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2024-05-02

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精选9篇)

篇1: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燃烧匙 三、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红磷,铁丝 MnO四、实验原理:2KClO3 2 2KCl+3O2

三、实验步骤: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向下。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氧气不溶于水。收集四瓶氧气。 离: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 熄:再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四、氧气性质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娶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然后将木炭插入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说明集气瓶中有纯净的氧气存在。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跟氧气反应后产生CO2。 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CO2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是,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放

入留有水,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点燃 Fe3O4

4、取少量硫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硫粉熔化,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S+O2 点燃 SO2

5、取少量磷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点燃 2P2O5

五、讨论

1、在试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

A、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发生破裂。 答:这是因为试管底部受热不均匀,局部受热过高造成试管的破裂。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

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B、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试验,结果木条没有复燃。 答:这是因为没有充分排尽导气管中的空气,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待导气管口出现连续气泡是才开始收集氧气。

2、试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A、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这是因为固体中含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加热时会有水蒸气产生,如果管口朝上,水蒸气

就会在管口附近凝集成水珠,量多时会流下来,因为试管底是热的,所以可能会引起试管爆裂。

B、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再熄灭酒精灯? 答:这是为了防止倒流的发生。

篇2: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班级 :姓名 :同组人: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连:按装置图连接装置。

查:检查。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试管口。点:点燃酒精灯,先

收:当开始收集。采用收集氧气,理由,也可采用。离:将导管移开水槽。熄:熄灭酒精灯。讨论:

一、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

二、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再熄灭酒精灯?

三、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化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班级 :姓名 :同组人: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连:按装置图连接装置。

查:检查。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试管口。点:点燃酒精灯,先

收:当,也可采用。离:将导管移开水槽。熄:熄灭酒精灯。讨论:

一、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

二、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再熄灭酒精灯?

篇3: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关键词:微型实验,氧气的制备,氧化性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 培养化学科学素质, 不仅要传授知识, 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 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 而且非智力因素也与所增长。”由此可见,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身临其境的化学实验中, 学生手脑结合对操作的步骤, 重要的环节都熟知深晓, 达到了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改变了曾经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1]。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化学实验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是化学实验方法的一项重要的发展和变革, 被誉为是化学实验的革命。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实验现象而产生了操作兴趣,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性激发了探究兴趣, 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活动会形成创造兴趣。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 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改变了学生被学习的形式,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探索式的学习,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树立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绿色材料的观念[2]。使学生能正确对待环境及其环境问题的认识, 促进对环境状况及环境知识的理解, 培养解决和预防环境问题的技能, 树立正确对待环境的价值观与态度。微型实验以学生动手为主的化学实验,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性, 学生扮演着无法替代的角色。

氧气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供给着着动植物的呼吸, 支持燃烧, 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 自然界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那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有加热高锰酸钾法, 氯酸钾制取氧气, 还有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以下我们简单地用氧气的制取对微型化学实验作进一步的研究, 并探究氧气的氧化性及其相关性质的检验[3]。

在制取氧气中, 因为氧气的密度接近于空气的密度, 所以收集时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但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收集时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性质为无色无味, 不易溶于水, 具有助燃性, 支持燃烧, 是一种氧化剂。

氢硫酸是无色液体, 有刺激气味 (有酸的特性) , 氢硫酸是易挥发的二元弱酸, 其酸性比碳酸稍弱, 可表现出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所以氢硫酸不宜在空气中长久保存, 氢硫酸是弱电解质。氢硫酸挥发出的气体为硫化氢, 硫化氢是无色, 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有毒, 是一种极性分子。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但化学性质不稳定, 在较高温度时, 分解成氢气和硫。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因此, 氢硫酸与氧气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水和硫单质。而硫化氢与氧气相遇则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和水。

1 实验目的

(1) 掌握氧气与氢硫酸的性质;

(2) 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常用方法;

(3) 学习氧气的性质及其检验;

(4) 了解氧气的收集方法;

(5) 提高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2 实验原理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 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具有强氧化性的氧气与具有强还原性的氢硫酸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水和硫单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硫酸溶液挥发出的硫化氢与氧气相遇则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和水, 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 故尾气需要吸收, 不可直接排放:

未反应完的氧气与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反应生成氧化铜:

