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散文

2024-04-18

乡约散文(精选3篇)

篇1:乡约散文

乡约五月天情感美文

五月,正用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的背脊,一丝柔柔的风刮过杨柳,拂过春芽眉梢,清晨的山川田野变得愈发娇艳欲滴、花红柳绿。看见田地间的油菜籽由青变黄,知道母亲种的油菜也该熟透,该回家了,该回家帮助母亲收割菜籽了。

收菜籽是需要好天气的,看到连日有雨的天气预报,本打算过几日才回家的,但听见母亲在电话里面焦虑的语气,知道母亲很着急了,于是与兄弟们商议决定,即刻在五月的一个黄昏,披着晚霞,沐浴着初夏阳光,伴着音乐悠扬的旋律,轻踩着欢快的节拍启程了。回家的心情总是激荡的,看着车外异乡的风景,心里却揣着故乡模样:此时的故乡应当是彩霞满天,微微的和风轻轻地吹拂,各种各样的树叶儿欢快地随风起舞吧…想着故乡的美好,近日来原本有些烦操的心即似走进幽静丛林,顿时有了心旷神怡的喜悦!

天气预告还是相当准确的,从成都出发时晴空一片,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天空暗淡下来,开始下起了雨滴,开始时是一阵大一阵小的,没多久就变成了暴雨,并且一路上就没有停止的意思,渐渐地车辆在雨水中前行已变得十分困难了。想到母亲的菜子这下可能会被淋湿了,明天也就无法收割了,心情也一下子被这无情雨给淋了个透心凉了。兄弟几个七嘴八舌地闹开了,都有些后悔,说该早些天回家的。但是现在已经没有用了,也只能面对现实,既然回来了,无论如何也得把母亲的菜籽收完才能返程。

就这样,一边小心驾驶着车辆,一边吹着天南地北的龙门阵。经过3个多小时车程后,终于到了老家的小镇(观音镇)。急急的骤雨依然下着,想到时间太晚,回家的道路也还没有贯通,就决定在小镇上住宿。第二天清晨,兄弟们都早早地起床,首先关心还是天气。不知什么时候雨住了,今天应该是一个阴薄的好天气,淡淡的阳光展现初夏出迷人的`笑颜。于是赶紧驱车向老家奔去。约么20分钟后,车在离老屋几公里的地方停靠,弃车前行。

在故乡的天空下行走,让人倍感亲切。雨后的清晨,空气清新,光照明亮,却又柔情满满,似是迎接远归的游子,又似在展示热情,让人倍感觉亲切。就这样享受着阳光的抚摸,品尝着空气中和着熟悉的泥土味道,还有那清新的芳香。当一阵乡风拂过,那感觉真像喝了一坛子醇香的老酒一样,令人最炫,欲罢不能。

故乡的五月,不仅仅只是亲切,也是收获的季节,还是乡亲们寄托希望的始点。大部分的菜籽都已经收了,即使还没有收的,都被乡亲们将油菜枝条割下,一小堆一小堆的摆放着,苍白中透着金黄,那正是收获的颜色。那一块块绿色秧田、玉米地、花生地,播种着更多的希望,更多的未来。黄绿交织之间变成一层层不规则的梯田。这是大地神笔之作,自然而然的形成一道最淳朴的乡村风景线。

看着熟悉的山水,脚踩轻轻柔柔,缠缠绵绵的土地,心情舒畅到了极致。心无杂念的走在这段不知走多少次的乡间小路上,心中最神圣的风景也就在这一霎那升华成为人世间别具一格的绝美,仿佛间,又看到了曾经童年时,小伙伴们在小路上嬉戏的影子!突然间,一段布谷鸟清脆悦耳的欢鸣扰乱了我的梦魇,那是久违的乡音。一阵轻风吹送,在那清新的略带泥土气息的空气里,不知从什么方向飘来了一阵似曾相识的淡雅芬芳。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幽香,她在引诱我的鼻息,扰乱我的心绪。快乐地闭上双眼,幸福地深深呼吸,心陶醉在惬意的享受中!悄悄地睁开双眼,渗透阳光,抬头望远,看见了不远处山间飘香的槐花,思绪又被那醉人花香牵回到遥远的从前……

还在对故乡的风物陶醉时,老屋就到了。听见我们的声音,母亲便椅在老屋的栏杆前满面笑容地招呼着我们。简单的交谈后,便是享用起母亲早已准备了丰盛的早餐。想到昨夜大雨,今天可能无法收割菜籽,饭后兄弟们也没有干活意思。但此行目的是为收割熟透了的油菜,母亲便不停地催促我们出门,于是带上早已经准备好的工具,试探着走向了母亲的庄稼地。本来是不抱希望的,没有想到昨晚的大雨并不影响菜籽的收割,并且因雨后天气清凉,收割起来反到更好弄了。

