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2024-04-11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通用6篇)

篇1: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包俊洪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前不久公开发表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最近,本刊记者就如何理解和贯彻执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采访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我们党和国家以前的文献中也曾多次出现过。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怎样理解中央提出这一要求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现实意义?

陈锡文:这次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对以前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思路看,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指导方针更明确。从背景看,是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发展起点更高。从目标看,这次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工作布局更全。从方式看,这次明确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扶持力度更大。在中国,要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既把它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方向、又把它作为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任务,这主要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有这样五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国农业的基础还不稳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我们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和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但是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一些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消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搞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

第二,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是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要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2005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 ∶ 1。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这是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重大制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2005年,我国GDP已达到18.2万亿元,财政收入3.16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万亿元。“十五”期间,这几项指标都增长1倍以上。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第四,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明显制约着国内市场的扩大。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县和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32.9%,将近60%的人口只占不到1/3的商品销售额,这是农村市场难以拓展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们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很高,而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剧,市场难以持续扩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农村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最终必将成为制约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大瓶颈。

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让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农村总体是稳定的,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由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和拖欠工资等问题造成的矛盾和纠纷屡屡发生,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了一些地方的社会稳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尽快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努力减少和消除农村的不稳定因素。

记者:请您谈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

陈锡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全面、系统、完整的,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新村庄建设,概括起来是“五个五”。第一个“五”是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即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第二个“五”是五个建设方面,即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第三个“五”是五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宪法规定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基本原则。第四个“五”是“五要五不要”的工作方式,即要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要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要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要包办代替。第五个“五”是五大目标,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

记者:中央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着重为农民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陈锡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宽,建设任务繁重,要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总体来看,目前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重点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让农民喝上安全卫生饮用水。“十一五”期间,我国要着力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二是继续建设农村道路,让农民走上更加顺畅便捷的路。“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三是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让农民用上清洁卫生的燃料。四是加快农村电力建设,让农民用上经济又有保障的电。

第二,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十一五”期间,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从2006年起,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力度。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十一五”时期,要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四是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现有社会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根据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

记者:中央的思路已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那么,应当通过哪些具体途径来确保这一思路的贯彻落实、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扎实的成效?

陈锡文:关键是要建立五大机制。

一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2004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11452.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34%;农业贷款余额9843.1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5.55%。农村在上述各项资金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相比,显然很不相称。因此,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在现阶段,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结构,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

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二是建立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是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要更加自觉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各地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为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把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时加以规范,有的还可以上升为法律。

三是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要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引导和支持农民积极建设好自己的幸福家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始终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事业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措施,提高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觉悟水平和积极性。目前,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充分发挥好、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韩国在农村建设方面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他们的做法是政府提出指导性建设项目,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项目支持。江西省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也讲,他们的主要经验就是干不干、干什么、干多少、怎么干由农民根据需要决定。

四是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虽然是广大农民,但仅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要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组织城市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建立城市医生取得职业资格和晋升职称必须先到农村服务一定期限的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及具备教师资格的其他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实施文化下乡、送书下乡等工作,为农民群众创作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要鼓励各类企业与乡村建立交流关系,进行“一帮一”的支援。提倡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支援。

五是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包括许多方面内容,当前农民最为迫切的要求之一,就是五中全会提出的“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农村人多地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1990年,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和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分别占75.6%和20.2%,而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上述两者的比重,已变为分别占56.7%和36.0%。尤其是农民人均来自工资性的收入首次突破了千元,也首次超过了来

自种植业的收入。这表明,就业结构和收入来源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无疑应当通过加快完善市场体制来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便利、更公平的转移就业机会。

篇2: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在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上的专题讲座

市委副书记 ***

(2008年2月22日)

同志们:

根据农村支部书记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今天由我与大家一起研究探讨我市农村的稳定问题,不妥之处,敬请参会的各位批评指正。下面,我讲四个方面。

一、我市农村稳定形势的基本估价

上午**市长在形势报告中客观分析了我市发展的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矛盾,结合**市长的讲话精神,我对全市农村稳定形势的估价是三句话:一是全市农村基本上政局稳定;二是在广大农村中人民群众基本上可以安居乐业;三是目前我市一少部分农村存在或潜伏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总的来讲,全市农村整体的稳定形势是良好的。

二、正确认识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性

农村稳定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如果领导同志总是忙于接待来信来访,我们也难以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所以广大农村干部要站在四个高度去认识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性:

1、要站在争创全国百强县(市)的高度去认识农村稳定问题。在今年的市委工作会议上,**书记代表市委郑重承诺:用三年时间争创全国百强县(市)。要争创百强,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还要求政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国百强县(市),是以县(市)为单位,对该地区 综合经济社会的考核体系,有数十项具体指标,涉及到我们的有30多项,其中社会稳定就是很重的一项。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也是稳定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政通人和才能做好各项事业,如果全市总是有成批群众到乡、到市、到省上访,甚至跑到中央,就不可能实现百强目标。

2、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去认识稳定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的“十一五”规划,有十大亮点,其中之一就是把加强农村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盖几座高楼、建几所学校、铺开几个工程那么简单,而是有具体的标准要求,那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两委”班子没有号召力,人民群众对抗情绪很激烈,整天打架赌博,上访闹事,甚至敲诈企业,村风就不文明,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之,农村的稳定是前提,是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的目标。

