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2024-04-26

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通用6篇)

篇1: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经过多年发展,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成就。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内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经验启示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特别倚重创意及才华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在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中日益受到关注。英国率先于1997年有系统地推广文化创意产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亦紧随其后加以发展。中国香港地区长期以来是亚洲的创意中心,数码娱乐、电影、设计、漫画、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在业内均享负盛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经济型态看,香港已进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阶段,具有知识型、创意型及服务型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我国内地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内地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由于历史渊源与地理条件的关系,香港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会的舞台,因此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独特环境。根据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香港创意产业在狭义上分为三大类,包括11个行业。第一类是文化艺术类,包括艺术品、古董与手工艺品、音乐、表演艺术。第二类是电子媒体类,包括数码娱乐、电影与视像、软件与电子计算、电视与电台。第三类是设计类,包括广告、建筑、出版与印刷。然而以广义的角度来思考,香港也将健身美容、美食、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称为创意行业。

进入21世纪,香港陆续推出研究报告,全面梳理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XX年9月,香港贸发局公布了首份题为《香港的创意产业》的研究报告,评估文化创意产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根据资料显示,截至XX年3月,香港创意产业聘用员工超过9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3.7%:创意产业在XX年的出口总值达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31%;同年,创意产业产值为250亿港元,约占香港本地产值的2%。

XX年6月和XX年8月,香港与内地签署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第一、第二阶段协议,内地承诺开放26个服务业领域,其中有多项行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按有关规定,香港影视制作等行业可以进入内地投资,并可从事文化市场开发等活动,大大促进了香港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后,香港特区政府于XX年正式策划推出香港创意指数,拟定了5cs作为香港的创意指数:创意的成果、结构及制度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研究结果表明,香港自1999~XX年的整体创意指数显示出正增长,指数由1999年的75.96上升至XX年的100。

XX年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更详尽论述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和限制,并指出目前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左右,相对于英国的8%尚有很大的增长余地。XX年以来,cEPA在实施中不断深化,内地居民访港“个人游”的计划逐步扩大,已遍及泛珠三角全部省会城市;XX年元旦起进一步扩展至石家庄、郑州、长春、合肥及武汉等5个省会城市。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更加持续建设、落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公共投资,包括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和公众休憩用地的添马舰工程等。

二、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

经过多年发展,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成就。相关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出15%,并且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巨大的催化和推动作用,促进了整体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迈进。以广告业为例,目前香港经营广告业务的公司超过1,100家,其中约半数从事广告策划代理及顾问服务,其他包括广告招牌制作以及广告赠品制作公司分别约200家,宣传展览公司约50家,广告喷画制作公司40多家,电视广告制作公司20多家,户外广告制作公司约20家,直销市场服务、报纸及期刊广告制作公司,以及网上广告制作公司各1o余家等。各行业广告开支十分巨大,XX年香港各行业整体广告总开支剔除折扣后为164亿港元,同比上升14.8%。此外,在数码娱乐、电影、设计、漫画、出版等方面,香港在亚洲也占据重要位置,在业内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力。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

香港的自由市场体制,表现在企业可以自由经营、自由贸易,无关税及配额,对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亦无限制。同时,香港实行独立税收制度和低税政策,无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香港连续10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是世界上主要的金融商贸中心,但政府除了发行低面额的辅币外,没有中央银行和存款保险制度,印发法定钞票由私营商业银行负责,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较松,资金流动和进出十分自由。目前,香港是亚洲唯一低风险地区,已成为美元和欧元的亚洲实时结算中心,以及人民币最大境外流通中心。作为独立的关税区,香港还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在wTo框架下进行商贸活动。正因为香港具有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使企业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快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

自由市场主导下的政府角色

香港特区政府依照不同产业链的需要,承担着不同角色,尽量使文化创意产品实现自由生产和流通,政府只提供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础和商业环境。具体管理方面,香港采取事后机制,即市场的文化创意产品只在违法或受到市民正式投诉之后,政府才依法处理。在自由市场的主导下,香港政府的政策范围虽然有限,但执行力度却很有效。在私人企业能力不达的范围,在符合公共利益和资源许可的情况下,政府才予以协助。例如,近年来,香港电影业与银行业达成共识,由政府成立电影贷款保证基金,银行以履行合约保证的方式,发放贷款给电影制作公司,使各界在不同的平台上相遇和合作,缔结出更多的文化创意良缘。

