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华夏之祖教学案

2024-05-04

第3课 华夏之祖教学案(通用11篇)

篇1:第3课 华夏之祖教学案

第3课 华夏之祖教学案 【学习目标】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中考考点】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七上P12—15 能力要求:识记 【知识梳理】

一、炎黄战蚩尤

1、距今约四五千年,_____和___ _是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结成联盟,在_______(战役)打败了_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____。后人将众多发明归结于

,他被尊称为“

”。

二、尧舜禹的“禅让”

1、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___ ___、______、______,这一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大办法,历史上叫“________

___”。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结束该制度的是。

2、约

年,禹建立

朝,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1、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A.黄帝 B.尧

C.舜

D.禹 2、2008 年5 月17 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大禹

()

A.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C.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D.主持兴修了都江堰

3、炎帝和黄帝生活在()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和建立者是()

A.商朝 汤

B.夏朝

C.秦朝

嬴政

D.汉朝

刘邦

5、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6、“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之易方向。”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时的祭文

A.炎帝陵

B.黄帝陵

C.始皇陵

D.中山陵

7、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拓展视野】 1.(湖北

宜昌卷)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白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2.(江苏

扬州卷)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A.①

B.①②

C. ①

②③

D.①②③④ 【学法指导】

知道华夏族的来历和尧舜禹的“禅让”。

篇2:第3课 华夏之祖教学案

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激发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关于这一课,我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新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案,结合学生实际,认真组织教学。从上课的效果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我以为和过去上的课比较而言较为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一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形式和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这一点,印证于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抒发。就本课而言,“情”主要凝结于“中国情”和“民族情”。通过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祖先的传说,激发了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形成的,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同根同族同源。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同时,又在远古的传说中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到以黄帝、炎帝、尧舜禹为代表的中华先祖们为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尤其是使学生感受到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精神和优秀品质。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继承发扬中华辉煌文明以及创造灿烂现代文明的“责任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贯穿教学始终,并不断加强、层层推进,在《祭黄帝文》的朗诵中将这样的情感体验推进到了最高峰。这条“情感线”是本课的“魂”之所在。同时,我个人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魂”。

其次,本课的教学设计环节简明,自然流畅,将教学三目标自然和谐地构建于教学设计中,紧密生成。

从新课导入,到教授新课中的“学生讲述传说”、“学生再现传说”、“学生观看传说”,再到师生一起课堂小结,到最后的尾声升华课文,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贯穿教学始终,落实识记与理解目标,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合作、历史情景再现、启发学生分析思考等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较好地实现了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再次,本课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究发现的引领者、学生学习活动的顾问、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发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发展方面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学中展开了经常性的、良性的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一种开放的课堂氛围。

第四,本课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新课导入时播放的《黄帝颂》,渲染了课堂的现场氛围,营造了本课的情感基调;讲述完华夏族的形成之后播放的“华夏儿女对黄帝陵的祭拜”,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人文始祖的敬仰感恩之情和民族认同感,也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认祖归根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大禹治水”的动画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史传说。最后播放的《祭黄帝》,将整堂课的情感体验推到最高峰。本课较为适时适度地将图、文、声、动画等综合信息穿插于教学中,较好地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去服务和优化历史教学,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有比较好的效果是与我课前学习历史课程标准,体会新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分不开的。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特点,我把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华夏族的形成,“禅让”的含义和实质,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作为学生识记与理解的目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对远古时代历史面貌进行合理想象以及培养学生从传说中提取有效信息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将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将“华夏族的形成”作为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将“禅让制”的含义和特征作为难点,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政治文明的起源。

在上这一课和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感,“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每一课都是需要自身付出努力和心血的,也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别人的长处,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由于我教学经验的不足,功底还不够扎实,所以在教学中也反应出了相关的问题,比如说:

1、我的教学机智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上课前叫学生将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拿出来时,并未逐一检查。上课时,有名学生在讲述阪泉之战的时候实则讲述的是涿鹿之战,我并没有及时的打断学生的讲述,没有及时的做出更正和强调。在课堂中学生的发言,我的点评还不够到位。

2、我的语言表达的生动丰富性不够。在本课的讲述中,我的形体语言、表情不够丰富,虽然教学设计中用多媒体在声音、图像、音乐等方面来进行了弥补,但是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加强自身在这方面的修养。

