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w卫生

2024-04-11

和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w卫生(通用7篇)

篇1:和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w卫生

和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暂行办法宣传材料

(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方面)

一、《和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何时颁布施行?

答:《和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已经于2011年5月21日县政府地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5月21日起正式施行。

二、本办法适用范围?

答:本办法适用于本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含镇)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工作。

三、哪个部门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答: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简称县行政执法局)是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机关。

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遵循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答: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应当贯彻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量罚适当。

五、对未经批准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所堆放物料、摆摊设点、出店经营不听劝阻的,将如何处罚? 答:应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六、对未经批准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影响市容的?将如何处罚?

答:应处以500元以上2500元以下的罚款。

七、对未按规定在主要临街城市建筑物上安装空调室外机、排气扇(管)、防盗窗(网)、遮阳棚、太阳能热水器,经劝说教育拒不改正的,将如何处罚?

答: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八、对擅自设置大型户外广告影响市容的,将如何处罚? 答:处以500元以上2500元以下的罚款。

九、对在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其他实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或者未经批准悬挂、张贴宣传品的,将如何处罚? 答: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对在主要街道临街建筑物的阳台和平台上长期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经说服教育拒不改正的,将如何处罚? 答: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对城市施工现场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将如何处罚?

答: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二、对运输液体、散装货物不作密封、包扎、覆盖,造成泄漏、遗撒的,将如何处罚?

答:处以200元1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三、对未履行卫生责任区清扫保洁义务或者未按照规定清运、处理垃圾、粪便的,将如何处罚? 答: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四、对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的,将如何处罚?

答:处以5元以上25元以下的罚款。

十五、对在公共场地、主要道路随地便溺、乱扔其他废弃物、焚烧垃圾和冥纸的,将如何处罚? 答:处以10元以上50以下的罚款。

十六、对按照规定的地点、方式倾倒污水、粪便的,将如何处罚? 答:对个人处以50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七、对占用城市道路、街巷经营机动车辆修理、清洗业务,影响环境卫生的,将如何处罚?

答: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八、对沿街鸣放鞭炮、抛撒冥纸,影响市容环境卫生造成污染的,将如何处罚?

答:责令行为人停止鸣放、抛散,情节严重的,有行为人给付相应的清洁费用。

和县市容管理局编印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篇2:和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w卫生

经国务院批准,本市自1997年以来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

权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进行政执法状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市和区、县两级政府的领导下,城管监察队伍严格执法,认真履行职责,为加强首都城市管理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以下简称《决定》),要求进一步推进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为落实《决定》及全市第四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本市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特作如下决定:

一、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基本原则

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是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和《决定》,依法对现行

行政管理体制和职能进行改革的重大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适当分开,管理职能和处罚职能适当分离的原

则,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二)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有关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在行政机关编制总数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重新组合行政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行政执法效果,(三)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权力的集中与责任的落实同步进行,凡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原划出部门一律不再行使,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保证工作的有序衔接。

(四)坚持新体制、新机制、新队伍、新面貌的组建方针,以建立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守纪律、能战斗的新型行政执法队伍为目标,切实加强队伍管理和制度建设。

(五)坚持统一领导,顾全大局,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把推进相对集中

行政处罚权工作与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严格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决定》的要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工作。

二、扩大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范围经过前一阶段改革,目前本市已经划转到区县城管监察组织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主要有: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方面的全部处罚权,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对无证违法建设的处罚权,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方面对违法占路的处罚权和工商行政管理方面对无照商贩的处罚权等五个方面。按照国务院要求,根据当前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市政府决定扩大集中行使

行政处罚权的范围。进一步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有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等8个方面,涉及市政管委、园林、环保、建委、水利、国土房管等6个部门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主要包括:

(一)市和区、县市政管委执行的全部行政处罚权,其中包括:市政管理(含城市道路、桥梁、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市政设施管理等);公用事业管理(含城市供水、城市燃气、城市热力管理等);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等四个方面。

(二)市和区、县建委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与治理城市市容环境密切相关的部

分行政处罚权。

(三)市和区、县国土房管局在城市房屋拆迁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的全部行政处

罚权。

(四)市和区、县水利局在城市河湖管理方面与治理城市市容环境密切相关的部分行政处罚权。

(五)市和区、县环保局对直接影响城市环境的污染行为方面的部分行政处罚

权。

(六)市园林局在城市绿化管理方面除主要公园以外的全部行政处罚权。

以上划转的职能,应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分期分批逐步落实。第一批划转的是与治理城市市容环境密切相关的、易于操作的行政处罚职能,自2002年9月20日起正式移交城管监察队伍行使。

