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前中学家长学校工作实施方案

2024-04-29

城前中学家长学校工作实施方案(共10篇)

篇1:城前中学家长学校工作实施方案

以人为本,成人成才

——城前中学家长学校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我校“以人为本,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深化家长教育工作,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创建学校携手共同育人的和谐局面,我校经研究决定制定出家长学校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以学校为依托,以提高家长素质为根本,以建设和谐家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培育一代“四有”新人为目标,努力创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成绩显著的家长学校。

二、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家长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学为纽带,以管理为保障,不断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家长学校教育内容的系统化、教学管理的规范化、育人功能的最大化,形成学校、家庭教育互为补充,相互贯通,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

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给家长传授基本的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和服务,帮助家长提高自身教育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制。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工作,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组织领导机制,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构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上下贯通、协同一致、统一高效的组织体系。我校成立了由校长、党支部书记、教务主任,以及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负责家长学校的具体管理和教学工作。

2、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安排家长学校的教学场地,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坚持校内与校外、专家学者与一线老师、管理工作者与班主任相结合的方式,选聘家长学校教学人员,确保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保障家长学校活动开展的经费,把家长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情况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家长学校校牌或标志,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安排授课课程表,建立家长学习档案、考勤表,做好家长学校授课记录、教案、家长作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3、明确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家长学校教学课时的落实。家长学校教学内容要按照不同学龄段和年级学生的不同身心特点及教育需要分段实施,可采用集中授课、现场讨论、咨询答疑等多种方式进行,保证家长学校授课课时全年不少于10学时,每学期不少于5课时。

4、强化家长学校教材及相关教辅资料的管理

家长学校要订购《家长手册》、《家长必读》、《家庭教育》等教材,确定科学、规范、合理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四、具体工作

1、抓重点分年级开展家长学校教学。将思想整治教育、品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长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子女、学习和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合拍,形成1+1〉2的效果,引导家长正确认识智育与德育、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培养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尽量让广大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家长要从各方面保证您孩子的学习空间,给孩子公平的学习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好自身的示范作用。每一位家长都要树立家庭学习观,人人思进取,人人求进步,重视学习,视学习为家庭兴盛的第二生命。

3、以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解读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用身边鲜活的实例启迪、引导、教育学生家长,开展对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孩子在兴趣、情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4、做好家长委员会委员的增补工作。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全体会议,汇报学校工作,听取家长委员们的宝贵意见,不断改进学校工作,同时及时地增补家长委员,使我们的家长委员会能充满活力,正常运行。

5、组织召开家校联系会。每学期两次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

6、设立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名册。制定各年级活动计划并做好各项活动记录,开展经验总结等。

7、做好家长学校的评估、总结与表彰工作。为推进我校家长学校的健康发展,学校将根据山东省示范家长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要求负责家长学校工作的同志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有布置,年中有检查评比,年终有总结。表扬先进、激励上进,并与年终考评挂勾。

总之,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家长素质。我校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落实家长学校有关文件精神,遵循“以人为本,成人成才”的办学思想,进一步加大家长学校工作力度,力争办出水平,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努力开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完美结合的新局面。

篇2:城前中学家长学校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根据市县两级干部作风大会精神和镇《关于在全镇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针对我校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校委会研究决定,在全体干部身份的教育教学人员中开展以“立说立行抓落实,问责问效转作风”为主题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育规划纲要》,以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为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深入实践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市贡献力量。

二、重点解决的问题

通过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解决我校教风和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职业理想,丧失工作激情。从不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缺乏记录教育教学心得习惯,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只是把教师当作安身立命与谋生养家的手段,导致工作激情的丧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缺乏职业认同,敬业奉献意识不强。对待工作缺乏责任心,不乐于奉献,备课上课与作业教学不精心。

(三)缺乏责任心,安全意识淡薄。不能真正理解并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及时发现整改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树立“人人都是管理者”的安全工作理念。

(四)缺乏服务意识。部分教师不能尽一己之力,服务于学生的成人成才,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发展,服务于学校的成长,忽视“为成功奠基,让社会满意”的校训。

(五)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毅力。部分干部教师没有学习的习惯,片面地认为学习结果无法考量,“教育就这么回事,学也这样,不学也这样”,不正确的思想认识致使部分教师不读书,不学习,不关注教育教学思想的革新和课改动向等,较少关注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网络教研水平低。

三、主要措施

(一)围绕校园安全工作,转变作风。加强各类安全值班制,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主题教育,以安全为出发点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德修养,转变工作作风。

(二)围绕管理机制,转变作风。明确学校各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分工,并进行公示,以便监督;强化“五纵四横”的管理机制,加强督查室建设,进一步整合督查力量,加强教育教学督查的宽度、广度与力度,实现督查动态化、全覆盖;同时设立曝光台,及时公布督查结果。

(三)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转变作风。以高效课堂为抓手,将“一课三展”高效课堂改革推向深入,真正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新理念。利用高效课堂的推动,带动一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思想的大转变,带动师风、教风、学风与干部作风的转变,从而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围绕提高工作执行力,转变作风。大力推进校务公开,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各种教育教学信息公开,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综合考评、绩效工资、评先树优等形式的评议考核,并及时公示评议考核结果。充分利用督查、评议、考核、公示等方式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四、方法步骤

“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分为动员、自查自纠、整改提高、总结考评四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阶段(2月1日-2月20日)。组织全体校委会成员学习市委市政府领导讲话精神;召开全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专题会议,下发活动实施方案;编印下发市委市政府干部作风建设会议材料汇编,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深刻领会“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的意义。

(二)自查自纠阶段(2月21日-3月31日)。将二月份定为全校“师风整顿月”。建立学习园地,每个教师都要结合“师德六条”和“八个精心”写出学习体会,深刻认识各自思想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考核组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进行自我解剖,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查摆出的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研究,理清整改思路,各组人员要形成自我剖析材料。

(三)整改提高阶段(4月1日-11月30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出整改落实计划;组织开展师德建设专题活动,通过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的举办,通过“一课三展”高效课堂建设,通过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以及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凝心聚力,提高效能,推进“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上档升级。

(四)总结考评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对“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以管理、安全、质量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为主要内容,按照综合考评办法以及绩效工资评比发放办法,对各组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做好总结,推选出一批优秀教师优秀工作者,学校予以嘉奖。

五、工作要求

(一)要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务办。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组长:王志