篇3:第3课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第一,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全课围绕主题,向学习者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首先,介绍炎帝、黄帝和炎黄战蚩尤,为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进一步揭示其主题──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子目。第一,通过介绍炎、黄战胜蚩尤,进一步说明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

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第二,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有关他品行、才能、功绩的传说,反映了后人对他的尊敬。至今,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仍到黄帝陵祭拜、凭吊,足见他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一个难点问题。讲清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 1.说明“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2.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这些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结合尧、舜、禹的功德讲解,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录像《海内外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

2.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投影仪或挂图的形式展示《黄帝》图、《炎黄战蚩尤示意图》,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以及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对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征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3.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涿鹿一战是怎么一回事?”要求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和思考,对征战的部落双方、征战的过程、征战的结果作出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4.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孙中山的一段话和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要求学生找出可以论证此结论的传说依据。在学生思考解答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互相交谈,并适时插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讲述。

5.教师展示出《祭黄帝文》,以加深对黄帝功绩的认识。再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黄帝的评价和感受,表达对祖先的传颂、尊崇和怀念。然后可回放《祭祖盛典》,让学生再次感受

三、学法建议

1.指导学生通过对本课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炎黄战蚩尤、华夏族、黄帝──华夏始祖、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的终结、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明确本课所要了解的主要知识,并能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略的表述。

2.学习本课后,要指导学生联系、归纳前两课的有关内容,系统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全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情。

貌,认识华夏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

6.教师在讲述尧、舜、禹的“禅让”时,首先,应向学生说明“禅让” 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第二,由学生阅读有关小字的材料,解答说明。第三,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要求学生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7.为了说明“原始社会的终结”,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对原始社会发展过程的完整认识。教师可以作一图示讲解说明。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你对上述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出乐谱,等等,这是可信的。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仓颉或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的色彩了。实际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8.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开好形式活泼、内容新颖的历史故事会。

2.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3.除了理解和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以外,还应引导学生收集、查阅、整理其他相关信息,进一步拓宽知识,丰富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

练一练 D 活动与探究

(1)“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为讲清这一问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掌握。

(2)故事会:你还听到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教师介绍相关的资料、书目,让学生阅读、搜集,再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述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故事。

篇4:第3课《华夏之祖》导学案

自学目标:

1、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族形成所做的贡禹的“禅

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增强民族意识。

自学过程 :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炎黄战蚩尤。

2、黄帝——人文初祖。

内容探究:

一、炎黄战蚩尤

1、距今四五千年在黄河和长江流域有哪些著名的部落?

2、请学生谈谈“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二、黄帝——人文初祖

1、看第14页的“动脑筋”,对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你有

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

2、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的实质是什么?

2、尧舜禹有哪些优秀优秀品质?

3、奴隶社会出现的原因及标志是什么?

课堂检测:

一、结合第13页课文图示,说说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

二、将下列人物与有关的事用直线连接起来。

黄帝涿鹿大战

炎帝任用鲧治水

蚩尤发明铜器、车船

尧神农尝百草

舜禅让的传说

篇5:第3课 华夏之祖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2)、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难点)

自主学习

一、炎黄战蚩尤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二、黄帝----“人文初祖”

1、黄帝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2、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身上各有什么优秀品质?

2、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

3、说说尧、舜、禹的故事。

4、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

5、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合作探究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3、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二、材料题:

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根据材料回答:

(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篇6:《华夏之祖》历史教学反思

这一主题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主要是通过近代以来的考古成就来窥见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而第3课《华夏之祖》,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激发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关于这一课,我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新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案,结合学生实际,认真组织教学。从上课的效果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我以为和过去上的课比较而言较为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篇7:《华夏之祖》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和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判断和解释。

过程与方法

学生共同参与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归纳线索,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炎帝与黄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实质

教学方法:

多媒体师生互动教学,PPT演示,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祭黄帝陵》)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隆重?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一、炎黄战蚩尤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涿鹿

(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一、炎黄战蚩尤

著名战役:涿鹿之战

你怎么看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因此,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的自称为“炎黄子孙”。

而其中,黄帝更是被称为“人文初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和他身边的人有哪些发明?

