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葬花

2024-04-20

林黛玉葬花(共14篇)

篇1:林黛玉葬花

《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的一段情节,是体现林黛玉的个性表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负、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喜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团体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恋爱。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觉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楚。天堂的猛火在身边熄灭,苦不胜言,使我的头脑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身痛楚,倒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临不胜回顾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叹息!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恋爱喜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仍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一年三百六旬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妖冶鲜妍能几时,一朝流落难寻觅。花开易见流浪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止境。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确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临落花,她想到本身身后的情景,无法放心,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负,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并且还用训教的口吻劝戒宝玉放下屠刀。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仁慈孤独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脆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增援宝玉,默默反抗封建礼教,因而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天止境!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即是朱颜老死时。一朝春尽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篇2:林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这篇文章讲述了林黛玉曾因为怜惜桃花落瓣,将它们收拾起来,修一花冢,葬于其中。芒种这天,有祭饯花神的风俗,贾府的姐妹们在大观园聚会,而黛玉因晴雯不开门之事而错怪宝玉,远离人群,独自来到花冢,以落花自喻,哀伤悲戚,吟出了一首《葬花吟》。宝玉听到以后,号哭起来,向黛玉说明前事,二人便又和好如初。

读了《葬花吟》这首诗,我觉得林黛玉是一个高洁,才华横溢的姑娘。“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葬花吟》不仅写花,还写了林黛玉她自己。百花凋落,把它们埋起来,化作春泥来护花,使它们不像她一样没有归宿,寄人篱下。她看到鲜花的凋落,仿佛看到了她自己的未来。这首诗还表达了林黛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对冷酷无情现实的控诉。

篇3:林黛玉葬花

林黛玉的这首诗作, 就我读到的题目有三种“葬花词”、“葬花辞”、“葬花吟”。就这三个题目而言“葬花吟”流传最广, 这与蔡义江先生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他撰写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从1979年至今, 已经再版无数次, 粗略估计已有几百万册了, 影响巨大, 评注中蔡义江先生使用的就是“葬花吟”这个题目。后来又有多家出版社出版了蔡义江先生的评注, 在不同的版本中蔡先生对书稿内容虽然作了一些校正与修改, 但是“葬花吟”这个题目一直沿用。

蔡义江先生为什么用“葬花吟”这个名称, 据我推断是受了脂砚斋的暗示, 换句话说是借用了脂砚斋的命名。《红楼梦》“甲戌本”中有脂砚斋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 至三四, 其凄楚感慨, 令人身世两忘, 举笔再四, 不能下批。”脂批中明确的给林黛玉的作品命名为“葬花吟”, 而且蔡义江先生也在自己的诗词评注中运用了这段脂批作为注解。1988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上海市红学会与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编著的《红楼梦鉴赏辞典》, 其中收录了“葬花吟”这个词条。

排名第二的是“葬花辞”。1981年,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毛德彪、朱俊亭等先生编著的《红楼梦注解》, 其中为林黛玉的这篇作品定名为“葬花辞”。其实在这之前的1975年, 原山东省临沂师专中文系就编撰了一部《红楼梦注释》。对此, 用的题目就是“葬花辞”, 这本书并没有正式出版, 属于内部教学参考书, 正因为这样其中有不少错误, 虽然在1977年又重新修订了一次, 但是有些错误仍然没有被发现。例如目录中使用的是“葬花词”, 而正文中又是“葬花辞”。红学家林冠夫先生曾经撰写了一本《红楼诗话》, 2005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使用的仍然是“葬花辞”这个名称。2010年诗词学家刘耕路先生的《红楼诗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其中使用的还是“葬花辞”。

排名第三的是“葬花词”。对这个名称, 现在的读者和学者使用的都相对较少。然而这个题目在早期的《红楼梦》读者群中就已经出现了。曹雪芹的好友富察明义在《题红楼梦》这首诗中就有“伤心一首葬花词, 似谶成真自不知”的句子。可见在曹雪芹时代, 就有了对这篇作品的命名, 而且还是他的好友。可能这是迄今为止能查到的关于“葬花词”命名的最早文献了。

对于林黛玉这首作品的命名, 红学界似乎显示出了一种让人出乎意料的“宽容”。2010年,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增订本的《红楼梦大辞典》, 由冯其庸、李希凡二位先生当主编, 编写小组的成员都是当今红学界的大家, 所以这本大辞典是如今最具权威的红学工具书。对此, 词典中选取的是流传最广的“葬花吟”这个名称, 然而在作品注解里又出现了这样的话:“这首诗又称《葬花辞》, 是小说中最优秀的诗篇之一。”并且也提到了明义的“葬花词”。

