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购车意愿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2024-05-04

大学生购车意愿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共11篇)

篇1:大学生购车意愿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大学生购车意愿的最新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xx年x月。

二、调查方式:采访调查

三、调查对象:90后高校生

90后高校生拥有驾照的比例相对较高且毕业后短期内购车愿望较强,首选购车目标不再是低端入门级车型,而是10万至20万元的中型车。不过,近半数90后认为家庭会为自己购买第一车支付购车款。

8成被调查者

未毕业即有驾照

此次对于90后的调查中,在校期间就拥有驾照的人数达到5x00多人,占八成以上。盼望在毕业后的1—x年内购车的总人数占到了总调查样本的88%。从5年前某媒体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当时20岁出头的年轻人购车意向要比5年后这次调查的结果晚至少两年,也就是说,5年前对当时刚毕业的同学来说,买车最短时限是x-5年,如今高校生购车意向的时限已经缩短为1-x年。

购车向家里要钱

“90后依靠症”显现

对于通过何种途径购车,有42%的毕业生在考虑购车时会寻求父母支持。这一统计结果,比例远高于盼望通过自食其力购车的群体。从这个角度看,自80后开头举两家之力为新生代操办的“中国式消费”仍在新一代90后的家庭中持续。在“刚毕业,为什么要买车?”的问题上,4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喜爱驾驶”,而选择代步的为x6%。

10-20万元成首选

德系车最受欢迎

本次调查中,结果显示90后们对于带“T”的涡轮增压车明显“感冒”。此外,45%的被调查90后首选目标是10万-20万元车型,这与6年前腾讯网做的类似调查结果大相径庭。6年前高校毕业生第一辆车的目标价格仅是5万元档。这也说明时下的90后在购买力上比几年之前已经强了许多。

值得留意的是,在本次调查问卷反馈中,“品牌、油耗”等关键词成为了众多高校生人群考虑的重点,90后对于价格并不敏感,只有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关注“优待促销”。在品牌钟爱度上,德系车在90后人群中的关注程度要远远高于日系车和美系车。好玩的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首选车型颜色上为白色。

篇2:大学生购车意愿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是旅游规划系的学生,当今大学生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消费群体,为了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意愿,特设计此问卷,内容不涉及隐私,数据仅用于学习研究用,您尽可放心填写!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调查!

1.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必答题]

○ 女○ 男

2.您的年级是:[单选题] [必答题]

○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3.您所在的城市: [填空题]

4.您的月平均消费是: [单选题] [必答题]

○ 500以下○500~1000○ 1000~2000○ 2000以上

5.您选择旅游预计的平均费用是: [单选题] [必答题]

○ <100○ 100-300○ 300-600○600-1000○ 1000-1500○1500-3000○ >3000

6.您的旅游出游欲望: [单选题] [必答题]

○迫切想去旅游

○偶尔会想去旅游 ○经常会想去旅游○基本没有什么欲望

7.您每年外出旅游的频率(一年内/次)? [单选题] [必答题]

○ 0○ 1-2○2-4○ 4-6○ 6-8○ >8

8.旅游目的? [多选题] [必答题]

□ 感受山水□ 医疗保健□ 文娱科教□ 猎奇□ 散心□ 访亲走友顺带旅游□ 其他

9.选择旅游出行的时间: [多选题] [必答题]

□ 五

一、国庆长假□ 周末□ 学习空挡时间□ 寒假□ 暑假□ 其他

10.外出旅游目的地距离? [多选题] [必答题]

□ 学校周边□ 市区内□ 市郊区□ 省内

□ 周边省份□ 全国□ 国外

11.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多选题] [必答题]

□ 旅行社宣传□ 同学好友推荐□ 旅游景区名气

□ 学习考察□ 个人兴趣爱好□ 媒体网络宣传

12.希望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 [单选题] [必答题]

○一天内

○ 两天--三天○三天到五天○一个星期内○ 十天内○十天以上

13.您比较喜欢下列哪种类型的旅游: [多选题] [必答题]

□ 自然风光

□ 主题公园

□ 高校校园□ 历史古迹□风土人情□ 购物逛街□ 探险□ 自主□ 其他

14.旅游主要交通工具的选择(中长距离)? [多选题] [必答题]

□ 汽车□ 火车□ 飞机

□ 轮船□ 自驾□ 其他

15.喜欢的旅游方式选择: [多选题] [必答题]

□ 个人自助游□ 和全家一起旅游□ 和朋友结伴旅游□ 报旅行团□ 顺带旅游□其他

16.旅游住宿选择: [多选题] [必答题]

□ 酒店□ 青年旅社□ 农家旅馆

□亲戚家□ 同学朋友家□ 其他

17.影响你放弃旅游的因素有哪些: [多选题] [必答题]

□时间不充足□资金不足□旅游高峰期□家人不同意□没有同伴□不喜欢旅游□距离远交通不便□不会规划旅游路线

18.您在旅游中关心什么问题? [排序题,请在中括号内依次填入数字] [必答

题]

[]费用[]安全[]旅游路线[]便利性

[]旅途长短[]旅游时间[]住宿、餐饮[]导游服务

篇3:大学生购车意愿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随着近年来学生的出生年代从80后跨入90后, 在星级酒店进行顶岗实习这一不成文的规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在酒店实习岗位往往是基层服务员, 工作辛苦单调、薪酬偏低等因素, 使得学生实习结束后厌倦酒店工作, 甚至无法坚持完实习。加之90后特殊的人群特点, 对顶岗实习进行改革变得越来越迫切。为了了解90后学生对专业顶岗实习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从而更好地进行顶岗实习, 达到最理想的实习效果, 我们对2010、2011两届学生的专业实习意愿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和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发放的调查问卷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顶岗实习调查问卷》, 主要针对即将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 回收81份, 有效问卷77份。问卷回答情况如下:

1) 对专业顶岗实习的看法:有68人认为很重要、是增加实践经验的好机会, 占88.31%;而认为不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有3人, 占3.89%;还有认为无所谓、服从学校安排的6人, 占7.79%。

2) 希望通过什么渠道寻找实习单位:有54人希望能通过学校联系, 占70.13%;有18人希望通过熟人介绍, 占23.38%;选择网络或中介等其他渠道的有5人, 占6.49%。

3) 你认为实习与专业对口是否重要:有53人认为很重要, 能锻炼自己的专业素养, 占68.83%;有20人认为无所谓, 只要能学到东西就好, 占25.97%。

4) 认为大学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41人选择为以后找工作积攒经验, 占53.25%;有36人选择锻炼自己的能力, 占46.75%。

5) 您在选择实习单位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多选) :有50人选择实习待遇;有54人选择工作内容;有48人选择工作地点;有43人选择工作时间;有17人选择毕业后可否被再次录用等其他因素。

