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散文欣赏

2024-05-12

初恋散文欣赏(共8篇)

篇1:初恋散文欣赏

初恋双语美文欣赏

A surge of adrenalin, a rush of blood, a thing of innocence and pain that lasts a lifetime

I REMEMBER the way the light touched her hair. She turned her head, and our eyes met, a momentary awareness in thatraucous fifth-grade classroom. I felt as though I’d been struck a blow under the heart. Thus began my first love affair.

Her name was Rachel, and I mooned my way through grade and high school, stricken at the mere sight of her, tongue-tied in her presence. Does anyone, anymore, linger in the shadows of evening, drawn by the pale light of a window-her window-like some hapless summer insect? That delirious swooning, asexual but urgent and obsessive, that made me awkward and my voice crack, is like some impossible dream now. I know I was so afflicted, but I cannot actually believe what memory insists I did. Which was to suffer. Exquisitely.

I would catch sight of her, walking down an aisle of trees to or from school, and I’d become paralyzed. She always seemed so poised, so self-possessed. At home, I’d relieve each encounter, writhing at the thought of my inadequacies. Even so, as we entered our teens, I sensed her affectionate tolerance for me.

“Going steady” implied a maturity we still lacked. Her Orthodox Jewish upbringing and my own Catholic scruples imposed a celibate grace that made even kissing a distant prospect, however fervently desired. I managed to hold her once at a dance - chaperoned, of course. Our embrace made her giggle, a sound so trusting that I hated myself for what I’d been thinking.更多信息请访问:www.24en.com/

At any rate, my love for Rachel remained unrequited. We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e went on to college, and I joined the Army. When World War II engulfed us, I was sent overseas. For a time we corresponded, and her letters were the highlight of those grinding, endless years. Once she sent me a snapshot of herself in a bathing suit, which drove me to the wildest of fantasies. I mentioned the possibility of marriage in my next letter, and almost immediately her replies became less frequent, less personal.

The first thing I did when I returned to the States was to call on Rachel. Her mother answered the door. Rachel no longer lived there. She had married a medical student she’d met in college. “I thought she wrote you,” her mother said.

Her “Dear John” letter finally caught up with me while I was awaiting discharge. She gently explained the impossibility of a marriage between us. Looking back on it, I must have recovered rather quickly, although for the first few months I believed I didn’t want to live. Like Rachel, I found someone else, whom I learned to love with a deep and permanent commitment that has lasted to this day.

Then recently, after an interval of more than 40 years, I heard from Rachel again. Her husband had died. She was passing through town and had learned of my whereabouts through a mutual friend. We agreed to meet.

I felt both curious and excited. In the last few years, I hadn’t thought about her, and her sudden call one morning had taken me aback. The actual sight of her was a shock. This white-haired matron at the restaurant table was the Rachel of my dreams and desires, the supple mermaid of that snapshot?

Yet time had given us a common reference and respect. We talked as old friends, and quickly discovered we were both grandparents.

“Do you remember this?” She handed me a slip of worn paper. It was a poem I’d written her while still in school. I examined the crude meter and pallid rhymes. Watching my face, she snatched the poem from me and returned it to her purse, as though fearful I was going to destroy it.

I told her about the snapshot, how I’d carried it all through the war.

“It wouldn’t have worked out, you know,” she said.

“How can you be sure?” I countered. “Ah, Colleen, it might have been grand indeed - my Irish conscience and your Jewish guilt!”

Our laughter startled people at a nearby table. During the time left to us, out glances were furtive, oblique. I think that what we saw in each other repudiated what we’d once been to ourselves, we immortals.

Before I put her into a taxi, she turned to me. “I just wanted to see you once more. To tell you something.” Her eyes met mine. “I wanted to thank you for having loved me as you did.” We kissed, and she left.

From a store window my reflection stared back at me, an aging man with gray hair stirred by an evening breeze. I decided to walk home. Her kiss still burned on my lips. I felt faint, and sat on a park bench. All around me the grass and trees were shining in the surreal glow of sunset. Something was being lifted out of me. Something had been completed, and the scene before me was so beautiful that I wanted to shout and dance and sing for joy.

That soon passed, as everything must, and presently I was able to stand and start for home.

