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思散文欣赏

2024-04-12

雪思散文欣赏(共11篇)

篇1:雪思散文欣赏

满怀心的期待,你终于踩着冬天曼妙的舞步,翩然而至。一片片,一朵朵,相互簇拥着,像赴一场盛大的雪宴,如约而至。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吟唱着冬日一曲纯洁而淡雅的情思,如泣如诉般飘落着季节的心事。你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大地的怀抱,你把所有的祝福融入六瓣花语之中。

我喜欢你,喜欢你的清新甜润;喜欢你的洁白无暇、一尘不染;如柳絮似羽毛,轻盈的宛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精灵,舞动着冬日的静美。我轻轻的将你捧在手心,慢慢的你融入我的心田,似一泓清泉在心间流淌。我不敢随意地走动,生怕踩痛了你,不忍心弄脏了一尘不染的你,失去原有的摸样。你轻轻地飘落于我的发间,亲吻着我的睫毛,我醉在你的世界里流连忘返,窃窃私语梦呓般聆听着你在耳边呢喃的相思,陶醉与你的热情在我的唇间融化,如悦耳音乐般流淌的小溪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我盛开的思绪与你一起在空中飘舞。

远处的山披上了洁白的盛装,田野上一层厚厚的地毯铺展开来,树木也穿上了雪白的衣裳,银装素裹,被装扮成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你尽情绽放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灿烂,天地之间,俨然成了一幅雅致而纯净的美丽画卷!

漫步于恬静如诗的雪地上,山无语,树无言,白茫茫一片,庄严而寂静。一切似曾相识般由记忆的深处走来。曾经你给的那份温暖的记忆,让我爱上你,喜欢在你飘舞的天空下漫步,喜欢思绪与你一起飞舞着冬日的浪漫静美。而今形单影只的身后,留下一串孤独清晰的脚印,瞬间被风雪覆盖,或深或浅,犹如岁月走过的痕迹,轻轻浅浅留在记忆当中。那年,终究没有走出那个冬天,飘雪的日子,成了我对那场没有结局的意外邂逅心灵的祭奠。事事经年,成了一生的刻骨铭心,萦绕在脑海中无法抹去的记忆。这漫天飘洒的雪花,便是思念凝成的泪滴。

走在由悲悲喜喜坎坎坷坷砌成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总是有一处绝美的风景令你留恋,亦如眼前这纯净雪白的世界;总会有难忘的景致令你记忆犹新,宛若空中飘落的雪花,在流年的记忆中飘舞;总是有一份感动令你难以释怀,似这飞舞的浪漫与神圣醉在心海;总会有一份无奈的伤痛隐藏在心的一角,那是那个没有走完的冬天。那些远去的,重来的,轻轻疼在心上。

生活有太多的不尽人意,亦如眼前的白雪,既有它的浪漫和神圣,也有它的寒冷。任何事都具有其两面性,所谓的无论人或事,没有尽善尽美之说。再完美的玉也有它的瑕疵,再完美的人也有他的不足,再完美的人生也会有遗憾。让心在大自然的静美中感悟,感知生活,感恩于世。放下该放下的,珍惜该珍惜的,删除该删除的,即便走在寒冷的冬天,犹豫在生活的拐角处,一样也会走进人生阳光明媚的春天。

远去了春的生机盎然,淡去了夏的花红明媚,飘散了秋的落英缤纷,雪花纷飞,白雪皑皑,季节的故事终究被锁进冬眠。日子在四季轮回中悄然而逝,一页页翻过,历经整个冬天的蛰伏,将又是春天的开始。雪是冬的灵魂,是冬的宠儿;冬天是春的使者,孕育着春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彩。历经雪的洗礼,释放着心中的积淀,净化了纷杂的思绪,随着雪花飘落于大地,消失在无垠的旷野之中,远远望去,宁静而致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篇2:雪思散文欣赏

雪肤轻叹兮

寒雅醉梦忧

雪丝万缕兮

候梦千里幽

奇怪的习惯就是一个人偷偷的望窗倚雪,灰色交叉着透明的失落只想要顺吸那不小心下凡的暖意,淡淡温和冷冷清清,紧紧贴连着别再问候中的清醒,胸口已钻进那撕碎在荒野白白素素的那首孤钓肖邦曲,流露着早已断了也散了亦还走了的浅浅的朦柔雨梦,独自想要擦掉富足的冰天雪地里那满眼忧郁,认认真真的划出个安详且平坦些的永久星空,自认.

冰雪的界限承认着完整的新鲜,无法取代勾出的冷眼现实,请不要陪我懂我也还等我,放开值得岁月升华的代价,坚定的去看时空里那暗霞景逸抚琴的模样,孤单早已飞到点曲也无声的流动寂寞慢慢掉落飘曳的逆流里.未来里的怜惜可否来自千里的问候?明日中任性的爱哭能否被千里外按抚?如今再也找不回那早已失落的骄傲,失声.

大地一片白茫茫的,远处,似一白色精灵孤单着怎么也诠释不了这飘逸的美,就把我的寂寞还给我吧,愿随满苍素银去,想换换苍凉的誓言;掉落的眼泪提醒着那躲在记忆漩涡怎么也躲不开的冰冷温柔,现如此的难受该怎么做:要穿越悲凉渴望遇到唯美流星雨?还是要倦恋猛烈的孤静自作自受的忘记曾经温柔?闻着假装的纵然狂想追回前方拾捡的悲伤,那只是来到不了的宽广静美而已,浪费.