副组长:张厚海

成员:各组负责人及其他校委会成员。

(二)要建立完善舆论导向机制。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建设学习园地,在《成长报》及校务公开栏开辟“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专栏,及时宣传活动进展情况、经验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并积极向邹城教育网等媒体投发新闻稿件。

(三)要建立完善督查机制。成立作风建设督查队伍,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及时通报督查结果,促进工作落实,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四)要建立完善奖惩机制。根据综合考评办法和绩效工资评比发放办法,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先树优。实行问责制度,对工作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格问责。

城前中学

篇3:城前中学家长学校工作实施方案

一、木洞中学校园文化构建的历史传承

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基于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 敬重学校的文化积累, 回到学校历史的文化中重新发现, 解读和构建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 并由此形成脉络清晰的鲜明的学校文化。1949年11月28日重庆刚一解放, 在当时重庆市长任白戈的关心下, 委任著名作家、中共地下党员、左联东京分会会员、任市长早稻田大学的同学、木洞镇人李华飞为巴县师范学校校长。同时把巴师迁往木洞镇中坝, 立即招收了100个巴师生。开始了新中国首次师范教育。李华飞先生同时看到巴县东里 (也就是木洞、姜家地区) 没有一所中学, 平民百姓子女读中学无望。在任市长、邓垦教育局长的支持下, 1950年9月办起了“木洞实验初中班”, 木洞中学就这样诞生了。木洞中学诞生的历史文化意蕴是: (1) 木洞中学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建立的, 一开始就是国营的、公共的、人民的、社会主义的。 (2) 木洞中学建立的目的意义就是为当地平民百姓子女服务的, 是使平民子女成才的, 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从而改变家庭、家乡的命运, 开始就是平民教育。 (3) 木洞中学校长李华飞是木洞籍名人, 对杨沧白、丁雪松比较熟悉, 在学生教育中也推崇杨沧白、丁雪松的政治文化品格, 也专门写了杨沧白、丁雪松的回忆文章。形成了“正心诚意”的校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风。因此, 地方名人文化也是木洞中学思想文化之一。 (4) 木洞中学校址从长江中心岛中坝原文昌宫、观澜书院旁边的国民政府“海军部”到1951年搬到木洞镇下盐店, 位于长江边白龙沱畔的桃子林, 连同法国天主教堂作为学校校园。西临华飞校长故居, 南接沧白老宅, 有历史文化传统底蕴。 (5) 木洞中学同时又是在母亲河长江边上。长江精神对学生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6) 木洞地处长江沿岸山区, 农业文化十分发达, 由此产生的木洞山歌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海内外。因此, 木洞中学的文化构建必须从历史的起点上传承, 具有历史性、地域性、人文性。

二、木洞中学校园文化构建的特色定位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 离城市比较偏远, 是一所软、硬件都比较薄弱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如何化劣势为优势, 化平凡为伟大, 化腐朽为神奇, 从而实现优质教育。我们从学校历史传承的、地域本土的、校本人文的, 学校实际问题的基点出发, 选择了“平民教育”为突破口的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因此, 学校的特色定位是:实施平民教育, 建设具有地域文化氛围的人文书香校园。

三、木洞中学“平民教育”理念的校本文化构建

木洞中学平民教育理念根植于第一任校长的办学初衷、学办目的;根植于当时市政府领导的办学期冀;根植于木洞地区广大平民百姓的要求期望;根植于文昌宫观澜书院和国民政府“海军部”、法国天主教堂的历史基础;根植于母亲河长江的乳汁;根植于农耕文化之精神山歌之乡的土地。那么木洞中学的文化构建应该是历史性的、人文性的、区域性的构建。同时也是校本文化构建, 体现以下文化:

1、平民文化。平实、平凡、平和、平易, 关心每一个学生, 尤其关心弱势群体子女, 爱护差生, 让每一个学生做人第一、健康成长。因此, 学校环境是朴素的、生态的、自然的、平实的。

2、长江文化。学校在长江边上, 不但长江水滋养着学校师生和这片大地, 长江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因此, 学校建设应注入长江元素、长江石、纤夫石、鹅卵石。同时古代诗人在长江留下的诗篇有数百首, 在木洞留下的诗篇10多首。木洞山歌、船工号子、禾籁一万多首, 学校选择有代表性的10多首记刻下来。共有80多首长江木洞诗篇, 建设了长江诗情广场。

3、名人文化。木洞中学根植于木洞名人故里, 杨沧白, 丁雪松, 黄启璪、李华飞、沈铁梅、何敬平、胡天成、李忠华、喻明成、蒋治义等, 都是名誉一方, 有的甚至享誉中外的名人。杨沧白故居就在学校校门对面, 丁雪松、黄启璪关心木洞中学育人留下了许多墨宝, 李华飞是第一任校长, 胡天成、蒋治义是木洞中学的老师, 留下许多著作画册。木洞名人对木洞中学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他们都出身平民, 从平凡到不平凡。学校用名人命名了“李华飞图书馆”、“雪松楼”、“启璪楼”。建设了“雪松亭”、“启璪亭”、“沧白亭”、“育英亭”。建设了“名人广场”, 有四大名人雕像、简介, 有杨沧白、李华飞诗刻。

4、农耕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村, 在校中村遗址原名桃花林上, 植上桃李林。建设荷花池、菊花园、校友林等, 其中将农耕文化的石器、木器、竹器、陶器共300多件, 基本囊括了木洞地区乃至长江一线农业文明用品存列在校园文化村。将木洞山歌的禾籁列在其中。校园文化村对接沧白故居, 进入古色原始的巷道, 再进入城门。城门是原豚溪口抗战时间“中国中学”校址上取的原石头城门, 距今有100多年历史。沿着古城墙进入校园文化村。

5、传统文化。由于学校是由文昌宫观澜书院、海军部、天主教堂演变过来, 学校教育承接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体体现在《易经》、《弟子规》、《四书五经》上。因此, 学校建设了中华文化经典浮雕墙。综上所述, 木洞中学校园文化在平民教育思想的主题下, 有历史性、传承性、校本性、区域性、包容性。

6、科技文化。新食堂建好以后, 我们还将在食堂原址上建设一个科技文化园, 把科学家塑像、各种数理化公式、世界各大节日刻于其中, 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培养科学意识。更好使学生“至公至能”。

