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初中

2024-04-10

望初中(通用18篇)

篇1:望初中

愿望就像是清晨甘甜的露珠,美妙又富满色彩;愿望又像初开的花儿,展现着令人向往的娇艳;愿望又似令人陶醉的香酒…… 清晨,梦醒来,嗅到了愿望的味道,是香甜的。看窗外,刚露出嫩芽儿的乔木,依偎在灌木旁,终有一天,它也会成为灌木丛的依靠,那是它的愿望。 妈妈端着一小碗粥和几个热腾腾的包子放在桌前,“孩子,吃完早餐就去公园散散步吧,今天天气很好。”浓浓的粥中散发着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看着她那早已盘起的头发,稍稍有点疲惫。“嗯,好!”

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鸟儿们在乘凉,看那鸟妈妈正在喂食鸟宝宝,小鸟的叫声弥漫在公园。从小鸟的眼睛中,我看见了它的愿望,定是快快长大,用它丰满的羽翼为妈妈遮风挡雨,就像如今妈妈对它一样。

散步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脚底的感觉,使我联想到了小时候……我看见了年轻的妈妈。“妈妈,妈妈,等我长大了也要背你,哈哈。”调皮的我安详地趴在妈妈背上说道。由于鞋子不小心湿了,只得妈妈背着我了。“妈妈,地上的鹅卵石不好走路吧?我很重吧?你穿着高跟鞋呢?”只记得妈妈微微一笑,也没有回答我什么。趴在妈妈的背上,我嗅到了妈妈的长发散发着的清香,令人陶醉。

“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也要背起你,想你对我一样这么好!”说完这句话后,依稀记得妈妈说了句“傻孩子”。

现在又散步在这路上回想起这些,心里微微酸楚。早晨看见妈妈时,她的长发盘起,几根已白的发丝点缀着,白皙的皮肤也暗了下来,但她对我的爱始终如一。希望我健康成长是她的愿望。而我的愿望非常简单,便是永永远远陪在妈妈身旁,为她付出,做她的乔木,用我的“翅膀”守护着她,就像当初她呵护我一般。

这个愿望是甜蜜的、是酸酸的、又是苦涩的……

“孩子啊,该回家了!”妈妈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她对我挥了挥手,招我回去。

听到了妈妈的声音,此时的我情绪已经无法控制,眼睛已经红润,立马冲向妈妈,紧紧地抱住她。“孩子,怎么了?”妈妈用她轻柔的声音问道,摸了摸我的头又说“妈妈永远是你的依靠。”眼泪又忍不住漏出,我说道:“妈妈,我想永远在您身旁,永远陪伴着您。”妈妈没说什么,但透过泪珠,我看见了她的眼也已红润……

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永远陪伴在妈妈身旁而已……

★ 初中古诗《望岳》的注释

★ 春望 范文

★ 望洞庭古诗

★ 杜甫 望岳

★ 望洞庭全文及译文

★ 望作文初一

★ 杜甫春望

★ 李白 望天门山

★ 春望教案

★ 望海潮柳永

篇2:望初中

我总是不能有休息时间,成天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试卷,习题总是源源不断的。除了学习与睡觉,几乎就没什么事可做了,也没时间做了。

恍然间,我翻到一本书,上面写的是一只小鸟的故事,因没有学会飞而被顽皮的孩子抓了起来,成天被锁在笼子里,一直叫,一直叫,他多么渴望自由,可是现实确实残酷的。一段时间后,它病了,不再那么拼命地叫,不再那么拼命的反抗,不出人意料的,小鸟果然还是死了。

我想,我就像是这只小鸟,没有自由,内心无力的挣扎着,但却没有起到丝毫作用,我也想像其他孩子那样,在户外玩耍,与父母亲近,与朋友互谈心事,呵,这对我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

我就像一个无助的哑巴,听着耳边喧嚣的吵闹声,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了,那么无助,那么凄凉。

与父母见面,孩子总会是最兴奋的那一个,也总会是最开心的那一个,对我来说,见也好,不见也罢,见了也只会问我学习,也只会约束我,到还不如不见。

手上痒痒的,我低头一看,是一只小蚂蚁,我轻轻捏起它,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它的足须总是在动,总是在挣扎,从未放弃过,好像只要有一线生机,便会付出十倍努力。

我借来一盆水,在水中放下一块小木板,将小蚂蚁放了上去,它在木板上随意的爬,但一接近木板的边缘,它就倒退,绕着圈的爬着,显的很无助,很焦急,它在等待。

它不是不动,而是不停的在木板上徘徊,它想要逃出这片“水域”。但它没办法,它很无助,他只有这么一小块活动范围,它无法越过“水域”,得到自由。

而我,又联想到了自己,我又何曾不是这样呢?我是多么渴望自由!可是因为我的胆怯,我的多虑,我的种种原因,使我触碰不到它。甚至不敢去碰它,爸爸妈妈,我也是个孩子,我也想像别的孩子那样有你们的陪伴,有能够休息的时间,又能够娱乐的时间。

