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会序

2024-04-10

博望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会序(精选8篇)

篇1:博望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会序

望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会序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男: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合:大家好!

女:秋风送爽人心暖,男:五星闪耀情意浓。

女:昨天,我们铭记家长的嘱咐,踏进鄂旗名校——博望中学这温馨的校园,男:昨天,我们牢记恩师教诲,徜徉于知识海洋——博望中学这创新的学堂。女:和蔼可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爱生如子的刘校长和老师,男:亲如姊妹,团结进取,刻苦学习,比学赶帮的博中莘莘学子。

女: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热情地献上歌舞的盛宴,尽情的展示我校学子的风采; 男: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用心来感受这经典,用才艺尽显我校文艺的成果。合:博望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大会开幕。

女:大会第一项:请刘校长作重要讲话。

男:大会进行第二项:

合:博望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汇报演出现在开始!

男: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理想,我们在肥沃的土地里收获希望。首先请欣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三首歌曲。表演者:校合唱队。

女:绿色,我们生命的象征与希望,草原演绎着我们燃烧的激情。请欣赏舞蹈《绿色的草地》,表演者:刘楠 等。

男:每一次都在徘徊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过绝望。请听刘文静同学的独唱:《隐形的翅膀》。

女:学校是我们温暖的家,学校是我们探求知识的殿堂,学校更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请欣赏三句半:《我爱我的校园》,表演者:王宁等。

男:看,那边来了一群美丽的蒙古姑娘,她们将带我们去感受大草原的豪迈与奔放,草原人民的淳朴与热情。接下来请欣赏舞蹈《草原姑娘》。表演者:马士婷等。女:置身于温馨的校园,求知在紧张的课堂,练就过硬的本领去建设祖国,保卫家乡。请听独唱:《当兵的人》,表演者:金北晨。

男:一个人的一言一行,表现出他的品质;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显示出他的修养。让我们行动起来,去建设和谐文明的新校园。下面请欣赏快板:《和谐文明的新校园》,表演者:邹鸿等。

女: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不落的红太阳。请欣赏:木偶舞蹈:《在北京的金山上》,表演者:王强。

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请欣赏小品:《爱心板》,表演者:张艺曼等。

女:我们的一生有三天,逝去的是昨天,享受的是今天,憧憬的是明天。让我们把握今天,向往美好的明天吧。请欣赏配乐诗朗诵《似水年华》,表演者:周胜芳。男:在语言表达中,恰当的使用歇后语能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下面请欣赏相声:《歇后语》,表演者:李明堂等。

女:古典的音乐,婀娜的舞姿,美丽的印度姑娘款款而来。下面是马士婷等表演的印度舞《快乐少女》,请大家欣赏。

男:最美不过夕阳红,可是许多老人正处在孤独中,他们多希望有人能陪陪自己啊,现实中又是怎样的呢?请欣赏小品《钟点工》,表演者:李君宇等。

女: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的,那就让我们来

欣赏维吾尔族动人的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表演者:马艳淋等。

男:双簧历来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表演形式。希望下面同学们的表演能让大家带来欢乐

和启迪。请欣赏双簧《校园广播室》,表演者:金北晨等。

女:广袤的草原,充满着勃勃生机,那跳动的音符,更是草原上的精灵。请欣赏刘楠

等为大家带来的舞蹈:《草原小精灵》。

男:新时代,要求我们练就本领去建设伟大的祖国,精忠报国。下面请欣赏独唱:《精忠报国》,表演者:李君宇。

女:我们的校园是文明的花园,老师们在精心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男:我们的校园是和谐的乐园,同学们在尽情描绘着人生的画卷。

女:在这知识与创新构筑的舞台,男.:在这才能和智慧汇成的盛宴。

合:我们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刻。

男:我们的校园文化艺术留给我们太多的激动和鼓舞,女:我们的校园文化艺术谱写激昂的新篇章,借此我们祝愿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学习

进步,工作顺意!

男:让我们手挽手,女:让我们心连心,合:共同谱写博望中学华美的乐章。

合:博望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汇演到此结束!

