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培训心得

2024-04-10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培训心得(精选6篇)

篇1: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培训心得

20xx年5月18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省院未检处组织的全省检察机关首届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培训班,对于刚到未检部门仅两周的我来说无疑是及时、宝贵的,所以我也格外珍视这次培训。最初看到培训指南课程安排时,就感觉如此强大课程安排和阵容是以往我培训没有过的,随着一节节务实、精彩的授课,更是一次次带给我了无限的震憾和惊叹。

一是惊叹于课程设计与安排是如此高端、科学、丰满与务实。授课人既有参与未检立法的专家教授,又有少年司法和未检工作的领头人;既有本系统的先进工作经验,还有法院系统和心理学领域少年司法视角;既有少年司法的历史发展,又有当前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具体方法。特别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检院专家咨询委员在授课中既向我们讲解了立法背景、法条释义,又为我们分析了具体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使我们既收获了正确执法理念,又掌握基本工作方法和原则;心理专家泰祺老师的通过丰富的数据和图表帮助我们认识儿童的成长,让我们认识到眼前的孩子是由过往的很多生活事件组成的,要解决眼前的问题,就需要知道他的过去发生了什么,为我们做好社会调查注入了理性认同。一节节的精彩授课,从不同的视角和领域论证着少年司法的应有司法理念和工作原则,拓展了视野,让我这个未检新兵对未检工作框架和司法理念的认识不断地丰满和充盈,有了心理认同,必能转化成行动自觉。

二是惊叹于省院未检处领导的精心照顾和精彩点评。省院未检处领导不但为我们精心安排的丰富科学的培训内容,还从生活、安全、和饮食方面对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更是精心于每次授课内容,每次授课结束后都会从站在我们学员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对老师授课进行精彩点评。这些精心付出和总结点评一次次感染着我们,或许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精心的安排、全面的照顾和实情的情感投入,才使学员们深受鼓舞和感动,也正是如此,也才让我们更深切体会到了省院未检领导对于这次培训的重视和期望,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未检检察人的学习热情和职业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了未检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真正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

三是惊叹于介绍先进工作经验的同志们的敬业精神和务实作风。一个个工作经验的形成,一项项工作成果展示,体现的是他们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务实作风。特别是荷泽市检察院未检处张继民处长对于工作的细心收集整理,涉及内容和倾注精力无极限!济南市天桥区法院少审庭庭长王云华在新形式下,在深厚的庭审实务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庭审实质化语境下的未检工作,对于工作,王庭长向我们讲述了对于一项创新工作的思索与提练,有时一下午也可能只有几句话。虽然是平淡的一名句话,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其执着的工作精神。同时,王庭长还从自己工作实务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以庭审中心主义下的审查起诉和支持公诉的理念转变、会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他们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他们强大的法律知识和技能掌握和务实精钻的工作作风面前,深感自己差距太大,思想懒惰,懈怠工作,很多工作还一直只停留在应付状态,负罪感油然而生。

四是惊叹于一节节精彩授课后未检执法理念的不断充实和更新。正确认识未成年的特殊身份,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承载着延续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所以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人;未成年犯罪是错,而不是罪;少年司法针对的`是人,而不是行为;少年司法更像父亲,宽容而不纵容;少年司法不仅是考虑量刑轻重的问题,而是采取何种方案,有利于避免再犯,或更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再受伤害问题等等。特别是张寒玉处通过一个个案例剖析,帮助我们如何在处理案件时从法律的视角或者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重新看待,如何站在儿童利益本位主义看待事件,以儿童利益最大化来处理问题,而不是公众舆论。特别是张处长在讲到帮教工作时提到“教育是引导人的工作,教育引导未成年健康成长,而不是让他依赖你,我们既不是妈妈,也不是姐姐”,这个观点纠了正我们长期对爱心工作的错误认识。这些全新的思想理论刷新着我的司法理念,既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处理一切案件和帮教等工作提供了总的指导原则。

在经历上述震撼和惊叹的同时,对照先进,我也深刻认识到在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足,职业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增强。烟台市芝罘区检察院未检科科长刘力萍说得好,人才是未检事业发展的基石,未检工作者的成长,是做好未检工作的前提,所以我把这次培训作为我在未检工作岗位上成长的第一步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全面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未检工作能做到什么样,取决于我们自身法律、心理、教育、协调等综合素能。上海长宁检察院未检科科长陆海萍,说得好,做教育工作就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也就是未检工作者自己首先要是个明白人。反思自己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欠缺,职业危机感进一步增强。所以,当务之急是全面加强学习,既要全面准确熟练掌握未检相关法律法规,也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技能学习与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办好案件的同时,做好心理疏导、教育帮教、风险评估等工作,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被情绪控制在谈话帮教时给未成年造成二次伤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未成年利益最大化。

