州)范围内选址的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和规划修改方案,由市(州)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和规划修改方案进行论证,出具论证意见;跨市(州)行政界线选址的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和规划修改方案,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和规划修改方案进行论证。

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和规划修改方案的论证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修改规划的依据和理由是否充分;项目选址、用地规模和各功能分区用地标准是否合理;规划修改方案(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含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是否合理;项目的建设对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影响程度;落实规划修改方案和减少对实施规划不良影响的措施是否可行;修改前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占用基本农田的应有基本农田补划位置图)是否符合要求;修改和完善规划修改方案的意见等。

第十一条

修改规划应当举行听证。规划修改方案听证要按《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规定举行,听证会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听证会议纪要应当符合听证规定要求。

第十二条

对没有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则通过预审,在建没项目经批准、核准、备案后,依法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建设项目列入或为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以及其它决定和批复等。

(二)建设项目列入或为实施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有关规划、计划等;建设项目列入或为实施国务院其它部门批准的相关规划、五年计划等,并且其它部门的相关规划是为落实国务院、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规划、计划、决定、批复的。

(三)建设项目列入或为实施省政府批准的有关规划。(四),建设项目属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热电厂、城市供水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

(五)军事、卫生防疫等具有特殊选址要求的建设项目。第十三条

拟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包括县、区人民政府所在的建制镇或街道办事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土地的重大建设项目,应进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申请预审,应提交下列材料:(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格式见附件一)和预审申请表(格式见附件二),预审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拟建项目基本情况、拟选址情况、拟用地总规模和拟用地类型、补充耕地初步方案等:

(二)建设项目预审用地面积一览表(格式见附件三);(三)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应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和可行性研究研报告及其专家评审意见。项目建议书批复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一的,只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提供项目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万的总平面布置图或线性工程平面图,以及辅助附属设施的总平面布置图、小比例尺用地位置(线路走向)示意图、标注项目用地范围的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以及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五)需作矿产压覆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独选址项目,应当提供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矿产资源压覆评估报告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其确认(或备案)文件。

(六)属于《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出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分析报告、相关部门和专家对该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分析报告(含规划修改方案)的论证(评审)意见和规划修改方案的听证会纪要;

(七)属本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的建设项目,在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预审确认时,除提交本条第(三)、(四)款规定的资料外,还应提供初审意见及其要求确认预审意见的文件。初审意见内容包括拟建建设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用地定额标准和总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是否可行等。

报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预审或预审确认的,以上材料呈报一式三套(其中图件资料较多的,图件资料按A3幅面单独成册,装订一套呈报)。

第十五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规定的预审申请和初审转报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和接收,不符合的应当场或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和转报人,逾期不通知的视为受理和接收。

受国土资源部或省国土资源厅委托负责初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并转报国土资源部或省国土资源厅。

第十六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预审申请或收到转报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出具预审意见;二十日内不能预审意见的,经负责预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通过用地预审的,有预审批准权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出具预审复函,预审复函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针对建设项目的依据,反映已列入经批准实施的有关国家规划、行业发展建设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省级相关规划的情况,反映建设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建设项目用地是否符合供地政策等,并明确提出预审审查的结沦。

(二)针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提出应当依据的《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等标准和建议控制用地规模幅度的要求。

(三)针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提出补充耕地资金应当依据的标准、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是否可行等方面的要求。(四)对征用集体土地的,提出做好征地安置补偿费有关工作的要求。

(五)对涉及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明确其修改规划方案、评价报告、听证会纪要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并提出建设项目在经有权机关审批、核准后依法实施修改规划方案的要求。

第十八条

预审通过的建设项目所需转用的农用地,由业主单位向在其开工年度向预审批准机关申请农用地转用计划,获得农用地转用计划通知书后,方可通过建设用地规划审查。

预审批准机关应将已经通过预审的建设项亩拟占用的农用地优先纳入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

如果由县(市)国土资源部门预审的,则向市(州)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农用地转用计划。

第十九条 预审意见是建设项目批准、核准的必备文件,预审意见提出的用地标准、用地规模、土地使用权取得费用等方面的要求,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

建设用地单位应当认真落实预审意见,并在依法申请使用土地时出具落实预审意见的报告。

第二十条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有效期为两年,自批准之日起计算。已经预审的项目,如需对土地用途、建设项目选址等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重新申请预审。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未尽事项,执行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批准之日起施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预审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发[2001]29号)停止执行。

附件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格式)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格式)

上一篇:悲与欢拂过的痕作文800字下一篇:下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