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2024-05-23

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精选9篇)

篇1: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摘 要:林木种苗在我国林业发展中是最基础的,也是最为关键的。林木种苗建设这些年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它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林业种苗建设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基于此,就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详细的做出了解决的方案,以便我国的林业种苗建设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林木; 种苗; 问题; 应用分析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在,生态环境和林木建设尤为突出,因此对林木种苗更是高要求。现如今,我国的林业种苗处在一个由量到质的转变过程。加强种苗工作应放在首位。以便更好的实施林业发展战略。1 林木种苗建设现有问题

1.1 种苗数量增多供过于求,结构性矛盾较严重 现如今,国家国有苗圃9 000多个,个人和企业从事种苗行业超过30万户,生产能力的增加使得苗木数量也迅速的增加,如今已超过市场需要量。据我国林业局消息统计,雨季苗木的剩余值达70%。雨季种苗植树需18亿株,实际种植产量70多亿株,所剩树苗50多亿株,造林树种苗木大批量剩余。

同时,因为树苗品种和生态建设所需品种不相同,还有企业不合理的生产结构,使得种苗林业的供求矛盾剧增。其主要原因还是生产体系不完善,不能及时有效的了解消息,使得种苗建设依旧处在盲目的生产中,与市场需求不能紧密的结合。

1.2 企业生产缺乏效率,信息建设落后 如今我国很多苗圃依旧没有独立的管理信息体系,仍然是循规蹈矩,工作效率提高不上来,使得木苗本身的成本提高给管理增加了难度,所获得的利润空间也相对应减少。大部分的林木种苗企业都是采用手工处理入库和销售的,集成的种苗管理信息体系还不能得到应用,手工和半人工的管理方式给大批量的录入数据造成了很大困难。

1.3 科技的研究开发和经济发展不一致,成果转化率较低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科技进步是维持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步骤。但在我国平均每年研发的500多项林木业技术成就里,真正能够得到运用的不到10%。跟全球发达国家比较,我们林业科研果实应用到现实生产里的技术,还是相当的低。

我国的科研工作者都是以理论为基础,并不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去研究,以至于取得科技成果最后都不能很好的得到应用,科研工作与生产和市场需求不一致,没有成熟的市场理念与商品意识。以至于市场-科研-开发再到市场这一链条不能得到平衡发展,起不到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林木种苗业发展方向及策略

要想更快的加速林木种苗的发展脚步,就要有良好的市场经济和发展体系。2.1 完善生产供应系统 生产供应系统占着林木种苗业发展的主导地位。我国建立起的以市场作为向导,以国家苗木基地为主体,国家,企业,个人多元化,多种所有制齐心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系统还处在基础起步期。今后将面临两个方向进行发展:

1)产权改革国有苗圃并对其进行产业化重组,使其快速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之后,从根本上改变“等、靠、要”的思想,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能改为独立的经营,每个单位有独立的营销体系,能更快的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2)发展苗木产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起到一个苗木产业化核心的作用,加快种苗产业化的营销模式,推动产业商品化,让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这种有效的经营模式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加速优秀的种苗业开发就成为了首要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培育苗业骨干和优秀企业能更快的加速林业的发展和进步。

2.2 完善种苗行政执法与质检系统 种苗行政执法对于种苗产业起到一个保护作用。种苗行政执法给种苗产业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使得种苗产业能够有序的经营与发展,这是一个庞大却有紧凑的体系,包括我国法律的规定、正确的执法系统、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种苗查处案件的力度等多个内容。种苗行政执法有效的维护了种苗企业及个人的权益,严格治理打击无证生产者,为种苗产业发保驾护航。

2.3 完善技术创新和新型科技的应用以及推广系统 种苗技术含量的高低体现了林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林业效益的发展。不断的进步和学习新型技术,提高苗木的科技含量是种苗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确定生态环境所需的苗木,掌握苗木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好的把技术创新应用在种苗产业中,使种苗产业更迅速的发展。

2.4 完善社会系统化服务体系 想有更大的平台去发展林业就需要有健全的市场体系,给林木种苗一个良好的交易环境,多开展木苗展览会、信息发布会等形式活动,从而促进我国林木种苗业更好的发展。

篇2: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的迅速扩展,未成年人理想信念发生危机,个人的价值取向开始趋向追逐功利主义,他们的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危机加重。未成年人开始追求个性自由与个性开放,对集体利益较少考虑;享受玩乐;自由散漫,不遵守公共秩序,较少顾及周围环境也很少考虑环境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更严重的是甚至有学生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欺骗老师、同学和父母,完全把诚信抛之脑后。因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研究解决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问题更是必要。

关键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以德育人网络伦理

一、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趋势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的迅速扩展,未成年人理想信念发生危机,个人的价值取向开始趋向追逐功利主义,他们的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危机加重。未成年人开始追求个性自由与个性开放,对集体利益较少考虑;享受玩乐;自由散漫,不遵守公共秩序,较少顾及周围环境也很少考虑环境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更严重的是甚至有学生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欺骗老师、同学和父母,完全把诚信抛之脑后。因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研究解决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问题更是必要。

虽然这些现象是少数的,但也不可忽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产生危机,他们的个人利益价值取向的功利化,道德意识观念淡薄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因素,如市场经济的考验,社会转型期的威胁,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传播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给当代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2004年3月22日,我国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使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观点