大会进行第三项:请刘校长作大会总结。

2008年10月10日

篇2:博望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会序

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六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5年4月23日,在老校区操场因争抢篮板发生斗殴,致一学生死亡,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血的教训,泪的哭诉,让我们树立安全第一,生命第一的责任意识,因此把“4.23”确定为我校校园安全警示日。

一、下面请政教处薛主任介绍事件经过。

教训是惨痛的,曾经是我们的学生,曾经是大家的朋友,永远的离我们而去,逝去的生命无法挽回,现在请工作人员敲响警钟,全体师生肃立三分钟。警钟长鸣,让我们铭记教训。

二、请靖边中学樊校长作反思讲话,体现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我们学校建立的各项安全防范制度、措施,并狠抓落实,确保安全,同学们,所有制度和措施都是为了保护关爱学生,而同学们更应该团结友好,和睦相处,远离暴力。

三、请靖边中学学生会主席孔垂楠同学发言。

四、请郝校长讲话。

五、总结(主持人):

老师们、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狠抓安全工作,确立时时安全,事事安全的原则,同学们应友爱相处,杜绝暴力,讲文明,讲礼仪,讲团结,让我们沟通努力,建立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篇3:博望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会序

上海市中学艺术学科育人价值的内涵与学科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是一致的。它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目标,包括感知、欣赏、创作等基础能力,还包括对艺术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的理解等。实践是其基础,审美是其方式:要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艺术体验与经历的同时,培养其追求真、善、美的心理品质,以及艺术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提高综合性的艺术文化素养,形成终身艺术学习的习惯与艺术审美意向。它既指向艺术的本体,如形式、内容等,也指向艺术的方式,如实践、创意等。艺术表现的情感、生活、文化,乃至艺术与科技的整合都是学科育人的基本素材,进而形成以“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为基础的中学艺术学科育人基本途径,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在中学艺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课题组收集了几十个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体现出中学艺术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式改革等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审美价值实施教学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以美育为主导实现艺术学科育人,以发现、考察、表现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创造之美为活动主题,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人文渗透。如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的顾颖老师,她以探寻民族美学文化为主题,通过《长江之歌》的教学,指导学生利用歌唱与朗诵在艺术表现上的共通之处对歌曲《长江之歌》进行二度创作,启发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手段的运用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演唱《长江之歌》的艺术表现力。再通过探究与交流活动,使学生在课外探究性学习过程和课堂上成果交流的过程中,对长江这条孕育和传递中华民族文化、经济的“母亲河”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师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年龄的特点,将朗诵与歌唱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机结合,并在前半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能在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激情迸发的情绪环境中提高这两种艺术表现技能。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无论是从民族精神的升华、综合艺术表现力的提升还是视野的开阔都达到了相当理想的效果,真正体现了学科德育和学科教学两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二、立足校本特色实施教学

不少教师立足教材进行拓展,挖掘校本艺术资源,拓展校本特色项目,丰富和充实艺术课程的育人内涵。如嘉定区迎园中学周思羽、黄渊斌、邓燕超三位教师,以《唱、做、舞皮影,综艺演“三打”》为主题,从三个环节对皮影这一特色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第一个环节是唱老腔,创“一打”:在体验学习皮影音乐老腔的多种活动中,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与热爱,通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人物角色的了解,尝试运用老腔的唱腔、唱词、演唱形式等,进行创编表现,初步体会善与恶、美与丑,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第二个环节是做皮影,耍“二打”:运用华县皮影人物造型特点和夸张、添加的方法制作《三打白骨精》人物头部并进行综合表演,分享体验皮影艺术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与热爱。第三个环节是舞皮影,演“三打”:以《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之第三打”的故事为蓝本,依据人物特点,采用体态、律动、造型、元素动作等动静结合造型,运用模仿、情景创设等方法编排皮影舞,体验现代与传统、经典与创新的完美融合。本案例以学生的快乐成长为本,有效落实了艺术学科的育人价值,让学生成为艺术实践的主人,促使每个学生的身心潜质、审美创造实践能力和个性艺术特长都能够获得主动的、活泼的发展。

