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散文

2024-04-14

橡树散文(共14篇)

篇1:橡树散文

橡树散文

橡树,栎、柞也。居北国,在我的家乡,沟壑巅峰,岸丘崖壁,满山磨岭,比比皆是,芸芸众生,如同平民百姓,只要有人类的存在,就遍布它的影子,太熟悉太平常不过了。在山区长大,打童年就熟悉它,生活里也经常接触到它,应用它,离不开它。最直接的就是灶下之物——烧柴,以至于家什把,农具,直至盖房子用的杆杆棒棒,打家具等。

橡树,一度也曾厌倦过。听老辈们讲,伪满时他们被日本鬼子抓劳工,吃的就是橡树种子磨成的面粉橡子面,这东西苦涩难咽,吃多了要积累中毒的。我的童年,赶上我们国家吃二两粮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产队在我们家的老屋安了一盘大石磨,一头毛驴绕着那圈走不到头的磨道成天的转,那位年长的街坊伯父将枯黄的,浸湿了的,片片张张的勃勒叶子一把一把的欻进石磨眼里,然后再从磨出来的浆液中过滤出细面子,分给社员做口粮,大家管它叫带食品,顾名思义就是代替食品的没有营养的食物,屯里一个同龄妹妹就是因为这东西吃多了,大便不通,没有看到今天的生活的。

拜读中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那首抒情诗《致橡树》,对这一平常之物深为了解,增加了好感,直至另眼看待,认识到她的韧拔个性和博大生机。

家乡村落都是依山而建的,缓山坡岭到处都是橡树中最常见的一个品种尖柞,不管是沙土岗子还是砬头风口,到处都生长着。锅上米,锅下柴,农家过日子两件大事,在电的能源还没有充分开发的年代,柞树担负两件大事之一,烧柴的大部,是赖以生存的生活消耗物品之一。柞树作为做饭和取暖的烧柴一茬茬的被更新砍伐,又一茬茬的发出新枝长大,周而复始,永葆旺盛的生机。

感到新奇的是橡树做的木桶,想到我童年时见到过的木头箍的原始水桶的样子,那么沉重笨拙,提起都很费力,别说担水啦,没想到橡木桶因窖酒还能出名。听说世界上那些著名的轩尼诗、马爹利、拿破仑、人头马等红酒都是通过橡木桶窖藏出来的。在英格兰酿酒史上记载,在十七世纪,英国的制酒商为避麦芽税,制作大大小小的橡木桶,盛装酿出的红酒藏在山洞里,一年后,取出发现酒的颜色变成金黄色,酒的味道异常香醇,并伴随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芬芳味,后来发现是橡木做的盛酒器具在葡萄酒贮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橡木桶又被创作成一件盛酒的艺术品,体现葡萄酒的悠久文化,走进品位生活,登上大雅之堂,令人刮目相看。

真没想到,这坚硬粗涩的橡木,竟然是助它物成名的背后功臣。

家乡有个吃勃勒叶饼的`传统习俗,每年农历“六月六”这天,农家大嫂上山采回勃勒叶,即橡树的一种,学名槲树的鲜嫩的叶子,将高粱米面或者是玉米面调成糊状,摊在勃勒叶子上面,那正值北方农家芸豆下来的时候,夹上芸豆馅,摆到锅内蒸熟,有特殊的一种清香。习俗源于何年代,没人说得清楚,但一直不能让山里人忘怀,延续至今。

像树叶,你不好吃,但你也会借它物把清香留给人们。

橡树品种很多,我们家乡常见的有尖柞、槲树、青棡子等。尖柞、槲树擅长在山皮裸露的瘠薄的阳坡土壤上煎熬,青棡子在阴冷潮湿的背阴坡上茂盛生长。我的家乡因柞树多而成为柞蚕的故乡,家乡的山上,到处都可以见到马架窝棚遗址,那是蚕民看鸟背雨的地方。柞树叶子,一茬茬的被柞蚕吃掉,裸露光枝,又一茬茬的萌发,最后枝头一撮秋叶才是她自己积蓄越冬营养,赖以繁衍生存的求索。这里有几代从事柞蚕放养业的农民。柞蚕以柞树叶子为食把让它转化为蚕丝,成为家乡最古老的出口创汇商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朝大诗人李商隐写春蚕情深意长,至死不渝的著名诗句,演绎至吴玉章先生的“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的牺牲自我的奋斗精神传颂古今。

橡树,你那苦涩的精华亦成为志者的励志食粮。

家乡最高的山峰是步云山,海拔1134米。在波澜起伏的辽东半岛群山和丘陵中它浑宏壮观,秋霜、春雪都要比其他地方早来和推迟半个月。在它的西坡有一片从来未曾砍伐过的槲树,枝干九曲十八弯,癍痂错节,正如同舒婷形象的笔下:“象刀、象剑、也象戟”,脚下养护着厚厚的腐叶和油渍渍的黑土,裹覆着参差碌砺的山岩。

我喜欢爬山,但不是为了去找那“山高我为峰”的感觉,喜欢站在高山上熟悉认知家乡一片片土地,一处处角落。我还爬过步云山区第二高峰,曾被称过母亲山的老黑山,海拔也是1000多米。开始上去,令我大失所望,那里根本没有“我为峰”的感觉,因为峰顶依然长满了两三丈高的老柞树,站到峰顶,脚下是刀背似的山脊,头顶依然树影婆娑,见到的是透进来筛网状的微弱阳光,骑着刀背似的山脊攀行,仍如同停留在爬山过程的林海中间。寻觅远山、山下河流和村庄,要透过林缝隙中寻找。我是陪同庄河电视台记者盛老师去的,我们在给山下景色照相,要透过密密夹夹的林缝隙中寻找位置。出于职业要求,追求画面完美,老盛提醒我别把死树橛子拍进去,我说:“要它,我喜欢这些原生态的青棡子树历练沧桑的感觉”。

