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选题】

2024-04-28

【调查报告选题】(通用6篇)

篇1:【调查报告选题】

调查报告选题

每个实习组可选一至两个题目,字数下限为参写人数*2000字。

要求:有一定理论支撑,紧密联系实际,附原始调查及访谈资料,实施建议要可行合理,报告格式规范,实习完按时交电子版。

调查报告的成绩占评优总成绩的30%,由张老师打分。

选题如下:(也可自行选题,但要注意:选题难度太小,会扣难度分)阅读教学类:

1、语感教学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2、学生对语境与词意的理解、掌握情况:从词义到词意,在语篇中的语境义,对语文教学的意义,现状分析,问卷调查与试卷分析的主客观差距,案例分析与对策建议

3、阅读教学中的语篇教学 :共同的话题,合理的句序,语言的衔接和呼应,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教学实例与学生学习需要及效果分析,教学建议

4、常用的表达方式及含义辨析 :记叙,描述(描写),阐释(说明),论辩(议论),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含义,如何纠正教学中的偏差

5、文学文类和文体特征 :学生能否理解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独特性,能否掌握叙事话语,抒情话语,该如何教

6、古典诗词吟诵:学生能否掌握古典诗词的格律,节奏,音韵,吟,诵,腔,应该如何教

7、文章体式与阅读方法:文章体式,阅读是文体思维,与体式相应的阅读方法,现在中学是否运用了与文章体式关联的阅读教学方法,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8、中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困境与对策:中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个体辅导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案例

写作教学类:

1、交际语境中写作:写作的语境要素如话题、作者、读者、目的、语言、交际语境等对写作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影响,对于学生作文写作与教师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

2、口语交际的类型及其学习内容是什么: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组织中的口语交际,隆重场合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中的倾听等,教学中如何落实

3、语文综合性学习含义及类型:知识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性的语文综合性

学习,体验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中如何试验,开展及效果。

4、中学生语言学习的特点 :中学生写作状况,语言表达的三项指标:正确、规范、得体,中学生语言表达问题与对策,案例分析

5、学生写作状态的判断与即时帮助:写作行为与写作过程,写作过程的现场指导,学生写作困难及应对方法

6、写作过程性评价及方法:写作过程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作文批改方法及效果,多元评价,案例分析

7、写作的过程教学法及其在中学的实验:什么是过程写作教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实际效果及师生反馈,总结与建议。(如选此题,可找张老师要资料)

课堂组织类:

1、阅读教学中“讨论”如何有效组织:实例案例,困境与策略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和反思:案例分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及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导学案教学法的利与弊:校方、教师与学生的博弈,三种角度,困境与对策,实际案例,访谈

4、中学生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学生学习经验的有效性,能力导向,有效教学的实施,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与实施建议

5、从静态的教案到动态的教学:从教案到课堂教学的复杂过程,以案例分析为主,调查研究新教师(实习生)在教案与教学的转化过程中的困惑、规律及破解方法

6、语文课堂教学现场调控行为及技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与学习经验的交流,语文教学中“活动”的组织技巧,语文教学中的不良事件的防范及偶发事件的处理,实习生与有经验教师的差别,案例分析

7、学情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学情的具体化,日常教学中学情分析的方法,根据学生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案例分析,访谈,总结与建议

8、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统计、访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的变化,从关注“教”转移到关注“学”,根据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方案,案例分析与总结建议

9、阅读教学中的学生提问及处理原则:教师提问的类型与层次,鼓励学生提出高层次的问题,对学生提问的归类与分析,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课堂统计,总结与建议。

10、教师与家长交往中角色规范:对家长的教育引导,有效沟通策略、案例分析,问卷调查与总结建议

实习效果类:

1、如何进行专业的听评课:实习生、新教师及专家教师的差别,专业听评课的态度与方法,应从什么角度观课评教,案例分析

2、“共同备课”的行动研究 :教师团体与实习生团体“共同备课”的差别与利弊,教师与实习生“共同备课”的效果与价值,通过共同备课可否实现改善学科教学知识,分享教学经验,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与合理建议

3、免费师范生的实习需要与实际效果,现实与困境。与一般师范实习生的差别,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与合理建议。