积极有效的吸引创意人才机制

香港在吸引创意人才方面极具竞争优势,创意人才汇集。在“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下,香港过去3年已成功吸纳超过1.1万名内地人才。对于人才引进,香港都持自由开放的态度,各类人才可以根据行业变化的需要,自由申请工作签证或以其他身份来港发展及定居。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很多方面,香港都拥有众多高水平的专业及管理人才。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出身的人才汇聚在香港,不断产生交流及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增加了香港企业的创意与活力。目前,香港的文化创意人才,普遍具备企业经营技巧,而且有长期的国际合作经验,精通国际融资、成本控制、人才搜罗与市场开拓等技能,为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人力基础。

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法治精神

香港是法制社会,其独立的司法制度,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香港除了外交事务、国防及中国宪法外,终审法院是其他一切事务的最终裁决机关。于1985年成立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如今已是全球主要仲裁地之一。香港在商业、金融、船务及建筑等方面的专长,能为仲裁提供经验丰富的各行各业专家,包括会计师、律师、建筑师、工程师、银行家等。香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已通过《防止贿赂条例》、《廉政公署条例》,建立起有效的肃贪倡廉的执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法治精神,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确保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和个人无须顾虑隐蔽不清的交易成本,实现在商业上的公平竞争。

三、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内地的启示

我国内地目前正在建设创新型社会,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内地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必须建立自由的市场机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近几年来,我国内地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许多地区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生产基地。但内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产品比例偏小,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休闲娱乐业等行业的原创能力还很薄弱;市场规模也不够大,单靠本地市场难以获得足够盈利,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利用南洋华侨和美加华人聚居地市场来扩大产品发行网的经验,确保文化创意产品的外销出路和资金回笼,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例如,可以音像制品出口为突破口,确立电视剧、电影、民乐、书法、杂技、现代舞以及武术、风光、医药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音像节目为重点目标市场,利用文字和文化亲和力,辐射港台、韩日、东南亚华人文化圈,并进军欧美等文化创意主流市场,积极拓展外向型文化创意产业。

其次,必须制定有效的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意社会基础。世界性的文化创意中心,如伦敦、纽约等,往往以金融商贸中心的地位为发展基础。考虑到香港国际性金融商贸中心的战略地位,我们应超越常规,突破传统政策局限,凡是企业愿意投资于适合经济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政府都应给予大力支持,包括给予批地和税收优惠;并充分依托香港的地理优势,从总体视野来制定发展政策,用区域市场的经营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化生产。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广大市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增加对文化创意艺术及其传统的认识与参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共同价值观。在这其中,尤其需要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灵活、变通的文化创意氛围,在提倡保留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更要广泛接触海外先进文化,做到洋为中用、东西结合,开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再次,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应协助相关产业和行业,结成策略性的发展联盟,争取公平的市场待遇,并利用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推广内地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品牌,谋求更大的国际市场。在法制建设方面,尽管内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很快,但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重视程度远不及香港及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软件业、音像业等行业的盗版现象还十分严重,若不加以严格控制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会严重削弱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限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内地和香港必须在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技术转移与产业化等方面进行区域合作,形成共同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法制保障。

最后,必须不拘一格地引进创意人才,加强本土创意人才的培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内地存在着人才错配、分布不均和人才不到位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而在香港地区,创意人才的培养有着成功的基础,即使近年来香港创意人才流失比例增大,但其所具备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以及人才的交流环境是内地短期内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两地信息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不拘一格地引进各地创意人才,让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互相撞击,产生持久的创意灵感和理念。同时,更要加强本土创意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广大群众的艺术与文化修养,将设计、媒体、艺术等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在相关院校中设立艺术、设计和媒体学院,培养一批真正认识内地与香港文化、既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又懂国际化经营理念的复合型人才,让每个从业者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能渗透着创造力的火花,进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篇2: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于厦门文博会期间举办多场文化创意沙龙