三、改革城管监察体制,调整组建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

办发〔2000〕63号)要求和全市第四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城管监察体制改革的经验,适应本市城市管理整体布局和保证城管监察队伍依法履行职权的要求,市政府决定将现设在市市政管委的城管监察办公室调整组建为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由市市政管委负责管理,对外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具体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由市编办根据职能划转实际情况,统一核定。关于区、县城管监察体制(包括队伍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和名称等),暂不作变动。

四、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要求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重要意义。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扩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是为了解决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等问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这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

(二)严格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开展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行政处罚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开展推进相对

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要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的各项规定,保证全面、正确地实施行政处罚法,促进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对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宣传。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本决定的要求,广泛、深入、全面地宣传与相对集中行

政处罚权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做到阶段性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与典型教育相结合,一般性宣传和疑难问题相结合,把思想统一到《行政处罚法》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上来,保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四)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涉及对有关部门行政处罚权的重新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府法制办、市市政管委、市编办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密切协作,及时解决职能划转和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市编办要做好有关部门职能变动后的职责调整工作。相关部门要从改革大局出发,积极配合,保证行政处罚职能和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交接。

(五)明确职责范围,积极做好职能划转工作。

划转职能要体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大部分职能应当交由区、县城管监察组

织行使。市政府法制办、市市政管委、市编办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行政执法的实

际情况,逐一确认划转职能的具体内容。市市政管委要抓紧落实职能划转的具体

工作,研究细化划转职能范围界限、机构人员编制、办公设备配备,以及时间期限的意见和有关工作衔接的具体办法等;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办要按照城管监察试点阶段的程序,做好相关的审批工作;被划转处罚权的部门要将相应的编制、人员、经费、装备器材一并移交城管监察组织。

(六)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城管监察队伍将履行原由多个部门行使的职权,权力大,责任重,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市市政管委、市政府法制办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有关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教育和法律培训,努力提高其行政执法水平,使之尽快适应履行新职能的需要。要健全对城管监察队伍的检查监督机制和纪律约束制度,教育、督促其自觉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以及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要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决定》的要求,继续完善有关国家公务员考核、轮岗、淘汰等制度,加强队伍建设,保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顺利实施。北京市人民政府

篇3:和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w卫生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指将若干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其他各相关的行政机关不再行使已经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的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管理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提出。当时,我国还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城市管理部门从事的只是一些单一的城市市容方面的法律职权,城市管理的概念和观念还处于比较封闭和落后的状态,也由此形成了一套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城市逐渐走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经济迅速膨胀,人口大量流动,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下岗、失业人员激增——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致使这些下岗失业人员迫于生计,操起了最古老的职业,流入街头,引车卖浆,成为了贩夫走卒。此时城市管理面临的已经不再是单个人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矛盾———一方面是法律法规所禁止,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需要。随着下岗失业人员的不断增多,这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这就迫切需要一种适合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来对这一群体和这种社会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疏导。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决定建立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模式,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集中了原来多个部门的部分或全部行政处罚权,对上述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客观地讲,近十余年来,我国逐步在各城市开始实践的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模式,对我国各城市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关于城管执法的负面报道也屡见不鲜,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

我国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起源于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模式的改革。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正式实施。该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从同年起,国务院陆续批准了北京市宣武区、广州市、南宁市等城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2年8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决定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200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2)56号),决定在广东省、重庆市开展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其它省、市、自治区各选择l-2个具备条件的市(地)、县(市)进行试点。为了有机衔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中央编办和国务院法制办又于2003年2月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3)4号),就两项工作的关系和贯彻落实问题作出了安排[1]。至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展开,并呈现出良好态势。

目前,我国深圳、大连、南宁、武汉、福州、杭州、青岛等城市相继设立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城市治理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执法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正在逐步向更高层次迈进。

2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总结近年来在我国各城市开展的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运行状况,将其与传统的行业主管部门执法相比较,取得了明显进步。一是执法体制由多头多层执法向综合统一执法转变,执法力量集中,执法力度加大,执法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基本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几十顶大盖帽管不住一顶破草帽”的问题。二是执法方式从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执法成效明显改善。三是执法队伍向专业化转变,执法人员素质有了一定提高,执法形象得到较大改善。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目前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和解决,以推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来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关于执法依据问题