6) 希望到什么单位实习:有44人选择酒店, 占57.14%;18人选择旅行社, 占23.38%;11人选择旅游景区, 占14.29%;1人选择其他与旅游相关的单位, 占1.29%;3人选择非旅游行业单位, 占3.89%。

7) 希望在哪里进行实习:62人选择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占80.52%;7人选择旅游城市, 占9.09%;5人选择回家乡实习, 占6.49%;选择其他城市的3人, 占3.89%。

8) 认为专业顶岗实习时间多长比较合适:7人选择三个月内, 占9.09%;31人选择三个月到半年, 占40.26%;30人选择半年左右, 占38.96%;9人选择半年到一年, 占11.69%。

9) 你认为实习指导教师采取哪种指导方式比较合适:16人选择常驻实习单位, 随时指导, 占20.78%;56人选择经常走访实习单位, 定期指导, 占72.73%;5人选择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随时指导, 占6.49%。

10) 你希望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的哪些方面进行指导或帮助 (可多选) :希望教师对实习单位的选择予以指导的最多, 有58人;其次是希望教师对实习地点的选择予以指导, 有44人;有41人希望教师能对实习部门的选择予以指导;分别有40人希望对人际关系问题和专业知识问题予以指导;有34人希望对实习工种的选择予以指导;35人希望对薪酬福利问题予以指导;33人希望对心理压力问题予以指导。

11) 当与实习单位产生意见分歧或摩擦后你希望如何解决:有23人选择自己独立解决, 占29.87%;有13人选择在同一单位实习的同学帮助解决, 占16.88%;有39人选择指导教师帮助解决, 占50.65%;有2人选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占2.59%;没有人选择家长帮助解决或其他途径解决。

12) 认为在实习单位的表现与学校的实习成绩是否应该挂钩:有21人选择不应该, 工作和学习是两码事, 不应该用工作表现来评价实习成绩, 占27.27%;有34人选择应该, 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顶岗工作, 工作表现自然应该反映在实习成绩中, 占44.16%;有21人选择实习成绩的评定不应只看工作表现, 加上其他考核标准才公平, 占27.27%;还有1人选择无所谓, 不在乎, 占1.29%。

13) 最想在实习中获得什么 (可多选) :有3人选择实习工资;68人选择社会阅历, 人际交往能力, 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有17人选择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和提高;有21人选择深入了解行业发展, 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14) 家庭成员对顶岗实习的看法:有9人选择在外面实习时间较长, 书本知识会慢慢丢掉, 不能接受, 占11.69%;有60人选择进社会可以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接受, 占77.92%;有8人选择只要孩子自己喜欢, 怎样随他 (她) 选择, 占10.39%。

2 调查结果分析

1) 看重专业顶岗实习: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 大部分学生还是相当重视顶岗实习的, 而且认为实习岗位应该与所学专业对口, 这样的实习才能使他们更多的积攒工作经验, 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2) 实习地点偏爱大城市和旅游城市:由于大城市和旅游城市的天然优势, 学生在选择实习地点时还是会优先考虑去这些城市,

3) 实习单位的选择上, 较偏重酒店, 更注重工作内容和实习待遇。虽然学生们选择去旅行社或景区等实习单位的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 但还是以选择酒店的居多, 其原因与酒店的实习待遇比旅行社等其他单位要高、并且收入稳定有很大关系。

4) 实习时间倾向于少于半年, 学生普遍认为3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时间可以接受, 因为时间太短无法学到东西, 时间太长又不能忍受。从这一点也可以反映出学生仍然把实习当作学校课程的一部分, 而不是正式工作的前奏。

5) 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期望值和依赖程度较高。希望指导教师予以经常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各种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是调查问卷中集中出现的学生呼声。这集中反映了学生对指导教师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认为实习既然是学校的一个教学环节, 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就应该由指导教师解决, 想要自己解决问题的学生占的比例很小。

3 为达到理想实习效果,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通过调查问卷不难发现, 对专业顶岗实习认识不够, 想法过于天真是学生们的一个通病, 这样势必会造成在现实生活中强烈的挫败感和落差感, 从而给顶岗实习的组织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使得学生和校方“双赢”, 我们在专业顶岗实习的组织上应做到:

3.1 实习前积极预防

技能上的准备:通过日常课程中对酒店技能和旅行社导游业务能力的实践, 让学生对两个行业需要具备的技能有概括的了解和比较深入的学习, 从而在专业顶岗实习前依据已经了解到的情况, 能够目标明确, 做出自己的选择。

心理上的准备:通过实习前的实习指导课程, 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说明, 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 避免产生学生的想法与现实落差太大的情况, 从而避免学生在走上实习岗位后强烈的抵触心理。

3.2 实习中认真指导

采用定期走访的形式, 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并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 更好面对实习工作。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3 实习后及时总结

实习结束、学生返校后, 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予以总结, 召集学生开总结会, 表扬出色的学生, 并通报实习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同时总结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巧, 为学生就业理清思路。

篇4:大学生购车意愿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现在是一个契机,应鼓励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为„三农‟服务。三五年内,我们的基层干部素质和农村教师素质就会得到大的提升!”——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

近些年来,三农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高等教育问题逐步凸显了其重要性。培养农村大学生是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加快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对“三农”服务成效的体现是农村大学生的出路问题。而农村大学生返乡贡献则是最直接有效的促进农村发展的方式。为吸引毕业生返乡创业,做村官,各地纷纷实施了各种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农村有志青年把发展目光投向了家乡,毕业返乡贡献。为了了解目前在校农村大学生毕业返乡的意愿,以及他们在大学中的学生,工作和思想状态,从而大体上预测未来几年内高等教育给农村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们在各大高校对农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各大高校的农村大学生。学校有: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琼州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覆盖的生源地有辽宁,黑龙江,吉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浙江,青海,广东,江苏,江西,安徽,天津,海南,四川,湖南,湖北等。

调查问卷由选择题和补充题组成,从调查对象来源地经济情况、对调查对象的教育投资、调查对象的返乡意愿以及调查对象在大学中的表现四个方面组成。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此次调查采用了网络调查的方式。通过QQ邮件,校内投票等方式共搜集有效调查问卷160份。对收集到的答卷首先按各选项进行整理统计。之后分别按年级,生源地做了详细比较。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我们首先对农村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教育投资数额,以及家庭年收入进行了调查。45%的学生教育投资约为45000元,20%为70000元,另外分别有15%的调查者花费为80000元和95000,另有一小部分农村学生教育投资为超过10万元,最高为20万元,比率为1%。在家庭年收入方面,18%的学生年家庭收入为10000元以

下,64%的调查对象家庭年收入为10000~20000元,30000~40000元的家庭占8%,另有8%的家庭年收入超过50000元。此外,有2%的学生家庭收入不稳定。

通过分析所得数据我们发现农村大学生的平均教育投资约为60500元,而家庭年收入平均约为12800元,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个农村家庭4.7年内不做任何高额消费来供起一位农村大学生。

