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

2024-04-11

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共6篇)

篇1: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

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

单位:***

3月20至23日地委组织部、地区农委组织全区农村基层干部赴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学习考察,全区共有100余名基层干部参加。加区由副区长***带队,共计19人参加了学习考察活动。学习考察后,所有参加培训的同志一致反映不虚此行,感触颇深,深受教育和启发。普遍认为学习考察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2天时间,但内容丰富,既有学习又有参观,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既学到了经验又找到了差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考察经过

两天中,考察人员分别聆听了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富华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付华廷及兴十四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富华集团两位副总经理等5位创业者所做的精彩报告;走访了部分农户;参观了兴十四村展览馆、别墅小区、万亩人工林、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工地、规范化的机耕队、农田水利化建设、十五公里防洪堤坝等;地委党校副校长邹世龙给大家系统地讲授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理论和相关问题;观看了反映兴十四村创业历程的录象片等。

二、兴十四村的基本情况:

兴十四村幅员面积3.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68万亩,林地1.14万亩,现有198户,956人,企业员工1800余人。兴十四村在脚踏一片荒原,住马架子,吃返销粮的艰苦环境下,经过全体村民的顽强拼搏,在不沿江、不沿海、不通铁路等不占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条件下,强抓机遇,大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现以形成了以工业为支柱,农工林牧副各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在全国率先步入了小康村,被誉为“龙江第一村”。2005年兴十四村总资产达10亿元,产值6.5亿元,人均收入1.32万元。

村民生活正向城市化迈进。已盖起100余栋设计新颖的花园式别墅;建起了文化宫、展览馆、卫生所、图书室、三星级宾馆等,村里主要道路都铺上了水泥路面,安上了路灯。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电脑已进入部分农户家中。建起了全省一流的村级小学教学楼,小学生上学免费,初高中的学生上下学设有专车接送,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给予奖励,村民享受医疗保险和福利待遇,农民实行了退休制等。

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产业化。全村只有2的人从事农业生产,98的人从事二、三产业。农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土地耕作实现了机械化,农田打井500多眼,全部实现喷灌化,旱能浇、涝能排,确保了农作物的稳产高产。全村每年造林600—700亩,目前已植树造林1.14万亩,据测算目前每天增值10万元,用兴十四人的话说:一闭眼一睁眼挣10万元!。由于坚持植树造林,近些年兴十四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万亩人工林被称为兴十四村的“绿色银行”。

工业经济实现了现代化。1983年以来,相继建起了乳品厂、柠檬酸厂、甜蜜素厂、啤酒专用糖浆厂等30多家企业,组建了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富华集团,其中控股的华冠科技股份公司成为全省第一个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目前企业产品销往海内外。

三、兴十四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和思考

这次考察,让我们亲眼看到“龙江第一村”的风采,身临其境,我们自叹不如,心理反差巨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未来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给予我们无限的遐想,更激发了建设好我区新农村的干劲和信心。通过学习我们从不同侧面了解到兴十四村人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致富争先的精神。从兴十四村人对付华廷同志的敬仰及人格魅力的表述和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我们感受到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永争一流,超前奋进的付华廷精神。我们认为兴十四村能够发展到今天,能成为“龙江第一村”,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1、有一个好的带头人。1972年,23岁的付华廷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开荒种地、请专家搞玉米深加工、办乳品厂、养猪厂、饲料厂、植树造林等等,办了30多家企业。当初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付华廷想必须多开荒、多种地。为了提高效率,他想买一台拖拉机,但是当时买拖拉机是要指标的,没有指标付华廷就购买拖拉机零部件,把拖拉机零部件一件件背回村里,再在村里找懂点农业机械的人硬是组装了兴十四村第一台拖拉机,当年就开荒6000亩,提高效率50倍。为了解决玉米销售难的问题,他跑到上海请专家,用真心、靠诚意把专家请到兴十四村,成功地办起了村里第一个企业——柠檬酸厂……。只读过3年书的付华廷常说一句话:“共产党人就要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那还叫共产党人?!”付华廷任村党总支书记已有33年多了。33年来,每次村党总支换届和村民委员会换届,村里从不提候选人,每人只发一张白纸,公开“唱”票。而每次付华廷为首的村干部都是全票当选。在民主测评时,付华廷的满意率每次都是100。付华廷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把集体的事、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自己的事去办。招商引资政府奖励个人