黄帝:宫室、衣裳、挖井、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仓颉:文字;伶伦:乐谱。

看完了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三、尧舜禹的“禅让”

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禅让

尧舜禹的“禅让”

(播放视频)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学生再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非常孝顺,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

四、夏朝建立——原始社会的终结

禅让制固然不错,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结束,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禅让制最终也被世袭制所取代。我们首先来看看社会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出示图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部落里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产品平均分配,这也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由于各人的能力不同,所获得的财产多少也不同,于是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一部分人成为了部落里的贵族,一部分人成为了平民。贵族就是早期奴隶主,而平民和罪犯,以及部落战争中产生的战俘,则成为了早期奴隶的来源。在公元前大约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国王,在他死后,国王由他的儿子继承。因此我们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课堂小结

篇8:初一历史《华夏之祖》教学教案

《华夏之祖》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3课。它讲述了起源于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全课围绕主题,向学习者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首先,介绍炎帝、黄帝和炎黄战蚩尤,为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进一步揭示其主题——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包括黄帝某人、黄帝时期的重要发明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原始社会的终结等。为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脉络、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加强课堂的热烈氛围和教学的直观性;采用讲述法与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同学们正确的社会观与历史观。其一,使大家认识到文明的祖先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发明创造和文化发明的成就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今天的中华民族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形成的;而黄帝则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以此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教学难点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尧舜禹的“禅让”。“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这些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结合尧、舜、禹的功德讲解,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耕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都出现了。)引导过渡:与大汶口考古发现可以互相印证的传说很多,本课将使你了解到十分有趣的内容。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祭黄帝文》中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振兴祖国的精神象征。大家再看国父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中华开国5000年”,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呢?---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轩辕氏指的就是黄帝,鲁迅也把黄帝作为伟大的民族象征。他在一首诗中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过去了,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那么黄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我们民族有过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华夏之祖”。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炎黄战蚩尤

1、探究:

(1)黄帝是原始社会末期一个氏族部落的首领,那么他的部落居住在什么地区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氏族部落及首领呢?大家看《涿鹿之战》和《炎黄战蚩尤》图,在图上找到黄帝、炎帝、蚩尤部落的活动区域(他们共同生活在我国的黄河流域)。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第12页和13页上面小字部分,大家参照课文讲述一下当时发生的一场战争“涿鹿之战”(讲述的内容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启发)。

2、思考: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黄帝战胜蚩尤后,威信更高了,被中原各部落尊为共同的领袖。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并,统称为华夏族。华夏族就是中华民族的前身。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叫做“炎黄子孙”。古书记载,黄帝以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尧、舜、禹,和后来的夏、商、周三代,都是炎黄的后代。不仅中原的汉民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

(二)黄帝——人文初祖

1、探究:在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那么在此方面,皇帝都有哪些贡献呢?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

2、动脑筋:教材上所说的都是后世的传说,那么你认为上述说法中有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

(A、.那时能造宫殿、制衣裳、挖水井、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制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

B、说成是黄帝、嫘祖、仓颉、伶伦几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C、上述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这些历史记载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3、议一议:组织学生读“自由阅读卡”(第16页),联系前面学过的神话传说,开展15页“活动与探究1,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但也蕴藏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例如,炎黄时代的传说,不仅可以在《史记》的《五帝本纪》中有所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又如14页的“阅读文字”所说的水井、绢布、刻画符号等。)总之,神话有可能是夸大的,对它不可全信;只有对于其中已被实物佐证的部分,才能相信。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可以完全相信。)

(三)尧舜禹的“禅让”

1、讨论: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那么他们是如何当上领袖的呢?(禅让制)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2、探究:

(1)什么样的人才会当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2)尧、舜、禹本身都有什么优秀品质?(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

(3)禹做部落联盟长的时候,我国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来临了。为什么这样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已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增多,阶级分化,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课堂小结:

几千年来,这些关于圣人的传说盛传不衰,吸引着我们的不仅是故事本身,而是他们的人格品质。他们的宽厚待人也好、严于律己也好,感染我们的是他们“先天下人为先”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正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作为人,这难道不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吗?作为社会中人,我们更需要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礼记·礼运》中有一句话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为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自古至今,人们追求理想,追求文明的脚步,一直没有止步。愿同学们在今后历史的学习中,做生活的智者,文明的使者!