四、木洞中学平民教育理念的管理文化构建

这些年我们淡化硬性管理, 而实行文化管理。什么叫文化管理呢?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前提, 重视情感和价值在管理中的运用, 通过构建共同愿景, 以文化渗透和价值导向师生行为趋向, 以形成团队核心、团队精神、团队共同价值取向, 激励师生的文体性和积极性、创造力。通过师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其核心是通过文化的导向、凝聚、规范等功能, 使师生自觉地依照学校文化蕴涵的价值导向行事。以学校老师共同发展为出发点, 以自我价值实现为动力, 减少对师生的约束, 增强师生个体发展空间, 让他们活跃起来, 充满激情, 充满活力。因此, 学校的所有制度都体现出人本思想。

五、木洞中学平民教育理念的课程文化构建

根据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要求, 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构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又根据新课程修习方式设立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自修课程。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修习方式, 会给学生更自由的选择空间, 更适合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培养学生自由精神, 自主、自强能力, 实现“至公至能”。

六、木洞中学校园文化系统

(一) 学校标识

1、校徽。校徽中半圆的红色部象征初升的太阳, 黄色的星寓意木洞中学, 蓝色带状物代表长江, 整个图标的含义是:在奔腾不息的母亲河长江岸, 一所平民教育的学校在这里闪耀着, 她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 向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校徽线条的红色象征爱党爱国, 也体现学校的名人文化构建;黄色线条象征传统、人格, 也体现学校的平民教育理念, 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的构建;绿色线条象征创新、健康, 也体现学校长江文化的构建。

校徽揭示了木洞中学独特的地理位置, 蕴含了木洞中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精神和文化构建。木洞中学在平民教育这面旗帜指导下, 必将像长江水一样, 清淡如斯, 平和如斯, 前进如斯。

2、校旗。红旗的左上角上突现校徽。

3、运动会会旗。英文字母MD, 木洞的大写拼音, “M”又变形为一个绿色足球场。“D”又变形为三根跑道, 表明木洞中学学生更高、更强、更快。

(二) 学校精神

校歌:木洞中学校歌

(三) 教室、办公室、功能室标识牌图案

(四) 各类制度、职责

1、学校的三本管理规程

2、上墙的制度、责任

3、学校行政管理图、行政分工职责

(五) 校门文化

校门设计理念:校门为中华典型的方正门, 由青沙石、黄沙石、玉石板包装, 表现学校的厚重、实在、纯朴、方正。表明《易经》思想“蒙以养正”, 也就是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正知正见。校左边由黑色花岗石装修, 比整个校门高出90公分到1米。顶端刻出“≡”线条, 表明《易经》文化的“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的思想。同时象征学校千年万代培养千万人才。“≡”也表示乾卦, 乾卦卦辞为“天行健, 君子当自强不息”, 蕴含学校的校训就是自尊自省, 自强不息。

1、魏书生题的校名 (正面) , 里面是窦瑞华题的“从平凡到不平凡”。

2、丁雪松、李华飞、杨沧白、于右任题词及黄济人《木洞中学赋》, 在校门旁的文化墙上 (图片) 。

3、校门花坛, 有四尊长江石, 根据形象命名为:“卧虎”、“藏龙”、“沉鱼”、“落雁”, 象征木洞中学学生从平凡到不平凡。有一株3米多高的景观树, 象征创新、健康。

4、进校两旁行道树、长江石等。其名称为:扬帆、启航、纤夫石、犀牛望月、灵龟寻缘。

(六) 班级文化

1、班级理念牌 (教室门旁挂) 。

2、班级讲台正方“自尊自省, 自强不息”, 国旗。

3、讲台对面方:三个铁质书柜, 两边字画条幅, 书柜上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靠窗方:《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

5、靠门方:班级课表、通知、专栏等。

6、教学楼道:名人名言牌, 学校校本图片、名人活动、学生活动。

(七) 寝室文化

1、寝室管理要求。

2、学生生活习惯歌。

3、各寝室门旁:各寝室理念牌。

4、寝室布置。

5、寝室楼道:学生活动图片, 寝室生活要求图片。

6、给学校五栋学生宿舍命名。

学生寝室是学生居住的, 学生生活除了教室、操场就是寝室。所以寝室文化熏陶十分重要。居者常思, 所以将孔子的五思给每栋楼命名:

“思近楼”:“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思远楼”:“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思贤楼”:“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省也。”

“思义楼”:“士见危致命, 见得思义。”

“思齐楼”:“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八) 食堂文化

1、食堂工作人员公示。

2、饭菜价档公示。

3、营养配餐公示。

4、取饭菜窗口标语。

(九) 安全文化

1、安全专栏。

2、教室、寝室、功能室安全提示牌。

3、安全消防箱。

4、安全教育教材。

(十) 橱窗、板报文化

(十一) 学校文化长廊

(十二) 旗台、舞台、校园电视台、网站

(十三) 校园分布导视图设计图案

(十四) 体育文化、体育颂浮雕、足球场、篮球场、广场、乒乓台图案

(十五) 校史文化:校史馆、状元门、通慧门、宋砖墙、明代古井、千年苦情树、百年黄桷树。

篇4:解析中学学校管理之方案

[关键词]中学教学;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人文管理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学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取得效益还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搞好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之路。当前,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有了很多新突破,为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校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的和谐的发展需要管理者反思的问题,应该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这都需要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管理者深思,从而科学地进行学校管理,以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学校管理的意义

1. 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而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质量是教学各项工作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

2.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的解决,探索旧的教学方法 的改革,开辟新的教学途径。

3.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

4.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

二、当前学校管理的要领

1.所谓学校管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校组织系统为了实现教育目标,由学校管理者依据现代科学理论和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修身正己的“内功”修炼,用自己的示范活动与表率作用影响带动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运用现代学校管理方法与手段,促进有机结合,有序运行,以达成学校管理目标,取得最大化的办学效益。

2.学校管理活动是由学校管理人员开展的,这里所谓的“学校管理人员”,既非个体的“学校管理者”概念,亦非高层的“学校领导”范畴,而是涵盖着“学校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一切人员”,这就需要打破“学校管理工作只是学校少数人的事”的观念,充分调动所有管理任务承担者的工作热情,发挥整体优势,关注整体效能。

3.学校管理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过程而展开的。一切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不仅是学校管理人员的本分,也是学校管理活动的精髓。