2,在生源地经济发达程度方面的调查有以下结果:62%的学生所在村的经济发达程度处

于县(市)的中下等水平;9%处于下等水平;20%在中等水平;7%处于中上等;所在村经济处于所在县(市)上等水平的仅占2%。对于村内是否有企业的问题,91%的调查对象表示村内无任何企业。仅有9%的学生所在乡有企业。这些学生大多分布在江苏、浙江等较富裕地区。

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大学生的来源地经济普遍落后。这些农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技术,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

3,对于毕业后是返乡就业或创业还是留在城市中的问题,38%的农村大学生选择毕业后

在城市中找个稳定工作并定居在城市;33%会毕业后先在城市中工作几年,有了积蓄再回乡创业。另有21%的学生会在城市中创业并定居在城市,但会投资家乡建设;有7%的人会立即回乡就业或创业。在返乡后发展方向的选择方面,57%的调查对象倾向于在农村做企业家,14%选择做村官,29%会做承包,而选择做小生意和找份工作的各占5%。

统计数据表明,近四成的农村大学生不愿返乡。大部分农村大学生会在城市发展,在有了积蓄的前提下才会返乡贡献。但是仍有一部分回乡热情很高涨。虽然各级政府都有对返乡大学生的优惠政策,但有返乡意愿的大学生仍是少数。

4,在考虑是否返乡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方面,55%的调查对象把自身发展放在了第一位;

此外的24%更注重父母对自己能走出农村的希望;另有15%把家乡的地理条件做为考虑因素。7%考虑到了工资的问题。

5,在对农村大学生在校的表现统计中,55%的农村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社会工作突

出,工作积极性很高;21%在学习和工作方面表现都很优秀;16%自我评价为学习成绩较差,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另有8%厌学,感觉上大学没有意义。

从这个问题中可以看出,农村大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不很突出。一半学生成绩仅在平均水平。近两成学生成绩较差,甚至有部分厌学。增强这部分人群的危机感,强调

责任意识,促进农村大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调查中总结出的问题

1,对农民来说教育费用的仍旧过高,绝大多数家庭依靠借债供应学生。在教育部主办的“高

校可持续发管理论坛”上,专家们曾提出“一个农民13年纯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4年花费”,如今依然是这样。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公立学校教学质量下降,为了受到高水平教育,绝大多数农村学生选择就读私立学校。这使初高中的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一些地区的“重点班”甚至要出天价。

2,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人才,而目前的优惠政策并未能吸引足够多的大学生返乡。在中央的推动下,农村发展有个很好的政策支持,但考虑到个人发展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很多农村大学生还是选择留在城市。政策上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农村大学生落户难的问题。故农村吸引人才返乡的大环境还需要改善。

3,对农村大学生的宣传和教育还不够到位。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部分农村大学生对大学

生返乡服务“三农”的政策,意义等并不了解。他们没能将农村建设与自身联系起来。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对返乡政策的普及。

4,部分农村大学生在大学中并未能严格要求自己,没能形成危机意识。农村大学生肩上的职责和面对的竞争压力都过与城市学生。农村对农民大学生的投入应该得到回报。事实却告诉我们,1/5的农村大学生成绩较差,甚至部分人存在厌学现象,这部分同学是在浪费家人辛苦拼出来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了使高等教育真正给农村发展注入活力,提高农村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解决办法

1,针对农村家庭难以承担教育费用的问题,有以下解决方案:(1)增加农村公立学校师

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农村学生向私立学校的流动。(2)提高对农村学生的生活补助以及降低助学贷款的利率。(3)在大学中增加勤工助学岗位,鼓励更多农村学生自立自强。减少家庭负担。

2,在吸引农村大学生返乡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农村的企业的政倾斜以及承包责任优惠,简化办公程序,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2)对返乡工作一定期限且有成绩的农村学生,可以推荐到城市特定行业工作。已解决部分学生因个人发展原因犹豫回乡贡献的问题。(3)从基础设施上改善农村的风貌,使大学生感受到农村生活环境的优越性。比如一些地区采用安全卫生的沼气供暖供电,普及卫星电视等等。

3,对于农村大学生对返乡相关政策不了解的问题也有简单高效的措施:

在大学中广泛开展农村大学生返乡政策分析讲座。将只能在新闻上看到的名词带到大学生中去。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农村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政策。在他们当中形成一种概念,把回乡贡献作为毕业后的一条出路。

5,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大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大学是一个自由汲取知识的环境,个人要达到高目标必须要有强烈的好胜的意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从农村走出去的学生很容易在外界繁华的环境中迷失自我。要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必须从思想抓起。每所大学的自强社都应该把对农村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而不只是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危机教育,加上学习和社会工作方面的正确引导才能确保为农村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五,总结

本次调查通过对调查对象来源地经济情况、对调查对象的教育投资、调查对象的返乡意愿以及调查对象在大学中的表现等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村大学生问题的一个方面,毕业返乡意愿进行了研究。通过了解农村对教育的巨额投资、农村落后的发展现状、大学生在大学欠佳的成绩已经当前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返乡意愿提出了一些客观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实际总结出解决方案。希望此次调查能引起广大农村大学生的思考,认真反思自身的过失,并及时弥补。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不时想起农村对自己的付出,能记得自己要感恩,能记住自己根在农村。

篇5: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是

A男B 女

2,你的名族

A汉族B 少数民族

3,年级年纪

A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

4,你的专业类型

A文科类B 理科类

5,你入学前的户籍类型

A农村B 城镇

6,你有几个兄弟姐妹

A 无B 一个C二个D 三个E其他

7,你是否为单亲家庭

A是B 不是

8,你父母的最高学历

A 初中及以下B 高中C大专及本科D硕士及以上

9,你的个人预期学历

A 本科B 硕士C博士

10,你是否会结婚

A 会B 不会C未考虑

11,你是否打算生小孩

A 是B 不是

12,在没有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你的理想子女数是

A 一个B两个C 三个D 四个及以上

13,你的理想生育年龄是

A 22岁及以下B 23-25C 26-29D 30-34E 35及以上

14,如果只能生一个孩子,你希望的性别是

A 男B 女C 无所谓

15,你未来选择抚养孩子的模式是

A 由男方父母带孩子B 由女方父母带孩子C 任意一方均可D 自己带孩子 16,你选择孩子的原因是(可多选)

A 传宗接代(延续香火)B 养儿防老(老有所养)C 巩固夫妻感情D 增加家庭乐趣E 增加家庭劳动力F 父母、社会压力G 喜欢孩子H 完成人生责任 17,现实生活中,影响你生育的因素有(可多选)

篇6: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2.您的所在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一

研二

其他

3.您的所在学校、院系及专业?*

————————————————————————

4.您来自于*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乡镇

农村

5.您是不是独生子女?*

不是

6.您的学习成绩?*

按班级成绩估计

优异(前10%)

优秀(前30%)

优良(前50%)

一般(50%以后)

7.你感觉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如何?*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8.您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是:*