难为思你,在候雪寒雪中自认不该浪费如此唯美景影而失声痛哭,惜优有忧兮

坐雪握冰兮

哆嗦寒梅优

掂雪伤碎兮

寒落珠抖伤

静候冰天雪地里那完美,双眼致命的揉碎了星移乱坠的水晶.轻轻的慢动作吧别让泣血的暮光染红了它啊,不要夜色变换了这唯一的爱情之花,发如雪身如霜,毫无所觉的万千思绪似一剂猛药窒息着无尽画面舞动的遍地陶醉那冰凉忧姿.我是唯一否?白雪的溶解点亮了敏感混响的晕眩瘦梦,动一动耳朵忧伤就不假思索的忆飘如雪,这无关过去不止的难熬吹起的是谁的凄婉而淡淡想起的又是谁的伤?念:凭寄那月色思念唯萧优冷幽清忆寒;思:任迷恋舞冷饮寒的雪飘忽不知;撕:让肆意眨眼也还无法雕琢那凝固发梢的青泪忧魂;碎:想要奢望个岁月来静守那凄美的放纵,踏眸.

那不同颜色的音律让冷清洒了一季,细细品味,颗颗冰珠儿串起的只是随心所欲掉下去的虚度煎熬的勇气而已,仿佛是沉醉修炼的坚决不放的刻意凄美,高悬;也似是艰辛的迷宫里保持诚实的喧闹,精彩;更是开始认可花落是天长地久的天堂外的憔悴,短暂;或也只是单纯的表达感谢这不知是谁送来的解了干渴的落雪,用心,卸下身影上害怕的沉重只唤起轻盈冷舞汇集的旅程,就够.

翻腾的严寒栖寄在哭伤的双眼里,而寻觅到的色彩只剩下黑汉白,那值得羡慕去拼凑的幸福却只抓住了单调编织的避静浸雪围绕的苍空,读啊:我最爱的雪,怎么感觉你并没走远呀,泪:打湿了孤听的凄美萧瑟;听啊:我最爱的雨,泪:染了寂寞苍空掂碎的冰;冷藏相遇的曾经吧,那是熙攘人间里沉醉的暖流击静呀,释熄了独自浸雪中找泪到底掉在了那里的呜咽,从清晨至日落你是否原陪捡泪呢?刻画个惊醒时尘缘中那易碎的灯笼,遮住哀伤的眼神泛泪着沉陷在来迟的尘缘里不想要丢开的偏偏余出的似懂非懂的心灵感应,飞过天苍茫大雪落下时绽放的惜花轻步,那辽阔且多雪的冬天只飘洒了满满的悲伤.独特的行雪印迹只因你而多彩,欣赏紧随无眠而泪流不止雪夜里种下的默念来忆.生命是顺境也美满也还无惆亦还无忧,那为何如此忧伤?难只为你不?所以仰望才无法配合也还无法佩戴淡徉的欣然是吗?寒中的叹息尽是如此之痛啊,诶.不得不珍惜婉而代诉之:轻轻松松的凝望这恒久的想象精心装扮的一素银装不好吗?明明白白忘记无法穿梭时空的海誓山盟不行吗?何必,这样的哭瘦这么一个缀满唯美绒花的冬季呢?别停留在那谁可以陪伴谁一生的镜子前好吗?不要把谁可以守护谁一世写进歌里可以吗?可否用装满双眼的颜色来化解距离间鲜明的遗忘?这样,会心疼吧,那么,会心疼吗?

这为思你,在握寒也伤珠的冰雪中心疼个因踏雪伤雪的泪眸就够?优惜伤伤撕殇呀

行雪,就怕伤雪

爱雪,所以赏雪

呡雪,就怕伤雪

挨雪,所以尝雪

抱雪,就怕伤雪

贴雪,所以入雪

卧雪,就怕伤雪

聆雪,所以爱雪

毫无退路,你只留那灰影暗色难只为辛苦这一地的纯洁?分明早已猜中,却毫无戒备,依然无法清醒在这个冷的无法呼吸的冬里,还是不舍的直播着那曲爱伤/入伤/尝伤/赏伤的冷幽清曲静绕于这唏嘘冷瘦的冰里,寒了雪忧了心凉了思冻了血,让思你念你的雪花飘寒了那些些的温言暖语伤了这深深的寒丝思伤了雪撕伤了殇

篇3:略谈散文语言的欣赏

散文的语言必须写得精炼优美, 朴素自然。精炼, 就是用恰当的词语准确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传达人物的神情特点;精炼, 就是要做到言少意丰, “寥寥数语, 就能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勾勒出动人的场景, 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语言精炼的典范, 比如其中的第四部分:

“我在十八日早晨, 才知道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噩耗, ……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 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 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 简直是虐杀, 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 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 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 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一段文字记述了“三·一八”惨案的概略经过, 勾画出请愿者惨遭虐杀的情景, 揭露了反动政府凶残的面目和御用文人卑劣的嘴脸。不仅如此, 而且还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事件的认识、感情和态度。文字之简短、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感情之强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警句的运用是语言精炼的一个突出表现, 它易记、易诵, 精辟、深刻, 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沉默呵, 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猛士, 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些语句是议论, 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因而使整篇散文的抒情性更强烈。读着这些警句, 谁都为这些语句所感动, 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优美, 是指语言清新明快, 生动活泼, 富于形象、感情和音乐美, 读起来能给人以美感。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真正的语言要自然、朴素、纯真。杨雄在《法言·词神》中说:“大文弥朴, 质有余也。”说的是好文章以朴素的语言为贵。朴素、自然、纯真的语言, 是一种语言艺术, 是语言技巧娴熟的标志。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语言极为朴素自然, 犹如忠厚的长者对孩儿叙说往事, 侃侃而谈, 娓娓动听: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 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样的开头, 明白如话, 富有情味, 引人入胜。接着写百草园里“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 树叶里长吟的鸣蝉, 菜花上肥胖的黄蜂, 泥墙根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以及蜈蚣、斑鸠……这些语言朴实纯真, 亲切感人。