实行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模式的依据目前有两点: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或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4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的厅局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合并,须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上述规定仅从法理上明确了综合执法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而从实践中看,直接赋予综合执法机构执法主体资格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省市人民政府在关于所辖市实行综合执法试点方案的批复中赋予,另一种是省市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明确赋予。这一赋予过程存在的问题是:现行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都明确规定各业务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相应的处罚权,这些法律法规从效力上要高于政府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规,从内容上与行政处罚法发生了明显的法律冲突,这使得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的执法依据显得不够充分。

2.2 关于执法范围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范围不统一。依据国务院文件精神,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所包含的执法范围主要有八个方面:(1)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2)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职能;(3)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4)市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5)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执法职能;(6)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摊贩的行政执法职能;(7)公安交通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执法职能;(8)城市其他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2]。根据上述规定,除少数地方作了少于七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外,大多数作了扩张性规定。例如,沈阳市还集中了土地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建设、建筑材料应用管理、殡葬、自来水、燃气、公共交通、出租车、文化市场、人防工程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北京和广州等市执法范围除以上八条之外,还涉及了公用事业管理、燃气管理、供水管理、节水管理、停厂管理、出租车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河湖管理、住房管理、国土资源管理、人防工程建设等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深圳等地更是实行了跨系统跨行业综合执法,执法范围包含了社区管理、环境卫生、文化市场、房屋租赁、旅游市场、劳动力管理、计划生育等七大领域。执法范围不统一造成的弊端非常明显,一是不利于法制统一,各地执法各自为政,影响了行政执法的严肃性;二是没有统一的业务主管上级部门,不利于各地进行正常的业务交流,以提高业务水平;三是一些地方执法范围过大,增加了执法人员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难度,增加了工作强度,造成了执法不到位情况的发生,同时肢解了行业管理职能,影响了整体行政管理效益;四是一些地方执法范围过窄,造成执法力量分散,执法覆盖面过小,增加了行政执法成本。

2.3 关于执法体制问题

目前,各试点城市大都设立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综合执法职能,其机构名称、性质、体制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带来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机构名称不规范,具体称谓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等。二是机构设置体系各异,一种是独立设置,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只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2)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3)市设综合执法局,区只设综合执法大队,另一种是合署办公,城市综合执法局与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办公室等行政机构合署办公[5]。三是机构性质不统一,鉴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结束时间不长,由于受行政机构设置限额和行政编制总额的制约,大多数地方将城市综合执法机构分为综合执法行政机构和具体执法机构。关于综合执法行政机构,个别地方为政府组成部门,大多数部门列为政府直属行政机构,个别地方定为部门管理机构,其使用的编制一些地方明确为行政编制,纳入同级政府行政编制总数,一些地方笼统确定为行政执法编制,对具体执法机构定性比较模糊,除个别地方明确为事业单位外,大多数没有明确性质,对其使用编制,大多数地方明确为事业编制,一些地方确定为行政执法编制。四是管理体制混乱。第一种是实行市区两级执法,以区为主的执法体制,区设立综合执法机构,为区政府组成部门,区执法机构受市执法局和区政府双重领导,以区政府为主;第二种是实行市区两级执法,以市为主的执法体制,区设立综合执法机构,受市执法局和区政府双重领导,以市执法局为主;第三种基本上与第二种类似,不同处就是明确区执法机构是市执法局派出机构;第四种实行市区街道三级执法体制,在街道设立综合执法机构,使执法重心进一步下移[4]。

以上在肯定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为城市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的同时,也分析了目前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而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在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和向度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这种空前的社会转型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在城市管理领域,这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冲击作用表现的尤为突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比如流动人口激增、失业工人增加、农民工大量涌进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社会冲突加剧等,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管理者不能回避的问题。诚如马怀德教授所言,城市管理问题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特有问题,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就处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贫富差距扩大趋势明显,各利益群体诉求不一,农民和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进行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城管执法面临的社会形势异常严峻,人们对于城管执法的认识深浅不一,褒贬不同。有的人呼吁限制城管执法部门的权力;有的人呼吁给城管执法部门立法,提高其地位;甚至还有的人失去理性地要求取缔城管执法部门。这些不同的社会声音交织在一起,把城管执法部门推到了社会改革的风口浪尖上。