4.学校管理工作者逐步树立权变管理意识,做到因事设岗、因职设贤、因时处事、因势利导,更好地提高学校管理艺术。

三、提高学校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科学管理。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修订和完善学校办学章程,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依法健全校内外管理体制,完善学校决策程序。并且积极完善监督机制,推进民主管理。认真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一切工作,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加大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力度,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使民主办学,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2.民主管理,科学管理。校长在主持学校工作时做到: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参与而不干预,以身作则而不包办代替。既全面负责又授权分工,各司其职,层层负责。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结构严密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各层次,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保持相对独立,各尽其责,各显其能。校长要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并举,刚柔结合。形成一种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还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要坚持师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健全校长领导下的校务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科室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大队部的管理职责;夯实法制副校长责任,定期研究和指导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3.关心教职工,营造良好氛围。管理者除了工作上对教师的关怀、关注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那就是要让每一位教师的生活都幸福,引导教师热爱生活。经常与教师们探讨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让老师们心里都非常清楚。从而塑造给学生人生发展予以重大影响的高尚职业情操。

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是一种培养人的使命管理,这一管理行为,不能仅仅立足现实的日常管理,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突破当前局限指向未来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应不满足于对当前管理的消极适应,不从“过去”来推演“现在”而是以“未来”的要求去设计、规划当前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提高学校管理的层次结构,优化学校的发展潜能,使学校的教育事业和学校自身均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超前适应”的强大优势。学校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学校还未形成依法管理的体制,因而,在校长负责制下,无法避免“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这种个人说了算,有的是有心把事办好,有的则是为了把个人的事办好,但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易出现违背科学管理规律,背离长远目标方向的自我功利行为,从而也导致短期现象的发展。此外,某些学校管理者素质不高、学校管理中的评价体系不合理也是导致短期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学校的吸引力来自学校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是现代学校管理中一种有效的管理,既有制度管理的严格制约,又有充满人情味的关怀、体贴。制度管理是学校实行以法治校的保证,人本管理最主要的是要用爱心作纽带。只要管理者有爱心,有真心不怕凝聚不了教师。

参考文献:

[1] 刘向军. 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形成与选择[J]. 中小学管理. 2012(11) .

[2] 陈高敬.教育的功能、目标及其特性[J].教育研究,2011(10) .

篇5:中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万柏林二中

万柏林二中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推动我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太原市政府教育局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对太原市中小学校体育、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通知》(并政教督办[2017]2号)和《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办法>实施方案、<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办法>细则、<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办法>细则等三个文件的通知》(并教体字[2014]20号)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核心,以创新活动载体为抓手,大力推进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参与的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充分发挥体育艺术的德育教育功能、智育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实施原则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理念,根据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体育锻炼的需要,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内容与方法体系。

2.以深化我校体育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积极贯彻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标准和相关的教学改革。

3.以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课程为基础。逐渐形成我校特色体育活动内容体系。

4.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立适宜的体育项目(即人人拥有两项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

三、活动内容

围绕主题,注重学生健康长远、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艺术展演活动,使学生养成终身健康意识,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激扬青春活力,展示美的生活,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和造就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

(一)体育工作方面

1.开齐开足课程,保障课时、教学计划、教学质量。2.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扎实开展初中学生体育达标测试、统计和上报等工作。初中学生体育测试成绩50分计入中考成绩。

3.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推动我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贯彻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及早操和课间操,不断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4.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贯彻教育部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面实施 “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校体育教育工作。组织广大学生参加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提高运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并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活动,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5.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竞技性阳光体育活动。举办一次运动会,并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

四、实施步骤 1.领导小组 组 长:李爱莲 副组长:杨茂军

组 员:杨勇、杨明、王登斌、刘江华、张晓乐

职 责:负责策划和制定“体育教育”实验方案,全面组织协调“体育项目”工作。2.工作小组 组 长:李爱莲 副组长:杨茂军

组 员: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

职 责:负责具体实施“体育教育”实验方案,督查和指导各班“体育教育”实施工作。

3.项目设置

根据我校体育教育的一贯特色以及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等,我校“体育2项目”初步设置如下

“2”项目活动(1)体育类别

① 体操类项目:技巧、轻器械体操(跳绳)、双杠、单杠、跳跃等。

② 田径类项目:耐久跑(800米跑、100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跳高、跳远等。

③ 球类项目:篮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地点为篮球场、田径场、各班教室(主要是雨天时用)。

(2)拓展项目

加强专题宣传,充实活动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大发展。

体育欣赏(网络、电视),如观看体育专题片、NBA节目及各类体育赛事等。

拓展项目内容,主要是活动遭遇雨天、外面场地不能利用时,由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在室内安排相关活动。

五、活动要求

根据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采用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措施。全休教师为活动的具体组织者,体育专职教师为活动的指导者,领导小组成员为活动的检查者。在每次活动时,要确保既有组织者的全程跟班,又有指导者的适时指导,还有检查者的必要督促,以真正提升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活动考核 学期末,由校考评小组对各班抽取一定的学生,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结合平时开展活动情况,对班级组织教师和指导教师实行考核。

七、师资保障

1、加大经费投入。要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要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2.体育教师:落实体育课教学、课间操、课外活动和场地分配。组织竞技运动队的训练,管理好体育器材,并组织大型比赛和每月一小型体育赛事工作。

3.任课教师:人人学会并掌握一项体育、艺术2+1项目或者文体活动技能。

4.班主任:是“体育教育”的组织实施者之一。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指导学生重视“体育教育项目”档案资料的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管理,为评价学生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支持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将“体育教育项目”作为班级一项重要工作。同时,班主任也应提高体育的修养,提高“体育教育项目”的管理水平。

八、活动安全预案

加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一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对体育教师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要长抓不懈。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配备质量,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师生安全。二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积极提倡和推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经验和做法,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

篇6:城前中学家长学校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德教体字(2013)158号《江西省德兴市开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实施方案》,加大我校艺术教育力度,结合我校实际,加强艺术教育普及力度,提高普及质量,为学生自主发展创设空间,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活动,扎实完成各项任务。

二.实施目标

以学校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规划为指导,争创市艺术特色学校。

三、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董光明

副组长:杨育建姚文

成员:各班主任 艺术教育老师

三、特色项目:

(一)普及性特色项目

1、大合唱:全体学生(负责辅导教师:俞红芳)

2、书画:全体学生(负责辅导教师:王文光俞希美 郑和生)

(二)特长特色项目

鼓乐队:部分有基础的学生自愿参加(负责辅导教师:程峰)

四.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1、小组成员明确分工

2、加强艺教工作的管理、检查、总结制度,领导小组以定期检查和抽查形式,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期末艺教老师对任教年级和学科进行质量分析,找出不足,制订措施。