老黑山,葱葱茏茏,被如烟如云的绿色笼罩着,那里是辽南剩下的不多见的原始森林。它和整个步云山区一样,因海拔高,林密,物种丰富。有占据缓沟湿润沃土的野核桃林,有盘踞高山沟壑避风处盛开娇白如脂花朵的天女木兰,有借高枝腹压群芳的珍贵野果山葡萄和软枣……尽管如此,但凡大面积成片的林荫都是以青棡子这种橡树为主,它不挑剔生长环境,山脊,崖头,岩岗,除了那些有生长优势的地方,剩下的都成了它生存繁衍的地方。

步云山区多冰川时期地理构造遗迹,每座大山峰下的坡岰处都有一溜自上而下的大石峤,巨石交错,俯山如泻,缝隙深不可测,底层偶能听得到倥珑的流水声,履历世纪风雨,乾坤沧桑。那是亘古留给辽南高山的一景,是橡树还没有征服的局部。橡树林与大石峤的结合部,是大山里物种生长黄金地带。那里常年有淡云缭绕,是沃土水气积聚的地方,那里是大山中最开阔的地带,视线最好,最阳光,橡树站在山峰上,岗头上,为其遮风挡雨,庇护着山坳,把通风透气的大石峤边缘处,把阳光、湿润、温暖推让给那些娇艳的树种,短翅卫矛、七角枫、天女木兰、灯台树春天,让它们先尝大自然的清新,让它们最早展现娇艳的身姿,绽泛绿绒,开遍如血如雪的花朵,把绚丽的显赫镶嵌在那高山间还披着疲惫的旧叶的橡林怀中;秋天,让它们最先解脱耸山的闷罩,先享金秋的的甘洌,让浓叶泛赤,果实潮红,先于自己红向万山。待苦霜殆尽,你尽在枯黄,还不时的撒播雾霭,留恋那山坳间,护着那里站在自己前头的抢眼的缤纷色采。

我爱橡树,你虽然没有山花那样的烂漫和美丽,但却有海潮般滚动的葱茏和壮观;你虽然没有枫叶的嫣红和鲜艳,但却有与红日媲美的红遍万山的胸怀。我敬仰橡树,作为这个世界万物中最平常,最普广的一个,敬仰它旺盛的生命力,充实了这个世界,更敬仰它廉价与人类的付出。

篇2:橡树散文

无异于平地惊雷,在沉寂了十年后的1979年,震天巨响了,爱情的内涵、意义、价值被诠释得出神入化: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二十多年来,这棵“橡树”在我心中长得根深叶茂。

我再次读到这首诗是去年,它已被编进高中语文教材中。

虽然不及少女时代的震惊,但同样不能平静。我尽情寻找朗读磁带,划分男女朗诵章节,收集有关舒婷的新作。毕竟,爱情第一次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教材,我想不遗余力对学生们进行最初的启蒙。当我妄图用一切来感染学生时,学生一副漠然视之的表情,倒是他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这般“纯情”?(“纯情”最恰当的解释是“老土”和“白痴”。)他们已经不相信爱情。这一代人的过于现实而缺少应有的浪漫使我觉得悚然。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大了,二十年间几乎是沧海桑田,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使得苦行僧似的理想大厦轰然倾蹋,入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实用化、功利化,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空虚、苍白,爱情随之也纳入了商品范畴,诸如漂亮的脸蛋、娇媚的身材,房子、车子、票子、位子都成了衡量爱情的筹码。

想当年,我的一位大学同学,爱上了她的“兵哥哥”,义无返顾地跟随他驻扎在帕米尔高原哨卡。我的一位小学教师,年方二十六岁的她,为了维护爱情的纯洁,竟喝敌敌畏自尽,原因仅仅是她比男友大五岁,在当时成了一个罪名——玩弄男性,她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竟以死明志。

实在不敢比较这二十年来,人们爱情观的变化,但总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在说到爱情这个字眼时,会脸红心跳,会小心地呵护着她,并固守一个承诺,在可能的时候,依然会挺身而出。

但愿年轻人的爱情,会依然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含蓄;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深情蜜意;有“执子之手,与尔偕老”的天长地久。

篇3:华润·橡树湾二期

小区配套建有会所、商业、学校, 布局合理, 方便使用。自然通风良好, 基本功能齐全。总体规划布局较为合理, 基本满足各功能需求, 景观资源丰富。同时, 楼体面向南向的设置和短进深、大开间的通透性设计, 保障了无论在建筑内还是院落中都拥有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建筑形体简洁, 立面挺拔, 层次感强, 既庄重又凸显品质。套型种类较多, 建筑面积控制较好, 进行了多种拼接, 有很好的市场适应性。

篇4:让“橡树”长成“橡树”

在生活中总是期待美好,尤其是在孩子成长这件事上。而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种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一群人他们感到痛苦,却不知为何痛苦。他们有着体面的职业、满意的收入、稳定的情感生活,但不知为何,他们就是不快乐。他们对自己的描述是空虚、没有活力、觉得生活没意思,但却说不出具体生活中有哪些不满意,总体的感觉是似乎自己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我想所有的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快乐的人生,希望他们感到有活力、有创造力、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对于这样一种现象,英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温尼科特(D.W.Winnicott)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解释。

我们先来了解温尼科特对此给出的几个心理学专业概念:自体 用于描述个体对其主体性的感觉,如内在现实感,个体意义感,自我体验的真实感。真实自体(真我) 包含每个人独特的、原创性的部分,也与身体的活力联系在一起,只有真实自体才有真实感。

虚假自体(假我) 虚假自体来自于对环境的顺从,它有着符合教育与社会化需求并保护真实自体的积极意义,但它也会使个体变得僵硬,永远不会真实和自发,它感觉到不真切。虚假自体障碍(假我障碍) 真实自体和虚假自体之间需要平衡,健康的虚假自体是需要的,但如果走向极端,就会造成虚假自体障碍。虚假自体障碍是主观感受本身出了问题,个体通常有不真实的感受和无用感,同时感觉空虚并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

妈妈的能力

温尼科特将我们前面提到的现象归结为“虚假自体障碍”,并将此现象与婴儿生命初始母婴之间的互动变化联系了起来。他认为“真实自体”是否能够得以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母亲是否有能力对婴儿的需要做出反应,是否能够对婴儿体验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响应。

小婴儿是种子还是白纸?