篇9:《华夏之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获鹿镇第一中学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故事。

2、认识涿鹿之战的意义。

3、理解黄帝是“人文始祖”的含义。

4、知道禅让制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图片,地图和文字综合的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

2、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运用资料简单的说明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习优秀人物的品质。

2、了解我们民族的形成,激发历史的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黄帝——“人文初祖”。

难点:

禅让制的实质。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影视辅助法,图示法和.讲解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从“炎黄子孙”这个称谓入手,激发学生了解黄帝这个人物的兴趣,并区分“黄帝”和“皇帝”两个概念。

二、新授

(一)黄帝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关系[板书]

1、教师出示战争形势图,说明两场战争的历史背景。

2、涿鹿之战[板书]

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找出对战双方,时间,地点和结果。

3、阪泉之战[板书](补充知识)

教师讲述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4、归纳:

首先,两场战争确立了黄帝在炎黄联盟中的领导地位。[板书] 其次,炎黄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华夏族,后来有融合其他少数民族,形成了后来的中华民族。[板书]所以说,黄帝是我们公认的“华夏之祖”。

(二)“人文始祖”——黄帝。[板书]

1、学生思考: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始祖”?

2、学生阅读课内图片和文字,找出黄帝和他的亲属,部下的发明。

总结:黄帝是“人文始祖”。

4、讨论:这些发明真的都是黄帝发明的吗?人们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发明都归功于黄帝呢?

(三)尧舜禹的“禅让”[板书]、学生阅读文章,寻找:尧舜禹都有哪些优秀品质?舜和禹是怎么当上联盟首领的?

2、归纳“禅让”制的本质: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板书]

(四)原始社会的终结--夏朝的建立[板书]

时 间: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性 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意 义: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板书设计

第3课华夏之祖

一、黄帝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关系

1、涿鹿之战

2、阪泉之战

二、“人文始祖”——黄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禅让”制的本质: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四、原始社会的终结--夏朝的建立

三、布置作业 学力水平第三课 课后记

调动学生积极性,讲解不同神话故事。班级气氛好

获鹿镇第一中学

《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设计

《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3、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况。

二、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战争经过: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起义;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起义,最终推翻秦朝的统治。

难点: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秦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而秦亡后的活动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成语故事应用法,讨论法和比较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开课以观看“秦始皇”的录像步入情景,设置疑问。让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的功劳(复习所学的前一课的知识),寻找秦始皇的过错和学习秦朝是如何覆灭的(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秦的暴政[板书]

1、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总结出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徭役沉重、刑法严酷、赋税沉重[板书]

2、提问:公元前210年,他暴病死亡。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秦二世的统治又如何?

3、教师小结:正是秦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对秦的残暴统治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秦末农民起义[板书]

(1)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板书]

1、学生阅读文章,寻找: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经过(参考挂图《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结果、意义

2、教师小结:

原因: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大雨误期是导火索而已。

经过: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意义:他们鼓舞着后世人们反抗暴政,在他们之后其他的起义军继续抗秦,最终秦朝灭亡。提问:继陈胜、吴广之后,众义军中出了两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谁?(2)项羽、刘邦率军继续抗秦。[板书]

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板书]

讨论:项羽以少胜多的原因,总结: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源于此战役。提问:当巨鹿之战激烈进行时,刘邦的军队呢?

2、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亡。

算一算,秦朝存在多少年?(公元前220年-公元前207年)想一想,秦虽亡,但天下出现双雄,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怎么办?

3、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板书](补充知识)

教师讲述战争的起因和结果;分析“楚汉之争”的性质。

4、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

建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他又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下一节课讲述汉朝的历史。板书设计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1、徭役沉重

2、刑法严酷

3、赋税沉重

二、秦末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

1、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2)、项羽、刘邦率军继续抗秦

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2、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

3、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4、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

篇10:第3课 华夏之祖教学案

桅杆(wéi)

静悄悄(qiāo)悄无声息(qiāo)....

第3课 老人与海

一、整体把握

1.这篇课文按情节发展,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二、细部探微

2.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写得很精确细致。作者就像是一台摄影机一样,使我们在阅读此书时,将那些极为细微的动作都尽收眼底,画面感很强。文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速读课文,概述故事梗概。

3.桑地亚哥是海明威以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调塑造的具有浓厚象征性的硬汉典型,是海明威笔下一系列硬汉形象的发展和升华。请你阅读课文,试着分析桑地亚哥的形象。

4.本文除了对事件的叙述,还有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找出来,分析一下,看看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起什么作用。

5.怎样理解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海水给它的尾巴扑打得白浪涛天,绳一拉紧,它的身子四分之三都脱出了水面,那绳不住地抖动,然后突然断了。