3、每年有艺术活动经费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专用教室、乐器、艺术音响资料有保障,确保艺术课程、艺术活动的开展。

4、艺术教师的教学成果与奖金挂钩,具体参照学校考核方案,促进教师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5、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成长舞台,组织老师考察、观摩、听课等

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知识和自身素质。

(二)主渠道建设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艺术类课程,各年级音乐、美术课的普及率达100%;结合二期课改与学校实际,各年级开设艺术艺术兴趣小

组,完成校本课程的编写,在具体实施中使之完善。

2、成立艺术教研组,开学初制定工作计划,期末有工作总结,能定期

开展艺术教研活动,做定时、定点、定内容,确保学校艺术工作落到实处。

3、积极参加县及县以上层面的培训活动、公开教学和课堂教学评比活

动,能受到上级部门良好的评价。

(三)艺术活动

校内:

①继续抓好“体艺2+1”的社团工作,配备专职指导教师,通过训练,每学期各拿出1—2个优秀节目,创绿小品牌,扩大县内知名度。

②根据艺术教师的专长,挖掘潜力,组建各类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积

极参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③结合重大节日,每年学校举办有特色、有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或艺

术周,学生参与率高。结合少先队大队部的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欣赏儿

童京剧、腰鼓及纸浆画等高雅艺术,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

校外:

积极参与市、县、街道、社区等单位组织的艺术活动,展示学校的艺

术活动成绩,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

(四)校园文化建设

1、专用教室张贴名人画像、学习口号,美术室展示学生优秀纸浆画和

儿童画作品,教室布置有艺术性,艺术氛围浓厚。

2、利用空出的墙面、走廊,开辟艺术画廊、校园专栏,能陈列学生的作品,专人负责,定期更换。

(五)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校基本功考核、特长展示等形式,鼓励教师

刻苦钻研业务,勤练基本功,提高业务水平。

2、加强理论学习,要求艺术教师每周有阅读量,每月完成理论摘抄和

教学随笔。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感悟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自觉反

思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

3、发挥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引领课、示范课等形

式,组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鼓励艺术老师积极申报市级艺术教育课题,提高艺术教师的研究能力,真正以科研促教研。

篇7:城前中学家长学校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精神,扎实做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中共会泽县委办公室 会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创建法治会泽主要任务分工的通知》(会办发[2013]70号)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法治学校创建标准和要求以及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建设,坚持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道德纪律教育相结合,与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促进教育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领导小组

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不断完善学校民主法治,抓好“法治学校”各项工作,提高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学校决定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蒋 鹏 党支部书记、校长 成 员: 戴增稳 副校长

戚 勇 副校长 刘国相 教务主任 杨泰坤 总务主任 唐自龙 政教主任 方柱翠 教研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教处,具体负责依法治校的日常工作。

三、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会泽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法制会泽”的实施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普法工作和依法治校工作为基础,以法育人、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不断提高学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质,自觉抵制违法现象,敢于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继续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狠抓平安校园建设,促进学校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推动我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与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四、创建目标

开展法制学校创建活动,是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法治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持续的过程。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促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能力,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师生法律素质不断提升。同时,实现行政决策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从教行为更加规范有序,为建设和谐社会、平安校园,促进钟屏中学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一个稳定有序、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五、主要任务

(一)推进依法治校能力建设

1、学校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坚决按照要求实行校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2、事关学校发展全局和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3、建立健全校务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学校法制机构建设,强化法制工作,进一步改进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扩大公众参与规范性文件制定的范围,为建设法治学校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

(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1、健全学校内务制度,严格依法管理,工会、职代会等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2、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三位一体”的学法守法用法工作的长效机制,以法育人、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不断提高学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质,自觉抵制违法现象。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清理整治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1、抓好课堂法制教育。发挥课堂教学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建立全面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明确课时安排,充实教学力量,将课堂法制教育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之中,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紧密结合。

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通过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模拟法庭、普法征文、普法知识竞赛、普法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学校法制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

3、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学校采取开辟法制宣传栏、出黑板报、张贴法制挂图、举办法制图片展,发放法制宣传图册、播放法制教育影片等形式定期宣传基本法律常识,提高学生对各类违法犯罪的认识和抵抗力。

六、方法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成立法制教育的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并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和法制副校长具体抓法制教育,明确职责,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主动与综治委、司法、公安、团委、关工委等部门联系,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职责分明、工作有序的责任体制和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运行机制,健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网络,逐步实现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2、开设法制课,加强教育。课堂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我校逐步实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和教师“四落实”,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1)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影片(至少一次),并聘请法制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来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每学期至少一次)。

(2)建立法制宣传专栏、橱窗,充分利用星期一升国旗、黑板报、校园网络等宣传方法,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学校创建活动宣传工作。

(3)通过班、团会等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活动。每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次。结合安全教育,每学期每班安排2节法制课。

(4)学校组织法制文艺汇演、法律知识比赛等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知法、明法、用法,提高对法律的认识,做一个遵法、守法的新时期好少年。

(5)学校每学期组织对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每学年都组织有关法律知识的考试。

3、开展“警校共建”,创办法治学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积极作用,发挥其社会效应功能,努力创办好法制学校。学校要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并要求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讲解,使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得到增强。

4、治理周边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学校积极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告别‘三室两厅’、网吧,争做‘四有’新人”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外部环境。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使校园成为一个大教育场,营造一种“校园无小事,处处皆育人”的良好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校园秩序,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扎扎实实开展创建工作,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5、开展社会实践,养成守法良好习惯。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开展“法律进社会”等活动。通过共青团活动、校外活动、劳动实习等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合理安排好学生假日、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

七、保障措施

在这次创建法治学校工作中,我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宣传栏,橱窗、广播等形式使我校形成“人人关心法治学校建设,人人支持法治学校建设,人人参与法治学校建设”的良好氛围。学校领导小组将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阶段的活动有序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使我校的各项工作在此次创建法治学校工作中更上一个新台阶。

篇8:网络时代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 使网络时代成为社会发展的双刃剑, 给中学教育输送大量新鲜知识的同时, 也给中学教育带来了大量的冲击。

一方面, 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学生带来了大量知识, 成为他们认识社会和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 另一方面,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 自制能力较差, 很容易沉迷网络, 误入歧途, 这给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当今网络发展的特点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开放性