3 实验用品

3.1 实验器材

经1∶20的84消毒液浸泡90 min处理过的废弃物品:青霉素药瓶×9;废弃一次性注射器 (5 m L带针头) ;输液导管若干。

自制酒精灯, 自制铁架台×2, 塑料水槽, 玻璃片, 自制玻璃棒, 药勺。

3.2 实验药品

氢硫酸溶液, 二氧化锰, 双氧水, 铜粉, 氯酸钾, 硫粉, 红磷, 木棍。

4 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过程与现象

(1) 取四支洁净的青霉素药瓶 (作为反应发生器) , 在第一个药瓶中加入约2 g的二氧化锰粉末, 在其余三个瓶中依次加入氢硫酸溶液, 红墨水和铜粉, 盖上带有导气管的瓶塞, 并组装仪器。

(2) 用5 m L注射器吸满双氧水溶液, 将注射器插入有约2 g的二氧化锰粉末的反应瓶中, 可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产生气体为氧气。

(3) 将产生的气体经输液导管进入盛有氢硫酸溶液的第二支反应瓶中, 瓶中因氧气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生成硫单质而出现沉淀或淡黄色浑浊。

(4) 氢硫酸溶液易挥发产生硫化氢气体与氧气在第三支瓶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可以使红墨水褪色。

(5) 氧气生成量较大最后会进入第四支反应瓶, 在加热的情况下将铜粉氧化, 生成氧化铜, 可观察到瓶中颜色由红棕色变为黑色。

5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与现象

(1) 氧气的制取

首先连接好装置, 取少量氯酸钾粉末和二氧化锰, 混匀, 向已经检验过气密性装置的反应装置内装入药品, 并塞紧橡皮塞, 集气瓶内装满水备用, 加热, 在三个收集瓶瓶中收集氧气, 整理。

(2)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待反应装置反应完全后,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氧气的第一个收集瓶中,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

(3) 硫粉在氧气中的燃烧

用洁净的自制玻璃棒粘取少量硫粉, 在酒精灯上点燃, 伸入收集满氧气的第二个集气瓶中, 可观察到的现象:硫粉燃烧的更剧烈, 发出耀眼的蓝光。

(4) 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用洁净的自制玻璃棒粘取少量红磷, 在酒精灯上点燃, 伸入收集满氧气的第三个集气瓶中, 可观察到的现象:红磷燃烧的更剧烈, 发出夺目的白光。

6 注意事项

(1) 本次实验所用废弃物注意消毒。

(2) 该法制备氧气反应迅速, 应使用双氧水的量来控制反应速度。

(3) 实验前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塞紧瓶塞。

(4) 装入药品的容器在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 再集中加热。

(5) 酒精灯的熄灭规则, 切忌用嘴吹灭。

(6) 迅速加入木条、硫粉、红磷。

(7) 实验尾气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7 实验总结

将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合二为一, 在同一套装置中实现完成, 降低了成本, 易于观察, 使学生对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有了直观的认识, 对微型实验的直接操作有了切身的体会, 对微型实验今后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使用微型实验的装置, 减少的繁杂实验装置的安装, 节约了试验时间和空间, 简化了实验操作。此微型实验既确保了实验效果的明显, 减少污染, 提高安全系数, 有利于环境保护, 又节约了试剂, 实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实验设计实现绿色化的倡导。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4], 由于微型实验既安全又节约, 教师可以放心的让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 使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可以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提高学生自己操作实验的动手能力, 锻炼学生自己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同时, 增加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梳理,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体现学生自我发挥能力。其实, 化学实验不仅仅体现在它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 微型化学在实施过程中, 就是强调了实验过程, 不断地设置悬念, 就像看一部侦探实验, 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及其想了解最后的真相, 增强学生们的探索能力, 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发现了做实验的快乐, 感受到化学的魅力[5]。

参考文献

[1]王克勤.高师本科“化学教学论”教学改革小议[J].化学教育, 2002, 23 (2) :25.

[2]王伟群.培养化学教学技能“三阶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 2001, 22 (12) :10-12.

[3]蒋淑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大学化学, 1998, 13 (2) :42-43.

[4]苗深花.叉型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 1994 (2) :24.