要求取缔城管执法部门,即推翻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想法是盲目的、没有道理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大胆尝试的这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节约了城市管理成本,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断言,在城市管理领域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模式这条路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由于群众没有充分理解和认识这一新兴的城市管理模式,加之城管执法队伍中的个别害群之马执法时出现的暴力化、非法化、黑恶化等行为,使得很多人对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的未来持悲观态度。因此,从根源上改革和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使这一管理模式更好的为城市发展服务,十分重要。

3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的改善措施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同时,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面临着新的考验。若要从根本上完善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处罚权制度,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明确城管法律授权,以此消除理论困惑

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必须先在法律上下功夫。到目前为止,不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一个关于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模式的比较细致的规定,而且就连具体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的各地市也基本上没有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对这一管理模式的调整规则大都是以政策性文件为主,比如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的有关复函等。由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具有对行政机关的职权进行调整的性质,那么就不免涉及到要对法律规定进行调整。因此,对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的法律依据问题,不能仅仅由国务院法制办以复函的方式进行操作,这样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程序上都存在一些不妥之处。因此,国务院法制办应当推动全国人大进行专门立法,至少应做出相应的法律解释,以消除人们对推行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法律依据的疑问。正如“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必须有相关的法定授权或者合法授权,委托赋予其行政处罚权”,全国人大关于城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专门法律或者法律解释应当重点针对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涉及到的不同层面的法律法规,并对其效力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只有明确了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机关的法律依据,消除了法律依据在理论上的困惑,才能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3.2 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建立监督制度执法程序是限制随

意执法的前提,是规制随意执法的重要手段,执法程序一旦设定并法律化后,作为城管执法主体必须遵循程序的规定,按程序规定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去作为,否则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外,作为被执法对象可以依该程序确定城管执法主体执法程序的合法性,以有利于更有效、更及时地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同时也有效地监督了执法主体的主观随意性,限制了权力的任意扩张。因此,城管执法机构必须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程序进行执法,依法办事,同等对待,防止在程序问题上进行“偷工减料”,能省则省。只有如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才不会因为执法机关程序的违法而受到损害,减少相对人的对立情绪。为了防止城管执法机关在现实中出现不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办事的现象,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采取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的“三公开”制度,使相对人明白透彻地了解相关的行政处罚程序,在有效监督城管执法的同时,也增加了法制的宣传力度,使《行政处罚法》真正地落实到实处。同时,为了扩大对城管执法监督的广度,还可采取聘请相应的执法监督员、增加媒体对城管的曝光力度、设立市民投诉制度等方式,以此来加强群众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只有这样,城管执法工作才能健康发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才会深得民心。

3.3 限制城管的职责,防止权力的任意扩张“所有权力都必须

通过法律赋予,否则行政机关不得享有和行使任何权力,与此同时,任何权力都必须通过法律来对其进行制约和控制。”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法律明确每一位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任务,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同时实行城管执法公开制度,使社会公众参与到城管执法的监督当中,正所谓“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城管执法公开可以增加执法过程的透明度,一方面有利于相对人产生一种眼见为实的信任感,另一方面,使相对人了解整个运作过程后,有利于事后权利遭到侵害时能及时地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利。针对城管职责过多过滥的问题,由于国务院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的规定当中出现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调整的城管领域的其他行政处罚权”这样的一个弹性条款,因此,很容易导致各地方政府对城管职责的过度授权,导致城管职责范围的无限度扩张。对此,有必要对此弹性条款予以适当地限制,比如对弹性条款作出如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调整的城市管理领域的其他行政处罚权,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执行。”增加了审批程序后,就可以防止各地政府对城管执法机关的任意授权,可以有效地遏制城管职责任意扩张的问题,使城管职责限定于国务院规定的统一范围内,防止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的处罚方面过多过滥。

4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

良好的城市管理模式,应当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日益发展的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水平。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还处于快速扩张的初级发展阶段,因此无法借鉴一些发达国家通常使用的“有限分权制”城市管理模式,而应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城市管理成本等作为改良城市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现行的“分权”的城市管理理念并不适合当前我国的发展情况。因此,在现阶段,采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适合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情况。然而,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管理模式也应不断发展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城市的进步。在我国已经开始全面实施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未来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4.1 转变城管执法理念