网络知识的接收门槛较低, 具有普遍的开放性。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是进行知识传播的唯一条件, 上网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简单的上网很容易学会, 同时, 现代家庭宽带的发展、移动上网技术、无线上网技术、局域网技术、手机上网等上网途径的拓宽, 也使得上网的开放性更高, 中学生可以从很多途径接触到网络。

2. 交互性

网络时代的交互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双向交互, 和人—机器—人的三向交互, 通过人机之间的交互, 上网者可以在网络上参与论坛, 进入聊天室, 发表自己的观点, 与网络在线者进行思想交流。还可以利用Email、QQ、MSN等聊天工具, 进行实时交流。

同时, 人—机器—人则主要倾向于讨论, 德育工作者可以结合教育的专题, 预先设计好问题, 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提问, 参与讨论的人进行回答和讨论。

3. 多样性

互联网带给课堂教育最大的资源是其多样性, 网络时代促生的多媒体技术, 集合文字、声音、图像于一身, 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成为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交流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 制作妙趣横生的德育教学课件, 帮助学生身临其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完成课堂教学。

4. 仿真性

使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还原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配合教师的工作制作各种课件。此外, 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现实的德育仿真试验, 或是针对课堂的某一主题, 设计虚拟社区, 通过对真实情境的再现,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体会, 完成对德育标准的领会, 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例如, 在对。“毒品的危害”、“性犯罪的后果”、“艾滋病患者的悔恨”等主题进行教育时, 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现、视频播放、虚拟社区观察, 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毒品、性犯罪、艾滋病的危害, 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选择性

通过网络开展的德育工作, 受众对内容是可选的, 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自主选择想要感受的德育教育内容, 具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这有利于网络德育教育学习者发挥自身的积极性, 充分发展个性。

6. 私密性

网络与现实课堂的另一个主要区别是, 在网络空间中, 受众具有更大的私密性, 可以使用匿名ID, 以游客的身份登录, 而不需要留下访问痕迹, 同时, 网络上很多资源都不需要实名访问, 访客可以畅所欲言, 不需要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使得网络上的德育论坛、民生论坛等处, 有很多网民随心所欲地成为“大侠”、“剑客”, 而不用考虑自身的因素或是身份泄露的风险, 从而更容易敞开心扉, 也更容易接收新的观点, 学习新的知识。

二、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1. 实践意义

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双刃剑。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 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QQ等聊天工作, 可以在互联网上畅所欲言;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24小时更新社会新闻, 人们了解社会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 更是为知识的搜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人肉搜索、网络寻人、微博传播等方式, 也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说, 互联网为人类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随着物质和文化的不断进步, 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 宽带可以随时光纤入户, 对中学生来说, 拥有自己的私人电脑已经十分普遍。然而, 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 对新鲜事物缺乏辨识力和自制力的中学生来说, 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冲击更大。网上上充斥的良莠不齐的知识冲击着他们的视野, 网络游戏、聊天软件很容易是他们沉迷其中, 难以自拔。

据统计, 笔者所教班级中, 95%以上的学生家庭中都有私人电脑, 其中89%以上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网, 学生们的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为6小时, 然而, 其中真正用于学习、查资料的时间平均不到2小时, 其它时间都被学生用来聊天、玩游戏, 甚至浏览不健康网站, 这种情况的存在, 给网络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也给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大量不健康知识、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低级趣味的东西如同“感冒”、“霍乱”等有害细菌, 通过网络侵蚀着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可见, 要提高当代青少年的网络健康水平, 进行网络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2. 理论价值

网络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危害, 也可以为网络德育工作所用, 成为宣传网络健康的重要阵营。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教育的新形式, 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体现了当代德育工作与时俱进的新思想。“生活即教育”, 探索网络教育的新方法, 以网络为阵地, 广泛普及和开展网络教育, 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研究网络德育, 是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根据上文所述, 网络具有私密性, 在网络世界的交流开放而有私密性, 进行网络交流时, 双方并不需要公开身份, 教师与学生可以使用虚拟的ID进行交流, 而不需要有身份顾忌, 任何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 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样, 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就相对自由和开放, 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受众广泛、言论自由的特点, 进行有的放矢, 加大宣传, 结合大量的案例和网络资源, 总结网络德育的规律, 探索网络德育的新方式方法,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结合上述分析可见, 网络德育是德育融入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对现行德育模式的挑战, 是德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三、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教育的措施

1. 广泛运用新的技术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育以课本为主, 以课堂为主要知识传播途径。传统的课堂教育相对枯燥, 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身份公开, 教师只能通过面授、访谈、读报刊等方式, 单方面的向学生传输德育知识, 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是, 一方面传播的途径落后, 知识传播受限。另一方面, 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交流意识不强。

所以, 要想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教育水平, 必须广泛的应用新的技术手段。通过建立校园局域网等方式, 监控、过滤、清除可能侵人学校的消极信息, 通过局域网来宣传德育教学, 全方位的打造纯净、高效的德育教学阵地。

2.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 我国的社会生活也正逐渐走向多样化, 各种思想文化兼收并蓄、百花齐放, 各种思潮不断涌现, 同时, 社会组织更加丰富、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势也日渐多元, 在此背景下, 德育工作应该提升针对性和时效性, 针对社会多样化发展引发的一些现象或讨论, 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引导, 帮助中学生的思想逐渐成熟, 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更加鞭辟入里。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 经常更新网页内容, 及时跟进社会生活, 使网页的内容更加具有时效性, 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 对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行批判性接收

随着经济和社会全球化发展, 互联网的进步使得世界成为“地球村”, 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 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剧烈变化。在中国的世界化进程中, 面对文化的渗透, 应该以批判性的眼光去接收, 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冷静、理智的态度来进行文化交流。通过网络进行的德育教育中, 应该鼓励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去批判地继承。

4. 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 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在新的背景和环境下, 德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保持学习、把握时代脉搏,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广泛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 并及时发现和跟进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工作。

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趋势改变着世界。面对互联网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冲击, 德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顺应潮流, 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有效利用网络的平台, 不断的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矛盾、寻找新载体, 做好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振华.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创新与发展[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2, 3.

[2]周耀国.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零陵学院学报, 2003, S1.