篇4:氧气的制取实验教学之我见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收集方法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但是学生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完之后,往往很难在头脑中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当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比较时,学生脑子里就会形成一团乱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经过几年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气体的制取方法时,多数都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对知识印象不深。笔者认为,如果多花点功夫在这节课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将这初中所学的第一种制气方法牢牢掌握,那以后再讲其他气体的制取方法就不费吹灰之力了。笔者将该实验分为4个步骤,制取氧气。

第一步:实验原理

原理就是要想制取氧气,先要让学生知道用什么药品制氧气、如何制,也就是讲实验室制氧反应原理和制取的步骤,让学生头脑里先有理论基础,为第二步的做实验提供理论保证。

第二步:实验操作

第二步的做实验是严格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法以及实验装置,在上节课讲理论的基础上,学生做起来很容易,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笔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让学生懂得实验对于学化学的重要性,并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结果。二是可以检验上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上节课的理论知识没学好,这节的实验课是无法进行的,由此使学生懂得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更有说服力,而且这样按部就班地让学生接触这些新知识,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没有思维的跳跃与断层。第三就是没有这步的课本实验做基础就引不出下一步,可以说这步既是下步的铺垫,又是过渡。

第三步:实验改进

这步是在学生按照课本的要求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总结自己实验的收获,并且要分析自己的实验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实验做得不成功的原因,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根据自己的设想来组装符合自己要求的实验装置——这就是改进实验装置。比如学生在做课本实验双氧水制氧气时,往往不能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的现象,实验成功率比较低。这是由于5%的过氧化氢溶液里水的比例大,生成氧气的同时放热,氧气流会带出大量的水蒸气使带火星的木条难以复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两种改进方案:一是冷凝法,即将产生的的氧气用冷水冷凝降温,除掉水蒸气;二是干燥法,即将生成的氧气中的水蒸气用干燥剂除掉,使生成的氧气中不再含有水蒸气,这样实验的成功率就高了。

在講授催化剂时,在3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有两种方法都用催化剂,关于催化剂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学生把握不准确。为了更直观、更鲜明地突出催化剂的作用,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两个催化剂演示器:左边是氧气的发生装置,右边是氧气的收集装置。大试管里是适量的氯酸钾晶体,小试管里是质量比为3:1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然后将小试管套在大试管内,将大试管产生的气体从大试管的侧管导出,小试管产生的气体从单孔塞导出。右侧是收集装置,笔者用的是排水法收集氧气,在这里为了增强视觉效果,笔者使用红色高锰酸钾溶液。为了比较产生氧气速度的快慢,用量筒承接用排水法排出的红色溶液,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就直接读出来了。另一种方法是在一个双叉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双氧水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起初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量很少,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深入到双叉试管,小木条不能复燃;小心旋转双叉试管,使双氧水溶液进入到二氧化锰中,用带火星木条试验,木条立即复燃,并产生明亮的白色火焰,证明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鼓励学生对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及时解决,尤其是在装置有缺陷时,要会合理改进,以达到自己的实验目的。

第三步,主要想让学生除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和实验步骤外,还要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学会正确评价,不同的装置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设计有不同的目的,学生要会比较不同装置的优缺点。

第四步:实验创新

在成功完成第三步改进实验装置后,第四步计划就是对知识的提升与升华。笔者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大胆地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将书本和课堂上学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结起来,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实际的现象,不让理论与实际脱节,让学生知道化学不是一门纸上谈兵的没用的学科。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对自己、对社会甚至对整个人类都是有很大贡献的,这也为学生学好化学提供兴趣前提。

笔者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寻找周围的事物,替代化学实验室的仪器做实验;第二步要让学生带着化学的眼睛去看世界,自己去发现身边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最后就是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或是生活中见到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有乐趣和激情,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又牢固,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是被动地、盲目地学习,而是积极地、有目的地学习。学生不再是做题的机器、高分低能的弱智人才,而是高素质的合格的人才。

笔者的梦想就是让学生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演变。于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尽情地去发挥,尽情地去创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无不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这样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更多了,同时他们的潜能也就被充分地挖掘出来。通过不懈努力,学生研制出很多的实验装置,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比如双氧水制氧气的创新设计,他们利用的是一些废旧的输液器、注射器以及饮料瓶,这些东西原来只是废品,被学生设计成实验装置后,使得它们重新焕发了光彩。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甚至低碳环保,节能减排,这是学习化学的宗旨。

通过四步实验教学法,不但巩固了课本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开阔了他们眼界,拓宽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使学生无不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虽然从时间和精力上教师付出的要更多,但相比学生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值得的。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原来化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它还在生活中,在任何的角落,化学是无处不在的,化学是无时不在的,而且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好化学至关重要。而且要养成节约药品,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5:实验室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 步骤:

①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 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 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 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灭酒精灯。

 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注意事项:

◆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 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H2O22H2O+O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

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不能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因为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水

蒸气一起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3O2↑  反应原理:2KClO3

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二、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产率。

篇6: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学习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学习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习难点】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复习引入:如何制取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操作步骤有哪些?