三、立足教师特长实施教学

艺术教育绝不能一直停留在单科艺术的表面认知上,而是应该进行深入有效的融合、综合和拓展,将更广泛的文化与文明的内涵融入其中,赋予艺术教育以更新、更科学和更完整的内涵。如有音乐、美术背景的艺术教师携手串联,在中学艺术课堂教学中,破除音乐、美术课堂的界限,实现教学的联合,共同打造新型课堂艺术综合学习平台。以松江区第一中学胡志春、王勇旗两位教师共同执教的《天上人间演“神话”寰宇共寻太空梦》一课为例,首先,由音乐背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合唱交响曲《神话》音乐会的第一乐章片段,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震撼力。其后,由美术背景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会在舞台美术上所体现出的特点,提升审美情感;通过学生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设计一场音乐会的探究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整堂课借用“嫦娥探月视频”“敦煌艺术”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我国艺术、文化、科技的认同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通过对“嫦娥二号”音乐会的设计与思考,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分享,让学生在小组协作活动中增强艺术学习的欲望,实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之间的统整。

四、立足现代技术实施教学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网络交互技术支持的综合学习模式,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新型技术手段、媒体技术和网络交互技术的运用,则为搭建艺术综合学习平台提供了有效途径。如上海市光明中学将“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学习”全面运用到高中艺术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校园局域网、博客等网络工具,让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及时互动交流与评价,通过网络的及时传递功能进行作业展示和学习成果分享。同样,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网络资源深入挖掘上海本土艺术特色主题,研究海派文化、中国经典艺术文化,也将网络平台作为学习探究的平台、展示交流的平台,初步形成“课堂教学—网络交互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有机联动,建构了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交互的综合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综合艺术视野。在开放性的探究和交流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是探索了活用艺术教材、整合社会资源、借助网络优势的育人新途径。

五、立足区域艺术资源实施教学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区和社会,更多引入校外教学资源,实现学校艺术课堂和社会艺术大课堂的贯通,是上海市中学艺术学科教学中常见的育人途径和方法。上海以海派艺术而闻名,具有较大的文化包容性,既兼有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艺术,如传统戏曲、江南园林等,也融汇了各种其他传统特色的艺术品种,这些都为中学艺术学科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上海的都市文化、国际文化交流、艺术场馆等,都是艺术教育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主要的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走访艺术家,邀请艺术家开设讲座;二是以社区艺术考察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城市环境艺术考察、地方特色艺术考察、建筑考察等;三是组织和参与学校与社区联合的演出、展览等艺术活动;四是与艺术场馆、博物馆结对,组织讲座、考察、创作表演等活动。

篇4:中学校园合唱艺术

关键词:情操;审美;集体主义;智力

新中国的合唱艺术可以说是音乐领域中最年轻的家族。新中国成立以后,合唱事业蓬勃发展,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合唱团体。业余合唱十分活跃,中小学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随着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合唱教学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老师和领导所重视。在现代的中学校园文化生活中,会唱是一种很活跃的普遍受欢迎的形式,音乐教育对生理、心理的协调发展,对学生的记忆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对真、善、美追求的上进心,对艺术的是非美丑的明辨与鉴赏等诸多素质培养与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丰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合唱艺术越来越能体现它的功能。

一、校园合唱艺术可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合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最善于表达人们的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也最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中学生演唱的合唱歌曲,大都是歌唱祖国,歌唱生活,赞美祖国的美,生活的美,大自然的美。通过旋律、和声、复调在学生合唱中表现的完美无瑕。例如,每当唱起《我的中国心》《大中国》《爱我中华》等歌曲时,同学们知道了中国近五千年的古代史是辉煌和伟大的,同学们就会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巍巍民族正气。那豪迈的爱国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二、校园合唱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合唱作品不管是排练前的基本训练还是歌曲本身,其过程都是学生审美体验的过程,提高审美素养的手段。好的作品很容易感染人,教育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作为充满艺术美的合唱艺术,演唱者不但要有高难的技巧,还要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合唱队员自身的音乐修养、综合素质及生活知识面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作品表现有重要影响。在音乐美的感受中,想象、鉴赏、理解并升华为个人的一种修养,在合唱中美的作用还表现在他们可以感受到合唱中的点与线,动与静,如《蓝色多瑙河》;一开始薄雾缭绕、寂静安宁的多瑙河晨景,优美动人又富于诗情画意。