城管执法人员应将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而现行的城市管理模式受到传统观念的驱使,使得城管执法者一开始就将被执法者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定位在“如何惩治”上,用管制犯罪的观念和手段来管理普通民众,视那些违反规定者只是管理的对象,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所导致的暴力执法行为不仅解决不了弱势群体生存之艰和权力部门执法之难的困境,长久下去还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对抗和冲突。所以,应该将暴力型执法理念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转变。

人性化的执法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念上,但是由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对象大都是由农村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和城市里的下岗工人所组成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活动大都是为了维持生计,因此,政府的管理人员更应该做到优先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适度降低行业管理的门槛,建立一批摊位费便宜或不收摊位费的公益性市场,实行分级管理,将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绩的重要标准来对待。

4.2 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要适应日益变化的城市发展状况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严峻挑战,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首先,要强化用人管理,严把进人关,严格参照工作人员录用标准和程序向社会公开招考执法人员,特别是应具备法律专业知识,以逐步提高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的法律素质;其次,要严格评议考核制度,不仅在执法机关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而且要建立健全社会考核制度,让公民参与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督,从而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第三,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崇法尚礼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一支知法懂法、崇尚文明礼貌的执法队伍,从而为城市社会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文明的服务。

4.3 逐步实现由“小城管”到“大城管”模式的转移

2009年8月,住建部正式批准立项的《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建议,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模式框架下,对城市管理领域进行“大城管”改革,成立一个由市长牵头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城管直接由市长掌管负责,改变以往城管归属混乱等状况。“大城管”的城市管理做法可以明确城市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并且提高执法力度和效率,应该说,是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目前,大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一个城市管理办公室,但作用基本没有得到发挥。走“大城管”战略,通过市城管办的综合协调,让城管执法部门与市政公用、规划、国土资源、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建立密切的联动机制,将会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执法的力度和效率[7]。

4.4 全面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管理技术,研发了信息采集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通俗地讲,就是把像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件公共物品配上一个“身份证”,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不用打投诉电话,在移动GPS定位系统的跟踪搜索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掉[6]。

目前,天津市开发区、北京市宣武区、上海市长宁区、南京市鼓楼区等城区均已开始实施数字化城管试点工作,并拟在未来一段时间在更大范围推广。现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管理技术日新月异,在城市管理领域引入高新技术设备及手段,以使城市管理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样是城市管理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江凌,张水海.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发展历程、实施情况与基本经验[J].行政法学研究,2008,(1):13-18.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Z].国发[2002]17号.

[3]马怀德,车克欣.北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J].行政法学研究,2009,(6):15-18.

[4]王毅.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发展研究——以城市管理领域为例[J].法学,2004,(9):9-11.

[5]刘春禾.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6]王立帆,何小英.推进上海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发展的思路[J].城市管理,2001,(6):8-9.

[7]秦甫.现代城市管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99-109.

篇4:和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w卫生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管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维护城市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复函》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 相对固化土地承包权有利于农村人口控制

篇5:和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w卫生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以下简称相对集中处罚权),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相对集中处罚权实施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以下简称城管执法机关)是本级人民政府领导的行使相对集中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市城管执法机关负责对本市相对集中处罚权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组织指导、指挥调度、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并根据职责权限行使相对集中处罚权。区、县城管执法机关负责本辖区相对集中处罚权行政执法工作。

第四条相对集中处罚权的行使,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行政执法和管理服务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行行政指导,引导公众参与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城管执法机关根据国务院和市人民政府关于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决定,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以下行政处罚权(以下简称处罚权):

(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处罚权;

(二)市政管理方面的处罚权;

(三)公用事业管理方面的处罚权;

(四)城市节水管理方面的处罚权;

(五)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

(六)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

(七)城市河湖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

(八)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

(九)城市停车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

(十)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

(十一)工商行政管理方面对流动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权;

(十二)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对违法建设的有关处罚权;

(十三)旅游管理方面对无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行为的处罚权;