加热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明确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自学互研】

阅读课本P45~P46,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用品

药品: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

仪器: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

其他用品:火柴、木条、棉花。2.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大试管、单孔橡胶塞、导管、铁架台、酒精灯。(2)收集装置:玻璃片、集气瓶、水槽。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漏气,则收集不到气体)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放入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气管)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流下使试管破裂)

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先预热,防止试管破裂)

⑤收—收集氧气;(刚冒出的气体不宜立即收集,那是空气,可导致气体不纯)

⑥移—移除导气管;

⑦熄—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回流,使试管破裂)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6.验满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用排水法收集时,看集气瓶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8.放置方法:盖上毛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交流讨论】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常在试管口塞

上—团棉花?

2.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

3.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复习小结】

1.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查、装、定、点、收、移、熄 3.收集氧气的方法: 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和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 【随堂练习】

1.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A.防止水倒吸入试管 B.防止产生氧气太快无法收集

C.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将其堵塞 D.防止试管破裂

2.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后点燃,以免爆炸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气管撤

离水中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等导管口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

盛水的集气瓶中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

试管外壁)3.以下是化学实验室里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请写出图中a、b的仪器名称:a,b。(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

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填序号)。(3)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A装置中的试管口放一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盖好玻璃片 放在实验台上。

【作业布置】 【反思评价】

1.通过作业反馈,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知识,由于需要记忆的较多,部分学生疏于记背,少数知识点没有记住。多督促。

篇7:实验室制取氧气学法指导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学会并掌握此实验的知识和方法,既可巩固学过的基本操作知识与实验技能,又可为今后学习气体制取知识奠定基础.学习时,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掌握反应原理

实验室通常用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二、学会选择装置

初中化学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有两种类型,见表1.根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方法有三种,见表2.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氧气时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集气法.三、巧记操作步骤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分为七步;

一查: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方法是;将导管一端浸在水里,两手紧贴试管外壁,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处留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二装:即盛装药品 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小心地送到试管底,平铺在试管底部.三定:即用铁架台的铁夹固定试管通常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来确定试管高度,再根

据试管的位置与导管的长度确定水槽的位置.用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四点:即点燃酒精灯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外焰对着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五收:即收集氧气当试管内均匀并连续产生气体时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用玻璃片盖好,正放在桌面上

六移:即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移去酒精灯 反之,试管内温度会降低,气压减小,水就会沿导管倒流进试管而使试管炸裂.七熄:即熄灭酒精灯 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引燃灯内酒精.四、了解注意事项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组装仪器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湿存水回流而炸裂试管.2.发生装置内导管不宜伸人过长,以刚露出胶塞为宜,以使气体顺利导出.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要伸人集气瓶底部,以便使集气瓶中空气排尽,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4。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此时的氧气不够纯;当均匀并连续产生气泡时开始收集.导气管伸人集气瓶中不宜过长.当瓶口有气泡逸出时,证明集气瓶内氧气已收集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5.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不利于氧气导出或将高锰酸钾粉末带人集气瓶,使收集到的氧气呈现紫红色.6.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如果没有二氧化锰,可用氧化铁代替,也可用少量高锰酸钾代替,但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的仍然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五、熟悉中考题型 在掌握以上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基础上,还要熟悉该知识点涉及的中考题型,学会解题思路和方法,才能把握导向,灵活应用,提高学习质量.现以中考试题为例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考题型.1.基本考查型

例1(内江市)实验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1)除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集气瓶、水槽外,还必需的仪器是(填序号)_______.(A)长颈漏斗(B)滴管(C)酒精灯和药匙(D)量筒和天平

(2)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A.熄灭酒精灯;B.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C.用排水法收集;D.加热;E.从水槽中取出导管;F.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3)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4)若改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在试管口加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解析:此题属于基本考查型.若熟悉或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易回答题中的问题.(1)(C);(2)FBDCEA;

(3)一小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原理选择题

例2(陕西省)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解析: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对所给的四种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优选出最佳方法.这对同学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要求较高.(A)选项消耗大量电能;(C)、(D)选项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氧气的原理,但都要加热,不简便,且KClO,混入可燃加热易发生爆炸,不安全;而(B)选项在常温下催化分解放出氧气.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B).3.探因开放型