那么对于林黛玉的这篇诗作, 三个名称中, 哪一个最为合适呢?在我读过的所有红楼诗词评注的集子中, 都没有谈及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葬花吟”最为恰当, 原因有这样两点:

第一, 使用“词”与“辞”为这首作品命名, 实质上运用了一个笼统的概念。“词”是诗的别体, 这种文学形式兴起于唐代, 经过长期不断地发展, 到了宋代便进入了全盛时期,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配合曲谱唱出来。“辞”也是古诗的一种, 它讲究句式和押韵, 因为这种文体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所以又称为楚辞。到了汉代辞与赋被统称为“辞赋”一直沿用至今。

林黛玉的这首诗, 从风格上看是仿效了初唐时期的歌行, 如果按照风格来命名, 那么就应该叫“葬花行”。林黛玉另外一首作品就是按照这个来命名的, 那就是书中第七十回的《桃花行》, 这是曹雪芹在书中明白无误的帮助林黛玉确定的题目, 所以没有争议。

“歌行”说白了, 就是如同现代的流行歌曲, 它很少表达忧国忧民, 展示个人宏图大志, 更不会抒发“为天地立心, 为生灵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这种体裁的诗词大多都是女儿情长, 这也符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状态。这些关闭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她们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 没有血洒沙场, 没有流落边关, 也没有仕途坎坷。除了寄“情”以外别无它叙, 所以吟唱这样的诗句最为合适。

第二, 林黛玉的这首诗作, 出现在《红楼梦》中的第二十七回, 她借景抒情, 以花喻己, 两者在诗作中结合的十分完美。其实从这首诗词中透露出来的是中国文人历来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 林黛玉葬的虽然是花, 其实质是埋葬未来的自己。从林妹妹的吟唱中我们听到了她对命运的感叹, 听到了她对爱的渴求, 听到了她对自由的向往, 这是天命与人命交织而成的深沉旋律, 这也是作者最为焦虑痛苦的呼唤。

然而当我们阅读这首诗作的时候, 除了感受文字唯美与凄楚以外, 留给读者最大的印象是“苦吟葬花”的行为艺术。此时葬花的动作与飘零着桃花瓣的背景会在林黛玉哭哭啼啼的念叨声中合二为一, 融为一个整体, 所以“吟”是读者听不见但是又能感受到的美学意象。无论是“词”“辞”还是“行”都太务实了, 然而诗词创作追求的境界是“意与境浑”, 唯有一个“吟”字方能体现“动”与“静”的结合, 方能渲染“黛玉葬花”的美学意蕴。

摘要:《红楼梦》中的诗词可谓“文备众体”, 它囊括了中国古代韵文的所有形式, 其中林黛玉的“葬花吟”最具代表性, 然而这首诗作的名称却有三种:“葬花词”、“葬花辞”、“葬花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些名称历经了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呢。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名称演变

参考文献

[1]、成穷《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篇4:黛玉葬花风波

“前两节不是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吗?”贾宝玉奇道,“还要第三节干吗?”

“我们出版社觉得呀,还是不够细致,细节才能感动人嘛!”

贾宝玉气道:“我牙还没刷呢!”

没想到对方连连说道:“对对对,就是要多写这种刷牙洗脸的细节……”

贾宝玉忍无可忍挂了电话,想了一下还是不放心,拿起剪刀嚓的一下,把电话线也给剪了。自从黛玉那天使小性儿,站在桃树下作了“葬花词”后,也不知是怎么传出去的,反正从那以后二人就不得安宁,电话、手机没日没夜地响。贾宝玉还算顶得住,可怜颦儿现在还在医院输液呢!这两天宝玉忙于写稿,就是前边那个“我和林黛玉的幸福生活”,没有办法——金陵出版社的老总是老子贾政的朋友。“手都酸了,两天内敲了三万字啊,我从小就娇生惯养的,我容易吗我?”贾宝玉心想,“我再写第三节,那我不跟你们一样成了下三滥了吗?”

贾宝玉已经两天没有浏览页面了,电脑开的时候打字都来不及,那网线算是白连了。所以,他准备暂时不理一切,上网浏览要紧。他打开金陵在线的时候,尽管估计到会有与自己相关的报道,但事实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只见打头的两条新闻就是关于他的。第一条:“贾宝玉——早晨从中午开始”,点进去一看原来是他“我与林黛玉的幸福生活”的创作谈,他发现全文几乎是路遥那篇同名创作谈的翻版,贾宝玉愤愤地关了它,也太缺德了这!第二条:“2000年中国网络小姐大赛——贾宝玉任评委主席”,点击进入这样写道:“去年的那一届总的说来不太成功,受到了一些非议,主要原因是评委的审美素质不过硬。我们相信,在贾宝玉先生的法眼之下,以他一贯的审美趣味的高水准,全中国智慧与美貌并重的妹妹将无一漏网。”贾宝玉对这条新闻有喜有惊,喜的是有人夸自己审美素质高不像林黛玉那样天天损他;惊的是自己什么时候成评委主席了?