在会中,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作为大会协办方,组织了大批香港嘉宾以及一批拥有多年在香港发展创意产业的专家前来参观考察。在3天的展期内,主办了多场创意产业相关主题演讲,吸引了与会各方文化界人士相聚于香港馆,主动与海峡两岸文创专家沟通,共同分享发展文创事业心得,寻求两岸三地互利发展契机。期间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女士,对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展文创事业的决心表达了认同以及希望加强两岸三地文创事业发展的合作。会中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更与厦门文博会组委会联合主办了以“文化点亮城市”为主题的文化创意沙龙,与海峡两岸知名嘉宾交流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各方充分表达意见,共同探讨两岸文创事业新趋势,互相表达希望加强两岸三地文化合作的意愿。

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此次的参展成果得到各方认同,大会为表彰我会为文博会成功举办而作出的贡献,特向我会颁发了优秀组织奖。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与各方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举办方紧密联系,扩大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影响力,于东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篇3: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1.1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认识

“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迅速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重视。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并以迅猛的发展速度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内涵界定、发展定位,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甚至经常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混淆在一起使用。

顾名思义,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关键词是文化、创意和产业,基本界定了其内涵边界。具体地讲,文化创意产业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以创意为核心。所谓创意(Creativity)包含了创造性、创新性、表现力和想象力等含义,强调的是创造和创新。它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业,把人的创造力和才华提升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表明了创造性、创新性对于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创意经济的倡导者约翰·霍金斯说:“创造性的想象力是人类最大的资源,是一切艺术、科学和知识的基础,是我们了解自身和他人的手段。……创造性是私人的和个人的活动。但是,越来越成为我们青睐的获取经济地位的手段。”二是以文化为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无疑是具有观念意识形态和精神象征内涵的产品。创意可以在许多领域产生,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就为创意划定了边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必须来源于文化元素或包含文化元素。三是以经济和产业化为手段。这赋予了文化创意的经济属性,即它应当具有大规模市场化的潜力,它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

当然,不同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文化的理解是多元化的,这也意味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确定的文化创意产业行业范围不一定相同。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以下9大类:①文化艺术;②新闻出版;③广播、电影、电视;④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⑤广告会展;⑥艺术品交易;⑦设计服务;⑧旅游、休闲娱乐;⑨其他辅助服务。显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是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

1.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2005年以来,受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国内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纷纷将创意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样,步入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不同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发现,已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引领模式和不同的产业集聚模式。无疑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2.1 产业引领模式

一是以文化内涵为核心引领产业发展。通过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振兴的道路。日本于1996年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标志着“文化立国”战略的正式确立。韩国于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新加坡于2000年推出了《文化复兴城市》跨世纪文化发展战略。上海通过保护性开发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大楼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光复路创意仓库、泰康路艺术街、八号桥、田子坊以及1933老场坊等成为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地标。

二是以内容产业为重点带动产业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等媒介产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和消费,内容产业已成为文化经济传播交流的“基础的基础”。1996年至2002年间,美国网络游戏业的电子游戏软件销售额就由37亿美元增长到69亿美元。日本把内容产业定位为“积极振兴的新型产业”,并于2003年专门成立了内容产业全球策略委员会。韩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2002年韩国的游戏产业规模达到30亿美元。

三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提升产业发展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主的,以数字化、全息化和交互性为特征的高新技术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美国好莱坞十分注重将电脑特技运用于影视制作中,生产了《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等一系列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电影。深圳利用高科技发展数字电视,初步形成了以机顶盒和高清电视为主导的数字电视产业链,成为国内发展数字电视的核心城市。

四是以版权交易为主线整合产业链。在版权产业中,版权贸易属于末端环节。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版权贸易却有可能会引发行业内的调整和重组,对产业链整合具有重要的作用。法兰克福书展是全世界最大的书展,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版权贸易。据统计,在书展上达成的安全交易占世界全年总量的75%以上;美国从1996年开始,版权产品首次超过汽车、农业与航天业等其他传统产业,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1.2.2 产业集聚模式