例3(佛山市)实验室常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所

用的试管破裂,请分析引起试管破裂的三点原因: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解析:此题具有开放性,突出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从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实验过程中引起试管破裂的原因.其可能原因有:①没有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便停止加热,使水倒吸回试管;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⑧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即加热;④未预热;⑤试管底部紧靠在灯芯上加 热.等等.4.类比迁移型

例4(青海省)根据图1所示,回答问题.(1)在实验宣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中,有错误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其中有_____处错误.(2)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氨气.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0.717g/L(空气:1.429g/1),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则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_.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类比迁移能力.(1)根据制取气体反应装置,观察题给发生装置,可知B有错误.一是长颈漏斗未插入液面下;二是导管伸人锥形瓶过长.故填B,2.(2)根据题给新信息,联系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类比迁移即可解题.因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制取气体,属于

型,发生装置与氧气相同,应选A.又依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故收集氨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应选D.5.综合测定型

例5(北京西城区)为了测定某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00g混合物样品放入图2的大试管中充分加热,直至反应完全,并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出生成氧气的体积,试回答下列问题: ]

篇8: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初中化学教学中, 用氯酸钾与催化剂共热制取氧气, 制取的氧气用来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氧气的性质实验。若氧气的量不多或产生的速率不快会影响这些实验的效果。短时间内制备足量的氧气与催化剂的选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 本文对制取氧气最适宜的催化剂的选择作了如下探究[1]。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理

不同催化剂与氯酸钾共热生成氧气的速度不同, 单位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也不同, 催化剂的选取对单位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即氧气的生成速率有着很大的影响[2]。

2.2 实验用品

仪器:量筒 (250ml) 1个, (25ml) 1个;

集气瓶 (250ml) 1个;

托盘天平, 2个 大试管5个

铁架台, 胶塞, 导气管, 酒精灯, 试管夹

药品: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氧化铝, 氧化铁, 二氧化硅, 氧化铜

2.3 实验步骤

2.3.1 不同催化剂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分别称取五份KClO3, 再分别称取MnO2、Fe2O3、CuO、SiO2、Al2O3各三份, 按质量比3:1将氯酸钾与氧化物均匀混合,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按下图装配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把五种混合物分别装入五支干燥的大试管中, 然后按顺序用酒精灯加热, 用同一酒精灯加热, 控制酒精灯火焰大小一致, 火焰跟试管的距离一致 (图1) 。

(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测定氧气体积时注意两点:第一, 要冷却到室温;第二, 要使量筒里的水面跟集气瓶里的水面高度保持水平, 这样才能使集气瓶内的压强跟外界大气压强相等。)

记录从反应开始到结束所用的时间, 加以整理并绘成下表1所示。

2.3.2 不同催化剂价格的比较 (表2)

3 结果讨论

通过表1, 催化效果最佳者为MnO2, 其次为CuO和Fe2O3, 其中Fe2O3的副反应大, 由表2, Fe2O3的价格最便宜, Mn O2与CuO的价格相近, 由于考虑到催化效果和副反应,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为了在课堂演示中完成所有规定的实验, 所以选用MnO2作为催化剂与KClO3共热制氧气是最适宜的。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催化剂影响着氧气产生的速率。结果表明,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最佳催化剂是二氧化锰。本文通过实验对几种催化剂做了比较, 进一步验证了结果。

关键词:催化剂,氧气生成速率,单位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允珉, 主编.中学化学教学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264-269)

[2]沈鸿博主编.中学化学教材教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275-284)

篇9: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的对比及建议

关键词:实验室制氧气;制氧方法对比;实验方案优化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9–004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经典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由于汞蒸气对人体有毒害,因此,人们已经不再使用氧化汞分解来制取氧气了,现在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氯酸钾这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来制取氧气。我国现行各种版本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在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与教学的问题上采取不一样的办法,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显得有些混乱。究竟哪一种物质制取氧气更有优势?能否用一套评价标准来进行综合评估,为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教学寻找一种比较优化的方案?下面我们从成本、操作、环保、安全等方面对三种物质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综合对比与全面评估。