接下来,宝玉去了音乐中国想听听“马屁山”,但是打头的一行血红的大字吸引了他的目光:时代vs宝贝——为葬花词大打出手:双方都宣称自己拥有了林黛玉葬花词的版权,指责对方侵权,同时还不忘宣传:全新大碟“花样年华”隆重出击,主打曲目——葬花词和彼岸花,请认准防伪标志,谨防假冒!下边还有一条新闻:并非横空出世——林夕点评林黛玉,“经专家考证,林夕与林黛玉系出同宗”。难怪歌词都写得这么好……贾宝玉心想再看下去还不定有什么骇人听闻的事呢!宝玉心想:这世道真是……还是去文学网站好啊,网络最后的净土了!他去了一个能陶冶情操的文学站点:榕树下。但是页面显示出来的不是原来那个首页,而是一行大字:本站域名已经更改为“桃树下”,请广大网友,社会各界继续支持!贾宝玉只觉眼前一黑,喉头一甜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补充报道:

下午幽幽醒来,正好碰上薛蟠,说是冯紫英请客,要他同去。一路上,只见沿路花树俱空空荡荡,都没剩几朵了,尚有人在攀折。贾宝玉奇道:“怎么了,莫非这些人与花有杀父之仇?”薛蟠笑道:“你真不知?贵府林小姐葬花一事已男女全知,市井争相效法;人手一锄,如今都葬花去了。”宝玉听得瞪大了眼睛,只是不信;过了一个弯,果然听见不远处山坡上一片震天的哭声,唱着花呀草呀什么的。宝玉心中暗叹:黛玉呀黛玉,万花与你何仇焉?害它如斯之苦也!

到了冯府,一进花园就看到一虎背熊腰的女子肩扛大锄,手握大笤,也不知要干什么。只是旁边的小厮一个劲地呕吐,冯紫英低声道:“大家莫笑!舍表妹亦在葬花。”宝玉听了,呆呆地跟进去,吓得头都昏了!酒过三巡,忽闻轰轰的雷声,他忙起身要告辞,冯紫英笑道:“无妨无妨,此舍表妹在练习唱歌,并非雷声。”薛蟠不信道:“你怎么知道?”冯紫英道:“初闻亦以为雷声,吓得下人都去收衣服,三日听下来,大家也就习惯了。”贾二这才放了心归了坐,于是宾主尽欢,尽兴乃归。

篇5:黛玉葬花作文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电视中响起了悲伤的歌声,凄婉动听,把我也带到了大观园。

今天是饯花会,大观园中热闹非凡。众姐妹身着绫罗锦缎,正在往树上挂用花瓣枝条变成的物件。满园中绣带飘飘,桃红柳v,实在是一番盛景!

宝玉不见黛玉,低头发现许多凤仙石榴的落花,便把花兜起来,奔向花冢。

来到花冢,听到山坡那边传来哭泣的.声音,便闻声而去。原来是黛玉昨日吃了,正暗自伤心。今日又是饯花节,看见这些残花,勾起愁思,正在掩埋它们。只见她身着淡绿色衣裙,低低的发髻上绾着一朵浅红色,与身后的古墙,褐色砖瓦交相辉映。她握着锄头。挖了个坑,将那些残花碎片缓缓放了进去。念到:“未若锦囊收艳骨,一g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浊陷渠沟。”是啊,她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甚是悲惨。但却从不低头,卑躬屈膝,骨子里依然带着那份清傲与高洁,就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般洁白无瑕,高洁傲立。土越埋越深,而黛玉也泣不成声,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听到不禁伤心起来,倚倒在树边,怀里的花撒了一地。黛玉声声叹息,悲花悲己。我想这既是花的一生,也是她的一生吧。她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身世凄凉,病疾缠身。整日郁郁郭欢,茕茕孑立。好不容易得了个知心的宝玉,却病死在宝玉与他人洞房花烛之时。从此香消玉殒,不复存在。一生多愁善感,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便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篇6:《黛玉葬花》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大学语文》中的《黛玉葬花》一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法与教学;

六、课时安排;

七、教学过程;

八、学生作业反馈】

一、教材分析

《黛玉葬花》是教材

3、能力目标:通过研读《黛玉葬花》(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的人物形象及性格。(PPT4)

四、教学重难点

1.针对本单元教学重点和本课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

2.针对学生的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性格分析。(PPT5)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