我就像一只还未学会飞翔的小鸟,无助的看,渴望着飞翔的感觉;我就像一个还未学会爬行的孩子,看着别人走路,我也渴望能够学会;我就像一棵草,一朵花,想要赶紧长大而变得坚强不会在需要保护。但,这统统,这完全都是空想。

篇3:望初中

身高是指人体的身材高度,是人体生长发育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将身高影响因素分为不改变因素和可改变因素,不可改变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等,遗传因素对身高的影响不可改变。而可改变因素,通过对专家的访谈及参考前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主要归纳为营养的影响、锻炼影响、发育的影响、环境的影响、心理的影响、睡眠的影响、药物的影响等。通过4个年度以来对本区初中生身高情况进行跟踪测试及问卷调查(将影响身高可改变因素编成8个问题对所有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合理统计分析,从而获得了本区初中生在这几个年龄段身高的发展趋势及身高可改变因素对本区初中生身高影响的大小排序。我们可根据影响因素的大小排序,调整对各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较快增长本区初中生身高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区12周岁至15周岁的初中生。

(二)研究方法

(1)测量法。抽测本区12周岁至15周岁初中生3200人(1600人,女生1600人)的身高,每年男生和女生分别320人(每周岁160人),连续跟踪抽测。抽测样本分布基本遍及本区全境,测试采用同一身高测量仪器,测量时间都集中在9:00—10:00,测试方法统一,误差较小。

(2)问卷调查法。本文将身高可改变因素(营养、锻炼、发育、环境、心理、睡眠、药物等)做成问卷,共计发放问卷3200份,收回3200份,有效3200份。

(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湖南师大、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长郡中学、雅礼中学等单位13位专家学者进行网上和电话交流以及面谈,征求他们对初中生身高影响因素的观点及建议。

(4)数理统计法。对实际测量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5)比较分析法。对本区几个年龄段身高数据与参考值(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全国7~19岁儿童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根据对影响身高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与该年龄段身高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1. 本区身高发展趋势

(1)本区12周岁至15周岁身高跟踪测量结果统计,见表1。

从该统计表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所有年龄段男生和女生实测身高都低于参考值(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全国7~19岁儿童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平均值);男生在这几个年龄段中都比女生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身高的差距也越大。

(2)本区2010年至2014年初中生平均身高发展情况曲线图见图1。

从该图可以看出,本区初中生12周岁至15周岁年龄段男生、女生平均身高增长速度比较慢,特别是男生,2014年与2010年平均身高基本持平,女生身高2014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长了0.6厘米。

(3)本区2010年度至2014年度初中生平均身高值与参考值对照图,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在这几个年龄段中,女生身高与参考值差距较小;男生身高与参考值差距较大;参考值男生身高在12岁至13岁增长幅度较大,而本区男生在12岁至13岁身高增长幅度较小;参考值男生14岁至15岁身高增长幅度较小,而本区男生14至15岁身高增长较快;在这几个年龄段中,参考值男生身高增长幅度是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减慢,而本区男生身高增长幅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4)本区2010年至2014年初中生区域身高对照图,见图3。

本区2010年至2014年12周岁至15周岁初中生区域平均身高对照图。

将本区分成东、南、西、北四个部分,东部主要是丁字、桥驿、铜官片,北部主要是茶亭、东城片,西部主要是格塘、靖港、乔口、新康、乌山片,南部主要是高塘岭、星城、黄金、白若片。经过对平均身高的比较,发现城镇化地区学生平均身高略高于乡镇学生平均身高,经济较发达地区学生身高略高于经济落后地区学生身高。

2. 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初步判断影响本区12周岁至15周岁初中生身高可改变因素的排序分别是:营养→锻炼→精神→重视程度→睡眠→发育→药物。

(二)结果分析

1男生增长最快年龄段是14至15岁,女生身高增长最快的年龄段是13至14岁;2每个年龄段身高随年度变化增长速度较慢,2011年度身高甚至出现了倒退;3身高快速增长期慢慢向低年龄段推移,且明显;4问卷8个因素对学生身高都有影响;5初步判断影响本区12周岁至15周岁初中生身高可改变因素的排序分别是:营养、锻炼、精神、重视程度、睡眠、发育和药物。

四、结论与建议

1.初步结论

本区12至15周岁初中生身高都低于参考值,女生身高与参考值的差距较小,同时12至15周岁年龄段身高年增长幅度与参考值也比较接近;而本区男生身高与参考值差距较大;在12周岁至15周岁年龄段中,参考值中学男生身高年增长速度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减慢,身高增长的最快年段是12至13周岁。本区中学男生身高年增长速度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加快。身高增长的最快年段是14至15周岁。通过身高增长的高峰期可以看出,从身高增长的高峰期初步判断:参考值男生发育年龄大约在12至13周岁,而本区男生发育年龄大约在14至15周岁;身高也受聚落形式的影响,从本文对样本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城镇初中生身高明显高于乡镇初中生的身高。