二要树立严谨审慎的工作态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心理脆弱的孩子,有些工作失误一旦形成,将会造成不可逆转和修复的错误和伤害。同时在司法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审查逮捕和起诉的职能,还是承担着法律监督职能,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审查,严格执法,又怎么能监督别人呢。特别是济南天桥区法院少审庭王云华庭长在讲课时的一句“没有超强功底和审慎思辨的能力,如何实现法律监督”的反问,更是让我崩紧了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工作的弦。高检未检处张寒玉处长也通过各地司法实务处理的一个个具体案例,向我们展示和剖析了个别案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提醒着我们认识到我们办理案件的每一个定性、每一个程序、每一句话都可能关乎一个孩子的体验、命运和未来。这些都对我们弥足珍贵的,既是业务借鉴,又是警戒与提醒。

三要树立保护意思,倾注爱心工作。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未检工作是爱心事业,阳光工程。未检工作者关注的是人,而不是行为,未成年需要什么才更重要,所以未检工作者的定位不是惩罚者,而是挽救方针的实施者。从诉讼开始就要教育、引导、矫正,在处理每一个诉讼环节时,都要立足于实现未成年权益的最大化,要把是否实现了未成年人的利益最大化作为我们评价工作成效的标准。从培训班上两位授课人身上,我看到了未检工作者应该有的职业形象:上海长宁检察院未检科科长陆海萍,她柔和的目光和温和的语气告诉我们在面对未成年人时应该是温和慈爱的形象,而我们的未检领头人高检未检处张寒玉处长,那雷厉风行、有理必争的作风告诉我们在维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应有的坚决态度。

四要准确职能定位,学会整合资源。通过培训,使我对未检工作的职能定位有一明确认识。未检的主业定位还是办案,在办案的同时,做好如法定代理人到场、合适成年人到场、不捕、不诉说理,亲情会见、分案起诉、教育,犯罪记录封存等特殊检察工作。我们不是社会保护人员,我们应定位牵头维权,把分散的未成年保护部门整合起来。正如姚建龙教授所讲的“少年司法的面孔不应是检察人员给他们钱或物,而是把转给相关职能部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引导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如督促建立协作机制、异地社会调查机制、关护帮教机制等,因为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现实未成年利益的最大化。

篇2: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培训心得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培训心得

作者:济宁市任城区院 谭高霞

2015年5月18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省院未检处组织的全省检察机关首届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培训班,对于刚到未检部门仅两周的我来说无疑是及时、宝贵的,所以我也格外珍视这次培训。最初看到培训指南课程安排时,就感觉如此强大课程安排和阵容是以往我培训没有过的,随着一节节务实、精彩的授课,更是一次次带给我了无限的震憾和惊叹。

一是惊叹于课程设计与安排是如此高端、科学、丰满与务实。授课人既有参与未检立法的专家教授,又有少年司法和未检工作的领头人;既有本系统的先进工作经验,还有法院系统和>心理学领域少年司法视角;既有少年司法的历史发展,又有当前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具体方法。特别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检院专家咨询委员在授课中既向我们讲解了立法背景、法条释义,又为我们分析了具体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使我们既>收获了正确执法理念,又掌握基本工作方法和原则;心理专家泰祺老师的通过丰富的数据和图表帮助我们认识儿童的成长,让我们认识到眼前的孩子是由过往的很多生活事件组成的,要解决眼前的问题,就需要知道他的过去发生了什么,为我们做好社会调查注入了理性认同。一节节的精彩授课,从不同的视角和领域论证着少年司法的应有司法理念和工作原则,拓展了视野,让我这个未检新兵对未检工作框架和司法理念的认识不断地丰满和充盈,有了心理认同,必能转化成行动自觉。

二是惊叹于省院未检处领导的精心照顾和精彩点评。省院未检处领导不但为我们精心安排的丰富科学的培训内容,还从生活、安全、和饮食方面对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更是精心于每次授课内容,每次授课结束后都会从站在我们学员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对老师授课进行精彩点评。这些精心付出和总结点评一次次感染着我们,或许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精心的安排、全面的照顾和实情的情感投入,才使学员们深受鼓舞和感动,也正是如此,也才让我们更深切体会到了省院未检领导对于这次培训的重视和期望,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未检检察人的学习热情和职业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了未检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真正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

三是惊叹于介绍先进工作经验的同志们的敬业精神和务实作风。一个个工作经验的形成,一项项工作成果展示,体现的是他们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务实作风。特别是荷泽市检察院未检处张继民处长对于工作的细心收集整理,涉及内容和倾注精力无极限!济南市天桥区法院少审庭庭长王云华在新形式下,在深厚的庭审实务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庭审实质化语境下的未检工作,对于工作,王庭长向我们讲述了对于一项创新工作的思索与提练,有时一下午也可能只有几句话。虽然是平淡的一名句话,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其执着的工作精神。同时,王庭长还从自己工作实务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以庭审中心主义下的审查起诉和支持公诉的理念转变、会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他们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他们强大的法律知识和技能掌握和务实精钻的工作作风面前,深感自己差距太大,思想懒惰,懈怠工作,很多工作还一直只停留在应付状态,负罪感油然而生。