篇2: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

赴甘南兴十四村考察报告

***

2006年3月21日,地委组织部组织了百人考察团,到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进行学习考察,我们**乡一行6人参加了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学习考察活动安排的比较细致,既有参观又有交流,使我们对兴十四村既有感官认识又对他们发家致富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所感悟,既学得了经验又看到了差距,也对做好我们加北乡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充满了信心。

一、兴十四村的基本情况

学习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兴十四村的展览馆、花园别墅区、富华集团酸厂、农机基地和新工业园区。通过解说员的介绍,才知兴十四村原是1956年山东移民到此地所创建的新村,全村190多户,955口人。近半个世纪来,兴十四村在国家、省市县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带领村民们在这块曾经十分贫脊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实现生态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依托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生物工程、精细化工企业,实现了大的飞跃——把一个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建设成为拥有8.7亿资产、33家企业、1800多名员工、年产值近8个亿,利税5000万元的大型企业集团——黑龙江省富华集团,其中控股的华冠科技股份公司成为全省第一个农业板块上市公司。2004年集团各业总产值实现6.36亿元,利税总额38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32万元,“被称作是东北地区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成功模式”的兴十四村在全国率先步入小康村,被誉为“龙江第一村”,1999年被国家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的称号,2004年富华集团被国家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4年7月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全国首批工农业生态游示范点。2004年12月被中国质量万里行评为成员单位等荣誉。

二、主要做法

一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带头人。1972年,23岁的付华廷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付华廷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靠机械化多开荒地。买农机没钱。付华廷和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人养了2000只羊,靠卖羊毛攒了几万元的家底。硬是自己组装了两台拖拉机,这两台拖拉机一年就开垦了六千余亩荒地,效率提高了50多倍。1979年,兴十四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机械化解放了劳动力,种地用不了多少人。付华廷开始考虑农业基本建设。

当时,全村就两眼井。付华廷领着全村人一口气打了383口井。使全村1万多亩耕地又全部实现了电喷灌溉。有了水浇地,兴十四的粮食年产量以每年200万斤的速度递增。

兴十四村的耕地过去全是沙土地,漏水跑肥。付华廷带领全村青壮劳力,经过7年“愚公移山”式的苦干,硬是把4万多立方米河泥搬到了3300亩贫瘠的耕地里,把600多亩高低不平的沙土地变成了良田。

为了挡住风沙,30多年以来,付华廷带领村民坚持植树造林,累计造林1.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2。万亩人造林不仅成为万顷良田的保护屏障,而且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据估算,兴十四的林木储值已超过2亿元。

2005年5月,兴十四村被联合国北北合作委员会冠名为“国际生态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兴企办厂增加农民收入。吃饱肚子并没有使他们满足。他们意识到,靠种地最多是个温饱.兴十四要想富就得办企业挣钱。

70年代末,村子里办个罐头厂,把当地产的水果加工成罐头。之后又办起了酒厂、油厂、米面加工厂、农机具修配厂等小企业。这些小企业每年都能挣个几十万。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他们开始搞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办企之路。

1985年,建起了一座日处理19吨鲜奶的乳品厂,这是当年全国第一家村办乳品厂,投产当年就盈利65万元。尝到办企业的甜头后,1988年,建立了甜蜜素厂,用玉米生产取代糖精的甜味添加剂。投产后,产品供不应求;1994年,年产3000吨的柠檬酸厂,在兴十四村落成。现在他们生产的柠檬酸产品已畅销日、美等国家。

1996年兴十四又利用柠檬酸厂的废渣和作物秸秆,建起年产5万吨的饲料厂;之后又建成啤酒专用糖浆厂等35家企业,组建了大型企业集团———富华集团,形成了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畜禽饲料、乳制品等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其中有6项高科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由于龙头企业的拉动,不仅解决了周边农民长期面临的卖粮难问题,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兴十四村和周边村屯的玉米,富华集团以每公斤高出国家收购价2分钱的价格全部包销。

