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镇小学安全与传染病预防工作责任书

2024-04-09

旧镇小学安全与传染病预防工作责任书(精选3篇)

篇1:旧镇小学安全与传染病预防工作责任书

旧镇小学安全与传染病预防工作责任书

为贯彻上级安全与甲型H1NI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我校《安全工作实施方案》、《预防与控制甲型H1N1流感及其它传染病工作预案》等各项措施,保障全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学校(甲方)与全体教职员工(乙方)签订安全和甲型H1NI流感及其它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书”。

一、安全工作

1、教职员工要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在校内外不得进行追逐狂打、玩火、玩水等有危险的活动,不参与赌博、迷信、非法组织等活动。

2、要采取不同形式,经常对学生进行交通、用电、消防、上网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3、严禁学生携带不利于安全的刀具、玩具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深入教室和寝室检查,一经发现,及时收缴并进行批评教育。

4、上课和自习,任课教师为安全责任人,教师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提前下课,在课间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向,放学时教师要等学生走完后才能离开教室。如有学生未到或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班主任和教导处,不得拖延或不闻不问。

5、所有教职员工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与异性学生谈话时注意场合和分寸。

二、甲型H1N1流感及其它传染病工作

1、全校甲型H1N1流感及其它传染病防控工作由校长韩兆勇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杨遇春和教导处主任吴恒利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教导处为直接责任处室,教职员工为直接责任人,共同抓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及其它传染病防控工作。

2、各位教职员工要认真执行防控预案,按照学校要求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并确保相关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班班主任为班级防控第一责任人。

3、教导处和各位教职员工要根据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做好疫情信息报告工作,认真搞好晨检和午检工作并做好记录。班主任为晨检第一责任人,下午第一节课任课教师为午检责任人,每天开展晨检和午检(包括望、问、切),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和缺课、缺勤人员要逐一登记,查明原因,及实上报,真正做到学生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实行甲型H1N1流感“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班主任要做到每天8:00和14:00前以书面形式(晨检、午检登记表)将检查情况报学校疫情报告员,有疫情报疫情,无疫情报平安,及时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蔓延情况以及防控工作进展。

4、教导处要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校广播等形式加大对防控工作的宣传力度,为师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建议,并做好指挥与协调工作。

5、教导处组织学生彻底清理卫生死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各教室、办公室,寝室、实验室、运动场等责任人加强对相应场所的卫生督查与反馈。

6、门卫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把外来人员出入关,外来人员有事经许可并登记后才能出入校门。要加强对走读学生出入证的检查,无出入证严禁出入,负责星期天下午返校学生异常情况的检测,并将情况报告分管领导和教导处。

8、总务处要做好校园的消毒杀菌工作,做好防控有关后勤准备工作,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要留下痕迹,做好相应档案工作的整理,每月底放政教处存档。

9、疾病防控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当,造成疫情蔓延扩散者,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校园环境卫生工作

教职员工要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自身的环境卫生意识,带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同时负有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的义务,不得以任何借口妨碍卫生大扫除,对破坏校园环境卫生的行为要及时劝阻和制止。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学校分管领导)乙方(教职员工)

签 字:签 字:2012年3月20日

篇2:旧镇小学安全与传染病预防工作责任书

李岭小学(以下简称甲方):

各教职工(以下简称乙方):

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而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易感人群。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防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特签订茶店镇中心小学传染病预防安全责任书。

一、学校的责任及要求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2、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教室、学生宿舍、计算机房、图书馆、实验室、厕所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落实晨检和午检制度,坚持每天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并作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3、加强对学生的考勤,严防学生外出、旷课或擅自离校,住校生在疫情期间不得离校。

4、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5、对于有发热、流涕、恶心、呕吐、咳嗽等症状的学生,要联系家长及时诊治,并负责进行跟踪记录。

6、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彻底清除卫生死角。

7、告知并督促学生不要吃过期或变质的零食、方便面和外卖。

8、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体质。

二、班主任的责任及要求

1、执行领导小组的指示,贯彻落实有关预防措施。

2、组织本班学生学习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教育学生在疫情期间不走亲访友,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商场等,以减少感染机会。

3、每天早、中、晚检查本班学生的健康状况,对患病学生及时报告学校,采取有效措施。

4、组织学生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教育本班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注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去空气不良的公共场所和接触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

6、告知并督促学生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要吃零食、方便面和外卖。

7、要对学生因身体发热就诊情况定期分析,及时发现疫情苗头,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如发现有腹泻、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带学生到当地医院检查,一旦列为疑似病例,凡接触者都要及时隔离,所在教室和寝室要严格消毒。

三、任课老师的责任及要求

1、执行领导小组的指示,贯彻落实有关预防措施。

2、配合所任班级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对班主任应急托咐事项不得推诿、拖沓无力。