当前,国内的一些专家与学者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并对一些重要的领域给予了科学的归纳:

1.我国高校教育专家指出:目前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旧的道德体

系不复存在,新的道德体系尚未正式建立,正在整合之中,社会上必然出现

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对未成年人造成强劲的冲击和影响,导致其思想观念的选择上的功利性。(张小飞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西南交大出版社2005年3月)

2.华东政法学院朱秀蓉教授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首先,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危害严重;其次,网络使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产生冲突;再次,网络使未成年人道德思维渐变,行为失范;此外,网络使未成年人交往能力下降;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道德失范”、“网络成隐”等问题日益凸现。(朱秀蓉《关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探索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3.《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年36期殷延登发表的《影响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的因素及思考》中说到: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要求,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我国的理想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客观追捧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会做人,因此,一定要摆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其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现实状况,反映和暴露了成年人社会在思想道德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4.胡伏良在《湖南教育》期刊2005年第24期刊中一篇文章《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当下社会的德育情形,从多方面解析在德育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文中谈到学校“重智轻德”、“重课堂轻社会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片面的只注重升学率,德育流于形式。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教育工作者没有应对方案,任停留在说教、训斥、体罚等传统的教育手段上,结果事倍功半甚至走向反面。在家庭教育方面,道德教育残缺,未成年人娇惯、思想浮华、行为懒散,个人主义强烈。而在“大环境”下,社会丑态现象、网络兴起等因素,严重阻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康发展。

从这些观点可以大致总结出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市场经济的考验、社会转型期的挑战、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网络的影

响和挑战等社会方面的问题。

2.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要求,存在滞后性等问题。

3.未成年人的可塑性极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念等

方面受到网络的强烈冲击和影响。

4.社会、家庭中的一些不良道德行为影响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导致未成年人产生理想信念危机、功利主义趋向、道德观念意识滑坡等主观方面的问题

(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的观点

关于专家与学者所提到的问题,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1.我国教育专家宋长春指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教育,创新工作体制和工作模式,建立开放互动的工作模式;整合多元文化,加强文化引导与控制,解决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多角度、多样化、多元化文化之间的矛盾,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宋长春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第4期)

2.仲凯农业技术学院邱树华、翁礼成教授认为:互联网的运用与普及,是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网络素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自律教育,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辨别能力;努力弘扬网络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认识和研究网络的特点,转变观念,规范它的发展,因势利导,建章立制。(邱树华、翁礼成《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仲凯农业技术学院报2005年)

3.梁世喜在他的文章《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中

提出三个“注重”来应对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注重摸索加强教育新机制建设。二是注重摸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三是注重摸索思想道德教育新网络。通过三者的良性互动来达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家庭教育是基础,家长要以身作则。在社会

上,公民大众要自觉地承担起道德示范任务。

这些针对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意见和措施,归纳起来主要包括:

1.构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新机制。

2.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上,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3.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以个性发展为补充。

4.多方位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

力。

三、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的深化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程比较大,涉及的方面比较多。目前,我国的很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有着很广泛的研究,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取得的成就研究不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程度研究不多。因次,以下几点应是今后研究的深化点: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系统全面总结

2.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程度研究

3.哪些具体解决措施能得到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

2.王伟:《学校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教资料》,2005/32.3.王伟 王建忠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

第4期

4.胡伏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湖南教育》,2005/24.5.殷延登:《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及思考》,《教学与管理》,2005/36.6.李浩鹏:《浅谈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缺陷的对策》

7.梁世喜: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广西日报》,2011/05/13

8.杨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M].明天出版社,2003.9.刘清华:《试论我国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2007/05/17.10.薛玉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探析》,《湖北教育》,2005/12.11.隋成明:《加强学校德育网络建设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2009/04/13

12.杨立英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张小飞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

14.宋元林,陈春萍等著网络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8

15.宋长春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第4

篇3:林木种苗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林木种苗,发展,问题,措施

为大力推进我国生态建设, 应竭力保障造林过程中对种苗的需求。现阶段由于种苗的管理以及其他环节中问题过多的出现, 致使种苗的培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要认真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种苗的培育工作的开展。

1 我国林木种苗的发展特点

1.1 林木种苗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现阶段, 随着国家不断实施林区的重点保障工程, 对林木种苗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同时还促成了大量林木种苗项目工程的建设,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林木种苗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另外, 由于林木种苗的生产越来越社会化, 参与到林木中小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 社会各界从事林木种苗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这些都对林木种苗的培育建设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2 林木种苗供应与需求趋向多元化

大量林业工程的开展, 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城市绿化工程的大量建设, 这些都对林木种苗的需求越来越大, 也使林业种苗从多规格、多品种、多品味、多色调等方向不断发展。另外材质比较好的速生材苗以及抗逆性强的生态型苗木, 再者还有大量的绿化草坪、大苗、盆景以及花卉苗木也得到了很快的培育发展, 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林木种苗的供应市场, 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生态环境的优化建设。

1.3 林木种苗的培育发展越来越规范化

《种子法》2000年12月的正式实施, 使得我国林木种苗的经营生产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各级政府为了促进林木种苗的培育生产, 不断规范种苗市场, 加强执法力度, 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的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 同时国家林业局也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规, 促进林木种苗培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另外, 根据实际调查, 全国林木种苗年总产值在2009年已经超过了700亿元。浙江、山西、河南等一些省份的林木种苗产业已经走向了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这些都证明了我国的林木种苗的培育发展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的道路。