兴十四村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收入只占全村总收入的5,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都分别占到38和57。

篇3: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按照部署和安排,研究班在德国期间,共计完成了32个单元的培训任务。我们系统学习了德国社会和经济体系概况,德国的教育体制概况及其法律背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双元制”职业教育,政府、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职业培训教师的培养,德国品牌声誉和高技能专业人员之间的关系,高技能人员的培养培训,企业与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模式等,专题讲座共64个课时;研究班一行先后访问了柏林州政府教育、青年与科技部,柏林职业教育新科目鉴定机构(ASIIN),杜塞尔多夫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等3个政府部门,以及德国手工业技能发展中心(ZWH)和杜塞尔多夫-勒沃库森工商会等2个行业协会;先后实地考察了柏林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柏林经济和法律应用技术大学、Martin Wagner职业学校、德国铁路(DB)培训学院、柏林工程应用科技大学、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等6所学校,以及德国技术信息、工业电子和能源管理能力培养中心,柏林手工业协会的培训中心,德国供暖空调手工业联合会(SHK)柏林分会培训中心等3个培训中心;同时,研究班学员还与德国的官方代表及职业教育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在省委组织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班做到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管理严格,学习扎实,圆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

二、主要收获

德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世界公认的成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和“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两个培训主体,即企业和职业学校;两种教学内容,在企业主要是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两种教材,即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两种实施方式,企业遵循联邦职教所制定的培训条例来组织培训,职业学校则遵循所在州文教部颁布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两类教师,即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在德国学习考察期间,我们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1.深刻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在德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德国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占40~50%。德国把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作为立国富民的“秘密武器”。在德国,从总理到一般百姓,无不重视职业教育,能工巧匠备受尊重。据了解,德国除了27%左右的青年上大学外,绝大多数都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2.熟悉了德国的教育,特别是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政府视职业教育为一种类型教育,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灵活开放、层次分明和针对性强的特征,被称为“有多个入口和出口,没有死胡同”,充分发挥了沟通初级教育、高等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德国高中阶段的职业类学校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就业导向的“双元制”职业学校和全日制职业专科学校;另一类是“立交桥”式的专科高中,职业或技术高中,专科、职业或技术完全中学。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类学校也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典型的应用型高校——专科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另一类是典型的职业型高校——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是“双元制”模式在高教领域的延伸。德国的各类教育之间可灵活互通,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与普通教育之间都可以交叉和相互沟通。

3.了解了德国政府、行会和企业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责和作用

德国的政府、企业与行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工作。一是政府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负责建立和规范职业教育的法律框架,授权给行业协会、企业、工会和政府机构,将职业教育纳入到中等义务教育范畴,在公立职业学校提供“双元制”职业教育,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等。二是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从职业教育的招生到受教育者的培训,从职业培训岗位数目到培训计划直至培训的物质设备的配备等,基本上都由企业负责,企业直接决定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三是行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监督、管理和协调作用。行会负责为教育企业提供咨询,为教育企业的教师提供培训,对企业和企业教师进行评估、认证,监督企业开展教育,为企业招收受教育者提供支持,组织中期考试和最终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调解受教育者与企业间的纠纷等。

4.认识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德国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为成功的国家。德国的主要行会机构有300多家,各个行会基本都设立了职业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管理本协会辖区范围内与职业教育有关的重大事项,以此建立了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德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是通过“双元制”模式实现的:企业依据教育合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基于工作的实践训练,并支付给学生生活津贴;职业学校依据《义务教育法》,为学生免费提供与职业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教学;州政府为公立职业学校提供财政支持。

5.体会到了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推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与其拥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密不可分的。德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教师遴选、入职、晋升、培养、培训制度,对教师的学历和资历、专职与兼职、培训与进修、品德和技能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通过两次国家考试,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德国很重视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应聘教师经过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免交社会保险。

6.认识到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了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相当完善,在立法体制方面有《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劳动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在为学徒工提供合法培训条件方面有《青年劳动保护法》;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有《企业基本法》和《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有《培训员资格条例》等。德国通过实施严格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和学校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局面。二是建立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德国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由公共财政和企业共同资助。三是建立了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类行会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业职业培训的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共涉及国家承认的376个职业培训工种。四是建立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践训练制度。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职业学校学生70%的时间在企业学习操作实践技能,30%的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