形势好,没有压力

形势较好,压力不大

形势较严峻,比较困难

形势严峻,很困难

9.您是否会围绕您的专业择业并就业?*

不会

看情况

无所谓

10.您向往哪一类型的工作单位?*

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合资企业

外资企业

其他

11.您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月实际工资期望多少(单位:元)?*

800~1500 1500~2500 2500~3500 3500~5000 5000以上

只求锻炼,不关心薪酬

12.您清楚家乡对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优惠政策吗?*

很了解

一般了解

不太了解

不了解

13.您计划毕业后在何地就业*

北京

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二线城市

地级市

县级市

农村基层

国外

14.您对于回乡就业的态度是?*

打算回去

如果找不到工作就回去

在大城市就业,绝不回去

15.您的父母对您在何处就业地的态度?*

回乡就业

家乡附近的大中城市

北京等大城市

其他

16.您的家庭经济状况?*

非常富裕

比较富裕 小康 贫穷

17.如果家乡的事业单位向你伸出橄榄枝,主动提出就业优惠条件,您会*

不去

考虑考虑,如果没有什么更好的机会就去

18.择业时,您将考虑的前三位的因素是:*

工作地点

薪酬福利

个人发展机会

专业对口

工作单位性质及规模

工作环境

自己的性格和兴趣

父母的意见

工作的稳定性

其他

19.有的同学选择回家乡工作,您觉得是因为?*

最多选三项

专业对口

便于照顾父母 在读书所在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热爱家乡,支援家乡建设

环境比较熟悉,熟人多,找工作容易

父母要求

家乡有优惠本地生源的政策

生活成本低,可省去租房费用

20.有些同学不愿意回乡就业,您认为原因是?*

最多选两项

大城市就业发展机会相对于小地方要多

男/女友留在这里了

家人意见

在北京有许多认识的朋友和同学

喜欢大城市的繁华

在大城市生活比较有面子

其他

21.相对于家乡,您认为在大城市就业的困难有哪些?*

最多选两项

房价太高

平时生活开销大

本地人不好相处

语言不通

生活环境差

篇7:升达学院学生创业意愿调查研究

(一) 研究背景。

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80万人, 创出历史新高, 而2009年度只有74%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 (中国教育部, 2009年9月1日所公布数据) , 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从增加就业, 解决社会突出矛盾来看, 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 而首先应该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积极为社会创造工作岗位, 不但妥善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同时还能够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 (《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 。

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 明确提出鼓励和

时代的要求赋予了大学生积极创业的使命, 赋予了政府和社会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使命。对于升达学院来说, 无论是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角度, 还是从“打造品牌, 建一流民办大学”的角度来看, 升达学院重视学生创业都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二) 本研究的构想。

本研究通过对升达学院学生不同人群的调查、分析并进行横向比较, 试图了解升达学院现阶段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 通过对该现状的分析, 了解学院现阶段大力鼓励学生创业的可能性、困难程度和困难因素, 以期能为升达学院的创业教育开展提供依据。

二、创业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分析

(一) 研究目的。

通过对升达学院不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与检验, 试图找到影响升达学院学生产生创业意愿及创业行为的因素。

(二) 研究方法

1、被试者选取。

本研究的被试者来自于升达学院八个系的不同年级, 根据实际需要主要分为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两类人群。 (本研究主要是为了寻找影响学院学生产生创业想法和开展创业准备行为的因素, 主要考虑的是广泛适用性, 因此并未考虑专业之间的差别, 并默认为其对调查结果影响不大。)

2、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形式。

3、程序。

第一步:发放调查问卷, 在校生300份, 应届毕业生200份;第二步:计算回收有效试卷的相关数据, 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到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三) 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有效回收451份, 回收率为90%, 回收情况良好。其中在校生占60%, 应届毕业生由于实习、找工作等原因发放试卷难度较大, 回收率不十分理想, 占40%。

1、创业态度现状调查结果

(1) 学生对创业意义的认识。人的意识决定着他们自身的行动, 当他们在意识层面上认为做某件事情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他们大都不会采取行动。因此, 学生对创业意义的认识决定着他们对待创业的态度, 进而决定着他们的实际行动。

我们首先通过问卷第1-4题“大学生创业是纸上谈兵, 意义不大”、“大学生创业是为了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大学生都应该考虑开展创业活动”和“大学生创业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赞同度回答来考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些年来, 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 大力营造相关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商业环境。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实施了众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措施, 如郑州市制定的补助创业大学生并允许大学生创业贷款4万元的政策, 创建的科技孵化园鼓励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国内多个省份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各大电视台相继推出的“创业大赛”栏目, 等等。查学生对创业意义的认识, 结果如表1。 (表1)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都不赞同“大学生创业意义不大”及“大学生创业是为了暂缓就业压力”的说法, 比例占到总人数的63% (58.1%+4.9%) 和62.5% (46.1%+16.4%) 。赞同“大学生都应该考虑开展创业活动”和“大学生创业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说法, 比例占到总人数的60.8% (6.9%+53.9%) 和69.4% (9.3%+60.1%) , 说明被试者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 他们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可行的、可操作的以及必需的;并且认为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而且对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这样正确的认识有助于他们产生正确的创业态度, 进而产生行动。

(2) 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对自身的评价。学生的创业需要自身具备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那么, 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对自身的评价如何呢?对于问卷第5-8题“我对创业十分感兴趣”、“我曾经有过创业想法”、“我认为自身具备了基本的创业素质和条件”、“若创业失败我会再次尝试”赞同度回答结果如表2。 (表2) 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升达学院学生大都对创业感兴趣 (59.6%+9.5%) , 且产生过创业的想法 (42.6%+6.2%) , 特别是对“若创业失败会再次尝试”这一项有47.5%及11.5%的同学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 这说明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和打击不会成为影响他们选择创业与否的关键因素。27.5%的同学认为“自身不一定具备创业所需素质和条件”, 相当一部分同学 (30.6%+9.3%) 认为“自身不具备创业所需素质和条件”。这说明, 升达学院学生的创业意识较强, 但是对自身的创业素质和条件没有信心。这有可能是抑制学生创业的因素之一。

(3) 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识。学生是否选择创业除了与自身态度有关以外, 还会受创业环境的影响。即使学生十分愿意创业, 但当他认为在当前环境和条件下创业很难成功, 或成功后很难维持时, 那么他们很可能会选择放弃。因此, 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识十分重要。

问卷第9-13题“我的父母及亲戚朋友很支持我创业”、“社会经济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社会舆论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十分支持”、“企业对于大学生创业十分支持”赞同度回答结果如表3。 (表3) 由表3中数据得知, 升达学院学生对家人、学校、企业及当地的经济环境、舆论环境是否支持其创业的认识模糊。这一结果至少反映两个问题:第一, 现阶段社会创业氛围不浓厚, 学生还没有感受到创业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第二, 现阶段创业环境的支持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切实的帮助, 尤其是家人对于自己创业的支持行为不明显, 甚至感觉更多的是不赞同。