篇2:【调查报告选题】

2.当前在押罪犯权利保障问题

3.加强监狱执法监督的问题

4.监狱社会化问题及对策

5.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

6.当前监狱刑罚执行工作中的问题

7.当前暴力型罪犯的改造问题

8.罪犯心理矫治技术的应用问题

9.狱务公开的现状及对策

10.对异地罪犯改造中重难点问题的调查

11.监管安全措施体系的问题

12.影响当前监管改造的因素

13.罪犯心理矫治的基本方法研究

14.暴力型罪犯心理特征与矫治对策

15.罪犯劳动激励的实施问题

16.新时期监狱民警素质要求与专业化建设

17.论当前个别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创新

18.监狱劳动改造方式的变革给监所工作带来的新问题及

19.女性重新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20.对新收罪犯的教育及管理

21.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探讨

22.监狱法制化问题

23.监所安全问题的隐患及对策

24.罪犯逃脱原因、规律及预防措施

25.监区文化建设的问题

26.罪犯技术教育问题

27.监狱发展思路的思考

28.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问题

29.监狱对外来加工型劳动的管理措施

30.现行罪犯考核制度的利弊分析

31.当前监狱工作的矛盾

32.新招录的监狱民警的工作适应情况

33.破坏监管秩序犯罪的特点、规律及预防对策

34.监管环境改变对罪犯心理健康的影响

35监管环境改变对现有监管措施的挑战表现

36.罪犯入监的心理适应教育问题

37.重点犯的心理干预问题

38.监狱心理咨询师培训对重新犯罪率的影响

篇3:【调查报告选题】

民意调查形式灵活多样、调查范围广泛、调查方式专业规范, 是当前国际流行的了解不同利益群体意愿表达的一个有效渠道, 其调查主题应以人们的态度观念为主。而问卷设计、尤其是态度观念调查的问卷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设计者必须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 把好“选题关”;严格按照问卷设计的一系列步骤, 结合调查目的, 从指标的信度、效度进行整体构思;科学进行问卷指标设置, 并进行反复研究与修改, 才能在技术上将调查的前期工作误差尽可能控制在小范围内, 最大程度地测量并解读出市民的真实意愿, 为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一、调查选题的确定

(一) 选题思路:围绕政府工作和市民诉求的统一确定调查选题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是调查的意义所在。每一项调查都具有特定的调查目的以及由调查目的所界定的调查主题。要进行一次成功的调查研究, 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 通过研究目的寻求研究问题, 构建问题的操作化定义和指标体系。可以说, 充分地表现调查主题, 达到调查目的, 是问卷设计基本的质量要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市民的利益需求和政策需求日趋多元化, 民意诉求与政府决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 建立调节利益冲突的机制, 使市民意愿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并整合到公共政策过程中, 显得尤为迫切。因此, 通过民意调查, 了解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和要求, 反映社会各阶层、各团体的态度和看法, 具有广阔的舞台和显著的意义。社情民意调查作为沟通市民与政府的桥梁纽带, 必须按照“市民关心、领导关注”的选题思路, 致力于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民意, 为有关部门了解民意、科学决策以及开展工作绩效评价等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 选题方向:围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 选定调查选题的具体内容

1. 研究市民对经济发展的评价与感受。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市民对此有何评价, 市民的感受如何, 这些方面的情况既影响市民的心理与行为, 也影响政府的经济决策, 是政府经常想了解的内容。如, 2005年广州市统计部门开展了关于广州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的调查结果表明, 广州经济发展最受市民认同的是其中心城市地位和经济实力, 离市民要求较远的是市场经济秩序、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 这一调查结果就为有关部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起到决策参考作用。

2. 研究市民对社会发展的评价与感受。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该地区社会发展的水平。如, 广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 经济强市以及外来人口高度聚集的人口大市, 目标是要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大都市, 社会发展的状况如何?市民对此是否满意, 有哪些希望等等信息, 都是政府解决问题、科学决策的前提。2006年广州市统计部门进行了一项关于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调查结果表明, 市民眼中的广州, 本地人认为宜居住, 外地人认为宜创业。相关的调查结果发布后, 广州地区各大新闻传媒均以较大篇幅刊播, 主要的新闻网站也纷纷转载, 并且还得到了主管领导的肯定, 认为调查结果真实, 反映了广州城市发展特点。因此, 通过民意调查及时了解市民对所居住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与感受, 可以为有关部门改善和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找准方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及时的信息资料。

3. 研究市民对民生热点问题的评价与感受。

建设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和谐, 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几年来, 各地党委政府纷纷出台惠民政策、便民措施, 每一桩、每一件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如, 2009年广州市统计部门开展了“市民对广州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评价调查”, 调查结果得到广州市领导的重视, 批示要求:“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 坚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主攻难点、克服不足, 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率。”因此,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通过民意调查就市民对民生热点问题的看法与需求定期进行追踪调查和研究, 可以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有效解决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具有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优质的问卷必须是容易被调查者所愿意接受并能正确理解且提供真实信息的问卷。问卷设计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 将所需调查的问题具体化, 使调查者能顺利地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料, 以便于统计分析的一种手段。问卷设计技术发展于量表测量技术, 其调查内容的综合性与严谨的研究构思又超越量表测量技术。问卷设计的步骤大致包括以下几步:资料收集与问题构思、初步设计、试访和修改、形成定稿。

一份完整的问卷由一系列指标构成。指标就是指问卷中所设计的要求被调查者回答的各个问题。指标设计的好坏, 对于能否收集到准确、有效的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设计问卷前, 必须从保证指标的信度及效度两方面进行整体构思。

(一) 问卷内容必须围绕调查目的的需要

问卷内容的构思必须以满足最终统计分析、有效达到预定调查目的为原则。问题和选项的设置都应围绕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 考虑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关于问卷内容的设计, 一般应重视以下两个问题:

1. 确保问卷收集的信息能够有效达到调查预定目的, 即问卷的效度 (有效性和准确性) 。

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可以通过建立“目标树”, 将调查的总目标逐步具体化。问卷设计者在设计问卷前, 应根据调查目的初步设想一下总的设计思路, 确定一系列调查内容, 将这些内容分为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的若干小部分, 再在各个部分中设计相应的调查问题, 切忌东拼西凑、杂乱无章。

例如, 假定我们认为市民对就业形势的评价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对就业形势好坏的主观感受; (2) 自己或家人失业的可能性; (3) 目前找工作的难易程度; (4) 影响再就业的因素; (5) 对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的评价等等。问卷的编制主要以这五个调查变量为根据, 每一个调查变量分别拟定几个题目。例如, 关于对政府促进就业政策的评价, 就要注意收集资料, 对近几年政府在这方面出台的政策、措施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如鼓励自主创业、发展社区服务等。

2. 问卷获得的资料能否客观、真实地反映问卷对象的真实意愿, 即问卷的信度。

在实际问卷调查中, 如果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 同一个被调查者在不同时点上对同一个问题给出相同或近似的答案, 那么就可以说这一指标是可信的。由于社会调查问卷侧重于态度资料的收集, 受被调查对象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因而容易影响信度。因此, 问卷发放的时间和情景, 问卷的“指导语”和题项设计与撰写技巧等因素都会影响问卷信度。

指标信度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指标中所用的语言不明确或太过抽象, 使被调查者产生不同的理解。例如, 有的调查问卷中关于个人的收入情况因遗漏了“没有收入”这一选项, 使得在校、无业、在家料理家务等无收入人员被错误、笼统地归入“500元以下”这一项中, 导致低收入者占总体的比例偏高。二是定序变量尺度划分过细, 使被调查者很难准确把握该选择哪一个选项。比方说对“你对广州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如何?”这一问题进行调查, 如果规定被调查者从七个尺度中选择一个满意程度, 被调查者将很难做出稳定的选择。

要提高指标的信度,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几点:一是指标中的语言要清晰、通俗易懂, 使被调查者一目了然, 而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二是对于较复杂的社会现象, 可采用复合尺度法, 用多个指标对其进行全面测量。三是将选项中的层次进行适当的合并。

(二) 问卷的撰写必须注重完整性和对信息的科学提炼

1. 多样化的指标类型及提问形式。

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 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和问题三个方面。问卷的指标类型包括: (1) 静态指标, 如问卷中的个人、家庭基本情况等; (2) 行为指标, 即了解过去或现实的实际行为, 如问卷中问到的是否买车、买房、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过去一周工作了几小时等等; (3) 态度指标, 如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否满意, 对政府出台的社保政策、就业政策是否满意等等。

问卷提问的形式则有是否式、排序式、类别式、条件式 (满足了条件才回答下面有关的问题, 否则可跳答) 、线段式 (常用于情绪或态度方面的测量) 、表格式、问答式 (即常说的开放题) 。

2. 注重指标设置的技巧运用, 有助于获取被调查者的真实信息。

指标设置的技巧涉及面广, 主要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能有歧义, 如提问“您在哪里毕业”, 会使被访者难以准确回答, 应明确时间段, 改为“您大学毕业于哪个城市”。 (2) 不能有误导, 如提问“近两年政府在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对此, 您是否满意?”或者“市政府已批准在中心城区禁行摩托车, 您的意见如何?”以上两个问题均已先下定论再问被访者意见, 有可能产生误导。应改成“您对近两年政府在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工作是否满意”、“你是否赞成在中心城区禁行摩托车?” (3) 提问不能过于笼统、空泛, 如“您认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会产生影响吗?”可进一步细化为“您认为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会有影响吗?” (4) 提问不能想当然, 比如, 如果直接提问“失业后您将怎么办?”时, 有可能引起被访者抵触情绪。对此类问题应注意语气婉转, 改为“假如失业, 您首先会怎么办”。 (5) 避免用艰深难懂的词语或专用名词, 尽可能迁就被访者的知识范围, 比如提问“你赞成初中升学考试采用标准分数计分吗?”如果被访者不清楚标准分数的计分方法, 他的回答不一定是他真实的意思表达, 有可能影响问卷的信度, 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也 (下转237页) (上接229页) 可能不准确。 (6) 对于一些触及个人感情或政治敏感性的问题, 要特别注意, 以免引起被访者的情绪困扰或不真实回答, 如提问“你曾经在考试中作弊吗?”如果不是在特定的研究环境中, 大多数的被访者都不会如实回答。

3. 结合调查手段等因素考虑问卷的长度与指标数量。

要使问卷的设计能够切合实际, 获得的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 必须从问卷的长度、形式综合考虑。关于问卷的长短, 必须结合调查手段 (入户、邮寄、电话) 综合考虑, 遵循“目的性”、“简明性”原则, 重点突出, 以获得重要的资料为前提, 避免可有可无的问题出现。集中精力在“需要知道”的问题上, 尽量减少那些“知道也好”的信息。实际的问卷设计过程中很难做到这一点, 很多问卷一般都会包含一些多余的问题, 从而扰乱资料的整理与统计的思路, 使得在后期统计分析时, 面对大量的问卷资料, 不知从何入手, 甚至陷入困境。