B.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于是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戮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C.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涌而上。D.他想:我没指望再把它们弄死了。当年年青力壮的时候,我会把它们弄死的。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鲭鲨又钻进水里去,嗅出了________,开始顺着船和鱼所走的航线游来。

②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________,战斗的武器那么好,________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③短棍落下的当儿,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________的橡皮,同时他也感觉到打在铁硬的骨头上。A.踪迹

强劲

以至

坚忍

B.踪影

强劲

以致

坚韧 C.踪影

强健

以致

坚忍

D.踪迹

强健

以至

坚韧 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来源:学#科#网]

A.探险队员张世奎只身一人在深山老林里迷了路,既找不到出口,又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但他头脑清醒,决定从长计议,慢慢摸索着寻找来时的路。....B.我和他交往已有20多年了,对他一直以来乐善好施的品行洞若观火。他的作风与为人,请....组织放心。

C.郑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工作之余,也常在家舞文弄墨搞些专业研....究,迄今已在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来源:Z+xx+k.Com] D.终于来到了梦寐以久的九寨沟,这里高山流水,繁花茂林,可真是人间仙境啊!....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8题。

鲨鱼飞快地逼近船后边。它去咬那条死鱼的时候,老头儿看见它的嘴大张着,看见它那双奇异的眼睛,它咬住鱼尾巴上面一点的地方,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地响。鲨鱼的头伸在水面上,它的脊背也正在露出来,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见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他攮进的地方,是两只眼睛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一直往上伸的那条线交叉的一点。事实上并没有这两条线。有的只是那又粗大又尖长的蓝色的头、两只大眼和那咬得格崩崩的、伸得长长的、吞噬一切的两颚。但那儿正是脑子的所在,老头儿就朝那一个地方扎进去了。他鼓起全身的气力,用他染了血的手把一杆锋利无比的鱼叉扎了进去。他向它扎去的时候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但他抱着无比的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鲨鱼在海里翻滚过来。老头儿看见它的眼珠已经没有生气了,但是它又翻滚了一下,滚得自己给绳子缠了两道。老头儿知道它是死定了,鲨鱼却不肯承认。接着,它肚皮朝上,尾巴猛烈地扑打着水面,两颚格崩格崩响,像一只快艇一样在水面上破浪而去。海水给它的尾巴扑打得白浪滔天,绳一拉紧,它的身子四分之三都脱出了水面,那绳不住地抖动,然后突然断了。老头儿望着鲨鱼在水面上静静地躺了一会儿,后来它就慢慢地沉了下去。

“它咬去了大约40磅。”老头儿高声说。他想:它把我的鱼叉连绳子都带去啦,现在我的鱼又淌了血,恐怕还有别的鲨鱼会窜来呢。

一、中心主旨

《老人与海》通过桑地亚哥捕鱼的故事,写出老人在重重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对人的力量与意志的赞美,对人的命运的关注,显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巨大威力与坚强意志。

二、写作特色 1.单纯的结构。

2.句子简短,语汇准确。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脊鳍(qí)

攮进(nǎnɡ)

积攒(zǎn)

攒射(cuán)....B.上颚(è)

海藻(zǎo)

咀嚼(jiáo)

戳进(chuō)....C.胳肢窝(ɡē)

舵把(duò)

祷告(dǎo)

报酬(chóu)....

他不忍朝死鱼多看一眼,因为它已经给咬得残缺不全了。鱼给咬住的时候,他真觉得跟他自个儿身受的一样。

他想:但是我已经把那条咬我的鱼的鲨鱼给扎死啦。我从来没看过这么大的“Dentuso”。谁晓得,大鱼我可也看过不少呢。

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n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

“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5.写鲨鱼去咬死鱼的时候,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4分)

6.老头儿用鱼叉攮鱼的时候,“他攮进的地方,是两只眼睛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一直往上伸的那条线交叉的一点,”说明了什么?(4分)

7.文中有这样的话:“‘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为什么消灭了还说是打不败?谈谈你的理解。(4分)[来源:学§科§网]

8.文中老头儿对自己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这里的“事”是指什么事?“担当”是什么意思?(6分)

三、课堂延伸(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秦腔平凹 吴 静

1996年,贾平凹走出秦川来到江浙。游走江浙,扬州自然是绕不过去的。皇帝老儿数次巡幸过的地方,老贾当然要来,何况扬州还是他非常敬重的汪曾祺的家乡。这也让我有机会第一次走近贾平凹。按照钱钟书的有关蛋与鸡的理论,我是在尝试一只又一只鸡蛋后,终于有幸见到了下蛋的鸡。