在这里又有另一个问题需要妈妈们思考:我们的孩子是带着先天的倾向与潜能来到我们身边,还是降生时只是一具空空如也的躯壳,等着我们用我们喜欢的内容去填满?或者换一个说法,小婴儿的精神核心是一颗种子还是一张白纸?

若我们相信它是一颗种子,就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好奇,等待种子破土而出,细心地观察它的需求,给予水、阳光、空间,让它慢慢长成一株植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原来它是一棵橡树,或是一棵松树,或是一株玫瑰,或是一棵小草。如果我们认为它是一张白纸,可以任由我们图画,最终的作品完全在于我们如何创作,那我们就可以不去关注小婴儿的需要,凭自己的爱好随意发挥。

温尼科特解析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体,就像植物一样,但是在一开始,自体只是潜在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像一粒种子。那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一粒种子要成长为一株健康的植物,需要一个适合它的环境,对于小婴儿来讲,这个环境就是母亲。

小婴儿的需求

小婴儿在出生的最初几周是如此弱小,所有的需求要完全依赖于母亲的响应才能满足,同时他对自己身体的感知与运动尝试的意义,也靠母亲的回应得以确认。若母亲能全然跟随小婴儿的节奏,及时满足他的各种需要(饿了及时哺乳、哭了及时安抚等),同时欣喜地对小婴儿的各种尝试给予注视与确认,那么小婴儿的自体就会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建立起来,他会觉得自己仿佛可以控制整个世界一样无所不能,弱小的自我渐渐变得有力量。

相反,若母亲不能跟随小婴儿的节奏,却要小婴儿适应自己的节奏(比如定时喂养、哭声免疫法等等),对小婴儿表情与动作的发展视而不见,小婴儿就会因无法获得控制感而充满恐惧与焦虑,他对自己认识的尝试也会遭受挫折。他会因需要顺从环境而开始发展出虚假自体。这样的母亲不是出于恶意,她只是没有能力去理解孩子的需要。

随着小婴儿渐渐长大,做自己或顺从环境的选择一直随着环境的变化随时浮现。完美的母亲并不存在,不可避免地,小宝宝总会受到一些挫折,所以所有人都会有虚假自体。但根据环境总体促进性的不同,虚假自体具有不同的程度:极端的虚假自体像真的自体一样建立起来,旁观者也认为它就是真实的个体,但它有本质上的缺陷,真实自体是被隐藏的;健康的虚假自体代表一种日常的适应性的“社会礼节”,一种健康的对社会化礼节的妥协,个体仍然是创造性和自发的存在。大多数人的虚假自体处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

顾老师的育儿心经

在此,我想聪明的妈妈们都已经知道如何去避免了。我们对孩子要做的就是注视与跟随。我们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的变化与发展,让他在我们的目光中确认,真实的自己是被期待与允许的;我们跟随着孩子的节奏,等待着这颗种子破土而出,成长开花。我们不去制造顺从听话的孩子,而是帮助他们成为自己。帮助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帮助他们焕发自身的创造性。具体的做法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花时间用心地陪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之中,观察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不要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一直缺席,不要在陪孩子的时候心不在焉,不要对他期盼的眼神视而不见,不要逼迫孩子成为你喜欢的样子。

顾红梅

篇5:《致橡树》说课稿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说教学重点:

1、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说教学课时:

1个课时

说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五、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篇6:路旁的橡树 教案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保护橡树的高尚品德。

3、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自主阅读课文,体会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保护橡树表现出高尚的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我们学习过的第7课,那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森林树木的,他们贪图眼前利益而大量砍伐树木,最终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那么我们看本课中的人们又是怎样对待树木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资料自学

2、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3、自我思考总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集体交流

1、能认识“橡树、筑路、批示”等词语。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交流每段写了什么事

○2组织讨论整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解“高尚”词语意思,并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4为什么说筑路人有颗高尚的心呢?

可从几个方面回答:停止埋排水管;工人沉默不语,不可砍树;工程师在橡树和筑路计划的选择中,叹着气;绕开橡树,最后直路成马蹄形。

四、扩展延伸、联系实际

1、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2、除了书上的办法,你还有其他好方法吗?发挥想象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篇7:《路旁的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高尚的心。

3、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高尚的心。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趣,导入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3、自读课文,看看这棵橡树和工人们的停工有什么联系?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公路和橡树的?

2、交流讨论。

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形。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公路”和“橡树”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3)先试着把起因、经过、结果叠加起来,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像这样把课文的脉络理清了,把每段表达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希望大家以后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会用这种段意叠加法。

三、研读课文,体会“高尚”

1、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们“高尚的心”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语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引导学生拿出笔画一画描写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们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一下。

2、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1)思考:面对这棵阻碍筑路计划的橡树,大家都沉默不语,但是此刻,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波澜起伏,你们能猜想一下,他们此刻正在想些什么吗?

(2)体会两个叹气的不同内涵。工程师为

叹了口气。工人们为

叹着气。(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段话。(4)品读对话,他们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①想想他们是以怎样的语气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②补充句子: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

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

说。(5)最后,他们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 ①指学生回答。

②课件出示楔子的图片,了解什么是楔子。

③交流:为什么要在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地里去呢?