2 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林木种苗的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 主要概括如下:

2.1 育苗科技含量较低、良种使用率低

从科技含量方向来看, 现阶段的育苗生产技术仍然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 缺乏较高的科技含量, 扦插育苗与播种所占比例较大, 而根蘖、嫁接、组培等育苗等先进的育苗方式还需要靠外地引进或者依托外地熟练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这都不利于林木种苗培育建设的发展。

另外, 林木良种使用率低。现阶段的林木种苗使用最多的林木种子仍然是采种基地、一般采种林和其他林分的种子。根据实际调查显示, 品种园、母本树、采穗圃生产的种子仅占抽查林木种子样品、苗批的37.1%。

2.2 规模分散, 管理粗放, 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现阶段虽然很多地区拥有比较大的林木育苗规模, 相关的技术力量也比较雄厚, 但是却缺乏相应的苗圃发展基地。同时集体、国有以及个体苗圃不仅比较分散, 同时苗圃面积也很小, 培育幼苗物种比较单一, 存在严重的跟风育种现象, 也就导致了常规造林苗木积压, 城市绿化和园林用苗木供不应求的问题。

2.3 种苗品种不全、规格不高

大径阶苗量少, 小径阶苗量多;1~3年生苗多, 3年生以上苗木少;村镇环城绿化苗少, 城市绿化荒山造林苗多;经济林苗少, 留床苗多。

3 林木种苗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走种苗产业化发展之路

要想使林木种苗的培育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首先应优化林木种苗生产供应的体系建设, 落实好良种培育、采种以及种子生产等项目建设, 并考虑将一些培育机构作为辅助, 建立起依托省内调剂, 同时借助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林木种子供应体系。国家投资建设的种子基地生产的种子由省级种苗管理机构组织采收和调剂使用。要基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建设苗木生产供应体系, 建立起综合性的有效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其次以核心产业区带动林木种苗产业的建设发展, 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建成竞争优势明显的苗木产业群;再次要加强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 开展苗木种苗技术研究, 实现苗木生产、科研、开发一体化;最后要创新相关的体制机制, 制定优惠政策, 改善投资环境,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苗木产业发展。

3.2 加快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

构建大面积覆盖的林木良种生产体系, 切实发挥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 强化良种选育, 加强保护林木种质资源, 增强良种苗木供应能力, 大力推广使用林木良种。有效开发和保存珍稀濒危树种以及乡土树种, 优化建设林木良种的扶持机制。

3.3 加强种苗宣传工作, 提高全社会对种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采用依法治种, 以种为本, 推进造林良种化进程为主题, 开展《种子法》的相关宣传活动;建立起林木种苗数据库, 利用不同种类的媒体途径进行种苗产业宣传, 传递种苗信息。

3.4 加大种苗培育科技含量

做到科研与生产相互结合, 使得林木种苗产业的科技含量得到实际的提升, 另外还要重点管理苗木的培育过程, 从各个方面提升苗木质量, 促进苗木事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功, 刘勇.中国林木种苗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对策[J].林业经济, 2003, 5 (3) :22-3

[2]徐桂英, 苏胜利等.林业产业化发展关键环节的探讨[J].技术经济, 2000, 12 (17) :50-52

[3]曾杰杰, 聂影等.江苏林木种苗科技产业化发展与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13 (4) :64-71

[4]贾卫国, 陈大胜等.江苏林木种苗科技产业化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02, 22 (6) :328-33

[5]陆萍, 廖浪涛等.江苏林木种苗科技产业化发展与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Vol.3N0.3:62-6

篇4: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关键词: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投资资本;现状分析;实施对策

一、风险投资理论概述分析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有时也被称为创业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

二、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分析

1.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狭窄

国外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富有家庭及个人、养老基金、捐赠基金、银行持股公司、投资银行、外国投资者等。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来源主要是银行的科技开发贷款。虽然在发展初期由政府资助扶持风险企业发展是完全必要的,但随着风险企业向纵深发展,开辟多渠道的融资体制更具有长远意义。

2.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完善

一方面,我国国内的高技术市场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领,这使得我国的风险投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金相对比较短缺,市场化程度不高,投机者可以利用经济转型期出现的漏洞,不必冒很高的风险便可获得很高的收益。加之,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覆盖面比较狭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损害了一些进行高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的利益,使他们的高投资不能获得很高的收益。

3.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

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投资,其投资对象是处于创业期的未上市的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要求有相当高的回报来补偿其承担的高风险。若只是为了获得红利,那么即便是高成长企业的很高的利润和红利也无法充分补偿这种投资的高风险,因此只能走退出渠道:高价出售、上市或回购。

三、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1.资金来源狭窄,投资总量不足

从整体上看,现有规模的风险投资资本还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现阶段我国风险资本来源主要是海外投资、上市公司、政府拨款资助、科技企业和民营资本企业。目前,我国的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型”,政府所提供的资金占绝对的优势,造成投资结构的不均衡,投资主体单一。导致了竞争的缺乏和运行的不规范,以及效率的低下,同时融资渠道的狭窄,则直接导致了风险资本的规模较小,影响投资效益。加之,风险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政府的财政资金不适合风险投资市场本性。风险投资资本总量严重不足。