总之,从2010年到2014年,本区初中生身高增长幅度很小,甚至出现停滞及倒退;其主要原因就是:1初中生爱吃零食,结果一日三餐吃得偏少,甚至一餐或两餐不吃,营养不全面。2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自觉锻炼的意识及恒心。同时由于父母的溺爱,大部分初中生缺乏主动参与各种劳动的意识。3由于家庭和学校对学生成绩等过高的期盼,导致学生各方面压力较大。4初中生及家长对身高的影响因素大部分都缺乏认识,相当一部分根本不知道也没有注意过影响身高的这些因素。5学生睡眠的黄金时间部分被学习和贪玩占用了,睡眠大部分没有规律。6本区女生发育比较正常,与参考值身高差距较小。男生的发育较参考值晚一年左右,所以身高差距较大,可能随以后年龄增长,这种差距会逐渐减小。

2.几点建议

(1)孩子本身必须重视生长发育高峰期,营养对身体的影响;不偏食,不挑食;一日三餐有规律;同时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家长和学校老师必须对孩子们的营养问题经常监督和提醒。学生生病时候要科学用药,必须遵从医嘱。不要私自用药,或者加大用药量。

(2)培养孩子们终身体育意识,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去参与各种锻炼;同时家长、老师为学生专门安排一些必要的劳动。

(3)家长和老师配合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孩子睡眠时间表。对于影响孩子们的身高因素,家长、教师及孩子本人必须多加关注。同时,孩子敞开心扉,家长及老师正确引导,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篇4:望初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境的变化,“望”字的词义变化较大。在这里,从“望”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来探究其本义。最初甲骨文形状,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可以释义为:一个人站在土堆上举目远望。整个字的形体特别突出了人的眼睛,这是造字者为了突出“看”这一动作,尤其是远看的意思。到金文时期,它的整个形体演变为,“望”字形体发生了变化,左上部分“臣”讹变为表音的“亡”,但仍然突出了人的眼睛,同时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月亮的“月”字,表示远望的对象,作企足仰目望月之状,表示所望很远。到小篆时期,上半部分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下半部分可能是由于刻画时的失误把人身和土连在一起,变为“壬”形体变为。到楷书阶段,“望”字下半部分就讹变成“王”,也就是现在通行的从亡,从月,王声的“望”字。从“望”字形体演变过程,笔者认为“望”的本义为“远望”比较合理。

第一,“望”字理解为“远望”本义,或引申为“看”的意思。初中阶段古诗文中出现过的例句有: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2)潭西南而望。——柳宗元《小石潭记》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4)望长城内外。——毛泽东《沁园春·雪》

(5)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

(6)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密州出猎》

(7)登轼而望之。——左丘明《曹刿论战》

(8)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9)扁鹊望桓侯。——《韩非子·喻老》

第二,“望”由本义(具体的)“远望”逐渐引申为内心的一种由此及彼的期望、期盼,在现代成为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句如下:

(10)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11)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三,“望”即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望”字由举目望月之义引申而成为所望之月的特定月相,引申为专门的月相名和与月亮圆缺相关的“望日”这种特指的日期。在《汉语大字典》中就有以下的解释:夏历每月十五(有时十六或十七日),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亮之间。当太阳从西方落下去月亮正好从东方升上来的时候,地球上看见的月亮呈圆形,这种月相叫“望”。例句:

(13)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周密《观潮》

(14)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轼《赤壁赋》

第四,“望”字甲骨文形体会意为人站在土堆上,居高,从而引申为表褒义的声望、名望,这个词义到现在已经很普遍,后来继续引申为“有名望的人”和“敬仰、仰望”之义。例句:

(15)先达德隆望尊。——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名望)

第五,“望”字释义为“对着”。例句:

“雕栏相望焉”——魏学洢《核舟记》(相望,即相对)

综上所述,“望”由本义引申的各种意义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远望”引申为一般的动词“看”。

由具体的“看”引申为带有情感的“盼望”。

望             释义:一个人站在             居高望引申为“名望”、“有名望的人”。

土堆上举目远望              金文阶段形体加了一个“月”字,引申为

(甲骨文阶段)              特定月相,即“满月”。

引申为其他的特殊含义:“对着”;“怨恨”;

“责怪”等。

随着汉语的发展演变,语境的不断变化,“望”字词义也在发生变化,但是都离不开本义。根据上文所列举出的初中阶段“望”字实例及释义,“望”的主要意义为:看,远望;盼望、期望;人所敬仰的、有名的;名望。“望”当然还有另外的词义,比如从一般的动词“看”引申为专指察看病人的气色的医学术语“望闻问切”。但在初中阶段,“看、远望”之义的使用最为广泛。从“望”形体的变化去探究它的本义和引申义,使词义理解起来较为简单。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从这个角度去研究,那么在教学古文过程中就不会那么枯燥,同样把整个“望”的整个词义演变梳理透彻,学生掌握起来也容易许多,并且也让学生在阅读其他古文中碰到“望”字时理解词义能够触类旁通。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明确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随着中考的改革,文言考试的比重不断提高。所以文言字词的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但往往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很难将枯燥的文言字词讲解透彻。汉字历史悠久,存在着诸多的古文字形式。如果教师多去研习,并且能将古文字适度地引进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而灵活地加以使用,将会为教师讲解文言字词另辟蹊径。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水平有限,讲太深学生难以理解接受。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有趣的字形演变讲解文言文,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广大学生就可以较有成效地学习文言文。

篇5:望星空的初中作文

随着夕阳落下,夜的脚步近了,天空由浅变深,来了个360度大转弯。(辞不达意,想一下怎么修改?)