4、教师引读:几年过去了,公路建成了,这是一条怎样的公路呢?

5、结合插图理解:这条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只有一个马蹄形弯儿,这是为了留下这棵橡树而特别设置的。这弯曲的马蹄形,似乎在告诉过往的每一个人

。(学生练习说话。)

6、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是怎么说的。(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7、练笔:这棵挺立在路旁的高高的橡树,成了这条宽阔的公路旁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响,它似乎也在告诉人们„„你听到橡树说的话了吗?让我们写下来吧!

8、交流汇报。

四、对比阅读,升华主题

1、过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为什么对这棵橡树感兴趣呢?他写这棵橡树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2、回顾:我们学过的前一篇课文叫《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人们是怎样做的?

3、小结:环境需保护,修路绕橡树。通过本板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我们更知道了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道理。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并搜集这样的小故事读一读。

篇8:《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诗歌。这一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 通过想象和联想, 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二、说学情

这一阶段的学生敏感、细腻、感受力强, 对人生、尤其是对爱情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而这一时期又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 我利用学习《致橡树》这首诗歌, 使学生在赏鉴诗情的同时,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及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中明确提到,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另一方面, 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任务, 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任务。因此, 围绕着三维目标, 结合学生的特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找准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内涵, 理解作者倡导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以及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成诵, 把握诗歌的意象及内涵。难点:对诗歌中的意象及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和学法上, 我遵循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诵读、设疑、自主探究为主线, 在本课中主要使用了诵读感悟法, 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通过这五个步骤, 由浅入深, 逐步提高, 以完成教学目标,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1. 导入激趣。

有人说, 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 爱情就是黑暗中点亮你心灯的那把火;也有人说, 爱情就是出门在外时的一个电话两份牵挂, 可以让彼此的心在等待的相思中一起回家……“爱情”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曾引出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恩恩怨怨、酸甜苦辣……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呢?是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吗?是“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一夕欢愉吗?是“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抽象虚幻吗?我如果爱你, 不应该怎样爱, 又应该怎样爱呢?那么就请大家听一听美丽的木棉是如何为我们解答的?语文课应该是诗化的, 是渗透着美和激情的启蒙课、召唤课, 假如没有丰富的诗意的情感和溢满审美清泉的语言, 就不可能有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诗意的放逐。因此, 用诗化的语言对诗歌进行导入, 一方面, 意在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 另一方面, 激发学生对本诗的学习兴趣。随后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展示课前查找的关于朦胧诗及诗人的情况。教师通过投影片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把握本诗的内容、主旨。

2. 诵读感知。

学生试读, 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创设意境;教师范读是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 是不讲之讲, 是熏陶, 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有了美的体验, 这为下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由诵读, 体味文本。在音乐中学生自由地诵读诗歌, 和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 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3. 品读赏析。

通过几轮的诵读, 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知, 为品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读的过程中设置如下几个问题:诗中出现了几个意象, 分别是什么?每种意象有什么特点, 分别象征了哪种爱情观?作者否定了怎样的爱情观, 又肯定了怎样的爱情观?对诗人否定的这几种爱情观你持什么态度?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你喜欢哪些诗句, 说明理由, 并有感情的朗诵。前三个问题都较为简单, 学生通过教师点拨都可以顺利完成。第四个问题是开放性话题, 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鉴别、分析及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师要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控, 让讨论适可而止,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诗歌的诵读和理解上。第五个问题:这是一个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过程, 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 表达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 教师应对重要的诗句进行点拨, 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所赞赏独立平等、互依互助的爱情观。以上的这些设计, 改变了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符合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思考、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 美读回味。

个别诵读, 分享体验。先由一名学生进行朗读, 学生评点, 教师指导;然后请这名或另一名学生再次朗读,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配乐, 诵读全诗。通过配乐,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再次体味诗人倾注在诗行中的独立平等、互依互助的爱情观。

5. 拓展思考。

爱情是美好的, 爱人是美妙的, 被人爱更是幸福的, 中学生能不能品尝男女之间的爱情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在此, 教师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帮助者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请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 用学生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的探讨。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 用幻灯片出示短文《藏好爱的种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感情;除了男女之间的爱情, 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追求的爱?这一问题是对前两个问题的升华, 是对爱的扩展和延伸, 引导学生发现除爱情外, 人类还有更博大的爱, 从而使学生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6. 推荐阅读:

小说《简爱》, 《简爱》是一部关于自尊和爱的小说, 它讲述了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虽屡经磨难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女性形象。它所阐释的主题是:人的价值=尊严+爱。推荐学生阅读这部小说,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深化、内化, 同时也达到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

七、说作业

尝试创作一首朦胧诗。这一设计, 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但又对其有很大的吸引力, 激发了学生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热情, 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成果, 更是对本单元诗歌学习的总结。

八、说板书

篇9:北美红橡树等

生长速度中等,在潮湿、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每年长高60厘米。北美红橡树喜沙壤土或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耐环境污染,对贫瘠、干旱、偏酸性或碱度土壤适应能力强。种子繁殖,种子不需要处理即可发芽,但发芽时间较长。若播种前在5℃条件下处理30至45天,可以提高发芽率,2~3周即可发芽。每667平方米(1亩)播种量在100~250公斤,播种时应将种子横放,以利胚根向下生长。覆土厚度2~5厘米,当年苗高可达20~40厘米。

红橡树是优良的城市观赏树种,在街道、公园、校园和高尔夫球场用做遮阳树,特别适合大面积栽培。广泛用于城市绿化观赏,同时具有生态价值,可用于地被恢复,还可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见中插四图4)(北京张卫红)