一是依托高校和科研资源合作共建。创意产业是知识和创意密集的产业,它强调个人的创造力与创业能力,高校和科研资源是形成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因素。以上海为例,杨浦区赤峰路城市规划、建筑装潢设计一条街是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的人才技术优势而集聚起来的产业基地;徐汇区的乐山软件园与虹桥软件园则是借助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而发展起来的。

二是依托现有科技园区嫁接。依托现有的科技园区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条捷径。上海浦东新区依托现有的高技术产业优势,以动漫和网络游戏业为突破口,建设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园区卡通动漫产业集聚区以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和依托,聚集了包括三辰、宏梦等一大批文化创意的原创企业,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亦落户于此。大连高新园区吸引近百个创意机构入驻,包括水晶石、金山等著名动漫企业,成为20余个书画大师的创作基地以及年产值过亿元的网络产业孵化基地。

三是依托传统街区改造形成集聚效应。依托传统城市布局,在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创意产业基地,是各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途径。上海城市广场位于豫园商圈,历来是上海旅游中心和小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展示及交易中心,目前已经成为上海市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广州的文德路有南越王宫署、康有为“万木草堂”等历史景观,从20世纪末起,这条街区就成为字画销售的重要场所,目前已经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字画交易市场,

四是依托文化资源注入新活力。传统的文化资源开发主要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静态开发,这样的开发模式很难吸引旅客停留。通过艺术表演、体育娱乐、主题公园等体验式、竞技式、参与式活动来开发旅游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和杭州的《印象西湖》、《西湖之夜》、《宋城千古情》正是这种新模式的产物。

五是改造旧厂房营造创意空间。以改造旧厂房来发展创意产业是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典型例子是以上海莫干山路50号为代表的沿苏州河艺术仓库和以泰康路“田子坊”为代表的老弄堂厂房艺术中心。

2 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分析

2.1 产业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海淀区拥有悠久、深厚的文化、教育、科技、旅游、体育、品牌和人才资源,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教育、科技与文化相结合,是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近两年来,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发展迅猛,在全市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已经达到1376家,实现收入596.5亿元,资产合计达到1064.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2.6亿元,从业人员78808人。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7%。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于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广播电影电视业、设计服务业和新闻出版业四大行业。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基地(园区)和产业带。比如,以互联网、软件、游戏、创意设计、动漫画、数字内容、出版传媒等为主导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以软件产业为主导的中关村软件园;涉及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建筑设计、出版发行和新媒体等领域的清华科技园;已形成一定规模原创动漫产业的北太平庄影视制作产业集聚带;在动画设计、虚拟和仿真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全国领先的学院路沿线动漫游戏设计产业带等。

2.2 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一方面,随着国际产业转移不断深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为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其他城市、地区的激烈竞争,主要表现为:一是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其他地区规划同构问题突出;二是在北京市认定的21个集聚区中,海淀区仅有3个,且文化特色不突出;三是其他地区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机制、政策比较灵活,分流了海淀区的许多资源;四是海淀区商务成本日益升高,在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

同时,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与其文化大区的地位也相去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发展的功能区存在定位模糊、功能缺失和交叉的现象,产业空间布局缺乏系统考虑。二是产业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中科技比重较高而文化内涵不突出。高端原创研发环节和低端的营销渠道网络还相对缺失,产业链不完善。图书和电子卖场版权交易等不活跃,市场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缺乏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和企业。三是产业发展环境尚需改善。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关村西区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一带。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吸引高级人才来海淀投资、从事文化创意活动方面的政策尚未出台。中小企业投融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文化资源条块分割,难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不高。

3 对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的建议

3.1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3.1.1 重点扶持优先类产业

一是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支持文化大厦申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使海淀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版权贸易的“中枢神经”。二是动漫游戏研发和制作。通过产品研发基地、技术交易基地和企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支撑总部基地发展,占据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动漫游戏产业高地。三是文化旅游。整合与规范高校旅游等旅游活动,通过现代数字手段展示开发圆明园等皇家园林旅游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四是文化创作和文艺演出。加强对杏石口一带、中关村广场以及大钟寺地区文化艺术行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1.2 积极支持支持类产业