4. 集思广益, 对问卷初稿进行讨论、试访与修改。

问卷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问卷的质量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对调查目的、调查主题的了解及把握程度密切相关。由于单个人员的设计难免存在局限性, 因此, 必须广泛征询意见。调查问卷拟定初稿后, 负责调查执行、数据分析和调查报告撰写的有关人员须对问卷进行集中讨论, 从问卷格式的规范性, 指标与调查目的的关联性, 问题的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等多方面进行把关。对一些调查内容比较复杂的问卷, 还会邀请基层有丰富调查经验的调查督导员、调查员参与讨论。问卷基本定稿后, 还会对一些居民户进行试访, 从逻辑性、全面性角度观察问卷的指标设置切合调查主题的程度, 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测。总之, 要设计一份高质量的问卷, 必须多问 (征询意见) 、多想 (构思完整) 、多看 (收集资料) 。

篇4:从选题策划到审读报告

选题策划

关于选题策划,一曰抓名家书稿,但不迁就作者。“金黎组合”从社会需求出发,为名人策划选题,让名人服从选题,心服口服地就范于“选题”。好多时候,并非名人有了选题、有了作品后,他们去争取作品,包装出版,而是他们捕捉名人、定制名人、挖掘名人、以信誉和责任心赢得名人。二曰客观上帮助名家拓展,主观上成就自己策划。他们不是“一本书主义”,而是着眼于长期合作、长远合作。即使一本书,也要千方百计拓展它的覆盖空间,为争取的效益极限不遗余力。三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最大限度地占有选题策划的高质量信息。“洞悉潮流,与时俱进;号准脉搏,获胜选题”,这就是“金黎模式”的占领信息高地的秘密所在。

——郝振省

选题的产生有多种途径。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编辑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市场的需求而制订的。 如目前十分畅销的《中国震撼》,就是陈昕同志提出选题意向,由作者张维为同志完成的。一种是作者投稿,编辑经过选择、加工形成的选题。如目前长期盘踞在图书排行榜上的家教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就是由作者自由投稿,编辑经过加工、组织营销而实现的。

——周百义

选题策划是最能体现整合营销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从选题策划中的几个重要方面看他们如何体现整合营销的思想。首先,从战略层次看,选题策划必须体现出版社的整体发展战略。第一,要运用SWOT(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战略分析方法,对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并把这一点作为选题策划的出版点,选题策划就是要在分析本出版社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以选题来强化优势,力避劣势,抓住机会,摆脱威胁。

第二,从观念上看,选题策划必须体现顾客导向,一切以满足读者或者客户的需要为核心,以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这和营销部门的任务和目标完全一致,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选题策划者。现在很多策划编辑往往从某一个角度尤其是从自己的主观判断来确定选题,也许某一两次可能取得偶然的成功,但决不可能成为一种系统的、可持续性的选题策划方式,也与市场经济以及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选题策划编辑的。

第三,从供给者来说,4P理论中的产品(Product)直接就是选题策划的产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市场细分条件下提供有特色的产品;产品定价(Price)因素是策划的一项重要职能,它必须根据客户的消费能力、同类产品的价格、成本以及产品的消费弹性来决定定价;渠道(Place)是策划人员在选题策划的战略分析中必须认真考虑的要素,所策划的选题给谁看的,如何才能有效地到达消费者手中,如果策划人员单凭顾客需要但不考虑自身的发行能力和渠道优势,他所策划的选题就不可能到达预期的效果;宣传促销(Promotion)同样是策划人员的重要职责,因为最了解产品特点和读者需求特点的是策划人,他们的参与对宣传促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周蔚华

组 稿

组稿是编辑工作中的一环,也是出版工作中一个关键的节点。书稿的类型不同,作者的层次不同,组稿的方法也就不同。组稿一般有如下三种方式:

一是出版社提出选题,约请作者写稿。如知识读物、教科书、普及性理论读物。

二是出版社有出版计划或出版方向,有选择地向作者约稿。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因为此类出版不是按出版社的要求如何写,而是根据作者自身的写作情况而定。如文学作品,作者要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来创作。如王跃文、肖仁福主要写机关小说,唐浩明主要写历史小说。学术著作要根据作者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来考虑出书的选题。如武大的赵林老师主要是研究哲学的,易中天老师是研究中国文化的。

三是出版社提出选题意向和要求,约请社外专家和学者拟编撰方案,组织作者。此类出版社主要指大型的丛书、选集、全集和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辞海,鲁迅全集等的编撰。

——周百义

组稿有间接组稿和直接组稿两种方式。间接组稿是在期刊(报纸)上公开发表约稿简则、征稿启事或散发编制好的约稿信, 没有明确的题目和确定的作者, 编辑与作者不直接接触;直接组稿则是编辑直接向确定的作者约稿。直接组稿又分为定向组稿和非定向组稿,定向组稿是按照选题规划或组稿计划进行的,有明确的题目(或主题), 有确定作者;非定向组稿是实现组稿计划的一种灵活战术, 带有随机性(不是随意性),编辑参加各种会议,同作者交谈或通过其他途径意外发现好的题目,随即约请作者撰写,发现好的文章,征得作者同意, 随时“抓”到手, 这可以说是一种“计划外收人”。