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小说教学时,遵循教学方法也要改革的指导思想,摒弃传统的“念经式”的教学模式,吸收国外“愉快教学法”的长处,教法求活,开阔学生的视野为重点。(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我把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有关黛玉葬花的片段刻录下来,作成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小说内容。(3)研究性学习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在授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具体到本文的四个课时中,体现在自寻资料上和人物性格分析上,分两个步骤进行:

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师生共创,设立情境。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PPT6)

六、课时安排

本课分为四个教学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十八回;电视剧 播放《葬花吟》MP3,同时看大屏幕。(PPT29——33)赏析《葬花吟》:

《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PPT34)

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对青春年华转瞬即逝的哀叹,也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表达了内心的悲哀,怨愤地发泄、指控;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PPT35)

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写出了她孤苦伶仃,求助无门,独自面对惨淡的人生。

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PPT36)

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 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PPT37)

这首诗或许初时读来觉得全诗过于消极,处处流露出多愁善感心灵脆弱的封建小姐的自顾自怜,哀伤凄恻;可细细品来却不尽然。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全诗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葬花吟》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或许正在这里。(PPT38)

林黛玉无疑是全书最有灵气的人物。最能体现她的人格理想、精神追求与生命意识的,莫过于她的《葬花吟》。可以说,《葬花吟》是林黛玉的整个精气、骨肉和血液熔铸而成,是林黛玉的“魂”。

诗中反复出现的“花、鸟、人”三个形象,有其深意和联系。花虽质本洁却飘落无依,是黛玉的自喻。

当“桃飘李飞”之时,“柳丝榆荚”总是正当青春年华,郁郁青青,它们无视桃李花的凋残飘零,自顾活得意气盎然,仿佛是林黛玉生活现实环境中,高洁的遭冷落、摧残、践踏,而鄙俗的却倍受青睐、宠爱的写照。(PPT39)

而花鸟之魂正是人魂,“花魂鸟魂总难留”,表述的“人生寄一世,掩忽若飘尘”的漂泊感,犹如困扰黛玉的一条绳索,使她无法摆脱生命不得自由的焦虑和痛苦,走完极其短暂的一生。

黛玉为花垒香冢,正是想为自己营造一个逃避世俗泥淖的堡垒,构建一个自我的世界,让其高洁有所皈依,不被污浊沾染。(PPT40)

《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chèn)。学生再诵读一遍《葬花吟》,加深感悟。

拓展练习(作业):

通过本课的学习,试分析87版《红楼梦》人物形象设计经典在哪里。如果需要你来设计黛玉葬花这一场舞台戏剧的演出,舞台效果或是灯光效果或是人物造型你会怎样设计,说说想法和理由。(舞美专业)

附:

八、学生作业反馈(PPT42——46)

1、舞台设计

我设计的灵感不仅仅来源课本,还有昆剧《黛玉葬花》的演出。将舞台简单的设计成一个古代小庭院。背景是白墙灰瓦的门,黛玉从一片桃树李树林里走出,走过方形的白墙门,来到舞台中间。舞台四周包围着古代的围栏和深色的柱子。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如图)(PPT43)

2、人物设计

人物造型,结合老师的讲授和自己的理解,参考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和梅派京剧《黛玉葬花》,整个人物的造型以“清、雅”为主旨。衣服为白色绣梅花花纹,上衣

穿大襟软绸的短袄,下系软绸的长裙,腰系丝带(如有条件两边可挂玉佩),梳古装头,戴珠花或翠花(注意不要繁杂,发饰要简洁)。(PPT44)

3、灯光设计

篇7:《红楼梦--黛玉葬花》赏析

黛玉葬花”源于一个偶然事件:林妹妹无意中吃了晴雯的“闭门羹”——

第二十六回:芒种节前夕,黛玉来到怡红院,见门已关了,便上前叩门。谁知晴雯方才与碧痕拌了嘴,正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串门(就在黛玉到来之前十几分钟),便把气移到宝钗身上,偷着跑到院子里发牢骚:“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叩门,晴雯越发来气,也不问来者是谁,没好气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吧!”

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性情,她们彼此玩耍惯了,恐怕院内这丫头没听出是她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道:“是我,还不开门么?”