问卷第14-16题“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度较高”、“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十分到位”、“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落实十分到位”赞同度回答结果如图1。 (图1) 由图1可知, 现阶段多数学生对政府扶持他们创业的相关政府行为并不十分了解, 对政府鼓励大学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投入等方面也不十分清楚, 无法做出判断。

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对于现阶段创业环境 (尤其是政策环境) 的认识十分模糊, 认可度不高。如何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良好的创业环境, 愿意并实际进行创业活动, 学生自身及学院应该有所反省。

(4) 学生的创业动机。动机与目的往往决定了人做事的毅力和动力。问卷17-22题“大学生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大学生创业是为了赶时髦”、“大学生创业纯粹是为了赚钱, 过上富足的生活”、“大学生创业是为了不受约束”、“大学生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创业是为了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赞同度回答结果如表4。 (表4) 由表4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不同意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为了赶时髦 (42.8%和43.0%) 。但是, 有37.5%的学生对创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表示“难说”, 还有31.9%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不受约束;而绝大多数的学生 (45.5%和47%) 表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以及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些结果说明学生的创业动机比较明确。但是, 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较崇尚追求金钱和自由。这与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环境和心理特点相吻合。

2、创业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接下来我们调查的是升达学院学生创业准备行为的现状, 看他们对于创业的认识、动机是否都仅止于停留在意识层面, 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1) 创业学习行为。我们首先调查的是想创业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况, 问卷第23-25题“我主动学习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我积极参加创业的相关实践、比赛”、“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创业讲座或创业培训”符合度回答结果如图2。 (图2) 由图2可知, (34.2%+4.3%) 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相关实践, 21%的学生说不清; (49.1%+9.0%) 的学生没有积极参加学校的创业讲座、培训, 27.4%的学生说不清。可见, 多数学生的创业学习行为是消极的, 甚至没有相关创业学习行为。

(2) 创业平台建立行为。其次我们调查的是学生的创业自我平台搭建行为。问卷26-31题“我会有意识的去结交想创业朋友”、“我积极搭建创业所需人际网络”、“我会主动的搜集创业政策相关信息”、“我会主动的搜集创业项目相关资料”、“我已经开始做创业项目规划”、“我正在为创业做各方面的准备”符合度回答结果如图3。 (图3) 由图3可以看出, 现阶段升达学院学生有38.7%+25.2%的人会有意识的去结交一些想要创业的朋友, 但是对于搜集政府相关政策信息及项目资料, 对创业项目的规划及着手准备等方面不符合度相当高, 分别为54.2%、52.1%、55.4%、62.3%, 而对于在校期间的人际网络建立方面则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描述, 高达43.3%。说明学生对于创业人际网络这方面的内容极其陌生。

(四) 讨论。

从态度的各项调查结果来看, 现阶段学生对于创业意义的认识十分清楚、准确, 具有积极的创业精神。但是, 对现阶段的创业环境缺乏信心, 对自身的创业素质表示怀疑。简言之, 学生精神层面做好了创业准备, 但是对于客观条件的把握还有一定的欠缺。

从行动的各项数据调查结果来看, 现阶段学生的创业准备行为与创业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创业学习行为、搭建平台行为的各项数据指标均显示出多数学生行为意向较弱、行为方式消极、行为方向不明。简言之, 就是“想”与“做”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调查总结

近年来, 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发展十分迅速。大多数研究者都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指导大学生创业, 如何鼓励大学生创业, 而忽略了大学生自己对创业的看法。他们想不想创业, 如何准备创业?这些问题看似很小、研究很初级, 但却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为很多人都默认大学生是很愿意创业的, 但事实是什么呢?本文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 了解到了升达学院的大部分学生确实是愿意创业、想要创业, 从具体研究数据上肯定了学生想创业的这一倾向。但是, 在创业倾向转化为准备行动时, 出现了一些断层和缺失, 造成了现在实际创业结果不十分理想的局面。

首先, 在态度上, 学生认为外在的环境, 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环境都对他们的创业行为支持不到位, 他们面临着较为恶劣的创业生存环境。

其次, 在行动上, 大学生具有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行动, 甘做了“思想巨人”。由调查结果显示, 半数及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积极的创业学习行为和创业搭建平台行为。在创业准备工作上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状态。被动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要求。并没有主动地去寻求与自己创业理想相关的信息和条件。

“想”和“做”之间巨大的差距, 固然有学生自身的问题, 但是当它上升到一个群体的共性时, 我们就必须考虑它产生的根本所在。是否还是学院的创业教育不到位,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动手来改善这一状况?

因此, 要鼓励学生将良好的创业态度, 转化为积极的创业行为, 还是得靠学院的提倡和老师的指导。因此, 学院应该针对调查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李明莉.大学生创业困境的探索性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1.

[2]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3]何云景.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4]崔万珍.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5]肖红伟, 姜敏, 廖翔.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思考[J].教育决策与管理, 2005.

[6]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厦门大学学报, 2008.

篇8:普通大学生参军意愿调查1

亲爱的同学:您好!

感谢您阅读这份调查问卷。此卷是为了解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意愿而设计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服义务兵,国家有很多优惠政策如国家代偿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服兵役阶段优先安排技术岗位和作为骨干培养、役满可退役或选拔为军官或报考军校、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可加分等等。请您仔细阅读此调查问卷,并选择合适的选项,或在_______处留下您掌握的信息。并请您于2011年11月30日前通过电子邮箱()寄给我们。在此,我们对您给予这一调研工作的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户籍所在地:A、大城市B、城镇C、农村

3、您所学的专业_________。

4、您大学毕业后愿意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吗?A、非常愿意B、比较愿意C、无所谓D、肯定不愿意

5、如果您愿意入伍,动机是:A、报国圆梦B、好奇尝试C、就业途径D、经济压力

6、如果您不愿意入伍,原因是(可多选):A、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B、服兵役耽搁职业规划

C、部队管理严格不自由D、服义务兵役满难以提拔为军官E、其它(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了解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服义务兵的优惠政策吗?A、非常了解B、了解一些C、完全不知道

8、您认为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优惠政策A、非常吸引人B、一般C、不吸引人

9、如果服满兵役能留在部队,您愿意从事岗位工作?