——张 亮

审读报告

对于审读报告我们要有新的认识。第一,要确保导向。我们要明确审读报告是干什么的, 要体现出版功能, 要有魂。审读报告要看书稿内容是否传播了为国家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有用的知识、信息,这是审读报告的魂。第二,要创新。这是审读报告的核心内容。出版是传播知识的,知识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审读报告要反映书稿有无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第三,质量控制。有了创新点还不够,还要看书稿是否符合出版质量水准,这是体现出版专业水准的基础性工作, 达不到标准不行。第四,要有学术评价。审读报告不仅仅要有政治评价,还要有学术评价。究竟稿子的重点在哪里,哪几个创新的知识点做得最好等等都要体现出来。第五,要有政治法律评价。内容违不违背国家法律,是否违背民族、宗教习俗, 在法律上能不能站得住脚,这些都要在审读报告里讲清楚。第六,要有文化评价。古人说过,言而无文,传之不远。所以,文章既要漂亮也要有内容。第七,要有编校标准。基本的常识问题、错别字问题必须解决。

在数字化的条件下,各种规范、各种实用软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为我们坚持导向、创新评价、学术评价、质量控制、政治法律评价、文化评价、编校评价等方面提供了条件, 因此我们应把审读报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有用。撰写审读报告不是走过场,不是应付检查,而是将它作为我们提升出版质量,体现出版功能,促进出版更好地繁荣、更好地走向世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邬书林

在出版质量的链条中,编辑处于一个核心位置,在编辑业务的链条中,书稿的审读与审读报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抓编辑出版质量的提升和保障工作,就应该抓实、抓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而不是大而化之地讲,大而化之地抓,不会有实在的效果,也是大家所不愿意的。

审读报告不但要符合标准和规范,而且其中的学术含量、思想含量、文化含量、理论含量、科技含量,包括文采的含量也要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期的努力。

——郝振省

出版工作是生产精神产品的,负有宣传思想理论、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崇高使命。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掌握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使读者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获得共同进步的力量和智慧。为了完成这样神圣的任务,所有的出版工作者,应该兢兢业业,不断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首先是要做好作为整个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其中又要花大力气抓好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稿件的审读,决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这是实现上述神圣使命的重要保证,是出版人能够着力提高自己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是出版的一种专业工作。

——邵益文

尊重作者:编辑所要加工的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结晶,所以要分外谨慎认真,概括地说,就是尊重作者。尊重作者主要是尊重作者的作品。编辑既代表出版社,又是以个人身份同作者打交道,在编稿时免不了有个人的见解。但要注意,在编稿过程中要善于转换立场,全面审视。首先,要站在读者立场上。拿到稿件,第一件事不是“审”,而是“读”,编辑是稿件的“第一读者”。读和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他们为何要选择这样的表达形式?有许多问题,站在审稿者的立场上无法理解,站在作者的立场就可以理解了。最后,才是站在编辑或编辑部的立场上。

编辑含量:现今出版的书籍当中,编辑含量越来越低了,常常是,作者书稿几乎径直通过出版社到达读者手中。许多编辑和出版社不愿意做这种案头苦工,稿件稍有毛病,便不耐烦,抱怨作者;或者“贵手”高抬,放任这些毛病存在。总之,完全不懂得自己应当负起什么样的责任。我们总说继承老一辈出版人的优良传统,传统何在?提高书中的编辑含量即为其一。

编辑家的文字:主要是指为编辑业务而写作的文字,即所谓“编辑应用文”,包括选题报告、审稿意见等“内部编辑业务文件”,与作者、读者的往来通信等“编辑工作书信”,以及为书刊撰写的出版说明、内容简介、编后记等“书刊辅文”。内部编辑业务文件用于出版社内部交流,文字应当直来直去、观点鲜明、行文简洁;书信是给作者、读者的,文字要讲究、周到、委婉(不然或者引起作者的轻视,或者难以接受你的意见);辅文则印在书的显要位置,往往代表编辑部的意见,要客观而收敛。总体特点是:文字简洁、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态度平和、讲究文气。其综合要求之高,似不亚于作家、学者之文字。这也是当下许多出版社编辑所欠缺,出版社也不重视的。

书稿档案:一本书的书稿档案应整理细致、完备,尤其给作者的回信,由责编拟稿,上级核稿,然后把核后的原稿存入档案,核稿人的修改如实在案,从而后人可以看到一本书的出版史的全貌。

——汪家明

书感是一种悟性,是对书的直觉判断力,对书本质特征的感悟力。简单来说,当一个编辑面对一堆文字和图像材料时,他应该懂得怎么编辑,怎么整理,怎么加工,才能使这些材料编得像一本书,一本令人喜欢的好书,一本符合读者期待的书,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就是书感良好的人。