3、不得擅离职守,包括自习课和晚自修应按规定在教室值班。

4、对缺课的学生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告知班主任。

5、对课堂上患病学生及时告知学校,采取有效措施。

6、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卫生教育。

四、后勤工作人员的责任及要求

1、执行领导小组的指示,贯彻落实有关预防措施。

2、、计算机房、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要及时消毒,保证通风良好。

3、门卫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来校,上班期间一律关闭大门。

4、消毒人员每星期坚持消毒,并认真填写消毒记载;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

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有效,有效期至2012年8月31日,一式两份,学校和老师(或监护人)各执一份。

说明:责任内容包括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甲方:李岭小学(盖章)签字人:

乙方:教职工签字人:

篇3:做好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1 充分认识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1.1 能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巨大, 包括土地流失、物资损毁、生产停滞、精神创伤、死亡威胁、伤残困扰、疾病暴发、饥饿难耐等等。就灾后传染病的威胁来讲, 一旦灾后出现了传染病疫情, 各级对卫生的投入明显增加, 患者住院与诊疗的费用增大, 开展疫情控制的成本上升, 民众投入自救的能力下降, 使灾害损失雪上加霜。如果在灾害发生前或者灾害刚出现, 且灾害中自始至终采取各种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 杜绝疫情的发生, 使灾区民众免受传染病带来的痛苦和诊疗负担, 从而自然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

1.2 能稳定灾区民众情绪

自然灾害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尤其亲人的死亡或失踪、家业的损毁和破坏、疾病的痛苦与困扰等等, 都使人们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有的情绪失控, 闹出不少出格的举动;有的甚至埋怨政府,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加上传染病防控不力, 引发某种疫情的暴发或流行, 更加影响灾区民众的情绪, 容易出现远离家乡、抢购、恐慌和绝望。在灾害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动员灾区群众积极参与各项卫生防疫措施的落实, 确保灾后不发生疫情, 自然对稳定灾民情绪, 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积极的正面意义。

1.3 能提高民众健康水平

做好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不仅能降低灾害损失、稳定灾民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对于提高民众卫生知识水平, 确保人们身心健康同样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灾害发生以后, 在疫病防控工作上, 有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有多部门的密切协同, 有卫生行政机关的严密组织, 有卫生防疫保障人员的辛勤劳动, 有民众及救灾官兵的积极参与, 上下共同努力, 严防疫情的发生。整个疫病防控过程, 都把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放在首位, 要求民众自觉搞好个人卫生、饮水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 自觉消除病媒生物的危害。总之, 把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做扎实了, 民众的健康自然有了保证, 整体健康水平自然提高。

1.4 能恢复基层卫生工作

自然灾害发生以后, 乡村的卫生服务站、卫生所、门诊部、卫生院、防检所、防疫站、疾控所 (室) 等基层卫生机构同样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基层卫生保障一时恢复较困难, 加上灾区严峻的卫生防病工作形势, 只有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以促进基层卫生工作的恢复。灾后一线卫生工作者除直接面对灾区民众进行卫生防病知识的普及外, 还在诊疗病人、改善民众生活饮用水质、把住饮食卫生关、开展媒介生物防制与动物害的消除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 使他们进入了十分紧张的工作状态, 往往是满负荷的运转, 也加速了基层卫生工作的恢复。

2 充分了解灾区传染病的流行风险

2.1 住处改变

大的灾害发生后, 受累的人群往往只得离开家园, 暂时再次定居。他们可能居住在难民营或分散在当地人群中 (在城市或农村社区中, 或亲戚、朋友家) 。越过国境的人员称为难民, 而在国内流动的人群称为“国内流动人口”。在难民营再次定居的人员可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居住条件差 (面积过小、十分拥挤) 、甚至缺乏基本的卫生保障。在国内的流动人口, 有的住在学校、广场、运动场、娱乐场等收容所, 生活环境条件同样较差。在这些状况下, 传染病的威胁增加, 流行的危险性上升。

2.2 环境污染

灾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包括 (1) 死亡的人、畜、家禽及野生动物等, 由于没有及时清理或掩埋, 其腐烂过程中, 大量的细菌、病毒生长繁殖, 加上媒介生物的传播, 容易引发疫病流行; (2) 大量的人、畜粪便及污水外溢, 直接对大片生活环境构成威胁; (3) 产生大量的垃圾和漂浮物, 污染水源和食物。 (4) 灾害时可能有大量尘土、尘埃, 甚至下起冰雹、酸雨等都对环境构成污染。多种因素, 使灾区环境令人担忧, 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大增。

2.3 水质问题

水质问题是灾后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灾难发生以后, 最先影响人们生活的就是劣质的水, 特别是洪涝灾害发生以后, 灾区的地面水遭受了严重污染, 不仅水体的浑浊度大, 而且水中细菌总数与大肠菌数都大大超标。灾后人们往往缺乏改善水质的条件, 且救灾机构又无法保证日常饮用水供应, 就近就便使用污染的水成了不少人的事实, 尤其对于那些没有采取任何洁治措施者来说, 这种情况下腹泻病成了受累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2.4 饮食不洁