7.感受到了德国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德国人严谨认真、遵守纪律、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成就了“德国制造”的高品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德国很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时,企业不仅注重技能的培养,还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学校既对学生进行技能和理论教育,也开展职业意识和素养教育,并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

三、几点建议

鉴于中德不同的工业背景和文化土壤,我们学习借鉴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不能不经选择地移植,而是应取其精华。结合这次学习考察的体会和我省职业教育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1.把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对教育工作的呼唤和期盼,更是助推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特别是对我们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省来说,职业教育更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真正解决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强省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经济强省转变的迫切需要。因此,应当把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2.把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举措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借鉴德国的经验,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的作用,健全省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充分利用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等工作平台,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办学的利益补偿机制。同时,建议省政府出台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激励政策,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府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三是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行业组织应履行发布行业人才需求的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

3.加快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议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应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要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等得力措施,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使中职学校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二是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着力提高专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三是加快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等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内部贯通。

4.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议建立健全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中职学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严格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5.加快推进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建议加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力度,并将其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并在经费投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要调整普通本科招生规模,扩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招生计划。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要制订有效措施,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6.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建议修订《河南省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制订《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二是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经费投入制度。各级财政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投入逐年增长,逐步提高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三是加快推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四是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7.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建议加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境)外的先进经验,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二是支持职业院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和实施办学项目。三是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开展职业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出国(境)研修培训。聘请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到我省任教。

篇4:赴韩国培训考察报告

关键词:岭南理工大学 考察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11-01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提升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2011年8月25日至9月3日我院派出教师代表赴韩国进行了培训考察,这是我院与岭南理工大学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后首次较大规模的派出教师进行考察培训。学习期间,我们与韩国岭南理工大学的相关专业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的交流,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 岭南理工大学概况

岭南理工大学位于韩国大邱广域市,1968年由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亲自缔造,被誉为韩国的“皇家大学”。岭南理工大学自从1994年以来被韩国政府连续认定为四所重点资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大邱庆北地区唯一的高新科技术主管大学,具有产业、学术、研究、管理一体化的协力体制。目前,岭南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韩国大学中最高水准,最大规模的私立名门学府。

学校在校生25000余名,教授、讲师、员工1600余名,其中拥有100余名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客座教授与讲师,是韩国拥有外籍教授最多的大学。岭南理工大学建设有数千平方米的广阔校园,是韩国仅次于首尔大学的第二大规模校园。

2 岭南理工大学考察实况

2.1 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

岭南理工大学把课程改革与开发相结合,为企业发展和地域开发培养了一批中坚骨干人才,受到企业与社区的欢迎。学生的专业科目的教学到中期以后便到生产实践中去进行,需要完成四周的校外实训,在教学中就能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校外实训单位可以学校负责安排,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对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学校会组织教师到实地考察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同时,在学生校外实训期间,会有专门的教师定期到实训单位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由学校和企业通过综合考评,共同给出实习成绩。通过4周的企业学习,大概有30%~40%的学生可以被企业所接受,毕业后直接就业。同时,规定高职教育学校的有关教师每月要到企业公司里对员工上一次课,在课堂上企业公司的人员所提出的问题,成为改进课程的根据。

岭南理工大学采用的是学分制管理。两年内,学生按要求完成所规定的学分,即可顺利毕业。具体设置什么课程,则由企业选派相关人员到学校,与学校共同决定。同时,专职教师不参与教材编写,由企业和学校选派人员成立编写教材委员会,共同编写教材。教授每年需提交一份教学效果改善报告书,在教学方法上加大力度,以求达到最好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在假期会组织“专业特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