2.风险资本退出缺乏有效渠道

风险投资的活力就是资金的循环流动,其核心机制就是退出机制。没有便捷的退出渠道,风险投资就无法达到资本增值和良性循环,也无法吸引风险投资人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或退出机制尚未解决,没有发达的风险投资制度,就不能在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搭建出通道。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一般有5种:企业上市、收购兼并、股份回购、股份转卖、亏损清算。在我国的风险投资业中,缺乏合理的投资回收渠道,严重影响了风险投资中资金的循环流动,这需要我们加紧步伐解决。

3.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滞后

目前在我国,风险资本市场所需的特殊中介服务机构如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还比较缺乏,投资中介机构的人员素质和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也成为中介机构发展的巨大障碍。某些中介机构缺乏职业约束机制及职业道德规范,存在为金钱驱动而提供虚假评估报告的现象,使某些中介机构的可信度、可利用度大打折扣,导致风险投资企业战略性的市场决策错误,严重地妨碍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

4.风险投资人才极度缺乏.

从事风险投资事业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金融领域内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应当熟悉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对风险投资进行正确的评估和操作,降低投资失败的风险。目前国内风险投资多数还停留在学术论坛和理论研究层次上,在实际操作上真正懂得风险投资的人才还不多,大部分投资人才都来自于政府、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等部门,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局限性较大。

四、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对策建议

1.加大对高技术产业扶持力度。

【1】通过财政支持对风险投资提供政策性补助

国家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每年应当新增高科技产业发展专项拨款,实行部分拨款、部分低息有偿使用,转向用于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孵化期和产业化启动期的投入;提供与高风险投资相配套的低利息长期优惠贷款,部分可用于风险损失补贴、贷款贴息和奖励。在专项拨款的基础上,逐步向设立专门的高技术发展基金过渡。

【3】制定有利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国内外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证明,“需求拉动”是高科技产业化的根本动力。由于高科技产业化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客观上需要有相应的高收益来支撑。而收益最终是要通过市场来实现的,因此通过政府采购为高科技的产业化开辟初期市场,对于促进风险投资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借助资本市场,拓宽风险资本的来源

大力开拓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风险投资网络。积极引进国际风险投资,走内外并举之路。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来源过于单一,资金不足,没有形成产业规模。风险投资公司起步较晚,经验少,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应积极培养城乡居民的风险投资意识,培育风险投资主体,更多地吸收民间投资,让公共投资、机构、个人都愿意把钱交给风险投资机构,投向创业企业;另一方面,在保证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扩大商业保险公司保费的投资领域,用一定比例的资金介入风险投资领域,鼓励养老金等长期资本有限度地投向风险资本,形成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各种养老、保险基金等组成的资金来源渠道。

3.加快风险投资专门人才的培养。

培养专门的投资人才,已成为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当务之急。加快风险投资专门人培养,应采用多种渠道培养自己的風险投资家。第一,在高等院校设置风险投资专业,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同时委托高校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第二,采用送出去的办法,让一部分素质较好的人员直接去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学习,掌握实际操作规程。由于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涉及到无形资产的认定、技术股的评估、知识产权等具体问题,因此,与之配套的中介机构等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十分迫切。

4.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

风险投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很大。美、日、欧盟等国政府为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均制定了优惠政策。我国已经加入世贸,为鼓励个人投资者和机构向创业企业注资,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应按照有关法律对风险投资企业或基金实行税收优惠或减免。另外政府还要鼓励并扶持风险企业到境外上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才有助于我国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同时为风险投资项目的贷款提供担保,通过政府担保,国家能以较少的资金带动大量的民间资本向风险投资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敏,田华.国内风险投资发展问题讨论综述.北方经贸.2002. (11)

[2]皮志刚,黄星亮.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组织模式探讨.科学管理研究2002.(4)

[3]王小红,田治威.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4.(10)

篇5: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1 充分认识林木种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林木种苗工作是林业整体建设工作的基础环节, 担负着负载林木遗传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木种苗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使林木种苗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对林木种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林业木种苗发展的现状来看, 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比较多,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林木种苗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因此,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林木种苗工作, 要赋予种苗建设以重要的基础地位来进一步加强完善, 充分发挥种苗生产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 林木种业发展的现状

2.1 林木良种基地数量少, 良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市的育苗工作大部分都由林业国有单位的林场和苗圃来完成, 其单位性质为国有事业单位, 仍实行原有的苗圃经营管理体制, 历史包袱重, 闲置人员过多, 育苗成本高, 加之苗圃土壤条件差, 基础设施薄弱, 缺少启动资金等, 使苗木生产不能按照市场的发展规律来进行生产调配, 经济效益较低。同时原有基地的树种单一, 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 难以抵制市场经济的风险, 急需调整结构。

2.2 国有苗圃示范带动作用差。

长期以来对国有苗圃没有进行技术改造, 加之长期投入不足、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难以发挥龙头和骨干带动作用。林木良种质量和数量都难以进一步提高, 只能维持原有的生产水平, 很难发展和状大, 没有很好的发挥国有苗圃的示范带头作用。

2.3 种苗质量监督管理与种苗市场不相适应, 乱引、滥繁现象严重。

给苗木销售造成困难, 影响造林的质量和效益。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不适应。一二级良种壮苗供不应求, 成为制约种苗生产和造林用苗的瓶颈。