【中文译文】:

初恋

初恋 是情感巨浪的汹涌,

初恋 是情感在热血中的奔流,

初恋 是情感纯真的表露,

初恋 是一生中永恒的伤痛。

我还能回想起在喧哗五年级教室的那一刻,柔和的灯光倾泻在她的秀发上,她转过脸来,我们四目相对,久久地凝视着。刹那间,我的心灵深处仿佛遭受重击。这就是我初恋时的感觉。

她的名字叫雷切尔,正是这个名字使我虚度了整个中学时光。只要一看到她的身影我就会心慌意乱,在她面前说话也变的结结巴巴。直到现在我还在想,是否还有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在她的窗前,在透过窗户的昏暗灯光下拉长了影子,就象夏夜里的飞虫一样孤独无助呢?我对她无任何生理上的渴求但却痴狂,着迷地爱着她,那种极度兴奋的情绪使我简直都要神魂颠倒了。我越来越变得行为拙笨,声音发哑,现在想来就象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梦幻一样。这种情感长期焦灼着我,我简直难以相信记忆怎么会如此长久地痛苦而又美丽地折磨着我。太美妙了!

当我沿着教堂甬道散步或从学校走出来的时候都希望能看到她的身影,我痴迷的已经到了难以自拔的境地。而她看上去总是那样神情自若而又怡然。回到家里,我总是用爱她是不应该的这种理由来安慰自己以减轻痛苦。甚至,当我们都进入青年时代,我还能隐隐地感到她的柔情仍痛苦地煎熬着我。

“成为关系确定的伴侣”,这意味着我们还缺乏成年人的那种沉稳心态。她是在信奉东正教的犹太人家中长大的,而我家则信奉天主教,这就更使我憧憬美好而又遥远的未来。不管怎样我是那样狂热地渴望着。记得在一次舞会上,我以护花使者的身份试着去拥抱她,我们的拥抱是她幸福的笑出了声,这笑声消除了我所有的疑虑。而我也对自己以前的犹豫不决的想法懊悔不已。

无论如何我都没想到我对雷切尔的爱毫无结果。我们中学毕业后,她上了大学,我却应征入伍。当二战席卷而来的时候,我被派遣到国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彼此鸿雁传情,她的信件成了我那段艰苦而又漫长岁月中生命里最精彩的部分。曾有一次,她给我寄去了一张身着泳装的照片,使得我对她的爱痴狂得简直想入非非了。在接下来的信件中我提出了结婚的请求,但是她的回信却渐渐稀少且缺乏激情。

我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要见见我的雷切尔。她母亲打开房门告诉我雷切尔早已不在这住了。她与大学里的一位学医的同学结婚了。她母亲说“我想,我女儿写信告诉你了吧。”

在我退役前我接到了她的那封“绝交信”。信中她娓娓道来我们之间不能结合的原因。回首往事,我又很快找到了当时的感觉。虽然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简直不想活在这个世上了。但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也象雷切尔那样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我们彼此永久又深深地爱着,同甘共苦直到今天。

直到现在,在中断 40 多年之后,我又收到了她的来信。信中说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她是在路过我居住的这个小镇时,从昔日的一位共同好友那里得知我的下落的。我们都同意再见一面。

当时的感觉真是又好奇又激动。因为在过去的岁月里我没有想起过她,只是一日清晨,她的一个电话又把我带回尘封的往事。餐桌面前的她令我非常吃惊,驻足在我面前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家庭主妇。难道这就是我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雷切尔吗?难道这就是相片上身着泳装,令人赏心悦目的美人鱼吗?

时间的流逝使我们共同回首往事,探求往日的生活。我们就象老朋友那样愉快地交谈着。很快我们就发现彼此都是做爷爷奶奶的人了。

“你还记得这个吗?”她递给我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是我中学时代为雷切尔做的一首诗,我又重新浏览了那拙劣的韵律和呆板的韵脚。她望着我,又把纸条抽回放到皮包里。好像怕我把它撕掉了一样。

我也告诉她我对那张美人鱼似的照片的感受以及整个战争我是如何把它带在身边的。

“你知道的,那又有什么用呢?”她说。

“你怎么知道呢?”我反驳道。

“啊,柯林,那也许是我一生中的伟大壮举。因为我有爱尔兰人的良知,我不想让你有做犹太人的那种罪恶感的。”

我们的笑声惊动了邻桌的人,接下来我们的目光躲躲闪闪,游离不定。我们以前拥有的彼此凝视的时刻的那种感觉已经消失了,那一刻成了永恒的风景了。

当我把她送入出租车之前,她转过身来,“我想再看你一眼,告诉你一件事。”我们又一次凝视。“谢谢你曾经如此真挚地爱过我。”我们互相吻着,之后,她便消失在我的视野里了。

从商店橱窗的影像里,我看到了自己——一位老者,晚风习习吹拂着他的白发。我决定步行回家。我仍然感到她的吻灼烧着我的唇。我感到身体异常虚弱,便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身边的草木在落日的余晖中泛着绿意。虽然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但却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舞着我,眼前的景色是那样的美丽以至于兴奋得我想高歌,大喊,狂舞。