天空中出现了一个雪白的圆玉,那圆玉一点就是——月亮。在它的四周有千万只小眼睛,还眨呀眨的。那一定是——星星了。

家中十分的静,爸妈也都出去欣赏这美好的月色,窗外油光照进屋内,照到床上。大地早已穿上了睡衣,路灯发出柔和的光,照在马路上。远远望去,也像星星眨着眼睛。四周楼房的几个窗户楼出洁白的光。四周一片静。

篇6:望星空的初中作文

每当遥望星空,我都会想起一段感人的回忆。

那是20xx年的一天,我乘着我发明的“神舟十号”去外太空旅行。突然我面前出现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巨人,我大吃一惊,刚想逃跑,却听见巨人粗声粗气的说:“你放心吧,我不会伤害你的。”听了这话,我松了一口气。接这,他又说:“小朋友,你想不想到我家去玩?”“什么?小朋友!我都20几岁了。”我急切的说道。“啊?才20几岁?”巨人疑惑的说道。“那你这个大个子几岁呢?”我气愤的反问道。“呵呵,别生气嘛,我告诉你就是啦。我二百五十岁了。”巨人笑嘻嘻的说。什么,二百五十岁?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事了,到我家去吧。”说完,他就抱着我的飞船到了另一个星球。我下了飞船。哇!我真不敢相信宇宙间还有这么美丽的地方—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油油的小草、鲜艳的小花……。正当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观时,听到巨人大叫一声“快跑,外星人来了!”只见一个巨型的外星人狞笑着向我跑来。巨人飞快的挡在我身前,并立刻给了外星人一拳。外星人被打得倒退了好几步。两个人很快缠斗在一起。巨人明显占了上风。外星人见敌不过巨人,便拿出了藏在身后的激光枪对着巨人狠狠地开了一枪,巨人应声倒下。我被吓呆了。外星人向我扑了过来,眼看着我就要被他逮住的瞬间,倒在地上的巨人突然伸出手抓住了外星人的腿,并用力的扔出了那个美丽的星球。可巨人的身躯却慢慢地化成了一块块碎片,升上天空汇成了一个行星。

回到地球之后。我常常会独自一人坐在窗边,望着那一些行星发呆,尤其是那颗最亮、最美的行星—我心中的巨人。

篇7:忘仍望初中作文

一尘土,万千骨,由来相思催人苦。玲珑心,寒冰铸,只为淡漠世间无情物。可怜岁月,美梦虚度,无尽沧桑无尽路,梦醒时来人何处?

-----题记

都说相信宿命的人,是消极悲观之人,然而我却以为,人正是因为相信了宿命之说,而显得更加平和淡然。既有宿命,我们就不会执意去更改人生的篇章,不会去删减那情深清浅的片段。

我的外婆,即是如此。曾听母亲提及,我的外公早些年就去世了。这个家,以及我的母亲,皆是外婆一手打理的。于此,这么些年过去,外婆逐渐变得淡漠甚至有些冷酷。且外婆是信佛的,家中的些许陈列都是佛像、佛经。她总有些时候,长跪于佛像前,干枯的手腕上挂满佛珠,闭着眼,口中喃喃的吟唱着细碎的梵文。每每看见外婆在做祈祷时,才能发现她那外人所看不到的虔诚与慈祥。

幼时,整日与外婆待在一起,平常的她都是手捧一本佛经,捻着颗颗佛珠,口中念念有词。但也有时,是见她只身一人,于阁楼里一一抽一一烟。在一片吞云吐雾中,老人难得露出愉悦的神色,这或许真的只是她旧时人生里,唯有一件能让她放松的事情吧?。

每当夜半时分,熟睡的我总能被一阵沉重的脚步声打扰,于是醒来,循着那声音的源头,蹑手蹑脚地走上阁楼,想在钥匙孔一看究竟。须臾间,门悄然打开,外婆如同魅影般出现,庄严的声音呼唤着我进去。走进看,窗户被全部打开,外婆不知何时已倚于窗边,惬意地一一抽一一着烟。窗外,皎洁的月光映射,陌上轻风吹动着青丝,衬着那白烟,倒是有股仙风道骨之气。后来想来,外婆只不过是太过孤独罢,此刻,外婆就对我讲起她的故事。她时常会说,无论你我用何种方式,或为自己,或为他人,都做了岁月摆一布的棋子,连决定黑和白的权利都没有。她说的,就像依稀于梦中,神秘而又简单,只不过相比于我而言,她反而是梦中人罢!且总是梦见丢东西,是因为她害怕失去,可她又总说放下一切执念罢!在幻灭无常的光一一,寻一处宁静的地方,简单而栖息,如同荷花一般,浅吟低唱,清雅无尘……曾想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怎会是一个尘俗女子便可言说的?于此看来,觉得您不再可笑,反而是可怜罢。是曾说,此生最美的修行,则是焚一炉好似春风庭院的香,和一盏远离名利一交一织的茶,听一首风光无极的曲,是一位静若荷花女子,过尽漫漫人生,值得珍一爱一,留恋的故事,还 有几多?