三、校园合唱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合唱训练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音乐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音乐活动的集体形式最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合作,这也正是合唱训练独特的魅力之处,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多声部的合唱是一种整体的艺术活动方式,它借助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为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各个声部,各个演唱者的配合,有机组合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如排练《茉莉花》,这首作品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在合唱训练中,让学生从合唱开始就置身于集体中,个人歌唱的声音必须与其他声部相协调,不能盲目突出个人的声音,像独唱一样自由发挥,并且根据作品的要求控制自己的感情、音量和速度。在合唱中还会遇到读谱、音乐、调性变化等方面的种种困难,都要依靠自己有毅力,有信心地逐渐克服。当个人微不足道的声响融入一个大合唱集体中,和声比一个人的声音美妙得多。集体的力量大得多。所以说在合唱训练中磨砺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自控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校园合唱训练能促进智力发展,增强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合唱训练活动的教学实践中,能感受到合唱训练是促进智力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这是由合唱艺术自身特点决定的,这也是音乐艺术长期受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合唱活动的质量和表现力,使之在各声部之间音量的平衡及力度对比,音色的协调性,解决音准及音色的统一,吐字与咬字,队员与指挥,伴奏的默契等方面都要加以训练。它包括: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共鸣训练、音准训练、节奏训练、声部合唱功能训练,即做到口唱、耳听、眼看、脑思。口唱、耳听就是要求在合唱中,歌曲的主旋律在各个不同的声部中交替起伏出现,如《欢乐颂》庞大的变奏曲,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歌唱者要让自己的声音和谐地融入整个合唱中,除了正确地演唱自己的声部外,还必须细心地倾听领唱、伴奏、主旋律,其他声部和整体的声音。眼看、脑思就是眼观合唱指挥每一个动作的同时,深刻理解指挥的意图,在感情、速度、音色音量上做出敏锐的反应,如《和散那》,因为要达到统一、和谐的合唱效果,就要求每一位学生完全服从合唱的灵魂——任何一个人的走神或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作品演唱的失败。所以要求学生高度集中精力,并有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力。应该说,通过合唱这种特殊的训练,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单一的思维走向全面的思维,丰富了想象力,有利于大脑的发育,促进智力的发展。

伟大的乐圣贝多芬说:“音乐具有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当你能感悟音乐的美,也就会同时理解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所言所行都向着美的标准前进,而校园合唱教育正以崭新的面貌和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为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美好空间继续努力。愿中学校园合唱艺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给学生真和善的启迪,美的熏陶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让学生在合唱艺术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薇.论合唱教学的融合艺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5).

[2]魏勇.合唱艺术发展现状与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篇5:博望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会序

关键词:博望方言,宣州吴语,全浊声母,演变

博望方言属宣州吴语太高小片 (郑张尚芳, 1986) 。 宣州吴语太高片具有吴语的基本特征, 大部分全浊声母今读保留了全浊声母, 保持“帮滂並, 端透定”三分的局面, 少数清化。 目前, 对宣州吴语古全浊声母音值的描写仍存在分歧:朱蕾 (2009) 认为是清擦音或闪音加清送气;孟庆惠 (1988、1997) 认为是清擦音或闪音加送气 (清或浊) ;蒋冰冰 (2003) 对20个吴语土著点进行了调查, 将其记录为前带送气 (清或浊) 的浊擦音、滚音或闪音;郑张尚芳 (1986) 描述为前带清喉擦的通音或闪音;而王太庆 (1983) 将铜陵方言全浊声母直接记为浊擦音或闪音, 并没有加送气成分。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对博望方言的全浊声母进行描写说明。 为便于比较, 文章同时列出同属太高小片的湖阳、铜泾小片的铜陵和査济 (属泾县) 、石陵小片的陵阳、北部吴语的苏州与江淮官话的南京方言点全浊声母的读音。 文中博望方言材料由作者调查所得 (1) 。 湖阳点、陵阳点的材料引自蒋冰冰 (2003) , 铜陵点引自王太庆 (1983) , 査济点引自刘祥伯、陈丽 (2015) , 苏州点引自汪平 (2011) , 南京点引自江苏省志·方言志 (1998) 。