一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以数字影音为核心,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影视版权贸易。二是设计创意。以甘家口地区工业和城市设计的现有产业为依托,推动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业和城市设计产业链;以北航科技园等为依托,积极发展视觉设计、虚拟技术、包装设计等新兴行业;以清华科技园等为依托,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业。

3.1.3 引导规范关注类产业

一是广告会展业,二是古玩和艺术品交易业,三是文化体育休闲业。

3.2 加快发展重点集聚区

3.2.1 近期应继续支持的集聚区

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要成为动漫游戏等产业企业运营总部以及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集聚区。二是中关村软件园。加快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等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使之成为行业技术应用和交易的重要平台。三是清华科技园。其玉泉慧谷国际多媒体基地是发展数字多媒体领域的重要平台。

3.2.2 近期应着力建设的集聚区

一是圆明园文化旅游集聚区。将数字圆明园、梦幻圆明园、圆明园博物馆、国际和平论坛等打包申请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二是中关村文化版权贸易基地。将文化大厦建成沟通国内外图书版权交流和贸易的重要平台;将汇博大厦建成动漫游戏的展示和交易平台。三是以北航科技园、北京电影学院为核心的学院路视觉技术和原创动漫集聚区。四是西山现代艺术群落。重点打造国际排演中心区和中间建筑创意主题园区项目。

3.2.3 近期应重点培育的集聚区

一是大钟寺地区文化艺术品交易集聚区。二是甘家口建筑设计集聚区。三是五道口文化休闲街区。四是以各种演艺和文化活动为支撑的中关村文化广场。五是牡丹电视机厂数字媒体园。六是龙徽葡萄酒产业园。七是稻香湖地区。依托国际教育论坛开发教育培训、交流、论坛、休闲、度假等活动。八是以茶文化和修身养性文化为核心的大西山茶道文化会所。

3.3 完善政策与保障措施

3.3.1 完善政策体系

一是财税政策。完善产业财政资金支持体系,完善重大引进项目的财政跟投机制。二是产业投融资政策。对进入园区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土地使用、规费减免、房屋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等方面予以优惠。三是人才政策。通过促进高校、研究机构、培训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建立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对引进的优秀文化创意高层次人才给予购车、租购房、解决户口、子女人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设立人才专项奖励资金。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建立数字版权登记中心、版权国际交易中心和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版权资源信息中心。对属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作品的著作权登记,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支持文化创意企业专利申报,制定《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知名品牌管理办法》。五是土地政策。鼓励盘活存量房地资源,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经营。

3.3.2 优化产业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反映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二是支持文化创意行业协会建设,扶持经纪、代理、咨询、策划、组织等文化服务公司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组建各类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并充分发挥其在完善产业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中小企业孵化器建设。四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通信网络、市政设施、环境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投资环境,提高产业发展承载能力。五是增加品牌建设投人,用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规划、设计和营销。六是完善海外市场服务体系,扩大自有技术和自主产品出口,提高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鼓励跨国公司在海淀设立地区总部、研发创意中心、营运中心、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议举办“海淀国际创意博览会”等国际创意系列活动,开展“中关村创意大赛”和“创意品牌”评选活动,提升其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牧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4: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香港旅游;品牌创意策划

与其他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相比,香港的旅游资源相对贫乏,既没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也缺乏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迹,就是这样一块弹丸之地却造就了现代旅游业“神奇的伟大事业”。 究其原因,卓尔不凡的文化创意是促进香港旅游业在短时期内迅速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又称创造性产业,最早是英国在1997年提出,为振兴英国经济,1997年5月,英国首相布莱尔提议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明确指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舞台,既拥有中国文化的特点,又吸纳了西方文化,形成了东西文化共存的独特环境。香港中央政策组委托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自2002年起,以9个月的时间研究并撰写了《香港创意产业基础研究报告》并于2003年正式发表。报告分析了创意产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就业情况、营运特色、强项和弱点、未来面对的挑战,以及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那些以文化艺术形象为资源,结合原创的经营方式,为顾客提供不同消费体验的服务业也可被称为创意行业,如健身美容、美食、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二、香港旅游品牌创意的表现方面