2.4 育苗常规技术普及率低, 科技含量低, 苗圃集约化程度不高。

特别是新发展的私营苗圃, 经营人员原来从事的行业较复杂, 大部分没有育苗经验, 技术应用不到位, 管理粗放。

3 林木种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林木良种基地数量少, 结构需要调整。

除油松、落叶松、毛白杨、刺槐等少数几个树种外, 其它大多数树种都未建良繁基地, 尤其是经济林树种的良繁基地更需要增加。由于我省新品种育、繁、推脱节, 良种苗木繁育、生产、供应滞后, 影响了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另外, 原有基地的树种单一, 不能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 难以抵御市场经济的风险, 急需调整结构。

3.2 林木良种投入不足, 难以进一步提高。

“八五”以来, 国家每年给我们的林木良种建设投资有限, 加上省财政的配套资金, 也只能维持原有的生产水平, 不可能发展和提高。

3.3 针叶树良种的推广难度大。

育苗对比试验和试验林测定结果表明, 用普通种子育苗造林60年成材, 用种子园良种造林39年即可成材, 而且干形好。然而, 由于良种的生产成本高, 林木生长周期长, 加之群众缺乏长远观念, 所以推广难度大, 有进出现良种少而有余的现象。

3.4 国有苗圃基础设施薄弱, 经济效益低。

原因是国有苗圃经营机制不灵活, 历史包袱重 (离退体人员多) , 育苗成本高, 苗圃土壤条件差, 基础设施薄弱, 缺少启动资金等。

3.5 依法治种的力度不够。

除了国家制定的《森林法》、国务陆军颁布的《种子管理条例》外, 我省还没有关于种苗方面的法规;林业主管部门与工商、税条等部门还没有形成合力, 种苗流通渠道不畅, 市场建设不规范;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由于缺乏有效的种苗管理机制和约束手段, 社会上无证生产和经营的现象仍相当严重。

4 加强林木种苗建设的技术措施

4.1 加强和完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林木良种壮苗是科技密集型产品, 科技含量高, 项献大。良种繁育基地是良种工程的基础和出发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要在保护、利用好现有良种资源的前提下, 建设新的良种繁育基地, 重点抓好优良资源的收集、繁殖和推广, 提高种苗对林业的贡献率。对现有林果良种繁育基地要实行分类指导, 在完善功能和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繁殖和推广力度。实现林木良种引进和选育的突破、应用高新技术高效快繁林木良种苗木的突破和良种推广的突破。

4.2 明确引种主攻方向, 大力开展引种工作。

引种是丰富林果发展所需树种 (品种) 的快捷途径。应加大从外省、外国引进林果良种的力度。我省引种工作的主攻方向应该是:确定树种, 引进资源, 营建试验林, 尽快完善扩大繁殖技术体系。

4.3 抓好国有苗圃建设, 加快育苗速度。

目前, 我省造林绿化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省六大生态工程建设及果品基地建设, 需苗量大, 苗木要求质量高, 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 建立稳定的育苗基地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国有苗圃建设, 发挥其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4.3.1建设2~3个大型现代化示范苗圃, 做到规划高起点, 建设高标准, 生产高科技, 示范高效益。实现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4.3.2加强对国有苗圃的管理。重点在苗圃领导班子建设、技术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苗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在苗木生产的树种、品种、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 强化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市场、以质量求生存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经济效益。4.3.3在苗木生产中, 要与造林单位密切配合, 制定种苗生产计划, 搞好种苗生产与造林计划的衔接, 尤其是与工程造林相结合。积极推广使用良种,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 实行科学育苗, 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 重点抓好容器育苗、大棚育苗、全光喷雾扦插等技术, 广泛推广应用ABT生根粉, 实行育苗全过程质量管理, 导层把关, 严格管理, 提高育苗质量。4.3.4做好国有贫困苗圃处于贫困状态, 解困任务还很重。因此要尽快制定贫困苗圃脱贫方案, 加强管理, 积极引导苗圃通过“四换”, 同时, 要积极争取脱贫解困启动资金, 尽快实现全省贫困脱苗圃的脱贫致富。

4.4 加强依法治种, 强化种苗质量管理。强化种苗质量监督, 建立种苗质量抽查制度。

4.5 加大种苗工作是林业建设的基础, 是影响林业建设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因素。

因此, 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和支持林木种苗工作, 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5 加强种苗建设和管理的主要措施

5.1 进一步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将种苗工

作切实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 创造良好的种苗生产经营氛围。特别是各级政府把种苗建设作为“科技兴林”的关键环节来抓, 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 坚持一把手抓种苗、超前抓种苗、下大力抓好林木种苗工作, 使种苗工作真正成为林业发展的先锋工作。

5.2 依靠科技进步, 进一步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进一步加强种苗应用技术研究, 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种苗科研攻关, 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含量, 不断地把最优质的种苗品种栽植在龙江大地上。

5.3 高标准组织生产, 创新林木种苗发展机制, 增强林木种苗发展活力。

各苗圃要把水电基本配套, 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被应用到生产中;要把通迅设防备普遍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使育苗户能够迅速、便捷地获取市场信息;要把高科技育苗手段应用到生产中, 组培育苗、容器育苗、全光雾扦插育苗等育苗新技术要在重点苗圃引进应用, 努力实现苗木生产自动化、规模化经营。

5.4 国有圃苗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 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骨干作用, 使种苗产业实现稳定, 健康地发展。