1 教科书制取氧气方法介绍及比较

我国在实施课程标准[1]以前的人教版全国通用初中化学教科书[2]中,只是介绍了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装置和反应式。在修订版课程标准[3]指导下编制的全国各种版本初中化学教科书介绍的方法是不统一的。鲁教版教科书[4]只介绍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和反应式;一些教科书[5,6]则分别介绍了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和反应式;人教版教科书[7]先重点介绍了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装置和反应式,再探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中二氧化锰的作用,然后介绍过氧化氢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式;粤教版教科书[8]是先探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存在下的分解与反应式,再重点介绍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装置和反应式,后介绍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式;沪教版教科书[9]先分别介绍了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和反应式,再介绍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式。

2 三种物质制取氧气的成本对比

我们从黔东南州凯里市化学试剂与仪器专卖门市部了解到,一般用于中学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纯试剂价格(不同时期、不同商家的价格可能有一些差异)情况是:高锰酸钾(500g)50元、氯酸钾(500g)32元、过氧化氢溶液(30%、500mL)9.8元、二氧化锰(500g)58元。我们以生成32g氧气所需要的反应物价格进行比较。

一般使用二氧化锰是氯酸钾的三分之一[10],因此,消耗二氧化锰的价格是:

81.7÷3×58÷500=3.2(元)

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总的价格是:5.2+3.2=8.4(元)。

2.3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价格

一瓶500mL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大约是555g,所含H2O2的质量为:

由于每次只需要在锥形瓶中放入少量二氧化锰[11],我们可以假设制取1L氧气需要消耗大约1.0g二氧化锰,则消耗二氧化锰的价格为:

22.4×58÷500=2.6(元)

则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总价格为:4.0+2.6=6.6(元)。

制取32g氧气的价格对比是:

KMnO4 31.6元>KClO3 8.4元>H2O2 6.6元。

当然上述价格计算没有包括消耗酒精加热所需要的费用,在具体操作中,由于浪费等原因,实际制取氧气的价格要高一些。

3 三种物质在制取氧气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高锰酸钾、氯酸钾与过氧化氢三种物质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中各有特色,下面分别分析。

3.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问题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高锰酸钾粉尘容易进入导管;需要药品数量多而产氧率低;产物中二氧化锰可以回收,而锰酸钾在中学实验室中没有用途,难以回收,只能排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高锰酸钾加热时腐蚀试管使其变黑,不容易清洗,需要草酸溶液等浸泡一段时间才能脱色,黑色没有了,但是试管的透明性变差了,一支试管使用几次后就几乎报废了。

另外,师生在使用高锰酸钾晶体时,不可避免地掉落少许晶体在实验台上,由于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和颜色深等特点,接触毛巾、皮肤、衣服都会留下灰黑色的痕迹,因此,高锰酸钾晶体粘附到哪里就黑到哪里。使用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实验台上的新抹桌帕经常染上黑斑,一些学生手上的皮肤也被腐蚀产生了黑点,这些黑点是难以洗掉的,要等到新皮肤长出来后才会自然脱落,给学生留下了一些化学实验很危险的阴影。

3.2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问题

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需要事先与二氧化锰混合均匀才能够使反应完全,操作稍微复杂一点;制得的氧气中存在异味;反应后的氯化钾与二氧化锰如果不能进行分离回收,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3.3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问题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不用加热,操作比较简单方便;制得的氧气没有异味,反应产物是水和氧气,实验结束后,二氧化锰只需要过滤、干燥就可以回收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反应速率不好控制,浓度低了反应较慢,浓度高了反应太快,而且放热多,氧气中会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而影响到氧气的性质实验效果。

4 使用三种物质的安全性比较

4.1 高锰酸钾晶体

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遇浓硫酸、铵盐能发生爆炸,遇甘油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此,使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必须把试管清洗干净。

高锰酸钾有毒,且有强腐蚀性,皮肤接触后会被灼伤呈棕黑色。高锰酸钾纯品致死量约为10g [12],是公安部门管控的危险物品。

4.2 氯酸钾晶体

氯酸钾是强氧化剂,与硫、磷、碳等还原性物质及有机物、可燃物混合时,经摩擦或撞击后就会发生燃烧和爆炸,甚至会出现自发性的爆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氯酸钾和磷(无论是哪种形态的磷)混合稍微摩擦,就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因此,使用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必须把试管清洗干净,不能混有易燃物品。

氯酸钾有毒,能使血红蛋白变性并分解,误食会引起急性中毒,致死量为10g [13]。

4.3 过氧化氢溶液

高浓度过氧化氢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其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眼睛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等[14]。