五彩凤梨

五彩凤梨是十分美丽的家庭盆栽植物,也可以用吊盆栽培。其花穗艳红,叶片向四周散开,叶有黄白斑纹,类似艺兰。

五彩凤梨繁殖容易。每年夏末秋初,就有花苞冒上来,迟开放者可逾越新春才谢萎。鲜红的花苞枯谢后,可齐脚剪除,小休十天便换泥换盆,用优质培养土或合理配制的花泥均可以。所用花盆宜小勿大,因为其根系幼小,花盆过深或过阔均易积水,引致烂根。植土保持疏松,切勿淤塞,排水要畅通。

篇10:路旁的橡树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出示)

公路 宽阔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3)其他同学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篇11:《路旁的橡树》教案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多种方式读、体会重点语句,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棵高大的橡树)请同学们看着这棵橡树,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2、教师导入:这课橡树坐落在南北方两座大城市间,可是人们打算在此修建一条宽阔、平坦又漂亮的公路(课件出示:公路),这课橡树挡住了去路,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八课,去看看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1、教师边板书边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在本节中应该学会什么呢?请看略读提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略读提示)

2、出示学习目标:

①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探讨。

三、汇报交流,深入探讨

(一)图文结合了解橡树的特点,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1、(出示图片)课前我们对这棵橡树有了初步的认识,它高大、粗壮、结实那么课文中又有哪些专门描写橡树的语句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⑴生自读文,完成任务。

⑵检查汇报,品悟重点语句

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语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①指名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随即板书)

②对比句子:出示“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③这里将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④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⑤仿写练习:我校校门口有一棵松柏,大家能仿照着作者描写橡树的方法来写写这课松柏吗?

2、这么美的橡树,你喜欢吗?那么文中写道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他们也喜欢这棵树吗?(指名说)

(二)集体讨论句子,感悟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

1、指名回答(工程师工人)。

2、看来大家的回答并不统一,那么我们分别来在文中找找工人和工程师发现橡树后都有什么表现的句子,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和小村庄的人们一样吗?

1)找学生汇报文中对工人做法的描写(课件出示:“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们也沉默无语。”、“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2)找一生汇报文中对工程师做法的描写(课件相机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过渡:你们找得可真准啊!我们发现这里的人们对待橡树确实和小村庄的人们不同。那么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①学生自由读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体会。

②汇报:学生叙说理由

③师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汇报,让我们体会到了筑路工人们都有一种自觉的保护树木的意识,他们的这种做法也是一种保护环境的.行为。如果你也在现场也会这样做吗?这样想吗?那么请你们带着和他们同样的感受再次读读课文第2——7自然段。

3、面对这样一群筑路工人你想说些什么?

4、思考:

1)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篇12:致橡树教学反思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的爱情诗代表作,在诗中,千百年来那种男欢女爱的程式描写不见了,女性对男性的温顺依附关系也被彻底否定,代之以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新型爱情关系;同时《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在诗中作者通过象征手法,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意象,向我们传达了它独特的情感内涵;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诗歌中鲜明而独具特色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诵读感悟法和探究交流法。

在导入环节中,我以播放《简爱》影片两个小片段来引领学生进入一种情境中,然后以对简爱爱情观的分析的开场白引出本课内容——舒婷的爱情宣言,让学生去思考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这个话题,就学生的反应来看是非常成功的,显然激发起了学生学习这首爱情诗的`兴趣。

导入环节之后我设计了“走近作者,知人论世”这个环节,让学生简单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但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朦胧诗及朦胧诗的特点,为理解诗歌内涵蓄势。但我感觉这个环节的介绍有点拖沓,应该再简洁些。

接下来进入配乐诵读的环节,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优美的意境中,通过FLISE配合诗歌内容的动画播放和舒缓的音乐,我进行了有感情的诵读,整个课堂沉浸在一个美的诗的境界,我认为这个环节是本课最大的亮点之一,充分唤起了学生诵读本诗的兴趣。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观察教师的表情,感受教师的**,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对诗歌的感性认识,比一味的让学生朗读更能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情感。

但因为诗歌是需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才能获得情感体验,是以有声的语言来再现无声的诗歌境界,所以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以学生朗读为主,通过齐读,让学生整体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通过个别朗读,男女生分读,学生互相点评等方式,并配合诗歌讲解的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慢慢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首先应该理解诗歌的意象,然后才能由此把握住由多个意象组合而营造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旨内涵,这是鉴赏诗歌的指导原则。所以在具体的文本研习中,着重在于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诗人舒婷热情坦诚地歌唱了自己的人格理想,诗中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所以在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时,应该将“象征手法”这一艺术手法点透,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选择“木棉”这个形象代表女性形象,和传统的一些代表女性形象的物,如柳丝、水等进行比较,比较出他们不同的点,这样学生就对本棉的象征意义把握得比较到位,从而很好得理解本诗要表达的爱情观,

在教学设计中出于考虑到时间的限制,没有涉及对诗歌结构特点和语言形式特点的分析,这是我疏忽的地方,此诗的教学重心不仅仅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还应该把握诗的形式结构,特别时结构里面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这是以后的诗歌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因为诗歌的美,在于它的意象、结构形式、音韵节奏等多方面的。

在领悟本诗的思想和探究本诗的手法之后,我设计了“结合体验,谈谈感想”这个环节,但主要是引导学生谈对爱情的新的认识,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并写出来,然后进行交流,这个环节设计得非常成功,学生精彩的一句话表达赢来了听课师生的阵阵掌声,教室里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本课在这个环节达到了高潮。

最后的课尾,我设计了“总结启发,换位尝试”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萌动和早恋现象,同时让学生以《致木棉》为题,写几句小诗,课后完成,从后来收上来的学生作品看,大部分学生真正领悟了这首诗。

然后师生一起再次诵读全师,再次进入诗的境界,结束本课。感觉这节课上得还是非常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致橡树原文欣赏: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篇13: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