四是惊叹于一节节精彩授课后未检执法理念的不断充实和更新。正确认识未成年的特殊身份,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承载着延续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所以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人;未成年犯罪是错,而不是罪;少年司法针对的是人,而不是行为;少年司法更像父亲,宽容而不纵容;少年司法不仅是考虑量刑轻重的问题,而是采取何种方案,有利于避免再犯,或更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再受伤害问题等等。特别是张寒玉处通过一个个案例剖析,帮助我们如何在处理案件时从法律的视角或者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重新看待,如何站在儿童利益本位主义看待事件,以儿童利益最大化来处理问题,而不是公众舆论。特别是张处长在讲到帮教工作时提到“教育是引导人的工作,教育引导未成年健康成长,而不是让他依赖你,我们既不是妈妈,也不是姐姐”,这个观点纠了正我们长期对爱心工作的错误认识。这些全新的思想理论刷新着我的司法理念,既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处理一切案件和帮教等工作提供了总的指导原则。

在经历上述震撼和惊叹的同时,对照先进,我也深刻认识到在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足,职业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增强。烟台市芝罘区检察院未检科科长刘力萍说得好,人才是未检事业发展的基石,未检工作者的成长,是做好未检工作的前提,所以我把这次培训作为我在未检工作岗位上成长的第一步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全面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未检工作能做到什么样,取决于我们自身法律、心理、教育、协调等综合素能。上海长宁检察院未检科科长陆海萍,说得好,做教育工作就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也就是未检工作者自己首先要是个明白人。反思自己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欠缺,职业危机感进一步增强。所以,当务之急是全面加强学习,既要全面准确熟练掌握未检相关法律法规,也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技能学习与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办好案件的同时,做好心理疏导、教育帮教、风险评估等工作,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被情绪控制在谈话帮教时给未成年造成二次伤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未成年利益最大化。

二要树立严谨审慎的工作态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心理脆弱的孩子,有些工作失误一旦形成,将会造成不可逆转和修复的错误和伤害。同时在司法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审查逮捕和起诉的职能,还是承担着法律监督职能,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审查,严格执法,又怎么能监督别人呢。特别是济南天桥区法院少审庭王云华庭长在讲课时的一句“没有超强功底和审慎思辨的能力,如何实现法律监督”的反问,更是让我崩紧了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工作的弦。高检未检处张寒玉处长也通过各地司法实务处理的一个个具体案例,向我们展示和剖析了个别案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提醒着我们认识到我们办理案件的每一个定性、每一个程序、每一句话都可能关乎一个孩子的体验、命运和未来。这些都对我们弥足珍贵的,既是业务借鉴,又是警戒与提醒。

三要树立保护意思,倾注爱心工作。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未检工作是爱心事业,阳光工程。未检工作者关注的是人,而不是行为,未成年需要什么才更重要,所以未检工作者的定位不是惩罚者,而是挽救方针的实施者。从诉讼开始就要教育、引导、矫正,在处理每一个诉讼环节时,都要立足于实现未成年权益的最大化,要把是否实现了未成年人的利益最大化作为我们评价工作成效的标准。从培训班上两位授课人身上,我看到了未检工作者应该有的职业形象:上海长宁检察院未检科科长陆海萍,她柔和的目光和温和的语气告诉我们在面对未成年人时应该是温和慈爱的形象,而我们的未检领头人高检未检处张寒玉处长,那雷厉风行、有理必争的作风告诉我们在维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应有的坚决态度。

篇3: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培训心得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就提出了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并在1991年和1999年先后颁布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 把“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的原则确立为基本法律原则。未成年人的刑事检察工作, 就是在切实贯彻执行上述基本方针和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建立起来并开展工作的;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也对这一原则予以了明确, 这意味着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将重心放在教育、感化和挽救上, 使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健康地回归社会。这项基本原则与刑事诉讼法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所规定的其他原则以及一系列制度、程序等所体现出的原则和精神, 共同构成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的特殊原则。具体包括:

(一) 寓教于审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中, 对每一个涉罪未成年人都要制订帮教方案, 认真分析他们的犯罪原因、身心特点和帮教条件;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出庭公诉等各个环节, 都要不失时机地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挽救, 做到待之以诚、动之以情、教之以法、晓之以理, 通过耐心实施有针对性的帮助教育和心理矫正, 最大限度地使涉罪未成年人从内心深处认识罪错, 真心悔悟, 真心向善, 重新做人。我认为这一原则应当贯穿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 只有把教育与查明事实结合起来, 才能增强教育的效果, 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依诉讼阶段的不同应各有特色, 具体包括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认罪服法教育、接受改造教育等。