晴雯偏偏又没听清:“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气愣在门外。一番思忖:“虽说舅舅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居。若是认真怄气,也觉得没趣”。不免又滚下泪来。真是回去也不是,站着也不是,正尴尬着,又听得里面传来一阵宝玉与宝钗笑语之声,于是越发动了气,越想越觉得伤悲,也顾不得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这黛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她这一哭,附近树上的宿鸟栖鸦,俱“扑棱棱”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正是:花魂点点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传说中的四大美人,西施“沉鱼”,昭君“落雁”,貂蝉“羞月”,玉环“闭花”,各占一项。而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以一当四,力压群芳,“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黛玉因夜间失寝,次日起来迟了,闻得众姐妹都在园中做饯花会,恐人笑她痴懒,连忙梳洗了出来,刚到院中,只见宝玉进门陪笑道:“好妹妹,你昨儿告了我没有?叫我悬了一夜的心”。黛玉根本不理他,回头吩咐紫鹃:“把屋子收拾了,把帘子放下来,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一边说,一边往外走。

宝玉见她这样,还以为是因为昨日晌午和紫鹃开玩笑,“若与你多情小姐共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惹她生气的事,哪里知道昨晚那件公案?还打躬作揖的。黛玉正眼儿也不看他,径直出了潇湘馆院门。宝玉心中纳闷:“看光景不像为昨儿晌午的事,莫非昨日回来晚了没去见她?别的并没有冲撞她的`地方啊”。一边想,一边随后跟了出来。

路上,宝玉遇着探春、宝钗。说话间他因不见了黛玉,便知她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她的气消一消再去赔不是也罢”。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落了一地,遂叹道:“这是她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她”。然后,便把那落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埋香冢(地名很不吉利,暗寓宝黛爱情悲剧结局),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煞住脚步,听她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篇8:黛玉葬花(古龙搞笑版)

花飞。

花满天。

秋残。

乱红飞舞中,站着一个人。就仿佛与这大地秋色溶为一体。

因为她太安静。

一种深入骨髓的忧郁和疲倦。

她忧郁,因为年年都要看尽花开花谢。

她疲倦,只因为她葬过太多的落花。

手中有锄。

只要有锄,她就永远不能停歇。

直到她也如同落花沉睡,死人,是不会葬花的。

宝玉远远地看着她。一身白衣的黛玉,白如雪,静如壁,飘逸如风,美如幽灵。

她没有回头。

她知道来的人一定是宝玉。

他们彼此都太熟悉。

他在她面前站住,望着她的眼睛。她的眼里总有些讥诮冷漠之意。

她太自负。也太孤高。

只有见到他的时侯,才有女人特有的温情。

她现在正用这种眼光看着他。

宝玉含笑而立。对她的眼光视而不见,他知道,如果他有半丝的得意,她的眼神就会转为嘲讽。

女人……总是千方百计的收服男人,一旦你臣服,她对你就会不屑一顾。

“秋风很冷”。宝玉说道。

“冷的不仅仅是秋风。”黛玉望着萧萧落木,语气比秋风更萧索。

“哦?”

“人心比风更冷。”

“是的。”

“你的花锄呢?”

“锄在。”

“在哪里?”

“无处不在,有花,就有锄。”

宝玉笑了。

“花开花落,天地万物,自有玄机。每一片落花所飘落的位置都是定数,何必葬花?”

“你错了。”黛玉的表情很庄重:“花来自尘土,而归于尘土。这才是冰清玉洁的最终归宿。”

她看着宝玉,眼里的忧郁更浓:“你就是太随意。”

宝玉笑了笑,他已经学会不和女人争论了。聪明的男人知道什么时侯应该闭嘴。

一片花瓣在风中飞舞着落在宝玉的眼前。

一瞬间,只一瞬间,黛玉已出手。

她看着自己的手,宝玉也顺着她的眼光看向她的手。

纤细修长,洁白如玉。这不是一双拿刀的手。可是现在有刀在手里。

黛玉露出一丝凄楚古怪的笑意:“我的手可以拿锄。”

“是的。”

“拿锄的手同样也可以拿刀。”

宝玉也露出和她一样古怪的笑意:“我早料到会有今天。”

“哦?”

“你不会让宝玉蒙尘的。”说完这句话,他缓缓倒了下去,那片落花静静地飘落在他的脸上。

黛玉将他抱在怀里。面无表情地看向远方。

又一阵秋风吹过。

落花如雨。

风声中隐隐传来歌声。

花落。

人亡。

篇9:黛玉葬花读后感

那是秋风乍起,落花纷飞的季节,贾府花园里到处一片花谢花落的景象,满园子的粉色花瓣,如同冬天的雪花纷纷飘落。画面中黛玉满目凄凉,手执锄头,肩挎小布袋,捡起落在地上的一片片小花瓣,慢慢的放进小布袋内,并不时的低声哭泣,落花的凋谢使她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与命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不断的感慨,忧伤的音乐旋律随着她的哭泣声此起彼伏,我仿佛身临其境,融入了那落花缤纷的世界,泪水不断涌了出来。

随即,她将装满花瓣的小布袋小心翼翼的放进刚刚挖好的的坑内。当土渐渐盖住小布袋时,她已是泣不成声,此时的我,泪水也成了断了线的珠子,我不知道自己是对主人公身世的同情,还是对落花命运的感叹,或者是对现实的感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开易见落难寻,也许人的生命也不过如此吧?