万事都有终结,很快这种感觉就过去了。现在,我可以站起身来动身回家了。

篇2:初恋散文欣赏

---题记

尘封多年

以为是早已忘记

原来不是

是越来越清晰

初恋早已卷入忙碌的生活

紧紧合着生活的旋律

一刻也没有停息

已植根心底

初恋匆匆

还没来得及品尝其中的滋味

就随着公交车的到站

画上了句号

原以为

没留下痕迹

其实

早已是抹不掉的记忆

那年

他闯入我平静的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周末

我们相遇

那时的我们

都很腼腆

没有过多的话语

只了解了各自的家庭里

约好一起回家

同父母商议

看是否还要继续

我们乘同一班车

前后而坐

谁也不多问

谁也不多说

约好一起返回

心里都期待着再见面时的结果

一小时后

他到站下车

五月的中午

骄阳似火

下车时他说了声 今天真热

我本能的 嗯 了一声

他下车了

靠窗的人把雪糕递给了我顿时

丝丝凉气渗入我的血液

第三天

我们又坐上了这班车

谁也不多问

谁也不多说

好像一开口

就会失去什么

两小时后汽车进站

我们一起下车

他可以直接回单位

但他说先送我于是

我们又坐上公交

到终点我要下车了

他不情愿地拿出我的照片

不好意思的说声

对不起 我父母不同意

我并不感到惊奇

接过照片说声 没关系

一直朝前方走去

穿过花园时

不经意地回眸一瞥

他还站在原地

正注视着我的背影

看我匆匆离去

我挥了挥手

继续朝前走

没再回头

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是不是

直到我在他的视线里消失

那时的我们

都听父母的不知道坚持

也不懂得珍惜

就算一往情深

也错过了最美的相遇

只有

无奈地离去

匆匆的初恋

篇3:略谈散文语言的欣赏

散文的语言必须写得精炼优美, 朴素自然。精炼, 就是用恰当的词语准确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传达人物的神情特点;精炼, 就是要做到言少意丰, “寥寥数语, 就能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勾勒出动人的场景, 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语言精炼的典范, 比如其中的第四部分:

“我在十八日早晨, 才知道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噩耗, ……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 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 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 简直是虐杀, 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 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 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 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一段文字记述了“三·一八”惨案的概略经过, 勾画出请愿者惨遭虐杀的情景, 揭露了反动政府凶残的面目和御用文人卑劣的嘴脸。不仅如此, 而且还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事件的认识、感情和态度。文字之简短、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感情之强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警句的运用是语言精炼的一个突出表现, 它易记、易诵, 精辟、深刻, 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沉默呵, 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猛士, 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些语句是议论, 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因而使整篇散文的抒情性更强烈。读着这些警句, 谁都为这些语句所感动, 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优美, 是指语言清新明快, 生动活泼, 富于形象、感情和音乐美, 读起来能给人以美感。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真正的语言要自然、朴素、纯真。杨雄在《法言·词神》中说:“大文弥朴, 质有余也。”说的是好文章以朴素的语言为贵。朴素、自然、纯真的语言, 是一种语言艺术, 是语言技巧娴熟的标志。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语言极为朴素自然, 犹如忠厚的长者对孩儿叙说往事, 侃侃而谈, 娓娓动听: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 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样的开头, 明白如话, 富有情味, 引人入胜。接着写百草园里“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 树叶里长吟的鸣蝉, 菜花上肥胖的黄蜂, 泥墙根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以及蜈蚣、斑鸠……这些语言朴实纯真, 亲切感人。

阅读散文, 要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要深入地体会散文的思想感情。欣赏, 是高层次的带有综合性的阅读, 要求我们从整体着眼, 边读边全面地体会文章的美。也就是说, 先求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

篇4:散文《散步》欣赏

散步,这是一个极普通的题目,也是一件极平凡的小事,但《散步》的作者却抓住了生活中这一件易为人们忽视的小事,开掘出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读后令人神驰遐想,余味不尽。

作品中散步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成员虽极简单,但安排却可谓匠心独运。散步时小家伙象发现新大陆似的一声喊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点出了这种安排的深刻寓意。妈妈和儿子,这是两代人。前面的两代人是老的一代和壮年的一代;后面的两代人是壮年的一代和幼小一代。他们在田野上散步,但也可以看做是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跋涉。老的一代,壮年的一代,幼小的一代,代代相承,连接起生命长河的链条。生命的长河是无限向前延伸的,但每一生命个体的存在又是有限的。“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轻轻地点出了这一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有些老人要死去,但春天还是照常来。“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是《散步》中主人公的感受,也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文中散步的三代人不也令人想到生命吗,三代人,这是生命所必然经历的三种不同存在的阶段。