贾平凹常说,“我是个笨人”。不会说普通话,笨。不会用电脑写作,也是笨。直到现在,贾平凹写作时还是一本稿纸,一支水笔。拉了窗帘,把阳光与世界隔在外面,然后拧亮台灯,写作台便成了这间屋子的中心。这种写作氛围与他收藏的那些古朴的汉罐、无言的奇石是相契合的。

有段时间,他下决心要用电脑写作。机器搬回来了。可这字没法打。用拼音吧,他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哪里还谈得上拼音?用五笔吧,就是把字根贴在墙上,也记不住。试试手写板吧,还是不行,电脑不认他的字。勉强写了200来字,就发狠再也不用电脑了。他从小爱音乐,想拉二胡,可到现在也学不会,指头特别硬。他对此解释为:我可能是很笨的那种人,就好像一条狗,你给它开了再大的门,它还是从小洞里钻;就好像一只鸡,你把它放在粮堆上,它还是扒着吃。几十年都用笔在写,突然用机器写,对字的那种快感、那种敏感就没有了,与其花半年时间来扭转思维,改变习惯,真的还不如让我慢慢地消磨我的生命。慢慢地在字里玩着。

贾平凹家里有车,但他不开。因为他当年骑自行车还摔跟头呢,摔断过腰,还撞过不下5个人。

贾平凹也用手机,但是除了接打电话,手机的其他功能于他而言基本上是聋子的耳朵。有一次,他说,我这手机怎么没有来电储存功能呢?别人拿过去一看,好好的呀,是他不会用。指导了半天也教不会他,怎么办?只好找张纸来,用最明白浅显的语言写下:手机来电存储功能操作方法一二三„„

这就是他自己所谓的“笨”了。

果然笨吗?你听说过哪个笨人能像他这样,写出几十本散文、小说?据说他年轻时,有一年竟创下了每周发表一篇作品的奇迹。这不但与“笨”丝毫联系不起来,而且简直可算得上天才了。用汪曾祺的说法,贾平凹是个“鬼才”。《美女》执行主编穆涛是河北人。一次车过秦岭,穆涛说:你们陕西人真谦虚,那么大一个山,叫个岭。老贾反应很快:你们河北人更谦虚,那么大一个省会,叫个庄。这段经典对话,都被老贾写到文章里了。说自己“笨”,老贾这是自相矛盾呢。

对于他自嘲的“笨”,也许叫“拙”更精当些。“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拙和讷是贾平凹给人的外在印象,而巧与辩才是真实的他。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贾平凹就像一颗荔枝,一眼看过去,是粗粝的,不起眼的,而剥开表皮后,里面却是莹润细致的。

在哪里都能成活的树,往往成为处处皆见的行道树;只有那些对生存环境极为敏感的才会越来越少,最终成为珍稀树种。贾平凹就是只有在三秦大地才能显示出旺盛生命力的珍稀树种。这便显出了“拙”的优势。(《散文选刊》2008年7月刊)

9.贾平凹的“笨”,体现在哪些地方?(不超过50字)(4分)

10.文中写贾平凹和《美女》执行主编穆涛的对话,其用意是什么?(4分)

11.理解“我是在尝试一只又一只鸡蛋后,终于有幸见到了下蛋的鸡”这句话的含意,并说说其作用。(4分)

12.文章先写贾平凹的“笨”,后写他的“拙”,这样写有何好处?(6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3.桑地亚哥的生命法则:“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你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请你以这句话作为论点,补充一个典型事例,概述出来。(4分)

14.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4分)

本报讯(记者张晓蕊)昨日,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就个税起征点上调问题作出回应。廖晓军表示“上调个税起征点在近几年很难实施”。并称,印花税目前无下调空间。

昨日,廖晓军表示,“调整个税起征点需要很多外部条件,目前很多还不具备”,但其不否认这是将来的一个方向,近几年不会调整。

目前我国个税起征点为2 000元,自去年3月1日开始实施,而之后业内对调高个税起征点的争鸣不断,从3 000元起征到5 000元、8 000元、10 000元不等。

此外,对于印花税是否会再次下调的问题,廖晓军表示,已经没有下调空间了。据悉,去年我国对印花税做出两次调整。4月24日,印花税从3%调整为1%,沪指涨幅达9.25%;9月10日,印花税再调整为单边征收,税率保持1%,沪深股市涨幅均超过或达到9%。