情绪一直被电视情节牵引着,不能自已,同时发现自己已很久没有这样的感动了。一直都不喜欢黛玉那敏感猜疑忧伤的性格,没想到却被她葬花的这一情节深深的打动了,她是将落花喻已,借花抒情,认为自己就如同那飘落的花瓣,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才生出怜意,产生了葬花的念头。她性格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长时间的心理压抑和对自己的怜爱、对现实的无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僻敏感的性格。我不禁开始对她增添了些许同情,理解了她感情的细腻、思想的丰富和处世的敏感,同时也替她惋惜,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却拥有了这样的性格……

这一幕结束后,我久久未动,无法立即从那忧伤的旋律中清醒,不记得过了多久才回到现实,并顿时醒悟:花落归根,这是自然规律。不必缅怀这一自然现象,这些飘落的花儿,她们毕竟曾经有过辉煌,生命虽短暂,但她们没有虚度,而是在绽放的时候尽情绽放、尽情美丽。落花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她们的飘落既是对大地母亲的回报,也是为了来年的更加繁荣,所以她们的飘落只是无声无憾的归隐,在归去的时候她们是行色匆匆的,因此,我们实在没有伤感的必要。

篇10:黛玉葬花读后感

那是秋风乍起,落花纷飞的季节,贾府花园里到处一片花谢花落的景象,满园子的粉色花瓣,如同冬天的雪花纷纷飘落。画面中黛玉满目凄凉,手执锄头,肩挎小布袋,捡起落在地上的一片片小花瓣,慢慢的放进小布袋内,并不时的低声哭泣,落花的凋谢使她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与命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不断的感慨,忧伤的音乐旋律随着她的哭泣声此起彼伏,我仿佛身临其境,融入了那落花缤纷的世界,泪水不断涌了出来。

随即,她将装满花瓣的小布袋小心翼翼的放进刚刚挖好的的坑内。当土渐渐盖住小布袋时,她已是泣不成声,此时的我,泪水也成了断了线的珠子,我不知道自己是对主人公身世的同情,还是对落花命运的感叹,或者是对现实的感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开易见落难寻,也许人的生命也不过如此吧?

情绪一直被电视情节牵引着,不能自已,同时发现自己已很久没有这样的感动了。一直都不喜欢黛玉那敏感猜疑忧伤的性格,没想到却被她葬花的这一情节深深的打动了,她是将落花喻已,借花抒情,认为自己就如同那飘落的花瓣,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才生出怜意,产生了葬花的念头。她性格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长时间的心理压抑和对自己的怜爱、对现实的无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僻敏感的性格。我不禁开始对她增添了些许同情,理解了她感情的细腻、思想的丰富和处世的敏感,同时也替她惋惜,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却拥有了这样的性格……

这一幕结束后,我久久未动,无法立即从那忧伤的旋律中清醒,不记得过了多久才回到现实,并顿时醒悟:花落归根,这是自然规律。不必缅怀这一自然现象,这些飘落的花儿,她们毕竟曾经有过辉煌,生命虽短暂,但她们没有虚度,而是在绽放的时候尽情绽放、尽情美丽。落花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她们的飘落既是对大地母亲的回报,也是为了来年的更加繁荣,所以她们的飘落只是无声无憾的归隐,在归去的时候她们是行色匆匆的,因此,我们实在没有伤感的必要。

好比人生,我们在乎的应是人生旅途中的沿途风景,不必感怀过去的每一天,只要不忽略途中的任一风景,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将是充实的。

篇二:黛玉葬花读后感

哎!说来也真惭愧,都初三了,四大名着只读了其中的一部《水浒传》,一部充满战争、血腥的小说,但还是蛮容易理解的。人人都说《红楼梦》是四部名着中最难理解的,我觉得一本书只要用心去读,花时间去读,怎么会不理解呢?我一定要试试。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人们常用一些“体弱多病”、“瘦骨如柴”、“病怏怏”的这类词来形容她,也确实如此。我也觉得这个人像一根枯草,被风吹一下就会倒。但当我看了《黛玉葬花》,我觉得自己错了。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不只是一个脆弱无力的美女,只读了《红楼梦》的冰山一角,我却感受到她是一个诗化了的奇女,她的《葬花词》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我越来越被她吸引。她作的每一句词,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充满了她真实的内心情感。即使是一草一水,一山一石这些平凡的景物,她都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自己的命运联想在一起,感人肺腑。

感觉她就是周敦颐笔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莲。尤其是从她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出了她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感觉她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其中一员,是与陶渊明志同道合的一类人。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十分向往、追求的人。特别是那句“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总感觉她又像刘禹锡一样有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这种高雅情操。据说她住的地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但我觉得这与她的性格也是十分相符的。