篇9:城前中学家长学校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将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学生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有大量的身体接触,难免会发生伤害事故。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对《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下发以来近两年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1.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频数

在所有被调查的学生中,共有30%的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发生过伤害事故,其中发生一次伤害事故的占受伤学生的53%,发生两次伤害事故的占受伤学生的40%,还有7%的学生发生三次以上的伤害事故。

2.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项目

调查显示,在中小学发生伤害事故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体操占26.7%、田径占23.3%、足球占20%。且中小学生发生伤害事故的男女生比例约为2∶1。之所以体操排在第一位,原因可能与该项目本身的特点有关,学生在练习中由于生理、心理因素以及保护帮助不当都可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3.学生受伤的性质

在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中大致可以包括有外伤、骨折、韧带撕裂伤、脱臼,内脏受伤、脑震荡及其他。其中外伤是发生率最高的,占51%,其次是骨折、韧带撕裂伤、脱臼。

4.学生受伤的部位

在调查对象中从受伤的部位来看,发生伤害事故时受伤最多的部位是四肢,约占72.3%,其次是躯干占23%,再者是头面部占4.7%。之所以四肢受伤最多,可能与四肢是学生在运动中活动最为频繁的部分,并且在受伤害时人也会反射性地利用四肢作为保护自己的第一反应有关。

5.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

从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来看,由于学生原因造成伤害事故约占52%,因教师原因造成伤害事故约占9%,因学校原因造成伤害事故约占13%。具体原因包括:因学校体育设施陈旧老化或设置不当而引发的事故;因学校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而发生的事故;因学校安全保护措施不力而发生的事故;因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而发生的事故等。

二、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概述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这一特定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是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各个阶段或环节可能遇到的风险,也就是在活动中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

三、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体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活动中存在着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与不确定因素。如,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有大量的身体接触,有的项目具有对抗性强和竞争激烈的特点,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设施设备陈旧容易造成伤害事故;活动中,因组织不周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易出现事故。

四、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实施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识别,首先要找到有关的各种风险源,在风险的来源方面将学生体育活动的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为教师、学生和校方三个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体育活动场地、器材风险、环境风险。无论如何对其分类,从这几方面着手通过具体的调查找到风险源以后对其进行概括、总结对于风险识别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理论在体育领域中新的应用,伴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学校体育活动的日益丰富多彩,借助风险管理是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最佳选择。风险管理已在银行等多个行业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但要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发挥其更为积极的作用还需不断地充实与完善。

篇10:玉山中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上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了贯彻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依据教育部《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工作特制定本方案,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本着“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的精神,对本方案进行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在德育工作中要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开发,全程利用,力争达到全优效果,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目标

(一)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辩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

(二)高中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三、德育内容

(一)初中阶段

1、热爱祖国的教育

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3、热爱人民的教育

4、热爱集体的教育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9、良好的意志、品格的教育

10、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高中阶段

1、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3、理想教育:

4、道德教育:

5、劳动教育:

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

7、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四、德育工作的领导

(一)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校党支部书记、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干部、团委书记、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等组成,并由校长担任组长,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校长领导下具体组织、指导德育工作方案的实施。其任务是:调查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确定和协调思想政治课、年级组、团组织、学生会等各方面的任务分工,组织和协调各教研组、各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争取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互相配合的教育网络等。

(二)抓好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明确各岗位职责。

1、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各科教师、全体教职工都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政教处要建立健全具有活力的德育管理制度,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平时有检查、学期末有总结及评估的管理体系。、学校党支部支持校长工作,发挥促进、监督作用,并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年级组要定期组织年级教师分析研究本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沟通信息,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本 年级教师贯彻学校德育工作方案。、班主任是班级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每学期要定出德育工作计划,负责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并设立学生个人德育档案,负责对学生的品德评定。、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同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7、生活指导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外生活的指导,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搞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发挥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的功效性。每学期要定出德育工作计划,月月有小结、期末有总结。并设立学生个人档案,记录学生在生活区的思想、行为的表现,及时与班主任、家长沟通,共同做好育人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德育工作,并定时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团结广大学生走健康成长的道路。、教育工会要在本职范围内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五、德育工作的原则

1、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原则

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照国家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基本要求,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2、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个教职工的责任。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传身教和教书育人结合起来。中学生有模仿教师的一面,同时也具有评价教师的初步能力,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传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和精神中感受到所学的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激励学生积极行动。教师的品德修养,道德行为,人格力量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3、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热爱学生,是对祖国的未来和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负责,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个人的尊重、爱护、信任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自尊,容允学生特长的发展,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加以正确引导。

4、正面引导与适时纠正相结合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坚持正面启发、积极诱导,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引导学生实施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应适时给予批评与纠正并指出努力方向,鼓励学生积极向上,防止简单粗暴,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5、学习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学习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德行为规范,同时也要相应提出一些合理、适度、具 体、明确的行为要求,进行行为训练并加以严格管理;指导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知、情、意、行相结合。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集体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手段。良好的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极具潜力的教育资源,要重视培养学生集体,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传统,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每个学生的进步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同时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的特长在集体中得到充分展示,让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集体中得到正确引导,并让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7、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学校、家庭、社会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在德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学校教育,同时要重视家庭和社会教育,教师要对学生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状况、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有充分的了解,要利用家访、家长会与学生家庭加强联系,告知学生家庭的教育义务和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8、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育的效果在课外得以表现,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课堂教育中既要注重思想政治课和班会课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也要通过学科教学对德育进行有机渗透,注重科学精神、科学思 想方法的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得到教育、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9、针对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来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能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以及个性差异,提出明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最好的发展,使教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10、他育与自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时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学校内各年级的教育要注意承上启下,互相衔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按照德育目标,统一认识,步调协调、系统连贯地教育影响学生,以发挥整体影响的教育作用,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外在的教育影响只有转化成学生自身内在受教育的需求,才能使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

教育,实施自我教育,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方式。

六、德育实施途径

1、思想政治课和时事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常识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 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应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应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避免空洞说教,考试方法要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接受情况。时事课是国情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时间要保证,内容要落实。

2、各学科的德育渗透

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各科教师及全体职工都应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3、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是德育的直接实施者,应根据本条例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协调本班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家长与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班主任要服从学校及年级德育工作的安排,自觉完成德育任务,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团委会、学生会工作

团委会、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德育工 作中一支最有生气的力量。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学生吸引到自己周围,落实本条例的各项任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通过举办团、队知识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小组活动,培养提高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5、劳动与社会实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各年级、各班要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在劳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政训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6、活动课与课外活动

各种科技、文娱、体育、学科兴趣组及班团队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各年级、各班应保证列入课程计划的各类活动时间,并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种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 美能力。