2.2 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岭南理工大学已经与1400多个企业签订了协作协议,采取“分等级管理”制度,即针对企业产值不同进行相应的划分。同时,专门委派一名教授负责与企业的合作,及时将学校和企业的信息进行交流,以达到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实用性人才的目的。该校汽车专业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合作,承担了企业的部分科研项目,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立实验室,为企业和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已经成立了“汽车技术中心”等颇具规模的实体企业。为了解决专业教师知识更新问题,该校设置了“教授研修年”,即由专职教师提交一个研究学习报告,学校批准后到企业研修,在研修年内,专职教师可以停止一切教学活动,将全部精力放到企业进行生产研究,以此达到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目的。

2.3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方面,每学期结束后,由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同时,学校也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主要从教学奉献、社会企业兼职的完成程度、教学研究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学校为教授们提供了条件先进的研究室,教授们开展的学术研究、教材资料编写、科研项目和工业服务项目被视为教师的个体行为,但学校为其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和环境、提供了一个共同的面向产业界的窗口。

2.4 校园文化及环境

学校各种设施和使用的各种文具、器具、工具、宣传品、纪念品等均印有校名和校徽。校园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和自然宽松的学术环境。在教学楼里,每一层都设有学生休息室,设施齐备全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3 借鉴经验,促进我院更好发展

通过此次出国交流访问,不仅进一步推动了我院今后在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同时使我院教师们对韩国高职教育环境、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并加深了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认识。中国和韩国有着相同的东方文化背景,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韩国岭南理工大学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做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通过交流学习,对于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提升很大,使我对韩国高职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由于缺少生产实践经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方案中,也增强了青年教师这一方面的锻炼,通过顶岗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定期参加实践锻炼等方法,培养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这与岭南理工大学的“教授研修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结合测量专业的特点,为了把学习成果更快地应用到今后的学科建设中,我系已着手准备实验室开放相关制度的制定,面向全校开设工程测量课程专业的学生们进行开放。对于测量专业精密实验室,将对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开放,同时配备相应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为了便于学生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可以借鉴岭南理工大学经验,从企业和学校聘请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专家和老師在假期进行“专业特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前培训。

篇5:黄市长赴欧洲考察报告精选

欧洲文明博大精深,有很多东西值得效法学习,例如

一、不少国家的一些电视台在晚上十点以后经常会放些很刺激的节目,这不错,值得学习。随行的各位每天都休息得比较晚,早晨醒来眼圈有点红,也得益于电视节目的吸引。国内的电视台在这方面太保守了,其实,只要是给电视片合理分级,按照时段不同,在晚间来一些精彩的三级片未尝不可,可以有效调剂人民生活,增强夫妻感情。

二、欧洲国家的干部工资很高,人家实行的是高薪养廉,真是个好办法,很值得学习。现在我们的干部工资太低,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像我这个当市长的,每月工资才一千多块,还不够买烟吸的。当然,我们也不靠这个。官场云:老婆基本不用,工资基本不动。说句实在话,我们额外的收入的确是不多,但是这没办法呀,如果国家高薪养廉,每年发个几十万元,再有人送钱,我们就感到惭愧了,就不想要了。

三、欧洲国家的饭店很注重厕所建设,这个很值得学习。我们不论走到哪个饭店,里头的厕所都很宽敞明亮,还洒着香水,有的还放着轻音乐 你蹲在那里解大便不但不觉得臭,还觉得是一种悠游的享受,,我们国内的饭店普遍只注重入口,不注重出口,有的饭店不建厕所,吃饭的时候想方便一下,还要收着肚皮屏着气找公厕。有的饭店虽然有厕所,但十分狭小阴暗,有一次我到朱老五开的酒店里吃饭,喝得多了点,方便的时候,一下子滑倒在地,磕掉两颗金牙,損害了我的光辉形象。

四、欧洲人吃饭用刀子、叉子等金属工具.这个很值得学习。我们吃饭大都用竹筷子,竹筷子不好。主要是因为竹筷子吸水,脏东西和病菌都吸到筷子里头去了,而钢制的刀子叉子是不吸水的。竹筷子还影响国家形象,使国际社会误认为中国人穷,用不起钢材,只好拿筷子在手里穷舞。其实我们国家从五个年代起就大炼钢铁,钢产量大得很。我们要大力学习先进的餐具使用,及时抛弃用筷子的陋习。

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去考察,不能生吞活剥什么都学习,有些糟粕要坚决反对,例如