阅读散文, 要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要深入地体会散文的思想感情。欣赏, 是高层次的带有综合性的阅读, 要求我们从整体着眼, 边读边全面地体会文章的美。也就是说, 先求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

篇4:散文《散步》欣赏

散步,这是一个极普通的题目,也是一件极平凡的小事,但《散步》的作者却抓住了生活中这一件易为人们忽视的小事,开掘出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读后令人神驰遐想,余味不尽。

作品中散步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成员虽极简单,但安排却可谓匠心独运。散步时小家伙象发现新大陆似的一声喊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点出了这种安排的深刻寓意。妈妈和儿子,这是两代人。前面的两代人是老的一代和壮年的一代;后面的两代人是壮年的一代和幼小一代。他们在田野上散步,但也可以看做是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跋涉。老的一代,壮年的一代,幼小的一代,代代相承,连接起生命长河的链条。生命的长河是无限向前延伸的,但每一生命个体的存在又是有限的。“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轻轻地点出了这一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有些老人要死去,但春天还是照常来。“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是《散步》中主人公的感受,也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文中散步的三代人不也令人想到生命吗,三代人,这是生命所必然经历的三种不同存在的阶段。

三代人,年龄不同,境遇各异,思想不一,于是在散步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喜欢平顺和追求有意思,这正是生活中老小两代人之间常见的分歧,这一情节的安排于平淡自然中见深刻,足见作者之功力。这一分歧的解决颇耐人寻味。因为“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着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所以在歧路前如何举步取决于“我”。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各得其所又不愿意,“我”在这种情况上决定委屈儿子,但这时母亲变了主意。小路不平顺,但毕竟有吸引人之处,那里有金黄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母亲的改变主意,也许有疼孙儿的心理,但也许更主要是因为被小路绚丽的风光所吸引。一家人终于走在有意思但又不平顺的小路上,这是代表未来的儿子所选择的道路。散步中这一小小插曲可以令我们想到生活中无数类似的事件,这里展示的是一滴水珠,但它包含着世界上所有的水包含的一切元素。

《散步》的结尾也是意味深长的。“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走得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似乎也的确是整个世界,老的代表过去,小的代表未来,这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的肩上。

篇5:雪思缭绕

淡雅晶凉,谁在曼舞轻纱?

日方晴、流漪素瓦。菊又艳、摇曳霜葩。

诉矜嗟。阵风掠过,疑似鸣笳。

无遮。晨曦一度,骄舒晞露,玄幻雕霞。

索瑟时光,红妆素裹现宁佳。

倚陶醉、情丝浸满。感奈何、稚笔须些。

篇6:雪思作文600字

题记——古历二月廿八,花朝节刚至;残杏褪红,浅草已萌;忽雪花朵朵,漫天飞舞;凝视窗外,思绪飘扬;情不能已,匆匆急就。

早晨的太阳失去了它日的娇艳,害羞地躲进云里,凉风呼呼地刮着,不一会儿,天空中茫茫一片,飞起了鹅毛大雪。

望着无垠的白雪,我陷入沉思:雪是这样的`纯洁,它有生命吗?他是小孩还是大人?雪是上帝造就的吗?上帝是不是也有什么伤心事?雪是他那凝固的泪滴还是他那抛弃的孩子?雪,你是如此眷恋尘土,莫非你是大地的儿女?

雪,轻轻的飘来,鼓催新春的萌芽,润泽美丽的花朵,舞动幸福的人生,送来和谐的生活。任思绪飞速流转,我不想停下,此时的寂静为你而值得,此时的寒冷为你而挨下。静静地,你融释于天地博大的胸怀中,正如你来时的轻盈,连消逝也如此的潇洒。雪啊雪,可你知道吗?逝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人间孤独一世,寂寞一生!一颗心独自面对欢乐与烦恼,倾诉无门,倾听无人,那将是怎样的悲苦!看着你,这冷雨的精魂,我的心却是在热烈的火苗上燃烧!

雪,你的生命如此短暂,我生君未生,君逝而我犹在。七年级的我,已无法回头,寻找久违的欢乐;只有奋斗,才是我最终的选择。我不后悔,自己的路就应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我相信:我的一生会以欢乐与胜利告终!