灾区一方面饮食不洁的问题很普遍, 人们除了缺乏必要的卫生条件外, 防病意识淡薄, “不干不净, 吃了没病”在很多人心里存在, 以致灾区容易发生传染病或引起流行。另一方面当人群的营养需求因灾难得不到满足时, 会导致营养缺乏, 如缺铁性贫血、糙皮病、维生素缺乏症等, 传染病发病率也出现明显上升, 尤其在婴幼儿等脆弱人群中, 这些都可进一步恶化人群的营养状态, 降低抗病能力, 引发疾病流行。

2.5 知识匮乏

灾难发生以后, 人们往往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脆弱性, 对于过去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毁于一旦, 对于生计和收入的缺失一下无法恢复, 对于灾后的贫穷 (包括无房居住、吃不饱、穿不暖等) 束手无策。当然, 对于传染病的威胁其脆弱性更显突出, 不少人心中没底, 防病知识极度匮乏, 关键是不少边远地区的民众文化知识水平偏低, 防病知识信息闭塞, 包括灾后个人卫生、饮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等, 应该注意什么无法回答, 以致灾民自觉参与防病工作的能力弱, 使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成为可能。

2.6 防控不力

可想而知, 灾难对于基层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士同样带来了很大冲击。灾后第一时间的卫生检疫、疾病监测、健康教育、媒介生物防制等工作无法及时有效落实。如果灾难地点偏远、地域广泛、道路损毁严重、救灾条件和能力有限, 救灾医疗与防疫力量无法深入, 卫生防疫药品器材无法迅速分发到一线, 这将极大削弱灾区疫病防控的能力和效果, 使传染病的流行风险增加。

3 充分领会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策略

3.1 应对灾区传染病流行作出快速评估

灾区是否发生了传染病流行, 这是各级领导和卫生行政机关十分关注的问题。当基层反映或报告灾区可能发生了某种传染病流行以后, 上级需要迅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 深入可疑传染病流行的区域, 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和研究,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其快速评估, 得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 以便迅速采取较大范围的应对措施, 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

3.2 应加强灾区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自然灾害发生以后, 需要对灾区实施传染病的监测, 通过对灾区特定的环境和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血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及影响人体健康因素的调查研究, 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 及早发现传染病或传染源, 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防止传染病在灾区的发生和流行, 保护灾区民众的健康。疾病监测的根本目的是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 预测疫情发展趋势, 因此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十分重要。在按照既定传染病种类进行被动监测的情况下, 按照疾病种类进行疫情分析和判别, 分析这些传染病在时间、空间、人群等的分布情况, 比较不同时间、地区、人群的差别, 从而确定高危人群。此外可以及时发现可能暴发疾病的迹象, 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 提出传染病流行和暴发的预警, 并为下一步采取应对措施和策略提出建议。

3.3 应落实灾区传染病的免疫与药物预防措施

灾区传染病的免疫与药物预防, 是为保护灾区易感人群身体健康而采取的两种有效防疫措施。灾区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也称为灾区传染病的应急预防接种。是将抗原或抗体等生物制品接种给人体, 使之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自然灾害发生前后,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是提高灾区民众和救灾人员抗病能力, 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措施。灾区传染病的药物预防也称为灾区传染病的预防服药。即自然灾害发生前后, 给灾区传染病易感的人群服某种药物, 防止传染病在该受灾人群中发生和传播。一般多在灾区传染病有流行趋势的紧急情况下, 采用药物预防保护灾区民众。当灾区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 也可对接触者或易感者进行药物预防。

3.4 应采取强有力措施控制已暴发的疫情

灾区一旦出现了传染病暴发疫情苗头, 或经快速评估确定已经发生了某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那么, “疫情就是命令, 疫区就是战场”。 (1) 灾区政府和卫生行政机关的应急防控决策应先行。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属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由政府主导的疫情控制组织管理体系立即运作起来,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迅速决策、组织和处置疫情。 (2) 灾区疾控和医疗卫生单位的应急处置行动应迅速运作。自然灾害发生以后, 灾区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都担当了保障灾区民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重任, 尤其当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后, 这两方面的力量都是控制疫情发展的坚强后盾, 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灾区民众和疫区高危人群的应急防疫响应要紧紧跟上。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后, 处在疫区范围内的民众, 尤其是与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等高危人群, 积极响应政府的防控号召, 自觉投身到抵御疾病侵袭、阻止疫情发展的行动中来, 对于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至关重要。 (4) 按照有效控制传染病发展的常规措施应抓紧落实。落实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保护易感人群的各种措施。

3.5 应针对灾区常见传染病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由于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各异, 因此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很不确定。从多年来的情况分析, 我国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鼠疫、霍乱、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肺结核、恙虫病、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斑疹伤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疥疮等, 应针对这些传染病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上一篇:思想解放思想大讨论感想下一篇:双十一宣传口号有趣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