一、欧洲的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太放肆,毫不顾及领导形象。这个坚决不能学。我们发现,他们的报纸竟然敢登丑化市长的漫画,有个市长偷偷扭了一个女工作人员的屁股就被报纸批评,这说明他们的报纸组织纪律观念太差,目无领导。我还听说很多记者专靠调查包括市长之类的公众人物的隐私过日子,领导不检点马上就会被发现,这怎么能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嘛。市委马书记和我都有几个小情人,还有不好意思的很多事情.要是在欧洲早就被媒体揭发了,很可怕。所以,在我市,凡是涉及领导的批评报道,都必须经过我签字。这一点不能含糊,

二、欧洲的市长之类的主要行政领导都由老百姓投票选举产生,这个万万不能学,我们的老百姓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一些农民进了城市晕头转向,连路都分不清,更不知道民主为何物,要是让他们来投票决定谁当市长,岂不是乱了套,最要紧的是,如果实行民主选举,我和马书记往哪里搁,我们现在的办法最好、最合理,我当了市长当书记,以后接着往上提,只要跟领导搞女子关系就行了。要是按照欧洲国家的办法,竞选人必须成天去讨好老百姓,争取他们的选票,多累呀,现在不少学者和刁民都主张要扩大基层民主,学习欧洲的选举方法,我坚决反对,

三。欧洲人太小气,太抠门,这一点坚决不能学,许多国家接待我们,菜太少,吃的饭太简单,他们的一些官员甚至吃得盘子露底,真是他妈的没出息。每次吃完他们的招待饭,我们不得不再找个酒店重新开宴。我们了解到他们对公务招待客人管理十分严格,公款吃饭和贪污一样不可饶恕,官员常常自己掏钱招待客人。我们是慷慨大方的民族,这个坚决不能学,

篇6: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

培训考察团在澳期间,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政治体制、教育制度、尤其是成人的继续教育事业,走访了西澳大利亚劳动教育就业部、南澳大利亚劳动教育就业署;与科文大学、科廷大学、西澳警官大学、南澳富林德斯大学、南澳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协会、澳大利亚雅思培训中心等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参观考察了西澳和南澳的议会、最高法院、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和悉尼奥运村等。澳大利政府的三级运行体制;澳大利亚终身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不间断性、标准化的特点;以及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都给培训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学习,大家对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育体系有了新的认识,也给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带来很多有价值的启示。澳大利亚法律法规对全民终身教育的保护,使教育培训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已经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也为澳大利亚政府的全民人力资源开发的国策夯实了基础,加之澳大利亚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使得它的终身教育体系显示了巨大的活力和勃勃生机,这势必为澳大利亚的长远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

通过培训考察,全团同志有很大的收获,概括如下:

一、澳大利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框架的几个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澳大利亚政体运行分三级体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对全民教育坚决保护和积极支持。在澳大利亚全国的公务员队伍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全国的36所大学,政府出资办34所,2所为私立大学。三级政府在教育培训上既分工又合作,联邦政府指定国家培训机构,对所有行业的培训教育制定标准、教育大纲和职业技术资格认证体系;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培训教育机构则按国家标准和认证体系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实施和操作;国立大学、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有着畅通的接口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和利用。在教育的整体构架上,逐渐形成了开放的、弹性的、灵活的、不间断的、标准化的和富有人性的培训教育体系。

(一)开放性——即面向所有澳大利亚人的教育体系,同时积极向世界出口教育资源

澳大利亚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几个方面,教育门类齐全,职业教育全面发展,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澳大利亚,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对所有的人都是开放的,义务教育结束后,人们进入社会工作,在此之后,你可以在一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回到学校读书;所有的教育资源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你可以在几小时内,拿到澳大利亚的任何一家图书馆馆藏的书籍;国家的标准是对所有人一样的,不管你在任何地方学习,不管你的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在国家制定的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国民教育、私立教育、政府培训、企业培训是互相开放、互相承认的,你不管在哪里拿到的证书,到其他地方都有效。澳大利亚的教育产业,已经形成了出口市场,中国是它最大的输出国之一。