雪,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你费尽评章,“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就由你逝去,就由你升华,就由你奉献短暂的一生吧!而我将徜徉在你的漫天飞舞中呐喊

篇7:略析散文诗的欣赏

虽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点, 但他的精髓依旧需要用诗歌的语言和思维来完成情感的表达, 很多人说我总是分不清什么是散文, 什么是散文诗?什么又是现代诗, 我该怎样去欣赏等问题, 因此就很难真正去领悟散文诗的魅力和意境, 而现代诗就显得抽象模糊, 甚者搞不清写的什么, 要表达什么, 这也许是目前很多读者感到很困惑的事情。

而散文诗恰恰兼顾了现代诗的自由和开放, 又具备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缜密不拘一格的风格, 因此散文诗比散文“内容表达更精辟, 诗情更炙烈, 篇幅也不大, 语言常以形传神御形, 语言更显韵味十足, 意境更深远;它比诗歌“表现手法更自由, 思维更富有跳跃活泼性, 联想更丰富, 语言更有色调感, 情感更和谐统一”。这样会一下子读者抓住迫切体会身受的冲动, 散文诗的表达传递, 初步感知读者语言的特点, 思想特点, 他在写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等, 有的散文诗结构疏密有致, 错落有致, 在感情上都存在内在的情感宣泄, 抑或令人扼腕长叹, 或者愁肠百转。这样让读者欣赏就更容易步入文章的情景中去。

不管欣赏那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都应该是一种心情舒展和清净平和的心态才能达到欣赏的效果, 如果是抱着浅显而浮躁的心情, 那是欣赏不了作品的, 欣赏是一种文学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及高超审美的技巧的完美结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本身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 它能缓解来自工作和生活的重重压力, 使身心得到美的享受, 并使人在欣赏中认识生活、理解人生、陶冶性情、涵养德性, 使欣赏者拥有一颗健康和高雅的心灵。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最美的眼睛点燃了最美的一切, 而散文诗作为文学一种心灵感悟艺术, 自身有构成艺术美的基本形式要素, 而对散文诗欣赏正是鉴赏者和散文诗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作品的成功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合理运用, 而对作品的鉴赏则要求鉴赏者具备一定的条件。欣赏散文诗作品可以采取以下三法:

一、文字感染法

是否敏锐的发现散文诗作品的文字优美是鉴赏者对散文诗进行鉴赏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必备条件。有了较好的词美, 在首先进入审美鉴赏时, 是关键的第一印象而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 鉴赏者通过感官对文字形式和散文诗情感表达形式把握的敏锐程度。这种把握是对形式的一种直觉体验, 对形式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或生命的运动形式的直接把握和领悟。

是鉴赏作品的第一步, 直接影响鉴赏的正确性。它是感性的, 文字美审美感受力是可以培养的。自然界中存在着数不清的美的形式与生命的律动, 我们可以在自然中去感受和体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这样就不断的积累了对文言美的准确把握, 自然界中的种种生命的运动形式与人类复杂的内在感情体验之间相互作用, 最终会变为稳定、巩固而持久的审美语言美的感受力。

此外, 对散文诗文学作品广泛的、经常性的接触, 有意识地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种种形式所包含的情感和生命力的句子和华丽不虚的辞藻, 也是培养审美感受力必要的方法。我们在反复欣赏散文诗的作品时, 能够逐步认识各种艺术语言, 并从中获得广泛的情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 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决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 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不断训练,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起到对文字美的吸引来铺垫对热情平和的欣赏。

二、音乐溶入法

林语堂说过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月下听萧声山中听松声, 如果欣赏一篇美的散文诗, 配上适合意境的音乐, 那简直是相得益彰和起到美仑美幻的效果, 这样的结合无非是获得情感思维和穿越灵魂最深部分的触动和震撼, 既然有了美的文字语言, 又有了富有生命的律动益笃, 那么欣赏起散文诗作品时就更容易地把握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和抒情的意味, 字与音符的交融, 语言与阶韵的对话, 节奏与灵感的互动, 形式多样多变的表达和谐的统一。

就像在溪水潺潺, 四周静谧的山涧, 青苔幽谷之中, 缝隙野百合的绽放, 一把古筝, 一本散文诗集, 悠扬的琴声……

这样就完全可以溶入散文诗作品的所涉及到每一个角落, 一览无余。每个人的情感方式表达不一样, 但情感绝对是相通的, 我们可以尝试用妙语、妙哉、来引发调动意象来形成兴奋点。包括对不同阶层不同经历的人, 因为情感是平等的。

三、画面切入法

不难看出, 每一件散文诗作品都离不开实物和画面的背景, 有青山碧水构成秀美的和谐统一, 有峭壁急流构成的俊美和谐统一, 有奇松诡异苍劲的高贵所构成的统一, 有黄昏后田野沟壑中金黄油菜花, 有安静中袅袅炊烟的农舍之美, 有幸福之家茶余饭后的闲情和谐统一之美, 有爱情浪漫盛夏林荫漫步之美, 有秋的榕树片片落叶之下白发苍苍老人仍然搀扶的可贵之美, 有可爱儿女与父母在天地之间某一个角落里安静和蔼之美, 每一件作品, 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每一篇散文诗作品就是一个心灵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也许都发生歌声背后的感情故事, 都是又画面来烘托出它的文字与画面有机的结合, 因此在欣赏散文诗作品时, 把作品所透露出的的情感文字用画面切入来欣赏的话, 那么读者已经完全可以身临其境了, 溶入诗意般的梦境, 忘我在纯净的大自然中陶醉月光柔和之美而无法自拔。

如在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荷花、月色、荷塘、还有青雾, 这都是些多美的意境和画面, 不说亲临漫步, 就是想想都让人熏熏醉, 我们可以索性称为:小情趣、小见解、小题材、小思想、小情愫的画面故事。