7、校园环境建设

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要积极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要充分发挥校训、校风和校徽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壁报、橱窗、雕塑、花园、广播、影视、教室、寝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劳动室、荣誉室、学校展览室、科技活动室、食堂等多种形式的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校每块环境都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

8、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

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是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又面临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要通过谈心、咨询、讲座、讨论等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9、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激励,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及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起作用。各年级、各班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培训、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德育,改 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10、主题班会

班会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以一定目的为指向的班级会议,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教育活动形式,是班主任的一项常规工作。主题班会是针对某种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班主任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主题班会要有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目的,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德育条例的要求,以及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选准班会主题,设计班会形式,明确班会的目的,在主题班会课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统一班集体的意志,形成良好的班风。

七、工作措施

(一)、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1、完善管理网络。继续建立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法制副校长密切配合,学校政教处操作执行,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素质与工作能力。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生力军。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为激励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细则,建立晨、周会课督查制度,经常性地组织班主任进行班主任工作研讨活动,在实践中摸索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为使新上岗的年轻班主任迅速成长 起来,我们将重点对他们进行上岗培训,开展班主任工作“师徒结对”活动,深入细致地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德育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规范班主任工作月报制度,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德育工作研讨制度,开展“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典型引路,使广大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育人质量。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将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爱岗敬业、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要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德育常规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以“五爱”为主线,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国旗下讲话要求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团支部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狠抓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 内容,狠抓学生的行为教育。继续对各班的五项常规:“文明礼仪、勤学习、守纪律、两操、清洁卫生”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检查分数,每周进行小结,每月评比一次检查考核优胜班级获流动红旗。我们将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每学期开展“文明、诚实、守信”为内容主题教育,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日常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渗透公民教育。以育人为根本,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促进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4、加强法制、安全教育。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师生演讲、参观展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后进生帮教制度,消灭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并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意识教育。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将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体育健康课的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建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谈心制度,建立旨在帮助学生解忧的“健康之友”和“学习之友”挂牌老师活动,继续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心语室”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三)加强德育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要切实保证周一升旗仪式、晨会课、班团队课、思品课的实效性。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针对性,有检查、有督促,保证德育常规工作的质量。

2、美化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窗。通过充满童趣的学生书画作品展示,诗化的育人标语张贴,让学生在美化的校园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3、班级环境美化。班级环境要做到美化、教育化,开展“洁齐美”教室评比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

4、充分发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板报、宣传栏设计要个性化、创新化。定期开展班级黑板报评比,体现学校特色文化及各班的个性。

5、继续做好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努力探索适合社区少年儿童特点的成功教育形式和方法,组织开展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建立家校联系册,公布教师办公室和家庭电话号码;做好特殊学生的家庭访问;每月至少一次的家校联系交流。把家庭教 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四)丰富德育活动,拓宽德育渠道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贯彻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历史名人、革命传统等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学校要着重落实好“四个一”,常抓不懈:即每周一次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每周一次举行升降国旗仪式,每学期一次组织参观或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上全校性主题教育。

2、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守则》,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层施教。初中重点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讲卫生、讲礼貌、爱劳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高中重点进行以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品德教育,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共同理想的思想道德教育,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教育应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激发学生完善自我,做现代文明人、追求高品位生活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养。

3、以诚信和亲情教育为切入口。要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通过“创诚信校园”、“设诚信考场”、“当诚信少年”、“做 诚信作业”等形式,使中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以重信、守信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大力开展以孝敬长辈、友爱同学、关心幼小、帮助弱势为基本内容的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真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自觉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

4、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今后法制教育要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法律普及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开设模拟法庭以及案例分析、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更好地指导学校法制教育。二是要加强学生不良行为的纠偏工作,并将校园法制副校长制度、学生成长导师制等的成功经验融入其中,构筑一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坚实的防线。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并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经常性心理辅导活动,接受咨询,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

5、以生存教育为底线。重点开展以自护自救能力、环境保护意识、生产劳动技能、交往沟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通过组织校园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劳动意识、锻炼劳动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独 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交往训练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的能力。积极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6、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公民素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劳动与技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等综合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重视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

努力提高家教水平。努力按规范化要求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培训的力度。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保质保量用好家校联系册、学生成长手册,班主任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书面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后进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并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

(六)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学科德育是传统且有效的德育途径,德育要寓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研讨课,继续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每学期将组织部分教师开展思想品德课和主题班会课的观摩评比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育人功能。

全体教师要树立向科研质量要效益的现代意识,要认真学习教科研理论的书籍并运用于德育实践研究,并认真作好学习笔记,要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每学期写好一篇教育心得,每学年撰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学校将每年举办一次德育交流年会,校刊《晨曦》将择优刊登教师的德育论文。

八、德育工作管理与考核

加强对德育的管理,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制度,是保证和推动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各职能部门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与途径,同时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建立过程(平时)考核与终结(期中或期末)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考核的考核评估机制,努力使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正常化。针对当前我校德育工作实际情况,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抓计划的制定

首先各部门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和内容,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坚持德育首位,明确德育工作内容,寓德育于管理、教学、服务之中,并指导制定具体的德育活动计划。

2、抓计划的实施

校长办公室根据各部门制定的德育内容,按月制定德育活动安排表,并纳入学校月工作计划,每周公布,在全校执行,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月计划的落实,确保活动按时按质进行。

3、抓工作的检查 政教处、团组织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实行量化管理,要把每日常规检查与临时抽查结合起来,常规检查由值日干部和老师进行检查,逐日公布检查结果。政教处、团支部要不定期对班级管理、班会、团会、常规教育、宿舍管理等进行抽查,按时评讲,促进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4、抓工作总结

为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每学期各部门、班级要进行德育工作专题总结。每学年进行一次德育工作成果汇报会,交流德育工作经验。

5、抓评比表彰

各部门要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完善各种岗位职责和评比办法,明确德育内容和要求,加强对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管理和督查,增强评比工作的透明度。政教处要做好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德育考核工作,要引入竞争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评选先进、考核等结合起来,与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评估结合起来,以此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促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6、做好学生品德的评定和优秀学生的评比工作

(1)对学生品德进行评定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定,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并检查教育工作的情况,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品德评定的基本方法是操行评语和评定操行等级。

(2)学生品德评定内容与标准以《中学德育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内容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操行评语由班任负责,班主任对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评议签署意见,并写出评语。

上一篇:仓村中心小学队列队形下一篇:兴国县餐饮服务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