想您走过漫漫人生路,最后怀想的,依旧是那青葱过往。其实最初的并非最好,但固执的`人一性一,总会让你我忘不了过去的好。想起一句话“我种今生因,谁得来世果”。夜半浩荡的长风不语,来去无心的岁月不语,人心旧梦不语,它们从来都是如此,为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可以永生永世守口如瓶。

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是一种怀旧情结,仿佛最初的遇见,永远是最美的。我与外婆即是如此。多年后,我又于夜半时分惊醒,心中总有声音催促着我走进阁楼,打开门,无人,可思念的风穿过彼此相隔的时光,潋滟起似水的流年。缓缓踱步至窗前,仍是那皎洁的月光,映射着我的脸庞。

篇8:七言·故乡望舟

云拥春流入远水。

挂帆洄钓斜风去,

几识归航是君归。

丁丑·仲春

【阅鉴】

好男儿志在四方。

一九九七年的春天, 中国商业经济风起云涌。

长期旅居在外的诗人, 回到久别故乡, 依然心潮澎湃, 青春不息。人生总问收获, 但能得故音、童年、洄钓趣事, 人生又何问收成呢!

作者以《故乡望舟》作结游怡心情, 可见别有一番用意。

人生起航处, 正是归航点。这生生不息的历程, 又岂是游怡的心情所能独占呢?

看烟波起, 白鹭飞翅, 那远水的云拥春流, 怎能不勾起童年的回忆?

即使顺应斜风, 挂帆洄钓, 行程杳杳, 总有能识得这“归航”中人的心愿啊!

【诗意】故乡的歌

江南春色逸媚如故, 故乡乡情纯醇似酒。回乡路上, 逢者竞相以鳜鲈肥美邀之, 使人回忆起孩童时代那“水乐其时, 鱼乐其肥, 人乐其中”的春花渔汛。

面对碧海万点归航, 我试以“猜桅赢鳜”儿戏, 望舟盼友归来, 然尽认空航, 几识不识, 心中感慨:时光似水, 旧事渐忘, 我已不识故乡之舟, 然乡人识我, 乡情依旧。乡情浓、盼友切, 因之而怨道:要我多少回的“几识空识”, 你才返航归来, 与我同乐儿时之乐啊!

我在涛声中呼唤着你的名字, 可你在千帆之外!

注:

猜桅赢鳜:儿时, 三两人, 风暴前, 东海边, 临岸眺望云波间;看桅杆, 猜谁船。赢鱼输饮, 俱欢颜。能不忆?同饮同乐同相趣, 至乐而乐乐少年。

【禅释】

登高远望, 回首一路,

不知得到了多少有情的相助!

更忆起, 儿时之乐, 那是至乐。

无邪无私, 其乐而乐。

这是我心灵的归宿。

几人相忆在红楼?

惊起心中鸥鹭无数。

清高的山顶,

不是我的心安之所。

回到故乡,

回到大海。

篇9:望初中

一、“江月年年只相似”与“江月年年望相似”举偶

清人彭定求等人编写的《全唐诗》收录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作“江月年年只相似”。[1]《唐诗鉴赏》大辞典收有《春江花月夜》诗,作“江月年年只相似”。[2]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作“江月年年只望相似”,在此略举二三例。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王后雄主编的与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本相配套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第二单元收录了《春江花月夜》一诗,作“江月年年望相似”,以至于全国高考语文与之相关的试题答案皆是“江月年年望相似”而非“江月年年只相似”,可见此说影响之大。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春江花月夜》中是“江月年年望相似”[4]。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咏月诗两首》之《春江花月夜》中仍是“江月年年望相似”[5]。苏教版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中《春江花月夜》中亦是“江月年年望相似”[6]。

二、“只相似”、“望相似”优劣论

贾岛有诗云:“长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其“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反复推敲,因为一字之差收到不同的效应,选字得到恰如鲜花配兰芝、淑女配君子,锦上添花。唐朝诗星巨匠,诸如杜甫、王维、李白等皆是诗歌王国里的娇子,他们其中不乏像杜甫一样不惜在诗歌用词上痛下工夫,可谓工夫诗人工夫诗。今之学者,在领悟古典诗歌之时,亦应该掌握诗歌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地理解、鉴赏诗歌艺术,正如一个人想作诗需遵陆游所言:“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因此,欲鉴别“江月年年只相似”优于或劣于“江月年年望相似”,那就要从诗歌、语法、语义等方面来加以辨别。

(一)从对仗工整来看,“只”优于“望”