母亲真是个老实农民,土地就是她的命根子,见不得土地空闲着,有多少地,她就会种多少庄稼。平时只知道她种了不少的油菜,但真的不知道她能种那么多,不仅仅把兄弟几个的庄稼地种完了,连生产队里别家荒弃的土地,也要了不少来种上了菜油菜,完全没有把自己当成70多岁的老年人。虽然兄弟几个都有些埋怨,但毕竟老人家也是一片好意,大家也没有过多的责备。好在母亲知道我们要回来收割,在一周前就将油菜枝割下,东一堆西一堆地摆放着,现在已经干透了,这样收集菜籽就方便多了。

好多年没有干农活了,好在那打菜籽的工序简单,很快就找到了曾经的感觉。也好多年没有和兄弟们陪母亲起干过农活了,虽然劳动中非常累人的,但累并快乐着,大家都是相互配合、有说有笑的,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亲情的交融与劳动的快乐。不知是谁,又提到了从前和亲人们一块劳动的话题,熟悉的责任地、熟悉的场景,情不自禁回味起曾经与阿婆、外婆、父亲在此劳作的往事,只是物是人非,谈笑间,兄弟几个总是透着莫名的伤感。只有母亲还是那么乐观,对过去的悲伤显得淡然,却总喜欢听别说她庄稼做得好,对自己今年的收成却感到十分满意。

俗话说,人多好种田,经过一天半的时间,母亲的菜籽就颗粒归仓了。真是一个大丰收,母亲的菜籽今年收获了差不多1500斤。望着母亲充满快意的笑容,我们怎么也笑不起来,一个70多岁的老年人,想想都是个天文数字,无不充满了内疚与自责,坚决要求母亲不能再做庄稼了!见我们态度坚决,母亲态度有些松动,说“明年你们把土里种上树苗,我就在家给你们看树苗,就不种了”。其实我们也明白,这是母亲缓兵之计,但也过多的责备,只是怕伤了老人家的心。

当忙完了收割回到老屋时,已近黄昏。连续的劳动,让我们这些脱离劳动岗位已久的人来说,确实有些吃不消,感到非常的劳累与疲惫。晚饭后便早早地躺在了床上,只想好好地放松下。当一切安静下来时,窗外,那和着风的蛙鸣虫声续续地传送着,一浪盖过一浪地拉着思绪飘摇。它们仿佛才从一个悠长的梦里醒来,当黄昏来临时,蛰伏在白天的虫儿,就在田间地坝一起奏响了小夜曲。它们的歌声一阵阵地在田野里翻卷滚涌,一阵阵地此起彼伏,一阵阵地时疏时密,时快时慢。波谷时万籁俱寂嘎然而止,高潮时却似铺天盖地的凌空响起,弹奏得有如天籁之音。这边的虫儿你吟我唱,那边的虫儿又你唱我和。像一段极和谐的乐音,又仿佛一场盛大的歌坛盛会,但不知是谁在指挥着这巨大的合唱,不知是谁,会把这大型的合唱指挥得如此完美。或许,无垠的乡野就是那巨大的乐坛蛙鸣与虫声,才是自然界最和谐的音符吧。

听着蛙鸣虫声,嗅着家乡的气息,渐入迷糊,半梦半醒间听见母亲一个还在为明天的农事忙碌着……

篇2:《蓝田乡约》的自治性质

关键词:蓝田乡约,自治,礼教,宗族

中国自古乃礼俗社会, 传统就有源远流长的乡村自治资源, 远可溯及北宋吕氏乡约, 近可证民国梁漱溟之乡村建设实验。

在地方领袖的倡导组织下, 乡民成立一个互助性自治组织, 推广一乡一村之教化与救济, 并选举出有德之人来当自治首长, 主赏罚。日常事务则由成员按月轮值。定期有集会。此类地方绅士基于地方安定而定的乡约, 它与国家权力控制不同, 是乡村中以士绅为核心的权力场域对地方的规范与管理, 或可称之为士绅自治, 其特点是以儒家礼法为核心。

关于这一性质, 可由三方面加以分析:

1. 以礼教为手段, 进行道德约束, 规定各种惩罚是道德约束的保障

由上文乡约的文本形态分析可知,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成;患难相恤”是吕氏的四个方面, 包含在乡约、乡仪两个部分内。主要规定处理乡党邻里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规定乡民修身、齐家、立业、交游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过往迎送、婚丧嫁娶等活动所要求的礼俗规定。其都符合传统儒家礼法的道德约束。