3、站在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去认识农村稳定问题。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了不和谐,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所削弱。支部村委号召老百姓干事,没有了过去“一声令下,雷厉风行”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群众对干部不满意不信任。一些基层班干部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对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不闻不问,办事不公开、不公道、不民主,最后导致群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续上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有所弱化,根本的原因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没有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没有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摆到一定的高度,还没有

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事为民所办,利为民所谋”。

4、站在优化投资环境、再树**人民良好形象的高度去认识农村稳定问题。市四大班子有信心、有决心带领全市人民争创全国百强县(市),有信心、有决心带领全市人民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发展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我们崇侠仗义和辉煌的历史值得我们骄傲,绝大多数老百姓是好的,但是,难免有一些老百姓不顾大局,为争私利不择手段,损害整体利益和形象。今天上午大家看到**公司43辆车全开到市委来罢工示威,我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接待处理。他们反映黑车太多,而且少数群众百般阻挠他们的正常运营,甚至有打人现象。他们说,我们没有想到**市投资环境这么差,没有想到**养车人的素质这么差劲。少数人的不法行为影响到了投资环境,酿成群访事件,值得深思,发人深省。再比如,极个别的老百姓游手好闲,不思勤劳致富,专耍无赖地痞,不管是民营的还是国营的在哪里开工,这些人都要阻拦,强行垄断工地建筑材料的运输生意,出的运费还比正常运费高出三分之一,如果不从,就要聚众滋事,干扰企业施工。有许多外地施工单位多次向市里反映,市委、市政府政策好,但我们就是怕周围的老百姓。这也是投资环境恶劣的表现,也是不稳定的表现。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有就业因素,也有老百姓自身的因素,长期发展下去,影响**形象,影响投资环境,企业本来想来的也不来了。有一个大企业集团因为市委的优惠政策比较好,来到**投资项目,但群众利用在企业打工的机会,内外勾结,偷盗企业的物资,导致人家要撤资。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给予了有力的打击,最终把这个企业挽留下来,现在已建成投产,并且弥补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缺陷,很有发展潜力。农村不稳定,它将影响到我们的投资环境,进而影响到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三、我市农村不稳定因素的表现形式和原因

结合当前我市农村稳定现状和我的工作实践,我总结农村不稳定因素的表现形式共有十类:一是匿名举报。我分管信访、政法,可能接触的老百姓多,经常能收到他们的匿名举报,大多是反映农村干部办事不公、办事不民主、违反计划生育、多吃多占,反映有些执法执纪的部门搞以权谋私,搞腐败。我们不提倡匿名举报,一般对此不予处理。二是署名举报。写的真名字,反映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也有老百姓给领导打电话。按照群众举报,有关部门进行核查,如果属实,我们依照有关的程序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给老百姓一个明白。如果通过核查,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就要批评教育举报人,涉及违法的依法处理,还干部一个清白。三是个体访。也不来信来电,就是要到各级党委政府上访,来的次数最多的就是市委、市政府。个体访的这些人的确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比如,**镇一对夫妇,身体不是很健全,生活很困难,反映了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少数老百姓的生活没有着落,要向党和政府请求救济;个体访还有就是老百姓受了冤,比如法院判了以后执行不回来,老百姓直接找市委,出了交通车祸,不找交警队,也是找市委。一方面我们要做好化解工作,一方面要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切实为他们服务;第三种个体访是告干部。我们理解农村干部的苦衷,当好农村的一个主官非常不容易。比如,**乡两个老汉个体上访,带着水和干粮每天来市委,就是要告村支部书记,我们处理这类情况,以尽可能保护干部为原则,耐心细致