古诗词中往往是两句相对,它指的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形成对仗。对仗即

对偶,古诗词的对仗有两大基本要求,对仗工整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做到这两点。诗词对仗第一个基本要求是,对偶句中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同类词性中的字词叫词性相同,邻类词性中的字词为词性相近。综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词性可以归纳为十三大类,即名词类、专有名词类、方位词类、数词类、代名词类、形容词类、颜色词类、动词类、副词类、虚词类、连用字类、连绵字类、重叠字类等。在两句相对时,除了要求词性相同或相近外,还要求相同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工对的两句,句子组成情况是相同的。如杜甫的《曲江(其一)》中的 “一片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7]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就是相同的。“一片”对“万点”,定语对定语;“花”对 “风”,主语对主语;“飞”对 “飘”,谓语对谓语;“减却春”对“正愁人”,补语对补语。不仅句子成分相同,而且各句子成分的所处位置也相同。只注意词性相同或相近,而不管句子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与否,这样的对仗也是不少的。兼顾二者,才是对仗工整,用词精当的诗词。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中“只”优于“望”。

首先,两句相对,词性相同者为“只”。“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这两句诗显然是对仗的,那么以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为参照,后句“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以此为镜应斟酌用词。“人生”对“江月”,名词对名词;“代代”对“年年”,重叠字对重叠字;“无”在古代汉语中为否定副词与其位置对应的后句字的词性亦宜为副词,“只”在古代汉语中属于范围副词,而“望”在古代汉语中除了特定节日意项为名词外大多数情况下为动词。据此,可认定,“只”比“望”好。

其次,在两句相对时,要求相同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如林逋《梅花》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就是相同的。“疏”对“暗”,定语对定语;“影”(梅花的影子)对“香”(梅花的香味),主语对主语,“横斜”对“浮动”,谓语对谓语;“水清浅”对“月黄昏”,补语对补语。又都存在着省略和倒装,原应是“在清浅的水面上”和“在黄昏的月色中”。不仅句子成分相同,而且各句子成分所处的位置也相同。以此观之,“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望)相似”句子组成情况亦应相同或相近,其中“人生”对“江月”,主语对主语;“代代”对“年年”,定语对定语;“穷已”形容词做动词为谓语,“无”位于谓语之前起修饰作用,故为状语。“无”对“只(望)”,应是状语对状语,动词做状语一般修饰表示具体动作的谓语动词,而“相似”是抽象的动词谓语。此外“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中主语是“江月”如若用“望”字,那么“望”动作的发出者是人,而不是月,“相似”的主语则是“人”。因而,与前一句中“无穷已”的“无”位置相对应的后一句“只(望)相似”中取“只”字修饰谓语“相似”。从句子结构来看,后半句的结构是主谓式即“江月相似”,而“望相似”中“望”动作的发出者应是“人”非“江月”,但本句的主语却是“江月”而不是“人”,如若用“望”,势必将偷换主语,严重混淆了句子结构,从语法这个角度而言,“望”字不如“只”字恰当。

(二)从语意判断,“只”优于“望”

俞平伯、施蛰存等学者撰写的《唐诗鉴赏》释“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二句诗意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8]前句与后句诗意明显为转折关系,显然后一句需要一个表示转折意味的字,也应是个虚词,“只”字有“但是”的意思,用在此处恰到好处。而“望”是动词,表动作,用在此处显然不合适。因而,以语意判断来看,显而易见在“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一句中,非“只”不能达其意。endprint

(三)从词意观之,“只”优于“望”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表达的是一个人类普遍存在的永恒哲理,是抽象的含义而不是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江月年年只(望)相似”表达的含义自然与前一句或此两句诗的整体诗意相吻合,诗意应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不同词性的字词所表达出来的含义或是抽象的,或是具体的,亦或是短暂的,又或是永恒的。一般而言,动词,尤其是动作性较强的动词,表达的是具体的动作,而这个动作是短暂的,往往不适合用于表述具体而恒定的宇宙人生哲理。副词,用于修饰谓语动词可做状语,更加强调事物状态。“江月年年只(望)相似”诗句强调“江月年年相似”这个持续永久的自然界永恒的状态,因而此处须用虚词,而非实词、动词。“望”多为“观看”之意,表示具体的动作,也就是说看着江月“相似”,实质上“不相似”,可见表意模糊、不准确。加之“望”动作性极强,强调动态,显然不适合用在表示状态的句子之中。而有的读者却认为“望”为盼望之意,“则表达出思念和内心的期盼[9]这种解释是孤立地将“月”与其象征意义“思念”蕴意联系在一起,超越了本句所表达的“江月永恒”宇宙观的真实含义。显然这是一种曲解,脱离了诗句而望文生义。

此外,动词乃实词,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副词,属于虚词范畴,无明确的、实在的意义,仅表语气或语意的连承或转折,宜用于表达诗句实词词意已经能够完整描述诗意的情况。“江月年年只(望)相似”,其中“江月年年相似”已是含义完整的句子,此处应该用一个虚词“只”而非实词“望”。

三、结语

《春江花月夜》乃灿若群星的诗歌艺术殿堂的巨星,它不仅照耀着自唐而下中国几千年古诗坛,不断迸射出摄人魂魄的魅力,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但时至今日,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分歧。近几年来的青年大学生都将“江月年年只相似”读作“江月年年望相似”,皆是由于先入为主的缘故,因为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典诗词散文》一书中就用“望”字。诗无达诂,本来也不算什么,但细究起来还是“只相似”好于“望相似”,上文已从对仗基本要求、语意、词意等三个方面做了阐释以证明“江月年年只相似”优于“江月年年望相似”,更接近原版,应以“江月年年只相似”普及后世。