此时,我感觉她与诗是一体的,是诗展示了她的迷人光辉,是诗抒发了她的悲伤,是诗发泄了她的愤懑,是诗使她表现出了超凡脱俗。

林黛玉悲惨的身世让我感动,娇美的姿容让我羡慕,多病的身体让我怜惜,横溢的才华令我折服,我陶醉于从她身上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清香,可惜天妒红颜。

篇三:黛玉葬花读后感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里最广为流传的故事。众人皆认为黛玉太多愁善感了,有些痴病,可我并不这么想。

黛玉是高冷孤傲的,她如一朵白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哪怕在大观园这样充斥着金钱权利的大染缸里,她也仍旧不自大轻浮。她何需在《葬花吟》里“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她本就有一双翅膀,只不过末梢飘了几根羽毛,只得被困在人间罢了。她就如东坡居士笔下的那只孤鸿,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夜晚里吟道:“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令。”

黛玉如一朵血梅,她虽寄于冰雪之中,却在冰天雪地里独领风骚。她是红色的可却不似朱妃、胭脂般红得耀眼,艳得生辉。她的红是血色的红,不容一丝尘杂,永远在寒风中绽放最美的笑靥。她似花,却不如花那般总是香飘玉散;她似花,却不如花那般柔柔弱弱;她似花,却不如花那般触指可破;她似花般娇艳,却用那红在一片洁白里绽放,永不凋零。

黛玉如一簇兰,有着旷谷幽达。她哪怕没有水仙般冰肌玉骨,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可她从杂草中而生,却绽放出了最美的花朵。

黛玉如橘梗花,在无园丁照料下生长,却仍旧开出了金黄的花朵。她同简。爱一般,为了爱,可以不顾生死,不惧困难,哪怕再不可实现,也要放手一搏,努力去追寻。

柔弱又何妨,只要心坚强,就会有一双翅膀,飞向梦想的彼岸。哪怕你折翼,也仍会有灯光。

黛玉似花,花却不如黛玉。

篇四:黛玉葬花读后感

这几天看了《红楼梦》,黛玉葬花颇有些感受,看到她的身世也不免联想我现在的处境,我一直很喜欢这段葬花词,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我看到这儿的时候,眼睛都会泪湿。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剑雨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酒,洒上空枝见血痕……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看到伤心处不禁会悄悄落泪,多愁善感也越发的骄纵了。时常联想到不久将来老去之后的事情,我还没有到老的年龄却提前伤感起来。通常有两种事情让人们感觉到自己老了:第一就是越来越爱钱了,第二就是常常联想到老去的事情。感觉到最近一两年来,我的心态没以前那么乐观了,也有可能眼自己的处境有关。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几句话让我时时伤感,我感到孤苦伶仃,无援无助,真不知道他年老去之后是谁来收葬我呢?

人都有感情脆弱的时候,每当我受欺负的时候就会倍感人生之凄凉,当我郁闷的时候也会感到孤独无助,当我受到欺骗和伤害的时候,就会对全人类的男人感到失望。

篇11:风华绝代黛玉葬花诗歌

金陵城的燕舞莺歌

十里秦淮灯火阑珊

——这些,仿佛都与你无关

微风过处,一朵花

走进你的书页,也走进你的心里

这朵花,如一个寂寞的舞者

会在每一个忧伤的日子

隐隐现出你自己娇美的容颜

风骨虽然纤瘦柔媚

情思却玲珑剔透

灵魂虽然寂寂无依

倩影却风华绝代

当你一个奇女子

在某一个月寒水瘦的夜晚

荷锄孑立花丛时

你心头的那朵花

是不是早已经霍然地绽放!

眼见雨打风吹落花满地

你忽然疼痛不已,忍不住纤腰轻俯

埋葬下生命里的第一瓣花蕊

此时,你葬下的可是一缕心情

抑或,就是你自己?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在这春夜的月色下

一切的一切,全部

随同你埋葬的落花

渐行,渐远……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花渐落处,你的心头可依然鲜花灿烂?

红颜老时,你又是否依旧看到了

黄土所掩不住的风流

清瘦的荷塘上

早已经不见那渡越寒塘的鹤影——

葬花的女子啊

难道你情愿这样

让一整季的落花充满盈盈的内心?!