地做好劝解工作。四是群体访。新的信访条例界定信群众访是3人以上反映同一个问题,就属于群体访。但是我市大多数群体访不是三个人,而是数十上百人,来了以后住在市委不走,住在信访局,反复找能解决问题的领导。五是个体越级访。来到乡镇、市里没有满足上访者的要求,有的跑到**,有的多次跑到北京,牵扯了各级领导很大的工作精力。六是群体越级访。大多数不来市委访,直接到**市,或直接到**,我们有过好几次群体越级访。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村村民围攻省政府三天,**市长亲自到省城去接,村民们提无理要求拒不回来,**村两次围堵省委的大门,我亲自去处理,村民也是情绪激烈,不好控制。群体越级访给地方党委政府带来的影响太大了。七是扰乱企业生产秩序。前段时间,**村的村民把企业大门堵住,强行索要污染费。还有好多产煤乡镇的老百姓围攻煤矿,不让生产,不让出煤,不让企业的车走路。他们不来市委,就是要为了个人私利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八是阻拦交通要道。我遇到典型的三起这类事件,都是因为交通事故,司机逃逸,最后导致整个家族,甚至全村人封堵交通要道,一般都在四五个小时以上。一是**镇公路上撞死一个小孩,最后把肇事司机抓住了。但在这个过程中,家人把小孩子抬到路上,把**线堵了。我们一方面限期要求交警部门破案,一方面对受害者进行经济上的赔偿,同时做好劝解工作,最后圆满解决了。还有**的一户也是由于交通事故逃逸把**线堵了,过车收费,小车五元,大车十元,点上香烧上纸收上钱,影响很坏。当时,我在现场与乡、村干部共同做工作,确定由各部门共同出资先救济六千元,这样做还不行。反复做工作无效后,最后我下令公安部门强行取缔。对这件事件我们在全市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电视上连续播了三天,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教育我们的老百姓要遵纪守法。今年在**国道,一个女同志晚上过马路被车给撞了,司机逃逸,也是全村的人都在国道上收费。我一天接到十几个地区领导打来的电话,反映群众拉车收费。最后我从**开会回来,车堵得不行,天还下着雨,步行十公里到了现场,反复讲道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九是围攻国家政权机关。**村因为修**线最后把市委围起来,不让出进,打人骂人。经常有好多村子就把市委大门封堵了,这就是围攻国家政权机关。进驻党政办公大楼后,也发生了几起这类事件,最典型的是**乡的**村,一下子来了载满人的二十辆三轮车,打的横幅是**乡**村反腐倡廉车队,在市区转了一圈,最后来到市委办公大楼,先是在大楼广场前静坐,下午三点多以后,把上大楼的八道门都堵了。晚上,我们开始着手解决问题。我现场开了个会,确定第一步由乡村干部做工作,限定半个小时时间;第二步由接访的市级领导继续做工作,限定半个小时;最后我出面的时候,现场取缔。在驱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行为过激的抓了四个人。第三天我一个人到这个村里回访,村里的老百姓挺好,都积极反映问题。事后,对问题处理不力的**乡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进行通报批评,并责成写出检查。并成立了专案组,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实事求是地查,有些村干部也受到了党纪政纪的处分。十是有组织的个体群体串联访。中央领导多次讲,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我有深刻的体会,原来我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时,经常能遇到老百姓围堵省委、省政府大门。出现的次数越多,规模越大,反映出我们在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和办法上的不足,也反映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个体联名访去北京上访,一去就七八十个,国家信访局马上就通知驻京办事处,给市委、市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实事求是地讲,有些案子不是我们当书记,当市长,当乡长能解决了的问题,法院判决问题、交通车祸、杀人案子没有破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说马上解决就解决了的,要解决有个过程,但是老百姓不管这些,特别是到重大节日的时候,串联上访的更积极。**

街道的村民***,他的儿子出了车祸,没有及时侦破,给他发放了救济款。但他总认为交警队办事不公,多次反复到北京上访,并且串联他人上访。去年就下定决心,从他开刀,劳教了一年零九个月。打击了以后,一些串联上访的人后来就参与的少了。作为串联访影响到地方形象,影响到执政能力的发挥,必须依法予以打击。

为什么有十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和表现,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十一个原因。一是因为涉煤问题。我市之长在于煤,我市之短也在于煤。煤为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但是也是煤给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因为煤的过度开采,造成老百姓房屋裂缝、土地塌陷、水位下降,破坏了我们的生态,这是从国有大矿讲。从我们个体的情况讲,因为煤矿,近两年火爆,一个煤矿老板一年挣上千万甚至几千万,老百姓心理不平衡,引发纠纷。特别是我们产煤乡镇,出现了流血事件,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二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一个高压线,但是要发展,企业要占地,不可能把所有手续办妥才开工。现在老百姓意识很强,企业土地手续没有批,老百姓就上告。企业违法占地建房,老百姓也开始违法建筑。比如**村一企业违规占地,我们把企业建筑推了,紧接着再推老百姓非法占地建筑。三是环保问题。一方面老百姓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了,**企业手续还是比较齐全,就是因为老百姓嫌他交的费用低,把企业围堵了。四是有些企业家为富不仁。只考虑自己挣钱,不考虑企业所在地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不考虑老百姓生活的质量。说的严重一点,不考虑老百姓的死活。招工不招当地的人,还要在这儿挖这挖那,最后给老百姓留一摊子困难。老百姓一分钱也要不出来,最后导致老百姓联合起来。作为我们新时代的企业家要注意多办公益事业,多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五是“两委”班子不团结。两委班子不团结,也是造成农村不稳定的原因。有一个村子,书记、村长这两个人不团结,最后导致你反映我的问题,我反映你的问题,势不两立,最终两败俱伤。通过核查,两个人都有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现在新的支部建立起来了,老百姓也不访了。六是村务不公开,决策不民主。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村务公开,决策民主是必然的要求,现在各级要求我们这样做,但是在村这一级,我们可能有60%左右的村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村务公开,公开的程度有真有假,上边要求是真的,现在我们为了应付检查,一张红纸贴出来,那就是村务公开。决策不民主,我们该走的程序不走,剥夺了老百姓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有一个村子,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各做各的,还有一个村子,老公公是支部书记,儿媳妇、弟媳妇、结拜弟兄都是村干部,就是家族式的领导班子,决策能民主了吗?不可能。因此,因为村务不公开、决策不民主,导致村民上访相当多。前段时间**村,老百姓反映的问题百分之七八十是真的,一个村长的车一年就能开支十几万,一晚上就能把三四万块钱转走,这都是事实,做了这做了那,老百姓都不知道。还有些事情是农村干部给老百姓做了事,就是因为村务不公开,导致自己说不清,道不明。七是执法不公,引发上访。现在,少数执法执纪部门执法不公,办案程序不严谨,老百姓反映很强烈。近年来,发生在我市的涉法上访案件,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执法人员执法不公平,引发群众上访的。八是宣传报道导向问题。现在信息畅通,交通便利,在家里能看很多台,一打电话马上就知道信息,进城都很方便,加上各种资料,群体性事件经常报道,老百姓从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丰富的情况,为他们上访提供了借鉴。九是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老百姓的法律水平、知识水平,我们不得不承认提高了。比如说村民因为选举问题上访,我记得**村老百姓根据