一、博望方言古全浊塞音声母的读音和演变

七个方言点古全浊塞音並、定、群、澄的现今读音如表一:

古全浊塞音声母在北部吴语的代表点苏州今读为保留了浊塞音。在江淮官话的代表点南京, 古全浊塞音已经完全清化, 遵循“平送仄不送”的规律, 群母部分字发生了腭化。宣州吴语虽未完整保留浊塞音, 但今读仍自成一类, 与古全清、次清对立, 不同于江淮官话。同时,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其内部三个小片也存在区别。太高小片部分的博望和湖阳部分保留浊塞音, 如两地並母字的读音, 但大部分已演变为浊擦音或闪音伴随送气成分。铜泾小片分两种, 铜陵古全浊塞音声母的读音绝大部分转化为同部位的浊擦音査济的读音相比较而言和属于石陵小片的陵阳更接近, 不论平仄, 大部分都转化成送气清塞音, 没有读浊音的。我们认为这与査济的地理位置有关, 它位于泾县、太平、青阳三县的交汇, 距离厚岸西部三公里处, 处于铜泾小片和石陵小片的交界地带, 所以古全浊塞音声母的读音发生了变化。

以並定母为例, 博望方言古全浊塞音声母经历了一个由的过程, 由浊塞音演变为浊擦音或闪音并伴随气流。由于浊塞音发音的特殊性和矛盾性, 即声带振动主要受气流影响。当喉上压力小于喉下压力时, 气流才能顺利通过喉头。而发塞音时的阻力会使得喉上压力增强, 难以保证喉上喉下气压差, 也就不能维持除阻前的声带振动。博望方言并没有像北部吴语那样保留浊塞音, 而是发生了弱化, 这也不等同于江淮官话的清化。夏俐萍 (2015) 认为:“浊音弱化是对抗浊音清化的一种手段, 不能看成是浊音清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根据博望方言古全浊塞音声母字的今读可以推断, 为了对抗浊音清化, 必须减小喉上压力, 保证喉下压力大于喉上压力, 最终使得闭塞成分逐渐消失, 转变成浊擦音浊音弱化不仅出现在吴语宣州片, 湖南部分方言和福建北部地区等也存在这种现象, 印欧语系中的浊音弱化现象同样遵循相似的规律, Hock构拟了弱化的等级, 浊塞音声母弱化的第一步通常是擦音化 (或直接弱化为鼻边音、拍闪音声母) , 接着是近音化或边音化, 最后是浊音的彻底消逝 (夏俐萍, 2015) 。由此可见, 博望方言古全浊塞音声母的弱化已经完成了第一步, 即浊塞音擦音化 (或闪音) 。

需要注意的是, 浊音弱化虽不能看做浊音清化的特殊形式, 它是语音自身为保持浊音、对抗清化的一种手段, 但浊音清化和浊音弱化并不完全对立, 它们可以同时出现。

二、博望方言古全浊塞擦音的读音和演变b d dɡ

七个方言点古全浊塞擦音从、崇、船的现今读音如表二:苏州古全浊塞擦音声母从、崇、船今读全部为z, 由浊塞擦音转变成浊擦音, 同样是为了保持浊音而导致闭塞成分的消失, 保留擦音。南京古全浊塞擦音声母今读为不仅转变为了清塞擦音, 而且区分了平翘舌, 官话特征明显。査济和陵阳古全浊塞擦音今读大部分为丢失了闭塞成分变成清擦音, 少部分如査济的“贼”和“馋”字读作清送气塞擦音tsh。忽略气流有无的区别, 博望、湖阳和铜陵古全浊塞擦音声母今读为变成了浊擦音。由此可见, 古全浊塞擦音的擦音化现象是北部吴语和宣州吴语所共有的。