A、专业对口技术类B、军事指挥类

10、在部队必须接受军政素质训练,如队列、会操、拉练、军体拳,学习枪炮知识等等,您的态度:____B______

篇9:大学生创业意愿问卷调查及分析

北京服装学院自2005年开始开设《创业学》全校选修课,授课学生涵盖了全院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纺织材料、经济管理、工信等多专业,艺、工、经跨学科的2-4年级本科生。

本问卷是在《创业学》结课时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时间选择、创业知识、创业态度和创业困难的看法,以便改进教学内容,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予以指导和帮助。

所回收的问卷是对2007-2008学年两学期《创业学》课程的213名学生的调查,其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占20%,服装设计专业占30%、纺织材料专业占10%,经济管理专业占35%和工信专业占10%。问卷包括15个问题,每道题的统计数据是基于学生的有效选项计算而得。问卷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调查问卷分析

(一)对毕业的方向选择及就业的认知调查

1、毕业后的方向选择

在问及被调查者本科毕业后,打算做什么,并对“工作、考研、出国、创业和继承家族企业”五个选项进行排序,各选项重要性指数结果(见图1)显示:毕业后选择“工作”被排在第一位;“考研”排第二位;“留学”被排在第三位;而“创业”被排在第四位。因此,被调查者个人对毕业后的方向选择,并非首选“创业”,而是首选“工作”,其次是“考研”和“留学”,选择“继承家族企业”的人数最少。

图1 被调查者个人毕业方向的选择

2、父母对被调查者的期望

问及被调查者“父母对自己毕业后的期望?”,对“找个好工作、考研、出国、创业、继承家族企业、不管你和当官”七个选项调查结果(见图2)显示:选择“找个好工作”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0.1%,被排在首位;其次是“考研”和“出国”,而“创业”被排在第四位,这与图1中,被调查者个人对毕业方向选择结果相一致,表明学生本人与家长对毕业后的方向选择相吻合,都未将“创业”排在首位。

也有7.5%的学生认为家长采取“不管”态度, 选择“当官”和“继承家族企业”的人数最少。

图2 父母对被调查者的期望

3、毕业后对就业单位的意向

问及毕业后,按自己的满意程度对就业单位的意向,即:“机关、外企、国企、私企、院校、媒体和工厂企业”七个选项进行排序,各选项重要性指数结果(见图3)显示:“外企”被排在第一位;其后是“机关”、“国企”、“媒体”、“私企”和“院校”;而“工厂企业”被排在最后,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被调查者对毕业后就业单位的意向。

图3 就业单位满意程度排序

(二)被调查者对创业的认知

1、是否会选择“创业”

问及被调查者是否会选择“创业”,有80%的人回答会“创业”,表明选修《创业学》的学生中,大多数是打算“创业”或对“创业”感兴趣,也反映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图4 是否打算创业

2、是否了解创业

问及被调查者是否了解“创业”,由于本问卷是在《创业学》结课时发放,因此,有79%的被调查者认为“了解创业”,达到了《创业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图5 是否了解创业

3、选择创业的原因

问及被调查者为何选择创业(多选题),调查结果显示(见图6):选择“实现个人价值”的学生所占比重最大,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大多数中国创业者的创业原因所在,并非因为“挣钱多”才创业。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自由不被别人管”和“不愿给人打工”的所占比超过了40%,表明现在的年轻人追求“自我”的个性。选择“挣钱多”的人仅占34.9%,位居第四。选择“就业难”所占比重最低,这与在校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够了解有一定的关系。

图6 选择创业的原因

4、想成为企业家吗?

问及被调查者是否想成为“企业家”,有68.8%的学生选择想成为“企业家”,另外有13%的人选择成为企业家是自己“最大的理想”,只有18.1%的人认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表明被调查者对企业家的敬仰,把成为”企业家“作为自己创业的终级目标,而《创业学》课程的讲授有利于大学生企业家素质的培养。

图7 对企业家的认识

(三)创业风险及困难的认知调查

1、对创业成功机率的认识

问及被调查者创业的“成功机率为多少”,结果显示(见图8):有55.7%的人认为创业成功机率为50%;而仅有3.3%的人认为成功机率在90%以上,较客观地反映出被调查者对创业的“成功与失败的机率”的认知;有19.3%的人认为创业成功机率仅为30%。

图8 创业的成功机率

2、对创业风险认识

问及被调查者创业“风险”的大小,结果显示(见图9):有60.7%的人选择了“有风险但我能成功”,表明了被调查者面临风险的自信;认为“风险大”的占35.9%;而认为“风险小”的所占比重最低,仅占3.4%,表明被调查者对创业“风险”的认识和自信。

图9 对创业风险的认识

3、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困难

问及被调查者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结果显示(见图10):有85%的学生认为“缺乏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表明创业的客观环境中,大学生认为筹集资金是最大的问题;其次是“不知道怎样做?”和“难以找到好的合伙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42.3%和41.3%,表明了在被调查者的主观因素中,“不知道怎样做”和“寻找好的合伙人”为主要问题;而选择“没有好项目”的所占比重为33.3%,表明被调查者对创业项目已有了意向;选择“家里不支持”创业所占比重最低,仅为7.5%,表明家庭的干预,不是影响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

图10 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四)创业时间、行业及方式的选择

1、选择何时创业

问及被调查者选择何时创业,结果显示(见图11):选择“工作几年后”在创业的所占比重最高,达67.9%,表明现在大学生对创业较为理性,认为工作几年,待自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资金和社会关系后,再选择创业,成功率会更高。

同时选择“在校期间”开始创业和“毕业后”就创业的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1.5%和8.1%,表明目前大学生对心血来潮式的冲动性创业持否定态度;选择“有了钱后”创业的人所占比重较低,为7.7%;选择“30岁后”和“40岁后”在创业的人所占比重最低,表明被调查者认为30-40岁后创业为时已晚,应在工作几年后,30岁以前这段时期创业较为理想。

图11 选择何时创业

2、对毕业后选择创业的看法

问及对“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2):有81.2%被调查者认为虽然敬佩创业,但应等待时机成熟后,在创业,这与图10显示的结果相一致,表明现在大学生对“创业”较为理性;认为“敬佩但自己不会选择”创业和创业“不明智”所占比重较低,分别为8%和1.4%。

图12 毕业后选择创业的看法

3、创业领域的选择

问及选择在哪个领域创业,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3):选“服装”行业的所占比重最大,达22.7%,另外有17.1%的人选择“广告”行业,这两个专业是我院特色创业;选择“做生意”和“商业”所占比重也较大,反映了我院经管类学生创业领域的选择意向;而选择“咨询服务”和“开工厂”的所占比重最小,与学生资历所限,难以胜任咨询服务;另外,学生对做实业,开办工厂企业缺少兴趣,与图3结果相以一致。上述调查结果客观反映了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领域的意愿。

图13 选择创业的领域

4、创业方式的选择

问及被调查者的采取何种“创业方式”,结果显示(见图14):“与朋友一起”创业所占比重最大,达到63.7%;其次是“与同学一起”创业,占20.3%;“自己单干”占9.4%;而“与父母一起”和“与亲戚一起”创业占比重最小,仅为4.2%和2.4%,表明目前大学生创业伙伴的选择是朋友和同学,而非亲戚。