村民委员会的有关条例第几款规定的就反映干部没有这样做。这从发展的态势讲是个好事,但给我们社会稳定工作带来相当的压力。十是少数干部腐败。这是少数的,不管是村干部还是乡干部,包括我们市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老百姓对干部腐败问题是深恶痛绝,有些村支部书记,特别是产煤乡镇,发包煤矿不通过任何程序,老百姓能没意见?老百姓能不反对?少数村干部住在城里,利用自己的职位,为自己和亲戚谋取私利。十一是执法不公,追究不严。农村不稳定,有些案子判的不公,因为有些案子该处理没有处理到,有些执法执纪部门违法违纪也导致老百姓进行上访。

四、做好农村稳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我市农村稳定的状态,总体上良好的,健康的,但是我们存在有不稳定因素的隐患。究竟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从长期看,究竟如何做好农村的稳定?我谈我个人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1、加强“两委”班子建设。从大的方面讲,我们要明确要求规定,支部是一个村里的领导核心。作为市里面来讲,包括乡镇这一级在加强两委班子建设上不能讲空话,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选好配强两委班子的主官。我们一定要把老百姓拥护、人品好、能成事、做好事的人选进两委班子,坚持四个提倡,不搞一刀切。二是两委的制度要健全。支部村委按照要求,有好多规章制度,但是很多村子没有执行。实际上哄人等于害了自己,制度不执行不健全,最后导致程序不公开,决策不民主,引发上访告状。**村***老百姓告他,就是因为村务管理太混乱,最后老百姓把他推下台了。干了多少年领导干部,总是心理不平衡,寻找报复的机会,最后把自己送进了看守所。希望同志们汲取市委采取措施处理村干部的教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该开的会一定要开,该公开的一定要公开。我下基层调研,到老百姓家里座谈,了解到有的村里一年都不开一次支部会。三是两委的决策程序要民主要公开。老百姓为什么对我们不满?就是因为我们的决策程序不民主不公开。象穷村子还不要紧,有几百万、上千万收入的村子,决策不公开不民主,迟早要出问题。希望支部书记和主任在自己的岗位上,既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又不要栽了跟头。四是两委班子建设上一定要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现在老百姓上访,除了极少数极少数老百姓受蒙蔽,受人煽动,大多数的老百姓上访是有道理的。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共产党员的领导干部,不能背着良心说话,最后导致老百姓上访的就是因为老百姓该知道的事情不知道。在两委建设上,作为乡镇一级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引导村两委班子 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这也是国家推进民主进程的重要举措。

2、加强各级干部的作风建设。在干部的作风建设上谈五个内容。一是要加强干部培训。我们今天就是这个形式,乡镇要经常对两委的干部进行整体培训,特别是农村的两委领导,在思想上、理论上要高人一筹。作为村长支书,不知道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是什么,很不应该。二是要加强干部管理。现在,我们从上而下对各级干部管理比较松散,必须加强管理。现在有些支部书记主任根本不把乡党委书记、乡镇长放在眼里,有什么事直接找市里头,甚至市里头也不找,直接找更大的官。三是要带头示范作用发挥好。也就是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率先发展,要求人民做到的首先要做到,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对农村的稳定

问题,村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太重要了。四要牢固树立群众第一观点。我们当官做人,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事,如果人做不好,再大的官,再多的钱都没有用。作为领导来讲,我们一定要坚持群众第一的观点,为群众多考虑,任何事情进行换位思考。中央讲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群众第一的观点。五是要清正廉洁,公道正派。老百姓对我们各级干部,对我们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要求都很低,公道正派就行,老百姓最怕不公道。我希望我们的干部清正廉洁一点好,对我们的做人,对维护社会稳定有很大的好处。

3、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最大问题是在农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九亿农民不富中国就不算富。二是我们对老百姓教育不好,迟早是隐患。要想我们的老百姓富裕,成为维护我们各级领导,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支持者和维护者,我们就要积极地加强对老百姓进行教育。特别是要给老百姓进行法制辅导,提高老百姓的法律水平。三是要教育我们老百姓具有公德。家有家风,村有村风,要有一个好的村风,必须要求所有村民要有一个好的公德,集体的公益事业大家携起手来,互相帮助,助人为乐。

4、畅通信访渠道。从我们市里边讲,各级领导干部都建立了信访接待日,各乡镇、各部局也有信访接待日,这个我们已经通报给老百姓。通过我们这种畅开信访的渠道,要密切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撑腰作主。

5、打击黑恶势力和非法组织活动。就全市来讲是这样,村干部来讲也是这样。任何地方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和出现,特别是老百姓的越级访,大多因为两委班子不团结,或者一股势力闹下来,另一股势力闹上去,或者通过其他非法手段,要在村里说了话算数的,要在村里面有一席之地的,都要严厉打击,特别是非法组织活动。

6、弘扬正气。作为一级干部来讲,作为一级党委来讲,我们要弘扬正气,支持好的,打击坏的,任何事情都要讲正气,用正义来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

7、加快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希望我们各村一定要增强发展的意识。刚才我讲到十种形式也好,十一个原因也好,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加快发展,用发展的成果来解决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希望我们各村要有这种紧迫感,各家的鼓各家敲,各家的戏各家唱,根据各村的实际,做些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有些有益于构建和谐孝义的事,做一些增加村里实力的事。