再者我们在欣赏散文诗作品时, 需要打破平时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放弃科学和实用的的态度, 从不同的视角和情感转移来支撑对散文诗的理解, 不过散文诗不是凭空想象和编造虚渺的东西, 然而很多人对散文诗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 感觉你那些东西都是假的, 是无病呻吟。或者有的人会认为这些东西不实在, 酸不溜揪的, 没什么意义, 还是读些使用性的工具书实在, 因此要求达到真实的情感真诚的喜爱欣赏诗歌的流露, 那就只有真正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 否则, 也是枉然一番。而鉴赏者也无法进入审美状态;距离太近, 把散文诗等同于生活本身, 就会对号入座, 不能很好地欣赏作品,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只有同审美对象保持合适的距离, 综合鉴赏者各方面的因素, 才可能真正进行欣赏活动。

在整个欣赏活动中, 欣赏者的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只有真正的兴趣, 才会找到敏锐的共鸣的切入点, 针对一个毫无文学气质修养的人强迫他来欣赏诗歌, 那也只是对牛弹琴, 逼鸭子上架, 只有真正的兴趣, 才会发挥主动性, 不断地去追求, 去发现美;只有真正的兴趣, 才会真正浸润在审美的享受和愉悦中, 得到美的陶冶和启迪。当然, 兴趣也是同样可以培养的。散文诗作为文学形式本身的丰富和趣味性, 具有使人喜爱的特性, 容易让人产生兴趣。首先因为它短小简练, 使人一口气把他欣赏读完, 审美兴趣和鉴赏水平是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真正领略到散文诗的美和意境。当然, 能真正把握这些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多读各路名家的散文诗才和文学作品才能做到这点

摘要: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文学体裁, 她的写作和欣赏都有着自己的规律。散文诗的欣赏具有风韵美、画面美和音韵美等特点。

关键词:丰韵美,画面美,音韵美

参考文献

[1]2008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王剑冰主编.

篇8:初中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建议

一、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从小学就阅读和学习散文,在初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散文单元,甚至学生自己也创作过散文。可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学生能清晰地表述出散文的内涵、特点、分类等。电视散文作为一种电视艺术形式,很多孩子只是简单的接触过,更没有深刻的体验和思考。所以把散文知识系统地梳理一遍,把电视散文知识,特别是散文文章如何能和影像结合一起创造出艺术美感,介绍讲解给学生就十分有必要。

(一)散文知识的梳理

散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辞海》中指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所以早期的散文定义较广,它可以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我国“散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约公元976至984年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的概念由广义逐渐转变为狭义。我们现在通常认为狭义的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作者记述自己经历见闻以及其中的真情实感,是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现代散文主要有以下特点:取材广泛、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情真意切、意境深邃等。我们根据散文的主要内容可将它大致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在教学生阅读或创作散文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和主要内容。特别是赏读过程中更要做到,品味散文的语言,注意识别其中的“文眼”;抓住散文的神韵,领会出作品的内涵;展开合理的联想,创设出感人的情境。

(二)电视散文知识的讲授

老师必须要先明确电视散文的内涵和特点,才能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这门艺术形式的特征。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它作为电视文学样式,主要运用多媒体制作手段,将散文的文字形式和多媒体影音手段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散文似的意境。可见电视散文和散文文章的精髓相同,只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和复杂。好的散文如何制作成优秀的电视散文呢?首先要遵循创作的基本规律:立意新颖,联想丰富,文才飞扬,即“营造诗的意境、运用造型语言开拓联想、蕴涵深刻的哲理”。所以我们在带领学生赏析时要抓住其中的意境美、情思真、哲理深、形式多等特点加以分析。

二、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单纯地教授给学生散文或电视散文的知识,不免有些枯燥,不如多选择名家优秀的散文文章和好的电视散文作品让学生去感受,去思考。他们体验后得出的结论更真实可信,自然也就学得牢靠。结合学生课堂上学过的散文,选择相应的电视散文来欣赏,作为一种课堂的教学辅助手段,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都有拍摄精良的电视散文作品。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也获得了画面的美感和朗读的范例。课外也可选择其他优秀的电视散文作品,每年各大电视台都会制作电视散文作品,很多作品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教师则可以将电视散文欣赏作为一门初中校本课程在本校开展。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发现当今的初中生有较强的个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较高的多媒体运用和信息处理能力,除了具备品鉴电视散文优劣的能力,也有制作简单的电视散文视频的可能性。让他们欣赏好的电视散文作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的视频拍摄录音设备简单,一个手机就能完成,电脑也是人手必备,音频视频处理软件极易操作,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将自己喜欢的散文制作成视频,但不能保证都是高水准。老师可以选择更多样更多层次的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选材、朗读、配乐、画面、整体制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还可以将小组制作电视散文成品作为语文实践活动,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特点分工合作,老师及时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并将所有成果在班级分享,评选出奖项。学生在高年级时可以拍摄班级的电视散文作品——班级纪念手册,将班级的点点滴滴汇成文字、声音、画面。

我们的学生除了会欣赏文字的美,也要能创造出美的文字,朗读出美的语音语调,拍摄出美的画面。所以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在初中十分必要,可以帮助学生由欣赏到模仿再到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9:雪思散文欣赏