图14 创业方式的选择

(五)创业资金的来源

问及被调查者创业“启动资金的来源?”,结果显示(见图15):选择通过公开渠道“融资”的人所占比重最大,达41.5%;其次是“朋友一起凑”,占领37.7%,创业者大家一起凑钱也是较常见筹集资金的方式;选择“家里提供”资金占比重较小,为11.8%;选择“自己攒”和“借钱”的所占比重最低,表明通过自我积累资金所需时间长,而从非公开渠道借钱成本又高,难以承受。

图15 创业资金来源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选修《创业学》课程的学生对“创业”相关问题的认识。从整体上讲,目前大学生对“创业”是持积极的、肯定的、理性的和客观的态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强烈,大多数学生选择会去“创业”,但对创业的时间、方式和领域选择,较为理性。希望毕业几年后,积累了一定经验、资金和社会关系,在创业,有助于创业成功;愿意与朋友和同学一起创业,而非亲戚;创业领域大都与所学专业有关。

(二)目前大学生创业主要动因不完全是就业难,而是为实现自我价值。创业并不是为了“挣钱多”,而是想成为“企业家”,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创业初始资金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同时大学生更青睐利用正规金融渠道融资,或朋友一起凑,不愿意向家长要或借钱。

(四)对创业风险的认识较为客观,对成功也不盲目乐观。但表现出即便有风险,自己也能克服的自信心。

三、《创业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大学生对“创业”是持积极的和肯定的态度,许多学生都表示会选择“创业”。目前政府又鼓励和提倡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创业,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最终能成功创业。

(二)创业教育的重点是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许多学生有强烈的成功欲,想成为企业家。表明现代大学生对成功创业者的崇拜和敬仰,学生梦想通过创业和个人奋斗,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就是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特有的精神素质。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敬业精神是企业家的不竭动力。通过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上述特性,使大学成为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创业者的熔炉”。

(三)创业教育中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创业学》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一份创业计划书,要求从选题开始,对创业项目、内容、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进行分析,还包括选址、产品定价和推销等一系列内容,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分工协作最后共同完成一份创业计划书。这要求小组成员积极合作、献计献策、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这一过程要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好处,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篇10:中国购车景气调查报告

人气爆棚的上海车展背后,是中国消费者逐渐增强的购车意向。专业调查机构国际市场新闻社(MNI)昨天发布中国消费者购车景气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中国消费者购车积极性比去年明显提高,反映汽车市场需求变化的综合指数,在今年3月创7个月以来的最高,达到87.6。其中,19.5%的无车家庭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购车,18.6%的有车家庭则计划在12个月内购入第二辆车。

中国消费者购车景气指数,来自每月对中国各地1000位以上受访者的调查,询问他们有关购车的各类问题,包括汽车保有率、购车计划、预算、偏好等。

本次调查还分析了中国消费者购车时考量的各种因素。其中,37%的消费者表示最关注价格,32%的消费者表示最关注安全性,品牌虽名列关注度第三,但支持者只有8%。此外,舒适性、开车成本等也在消费者的考虑范围中。

就购车预算看,选择10万元至14万元车型的受访者最多,达到29.6%;偏爱20万元以上车型的受访者紧随其后,达到21.5%;之后为8万元至9万元的车型,占比为14.2%。

篇11:大学生购车意愿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课题立足以调查贵州大学学生入党动机与意愿出发,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方式开展调研。涵盖文理类学院 (经济学院50名大三学生) 、理工类学院 (电工学院50名大四学生) 、“3+1”模式下的通识教育学院 (阳明学院:经济类50名新生) 、三本学院 (明德学院50名新生) 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性别来看, 男生110人, 占57%, 女生83人, 占43%;从专业类别看, 工科92人, 占47.7%, 文科101人, 占52.3%;从政治面貌来看, 群众16人, 占8.3%, 共青团员158人, 占61.9%, 党员 (含预备) 19人, 占9.8%。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3份。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辅助数据处理。由于调查方式集中、及时, 得出的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较大程度上能反映贵州大学生入党动机和意愿。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第一, 被调查对象的入党意愿比较强烈, 相当一部分树立了入党的意愿。在193份有效问卷中, 明确表示“想入但不强烈”的有52人, 占26.9%、“想入”的有60人, 占31.1%、“非常想入”的有33人, 占17.1%, 一共占总量的75.1%。其中入党动机较强及极强的学生占了48.2%, 有入党动机但动力不足的学生也占有相当比重。调查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持有入党动机, 但不容乐观的是, 入党动机强烈及十分强烈的学生所占比重未达总量的50%, 而仅仅有入党意愿, 但动力不足的学生占了相当比例, 这给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 大部分学生表示入党困难。有99人认为“入党比较难”, 占51.3%, 37人认为“非常难”, 占19.2%, 两项一共占70.5%。近年来, 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大了党员发展的考核力度, 从发展党员数量控制到发展党员质量要求较之于五年前都有所不同, 加大了学生党员准入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数量严格控制, 严格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 (2) 加大群众意见考察范围和深度。在广大学生群众中, 展开了范围更广的调查。其次, 对考察对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跟踪调查和详细摸查, 严把生源质量。 (3) 加大对党课的教育力度。一方面加强党校、分党校的各项规范管理, 另一方面对课时、课程内容既覆盖党课核心内容, 又添加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党的新理论。如:贵州大学2015年的党校课程中新增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等重要会议精神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 并将该项内容的实施写进学校对学院年终考核的指标体系中。 (4) 增加发展对象的学习环节。如:贵州大学从2015年举办了两期“发展对象培训班”, 该培训班对拟发展的准预备党员进行了专项培训。有自学阶段+集中培训阶段。自学阶段由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学生老党员组织发展对象共同重温党的理论知识, 该阶段不低于10个学时。集中培训阶段由学校党委成员对全校发展对象进行集中授课。总之, 入党难度加大已经深入学生心里。

第三, 入党原因方面, 大部分学生入党动机淳朴、端正,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入党功利化、从众化、外趋化。被调查对象中, 有82人认为想入党的原因是“有共产主义信仰”, 占37.3%, 有64人认为想入党“有利于以后工作”, 占29.1%, 有43人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 占19.5%, 有27人认为想入党是“父辈期望和要求”, 占12.3%, 有4人认为想入党是“随大流”, 仅占1.8%。调查结果显示, 有入党动机的学生中, 有着朴素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学生单项同比占主流, 但是比重并不理想。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功利化比重较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国家公务员、基层选调、国有企事业单位在选聘学生时常常把学生政治面貌作为资格申报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以上行业正是大部分学生的意向就业单位, 换句话说, 就业的导向促进了学生入党的动机, 在组织建设方面, 动机的功利性将给保持党的纯洁性带来潜在危害。在党员发展中, 如何将就业动机与信仰动机分离, 将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第四, 对党校的功能及增加党校修养方面, 学生反映党课有待进一步提升。首先, 121名学生反映党课“能提高思想觉悟”、“能提高理论修养”, 占61.2%;77名学生觉得党课“空洞无趣”、“形式主义”, 占38.8%。结果表明, 尽管大部分学生对党课的认同感较高, 但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党课不能引起个人学习兴趣, 不能满足其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期望, 党课的教学形式、方法、载体等还有待改革和创新。