8、为基层干部撑腰做主。我们深知,基层干部在一线工作非常不容易,难免在工作的过程中,受点冤受点苦,有很多村干部包括乡干部在内,吃多少苦出多少钱都无所谓,但是就是怕受不明之冤。我在这儿给同志们表一个态:只要是同志们出于公心,做事公道,难免在工作的过程中出一点差错,出一点不是,不管是乡党委、还是市委对同志们都是能理解的。

同志们,我们今后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有关机制,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一线工作的同志支持的力度,尽可能为同志们提供一个做好工作的平台,给同志创造一个做好工作的环境,希望我们全市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我们提出的争创全国百强县(市)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3: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关键词:村镇建设,政策宣传,规划,工程监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 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国家总体经济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新形势下, 又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坚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意愿, 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1 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将乐县城区建设和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 村镇建设及其规划管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 与市场经济发展和跨越式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1) 总体发展规划和阶段建设规划不科学、不协调、规模小, 各项公共设施建设不配套。住区生活服务及物业管理水平跟不上, 各方建设矛盾突出, 不稳定因素增多。全县135个行政村, 有86个行政村在建或已建新村, 普遍存在重近利经济建设, 轻长远规划建设;居民不了解规划, 不懂规划, 对规划缺乏认同感, 主动参与不足, 法制观念淡薄, 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2) 基础设施不到位, 管网之间, 专业之间矛盾大, 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规划粗略, 深度不够, 指导性差, 具体的规划涉及的给排水、电力电讯、交通道路等各系列专项规划不全面, 不配套, 不能满足建设发展的需求。

(3) 居民建房宅基地纠葛, 上下排水纷争, 门面朝向争吵, 前后房距纠纷等案例不断增加, 人为制造了许多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4) 建设资金缺乏, 新村建设进展慢, 工程进度参差不齐, 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建设。

(5) 建设管理权限不明确, 土地审批和规划审批脱节。以土地审批代替规划审批的现象, 长期以来在各新村普遍存在。

2 村镇建设规划着眼点, 要建立在加强村镇建设管理, 不断提高人居质量的高度上

2.1 准确定位, 科学规划, 建设宜居生态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城乡建设管理首先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由政府规划专业部门协同当地专家根据乡镇所处环境特点和宜居条件, 慎重地研究策划, 规划出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其为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 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推进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将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将乐县城总体规划》文件的指导下, 加快各项规划的编制步伐, 将乐县域建设层次必须分明:一是围绕重点工程的建设, 完成县城北片区、旧城区、水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河州公园、鸿图日照东门三期、三华南路东侧小区规划;县实验小学、中医院搬迁规划;将一中、将四中、水南中学、城关小学改建规划;城区道路改造规划、城区污水管网规划、夜景工程规划、两岸景观改造规划和《四绿规划》;二是加快推进与县城同步相续的乡村规划。深入农村, 积极参与规划选址, 为全县各乡镇提供农村建设规划审批范本、规划技术咨询等服务, 完成绿色乡镇规划和14个“6.18”重建家园安置点规划。三是根据《绿色乡镇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建设生态家园的目标任务,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 坚持发展地方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依托实施“168”党建工作模式平台, 深入开展绿色乡镇创建活动, 努力建设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的绿色乡镇。

2.2 统一认识, 加强管理, 建设规划远景目标宣传

(1) 利用各种有效手段, 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战略决策, 宣传本地小城镇建设规划, 让群众认识规划, 熟悉规划, 明确规划对小城镇的发展的有效性, 对居民自身的生产生活将带来更多的好处与实惠, 从而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群策群力, 形成集智合谋, 齐抓共管, 合力共建的新局面。

(2) 通过正面引导, 广泛宣传, 树立“营造生态和谐家园, 人人有责”、“优美村庄, 共同创建”的观念, 努力提升乡镇的生态文明水平, 使绿色乡镇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 在村头醒目位置设置规划小区鸟瞰图、平面图、概况介绍等宣传牌, 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广播、有线电视、村 (场) 和单位板报、画廊等宣传阵地, 刊登村镇规划资料。全面提高群众的建设规划素质。

2.3 加强引导, 公开透明, 务求实效

(1) 坚持从实际出发, 尊重村民意愿, 尽最大努力体现地方和农村的优良特色。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 又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建房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 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 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和处理方式;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 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 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 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 公开透明, 建设民心工程, 打造“安居工程建设”, 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将乐高唐上坊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工作主要涉及到高唐村350户、1326人, 上坊村69户、280人, 常口村56户、256人的农林地、房屋、线路等征迁工作, 其中上坊村全部迁移。拆迁工作要做到规范有序, 依法有据, 公开透明, 公平合理, 针对群众普遍担心的安全、征迁、生活安置等敏感问题, 从理论与实际、概念与数字的分析对比, 从各方面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解释和引导, 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 做到思想统一, 逐步形成了群众支持配合的氛围。调查摸底、签订协议。抓好房屋的调查摸底, 对上坊村民的房屋、附属房进行丈量、计算面积、制定明白卡, 向上级提供详细的数据资料。公开透明, 让群众放心。

2.4 加强规划建设, 实行村镇建设的法规管理

(1)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强化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土地法》, 防止胡乱占用土地, 特别是乱占耕地, 杜绝违章建筑。