篇6: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关于政府采购的兴起,最早起源于十七世纪的英国,中国直到1996年才在上海设立政府采购的试点,截至1999年开始在国内各个地区开展工作。政府采购的出现对于节约财政支出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有效地缓解财政资金的紧张。不多当前中国并没有形成开放的政府采购市场,且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列问题,严重影响到中国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

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

政府采购配套法规不健全。当前在国内政府财政部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采购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采购,但是当前国内法规如《政府采购资金拨款管理办法》、《政府采购履约监督及验收工作办法》等尚且处于草拟阶段,尚未建立健全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由此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且还存在着与财政监督脱离的问题。

首先,在编制预算中,关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不利于进行监督管理,难以与国家宏观政策相统一,无法实现集中采购的规模,出现重复与过度采购的现象;其次,受到相关部门利益机制的影响,在政府采购过程中无法对价格与质量进行对比,因此屡屡出现质量问题,甚至被骗;最后,政府采购决策透明度不高,不仅危害到公共财产与政府资金的安全,而且导致一些腐败现象的存在,损害公共利益,影响到政府对外的形象。

缺乏完善和有效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在我国管理与政府采购相关的工作中,财政部门并非唯一的部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相关部门,例如国家经委、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对外招标谈判工作等不同部门,他们在政府采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当前,我国现行的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体制与政府采购之间相互矛盾。实行统一的采购制度,应当以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为前提。

此外,负责政府采购的操作机构也不统一,像省市单位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采购,只能由财政部门真的业务处室进行运作。管理人员并非专业出身,因而也存在这一系列问题。

政府采购未能形成市场化。当前在我国尚未形成全国性的政府采购市场,政府部门所需要的物资与服务,主要由各地相关部门采购,如此不但没有实现批量采购的价格效应,而且无法对采购方式进行规范,在采购过程中还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贪污腐败等现象,由国家颁布的财政、货币以及产业等政策更是难以全面贯彻与执行。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快速发展,政府采购受国际贸易的影响,成为代表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标志。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签署相关协议用以规范政府采购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但是在国内却没有开放的政府采购市场,更没有相关协议。

对招标投标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我国,关于招投标制度并没有从政府采购与公共支出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认识,一些规章制度中也只是对具备一定金额的采购项目进行管理。由此,这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贿赂评委、泄露及暗中交易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严重影响到招标中的公平竞争原则,有其表现在建筑施工行业中。

有形式却无实质的招标任务,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政府采购刚刚从国内兴起,在一些单位对其形成清晰客观的认识,特别是因为其触到部分单位的利益,引起地方单位的抵触,再加上政府采购的矛盾多集中发生在财政部门等,这些都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此外,我国政府采购项目较为单一,例如多围绕大宗通用设备与各类定点服务等,除此之外只有深圳少数城市在城市维护、绿化项目和修缮工程方面尝试开展政府采购,很少涉猎其他领域。

我国政府采购的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加强政府职能,建立完善的制度措施。通过立法与行政手段,弥补政府在市场中的不足之处,积极地引入市场力量,加强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政府采购市场化。首先,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公开的招投标制度确保政府支出的最小化,将采购负责人在采购过程中节省的成本以奖金形式发放给官员或者用作预算之外的开支;其次,不断完善约束机制,对税收与支出进行约束,从根本上限制政府行为。不断加强社会的监督与约束,强化对政府预算的监督与约束,防止政府出现膨胀和扩张、低效率的问题现象出现。

加强法制化管理。 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实现政府职能,确保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确保资源的有效使用。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规则、条例、司法及政策等的控制和限定,通过确立采购立法对政府采购实施严格的管理。

将政府采购的具体规定确定与完善。在前文提出的《办法》中,只是对政府采购原则和政策作了规范,但是操作方法、程序中的原则规定等并没有具体提出,由此,需要对相关工作结合实际作出具体规定,尽快完善预算管理体制,保证采购支出的合理性、有效性,建立政府与供应商之间的监督及价值,确保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公开等特点。

实现集中采购。将政府机关所需的物资与服务集中在特定机构中集中采购,如此增多了采购数量,便降低采购价格,实现采购程序的标准化。集中采购还将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

明确采购目标,维护国家利益。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应当以促进政府采购经济有效性和特定的社会经济为目标。相对完善的制度,确保政府采购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通过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增加社会就业率,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公众对政府充满信心。

政府采购在世界贸易大背景环境中具有协调与改善的作用,不仅促进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而且实现自由化发展。本篇论文主要分析了国内政府财政的问题现状,并根据问题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采购方式及目标等多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最终促进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提高服务于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篇7: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关键词:林木种苗,发展,问题,特点,对策

1 我国林木种苗的发展特点

1.1 林木种苗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国家为保障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加大了林木种苗投入力度,建设了一批林木种苗工程项目,使林木种苗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林木种苗生产日趋社会化,全社会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1.2 林木种苗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近两年来,林木种苗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不断增强,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1.3 林木种苗供应与需求趋向多元化

林业六大工程全面启动,城市绿化美化加速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对林木种苗生产提出了多元化需求。林木种苗生产由以荒山造林树种为主,向多品种、多规格、多色调、多品味的多元化发展,抗逆性强的生态型苗木、材质好的速生用材林苗木以及绿化大苗、花卉、草坪、盆景、各类名特优新经济林种苗等门类齐全,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了林木种苗供需市场,有效地满足了城乡绿化需要。