(十四)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城管执法机关集中行使的其他处罚权。

第六条相对集中处罚权权限范围的确定和调整,由市人民政府决定。权限范围的确定和调整,应当根据城市管理发展的需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城管执法机关和相关部门不得擅自对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权限范围进行调整、变更。城管执法机关集中行使的处罚权,原职能部门不得再行使。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城市管理秩序,按照权限范围应当由城管执法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由违法行为行为发生地的城管执法机关管辖。执法区域相邻的城管执法机关对流动状态下发生的违法行为可以约定在适当的区域范围内共同管辖。共同管辖区域范围内的违法行为由首先发现的城管执法机关查处,其他城管执法机关予以配合。约定共同管辖应当向上一级城管执法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管辖权发生异议的,可以报请共同上级城管执法机关指定管辖。上级城管执法机关有权管辖下级城管执法机关管辖的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案件移交下级城管执法机关进行管辖。

第八条城管执法机关及其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城管执法人员)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现场进行调查、检查;

(二)查阅、调阅、复制、拍摄、录制有关证据材料,抽样取证或者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

(三)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九条城管执法机关应当妥善保管先行登记保存、扣押的财物,不得使用或者损毁;对于易腐烂变质的物品,城管执法机关应当妥善处置。先行登记保存、扣押的财物需要返还给当事人的,城管执法机关应当通知权利人领取;权利人不明的,应当发布招领公告;权利人拒绝领取或者公告期满后无人认领的,由城管执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条城管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以下简称处罚决定)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城管执法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当事人陈述、申辩所提出的事实、理由以及证据成立的,城管执法机关应当采纳。城管执法机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加重处罚。当事人要求听证且符合听证要求的,城管执法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第十一条城管执法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应当在宣告后将相关文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城管执法机关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将相关文书送达当事人。

第十二条除依法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外,作出罚款处罚决定的城管执法机关及其城管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第十三条城管执法人员应当具备行政处罚执法资格,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应当统一着装,佩带城管执法标志,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并保持仪容严整、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规范执法。城管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十四条城管执法人员与案件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城管执法人员的回避,由所属城管执法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十五条本市建立相对集中处罚权的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城管执法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行政执法协调工作。协调的事项包括:

(一)相对集中处罚权权限范围的争议;

(二)相对集中处罚权执法依据适用的争议;

(三)案件移送、信息共享、工作配合等履行行政执法职责过程中的衔接和配合;

(四)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城管执法机关负有相对集中处罚权行政执法协调工作的主动协调责任,相关部门负有配合协调责任。城管执法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制作书面的协调意见,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协调意见的内容应当包括相关依据和工作方案、具体措施等。城管执法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按照本市行政执法协调工作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城管执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部门主管或者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移送案件时应当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被移送部门应当将案件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移送部门。

第十八条城管执法机关与相关部门应当确定具体工作机构,负责行政执法协调工作的日常联系,定期通报情况,实现城市管理信息、数据的及时互通和共享。

第十九条城管执法机关和有关部门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可以实施联合执法。实施联合执法应当经各参与部门的负责人批准,并制定工作方案、应急预案。

第二十条城管执法机关执法时,需要相关部门就专业和技术问题作出解释或者提供其他协助的,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或者根据政府决定、协调意见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条城管执法机关应当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宣传和法制工作,提高信息化和装备建设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建立完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与回避等制度。

第二十二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管执法机关行使相对集中处罚权的监督检查,对城管执法机关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行政执法职权的行为(以下统称违法执法行为),应当责令改正并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城管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完善行使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层级监督制度。上级城管执法机关发现下级城管执法机关的违法执法行为,应当责令改正;下级城管执法机关拒不改正的,上级城管执法机关可以依法予以纠正,或者建议所属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并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城管执法机关的违法执法行为,有权申诉或者检举。对于申诉或者检举,城管执法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错误的应当主动及时改正。

第二十三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城管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城管执法机关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四条城管执法人员有下列违法执法行为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一)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三)无法定事由或者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改变已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四)实施处罚未制作法律文书、使用合法票据;

(五)刁难、谩骂、殴打或者唆使他人殴打当事人;

(六)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查封、扣押、没收的财物;

(七)索要、收受当事人及其家属的财物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家属的宴请;

(八)要求当事人承担非法定义务;

(九)其他违法执法行为。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 城市管理征文

★ 城市管理工作汇报

★ 城市管理工作总结

★ 行政处罚决定书范文

★ 行政处罚通告范文

篇6:和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w卫生

市容、规划、建设、环保、园林、工商、公安和市政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执法局做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工作。

第四条 市执法局统一领导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对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实施组织、协调和督查,统一组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奖惩。

区执法局在辖区内行使相对集中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局及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建设指挥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处受市执法局委托,在各自区域内行使相对集中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