为了保证图书质量,编辑需要从专业的角度给作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对书稿进行加工和修改。所谓专业角度的意见,一方面是从学科专业的要求出发,指出书稿在内容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从编辑出版专业的要求出发,告诉作者怎样才能把一本书稿做成一本符合读者期待的书。这就要求编辑既是某学科或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又是出版领域专门人才。文学编辑常说好的小说是折腾出来的,因为许多好的小说都经过编辑提意见,作者再三修改。这就是“折腾”的意思。

——李 昕

编辑加工管理

书稿审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向问题。学术研究无禁区,但出版有纪律。书稿审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现政治、民族、宗教、外交等敏感问题,并在审读报告中指出来。敏感问题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它本身蕴含着很多信息,有着很多前因后果,潜藏着很多复杂的因素,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范围场合,可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面貌出现。发现了已处理的,要指出来,把握不准的,更要提出来,请复审、终审处理。

2.创新问题。相对于研究、创作,编辑出版是处在下游的一项工作。近些年,社会环境比较浮躁,加上考评体系的原因,研究、创作也不免脱俗、泥沙俱下。现在虽然经过上游的选择与筛选,但每年的新书品种仍有几十万种,其中很多质量不高,且存在着重复出版、跟风炒作等问题,这与出版的本质要求是相背离的。因此,书稿审读过程中,要重点判断书稿内容的创新性,在审读报告中,把选题的创新点提炼出来。如,相比同类图书,选题有什么拓展和特色,在观点、资料、视角或者方法上都有哪些突破等等。

3.双效评价问题。书稿审读,应该对书稿有双效评价,既审视书稿的市场销售价值,更审视书稿的社会价值。这实际上也是对编辑社会责任的一种考察。我们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迷失方向,仅仅关注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

——李 岩

不管出版市场如何变化、业态如何融合、模式如何创新,质量的要求不会变,出版的使命不会变,文化的责任不会变,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的质量理念,需要提升的是我们的管控方式。这不仅仅是国家的政策要求,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内容,更是企业经营的内在需要。

在质量管理方面,要着重推动“三个转变”:一,由“管理”向“治理”转变:首先是制度体系化,其次是责任人人化,最后是考核可量化。二,由“培训”向“实训”转变。“教”要重点培训,“带”要以老带新,“练”要项目培养。三,由“责任”向“文化”转变。创造质量文化,要讲清责任,要培育职业信仰,还要有典型引领。

——林清发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也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出版社应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重视图书的质量管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考核上引导编辑多做精品力作。

第一,以制度实行全程管理控制。图书从选题策划到出版发行要经历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关系到图书的质量。应依据国家有关出版物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覆盖编辑出版发行全程的“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从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校对、印制到发行、重印等工序明确规定和要求。

第二,以人才保证落实岗位职责。有了完善的制度,关键要落实。落实靠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从广义上讲,图书的质量与其出版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人才有关,但关键是作者人才和编辑人才。好作者的发现要靠好编辑。因此,出版社要特别重视编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第三,以导向引领多出精品力作。出版社自转企改制后,更加重视经济效益,竞争也日趋激烈。出版社要保证图书不出问题,除了制定完善质量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外,还应在考核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编辑多出好书,鼓励不同岗位人员尽心尽责。

——沈元勤

书 评

书评的根本目的是弘扬优秀文化,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同时批判错误思想和学术观点,引导读者“知书识理”。为此,书评者自身必须努力学习和力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思想、学术水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决然不行的。必须以公平、公正的学术良知对待所评的书刊。摒弃名利之心、亲疏之别、门户之见,还作品以本来面目。

书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必须坚决克服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反对穿靴戴帽,避免简单的“三段论法”(一概括内容,二夸饰优点,三轻言不足)。力求一书一品,富有个性。要讲究词章,“写谁像谁”,防止千篇一律。文章要有灵气,能引起读者兴趣。知书须知人。对原书作者应有一定的了解。如此,对作品的风格、特色才有生动的描写,也能写出书里书外的故事。忌用绝对化评语。如“首创作品”、“填补空白”之类词语应当慎用。举一反三,扩大知识面。书评不必拘泥于所评之书,作者应尽量向读者提供新的信息、新的相关知识,提高书评的含金量。

——潘国彦

由谁来给予读者培养和帮助呢?从根本上说,这需要全社会着力于提高国民的阅读素养。当然,最直接的问题还得回到全民阅读的具体实践中来。那就是需要下大力气来开展图书评论。出版社自然要在开展图书评论中发挥着直接的、不可推卸的作用。出版社真诚地推介好书,甚至要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只是现在出版社的诚信已经很受读者的怀疑,很容易被怀疑为着商业利益的驱使。从来只有出版社说自己的书好,似乎还不曾有过自觉地公开出来批评或者检讨自己劣质书的事情。

那么,读者相信谁呢?这就需要独立于出版社之外的书评人的帮助。这是第三方评价,应当相对公正客观,引导出于公心,批评出于正义,应当是读者最需要的帮助。全民阅读社会,需要一个健康完备的书评界的支持。然而,直至今天,我们大量的书评都还是出版社和作者组织来的,这里也有好书评,但大多数还只是一种产品推介。我们需要独立的书评。然而,又由于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爱面子的毛病,即便是独立书评也还要顾忌到被批评者的面子和关系。如此一来,到底谁来帮助读者,真还是一个问题了。