一.二元对立的结构

舒婷的《致橡树》以否定的爱情观与所追求的爱情理想的抒写构成了二元对立的艺术结构, 诗歌的第一层次:“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批判了广大女性的自我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爱情观念:对男人的依附, 做男人的附属, 实则是缺乏自我、人格丧失。诗的第二层次:“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批判了男人世界世俗社会的爱情观念:要求女人无私奉献, 甘于牺牲自己, 成全男人的事业。这种观念实质还是“以男性为中心, 女人只是陪衬物”的不平等社会世俗观念。诗人在抒写了她所否定的爱情观后, 就以生动的意象表达其独特的爱情观:“我必须是树, /你近旁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诗人要求女性和男性平等的自我独立意识展露, 木棉与橡树比肩而立, 同在蓝天下谁也不依附于谁, 谁都作为树的形象而屹立。接下来的树与树的告白:“根, 相握在地下;/叶, 相触在云里。”紧握在地下的根昭示了他们心心相印的深情, 这是任何狂风暴雨都难以将他们分隔开的;相触在云里的叶表达出他们相濡以沫的真情, 这是任何花言巧语都难以将情谊表达的。“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就是两心相印的真情, 这就是相互尊重的爱情。在心心相印中, 双方仍然保持各自独立的性格:“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男性的橡树充满着阳刚之气, 女性的木棉洋溢着阴柔之风, 双方都不以消弭自我的个性而迎合对方, 而是依然保持自己鲜明的特性。以地位平等为前提, 以人格独立为基础的爱情, 才是真正的爱情;它既能担当艰难困苦的严峻考验, 也能经受欢乐安逸的消磨而不失爱的本质。爱在甘苦与共, 爱在风雨同舟, 这才是舒婷心目中理想的爱情。诗人总结性地概括了这种理想的爱情关系: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永远分离”是为了真正的、彻底的“终生相依”, 即在人格独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的同声相应, 同甘共苦, 相互扶持。在诗篇的最后, 诗人把这种亦即亦离, 貌分神合的理想爱情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摒弃了依附与奉献的传统爱情模式, 那种平等、独立、相知、甘苦与共的爱情, 在诗人看来才是“伟大”而“坚贞”的爱情。诗人在二元对立的构思中, 在被否定的爱情观与向往的爱情境界的比照中, 突出一种坚贞的爱情, 不仅爱橡树伟岸的身躯, 而且也爱橡树足下的土地。诗歌通过二元对立的结构, 表达出了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

二.诗歌的整体意象

诗歌必须以形象表达情感和思想, 意象就成为诗歌的精魂, 通过意象的择取与描绘, 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含蓄地道出。舒婷的《致橡树》就以新颖丰富的抒情意象来抒写其内心对于世俗的爱情观的反对与不满, 表达其对于心中理想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在诗歌创作中, 舒婷常常从日常生活中择取意象, 这使其诗作中的意象显得十分亲切, 她又常常赋予其择取的意象以十分独特的内涵意蕴, 使其诗作中的意象具有十分新颖的意味。《致橡树》中的主体意象是橡树与木棉, 诗人十分独到地择取了这两个外形迥异的意象, 并赋予它们性别色彩, 有着伟岸身躯铜枝铁干的橡树充满着男性的勃勃英气, 有着红硕花朵的木棉洋溢着女性的娇艳美丽, 也有着思想的深沉、行为的果敢, 在勾勒橡树、木棉的各自特性后, 诗人突出描写橡树与木棉的比肩而立、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终身相依。诗作中, 诗人还以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烘托反衬橡树、木棉之间的爱情, 以针砭诗人所反对、所不满的爱情观, 这使诗作中的抒情意象显得新颖而丰富。诗歌中所择取的意象群体都是与橡树相关的, 无论是攀缘大树的凌霄花, 还是站立枝头歌唱的鸟儿;无论送来清凉的泉源, 还是衬托威仪的险峰, 都是诗人精心思考择取的, 从而在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远近交错的背景中衬托主体意象, 使整首诗洋溢着诗人赋予大自然的清丽深邃意境。

从意象的角度看, 全诗主要由伟岸挺拔的橡树和红硕丰满的木棉两组意象组成, 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篇总体上的象征框架, 诗人独立平等的爱情、人格理想正是依附在这两组意象上表达出来的。诗歌之所以采用整体象征, 也由于诗人的构思意图不一定把作品题旨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在这两组主要意象之间, 诗人又精心选取凌霄花、鸟儿、清泉、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 来表现她要否定的依附与奉献的爱情和人格类型;选取刀剑、火炬、寒潮、霹雳、雾岚、虹霓等意象, 来深化她要正面肯定的独立、平等的爱情和人格追求。以木棉和橡树为中心的意象群既主体明晰又色彩斑斓, 并且有统一的基调, 从而显得诗意更加浓郁。因而, 这首诗既给读者留下意思清楚明白, 又婉曲别致的感觉。