第五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及时查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的暴力抗法、妨碍执行公务等违法行为。

第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积极支持执法局执行公务,并有权制止和检举揭发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

第二章 职责

第七条 执法局集中行使下列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

(一)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

(二)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三)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四)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五)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露天娱乐场所、沿街商业门点产生噪声污染的行政处罚权;

(六)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流动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

(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不含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的行政处罚权;

(八)省人民政府决定调整的其他行政处罚权。

第八条 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再行使已由执法局行使的行政处罚权;继续行使的,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做好城市管理日常工作。

第三章 执法程序

第九条 执法局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佩带统一的执法标志,出示省人民政府统一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件。

执法人员不出示执法证件或者不依法说明理由和依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可以向执法局或有关部门举报。

第十条 市、区执法局应当建立违法行为举报受理制度,并为举报人保密。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报的违法行为,属职责范围内的,执法局应当及时查处;属职责范围外的,执法局应当及时移送有关管理部门处理。执法局应当将查处或者移送处理的情况告知举报人。

第十一条 执法局执行公务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现场进行调查或者进行检查;

(二)依法查阅、调阅或者复制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资料;

(三)依法取得有关证据资料;

(四)依法暂扣违法行为所涉及的工具、物品;

(五)依法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二条 执法局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对违法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对当事人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了两个以上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并且都应当予以罚款的,执法局应当适用罚款数额最高的一项规定给予行政处罚,不得合并或者重复罚款。

第十三条 执法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执法局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十四条 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l000元以下罚款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填写统一制作、加盖执法局公章的处罚决定书,作出行政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在15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或者不当场收缴罚款事后难以执行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并按规定上缴。

第十五条 除前条规定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执法局实施的其他行政处罚,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取证。调查、取证终结,由执法局法制机构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确应予以行政处罚的,报执法局负责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执法局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执法局在依法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对公民处以100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执法局应当组织听证。

第十六条 执法局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没收据;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应当全部上缴同级财政。

第十七条 执法局依法实施强制措施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向当事人下达通知书;

(二)实施暂扣时,应当制作清单,写明财物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量和完好程度等,由承办人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清单由执行单位和当事人各执一份;

(三)暂扣不得超过1个月。

第十八条 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需要依法强制拆除的,执法局应当向当事人发出限期拆除决定书;当事人逾期拒不履行拆除违法建筑的决定的,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强制拆除。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前,区人民政府应当发布通告。

对擅自搭建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且正在施工的,执法局应当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施工并限期拆除。当事人拒不停止施工或者在限期内拒不拆除的,执法局可以强制拆除。

第四章 配合与协调

第十九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与执法局应当密切配合、相互监督,建立协调、有序的工作制度。

第二十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案件,应当移送执法局处理;执法局应当在收到有关书面材料后及时进行查处,并将查处结果书面告知有关部门。

第二十一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许可的事项,应当在行政许可文件下发后3个工作日内抄送执法局。

第二十二条 执法局对违法案件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前,可以征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意见。

执法局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按照案件的类型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抄送有关部门,并报同级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备案。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执法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违法或不当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将意见反馈给执法局。

第二十三条 执法局查处的违法案件,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应当提请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或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有关部门与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或者法定的时限内进行技术鉴定,并书面告知执法局。

第二十四条 执法局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人应当缴纳赔偿费、补偿费或者恢复原状的,应当通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由有关部门作出赔偿、补偿及责令恢复原状的决定。

接到通知的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赔偿、补偿或者责令恢复原状的决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执法局应当通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而不通知的,违法行为人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由执法局承担。

第二十五条 执法局查处的违法案件,需要责令当事人到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补办有关手续的,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征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执法局征求意见的通知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逾期未提出意见的,视为同意当事人补办有关手续。

第二十六条 执法局依法实施强制措施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有关部门在城市管理中需要执法局配合的,应当互相通知,主动配合。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二十七条 执法局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法接受政府法制工作部门的监督。

区执法局适用一般程序查处的违法案件,应当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后15日内报市执法局备案。

市执法局发现区执法局对违法行为应当查处而没有查处的,应当责令其查处;发现区执法局的行政处罚违法或不当的,应当责令其纠正,并依法追究过错责任。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区执法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所在区人民政府或者市执法局申请行政复议;对市执法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依法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九条 市、区执法局应当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统一培训、统一考核和轮岗交流制度,坚持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