——聂震宁

一篇合乎章法的书评首先展现给读者的是其“描述格”,即书评作者要客观记述和反映被评介书籍“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书评作者对所评介书籍的描述,主要分为外在物质形态和内在内容特征两部分。外在物质形态与版权页上的书目著录信息大致相同,即对所评介书籍的题名、责任者、出版时间、出版者,甚至页数、开本、定价等作介绍,出色的书衣和书籍装帧也值得鉴赏并向读者作审美推荐。而内在内容特征方面,则需要对所评介书籍的篇章结构、主题、研究成果等作简要叙述,而这又与“书目提要”的文体性质颇为接近。

书评还要向读者解答被评介书籍的各种“为什么”。比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该书?内容结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种结构是为了反映什么主旨?此外,还应分析该书的审美效果或论证效果。比如,对读者有何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效果?总之,书评的“解释功能”要求书评作者深入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这种感受首先是书评作者通过对所评书籍的阅读而获得的,然后再用文字描述出来,以对读者产生影响。

书评还须明确回答被评介书籍“到底怎么样”这一重要问题。“评价功能”的发挥建立在“描述功能”“解释功能”的基础上,往往是书评作者在超越所评审的对象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具体内容由三要素构成:对被评书籍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学术造诣,及其社会意义作出判断;对该书的读者审美接受做出预测;对该书的精神文明效益作出预测。由论点、论据、论证构建的对所评介书籍的基本价值评估是书评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被称为书评的“豹尾”。至于如何更有条理、更富文采、更有人文情怀和哲理,则是更高层次的作文水准要求了。

总之,书评文章应为读者提供其所关注和可能需求的基本信息,乃至该作者和其他作者也写过其他什么同主题的书等信息,以便读者对图书的内容作出基本的价值判断。

——徐 雁

热点类信息总是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尤其是大学生读者,敏感而灵敏,更加关注焦点性强、争论性强的信息。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高校图书馆要及时采集热点数据,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要以培养大学生读者通过正规渠道阅读准确信息、不相信不传播虚假信息的阅读观为己任。高校图书馆要及时评点热点信息和流行图书,要肯定那些热点、热门信息的“热”,也要高瞻远瞩,及时提醒大学生读者那些热点、热门信息中隐含的“阴”“寒”。大学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书评审美的功能,引导读者辩证地阅读信息,汲取信息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提高大学生读者的人文素养和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他人、自我的能力,通过阅读评论的涓涓引导,提高大学生读者思想认识的高度,为中国的未来培养有真心、发真声、吐正气、走正路的莘莘学子。

——高小序

编辑手记

手记既然是一种文体,也就有其自身的写作规律。从体裁上看,它不同于见闻。见闻是所见所闻,而它是所见所闻所思。事实上,也正因其有这种特点,类于札记,又侧重于抽象表述,在见、闻、思上更富于弹性,所以可以广泛地使用。

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不仅脑要勤,而且手也要勤。做编辑工作,不仅要“编”,而且还要“辑”。大凡编和辑都要动笔做些记录,这就是我们说的手记。手记的本意,是笔记、日记、札记之类,应用到新闻采访和图书编辑方面,就是指采编过程和审读过程中随手记下的具有新鲜内容和心得、体会的短文。

在工作中,每当我们审读、加工完一部书稿,都要做一番综合分析和整理。从工作的角度说,所有看稿手记都是为了最后的分析、整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看法,求得对稿件的准确判断和妥善处理。做编辑手记,既有助于处理好每一部书稿,又可以向来自各方面的师友学习,使自己能够不断得以提高。所以,我们提倡一边审稿、加工,一边做些手记。这不仅仅是工作,还可以积累知识。大河之水不择涓涓细流,高山之巨不拒微微尘埃。编辑工作有如海绵,通过审读书稿吸收一点一滴的营养,于人,于己,于工作,都是有益的。

——卢祥之

编辑手记有助于提高编辑素质。提高编辑素质的途径主要靠学习与实践。编辑报告是对书稿的选择、设计、加工的创造性记录,而编辑写书评则是来自编辑报告又高于编辑报告,堪称编辑报告的再创作。从“高于”来说,乃因这个书评是编辑的事业心和贵任感、道德和修养、学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这就要求编辑训练有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站得高一些。从“来自”而言,经常地写书评,必能居高临下,反过来极大地增弧编辑的社会意识和创造意识,从而德牛之老维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也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编辑手记有助于增强审读能力。无论书稿或书评文章,共同点均含有主题(亦即选题)、基本内容(政治性、思想性、科宇性或艺术性)、结构方式、事实材料、文字表达诸要素。写书评的编辑,不但在编书中要掌握这些要素,而且在写作中要娴熟地运用这些要素,要比较深刻地领会和掌握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精神实质,日久天长,不断积累,从而增强自身审读书稿的能力。