(二) 诉讼权利保障原则

诉讼权力的保障与实体法的关注不仅存在差异, 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从实体公正的角度, 应当体现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不同的应受谴责性, 他们所拥有的权利内容也有所差别, 如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处罚, 不适用死刑等;从程序公正的角度, 未成年人不仅应当获得普通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刑事程序保障, 并且由于他们不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 有理由赋予他们特别的保障。诉讼权利保障原则要求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中, 要切实保障未成年人能够充分行使其各项诉讼权利, 包括其享有的特殊诉讼权利, 积极为其行使各项诉讼权利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 全面调查原则

全面调查原则指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 不仅要查明案件的事实情况, 还要对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 以查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并根据调查的结果选择最恰当的处理方法。

(四) 分案处理原则

分案处理不应仅是办案机关在采取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时应当遵守的原则, 而且应当是贯穿刑事诉讼始终的原则性规定。

(五) 不公开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过程中, 要注意依法保护涉罪未成年人的名誉, 尊重其人格尊严, 不得公开或者传播涉罪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二、特色工作制度是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完善的重点

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检察工作制度, 是贯彻落实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刑事政策, 是实现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多年来, 我国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尝试, 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检察工作制度, 如逮捕必要性证明、法定代理人到场、合适成年人到场、刑事和解、分案起诉、诉前考察、诉后帮教等制度。这些制度集中体现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特点以及基于这些特点而形成的特殊司法理念, 反映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规律, 是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实践的结晶。因此, 抓好特色工作制度建设是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制度的重点。

(一) 适合成年人 (法定代理人) 到场制度

确立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不仅可以帮助未成年人与讯问人沟通, 还可以对讯问、审判过程是否合法、合适进行监督,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由于这项制度的切实贯彻不仅需要司法机关内部相互协调, 而且需要司法机关外部的相关单位、社会组织等予以辅助和配合。

(二) 法律援助和听取律师意见制度

法律援助和听取律师意见制度要求检察机关对于涉罪未成年人在审查批捕时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要及时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并认真提取律师关于无罪、罪轻或者无批捕、起诉必要的意见, 同时还要监督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为全面落实法律援助和听取律师意见制度, 可以探索建立当面听取侦查人员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和律师意见的审查机制, 以增强该项制度的实效性。

(三) 逮捕必要性证明制度

在审查批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 不仅认真审查是否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而且要求公安机关在提请批捕时依法提供证明应当逮捕的证据, 一般还应同时要求其提交社会调查报告, 以证明逮捕的必要性, 从而切实做到少用、慎用逮捕措施。对于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应当逮捕的, 一律不批准逮捕。同时要对该项制度内涵进行必要的扩充, 加强捕后羁押必要性跟踪监督, 严格控制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等措施, 以落实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另外, 为提高羁押审查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还应当建立未成年人非羁押措施可行性的评估机制。

(四)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要落实好这项制度, 还需要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 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并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篇4: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培训心得

关键词:大检察思维;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协同配合

近年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在由专人办理到设立小组再到独立建制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和个案预防、综合治理等职责于一体的办案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地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既有必要借鉴奉贤模式的成功经验,又应该兼顾本区域内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尊重本辖区内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

一、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可以说还处于工作制度、机制探索和建立阶段,各地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都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状态。因此,现阶段的该项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发展不平衡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厅的指导下,各地检察机关基本做到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专人办理。但是,这仅仅是迈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第一步。就全国而言,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也内在着城乡差距、东西差距。无可否认,城市地区、东部地区在经济条件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特别是困难的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工作。此外,检察人才队伍间的数量差距也是造成该项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2.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党的效果不明显

各地检察机关都在努力贯彻党中央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要求,但是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并没有减少,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并未减少,且有微增的趋势。我们做了工作,却没有明显的看到预期成效。若否定过去的工作,固然有些不近人情。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花费了工作人员很多精力,从审查逮捕到审查起诉,乃至于法庭审判,检察人员都在尽心尽力,但为什么某些未成年人反复犯罪。工作做了不少,没有做出明显的效果,这本身就是问题。

3.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不高

如果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等同于未成年人工作,就错了。如果将做好未成年人工作看成检察机关的工作,也是大错特错的。未成年人的工作涉及到家庭监护教育、学校保护教育、社会观护、国家保护等一系列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好某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做好了未来若干年我们整个国家的工作。因此,未成年人工作(包括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相互协同,共同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强大合力才能解决好这一关系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大事情。因此,做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但是目前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尚未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对该项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认为保护未成年人就是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更缺乏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包容和理解,而是歧视和限制。就此而言,一个懂得保护、能够容纳、善于观护未成年人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二、以大检察思维实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