三.虽隐犹显的主题

舒婷的《致橡树》虽然以爱情抒写为主题, 但诗人借爱情为载体, 表达出了对男性社会话语权的一种挑战, 体现了诗人要求女性人格独立的追求, 这种挑战和追求就是女性意识的表现。舒婷第一次将这种意识用诗歌这一形式优美畅达的表现出来, 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舒婷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以木棉为代表的女性形象, 实现了对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颠覆和消解, 并使诗中的女性形象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和男性世界展开了平等的对话, 彻底抛弃了旧的封建男女地位关系的价值评判体系, 对新时代男女平等观念的树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全诗的开头就以两个“绝不”表达出自立、自强的女性观念: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依附于相爱的对方, 绝不像痴情的小鸟重复着没有个性的吟唱, 这就是作者一开始就要向读者表达的心声;紧接着诗人运用了递进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识, 两个“也不止”正是这种意识的深层推进和拓展;诗人接着又用了两个“甚至”将作者这种极力想表达出来的女性意识推向了极致和临界点, 并使之达到了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紧接着诗人用一句话对她所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女性自我意识进行了总结式的否定:“不, 这些都还不够!”由此造成意义上的悬念, 引发读者的阅读好奇心。如果说前面的这些诗句可以看作诗人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铺垫和前奏的话, 那么后面的诗句则可以看作是诗人响亮的宣告和声明。诗人由此这样宣告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是何等的铿锵有力和掷地有声。诗歌写到此处, 诗人完成了与以树作为男性形象相比照的木棉形象的成功塑造, 把女性比作木棉, 并通过“木棉”这一意象承载诗人想要表达的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使读者们看到了一个女诗人在追求男女平等权力和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发自她内心深处的心灵的真实跃动和不懈的情感追求。诗人在诗中把男女之间的爱情平等关系描写的恰到好处, 并将其写成是一种根叶相连的关系, 诗人更将这种自主意识描写得进一步明朗化, 通过以树作为承载对象的男性的描写衬托出对木棉为承载对象的女性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接着, 诗人又把“寒潮”“风雷”“霹雳”“雾霭”“流岚”“虹霓”这六个意象用“分担”和“共享”完美有机地联结起来,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度开掘和书写, 完成了对封建男女关系的反叛与破坏。

我们可以把舒婷的《致橡树》当作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诗作体现了对以地位平等为前提, 以人格独立为基础的相互尊重的爱情的向往与赞美, 但如果仅仅将其当作爱情诗, 那可能就会陷入“狭隘主义”的泥潭, 《致橡树》在更深地层次上是诗人以特有的女性视角阐述的诗人对“人”的关怀, 尤其是对女性的人文关怀。从这个意义上说, 《致橡树》所表达的与其说是爱情观, 还不如说是新时期的女性独立观。我们应当看到, 诗人能够从思想禁锢的现实转向开放的现代, 对传统人格文化进行挑战, 大胆张扬女性独立和人格自尊的现代意识, 这无疑是具有积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杨剑龙:一份发自肺腑的爱情宣言——读舒婷的《致橡树》, 名作欣赏 (语文讲堂) , 第85—87页。

[2].江玉蓉:《理想爱情人格的完美表现——舒婷<致橡树>情感意蕴浅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9年第7期, 第117—119页。

[3].钱谷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卷[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4].舒婷:《双桅船》,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版。

[5].李楠:《人格美的理想咏叹调——论舒婷<致橡树>的艺术魅力》, 中州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

篇14:橡树并购磐石内幕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楚柯西(Robert Zulkoski)不再是磐石基金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以下简称磐石基金)主席兼首席执行官。2007年9月18日,橡树资本管理有限合伙企业(以下简称橡树资本)宣布正式签署收购磐石基金的最终协议,从而使得楚柯西改变了身份,成为橡树资本的董事总经理。新工作甫始,楚柯西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他早已对橡树资本亚洲房地产投资业务成竹在胸。

收购故事

《投资与合作》:请谈谈收购前后的故事?

楚柯西:实际上我同磐石基金的其他合伙人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出售我们的公司。老朋友兼合作伙伴John Brady最近接受橡树资本的任命,担任全球房地产集团主管。当我通过John与橡树资本总裁Bruce Karsh会面时,正当磐石基金刚刚开始对其第二期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市场推广,结果很理想。Bruce、 John最初只打算和我共进午餐,在洛杉矶相互认识一下。午餐进行得非常愉快,我当场获邀下午跟橡树资本其他高层管理人员会面。接下来的七个小时在会议室内与橡树资本讨论市场、交易及商业模式。会议期间,我一直期望橡树资本能投资我们的新基金,或者未来会与磐石基金共同投资某些项目。当天傍晚,橡树资本说他们内部要作一些讨论。当他们讨论完, Bruce 及John告诉我,橡树资本没有兴趣投资我们的基金,但他们有兴趣收购磐石基金。当时我有礼貌地回应说我们不卖磐石基金。但是,经过几星期反反复复多次电话及面谈后, 其他几位合伙人及我都接受了橡树资本的要约。与橡树资本结盟所得的益处实在令人无法拒绝,而所有与我们合作过的橡树资本职员均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投资与合作》:为什么要选择被并购这条路?

楚柯西:我们能看出与橡树资本结盟后的种种得益之处,这些益处可让我们更好地履行我们的使命——执行战略合伙人带给我们的复杂交易,并为投资者带来具有吸引力的回报。我们从能力、实力及团队文化三方面评估过橡树资本带给我们的机会。

能力方面。两家公司所建立的核心强势均在于处理问题资产及公司重组,两者都在这同一基础上再成功地扩展至其他投资战略及国际市场。我目前负责橡树资本在亚洲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并与橡树资本其他基金合作——主要是亚洲直接投资基金(私募股权/中型收购)、全球直接投资基金(全球私募股权)以及全球投资基金(全球特殊情况/不良债务投资基金)。二者结合强化了竞争优势。

实力方面。磐石基金的合伙人已在一起共事近10年并成功完成超过30宗主要投资。公司亦已打造了一个跨亚洲的战略合伙人网络,因此,磐石基金并非一家“小型交易店”,我们参与的交易都是大宗交易。如今橡树资本管理的资产超过500亿美元。作为橡树资本的一员,磐石基金的团队将可继续有参与更大型的投资机会。

团队文化方面。在三项决策准则中,我们团队将怎样融入橡树资本般的大型机构是最难评估的一项。我们视我们的团队精神为公司最具价值的资产,其价值等同于我们成功的投资业绩。

《投资与合作》:磐石基金的优势在哪里?在这次收购中提出了哪些条件?有没有一些特殊的条款?