(2) 规范建设的准入制度。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查, 禁止不合格建筑施工单位参与村镇建设施工;严格对民间建筑工匠的培训和管理, 实行持证上岗。

(3) 按经审批的将乐总体规划安排布置, 加强各专业管、网、线的走向布局, 确保镇区的路、水、电、有线电视和路灯等公共设施的有序施工和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绿地管理, 保障园林绿化工程按总体建设规划逐步建设, 加强花草树木的管护;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做到垃圾及时处理, 保证环境卫生清洁, 保障镇区及其周围环境不受污染, 不受破坏。

(4) 城乡发展“三分建设, 七分管理”,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效。

(5) 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和项目评审制度, 规范规划放样、验线程序, 严格控制好规划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建筑标高和建筑立面及景观效果, 认真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化批后在建项目管理, 严肃查处各类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 切实维护好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保障规划计划的良好实施。

例如万安镇翔安小区是将乐县“6.18”灾后集中安置点之一, 位于万安镇万安村, 地处省道304线旁, 距福银高速公路万安互通D仅200米, 总占地面积139亩, 建筑占地27.24亩。小区内安置万安镇万安、福匡、寺许、良坊、坊头、高坊、正溪、吴厝地等8个行政村村民, 及光明乡、安仁乡等其他乡镇部分村民。小区居民共有269户, 1129人。按照县里灾后重建总体布置要求, 及时的核发选址意见书。经有关部门批准, 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 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及建筑红线图的范围。在建设单位提交了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目前269户重建户已搬入新居, 小区篮球场、公园、体育建设路径也建好, 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完善, 是规划合理, 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样板典范。

2.5 建设村镇, 改善环境, 展现农村新面貌

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工作具体包括了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新农村”包括几个方面, 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新缺一不可, 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 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一应俱全从城镇沿续至农村, 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 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 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 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6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共事业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提高群众生活文明程度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加大环境基础建设的投入:重点放在供排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农村路网改造道路硬化率达85%;实施饮水改造工程, 通过合理设计、规划, 选取可靠水源, 建立能达到国家农村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供应系统;道路设施齐全, 总体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群众文化娱乐设施齐全, 文化中心, 邻里中心, 篮球场, 排球场等等体育设施逐步完善,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工业, 促进人和自然协调和谐, 使人们逐步进入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3 对村镇建设的构想

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 紧迫感和使命感, 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大胆作为, 奋勇争先, 着眼发展, 合理引导, 统筹兼顾, 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严格围绕所作的规划、计划内容, 有效实施, 防止只搞宣传发动不注重实施行动的不良倾向。不能力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 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 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要加大规划监察力度, 严格实施在建工程 (含个人建房) 的规划审批后的跟踪管理上。对未经审批擅自翻建、新建住宅等违法行为, 保持高压态势, 加快违法建设处罚力度, 保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以城市重点项目为依托, 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 着力抓好各项建设。把握好村镇规划建设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 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 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 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 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 持续发展。

4 结语

篇4: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2.据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2007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0亿斤,实现连续4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实现连续4年增幅超过6%。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3.2008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九亿农民的新春贺礼。《意见》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知识链接】

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的今天和未来,把青春的热情和力量奉献给社会,这不仅是我们青少年未来的任务,而且是现在就应该开始的行动。我们青少年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2.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追寻着公平的理想。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树立公平意识。

3.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往往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而每种社会身份都要求他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一切路线和方针政策,都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根本判断标准。

6.“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7.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9.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轻松练习】

1.2008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08年“一号文件”的颁发表明()

A.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党和政府重视“三农”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C.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

D.广大农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2.下边图表中的数据表明()

A.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B.发展农业生产已经不再重要

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3.2007年我国农资打假工作成效显著。全国农业、工商和质检部门共检查各类农资市场25.4万家(次),检查农资经营户(企业)196.8万户次,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9万多件,受理农资投诉1.3万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3亿元。我国开展农资打假工作()

①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规范农村的市场秩序 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 ④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几位农民的心声:希望政府能够为农民网开一面,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办扫盲识字班那样为农民开设专门的课堂,让他们也能在农闲之时“背着书包上学堂”,为致富奔小康多“充电”。为农民开设专门的课堂()

①能为农村带来移风易俗、建设美好生活的新风尚 ②可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可以解决农村存在的一切矛盾和问题 ④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08年2月20日,赶在春耕之前,财政部已经一次性下拨全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资金633亿元,随后又下拨了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专项资金123亿元,大大提高了支农资金的时效性。同时,补贴规模也大幅增加,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总额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48.2%。中央财政加大支农投入是为了()

①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②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目标 ③消除人们收入上的差别,防止两极分化 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6.据报道,2008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将继续扩大。在把全国一半以上城市纳入居民医保试点的同时,国家还将重点推进农民工参保步伐,力争使参保人数达到4000万人以上。重点推进农民工参保步伐()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7.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2008年2月27日说,农业部将开展“五个一”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即组织1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赴10个重灾省区、100个县市、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工作。这一举措()

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②有利于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同步富裕 ④有利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什么基本国情决定的?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哪些推动作用?(不少于三个方面的内容)

(4)请你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要提出至少六个方面的建议。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活动,某校准备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调查活动设计一个主题。