篇11:第3课 华夏之祖教学案

一、整体把握

1.小说《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二、细部探微

2.小说中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3.从祥林嫂初到鲁家至临死前,外貌有哪些变化?结合她的生活遭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祥林嫂是否对生活做过反抗?结合课文总结这一人物形象。5.结合全文,分析导致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6.结合全文,分析卫老婆子及文中侧面提到的祥林嫂的婆婆和大伯这三个人物形象。

中心主旨

《祝福》的主题首先表现在对于在封建礼教和迷信观念影响下的可以杀死千百个祥林嫂的社会环境的真实而透彻的揭露上,显示那个“病态社会”中压迫和摧残妇女的“畸形道德”的虚伪性和残酷性,揭露统治着那个社会的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吃人本质。

它的深刻性还在于,它揭示了劳动人民如果不摆脱封建礼教与迷信的束缚,不打碎这副沉重的精神枷锁,就不能避免悲剧的命运。还表现在它把问题尖锐地提到“我”这类知识分子面前,以及把劳动妇女的悲剧和地主阶级的“祝福”进行了强烈对照。

总之,《祝福》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本质。在它的全部描写中,包括着打碎这个精神枷锁,改变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强烈呼吁,包含着为此坚持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监(jiān)生(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

抟(tuān)B.镯(zhuó)(镯子,戴在手腕上的一种环形装饰物)

荸荠(bí qí)(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C.暄(xuān)(大声说话)

讪(càn)(难为情的样子)

D.惴(chuǎì)(忧惧不安的样子)歆(yīn)(这里指神享用祭品)

2.下列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烟霭 和蔼 谬论 纰谬 未雨绸缪 B.朱拓

聊赖

鄙薄

俨然

沸反盈天 C.鬼秘

窈陷

逍遥

炮烙

宽洪大量 D.蹙缩

歆享

怨腑

渣滓

走投无路

3.下项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________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________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________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A.尽管

B.因为

所以 C.既然

所以

D.即使

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山西省临汾市“9·8”特大溃坝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在社会上特别恶劣的影响。

B.曾经撰写著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家魏巍,于8月24日告别人世,消息传出,被他的作品所感染教育的几代广大读者无不为之惋惜和痛悼,我们只能与他道一声别,祝愿他在天堂的旅途中一路走好!

C.中国旅游者对位于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南面三百公里处的“大津巴布韦遗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纵观20世纪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的最具潜力的因素。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列描写祥林嫂的片断,回答文后问题。

(1)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2)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3)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5.《祝福》中三次描写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描写可以说是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请仔细品味,概述它们各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6分)

6.鲁迅先生指出: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篇小说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请试作分析。(4分)

7.“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改为:“她一手提着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可以吗?为什么?简要说明理由。(4分)

8.对祥林嫂的死因,有着不同的说法。可以说,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但祥林嫂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请你结合着小说中的“出逃、抗婚”和“捐门槛”相关的内容,简要地分析一下。(4分)

三、课堂延伸(18分)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三十一年前读的鲁迅,一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三十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哪一种制度哪一个阶级哪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住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经是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9.为什么说鲁迅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而“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又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10.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分)(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2分)

11.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12.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6分)

四、语言运用(12分)13.《祝福》中鲁四老爷、卫老婆子、柳妈说的话各有特色,个性鲜明。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经常遇到接电话的情景,请你回忆一下,按下列要求描述出来。(要写出接电话人的语调、神态。)(6分)

(1)顶头上司打来电话让去办一件事。(2)同学、朋友打来电话要聚会。

(3)正在打扑克时,陌生人打来电话找人。

14.仿照示例,从鲁迅、巴金、老舍、曹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3分)

向你致敬,冰心。你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什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带入爱的天国;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颓靡,唯有乐观的心态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15.当巴金先生逝世后,有人写了一副对联来缅怀先生。对联的主要内容是由巴金先生的作品构成的,对联如下:

巴金离去家中无春秋,寒夜英雄儿女传; 尧棠盛开雾里看雨电,随想人民艺术家。

请你模仿上面的对联,为鲁迅逝世70周年写一副对联。(不超过45个字)(3分)

五、随堂练笔(30分)

上一篇:可爱的小白兔作文小学下一篇:成童礼的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