三代人,年龄不同,境遇各异,思想不一,于是在散步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喜欢平顺和追求有意思,这正是生活中老小两代人之间常见的分歧,这一情节的安排于平淡自然中见深刻,足见作者之功力。这一分歧的解决颇耐人寻味。因为“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着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所以在歧路前如何举步取决于“我”。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各得其所又不愿意,“我”在这种情况上决定委屈儿子,但这时母亲变了主意。小路不平顺,但毕竟有吸引人之处,那里有金黄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母亲的改变主意,也许有疼孙儿的心理,但也许更主要是因为被小路绚丽的风光所吸引。一家人终于走在有意思但又不平顺的小路上,这是代表未来的儿子所选择的道路。散步中这一小小插曲可以令我们想到生活中无数类似的事件,这里展示的是一滴水珠,但它包含着世界上所有的水包含的一切元素。

《散步》的结尾也是意味深长的。“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走得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似乎也的确是整个世界,老的代表过去,小的代表未来,这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的肩上。

篇5:初恋来袭美文欣赏

那个陌生号码第一次响起时,是周六下午。男人正在朋友的帮助下重做卫生间的防水,当然是朋友主打,他打杂,即便如此还是弄得一身灰,外加一脑门子汗。所以当听到女人喊有个陕西咸阳的电话找他时,他很不耐烦地回了一句:“我在陕西又没有认识的人,肯定是打错了,挂了!”于是,女人手指轻轻一划,叮叮咚咚的音乐声停了。

那个陌生号码第二次响起时,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这次男人“阵地”换到了厨房,他系上围裙,抄起炒瓢,正在做女儿喜欢吃的蒜苔炒肉:蒜苔要用清水泡,去农药残留;肉洗了不行,还得过水,万一是注水肉咋办?……看他干得那么认真,正在客厅捏核桃准备榨核桃浆的女人就没打扰他,顺手接通了电话。

女人习惯地一声“喂——”后,电话那头的人明显迟疑了一下,问“这是***的电话吗?”

女的!联系到电话来自陕西,女人的警惕性噌——一下提高了!

“ 他不方便接电话。请问你哪位?有啥事?一会儿我转告他。”女人回道。

对方吱吱唔唔半天,翻来复去就两句话听明白了:“我是他同学,到**了。他不在,就算了!”

直到电话挂断,她也没自报家门。但女人却立刻想到她是谁了。

哼,当然是男人的初恋了!

男人的初恋发生在初中毕业后。对象就是他的同桌。他们俩之间演绎的纯粹就是一场“富家小姐错爱潦倒男,被势利父母一棒打散”的悲情剧。前因后果,谈恋爱时,男人也曾三言两语给女人“备”过“案”。两人热恋时,那初恋还哭哭啼啼地找回来,想凭“一张旧船票”,看“能否再登一回你的客船”。可惜她虽然“起得早”但还是”来得晚“了。看一眼男人身边的女人,她哭哭啼啼又走了。

按说,这一走,隔着千山万水,再缠绵悱恻的.情也该沉淀浓缩成一个美好的回忆了。回忆嘛,人人都可以有,在心里找一个不起眼的犄角旮旯收了,无聊得时候偶尔翻出来瞄一眼,证明自己当年也曾春心萌动、年少轻狂过。想完,放下,再好好过日子就是了。只是,这边男人这棵树”静“了,初恋那边的”风“却时不时小小吹一缕,再吹一缕。这眼看不管着点,说不定还想”狂风大作“,换番新天地呢!那可要不得。好在,初恋来袭了,只是运气不好,每次都被女人凑巧“截胡”了!

第一波”初恋来袭“,是十年前了。借的是男人的社交软件上。她在网上上抖了一抖,连问了两句:”是你吗?是你吗?“可惜她运气不好,电脑对面坐的人不是她想要的”你“,而是那个”你“的媳妇。那段日子,恰好筹备大学同学聚会,男人忙,没时间。女人就成天打着男人的旗号和同学们聊得热火朝天。本来一向粗枝大叶的女人也没在乎那两个”是你吗?“,但对方下一句话让女人不由敏感起来了。对方说:”是你,我就开视频了。“

然后,视频打开,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出现在屏幕上,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撩人。

女人直接就把她拉黑了!

接下来的日子,那初恋频频申请加好友,女人都拒之不理。但她非常执着,不通过就不停地申请,终有一天晚上,女人烦了,同意加成好友,看她倒底想咋。没想到人家一上来,立刻气势汹汹地责问:”这是我朋友的账号,你为什么在用!“

女人看了一眼在旁边看书的男人,悠悠地答:”可他现在是我的呀!“然后,再把她拉黑!