第五, 对党的理论知识获取及增加党性修养途径方面, 学生认为媒体与课堂教育是主要阵地。首先, 对党的理论知识获取方面, 128名学生认为学习党的主流意识形态途径是“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 占38.0%, 110名学生认为是“党课、团课学校教育”, 占32.6%, 99名学生认为是“与教师同学交流”及其他, 占29.4%。其次, 增加党性修养的途径, 学生主要集中在“讲座”、“书籍、材料”、“先进人物”、“实践活动”上, 分别占20.6%、27.1%、23.9%、28.4%。调查结果表明, 各大媒体及学校课堂是学生获取党的理论的主要渠道, 这要求党组织一方面要严把媒体的宣传科学性、正规性,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课堂教育的功能;同时, 师生、生生交流也是党的理论知识得以传播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高校的教师应当树立先进育人理念, 积极给学生传播正能量知识。

第六, 在大学生党员发展比例方面, 较大比例学生认为发展力度不够。20名学生认为“过低”、60名学生认为“较低”、73名学生认为“适中”、31名学生认为“较高”、9名学生认为“太高”, 分别占10.4%、31.1%、37.8%、16.1%、4.7%。调查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生认为党员的发展比例较低, 不能满足学生的入党诉求。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应在党员数量上严格控制, 从质量上把关, 不能仅从数量上追求增长, 认为目前的发展比例合适。

第七, 学生无入党动机的原因方面。14.2%的学生认为“党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35.4%的学生认为“自我觉得未达到党员标准”, 14.2%的学生认为“受到约束多, 感觉失去自由”, 11.7%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参加”, 10.4%的学生认为“入党于个人成才无用”, 8.3%的学生想“加入民主党派”, 5.8%的学生认为“党的宗旨不符合个人信仰”。结果表明:无入党动机的学生对于党的清廉程度比较关注, 同时该部分学生决策偏向简单。学生政治意识还不成熟, 缺乏正确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因素

1.生源家庭因素。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身上有着不同的政治教育背景。总的来说, 近年来学生家长一味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艺术能力, 十分缺乏在政治意识方面的教育。到了入党年龄, 学生家长更多的是给予学生入党便于就业这样功利化的引导。即便是党员家庭, 也缺乏对孩子党的理论知识、党的历史深刻系统的教育, 流于一般的口号性教育。家庭因素是学生入党动机的形成和根源方面。

2.学校教育因素。近年来, 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 我国小学阶段对学生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现状所淡化。特别是中学阶段, 学生、家长与学校几乎都集中指向学生的升学问题。学生被框定于固定的应试课程中, 而中学政治、历史的理论性教育也远远不够, 学校缺乏深层次的引导和教育, 学生对党的理论和历史学习仅限于应试指南下, 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教育因素是影响学生入党动机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新思潮因素。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与频繁, 特别是国内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各式各样针对本国社会现实而产生的社会思潮纷纷传入我国, 如个人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等, 这些社会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青年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进程,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道路的选择。当青年人发表一些新思潮观点或者一些学者发表的一些奇谈怪论及其他生活中的具体疑惑时, 我们回答不了或者回答不好, 让他们失望, 进而影响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①其次, 当代网络的迅速发展, QQ、微信、微博等载体让学生不断加深了对网络的依赖, 网络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入党动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新思潮因素是影响学生入党动机的根本因素。

4.学生的自身因素。调查中有的学生表现为政治取向的入党动机, 有的表现出非政治取向的入党动机, 有的则表现为没有入党意愿, 等等多元化的入党动机。自身的主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来看是个人政治思想不成熟的表现。首先, 随大流的盲目心理、“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攀比心理。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入党动机的决定因素。

三、建议与对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 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见》出台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战略思考, 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必将成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纲领。高校需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入党意识, 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党课、团课教育。

1.发挥好党、团课教育功能。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 加强学生思想情况调研。首先, 制订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党、团员教育与管理方案。从团课到入党积极分子, 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党校, 从党校到发展对象, 从发展对象培训到预备党员, 从预备导员到党员转正教育, 再到正式党员再教育,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其次, 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的全面考核和监管。搭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及党员的教育、考核、监督、奖惩机制, 使党员发展工作有制可依。

2.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和标准。调查显示, 群众学生对党员在集体中的影响力较小, 甚至出现一些与党员的身份不符的行为, 造成不良影响。高校应该尽快完善学生党支部建设, 严把质量关, 从程序和标准上严格要求。从党员发展的党员干部到被考察的积极分子, 都应主动树立公平、公正作风。不仅在党员干部中要坚持民主推进、民主测评, 在学生基层党组织也应加强该项工作, 真正做到党员监督与被监督。

3.加强模范教育。高校应该加强“树典型、扬先进”的评选和宣传工作, 把学生专业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设计实践活动主题, 在实践中加强党员党性修养, 增强群众学生对党的正确认识。

4.开展党员第二课堂及主题实践活动教育。高校的第二课堂在党员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特殊事件或重大纪念日, 开展多种形式、多种主题的党员活动, 将党性教育融入活动中, 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取党员自己组织、自己执行、“老带新” (老党员带新党员) 、自己总结、自己升华, 更深刻将党性教育内化于党员心中。

5.构建新型党员教育平台和模式。高校的党员教育应抓住当下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平台开展党员教育, 因势利导, 充分发挥网络渠道的优势。比如, 鼓励师生创建“党员之家”APP终端, 一方面传播党的理论知识、党和国家的时事政治、党的历史文化, 增进党员与党员的交流与互助。其次, 还可以建立支部微博、微信、飞信、论坛以更大层面的覆盖党员的生活和学习范围。

6.探索师生党员党建科研新道路。据调查, 高校党建科研的对象往往仅限于教师党员, 建议高校应鼓励在校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党建科研与实践中。一方面, 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创建党建科研的新路子, 更好的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另一方面, 教师的党建科研中也应引进学生党员的新鲜力量, 不仅思路更宽, 还能培养学生党员的党建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 大学生在校时间具有流动性, 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多元化。高校所应对的教育引导存在周期性和延续性的重重困难, 特别是在社会各种思潮交织的现实情况下, 高校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从内容到形式的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才能达到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和意愿的理想效果。

摘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 社会各种思潮的相互冲击, 高校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本文以贵州大学学生为例进行了实证调查, 得出相关数据, 分析了大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的趋势和问题, 力求得出解决的办法和创新的模式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端正大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调查分析,研究对策

参考文献

[1]吴文浩, 林敏, 陆亚.泰州地区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 2014, (10) .

[2]陈双敏, 吴翠, 陈蔚.在校大学生入党意愿与动机的现状研究——基于对武汉部分高校在校生的问卷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4) .

上一篇:运营商互联网运营下一篇:画教案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