1.根据区域实际,统筹协调,合理配置检察资源

任何工作都要有人来做,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亦不例外。

首先,合理配置检察人员。初步建议是从检察机关内部业务部门选拔一批具有办理未成年人涉罪刑事案件工作经验的检察人员,特别是要求有相当不部分的女检察人员。其次,调配专门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并划拨专项经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利国利民的工作,保障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硬件条件是开展好该项工作的物质保障。再次,加强检察机关内部专业人才的培养。心理咨询、心理矫治与辅导这类专家型的人才的引进受经济、社會、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紧靠检察机关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努力,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成效。但是,检察机关可以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培养并组建一支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未成年刑事检察人员未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加强调研工作,使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更加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

关于调研工作,笔者认为应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相关数据我们可以从当地司法行政机关、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公安机关调取,一些数据也可以直接向学校调取,对于一些具体的技术性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收集。总之,调研既要保证材料的真实,也要讲究效率。同时,调研应定期进行,并形成调研制度,以充分保证第一手材料的可靠性。在完成调查之后,应对收集的资料、数据等进行分类、整理、统计,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3.整合内部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构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一体化工作机制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不能成为各部门都参与都不负责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工作。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模式为例,该院为了实现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和权益维护的无缝衔接,建立了从批捕、起诉、预防到被害人权益保护的一体化工作机制。笔者认为,奉贤模式的该项机制可以借鉴。这种将涉及未成年人的各部门工作统一划归未成年人检察部门,既利于责任划分,也便于监督考核。笔者建议应注意以下机制的建设。

一是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内部工作机制的建设。从上海市奉贤区工作模式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就是一个为未成年人专门设置了“小检察院”。该部门的每项工作均相应建立一套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以保证工作规范开展、责任到位。

二是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各职能岗位与外部对口部门的工作衔接,并建立起一套沟通、协调机制。如应通过检察机关与政府部门、法院的沟通协调,建立一套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与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法院等部门的信息通报、案件信息共享与事件处置工作机制,以切实达到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与其它相关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

4.为成年人刑事检察宣传工作应突出实效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宣传工作要出实效,首先要解决宣传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宣传,既要宣传先进的工作做法和经验,也要宣传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本身,更要宣传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需要怎么样的社会参与。其次,笔者认为应解决好怎么样宣传的问题。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宣传应采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包括自媒体)相结合,进行连续的无死角宣传,让公众充分了解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告知其该项工作和每一位公民的关系,使公众知道参与该项工作的途径、方式,从而增添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社会力量。

每一项机制从形成到成熟都需要一个不断探究、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调整过程,非一蹴而就的。做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不仅需要检察机关理顺职能,建章立制,依法履行职责,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篇5:把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推向深入

近年来,广东省河源市检察机关把做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作为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全办案机制,创新办案模式,注重办案效果,在矫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成年人犯罪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在校学生犯罪率显著下降。2009年,我市各级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下降了15%,起诉未成年被告人数同比亦下降了11%,不捕、不诉后重新犯罪率为零。

一、创新模式,实行捕、诉、防一体化

为有效落实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措施,探索在检察环节构建办案、教育、预防一体化的工作机制,2005年,市检察院选择源城区院进行了捕、诉、防一体化办案模式试点。源城区院从侦查监督科和公诉科抽调人员,成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室”,专门负责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犯罪预防和矫治帮教工作。捕、诉合一的办案机制,在不违反诉讼法前提下,简化了办案流程,保持了教育感化工作的连续性,有利于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因人施教,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新模式的创新激励下,未成年人案件的办案质量得到提升、办案效率得到提高、寓教于审效果得到增强、预防犯罪的深入开展得到保障。试点过程中,源城区院先后探索制定了“三三机制”、“品行调查”、“诉中考察”、“量刑建议”等各项制度,改变了有别于成年人犯罪的办案模式,实现了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社会帮教各阶段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帮教的衔接。一年多的试点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市检察院总结完善相关经验后在全市检察系统推广,省院郑红检察长深入河源调研指导工作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宽严相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除严格执行《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外,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慎用逮捕措施的指导意见》,特别注意重点考虑涉案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恶意及其可矫治程度,宽严相济,慎捕慎诉,切实依法做好对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2006年以来,我院适用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机制审查逮