第三十条 执法局及其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执法局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执法局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规定及时查处。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执法局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行政处罚没有法定依据的;

(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四)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非法财物的。

有前款第(四)项情形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的;

(二)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制止、不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第七章 附则

篇7:和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w卫生

苏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

2011年01月04日 16时57分 433 主题分类: 行政诉讼 建设建筑

“城市管理”

“行政处罚权”

苏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

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15号

《苏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已经2010年12月21日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阎立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苏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管理,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规范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管理委员会是城市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具体负责对城市管理重大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 市、县级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城管执法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具有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权限,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城管执法部门可以委托所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具体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县级市、区城管执法部门向街道、建制镇(开发区)派驻的执法机构,依照职责分工负责行使该辖区内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第五条 政府法制工作部门负责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容市政、园林和绿化、水利(水务)、环保、工商、公安、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城管执法部门做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第六条 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使,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坚持行政执法和管理服务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行行政指导,引导公众参与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 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财政全额拨款。

第二章 职责权限

第八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

第九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城乡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权,但对规划部门已受理行政许可但尚未批准即进行建设、已经规划部门批准的在建项目未按照规划设计或者许可条件建设、临时建筑到期后未经续批的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权除外。

第十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但对发生在园林、风景名胜区、单位内部的城市绿化违法行为以及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的城市绿化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除外。

第十一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除燃气、节水、供水、排水、防洪设施管理以外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二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下列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一)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方法发出高噪声招揽顾客的;

(二)在机关、医院、学校、科研单位、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广播喇叭或者从事服务加工活动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

(三)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物质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或恶臭气体的。

第十三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河道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下列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一)倾倒垃圾、粪便或者丢弃其他废弃物的;

(二)洗刷马桶、痰盂、油类容器、腐臭物品或车辆、器具等污染水体的;

(三)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的;

(四)直接排放餐饮业或经营性宰杀畜禽、水产品产生的污水、污物的;

(五)在城市建成区、开发区或镇区范围内的河道擅自停放船舶的。

第十四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五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不按照规定在城市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六条 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许可擅自在主要道路两侧建筑物上开门、开窗、进行立面装修、或者悬挂店招店牌,影响城市景观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或者恢复原状,并可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不按规定停放非机动车辆的,或者非机动车辆违反禁行规定的,处以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国家、省对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责权限作出调整的,按照调整后的职责权限执行。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在国家、省批准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责权限内,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城管执法部门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应当按照设定该行政处罚权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与相对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相关的行政调查权和行政强制权。

已相对集中到城管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原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再行使;继续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第三章 执法配合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执法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行政执法协作,保障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有效实施。

第二十条 城管执法部门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和执法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及时通报相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情况。

城管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需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认定;需要技术鉴定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予以鉴定。

第二十一条 城管执法部门在执法活动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有关部门发现依法应当由城管执法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移送城管执法部门。

第二十二条 公安部门应当支持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对阻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四章 执法规范

第二十三条 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实行行政处罚权设定制度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

第二十四条 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及时对已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条款进行梳理汇编,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修改及时调整。

城管执法部门应当规范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政权力的运行程序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五条 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日常巡查机制,及时制止、查处和纠正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城管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应当以纠正违法行为为目的。对违法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应当予以教育,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人主动纠正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第二十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统一着装,佩戴统一执法标志,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执法。

第二十八条 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实施暂扣、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等措施时,应当制作清单,写明物品、证据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量和完好程度等,由承办人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清单由执行单位和当事人各执一份。

对鲜活、容易变质腐烂的物品实施暂扣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妥善处理。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管执法部门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实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 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建立违法行为举报受理制度,并为举报人保密。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报的违法行为,属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及时查处;不属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并通知举报人。

第三十二条 市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加强对县级市、区城管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协调、考核和督查。

市城管执法部门发现县级市、区城管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应当查处而未查处的,应当责令其依法查处;发现县级市、区城管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查处有违法或不当的,应当责令其改正。

第三十三条 城管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法执法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一)侵犯当事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益;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三)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四)无法定事由或者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改变已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五)未按规定制作法律文书或者未使用合法票据的;

(六)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查封、扣押、没收的财物;

(七)要求当事人承担非法定义务;

(八)其他违法执法行为。

第六章 附则

上一篇:辨诉交易原则下一篇:案例上班做兼职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