一、重读新课标, 然后才有可能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得心应手。

新课标指出:“ (选修课) 重在实际操作, 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 注重情感与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 强调理性和严谨。”“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 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所以, 面对中学生, 我们就不能把课上成大学的教授讲座;不能只强调知识要点, 变成知识要点点拨课;也不能为人文而人文, 只关注人文精神, 而忽略高中课堂的本真。湖南师大周敏博士说, 语文选修课也还是语文课, 也还是中学阶段的语文课。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湖南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选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 》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课程目标也明确要求学生“组织文学社团, 展示成果, 交流体会”。这就是说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 还得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二、正确认识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选修课学习是对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 教学方法更应体现个性化学习, 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比必修有明显的扩展。如必修1的《鸿门宴》, 必修4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与选修课中的《项羽之死》同选于《史记》, 记事写人笔法差不多。但是选修课的学法就应该引导学生在深度广度、体现学习的不同。指导学生自主品评分析历史人物项羽, 探究本文刻画项羽的手法;结合课后“相关链接”杜牧、李清照、王安石的诗探讨诗是如何塑造项羽人物形象的, 与散文《项羽之死》进行比较, 体会“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的内含, 并在课堂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三、强调对总体目标的把握。

老师既要对整个高中必修选修课程有整体把握, 又要对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单元有整体把握。如对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应当注意教材中的“前言”部分, 它可能就是“教学目标”。

单元内容第一项是“欣赏指导”, 主要起总领作用。第二项是“赏析示例”每单元各举一篇为例, 带有举例示范性质。第三项“自主赏析”, 是围绕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 提供阅读欣赏的作品。第四项“推荐作品”是推荐给同学们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 供课外阅读之用, 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

这种单元编排体例要求师生在学习中知道每个单元应该学什么, 抓好示例, 解剖一篇, 教师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而不必篇篇帮扶。

四、选修课, 教师一定要敢于“放手”, 要创新课堂教学管理。

前段时间, 我们学习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从“欣赏指导”到“自主赏析”每首诗每一篇文都认真讲解, 诵读讨论, 担心学不好, 就是不敢“放手”, 违背了选修课的要求。看了黄兄宝老师的选修课堂, 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放手, 让学生自己学习。

五、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好方法。

毋庸置疑, 无论是上选修课还是上必修课, 都应体现“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 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从醴陵一中学到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就是比较有效的选修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 自主学习, 要求有纸质学案。

第二环节, 小组学习, 合作探究, 老师评价, 学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 展示与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引领完成问题。

第四环节, 点评与小结。老师引导学生查找问题的答案, 纠正错误。

第五环节, 课堂检测。巩固所学, 拓展所学。

这一套方法, 力求让学生“习得”。

有不少老师用过讲授式、辩论式、演讲式、论文式、高考真题设计比赛等学习方式, 也很有效。

“因特尔未来教育”有一种做法, 尝试让学生在选修课课堂上当老师, 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备课, 各小组从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阅大量资料, 集体创设情景, 颇有创意。还把教学设计放在自己创办的网站上, 以求得更大范围的交流。这样, 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换,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问题的探求者和解决者。

篇10:雪思散文欣赏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鼙(pí)鼓 悄(qiāo)然 绰(chuò)约

迤逦(yǐlǐ) 眇眇(miǎo)

B. 央浼(miǎn)脂(zhī)肪 潺湲(yuán)

玉簟(diàn) 杳(yǎo)然

C. 衣袂(mèi)驰骋(chěng) 鹧(zhè)鸪

豆蔻(kòu) 黍(shǔ)离

D. 扁舟(biǎn) 砧(zhēn)板 纤(qiān)尘

天姥(mǔ) 啼啭(zhuàn)

2.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语。(3分,5小题1分)

(1)御宇多年求不得 御宇:

(2)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

(3)椒房阿监青娥老 青娥:

(4)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

(5)云鬓半偏新睡觉 睡觉:

(6)与佳期兮夕张 期:

(7)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

(8)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世:

(9)薄帷鉴明月 鉴:

(10)有志不获骋 骋:

(11)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

(12)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

(13)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

(14)积雨空林烟雨迟 迟:

(15)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填空(10分)

3. 文学常识填空(3分,两小题1分)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倡导了。他的讽喻诗代表作是,感伤诗的代表作是和 。

(2)阮籍,字嗣宗,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称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八十二首最为著名。

(3)陶渊明,名潜,自号 ,是我国 的鼻祖。

(4)李清照, (朝代)女词人,号 ,是宋词中(风格流派) 的代表,而苏轼、辛弃疾是宋词中 的代表。

(5)张若虚,唐朝诗人,与 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6)杜甫,字子美,其作品被誉为一代 ,杜甫诗歌风格概括为四个字: 4. 名句默写填空。(7分)

(1)《长恨歌》中“ ”这两句,作者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貌。

(2)杜甫、陆游都在诗歌中留下了吟咏诸葛亮的名句。杜甫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说:“ ”。

(3)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落木”形象来源于屈原的 (《湘夫人》)。

(4)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写愁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

(6)历来诗人笔下的洞庭湖气势浩大。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就有“ ”句。而孟浩然有诗“ ”。

(7)月在古代诗歌中是最常见的对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春江潮水连海平, ”。杜甫在《旅夜书怀》中写到“星垂平野阔, ”。姜夔《扬州慢》中写到“二十四桥仍在, ”。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 简析《蜀相》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6. 用典明志是《书愤》这首诗的突出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诗句简要分析。(4分)

7.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的身世,比较两诗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8. 与《长恨歌》一样,上面两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立意却大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9. 请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进行赏析。(4分)

10. 请对“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进行赏析。(4分)

二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1. 请简析《越中览古》中的“尽”和“满”字的作用。(4分)

12. 请比较这两首诗歌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4分)

三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3. 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14. 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4分)

四、语言运用(4分)

15. 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4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仿句1:

仿句2:

五、单元写作(40分)