(二)灵活性——即弹性的、可变化的、多选择的、课程科目设置不断随社会的发展改变的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教育体系的灵活性是澳大利亚教育区别于其他国家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可以互相灵活转换,可以阶段性地选择和切人,可以在本专业继续深造,也可以转换专业去学习新的技能;教育的提供者有政府、注册教育机构和私人,你可以自由地去选择;不受年龄、职业、职务的限制,所有的公民可以随时随地参加终身教育;教育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完全脱产培训,也可以阶段性脱产学习,可以在岗位上培训,也可以参加流动培训,可以参加拿文凭的培训,也可以参加不拿文凭的培训;培训项目的开发和确定也有灵活性,培训机构与政府、行业经常共同调研培训需求,对哪怕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型企业,也会把培训送上门,随时随地开发出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

(三)不间断、可选择的人性化教育体系——即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年龄都可以自由进入学校学习,体现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人性化特点

在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永远处于主动的选择之中,尤其是成年人,对教育的选择就更加主动。对任何人来说,教育都是终身的,是不会停止的。在一间培训商务推销师的课堂里,我们就看到了20岁的女孩和50多岁的妇女在学习同样的课程。西澳警官大学的校长,大约有50岁,他并没有渎过硕士学位,但目前正在科文大学攻读在职博士,这是学校根据他的经历和水平为他订做的专门课程。在澳大利亚,此类情况很普遍,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不间断的继续教育,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人性化特色,用澳大利亚人自己的话说,“这是真正意义的继续教育”。

(四)标准化——即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严肃性和真正意义的标准化

澳大利亚所有的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都是宽进严出,进门是敞开的,但出门的标准对任何人都一样严格。而这个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定,每隔3年根据发展调整修正一次。澳大利亚政府对教育的规范,体现在对教育标准的制定和对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上。政府要求在教育的操作上,企业、协会、学校协调起来,共同形成合力。他们的教育实践证明了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国家的标准是开放的,但所有人在同一个标准面前是平等的,在不同的地方上同样的课程,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企业可以放心地使用在不同地方培训出来的人。象教育培训这样规范的运行,在其他行业和部门也随处可见,澳大利亚是一个规范意识很强的国家,例如:在对培训者能力导向培训教育项目上,不仅仅是通常概念的培训,还包括了设立培训的标准、实施过程、按既定标准评估学员能力等内容,以统一规范的课程按照既定的标准培训培训者。这种能力标准是教育机构和行业部门共同制定的。 二、几点思考 在开阔视野,了解澳大利亚终身教育特点的同时,如何结合我国的继续教育实际,取他人之优势,发展自己,也是全团同志思考的问题。大家认为,学习澳大利亚在终身教育上的优势,不仅仅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方式方法,更要学习现代培训教育观念,将真正意义的终身教育观点,引入国内继续教育管理及操作实践中。比起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育的发展,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的主要看法是:

(一)树立新的培训教育理念,鼓励和支持国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国力的最重要国策之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问题上,还显得说得多,做得少。终身教育的观念在澳大利亚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自然和平常的事情;而在我国,往往是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同志,才有比较先进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但是,光靠这些同志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都深入了解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才能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加速我们人力资源开发的速度和步伐。

(二)国内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立法执法工作,急需加强

西方许多国家终身教育的成功经验,往往都是法律法规的保障,澳大利亚的情况也是如此。随着我国加入WTO,全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的法律意识会逐渐增强,这对我们加快继续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保障全社会公民继续教育的权利,无疑是有利契机。我们要抓紧这个机会,尽快出台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全民终身受教育的权利。

(三)加强各有关部门、行业、社会团体、学校、企业在培训教育上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利用和共享我们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培训教育需求

澳大利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全方位协作,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为了保证人们的学习需要,澳大利亚政府、学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会携手分工,只要能帮助人们学习,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服务。而在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部门权利垄断和利益竞争。这种情形非但不能加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反而给人们的学习带来重重的麻烦和阻碍。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这个问题,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中,研究如何把全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何在继续教育的工作中,加强部门、行业、学校、施教机构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祖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

(四)建立各行业、各类岗位的培训教育国家标准并严格执行

上一篇:公开课实施方案下一篇:小s瘦身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