捕未成年涉嫌人862人,审查起诉803人,其中不捕或退回公安机关做其他处理的有249 人,作出不诉处理的有31人。

实践中,我们探索、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专门适用于办理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的机制:一是“三访”、“三见面”、“三关”的“三三”机制。“三访”是指受理案件时须做到访家长或法定监护人,访学校或单位,访派出所、村(居)委会;“三见面”是指针对初犯、偶犯、过失犯、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须与犯罪嫌疑人、嫌疑人的家属、嫌疑人学校领导见面,考察其是否具备帮教条件,全面了解案件情况;“三关”是指审查案件时从严把握年龄关、事实关、证据关。通过“三三“机制的落实,可以综合评定犯罪嫌疑人矫治条件和可挽救程度,慎捕慎诉,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如2007年4月,龙川县院在审查办理龙川县某中学一学生参与抢劫一案时,严格执行“三三”制度,先后走访了学校、老师、家长及所在的社区,了解到该犯罪嫌疑人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属初犯。考虑到他是在校学生且面临高考,犯罪后确实有悔罪表现,后经提请龙川县人民检察院检委会讨论后,依法对这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后来该学生如期参加高考,并考上了大专院校。二是品行调查机制。通过调取相关证据材料,全面掌握犯罪嫌疑人身心特征、成长环境、生活学习表现以及是否有前科劣迹等情况,综合评定其矫治条件和可挽救程度,再根据其涉嫌犯罪的事实、情节、社会危害程度,慎重作出捕或不捕、诉或不诉的决定。三是诉中考察机制。对犯罪情节较轻、危险性较小、符合相对不起诉条件的未成年人,将其安排在公益部门或村(居)委会,责令其用义工等方式提供服务,由公益部门或村(居)委会对其悔罪表现、社会融入性等进行考量,表现良好则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反之则要继续追究其刑事责任。四是量刑建议机制。结合案件的社会危害性,在全面考量未成年人的基础上,向法院提出对其判处法定刑内较轻刑罚的建议。如源城区院2007年办理的某中学高三学生叶某、曾某盗窃案。由于涉案数额巨大,必须作出批捕、起诉处理,于是该院在依法提起公诉时,建议法院对曾某判处缓刑以让其有机会参加当年的高考,法院采纳后,曾某考上大学还专门致电感谢办案检察官。

三、延伸职能,加大跟踪回访帮教力度

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室情系失足少年,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创新制定落实了跟踪帮教机制,对失足少年实行全程跟踪帮教,引领“迷途羔羊”理性回归社会。工作室

建立不捕不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档案,主动与派出所、学校、家庭沟通联系,通过共同召集失足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召开帮教会,对失足未成年人进行诫勉谈话,定期跟踪回访等多种形式,帮教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切实帮助帮教对象解决困难。2006年以来,全市各基层院的工作室均组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跟踪、帮教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活动,召开帮教会、座谈会200多案次,对作出不捕、不诉处理的失足未成年人全面落实帮教措施,回访率达90%以上。从考察情况看,失足青少年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良好,有的家长为此送来锦旗感谢对其子女的教育挽救,有的还如愿考上了大学。

如2005年,紫金中学高三级学生温XX、付XX盗窃该校行政大楼的二台电脑及配件价值3175元。该案经紫金县公安局侦查终结后提请紫金县检察院批准逮捕。当时正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最后一天,也是紫金中学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关键时期。紫金县教育局、紫金中学均提出了给予两名学生从轻处理、参加高考的书面请求。紫金县检察院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负责审查,专案专审,快审快结。经该院审查和检察委员会集体讨论,考虑到两名学生是初犯、偶犯,犯罪情节轻微,决定不予刑事追究,受案当天就作出不予批捕的决定。温××、付××如愿填报了高考志愿,并分别考上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紫金中学也于当年顺利通过检查验收,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2009年该校再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紫金中学、学生家长分别写来感谢信检察机关执法为民,温XX、付XX感动地说,是检察机关给了我重新做人的机会。

工作室还创新帮扶形式,从关怀和爱护角度来对待失足青少年,联合公安、社区召开帮教会,齐聚各界力量帮助其重返社会。如未成年人刘某涉嫌盗窃一案,源城区院作出不捕决定后,工作室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帮教矫正措施,由工作室干警、派出所民警、社区居委会干部、社区“三结合教育办公室”老干部等一起在刘某家里对其展开帮教教育。在多方融情入理的教育下,刘某当即热泪盈眶,承诺一定珍惜机会,痛改前非,好好做人。

四、综合治理,打造全方位预防保护体系

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要求,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以社会、学校、家庭各层面协作配合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宣传教育预防活动。

一是开展检校共建活动。把预防工作重点放到学校,针对部分学校在法制教育、校园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检察建议帮助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增强针对性预防效果。同时,挑选优秀检察官到各学校、村、社区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给广大师生和社区未成年人巡回上法制教育课,深刻剖析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以案释法,教育同学们学法、懂法、守法,提高法制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如源城区院率先在啸仙中学设立起全市第一个中小学校法制教育示范点和宣教室,并专门成立由检察长为团长,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制教育宣讲团,深入全区各中小学校上法制教育课,并编印以以案释法为主要内容的专门刊物《少年检研》发至学校、社区。东源、紫金、龙川、和平、连平县院均联合教育局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通过专题教育,受教育学生达5万余人,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是关注社区法制环境改善。针对一些社区法制教育薄弱,“黄、赌、毒”、网吧违规经营等现象对未成年人产生的消极影响,配合学校,加强同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社区法制教育活动,定期送法进社区,促进社区法制环境的改善。如针对今年年初市人大代表提出青少年网络犯罪呈迅猛增长发展趋势的问题,我院对此进行专项调研并向市委政法委书面提出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改善社区法制环境的对策,被市政法委采用。