16. 鲍照在《拟行路难》中说:“举杯断绝歌路难。”表达出在人生路上的苦闷。李白也有“行路难,行路难”的感叹。读到这些诗句,你有哪些感慨?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篇11:雪思散文欣赏

一、教材选文丰富,系统性强

本册教材选文丰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文数量较多,如果不包括课后链接部分的评价性资料,单就赏析示例、自主鉴赏、推荐作品及课后所附录作品,共有72篇(首)。就数量来说,已经和人教版必修1到必修5的课文72篇(首)的数量持平,篇目不可谓不多。二是所选作品文体比较全面,诗、词、曲、文、赋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大部分文体都涉及了,为学生全面学习、认识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机会。三是涉及作家较多,时代范围广。选文以唐宋作家作品为主,兼及先秦与元明清,基本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众多的著名作家的经典诗文。因古诗文的注释详细,信息量大,其文学、文化价值也很丰富,但美中不足的是《诗经》及乐府诗没有涉及。教材虽然说不应要求大而全,但没有选《诗经》的“国风”与乐府诗中一些光彩照人的名篇,所选《楚辞》中的作品片段又有些难,且代表性不太强,这些均有遗珠之嫌。

所谓教材的系统性有两层意思,首先,从教材的整体编排结构来看,对鉴赏方法的掌握与能力要求有一定的系统性,这个问题将留在下文第二部分专门讨论;其次,每个单元内部也具备各自的系统性。教材的每一单元都可分为四部分,即由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欣赏、推荐作品等部分构成。以第一单元为例,赏析指导侧重方法解说,而这些方法都来自中国传统的文学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如第一单元赏析指导通过一定的例子来解说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每一单元的赏析示例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而且还附有赏析短文一篇,有利于学生对赏析示例中的作品进行整体理解和把握,也能成为学生学习欣赏时的切入点,也可为学生学习写作赏析文字打下基础。如本单元赏析示例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其后的赏析文章从“长恨”的内容、原因等方面对这篇名作进行了赏析,便于学生对这篇经典诗歌进行自主把握;自主欣赏作品有屈原的《湘夫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杜甫的《蜀相》、陆游的《书愤》,推荐作品有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陶渊明的《杂诗十二》(其二)、李白的《越中览古》(附带《苏台览古》)、李清照的《一剪梅》、黄遵宪的《今别离》等以及附录作品共15首。当然,这些作品数量,再加上众多的链接材料,对教师的备课与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是新的挑战。这么多的作品与补充材料,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的优势与特长,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拿手的作品进行教学,也可以打破赏析示例、自主欣赏、推荐作品等界限,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确定相应的教学篇目,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如果平均用力,不但没有充足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因课时紧张造成重点不突出、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许多篇目都要背诵,学生会应接不暇,负担就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在兼顾经典篇目的同时还要合理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篇目,以期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在学生掌握欣赏方法的同时,又能达到快速背诵,阅读积累,拓展视野的目的。

古代诗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诵读与背诵,这也是本册教材一以贯之的教学方法。中国古代诗词讲究平仄对仗,声律押韵,音乐性、节奏感都很强,有些散文也都用韵。在古诗文运用环境已经消失的情况下,诵读与背诵是很有效的学习办法,反复吟诵、涵泳,便于理解、领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利用一些时间诵读和背诵;篇幅较长的文言文,在诵读以后,理清层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分层分段去背,以期继续积累文言语词,培养文言语感,为日后进一步阅读和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欣赏方法,培养能力

从每单元的标题可以看出,本册选修教材非常注重诗文欣赏方法的掌握和诗文欣赏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法可依,操作性强。这也是教材的一大亮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选修课程部分“诗歌与散文”第4条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从第一单元元到第三单元均是诗歌,其欣赏方法依次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第四单元到第六单元是古代散文,欣赏重点依次为“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欣赏方法与重点都来自于传统文学教育的方法,也是欣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也是《课程标准》中“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的要求的体现,设计、编排比较合理。

既然每个单元的欣赏方法与能力要求有所不同,那么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就应该不同,每个单元都应该用相应的教法突出强调一种欣赏方法与能力。除了诵读方法之外,教学时应该用每单元所选的作品,突出单元标题与赏析指导中所提出的欣赏方法。如第二单元的欣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习“赏析指导”应该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含义。其中“置身诗境”就是借助自己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和诗人形成共鸣,利用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构想诗人描绘的艺术世界;“缘景明情”要注意意象组合,用想象补充景物特点,抓主要词语等,进而理解作品所隐含的思想感情,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用“想象”重现和还原。总之,“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先要用想象呈现景物特点,然后揣摩写景的目的,从而找到景与情之间的联系,作品理解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如《春江花月夜》就要突出“春”“江”“花”“月”“夜”等意象组合构成的美景与意境,就能自然地领悟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要突出梦境中天姥山的雄壮瑰丽,在梦境与现实巨大的反差中,才能体会到李白的处境与人生态度;《登岳阳楼》就要想象出洞庭湖的壮阔气势,联系杜甫年轻时的思想与意气,就能明白杜甫此时老病苦悲、忧国忧民的心境;《扬州慢》注重描写扬州当年盛况和今日凄凉,从而理解作者心中的“黍离之悲”;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需要一个沉思、构建的过程,教学中不可越俎代庖,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想象还原,因为这个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作品的准确把握、欣赏兴趣培养以及习惯的养成。