哼,人都是我的了,何况一账号乎?!

原以为经此一“黑”,那初恋该心灰意冷才是,可是几天后,她竟又换了付嘴脸申请加好友了,这次,她学精了,上线先自动拉开距离,彬彬有礼地问了声:“*老师,你好!”

嘁,自家老公的学生里啥时冒出她这苗老葱,当女人傻呀!这次女人也不绕弯了,直接破题,哂笑:“你还称他老师呀?“

她闷了一下,良久,道:“这么多年了,你还没放下!”

没放下的是她好不好!

那次两人心平气和的聊了几句,无非就是各自的现状,然后,再无联系。直到十年后的这一次,初恋第二波来袭。

挂断初恋的电话后,女人不由起身去厨房,围着忙碌的男人转了几圈,寻思着,该不该告诉他初恋来了,就在不远的某处等他呢!告诉他后,如果他马上要去见,那可咋办?直到饭菜上桌,女人还是一脑门官司,不知道该不该说。男人倒是兴致勃勃,一个劲自我表扬:“瞧瞧这是谁呀,做的菜这么好吃?”

看着男人开心的样子,女人忽然思路一转:咦,他该不会早就知道某人要来吧?如果他知道,却什么都不说,我该咋办呢?他会不会瞒着我去和初恋见面呢?对,我就假装不知道,看他今天是不是要出去?出去后几点回来?就这么办!以不变应万变!

一想到男人的心思被揭穿,然后张口结舌甚至哑口无言的窘迫样子,女人忽然斗志昂扬!

——这种状况还没见过呢!

接下来,一起吃饭,一起上超市购物。半路上,女人一直在悄悄地观察男人。他热情高涨,女人想,装的吧?他沉默不语,女人又想,是在想摆脱我的借口吧?结果,直到回了家,上了楼,还是没答案。脑子一直在高速运转的女人感觉好累呀。此时再想起那个不知躲在哪个角落点火的初恋,妒火冲天却疲惫不堪的女人恨不得伸长手臂穿越时空到二十年前那个初恋发生的小镇上一把把男人揪回来,恶狠狠地骂几句:“你正牌老婆还没出现呢,乱开什么桃花招蜂引蝶呢!看给我惹得这麻烦!”

回家后,男人一头扎进厨房去做路上就想好的米酒雪梨汤了,手机就随手扔在沙发上。这时,他的微信嘀嘀响了,女人赶紧打开一看,是好友申请,正是那初恋的名字,女人想都没想,拒绝了。不一会儿,申请又发了过来,女人再次拒绝。雪梨汤做好后,男人用小碗盛了端过来让女人尝,手机的微信又嘀嘀叫唤开了,这次是一条微信留言,说:“我用我姐的微信……这么多年不见,你还是老样子!”再翻一下,男人的朋友圈多了条评论。还是这句话 什么鬼话,都胖好几圈了,还老样子!

女人问男人:“这个什么顺床垫,你认识吗?”

男人回:“不认识。”

“广告呀,那我删了呀!”

“删吧!”

对话结束,初恋的又一个联系通道再次被堵。

那天下午也真怪,男人的手机几次响起,都恰好是他老乡找他。女人担心是那初恋”曲线救国“,毕竟他们是从同一个地方走出来的。于是只好听见手机响就抢着接。心都操得稀碎。后来,男人练书法,女人擦地,擦到男人身边时,女人忍不住了,竹筒倒豆子,干脆利索地把初恋来了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一五一十地全告诉了男人。男人乐:“你真笨,你不告诉我,我不就不知道了嘛!”

女人答:“不告诉你她还会联系你呀!再说,咱们是夫妻,不用藏着掖着,有话就说透,省得我浮想连篇,甚而胡思乱想……总之,她来了,我也知道我该通情达理,相信你。可是我就是小心眼,不开心,咋办呢?”

“好了,放心,我肯定不单独见她,若见一定拉着你!”男人宠昵的抱抱女人。

女人放心,接着擦地。地擦完了,又窜到男人身边,再次义正词严申明主权:“哼,她以为你们曾经有过一段,她就是你的‘独一无二’了,要知道,老婆你可只娶了一个,只有老婆才是‘独一无二’的!”