篇6: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培训心得

—贯彻轻刑化理念 创新工作模式 挽救失足青少年

[摘要]本文试就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进行研究,以我院工作实际为出发点,从中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促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现状;建议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让人担忧的趋势,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倾向明显。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查批捕,起诉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等职责。如何既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未成年人犯罪,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就需要检察机关始终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准确适用刑事政策,建立有效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机制。

一、我院审查批捕、审查起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情况

2008年至2010年,我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未成年人案件10件12人,经审查批准逮捕7件9人,不批准逮捕3件3人,提起公诉7件9人,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盗窃、抢劫、强奸等。

二、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暴力性犯罪突出。严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但心理发展却比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为不成熟性,容易走向歧途;并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产生感情冲动,走向极端。这些人或行凶杀人、严重伤害,或暴力抢劫,或实施强奸,犯罪手段恶劣,带有一定程度的疯狂性。

2、涉嫌罪名集中。从我院审理案件的情况来看,未成年人涉嫌犯罪中侵犯财产罪居多,这是由未成年人经济和生活上的非独立性所决定的,即主观上有强烈的或畸形的物质欲望和需要,客观上又没有独立的经济生活。因此犯罪类型主要集中于盗窃、抢劫、杀人、绑架、强奸等暴力犯罪。

3、团伙犯罪不容忽视。一方面未成年人犯罪中团伙犯罪在数量上和所占整个犯罪比重上迅速增加。这是由青少年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犯罪中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恶势力的雏形。这种团伙如果被不法人员掌握和控制或随着团伙骨干成员年龄的增长,将会演化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的专业化犯罪集团,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二)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1、生理、心里不成熟,是非意识淡薄。未成年人由于处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盲目的模仿或偏 激的冲动很容易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在近几年侦破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因家庭原因造成犯罪的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24.3%。这些人员中有的父母离异或父母长期不合;有的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这些原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他们走向犯罪道路。

3、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一些西方不健康的东西也在社会上蔓延。许多未成年人由于思想不成熟、缺乏辨别能力,对各种社会现象全盘接收,再加上自律能力较差,很容易产生盲目崇拜和模仿,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4、学校教育存在偏差,法制意识相对弱化。近年来,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等硬性指标,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直接导致了许多未成年人不学法、不懂法。特别是一些学校对后进生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自尊心受挫,丧失了自信,最终走向犯罪道路。

三、我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经验做法

我院始终立足检察职能,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努力探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新思路,将挽救失足青少年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坚持依法办案、重点打击,做到结合检察职能抓维权、延伸帮教抓预防,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营造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我院的主要做法是:

(一)指定专人,创新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模式 我院侦监、公诉部门分别指定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检察官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承担未成年人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感化挽救、预防犯罪等职责。

(二)对症下药,创立特别刑事检察工作程序

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特点,我院以刑诉法为依据,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过程中创立了特别程序。一是感化程序。为缓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体现司法的人性化,在不影响案件侦查与羁押管理的前提下,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积极争取监管机关的配合,适时安排家长与符合条件的在押未成年人“亲情会见”,消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后的茫然失落与恐惧,化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对抗审查的情绪。二是调查程序。为全面了解掌握涉案未成年人的个人情况与家庭背景,以便准确判断其可塑性程度,找准教育感化的切入点,在诉讼过程中增设了由案件承办人对涉案未成年人的个人表现、犯罪原因、主观恶性及其成长经历、家庭监护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程序。在提起公诉时将调查情况提交审判机关,作为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裁判的重要参考依据,此举大大提高了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理念贯彻办案始终

未成年人因生理成长、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特殊性而导致的行为偏差,与成年人在经深思熟虑后形成的明确犯罪意图支配下所实施的犯罪相比有明显不同,对于未成年犯采用更轻缓的刑罚措施更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走出犯罪阴影,重新返回社会。因此,我院在办理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始终贯彻轻刑化的理念,落实慎捕慎诉的原则。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坚持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如我院办理的吴某盗窃一案,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案人员通过多次走访,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吴某平日一贯表现良好,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考虑到吴某如果因为这次盗窃行为而被起诉到法院,在法庭诉讼过程中的特殊经历,可能会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成为阻碍其重新融入社会的障碍。我院最终决定对吴某适用不捕制度,这充分体现了我院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四、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保护措施不到位。我国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犯特殊保护的规定很少,2006年底,最高检修订了《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其对未成年人犯的保护措施规定有:专门办理,保护名誉、尊重人格、保护隐私,使用适合于未成年人的用语,告知、说明办案进展,讯问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一般不使用戒具,保障辩护权,审查起诉期间安排亲情通话、近亲属会见,全面审查,慎捕慎诉等。应当说,《规定》表明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规定无论是在整体、细节,还是在实际履行的效果上均存在不少问题,有些条文的权利宣誓性意味更胜于它的实际保护效果。