(2)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的标语。

(3)请运用所学知识,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设计调查内容。(要求:至少设计五个方面的内容)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准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哪些努力?(两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D 6.C 7.D

8.(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3)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保障农民的政治生活权利;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等。(4)①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和高科技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②加大农村改革开放力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④倡导朴实民风,做到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相处,防止“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发生。⑤保护农村环境不受破坏与污染,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积极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⑦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与道德修养,积极建设文明农村。⑧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转变农村人口观念,少生快富。⑨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城乡携手,共同发展。

篇5: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司法局2003年落实“四新”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司法行政部门担负着宣传社会主义法制,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重要责任,所以,认真贯彻十六大提出的任务,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是我们的长期任务。为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好作用,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的局面,现将我局2003年落实“四新”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大服务思想,努力实现工作理念的创新。司法行政工作包含有普法宣传、依法治理、律师、公证、基层司法行政、148和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管理、刑释解教和司法鉴定管理等,这些工作都与社会大局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系密切。所以,作好每一项工作,服务于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于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我们不可移转的宗旨。2003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为重点,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努力实现法制宣传工作新突破,实现基层司 1

法行政工作新突破,实现律师、公证工作的新突破,把我市的司法行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要围绕我市“四五”普法和“二五”依法治市工作规划提出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即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努力实现管理手段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的转变,提高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的目标,狠抓落实,以宪法宣传为核心,加强法制文艺,普法骨干、法制宣传三大队伍建设。其一,认真组织好“领导干部千场基层法律知识讲座活动”。这项活动,是郑州市统一安排的,就是郑州市下派到我市的县处级干部和我市的县处级干部,一年内要到基层讲一堂法制课。我们要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讲法来带动全市的普法工作。其二,以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为重点,建立完善法制教育阵地。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是当前稳定农村、发展农村的一项重点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给农民提供可靠的法律服务是当务之急。所以,今年要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153”工程。“153”工程即在全市306个行政村中选出100个行政村作为示范村,通过法律顾问请到家、法律疑点解到家、法律纠纷排到家、法律读本送到家等形式,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达到“5有”、实现“3无”。“5有”即“每个村有一个法律

顾问、每个村有固定的法制宣传阵地、每个村有规范的学法用法制度、每个村民组有一名法制宣传员、每个农户有一个法律明白人”;“3无”即“无集体上访、无民转刑案件、无重新犯罪”。同时,要组织督促在行政村建立固定的法制宣传墙画,宣传内容是与农村和农业工作关系紧密的法律法规,建立率要达到80%以上。在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深化对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在校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其三,大力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上台阶。要加强法律服务网络建设,在发挥好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作用前提下,要利用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建立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农村群众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建议在市政府设立法律顾问团,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程、重点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鼓励、支持、开辟法律服务新领域,确保法律服务质量让当事人满意,让广大群众满意。承办案件和承办公证的法律服务数量比02年增长10%以上。与工、青、妇等单位进行协调,在基层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使法律援助真正成为困难群众寻求法律帮助重要窗口。其四,加强乡镇司法所建设,加大规范司法所的建设力度,03年省级文明所达到3个,市级文明所达到6个。加强村级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发挥好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要举办好民调主任培训,规范民事调解行为。

篇6: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我们按照市委“四个换位”的战略部署,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走上了企业牵动,基地发展,互帮共赢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去年,财政收入实现1.13亿元,其中,龙头企业上缴税金856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76;农民人均纯收入1999元,同比增长28;龙

头企业实现利润4803万元,同比增长22.6。

一、依托优势,培育做强龙头企业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中,我们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确定了拓宽乳业,完善纸业,做强酒业,启动生猪、大鹅产业,规划水稻产业的经营思路。通过招商引资、深化改革、制定政策、优化环境,千方百计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建龙头。我们通过抓规划、建载体、想实招、强服务、定奖惩,加快了招商引资建龙头企业的步伐。特别是突破了土地和资金两个瓶颈的制约,依托碾北公路和111国道,规划建设了一个工业园、两条工业带。由县里负责园区的“七通一平”,进入园区的企业免收行政费用,先后引进了卧龙生物公司、华诚木业、齐宁乳业等43家企业。优惠政策强龙头。让利于企,才能做强龙头企业。因此,县委出台了《扶持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等优惠政策,两年来给招商引资企业退税2700万元;给老企业超基数纳税返还700多万元;对老窖酒业超基数部分全部返还,支持企业做市场;帮助企业回收机关事业单位陈欠750万元;帮助金融部门清收贷款2860万元,回收借粮款860万元;为企业争取贴息贷款450万元。深化改革育龙头。我县龙头企业基本是在改革中发展起来的。光明上市、老窖民营、斯达股份制,等等。黑龙集团富裕包装材料厂,改制前负债总额3261万元,资产负债率达175。为培育新龙头,延长纸业产业链,我们上门招商,成功引进广东客商购买了企业,并帮助企业改制,将土地出让金返还,用于安置职工。目前企业已投产,今年可实现产值1800万元,利税150万元,提供包装箱一千万平方米。优化环境保龙头。发展龙头企业,必须强化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县委出台了《关于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建企业上项目零收费、零审批、零等待》等政策优化环境,建立政务服务中心,简化了企业办事程序。卧龙公司落户富裕,我们仅用3个小时给办完各种手续;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除消防、安全部门外,未经企业法人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入企检查;开通了绿色通道,让产业化服务车辆免费通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努力帮助企业解决难题。郑州奶粉事件后,光明乳业市场损失近四成,我们把这个损失看成是自己的损失,通过邀请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实地采访报道,介绍绿色草原,绿色奶源,绿色乳品,帮助企业树立形象,很快扭转了颓势。当斯达纸业原材料危机时,我们请能人两下北部林区,及时把木材运回,保证了正常生产。去年我们共为企业解决了5大类145个难题。