1.4 林木种苗开始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据统计,全国林木种苗年总产值360亿元。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西、河南等省把林木种苗作为重要产业,开始走上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1.5 林木种苗管理逐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000年12月1日《种子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种苗市场,依法保护生产、经营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林业局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规。

2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林木种苗总体质量低

目前,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只有30%和20%,大多数林木种子靠群众漫山遍野采集,质量难以保证,与林业发达国家80%的良种化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现有良种基地中遗传增益和高世代种子园比重小,良种选育重速生树种轻抗逆性树种,不适应生态建设需要。据2001年国家级林木种苗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抽查的8省区17个树种种子和22个树种苗木质量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6%、83%,有些省区种批和苗批合格率为0,对造林成效造成严重影响。

2.2 林木种苗市场混乱

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质量监督和信息管理手段落后,对过热的社会育苗现象,缺乏信息引导和有效管理。无证生产经营,随意命名品种和品种炒作,假种苗、劣质种苗,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问题扰乱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了林农的合法权益,影响了造林质量和效益。

2.3 林木种苗机制不活,产业化尚未形成

国有种苗基地尚未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市场意识差,缺乏内在发展动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推进社会林木种苗发展的宏观政策尚不完善。

2.4 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全国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均为事业单位,而且1/3实行自收自支和差额补贴,不得不从事经营创收,弥补人员经费、办公经费不足。这样,考虑行业自身、微观业务管理多,面向全社会、加强宏观管理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种苗执法、技术监督、信息引导等工作,林木种苗行业管理的行政职能未能充分履行。

3 林木种苗发展管理对策

3.1 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创造良好的种苗生产经营氛围

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加快林木种苗发展对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及至整个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种苗建设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保障来抓,作为“科技兴林”的关键环节来抓,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来抓,坚持一把手抓种苗、超前抓种苗、下大力气抓好林木种苗工作。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林木种苗发展的金融支持,把林木种子基地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全县林业建设计划,并予以优先安排,促进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

3.2 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种苗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林农、果农的管理能力。加强种苗应用技术研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种苗科研攻关。建立和完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良种推广体系,加速推广良种繁育、苗木培育、种苗包装运输等种苗生产、经营、流通环节的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含量。

3.3 强化行政职能,切实加强对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要进一步加强对林木种苗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种苗管理队伍的服务能力的执法能力,充分发挥种苗管理队伍在种苗行政许可证发放、种质资源保护、种苗执法、良种推广,信息引导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切实将种苗管理职能转变到“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

同时以种苗生产基地为主体,充分发挥国有苗木基地的龙头作用,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建设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林木种苗行政管理体制。

3.4 创新林木种苗发展机制,增强林木种苗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化国有林木种苗基地体制改革,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大力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探索林木种苗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组建跨地区的苗圃联合体,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质量效益。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种苗产业,可依法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木种苗生产和经营。

篇8: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关键词:企业  思政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185-01

在21世纪的企业中,企业员工的思想水品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有些员工思想素质较高,能很好的处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而有些员工缺少对企业的感情,不重视工作,也不愿与他人合作,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如何加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已经成为了当代企业树造企业文化,推动企业不断向前的垫脚石,只有企业不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动态,才能在强者如林的竞争当中获得一席之地,让企业更加蓬勃的发展下去。

1 对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如今,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当中,加大对企业员工的思想监督和教育工作成为了各个企业都十分关注和急切实施的问题,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根基。如今,我国的各企业的领导人们都已经认识到了“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狠抓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将企业的团队精神给塑造出来,扬团队良好作风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就我所闻所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围绕“爱国、团队合作”两个方面来开展企业文化工作,首先开展“企业文化”、“道德”、“安全”、“心理健康”这5个方面的内容来对企业员工进行详细地宣传,对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影响力,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利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 逐步提高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很好的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员工心中的所思所想,从而能很好的制定合理的方法去解决它们,提高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冶教育,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创新,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对企业员工急性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将企业员工的思维带到另一个更高的台阶上面去,与此同时,企业不仅关注员工的技能水平,更加关注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技能水平可以通过培训获得,但是思想道德素质是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得到的,相比与前者,后者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冶教育,能够促进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加深员工对于事物的认识,提升思想境界的高度,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3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短板

(1)部分员工因为缺少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从而肆意妄为,目中无人,从而导致工作上的失误,损害企业的形象,这些员工严重触犯到了企业的思想道德底线,是企业的祸害,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及时给他们处分。另外一个方面,企业管理人员疏忽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待员工的正当条件和理由,忽视不理,从而导致员工的思想情绪出现波动,无法正常的投入到工作当中。而一些员工对于企业管理人不重视的举措,采取了不合理的斗争工作,从而出现了罢工和消极怠工等一些极端措施,与企业管理人员对着干,就是由于缺少正规的规章制度才导致这些问题的发生,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向前发展的脚步。