诗词的句子凝练,韵味丰富,必须进行微观细致的赏析。欣赏时要从字面深入到字背,理解其象外之意,弦外之音。诗句不是一个个词语的简单罗列,可以说每个词语与意象都是作者心灵过滤的结果,负载着他的思想感情,所以理解并不是把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而是还要借助想象,还原出景物的形象,突出景物特征,体会其中的情感。如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和“浮”就意味深远。“坼”与广袤的“吴楚”两地相连;“浮”与代表天地日月的“乾坤日夜”相接,都是为了突出洞庭湖的壮阔气势,其中隐含的是杜甫年轻时就听到洞庭湖的盛名,而今到老境才一睹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复杂感慨;而“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也绝不仅仅是作者回忆扬州当年的盛况与美丽,而是与下文形成今昔对比,写出了繁华不再、满目凄清的景象,体现战争的残酷及破坏之大,触目惊心,从而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深沉感伤。理解,还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性,也就是在理解了各句之后,还要理清各句之间表现意图的内在关联性;只有把各句之间的联系找到,整个作品有一个合理的理解逻辑,没有矛盾龃龉之处,才是真正的理解。

三、注重自主探究,延伸拓展

从本册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来看,题量不大,但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即专门设计的“探究·讨论”部分;在“探究·讨论”之后还设有资料补充、拓展性质的“相关链接”环节。这些设计与必修系列课后习题设置有些不同,前者侧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后者侧重对文本的理解。结合第三单元“自主欣赏”中杜甫的《阁夜》课后学习设汁说说这两个板块的特点、作用与教学。

《阁夜》的“探究·讨论”可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阁夜》的诵读方法指导,其次是针对本诗的习题。这个单元基本的欣赏方法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诵读”就是本单元作品欣赏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重点,因而诵读指导对诗的整体情感基调及每一联的读法,要求都比较具体到位。教学时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意,涵泳诗味;同时发挥想象,还原诗境,理解诗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次让学生自读,教师或音视频范读,学生诵读、试背等。在此过程之中,要求学生要认真体会诵读指导方法,交流自己所读的感受。这样在读中进行理解,在领悟中再读,进而去探究、讨论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是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时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也是一种基本能力。

从针对《阁夜》一诗的课后习题来看,问题涉及诗的内容、情感、主旨以及比较阅读等方面。设计比较全面,重点突出,也体现了本诗的基本特点,从而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以问题为抓手,依照一定的逻辑去理解诗的内容;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活动,也就可以全面、准确地从整体上来把握这首诗。

在“探究·讨论”中,本册教材特别注意联系或附录一些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绝大部分“自主欣赏”作品都有此学习设计。如《阁夜》要求与《旅夜书怀》比较阅读,本单元其它的自主欣赏作品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要联系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谈琴》进行比较阅读;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与其《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进行比较阅读等;这些都是对“自主欣赏”作品的必要补充、延伸。学生不但可以借此巩固学到的欣赏方法,还可以扩大阅读范围,学习比较阅读,从而对本课的自主欣赏作品和其后附录的作品都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欣赏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在“探究·讨论”部分,与高考相关的题型也基本都涉及了,经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对高考古诗文鉴赏的备考能力也会增强。

“相关链接”节选了一些古代学者对自主欣赏作品的评价,或附录一些与自主欣赏作品内容相关的其他作品;而评价语和附录作品都注明了著作人和出处作品名称,比较详细,有一定的资料价值。《阁夜》后的“相关链接”节选了对该诗的评价,没有附录作品,而另外的自主欣赏作品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相关链接”除了明代王世贞、清代纳兰性德、近代王国维等词人、学者的评价外,还有现代歌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曲谱;周邦彦的《苏幕遮》后的“相关链接”就附有柳永的《甘草子》(秋暮)和张先的《系裙腰》(惜霜蟾照夜云天),所附的这两首作品内容与《苏幕遮》的内容均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关链接”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对该自主欣赏作品有了自己的认识,再通过“相关链接”阅读前人的评价,既能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的认识与古代学者的评价相同或接近时,学生对该自主欣赏作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也与古代学者有了共鸣,印证了作品的经典性;当学生的认识与古代学者的认识有出入时,则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也为日后深人研讨该作家作品提供了一定的路径。二是所附的作品作用与“探究·讨论”中比较阅读的作品作用有些相似,只是“探究·讨论”中已经说明比较的角度与方向,“相关链接”没有说明比较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中也可以看出,从“探究·讨论”到“相关链接”都注重探究学习与延伸拓展,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却在逐渐增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趋势。

在教学时,“相关链接”中的评价语既可以用作课前的情境创设与导入,也可作为问题设计的引子,或用作课堂小结之语,不一而足。总之,要让学生把这些评价语与具体的作品特点联系起来,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抽象地接受评价语。“相关链接”所附录的作品与“探究·讨论”中所联系或附录的作品一样,都可以作为巩固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比较阅读,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的练习来使用,应合理选择,相机使用。

需要另外说明的是,“相关链接”中所涉及的绝大多数古代学者,现在的高中学生比较陌生,所以人名应该注明朝代,用字或号的人名应该注出其常用的名字;难字应该注出现代汉语拼音,这样教师使用、学生阅读都会更加方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雪思散文欣赏】相关文章: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03-01

经典散文欣赏07-31

诗散文欣赏04-08

动人散文欣赏04-11

尘烟散文欣赏04-16

罗兰散文欣赏04-21

飘摇散文欣赏04-26

缘散文欣赏04-29

花事散文欣赏05-01

旋子散文欣赏05-04

上一篇:风控报告摘要下一篇:廉能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