当然, 乡约也有惩戒规定:“犯义之过, 其罚五百, 轻者或损至四百三百。不修之过及犯约之过, 其罚一百, 重者或增至四百三百。凡轻过规之而听, 及能自举者, 止书于籍, 皆免罚。若再犯者, 不免。其规之不听, 听而复为, 及过之大者, 皆即罚之。其不义已甚, 非士论所容者, 及累重罚而不悛者, 特聚众议, 若决不可容, 则皆绝之。”此约根据过之大小, 给予惩处。但这只能看成是对道德规范的维护手段, 与国家刑律不可同日而语。

2. 约束的目的是维护乡村范围内的稳定发展

因其自由组织、自治结约的性质, 乡约有着相当强的教化作用。儒家的教化, 不是一种由下而上的运动, 是由上而下的, “先知觉后知, 先觉觉后觉”。儒家认为人有圣、哲、贤、士、凡、愚的差等, 教化目的就是通过圣人, 设立一个标准, 让一般人士都能够以其为榜样, 努力向上, 即“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而细看乡约文本, 则符合儒家教化礼俗规定。

3. 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体现了士绅阶级的权力场域

《蓝田乡约》在组织形态上如下:“每月一聚, 具食;每季一会, 具酒食。所费率钱, 合当事者主之。遇聚会则书其善恶, 行其赏罚。若约有不便之事, 共议更易。”可见, 主持议会之人肯定具备一定的经济以及声望号召力。简单而言, 即为乡绅——乡社中具有声望、人格魅力、组织能力与公共关怀的地方精英, 独立于官府之外的自治领导者。在传统礼法社会, 不管政治是清明还是昏暗, 总有一群乡绅致力于社会构建, 造福地方。

而乡约之中规定的乡绅的自治权力, 其生成机制是自发的。乡约基于地缘合作而把权力集中约束于以乡绅为首的约正, 出发点是教化乡民, 劝民为善, 厚其民风, 维护地方的稳定。在自治本质的士绅治理中, 一乡之民的“刑德二柄”则掌握在乡绅手里。在宋代儒家的观念里, 天下是万姓之天下, 社会是我们的社会, 读圣贤书的儒家士君子, 既有治理社会的责任, 也有这个权利。

由此可见, 乡约是乡民自治的制度, 不是皇帝的要求。乡约也是一个实体性组织, 乡民可自愿加入或退出, 民主选举乡约长。传统乡社通过这样一套制度与组织, 维系地方秩序, 实现互济互助。这才是古代乡约之治。

参考文献

[1]陈俊民.蓝田吕氏遗著辑校[M].北京:中华书局, 1993.

[2]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3]刘笃才.民间规约与中国古代法律秩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4]李文治, 江太新.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5]袁兆春.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关系分析——兼论乡规民约与国家法的冲突与协调[J].济南大学学报, 2000 (01) .

[6]张明新.从乡规民约到村民自治章程——乡规民约的嬗变[J].江苏社会科学, 2006 (04) .

[7]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8.

篇3:乡约云南宾川

朱建斌2006年被任命为云南省宾川县县长。“卖果难”过去一直是困扰宾川水果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把水果卖出去都是摆在历任县长面前的头等大事。2008年,全国柑橘市场受四川广元大实蝇事件的影响,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柑橘滞销,宾川的柑橘也跟着遭了秧,全县13万吨柑橘滞销,这可愁坏了朱建斌。他思前想后最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要带领全县的领导班子在昆明市国贸中心卖柑橘,这在当时的宾川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个星期之后,在国贸中心,人山人海,昆明的老百姓见到了这样一幕:宾川县的县长朱建斌带领宾川县的党政领导干部在大街上賣起了柑橘。当天,宾川的滞销柑橘就卖出了一半多。

2009年,朱建斌调任宾川县县委书记,他为水果销售开通了绿色通道,宾川水果出入高速路可免证、免费通行。此外,宾川县水果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促进了农民增收。朱建斌还积极打造宾川水果品牌,实行分级销售。2010年,宾川成为云南省首家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水果产量位居云南省第二位。2011年,宾川又被中国果蔬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水果之乡”称号。如今的宾川已从传统意义上的水果大县向水果强县转变。(朱建斌的联系电话:13588502199) (中央电视台七套《乡约》栏目供稿)

上一篇: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思考下一篇:家乡的桥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