过氧化氢的沸点是151.2℃,比水高得多。实验室一般使用的是30%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是很高,通常是在稀释以后使用的,相对比较安全。

4.4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属于两性氧化物,它是一种常温下非常稳定的黑色粉末状固体。二氧化锰中锰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因此它遇强氧化剂时表现为还原性,遇还原剂时表现为氧化性,在酸件介质中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氯酸钾和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

二氧化锰属于一种氧化剂,自身不燃烧,但能够助燃,因此不要和易燃物放置一起。二氧化锰吸入及吞食无害,但是要避免接触眼睛[15]。

5 实验室制取氧气问题的讨论与建议

5.1 使用三种物质制取氧气实验问题比较

(1)从制取得到的氧气价格上看,用高锰酸钾晶体分解制取氧气价格是最高的,大约是氯酸钾制取氧气的3.8倍,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4.8倍。

(2)从制取得到的氧气纯度看,用高锰酸钾晶体分解制得的氧气容易带有KMnO4粉尘,但是没有异味;用氯酸钾制得的氧气稍有异味;过氧化氢制得的氧气用排空气法收集时,有较多的水蒸气。

(3)从制取操作难易程度看,高锰酸钾分解与氯酸钾分解都需要加热,实验操作基本相当,比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操作稍微复杂一些。

(4)从实验后整理来看,用高锰酸钾晶体加热的试管不能直接清洗干净,必须用草酸等溶液浸泡一段时间才能清洗干净,试管透明度已经变差,抹桌布、皮肤等遇到KMnO4会产生黑色斑点。使用氯酸钾分解与过氧化氢分解后仪器整理和清洗都比较容易。

(5)从安全的角度看,高锰酸钾是公安部门管控的危险物品,是强氧化剂和易爆物品,储存和使用都必须十分小心,而且有毒,误食容易造成生命危险。氯酸钾也是强氧化剂和易爆物品,储存和使用都必须十分小心,而且也有毒,误食容易造成生命危险。过氧化氢也是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实验室一般使用的是30%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是很高,相对而言比较安全。

(6)从环保的角度来看,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锰酸钾在中学实验室中没有用途,难以回收,只能排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氯酸钾分解生成的氯化钾如果回收作为钾肥,就可以消除污染。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没有污染。

(7)从能源消耗来看,工业上生产三种物质时都消耗电能[16]。高锰酸钾分解和氯酸钾分解都需要提供热量才能得到氧气,需消耗能源。过氧化氢的分解不再消耗能源。

(8)从资源消耗来看,高锰酸钾的生产要消耗钾矿和锰矿,氯酸钾的生产要消耗钾矿。过氧化氢的生产,几乎不消耗重要的矿产资源。

5.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建议

基于以上八个方面的讨论与比较,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用于氧气性质实验的大剂量氧气,尽量采用过氧化氢分解来制取。

(2)作为初中生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固体加热制氧气的方法教科书必须介绍,但是重点使用的药品应该是氯酸钾而不是高锰酸钾。没有特殊情况,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以采用0.1%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排水法收集或让氧气通过碱石灰来消除异味。

(3)中考命题要避免考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问题,以配合教科书编排与教师的教学安排,因为考试是指挥棒,有考必教。

6 结束语

通过综合对比与评估,毋庸置疑,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是一种绿色、高效、安全、节能、经济的好方法。无论中学化学教科书编写专家、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人员或者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都应该大力推荐和使用这个方法,尽量避免使用产率低、有危险、高污染、高能耗的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法。培养学生的环保、节能意识要从一点一滴抓起,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0]程名荣主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毕华林,卢巍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88.

[5][11]沈怡文,陈德余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36~37.

[6]宋心琦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32~33.

[7]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28~129.

[8]江琳才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37~39.

[9]王祖浩,王磊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35~37.

[12]高锰酸钾_百度百科[DB/OL]. http://baike.baidu. com/view/846.htm?fr=aladdin.

[13]氯酸钾_百度百科[DB/OL]. http://baike.baidu. com/view/1820.htm?fr=aladdin.

[14]过氧化氢_百度百科[DB/OL]. http://baike.baidu. com/view/123617.htm?fr=aladdin.

[15]二氧化锰_百度百科[DB/OL]. http://baike.baidu. com/view/213848.htm?fr=aladdin.

上一篇:调理脾胃在四时养生中的重要性探析论文下一篇:台湾劳资争议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