男人不禁大笑。

篇6:初恋散文欣赏

岁月斑驳,在那段青春似水的年华中,初恋陪着自己走过了多少个四季,好像已经数不清了。在走过了这么多段的感情中,岁月朦胧了你的笑容,皎月搀扶着我憔悴的身躯,还好,离尘埃之间还有一个记忆中的你,也许是在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在你离开我之后我才懂得你的美好。

最近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这一部电视剧很火热,不知道为什么在看着电视剧的时候竟然又会想起了你,想起你对着我傻傻的笑的时候那个憨厚的表情,想起你的宽厚的背影,想起早上给我一杯温牛奶的情景。有时候我发现好像你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你一直在心里,在山间里,在故乡的小屋里。

初恋那时候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全心全意对我好的你,也是帅气的你,白色的衬衣在你身上特别的阳光。

初恋那时候的我也是最青涩的我,是你义无反顾喜欢着的我。也许那时候还是很胖胖的,但是在你眼中仍然是最美好的。

终于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女生那么喜欢青春偶像剧里面的男主角了,也许是有着初恋的身影。

我们是彼此最美好的初恋,那时候的初恋感情是纯真,懵懂,活力,年少,任性。在那段初恋的时光里,你给了我最温暖的拥抱,最简单的心跳,最纯粹的爱和最好的你,我们彼此一直在默默付出,心甘情愿地对对方好。

篇7:初恋人生随想散文

毕业告别时,有人赠言:“祝你的人生总如初恋!”时常会记起这句话,咀嚼了如许年,终于嚼出一些些滋味。

少男少女因了爱慕之情而第一次走在一起,叫做初恋。怦然心动的初恋,简单而圣洁,了无杂念。爱情萌发的最初,第一次对异性的高度关注,很少顾及感情以外的事,它不问原因,不计利害,不顾一切,排斥一切,只要双方能待在一起就心满意足,爱得专一而纯真。因为年少,因为第一次,这至真的爱,至纯的爱,刻骨而铭心;这初恋的美好就像永恒的钻石,被镶嵌在永远的记忆里。

我们做人,真诚乃是一个高尚的境界。人纯方能至真、至诚,纯真、本真、真理,真心、真意、真情,这“真”乃是“诚”的核心与精髓。庄子认为,“真”本是人的自然状态,而文过饰非、虚伪欺诈则是人囿于名利、是非而生出的恶行。唯其真,才有德、有善、有诚、有信。要坚持、培养、完善“真我”,摒弃假我、伪我、虚我。所谓“真人”,是觉悟了道的人,是与道相一致、超然物外的人。大真才为美!当人被世俗所玷污,巧言令舌,指鹿为马,那就纯真尽失,这是何等的悲哀!

初恋是由男女互相愿意或默许而发展出来的更加亲密的异性关系,爱慕的意识发展到具体的`行为的阶段,才称得上初恋。没有卿卿我我的触及,只有内心的仰慕,那不是初恋,至多只是一厢情愿的暗恋而已。

人生贵“知”也重“行”,讲求知行合一。一个人的成功,不能光“知”,还必须“行”。仅仅有精细的认知,并不足以达成智慧的行为。从知到行,还有很长的跨度。思想与实践有如学习游泳,不下水去游,光在岸上学习游泳的姿势和方法,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人的一生本该是“知与行”相统一的实践的一生,人的认知指导行为,人在行为实践中又得以修正、形成新的认知,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本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通过实践也许就会达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如果知道了又不去做,这等于不知,古语云“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行动才最为重要,实践才最为重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国家更加强调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初恋,往往沉溺于对异性的极度迷恋、依赖,孜孜以求而罔顾一切。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爱上时难以自持,恋上后难于自知!爱的光焰燃烧着彼此的心,轰轰烈烈,痴痴不舍,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奋不顾身的英雄救美,更多地发生在初恋的活剧中。

这初恋中的“执着追求”,乃是人生通往成功的一大法宝。执着,就是坚持不舍,是对目标的坚定不移,对理想的忠诚不二,而用默默地坚持与踏实奋斗,去直抵成功的彼岸。小至个人奋斗,大至治国兴邦,一切都贵在坚持,成就任何事业都需要这种执着。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王安石也曾有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大凡初恋,都葆有尝试的冲动。而且,初恋的魔方,让你欲罢不能,无法浅尝辄止。青春之火一旦点燃,就会熊熊燃烧,初恋中那人生伊始的强烈的性角色体验,其力量足以震撼人的心灵,使人常常若有所盼,情不自禁地沉溺于爱河当中。初恋一路走来一路攻城掠地,四目相对,执子之手,深情相抱,狂热一吻,偷食禁果……事事件件都刺激,时时刻刻总奢望。