参考文献:

[1]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8]俞平伯.施蛰存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3]王后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4]河北教育科学研究所.语文八年级(上)[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

[5]语文九年级(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6]丁帆.杨九俊.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7][9]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篇10:今夜月明人尽望初中作文

一朝回首流年事,岁岁阑珊枉相思。如烟的往事,一如缕缕的月光,在不眠的窗前徘徊,遗留下满笺伤悲。如昔的娇颜,依旧在月夜里荡起,宛若阑珊处的一抹胭脂,在诗句中袅袅冉起。于是,相思的暖香,唤醒了沉睡的文字,旧调陈词,一一抖落在纸笺上,重叠成旧时的曲调。

一轮凄凉的圆月下,一曲缠绵又熟悉的笙歌,飘逸了几世轮回,咏唱的卷卷深情,回荡在柔软的耳畔,泌泌微香。轮回在时空长廊里的窈窕清影,婉转轻灵的吟哦着纯净的相思,轻诉着落寂的芳华。缱绻的柔情,撩醉了我的心扉,涟漪了你那似水的心思。

浮生若梦,娇颜易逝。搁浅的紫陌彼岸,一朵轮回了千载的落花,飞舞在迷蒙的孤烟中,细数着芳华,飘溢着暗香!

一别经年,谁人还在水一方,轻折一叶香草?临水照影,谁把情思赋予流水,飘渺着轻澜的心绪?一纸泛黄的古香,一笺恬然的清幽,一泓记忆的嫣然,微抚着沉睡千年的红

颜,沉沦在被遗忘的世界。暗色的忧伤,翻腾起千年的尘埃,在指间轻轻的低诉,思忆的心音,写在明月窈窕的清影里,固守着一份永恒的记忆。

婉美典雅的词章,朦胧了凄凉的心绪。却,甘愿悄悄的带进轮回,穿越轮回的宿命,与你共续前世又今生错过的传奇!空梦几回谁知?空恋几番谁吟?终是与你相隔天涯千万远,成了隔世离空的叹息!

篇11:再望绒花烂漫时初中作文600字

现在才体会到一转眼的时间有多快,还有这一年的时间,我们便要各奔东西了。每个人的命运从此不同。真的舍不得这些可爱的同学们!

初三开学这麽早,正是绒花盛开的时节。楼下那两棵我不知道名字的树,在风雨中见证了我们每一届学生的汗水,快乐,不舍。那高大挺拔的树啊,总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时间不容许我们停住前进的脚步。该走的走了,该来得也来了,这样年复一年,大树从未抱怨过,也在记忆着什麽。

回想两年来,我们一起经历过的荣誉,离别,泪水,汗水,快乐。太多太多的梦变成了现实,太多太多的梦还在继续。聚了又散,这就是学生的命吗?但是不论班级怎样,我们总还是在一起,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闹。我们在唱着我们自己的歌,歌声那样美妙悠长。

这个校园承载我们辛酸苦楚的泪,但我相信快乐还是我们心中最重的。回想:男同学总是很早到学校“复制”作业,慢慢人多了,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互相讲着昨晚的趣事或精彩节目或者一篇好文章等五花八门。然后就有人报告:“班主任来了!”接着同学们就赶紧拿起书早读。下了课,男同学们跳起来去摸电灯,好像电灯上的.灰尘是宝贝一样,有的嘻嘻哈哈。真得很怀念那样的日子,大家就像在家里一样,同学都是兄弟姐妹。不知以后同学聚会的时候,会不会还有这种亲昵。

篇12:望初中

望潼关

作者:峻德朝代:清 立马风陵望汉关,

云峰高出白云间。

西来一曲昆仑水,

篇13:多景楼上望神州

砍掉那水调些歌“头·完多景美楼 (1) ”的手

握叙述的详 (宋) 陆游

执教:张家港市第一中学王丽花整理:张家港市第一中学祝荣泉江左占形胜, 最数古徐州 (2) 。连山如画, 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 烽火连空明灭, 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 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 风落木, 岁方秋。使君宏放, 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 磨灭游人无数, 遗恨黯难收。叔子 (3) 独千载, 名与汉江流。

【注释】

(1)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

(2) 徐州:指今镇江。

(3) 叔子:西晋大将羊祜 (hù) , 字叔子, 镇守襄阳, 曾登临兴悲。

【经典背后】

多景楼, 宋郡守陈天麟于唐临江亭故址修建。古名北固楼, 亦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它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 因米芾题书“天下江山第一楼”匾额而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的“黄鹤楼”齐名。

公元1163年 (孝宗隆兴元年) , 当时39岁的陆游, 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 于次年二月到任所。时金兵方踞淮北, 镇江为江防前线。多景楼下临大江, 三面环水, 登楼遥望, 淮南草木, 历历可数。这年十月初, 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 (即词中提到的“使君”) 登楼游宴时, 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