二、科技示范,做大原材料基地

我们把基地作为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给企业提供充足、绿色、优质的原材料。这既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致富的关键。典型示范建基地。以推进基地规模化、养殖示范化、农田标准化为重点,实施了规模养殖典型示范工程,建设了一个高标准奶牛良种场,十个百头奶牛养殖示范小区,百个50头奶牛标准场和千个成母牛5头的示范户。良种场和示范小区的主体工程已竣工;76个标准场已达标;1402个示范户已挂牌。去年末,奶牛存栏9.9万头,商品奶量20万吨;生猪出栏20.2万头;大鹅出栏26.8万只;水稻种植3万亩。科技支撑建基地。以实施农业部奶牛良种冻精补贴项目为契机,通过完善系谱档案建设、签订冻精使用合同和技术人员预留保证金,全面推广使用特优级以上冻精,提高了奶牛后裔质量。探索推行人畜分离,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今年试点,明年铺开。乡镇畜牧中心配备微机,实现了畜牧生产的信息化管理,畜禽良种率达到90以上,提高了基地的科技含量。更新观念建基地。产业化生产基地,不仅指奶源基地和农产品基地,而且还要着眼于六条产业链之间的相互吃配,相互服务,把金融、运输、建筑等都纳入了基地建设的范畴,兼顾乳品、酒类的包装业,兽药和饲料业的共同发展,使我县产业化经营基础更加牢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地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利益对接,拧紧靠实产业链条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产业化发展的保障。我们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多方共赢。公司加农户,这是企业和农户联结的主体模式。龙头企业进村入户收农产品,县乡村服务农户抓数量和质量,农户给企业提供绿色优质的原材料。在利益联结上,规定农产品变现时限,龙头企业宁可紧自己,决不压农户,产业化运转十分顺畅。以乳业产业链为例,龙头企业出资,把机械化榨乳站建在农民家门口,农民把牛牵到奶站榨乳,奶资通过银行,打入农户奶资卡,形成了“分散饲养、集中榨乳,合同管理、奶资打卡”的利益联结机制。奶价通过合同固定下来,原则是一年一定,特殊情况随时协商。由于光明松鹤公司得到了优质充足的奶源,产值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从农民看,我县奶价始终比较高,农民奶资收入连创新高,04年2.6亿元,去年3.3亿元;基地也相应地得到了实惠,财政年增税400万元左右,每个乡镇年均得服

务费10万元左右。协会加农户,这是服务农户模式。以城镇技术力量为依托,技术人员和协会管理人员免费为农民服务。共建成各类专业协会18个,配种站(点)90个,饲料、兽药、种子、化肥等销售服务网点228个,使农民生产成本降低25左右。市场加农户,这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手段。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处在弱势地位,我们通过建设市场保护农民的利益。以市场带基地,靠基地促市场,形成了以铁西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建制镇集贸市场和经营网点为基础的农副产品销售体系,共建市场14个,年交易额3个亿,促进农民增收20。

四、创新机制,切实推进产业化发展

我们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动力。创新领导机制。推进产业化,非领导重视不行。县委成立了产业化建设、奶源基地建设、水稻开发等领导小组;常委个个包乡,县领导人人都有企业联系点,帮助企业和农民解难题;乡村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形成了县乡村环环紧扣的落实机制。创新工作机制。我们建立了改革活企、用活人才帮企、县领导包企、派厂助扶企、现场办公促企等机制,促进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建立项目论证制、协调制、审批制、包保制等机制,狠抓了项目建设;我们还通过建立争取国家资金、吸引民间资本、经营城市积累、银行贷款支持、适度举债筹集、申请专项扶持等机制,组建了符合市场化运作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担保公司,广辟蹊径来获取更多的发展资金。创新奖惩机制。靠政治激励。落实市委政策,对年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家,报请市委提拔到副县级领导岗位;对全面完成产业化工作任务,村级工商税收超50万元,村里稳定,无上访户、超生户的村党支部书记,任命为乡镇党委委员,比照副科级干部管理。靠经济激励。以上纳税额为基数,在完成递增比率的前提下,超额纳税地方所得部分全部返还企业;对创出一个国家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创省级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乡镇商品奶量新增部分,每吨按30-60元奖励。今年1月23日,县委出资100万元兑现了奖励;倡导支持党政干部离岗带薪提职招商办企养牛,去年提拔了5人;对村级干部,我们制定了“你给县里养牛,县里给你养老”的政策,财政出资,给年交售商品奶5000吨以上的村支部书记购买养老保险,已为塔哈乡一村支部书记购买了2万元的养老保险;给新购奶牛出资买保险,财政支付保费190万元。实行失职问责。把中心工作的各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承标单位,明确完成时限和标准,每月检查一次,对两次检查工作效果不明显的,由纪检、监察部门问责。去年,共问责干部9人。上述各项机制的创新,切切实实地推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上一篇:吴刚作文讲座 新理念---批评孩子的艺术下一篇:爱意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