篇12:从一曲《葬花吟》谈黛玉心病

《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虽出自官宦之家,但天生体质纤弱,加上母亲早丧,在她的童年就蒙上了一层不散的忧郁。环境的改变并没有使这个少女的生活态度随之改变,而是更加重了她的自尊、高傲、敏感和多疑,她经常触景生情,自叹自怜,于是“多愁善感”便成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抑郁性格在其个性特征中占据主导地位。她与贾宝玉性格相投,两小无猜,但是爱情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她一面渴望宝玉向她倾诉衷肠,一面又不断考验宝玉的忠诚,加之他们之间的爱情始终得不到贾母的认可,使她陷于极端矛盾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宝玉和宝钗结亲的消息恰似天崩地裂的一击,使她悲痛欲绝,却又无处倾诉,终于导致精神崩溃。她身子晃晃悠悠,两眼直直地在那里东转西转,后来,完全失去了控制,不言不语,不吃不动,愁肠郁结,唯有流泪。在极度的痛苦磨难中,她便“焚诗稿,断痴情”,以此“抗浊世”。终于耗尽心气,“泪枯”夭亡。

从《葬花吟》和林黛玉的各种表现来看,她患有中医所说的“郁证”,现代医学称为“反应性抑郁症”或叫做“心因性忧郁症”。不良的性格特征是基础,急剧的精神创伤,长期的精神刺激,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抑郁症临床表现有三:一是心境郁悒,思绪烦乱。这种人大多性格内向,孤僻寡欢,患病以后则情绪低落,沉默懶言,表情淡漠,双眉紧锁。由于他们认为自己的前途渺茫,故而轻者有自责自罪之心,重者有轻生自杀之念。二是生活失调,敏感多疑。由于情绪上的抑郁、焦虑、苦闷、悲观,故而生活节律失调,难以自理。他们常以夜为昼,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毫无倦意。有些人整天疑神疑鬼,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认为别人的举动与自己有关,甚至认为别人在暗中蓄意对自己打击迫害。三是固执己见,思维迟钝。这种人思维紊乱,对任何事物总以其病态的逻辑,作荒诞的推理,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并且固执己见,不听规劝。

篇13:读《红楼梦--黛玉葬花》有感

一边是金玉姻缘,一边又是木石前盟;一边是封建家庭选定的标准媳妇,一边是心灵相通的红颜知己。贾宝玉苦苦徘徊,终究敌不过封建制度的力量。“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通过贾宝玉的眼睛向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柔弱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林黛玉,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黛玉的清高个性也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

黛玉葬花的那一节最让人记忆深刻:“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常人看来,落英缤纷该是无比美妙的场景了,可是面对落花,黛玉想到的却是自己死后的情景,竟然到达无法释怀,潸然泪下的地步。在现实社会中,除了宝玉,再没有别人能够读懂她的心灵。可是宝玉常常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停地被封建礼教的追随者拉向他们那边。我们常常在书中读到黛玉生气的描写,难免留下她小气的印象,其实她小气的背后却是自己与众不同。

潇湘馆内一路芳魂随风飘散竹叶摇曳催人泪下

怡红院里灯红酒绿新人成双海棠依旧杜鹃滴血

她是林黛玉

他是贾宝玉

他们是同一枝条上开出的俩朵幷蹄莲

有着生生世世的芊草结

也许你喜欢金玉良缘

可是我喜欢木石前盟

也许你喜欢艳冠牡丹

可是我喜欢清水芙蓉

也许你喜欢豪迈奔放

可是我喜欢多愁善感

也许你喜欢山中高士晶莹雪

可是我喜欢世外仙株寂寞林

双亲早故爱情早夭

篇14:读红楼梦黛玉葬花有感

黛玉是高冷孤傲的,她如一朵白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哪怕在大观园这样充斥着金钱权利的大染缸里,她也仍旧不自大轻浮。她何需在《葬花吟》里“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她本就有一双翅膀,只不过末梢飘了几根羽毛,只得被困在人间罢了。她就如东坡居士笔下的那只孤鸿,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夜晚里吟道:“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令。”

黛玉如一朵血梅,她虽寄于冰雪之中,却在冰天雪地里独领风骚。她是红色的可却不似朱妃、胭脂般红得耀眼,艳得生辉。她的红是血色的红,不容一丝尘杂,永远在寒风中绽放最美的笑靥。她似花,却不如花那般总是香飘玉散;她似花,却不如花那般柔柔弱弱;她似花,却不如花那般触指可破;她似花般娇艳,却用那红在一片洁白里绽放,永不凋零。

黛玉如一簇兰,有着旷谷幽达。她哪怕没有水仙般冰肌玉骨,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可她从杂草中而生,却绽放出了最美的花朵。

黛玉如橘梗花,在无园丁照料下生长,却仍旧开出了金黄的花朵。她同简。爱一般,为了爱,可以不顾生死,不惧困难,哪怕再不可实现,也要放手一搏,努力去追寻。

柔弱又何妨,只要心坚强,就会有一双翅膀,飞向梦想的彼岸。哪怕你折翼,也仍会有灯光。

上一篇:二年级识字教学教案下一篇:农民生平事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