旅游业乃香港经济命脉之一,不仅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更重要的是还要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愉悦服务。旅游产品是以文化为灵魂的,没有文化的旅游产品,是缺少生命活力的产品。文化创意是丰富旅游产品和精致旅游产品的主要途径。根据香港要建成为亚洲国际大都会的崭新市场定位要求,其旅游品牌的创意策略主要涵盖这些内容:以崭新的手段促使旅游决策人挑选香港作为旅游目的地;对旅客本身及影响他们选择旅游地点的人士作深入的市场调查,了解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对旅游的需要;针对具备经济能力,交通方便的旅客群,以及能够影响旅行选择地点或代客安排旅游线路的业内人士作专门的营销工作。要使香港建成亚洲国际大都会品牌策略,香港旅游品牌创意以全新的策略展开,主要表现为:

1.精彩旅游节庆不断。香港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精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为塑造和宣传香港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创新旅游产品。除了利用一些传统的中西方节日举办活动,如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等,还通过香港购物节、香港缤纷冬日节、国际电影节、香港艺术节、大型体育赛事等丰富多彩的商业、文化节庆活动将香港打造成为“亚洲盛事之都”。

2.宣传手段多样化。香港的旅游营销方式灵活多样,巨额奖金被用于电视、广播、报纸、橱窗等传统宣传媒介,以“宣传轰炸”的态势来打造“眼球经济”。

3.产品追求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重要条件,其核心就是“新”,以新形象、新产品、新形式试图给旅游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以达到吸引旅游者、占领目标市场的目的。为了准确把握来港游客的需求变化,香港旅游发展局每年都要定期开展旅游市场调查和咨询项目,调查的项目包括旅客的需要和来访动机、游客属性、消费偏好、对港印象及意见等,进而通过对这些一手市场资料的分析,来了解游客旅游需求的变化并针对性地创新营销策略。

4.旅游主题形象创新。从2001年开始直到2003年香港的旅游主题是“动感之都,就是香港”,展示出一个充满机会和活力、东西方文化汇聚的都市形象;2003年开始,“爱在此,乐在此”主题形象宣传很好地塑造了香港作为国际性都市的健康美丽新形象。目前香港政府部门的旅游策略小组正在研究如何借鉴国际大都市的经验,打造香港大都会旅游的新品牌。

5.利用名人效应提高认可度。香港利用名人策略开展的目的地营销活动包括:聘请成龙、郭富城、莫文蔚、李嘉欣、黎明等知名演艺明星担任香港旅游形象大使,利用明星效应分区域进行推广活动宣传

文化创意产业在香港旅游业的成功策划,极大地提升了香港旅游业的竞争力。据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所公布的全球2007年旅游及旅游业竞争力排名,香港在全球124个国家及地区中排名第六,为亚洲区最高。

三、香港旅游品牌创意成功策划的经验

1.文化创意的内涵挖掘。香港旅游品牌的文化创意策划非常注重旅游创意的文化内涵挖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题性,即对旅游品牌进行准确的主题定位,使文化围绕着主题定位;趣味性,即在旅游品牌的设计操作中调动游客的兴趣;参与性,即通过游客的互动参与,突出游客心理的自我体验;和谐性,即从多数人的角度,从产品的不同市场人群的面向来考虑人与自然、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文化与自然、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当地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2.组织体系的完善高效。香港旅游发展局系香港政府资助的半官方机构,其前身为成立于1957年的香港旅游协会,2001年4月1日正式改名为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旅发局成员为20人,其中8名必须来自客运商、旅馆营运人、持牌旅行代理商、旅游经营商、零售商及食肆营运人,其余12名成员来自市场推广、法律、银行财经界人士,以及消费者委员会代表、旅游业前线工作者代表。它的主要活动包括:

(1)定期收集市场数据以促进开拓客源市场。定期收集有关游客人数、原居地、国籍、性别、年龄、所乘交通工具、住宿酒店、消费方式及金额、停留时间、对港印象和会否重访等方面的资料。为香港旅发局制定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依据。

(2)广泛建立国际旅游网络。香港旅发局通过与世界旅游组织广泛建立联系的方式,将其客源网络成功地延伸至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香港旅发局总部在香港,负责制定及推行各项策略及方向,设在世界各地的办事处则主要负责市场推广。香港旅发局成立以来,极大地促进了香港旅游事业的发展,提高了香港的旅游竞争力。按2005年全世界旅客人数计,香港在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十四;以单一城市计,香港是排名最高的城市。2006年,香港旅发局推出的“香港体验全情触动”影片,在Adrian Awards“会议及旅游局、旅游目的地、会议中心”组别中荣获金奖殊荣。2007年,国际旅游指南《Lonely Planet Bluelist》将香港旅发局每年年初一举办的“新春国际花车巡游”活动,列为“全球最值得欣赏的娱乐盛事”之一。

3.发展策略的适时调整。作为亚洲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 香港旅游品牌在创意策划过程中一直致力于为不同类型的旅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活动。从1997年到2008年的十多年时间里,针对中国内地市场做了不同形式的推广宣传活动,香港旅发局策划了“香港回归十周年概念”的创意,邀请商户提供十元优惠、烹制回归菜谱或酒店向1997年出生的旅客提供优惠。入境团则规划了特色行程,包括包船欣赏“七一”烟花汇演、到海洋公园探望一对新国宝及安排欣赏英超劲旅利物浦在港的赛事等。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2008年香港接待入境旅游者2950万人次,与入境旅游相关的总开支约1486多亿元港币。由此可见,在内地的多方面合作机制的建立下,香港旅游业的发展更具活力,更显魅力。

参考文献

[1]http://www.culture.gov.uk/creative_industries/default.htm

[2]香港创意产业基础研究.2003(9)

篇5:首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模式研究

——兼论首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被国家、北京市列入优先发展的产业,被视为是最有前途的阳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本身能够生产出文化产品,形成经济发展重要源泉,同时还能够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使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格局中形成效益倍增效应。因此极有必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模式进行分析,了解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以便更好地促进推动首钢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2006年,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政策。

2007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使网络文化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要鼓励创新、利用后发优势,《纲要》提出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应是提升我国文化竞争能力的发展重点。以科技提升传统文化,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市场的转型升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更加明确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2011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强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定位:一是北京应成为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示范性领先城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部基地和文化产品交易基地;二是北京应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文化和文化产业竞争的基地或窗口,成为我国对外进行文化传播和文化产品出口的基地。

篇6: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文

摘要:海南已进入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第二个五年,如何继续更好的推进全省的发展成为首要面临的问题。本文根据美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RichardFlorida的3Ts理论和香港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许焯权的5Cs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查、访谈、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特色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海南目前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寻找其发展优势和不足,并对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科学、系统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

前言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以体育文化为核心,创意为手段,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人们提供文化体验,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的现代,文化资本竞争力凸显,市场竞争已从产品之争转向文化之争,产品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以文化为底蕴的观念价值。而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其实质中的学习、创造、产业化能力越来越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经济竞争力具有显著地稳固性特征,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全球范围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依据本文研究内容的需要,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及网上查询,详细查阅了有关体育旅游、体育文化、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书籍和相关文章。(2)访问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走访了海南省体育文化、体育产业领域的专家、省文体厅等的相关政府职能人员以及从事体育文化产业的相关人士,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3)数据分析法。以美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RichardFlorida的3Ts理论和香港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许焯权的5Cs理论为基础,对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数据化分析。3、研究结果与分析