楚柯西:磐石基金有三大长处,第一是经验及过往业绩;第二是团队精神;第三是战略伙伴——我们称为“特别投资者”——网络的价值,从中可让磐石基金有机会接触一些投资机会。有关此次收购,一方面,橡树资本认同磐石基金的价值,并与我们一起去保护并宏扬这一价值。另一方面,橡树资本与磐石基金在核心房地产投资领域互相取长补短。

《投资与合作》:磐石基金与橡树资本的文化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二者如何更好的嫁接?

楚柯西:磐石基金与橡树资本有很多很相近的地方。两公司早已明白雇员以团队方式合作可以提升生产力及效率。其中磐石基金的董事认为橡树资本最吸引人之处是以其业务的多元化及其规模,他们仍能维持一个“团队”的氛围。两公司另一相近之处是均从保守的风险评估中追求长期可靠的回报,而非冒极大风险追求极高的回报。

不良贷款投资经验

《投资与合作》:你将会为橡树资本的不良贷款业务带来哪些新经验?

楚柯西:我的合伙人与我均深信集体思考的威力。橡树资本是全球最具经验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我们很期待与他们众多经验丰富的专才共事,并借助其环球最佳实践及已累积的经验。我们亦可以协助橡树资本加深对亚洲市场的深入,合并后的公司将综合本土及环球经验,无其他公司可及。

《投资与合作》:之前磐石基金管理的12亿美元基金,主要聚焦亚洲国家的不良贷款投资,请问在不良贷款投资这一块你们是如何操作的?

楚柯西:我们的投资组合约有三分之一是不良贷款,三分之一是直接及间接房地产投资,余下三分之一为积极参与包括服务业公司在内的公司重组。

我们自1998年已成功地投资在亚洲的不良贷款资产组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及人力密集的投资范围,需要对抵押品价值及法律制度的透彻认识,并懂得磋商的艺术。在亚洲,要解决不良贷款首先要做的是与借款人等坐下来磋商以期达成协议。大部分情况下,只有较大型及较为复杂的借款人关系才会通过法院解决。我们发现,亚洲的借款人有很强烈的责任感去按期偿还债务。因此很多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以磋商一个妥善解决不良贷款的方案。我们在不良贷款方面的投资回报非常理想。

《投资与合作》:你对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有何看法?其市场机会在哪里?

楚柯西:我们不认为中国的“批量式”不良贷款市场(即一个大型组合中有多项不良贷款)中有机会。我们对个别的资产或个别借款人的重组情况比较感兴趣。我们亦不认同近期在中国不良贷款组合的成交价足以反映其抵押品相关的挑战或回款的风险。很多海外投资者完成的交易看上去比较像对宏观经济的赌博。这与本地投资者完成的交易截然不同。在中国的不良贷款市场是有两个层次的。除非本地经济出现突如其来的事故,否则基于社会稳定原因,我不期望中国内地会如日本、韩国般发展出“批量式”不良贷款组合的市场。很多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需要巧妙地处理,而本地银行将继续通过业务增长逐步走出不良贷款的困扰。

《投资与合作》:磐石基金最值得称道的项目有哪些?

楚柯西:我们已成功完成接近35项交易。去年我们牵头收购韩国最大的上市建筑公司大宇建设。我们对大宇建设的作价逾100亿美元,是韩国历来最大宗的收购合并交易。我们从一群自1997年金融风暴后取得控制权的债权人手上收购控制性股权,因为涉及的卖方数目众多,需要接管大宇建设遍布全球众 多地方的营运,并组成一个包括几家韩国退休基金及当地金融机构在内的投资财团。

在中国,我们参与了一宗一家本地银行的投资。一年多前,我们参加由一地方法院指导下的拍卖。有关拍卖是用以解决一项长期不良贷款,贷款以借款人持有的该家银行股份作为抵押。磐石基金在拍卖中获定为合法中标者。自那时起,我们与美国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牵头的The Albright Group一直在为确保这一法律裁判能最终落实而努力。

地产机会

《投资与合作》:收购完成后你将会负责橡树资本亚洲房地产投资业务,请你介绍一下将要在这个领域耕耘的团队,经验如何?

楚柯西:过去几年,我们的团队已成交了近20亿美元的房地产投资。我们的经验包括新发展、重建及对房地产项目重新定位、对房地产依附的营运企业进行重组或增资。再者,我们达成的不良贷款投资中超过一半都由房地产作出抵押。房地产是我们操作的强项之一。

《投资与合作》:目前在亚洲的房地产投资上有什么计划?

楚柯西:我们将继续在广泛的房地产领域寻找投资机会。我们期望在房地产相关领域做多元化的投资,包括物业、房地产公司,以及其他持有主要房地产资产的公司及投资与房地产相关的债务及证券。在拓展我们投资战略的同时,我们期望与橡树资本的其他投资专才紧密合作,以充分发挥一家更大企业的协同效应。

我们将会以广阔的区域投资为目标,包括直接物业投资、企业投资、估值偏低的债务及证券及与高质的伙伴合作发展及为物业重新定位的机会。此等投资将会符合以下四个价值及增长主导类别中至少一类,但通常都会是不同类别的组合:不良资产、低效益、增值及长期增长。我们希望透过一个独特的投资方针,发挥三方面的优势,首先是我们团队的经验、专长及多样化的优势;其次是橡树资本的协同效应优势;再次是橡树资本经验证的投资理念优势,包括坚守风险控制、损失最小化及长期稳定回报等。

《投资与合作》:怎么看待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这个市场将以何种方式投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橡树散文】相关文章:

路旁的橡树04-23

致橡树2范文05-15

致橡树用范文05-18

诗歌致橡树范文05-21

语文致橡树范文05-22

致橡树赏析范文05-22

致橡树简介范文05-22

致橡树全文范文05-22

致橡树内容范文05-23

致橡树免费范文05-23

上一篇:性格与兴趣探索下一篇:浅议公共图书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