尝试是人生成功的起点,进取是人生成功的阶梯。什么事都需要有尝试的勇气,两军相遇勇者胜;什么事都需要有尝试的热情,热情是力量的源泉!读书学习,科学研究,艺术表演等等,无不需要尝试的冲动。如果歌手永远保持对歌的敏感,如果演员永远保持对戏的新鲜,如果科学家永远对奥秘保持探索的乐趣,而敢于尝试,乐于进取,勇于创新,那么,成功的距离就必定会与他愈来愈短。胜利只属于充满热情、充满朝气,敢于尝试、勇敢进取,不断探索、永不满足的人。

初恋的美好在于可以尽情地发掘对方的长处,对方的一颦一笑都是最美的,本来是缺点的东西放在对方身上就是再好不过的优点。爱情就是包容,初恋的人最能包容恋人的一切。

这包容也该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美德和智慧。包容创造美,深邃的天空包容了雷电风暴的肆虐,然后才有了彩虹;辽阔的大海包容了惊涛骇浪的汹涌,然后才有了宽广无垠;绵延的大山包容了冷峻陡峭的峰峦,然后才有了雄奇。大自然在告诫我们:人类需要包容!批评、处世需要包容,生活、学习需要包容,发明、创造需要包容,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也需要包容,人生处处有包容!包容是一种气度,包容是一种美德,包容是一种智慧!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嫉贤妒能的人,他的天空只会阴云密布,他的心灵只配备受煎熬。实际上,包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施人以爱,自己的生命之花也会因之绽放得更加美丽,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清代著名诗人纳兰性德有一句直抒胸意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那是说,如果人生记忆只如初见般的美好,始终能保持如初的情感趋向,那么人间真情就能长驻不衰,人们就不必为情感和梦想的渐渐磨灭而悲伤了。这旷世的喟叹,曾经勾起过多少有情人的共鸣。

篇8:略析散文诗的欣赏

虽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点, 但他的精髓依旧需要用诗歌的语言和思维来完成情感的表达, 很多人说我总是分不清什么是散文, 什么是散文诗?什么又是现代诗, 我该怎样去欣赏等问题, 因此就很难真正去领悟散文诗的魅力和意境, 而现代诗就显得抽象模糊, 甚者搞不清写的什么, 要表达什么, 这也许是目前很多读者感到很困惑的事情。

而散文诗恰恰兼顾了现代诗的自由和开放, 又具备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缜密不拘一格的风格, 因此散文诗比散文“内容表达更精辟, 诗情更炙烈, 篇幅也不大, 语言常以形传神御形, 语言更显韵味十足, 意境更深远;它比诗歌“表现手法更自由, 思维更富有跳跃活泼性, 联想更丰富, 语言更有色调感, 情感更和谐统一”。这样会一下子读者抓住迫切体会身受的冲动, 散文诗的表达传递, 初步感知读者语言的特点, 思想特点, 他在写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等, 有的散文诗结构疏密有致, 错落有致, 在感情上都存在内在的情感宣泄, 抑或令人扼腕长叹, 或者愁肠百转。这样让读者欣赏就更容易步入文章的情景中去。

不管欣赏那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都应该是一种心情舒展和清净平和的心态才能达到欣赏的效果, 如果是抱着浅显而浮躁的心情, 那是欣赏不了作品的, 欣赏是一种文学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及高超审美的技巧的完美结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本身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 它能缓解来自工作和生活的重重压力, 使身心得到美的享受, 并使人在欣赏中认识生活、理解人生、陶冶性情、涵养德性, 使欣赏者拥有一颗健康和高雅的心灵。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最美的眼睛点燃了最美的一切, 而散文诗作为文学一种心灵感悟艺术, 自身有构成艺术美的基本形式要素, 而对散文诗欣赏正是鉴赏者和散文诗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作品的成功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合理运用, 而对作品的鉴赏则要求鉴赏者具备一定的条件。欣赏散文诗作品可以采取以下三法:

一、文字感染法

是否敏锐的发现散文诗作品的文字优美是鉴赏者对散文诗进行鉴赏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必备条件。有了较好的词美, 在首先进入审美鉴赏时, 是关键的第一印象而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 鉴赏者通过感官对文字形式和散文诗情感表达形式把握的敏锐程度。这种把握是对形式的一种直觉体验, 对形式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或生命的运动形式的直接把握和领悟。

是鉴赏作品的第一步, 直接影响鉴赏的正确性。它是感性的, 文字美审美感受力是可以培养的。自然界中存在着数不清的美的形式与生命的律动, 我们可以在自然中去感受和体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这样就不断的积累了对文言美的准确把握, 自然界中的种种生命的运动形式与人类复杂的内在感情体验之间相互作用, 最终会变为稳定、巩固而持久的审美语言美的感受力。