1.2、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发展

(1)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发展的关系。①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②提高社会效益,提高区域社会协调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来源于文化,同时又具备体育的特性。文化和体育是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将增进区域社会的和谐、稳定,增强人们的凝聚力,而体育将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强健,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人们的生活热情和工作效率。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以体育文化为基础,以体育文化的消费为出发点,强调体育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商业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文化传统,同时也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体育文化的繁荣。③实现区域体育产业经济跨越式和可持续式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把人们的智慧、体育科技发展、体育文化及体育经济有机结合的产业模式,它的创新性、增值性、辐射性、渗透性等独特特征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文化产业,而正是这些区别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传统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中,地域禀赋对区域体育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地理位置优越的区域在体育经济发展上更具优势,如: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体育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资源。由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依托智力、科技和文化资源,因此同传统体育产业相比,对地域优势的依赖性较小。在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区域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将会使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式发展。④突破区域体育文化发展瓶颈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来源于体育文化,同时也影响区域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具有特定体育文化内涵、艺术内涵、并具有大众认同性的企业或产品获得了强大的竞争力,无形中也将体育文化中注入了创意的元素,并进一步扩大了体育文化在人们心中认同的维度,解决了区域体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遇到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瓶颈问题。(2)区域发展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土壤。①区域体育文化背景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泉区域体育文化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区域特色文化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体育文化。因此区域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源泉,以区域体育文化为底蕴,有效的融合外来体育文化元素,就能形成良好的区域体育文化基础,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发展动力。②区域经济优势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将体育文化创意付诸实践,生产出好的创意产品,需要相应的资本支持以及原有相关产业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区域经济作为支持,体育文化创意很难形成产品,更不可能实现产业化经营和集群化发展。而人们对体育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成正比。结合本地的区域经济优势、切合实际的发展,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③区域自然环境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力依托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自然环境的依赖较小,但自然环境依然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力补充和依托,能充分的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作为体育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或开发创意自然资源作为产业依托,使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锦上添花。(3)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①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突破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文化产业发展瓶颈自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海南省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五年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下一个五年建设中如何进一步推进国际旅游岛发展建设,突破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推动全省经济可持续增长,就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体育旅游文化、国际赛事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多种文化相融合,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进一步推动国际旅游岛文化产业的发展。②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体育产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自然资源的优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耗和破坏着海南的自然资源。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依托科技、智力和文化资源,对自然环境依赖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资源,也使海南经济突破了自然禀赋的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也将海南体育产业由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步向科技、文化、知识为一体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③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旅游岛的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海南体育产业的发展目前仅停留在组织筹办体育赛事和休闲体育旅游上,产业发展较分散,季节性较强,未形成相关产业链。而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渗透性和高辐射性将会以自身为纽带,融合生产制造、文化等相关产业,并影响和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以增强国际旅游岛的.区域竞争力。④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帮助国际旅游岛打造休闲体育品牌形象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以旅游业为主要品牌,而近年来,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海南旅游业中所占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更喜欢体验式的体育旅游方式,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更好的打造体育旅游业,推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帮助国际旅游岛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2、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在海南区域的发展现状

根据美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RichardFlorida的3Ts理论和香港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许焯权的5Cs理论为基础,对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海南目前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海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资本分析

通过走访,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了150名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人力资本指数: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人数比例约为48%;(2)创意阶层指数:创意从业人数占体育产业从业人数的比例约为21%;(3)科技人才指数: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中高级专业人员或从事研究性工作的人数约为15%。海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资本还相对比较薄弱,创意从业人员和高级专业研究性人员比例较少,还需进一步提升人才资本,为海南省区域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2.2、海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环境分析

20海南年地区生产总值3500.7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5%,比全国增速快1.1个百分点,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924元,比上年增长7.5%,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文化体育的消费,2014年海南全年地区传媒、文化、体育总支出23.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同时,海南省体育旅游项目在海南旅游业中独占鳌头,每年参与海洋体育旅游项目的游客人数超过500万人次,占参与体育旅游项目总游客数量的约80%,外来游客的体育旅游消费总额也在逐年增长。由此可见,海南具有极大的文化创意产品消费增长潜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起到推进作用,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瓶颈,促进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集群化发展,并有助于国际旅游岛打造休闲体育的品牌形象;(2)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依托,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泉;(3)海南省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2、建议

上一篇:四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下一篇:5个幼儿园大班民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