多景楼是北固山风景最佳之地, 宋元以来经常为历代文人雅士聚会赋诗之所。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苏东坡, 科学家沈括, 书画家米芾;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陈亮、陆游、刘过;元明清无数文人雅客, 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

宋代苏东坡先后十多次来到镇江, 几乎每次都要登临北固山。有一次, 苏东坡和好友提壶携酒, 兴致盎然地登上北固山。

两人在多景楼上, 凭栏远眺, 滔滔长江滚滚东流, 金、焦二山在望, 白帆点点, 对岸的万千气象使苏东坡深感此楼无愧“多景”之称。他不由得诗兴大发, 作诗赞道:

古郡山为城, 层梯转朱栏。

楼台断崖上, 地窄天水宽。

一览吞数州, 山长江漫漫。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对多景楼也是情有独钟:“欲收嘉景此楼中, 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 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 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襟尘土在, 只将心目羡冥鸿。”此诗描绘多景楼的景色可谓是入木三分, 与陆放翁寥寥十一字的描绘可谓是各有千秋, 难分伯仲。

篇14:年终望来年

好吧,又一年就这样来了又去了。

Well, another good year has come and gone!

我们度过了很美好的一年,不是吗?

We had a great year, didn’t we?

回想起来,我觉得,总的来说,我们真的度过了很好的一年。

Looking back, I’d say we had a really good year 1)overall.

我真不敢相信过去这一年她克服了这么多的困难。

I can’t believe how many 2)obstacles she overcame this past year.

他已经走了很远!

He’s come so far!

我的生活要开始新的篇章了。

I’m going to 3)turn over a new leaf.

看起来这一年我要重新开始了。

Looks like I’ll be 4)starting from scratch this year.

过去这一年真的引导我们走向了成功。

This last year has really put us on a course for success.

写下你的目标是成功的关键!

Writing down your goals is the key to success!

今年我真的要全力以赴。

I’m really going to 5)put my shoulder to the wheel this year.

我想她终于作好准备来迎接新的挑战。

I think she’s finally ready for a new challenge.

今年我感觉特别好!

I’ve got a good feeling about this year!

迫不及待要开始下一次冒险了!

Can’t wait for the next adventure!

今年我打算制定一个严谨的行动计划。

I’m going to make a serious 6)game plan this year.

如果他想要实现他的目标,他真的需要好好努力。

He really needs to 7)buckle down if he wants to realize his goals.

接下来的一年我希望改进一些地方。

There are a few things I’m looking to improve upon this next year.

很明显有一些进步的空间。

There’s definitely some room for improvement.

哇,今年我们真的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开端!

Wow, we’re really off to a flying start this year!

今年会很棒的,我能感觉到!

篇15:望初中

望行人

作者:邵谒朝代:唐体裁:五古 登楼恐不高,及高君已远。云行郎即行,云归郎不返。

嗟为楼上人,望望不相近。若作辙中泥,不放郎车转。

篇16:望初中

望西山

作者:修睦朝代:唐体裁:五律 积翠异诸岳,令人看莫休。有时经暮雨,独得倚高楼。

篇17:望初中

三山望

作者:李白朝代:唐 三山怀谢x,水澹望长安。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篇18:走出“望生成龙”的误区

那日, 我偏头痛的病犯了, 为了不拖欠学生一节课, 我没休息。强打精神上完上午的课后, 我已经疲惫不堪。为了下午上班有精神, 中午我便到办公室休息一会儿。当我重新回到教室时, 教室里混乱的场面、刺耳的吵闹快把屋顶掀翻了。而当时任班长的他不管那几个“小捣蛋”, 却盯着一个偶尔犯错误的同学边拍桌子边厉声批评。这眼前的一幕幕, 让我心跳加剧, 顿时血液沸腾, 怒目圆瞪, 所有的怒气都向他迸发出去。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批评他什么了, 但我能回忆起脑海中确实闪现过“觉得他不像班干部, 还很野蛮”的痕迹。

想到这里, 我也不再求证自己是否说过那些话, 可以肯定的是, 我伤害了他幼小的心灵。难怪那以后, 他总是在参加一些竞选活动时心不在焉。其实参加工作以来, 我一直尽心竭力地管好自己所带的班级。事实也如此, 我带的每个班级都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强、学习成绩优异的市、区优秀班级。我总是希望把我的学生培养成竞争意识强、心理素质佳、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为此, 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将管理方法逐一交给班干部, 甚至给他们创设一些遭受挫折的情境, 磨练他们的意志。正因为如此, 我每天满脑子都想如何用更好的办法教育学生, 连做梦都离不开学生。这个班级是学校中“问题”较多的棘手班级, 校领导把这个担子交给我, 我就要求自己不能有畏难情绪, 更应该干出个样来。所以接班这半年以来, 我迫不及待地将我所积累的知识、本领教给他们。但是, “欲速则不达”, 当学生达不到我的期望值时, 我便急不可耐, 也许这就是伤害他那一幕的根本原因吧!

上一篇:好小猫读书笔记下一篇:世纪公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