(2)企业对待工作过于强制化和硬性化,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层下发的指令和文件,只能照本宣科,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这就完全降低了企业员工思想素质的提高,完全都是死板的去工作,不能应用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去做,让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从而使他们逐渐背离工作,从而许多精英员工纷纷跳槽,导致企业资源损失重大。另外一方面,由于企业没有加大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员工技能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无法完成高技术的工作,没有强有力的思想素质的支持,然很多员工无功而返,企业的业绩无法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4 增强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1)思想政治教育首当其冲,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将员工的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相结合,不能忽视任何一项问题,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的为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将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其次,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每一位企业员工的行为,以及制定固定的时间来对企业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培训工作,培养他们对待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强化人才队伍,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2)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体内容:指企业思想政治管理者要把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第一位,做到以人为本,把企业员工的利益当作企业的利益来看,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员工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课,加强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为企业奉献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其次,企业要抓紧对员工的思想素质的教育工作,企业管理者也要多于企业员工加强交流,深入基层,了解企业员工的所思所想所需,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影响员工思想问题的源头,从而对症下药去治理它。另外一个方面,多给企业员工灌输新的知识,培养他们接受新知识面的兴趣,强化他们的思想,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员工要进行不同形式的思想疏导,给他们传播“正能量”,让他们的身心得到释放,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回报企业给他们带来的福利,從而让更多企业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一个具有强有力竞争力的企业。

5 结语

立足于这个以光速发展的时代,面对具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企业员工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企业的管理者们应该重视每一位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教育工作,以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和高标准的生产能力来塑造企业的形象,让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琼.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述评[J].广东社会科学,2007(4):172-177.

[2] 佘传奇.国外国有企业民营化实践与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应解决的问题[J].学术界,2004(4):222-226.

篇9: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生态环境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各地自然灾害事故的与日俱增, 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而就新生态环境建设达成了共识, 并将林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林木种苗作为林业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 无论其建设规模, 还是品种质量, 都在根本上决定着林业的发展情况。在提高林木种苗数量的同时, 更要优化种苗品种结构和质量, 促进林业的发展。

2 林木种苗培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有待扩大

我国林业建设六大工程的相继启动, 对林木种苗的需求随之增大, 虽然为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企业信誉, 多数绿化企业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种苗培育基地, 但其规模普遍小, 且较为分散,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不利于种苗产量的大幅提高。

2.2 结构有待优化

就当下而言, 林木种苗培育结构尚不合理, 如经济林苗少, 其它林苗多;用于环境绿化、村镇绿化等林苗少, 用于城市绿化、荒山造林的林苗多;容器苗和定植苗少、裸根苗和留床苗多;树龄超过3年的苗木少、低于3年的苗木多;大径, 大规格阶苗少、小规格阶苗多等。

2.3 技术有待提高

受认知不足, 资金有限等影响,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林苗培育技术的推广和提高, 如依旧沿用播种、扦插等方法, 像组培、根蘖、嫁接等科技含量高的培育技术, 大多依靠外地技术人员且施肥、灌溉技术较为滞后等, 最终造成林苗培育效率低下, 林苗品质不高。

2.4 市场有待完善

因林苗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管理手段和质量监督相对滞后, 信息渠道不畅, 致使林苗供需不协调, 造成林苗市场较为混乱, 制约着其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加之林苗培育成本较高, 弱化了市场竞争力, 不利于林苗市场的长远发展。

3 林木种苗培育建设问题的控制对策

3.1 优化林木种苗培育建设环境

(1) 制定科学规划。要想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就要立足于当地林苗发展实际情况, 合理分析林苗供需要求, 并拓展信息渠道用于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采取有效措施, 用于实现林苗供需平衡、结构合理、质量达标。 (2) 推行依法治种。当下的林苗市场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 有些混乱, 政府要根据本地情况, 实施依法治种, 规范市场秩序。

3.2 加大林木种苗培育基础建设

林木种苗培育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就要求当地政府为林苗生产者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 而林木生产者更应立足长远, 拓展融资渠道, 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强化苗圃基础设施建设。如适度扩大林木种苗培育规模, 用于提高经济效益, 或者加强与周围基地的沟通与合作, 有助于加快产业化进程, 实现双赢;力争提高种苗培育的集约化和自动化程度, 如引入与种子处理、体胚苗生产、施肥、灌溉等相关的配套设施和先进技术。此外还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创新。

3.3 提高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水平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水平直接关乎种苗质量, 故必须不断提高培育技术水平。要求我们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培育方法和手段, 而是应该着力探索科学的培育程序、推广、创新实用性种苗培育技术, 加大定植苗、容器苗的研究力度, 推广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根宝、ABT生根粉等育苗技术。基于对种子采收时间、贮藏特性、休眠特性、萌发条件等的分析, 选择合理的处理时间和技术, 并根据苗木种苗的生长状况确定是否施肥以及施肥的用量和种类。同时针对苗圃中的杂草种子、主要金属离子、藻类等情况, 对灌溉水质的p H值、用量进行控制等。

3.4 科学调整林木种苗品种结构

林业部门应立足于当地气候环境, 科学规划树种和草木的选择和搭配, 即在充分考虑乡土树种的基础上, 合理引入优良品种, 并注重选育新品种, 以此优化种苗结构。如乡土树种成本低、成活率高、易被接受, 且便于就地取材, 故可深化培育和推广, 可以用于环城绿化、村镇绿化。优良的外来树种虽然普遍具有可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但也蕴含一定的风险, 故必须综合权衡、慎重考虑, 进行本土化区域试验, 以此确定合适的培育流程, 进而推广。

综上所述, 林业发展是建设生态环境的根基, 而林木种苗培育又是发展林业的基础和前提, 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掌握林木种苗培育建设问题及其成因, 在此基础上制定对策加以应对和解决, 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龙, 李德辉.试谈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 2014 (9)

上一篇:公司后勤部门09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2023新疆大学生村官考试行测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