此外, 对散文诗文学作品广泛的、经常性的接触, 有意识地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种种形式所包含的情感和生命力的句子和华丽不虚的辞藻, 也是培养审美感受力必要的方法。我们在反复欣赏散文诗的作品时, 能够逐步认识各种艺术语言, 并从中获得广泛的情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 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决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 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不断训练,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起到对文字美的吸引来铺垫对热情平和的欣赏。

二、音乐溶入法

林语堂说过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月下听萧声山中听松声, 如果欣赏一篇美的散文诗, 配上适合意境的音乐, 那简直是相得益彰和起到美仑美幻的效果, 这样的结合无非是获得情感思维和穿越灵魂最深部分的触动和震撼, 既然有了美的文字语言, 又有了富有生命的律动益笃, 那么欣赏起散文诗作品时就更容易地把握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和抒情的意味, 字与音符的交融, 语言与阶韵的对话, 节奏与灵感的互动, 形式多样多变的表达和谐的统一。

就像在溪水潺潺, 四周静谧的山涧, 青苔幽谷之中, 缝隙野百合的绽放, 一把古筝, 一本散文诗集, 悠扬的琴声……

这样就完全可以溶入散文诗作品的所涉及到每一个角落, 一览无余。每个人的情感方式表达不一样, 但情感绝对是相通的, 我们可以尝试用妙语、妙哉、来引发调动意象来形成兴奋点。包括对不同阶层不同经历的人, 因为情感是平等的。

三、画面切入法

不难看出, 每一件散文诗作品都离不开实物和画面的背景, 有青山碧水构成秀美的和谐统一, 有峭壁急流构成的俊美和谐统一, 有奇松诡异苍劲的高贵所构成的统一, 有黄昏后田野沟壑中金黄油菜花, 有安静中袅袅炊烟的农舍之美, 有幸福之家茶余饭后的闲情和谐统一之美, 有爱情浪漫盛夏林荫漫步之美, 有秋的榕树片片落叶之下白发苍苍老人仍然搀扶的可贵之美, 有可爱儿女与父母在天地之间某一个角落里安静和蔼之美, 每一件作品, 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每一篇散文诗作品就是一个心灵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也许都发生歌声背后的感情故事, 都是又画面来烘托出它的文字与画面有机的结合, 因此在欣赏散文诗作品时, 把作品所透露出的的情感文字用画面切入来欣赏的话, 那么读者已经完全可以身临其境了, 溶入诗意般的梦境, 忘我在纯净的大自然中陶醉月光柔和之美而无法自拔。

如在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荷花、月色、荷塘、还有青雾, 这都是些多美的意境和画面, 不说亲临漫步, 就是想想都让人熏熏醉, 我们可以索性称为:小情趣、小见解、小题材、小思想、小情愫的画面故事。

再者我们在欣赏散文诗作品时, 需要打破平时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放弃科学和实用的的态度, 从不同的视角和情感转移来支撑对散文诗的理解, 不过散文诗不是凭空想象和编造虚渺的东西, 然而很多人对散文诗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 感觉你那些东西都是假的, 是无病呻吟。或者有的人会认为这些东西不实在, 酸不溜揪的, 没什么意义, 还是读些使用性的工具书实在, 因此要求达到真实的情感真诚的喜爱欣赏诗歌的流露, 那就只有真正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 否则, 也是枉然一番。而鉴赏者也无法进入审美状态;距离太近, 把散文诗等同于生活本身, 就会对号入座, 不能很好地欣赏作品,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只有同审美对象保持合适的距离, 综合鉴赏者各方面的因素, 才可能真正进行欣赏活动。

在整个欣赏活动中, 欣赏者的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只有真正的兴趣, 才会找到敏锐的共鸣的切入点, 针对一个毫无文学气质修养的人强迫他来欣赏诗歌, 那也只是对牛弹琴, 逼鸭子上架, 只有真正的兴趣, 才会发挥主动性, 不断地去追求, 去发现美;只有真正的兴趣, 才会真正浸润在审美的享受和愉悦中, 得到美的陶冶和启迪。当然, 兴趣也是同样可以培养的。散文诗作为文学形式本身的丰富和趣味性, 具有使人喜爱的特性, 容易让人产生兴趣。首先因为它短小简练, 使人一口气把他欣赏读完, 审美兴趣和鉴赏水平是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真正领略到散文诗的美和意境。当然, 能真正把握这些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多读各路名家的散文诗才和文学作品才能做到这点

摘要: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文学体裁, 她的写作和欣赏都有着自己的规律。散文诗的欣赏具有风韵美、画面美和音韵美等特点。

关键词:丰韵美,画面美,音韵美

参考文献

[1]2008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王剑冰主编.

上一篇:关于2.14送给情人的祝福语下一篇:初三议论文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