(二)教育矫治不深入。根据《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等规定,检察机关在办案环节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职责 要求有:与有关机关协同教育挽救,法制教育贯穿始终,全面审查,教育感化衔接,审查起诉阶段利用亲情教育感化等。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的教育关怀,但从未成年人犯再犯率逐年攀高的趋势看,这种教育矫治失之表面、缺乏连贯性的缺陷便暴露无遗。在实践中,大量的建议撤案、相对不诉以及适用缓刑后的未成年人犯的后续帮教措施事实上无人负责,尤其是流窜作案的未成年人犯,基本上没有后续帮教可言。

五、检察机关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建议

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制度还存在独立性、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与重构。

(一)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机构

成立机构往往是开展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检察机关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首要任务便是设立未成年人犯罪检察机构。

1.应在全国检察系统自上而下统一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机构。最高检应设立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厅,省、市院应设立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处,基层院应设立未成年人犯罪检察科。

2.在检察机关内设立一个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机构。这一机构必须是“独立”的机构,是隶属于检察机关的一个职能部门,该机构和检察机关其他部门是一种平行关系,而不是依附于侦查监督部门或其它任何一个部门。

(二)培育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专业人员

要搞好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关键在于人。没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队伍,是不可能搞好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的。在未成年人犯罪检察机构建立起来的基础之上,必须以人为本,着重培育一大批从事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的专业人员。

1、严格任职资格。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和其它检察工作相比,有着更高的职业要求,因而,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专门人员也有着更高的资格要求。一是要求具有较强的检察业务能力。一直以来,检察机关对从事批捕、起诉工作的检察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既包括批捕工作,又包括起诉工作,因而,对从事该项工作的检察人员业务素质必然有着更高的要求。二是要善于做思想工作。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挽救”及适用“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检察专门人员必须要有爱心、有耐心,擅长和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沟通。三是要有较强的调研能力。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是一项较新的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制度还很不完善、很不健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就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调研能力,能够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推动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的深入开展。

2、加强学习培训。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的职业要求较高,因而必须对从事该项工作的检察人员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的培训,以利更好地开展工作。一是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相关政策、法律的学习和培训。涉及未成年人的相关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较多,较难掌握,只有对从事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使其深刻领会 相关文件精神,才能更好地从事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二是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不仅涉及刑法、刑诉法等领域,而且涉及犯罪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要不断对专门人员加强犯罪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培训工作,将其打造成为能办案、会预防的综合性人才。三是应加强工作技巧的学习培训。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挽救”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必须加强对工作技巧的学习培训工作。

(三)强化心理矫正,凸显防范效果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等。其中,心理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要使未成年犯罪人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不受歪曲形态的影响重新走上犯罪道路,就必须对其进行心理矫治,否则,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难以保证其不再重新犯罪。

1.做好无业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工作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无业未成年人占绝大多数。他们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常与社会不良青年在一起,在其怂恿下,很容易成为他们的帮凶,走上犯罪的道路。为做好无业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工作,检察机关应与共青团、妇联、各办事处共同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青少年维权岗进社区网络,及时接收和处理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举报、控告。对社区内有不良倾向的未成年人,检察机关协调社 区工作人员、辖区民警,定期走访其家庭,与未成年人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共同加强对其的管理,从家庭、社会各方面保证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2.做好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帮教工作

一是建立服刑期的未成年人回访帮教措施。对已经被判处刑罚的未成年人,在服刑期间对其实行跟踪调查。采取到少年罪犯服刑场所调查、与少年罪犯的管教定期联系的方式,了解少年罪犯的服刑情况和思想动态;每半年与少年罪犯进行一次访谈,由未成年人犯写一份活动和思想情况汇报。对于未成年外执犯,及时与其本人及家长、所在社区或者单位保持联系,开展三方座谈的形式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情况。

二是建立被不起诉、服刑完毕的未成年人回访帮教措施。对于被不起诉的未成年人或辖区内服刑完毕的少年犯,与所在社区结合,确定完善的帮教渠道,签订帮教协议,使帮教工作落在实处。协调未成年人所在的社区,建立由检察机关、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帮教小组。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参照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性质,制定帮教措施,签订一定时期的帮教协议。帮教期间,采取与未成年人座谈、思想汇报、提供公益服务、观看宣传教育片等形式,提高帮教的效果。帮教期限结束后,办案人定期到未成年人的家中、社区进行走访,及时发现不良苗头,进行教育,对未成年人遇到的困难,尽己所能帮助解决,保证少年犯重新犯罪率为零。

上一篇:以邮育德案例下一篇:信息办人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