——陈森镇

严谨的编辑在选编一期文章的时候,像无私的考官,秉承着刊物既定的整体方针,完成着一个栏目所担负的组合。这个栏目是整体的却又是相对独立的。具体地讲,就是所选编的文章能够在某一点或几点上体现出共同的、相近的特征,从而显现栏目的独特风貌。栏目是花园,栏目下的文章都是花朵。优秀的编辑应当通过栏目中的文章表明编选的原则,最好不要亲口说出。

栏目中的所选文章是编辑所钟爱的,点晴之笔其实说的就是编辑爱上的理由。尽量使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采掘文章的精妙处,起到赏与析、引与点的作用。既是对写作者的肯定和奖掖,又能引起读者一睹为快的阅读欲望冲动,同时也表明了编辑的认识层次,一举三益,何乐而不为?如法炮制地将所选文章的精致评语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不就是系在美女项上的闪亮珠玉吗?虽言水无常形、文无定法,但基本的原则还是需要遵循的。

篇5:财政调查报告选题

1、××市政府采购的规模和效率的调查

2、××市居民认购国债空间问题的调查

3、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农村公共品供应问题的调查

4、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负担主体问题的调查

5、××市财政投融资方式的调查

6、××市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查

7、××市教育产业问题的调查

8、压缩××市行政管理费,完善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查

9、××县(乡)农村大病医疗合作制度运行情况的调查

10、××市(县、乡)公共产品有效提供模式的调查

11、××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调查

12、××市财政支农政策效果的调查

13、××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对策的调查

14、××市居民收入差别与税收调节调查

15、××市税负转嫁问题调查

16、××市增值税转型的利弊调查

17、××市企业对两税合并问题认识的调查

18、个人所得税后××市工薪阶层税收负担的调查

19、××乡农村税费改革效果问题的调查

20、××县(乡)税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

21、××县、乡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增收问题调查

22、××市税务局强化税收征收管理的调查

23、解决××县、乡财政债务问题的调查

24、××县(乡、村)财政债务问题的调查

25、××市地税局如何加强高收入者税收征管的调查

26、××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实施情况的调查

27、××城乡贫富差距状况及对社会稳定影响的调查

28、××市(县)收入差距状况的调查

29、××乡镇企业税收负担情况调查

30、××乡(村)中、小学学生缀学情况和农民负担关系的调查

31、××乡科技兴农战略实施情况的调查

32、××城市居民贫困户领取低保情况的调查

33、××农村居民贫困户的脱贫与返贫调查

34、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学费负担水平比较的调查

35、关于××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调查

篇6:社会调查报告选题范围

1、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行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情况的调查。

2、某地(乡、镇、街道、社区)“三个代表”在基层的典型调查。

3、某地(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4、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5、某地(乡、镇、街道、社区)私营企业主入党,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

6、某地(乡、镇、)私有经济发展及其作用情况的调查。

7、某地(城镇、街道、社区)积极推动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

8、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的调查。

9、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情况调查。

10、某工业企业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所采取的对策情况调查。

11、某地(乡、镇、街道、社区)科教兴乡、镇、街道、社区的典型调查。

12、某社区,村、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调查。

13、封建迷信在一些地区(乡、镇、街道、社区)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14、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农民赋税负担问题调查

15、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和功能变迁调查

16、某地(乡、镇、街道、社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7、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

18、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19、某地(乡、镇、街道、社区)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和分析

20、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对策的研究

21、某地(乡、镇、街道、社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22、某地(乡、镇、街道、社区)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23、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24、某地(乡、镇、街道、社区)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25、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妇女地位和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26、某地(乡、镇、街道、社区)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状况原因及发展趋势

27、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农地在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

28、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城镇居民生活现状调查

29、某地(乡、镇、街道、社区)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调查

30、某地(乡、镇、街道、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31、某某单位下岗工人安置状况(含养老保险、医保)调查

32、某某中学减免义务教育和学杂费情况调查

33、家乡近年地方民主建设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34、家乡近年文化生活的变迁、存在问题、发展办法

35、家乡近年的自然灾害情况,应对办法

36、家乡近年贫富差距的变迁,解决思路

37、家乡百姓目前生活中的主要难题有哪些,解决思路

38、家乡近年环保问题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39、某某小区某楼某单元住户改革开放30年来住房面积调查

40、某某小区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保险、医保状况调查

41、家乡农民法律意识的考察及分析

42、农村或街道调查,民间纠纷解决的方式

43、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调查与加强法制建设必要性、紧迫性的调查分析

44、村民依法自治调查

45、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查

46、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情况调查;

47、农村文化建设调查

48、农村风俗习惯状况的调查;

49、农村的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50、某某村土地税农业税减免落实情况调查

51、某某村医疗保险状况调查(或“新农合”状况调查)

52、某某村人均GDP情况调查

53、某某乡大学生挂职锻炼情况调查

54、某某村科学致富情况调查

55、某某村文化、教育情况调查

56、某某村减免义务教育学费落实情况调查

57、近年某村农村人才流失现象及解决的办法

58、某村农民打工仔成才问题研究

59、近年家乡资源保护问题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60、某村农村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状况调查

上一篇: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三清下一篇:党群岗位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