虽然博望大部分古全浊塞音 (除定母单独演变为闪音) 、塞擦音都有擦音化倾向, 但两种擦音化的过程并不一致。古全浊塞音擦音化是沿着“浊塞音→闭塞成分丢失→转化为浊擦音”的趋势演变, 主要存在于並母中。古全浊塞擦音擦音化则是“浊塞擦音→闭塞成分丢失→保留浊擦音”。因为中古时期群母和澄母发生腭化, 所以博望方言中的群母、澄母和从母、崇母、船母今读都是

三、博望方言古全浊擦音的读音和演变

七个方言点的古全浊擦音奉、邪、禅、匣的现今读音如表三:

南京古全浊擦音声母奉、邪、禅、匣已经完全清化, 不仅区分平翘舌, 而且匣母部分字如“鞋”发生腭化, 读作苏州古全浊擦音声母今读保留浊擦音v和z, 但匣母不少字如表三的“鞋、咸、红、汗”都已读作零声母, 丢掉了擦音成分。 査济和陵阳除奉母字外都已清化, 査济奉母字“饭”读成浊擦音v, 而陵阳奉母字读作通音誨并伴随强气流, 两地的匣母字没有完全腭化。 博望、湖阳、铜陵古全浊擦音声母今读基本都保留了浊擦音, 奉母拼合口呼 (只有u) 时, 容易变成零声母。 匣母字也没有全部腭化, 只是在记录上存在差别, 湖阳和铜陵记为舌根浊擦音博望则记为浊喉擦音主要依据发音人实际的情况如实记录。

博望方言古全浊擦音声母的今读基本保留了浊擦音, 少部分变成了零声母, 但与浊擦音互为音位变体并不稳定。 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声母群、澄、从、崇、船、邪、禅的都演变成加送气, 具体和现今读音的四呼相关, 与齐齿呼和撮口呼相拼时基本读与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基本读

四、博望方言古全浊声母的特点

1.浊音弱化

博望方言古全浊塞音、 塞擦音和擦音声母弱化的普遍形式就是擦音化 (或闪音) 。 古全浊塞音声母中只有並母还部分保留浊塞音的读法, 但是与可以互读属于自由变体, 另外□这的声母也保留了浊塞音ɡ。 单念或处于音节前字位置时声带不振动, 仍然是清音浊流, 处于音节后字或句子中时才是浊音。 事实上这里的浊音与其他存在浊音的地区一样, 并非听感清冽的常态带声, 而是听感浑浊的弛声 (slack voice) (朱晓农, 2010) 。

博望方言定母直接由浊塞音弱化为闪音快读是也可变为郑伟、袁丹、沈瑞清 (2012) 在记录湖阳方言时也有类似的情况, 定母字的读音存在不同变体, 发音人的个人情况和例字的选用都会造成定母音色的变化。

清钱大昕通过文献考证提出“古无轻唇音”, 认为上古时期的声母系统只有重唇音“帮滂並明”, 到中古时期才分化出轻唇音“非敷奉微”, 所以奉母和並母不少字的读音在博望方言中相同。 同时, 奉母字的今读和现代四呼有密切关系, 与开口呼相拼时中读相拼时读零声母, 但受多种因素如发音次数、发音人状态等的影响, 容易发生变化。

古全浊塞音声母中的群、澄, 古全浊塞擦音声母从、崇、船和古全浊擦音声母中的邪、禅都弱化为浊塞擦音并加上送气成分。 这几个古全浊声母在博望方言中的读音也和现代四呼相关。当与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 主要演变为当与齐齿呼和撮口呼相拼时, 主要演变成

2.浊音清化

在实际调查中, 我们发现除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口头语外, 书面语和一些新式用语中的浊音已经不存在了。相对浊音弱化而言, 清化是汉语方言发展的主流方向, 中古时期就已经出现,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里的全浊声母基本消失了。 且宣州吴语主要分布在较偏僻的农村地区, 城区已经改说更强势的江淮官话, 绝大多数年轻人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使用土话。 在历时和共时双重因素的进攻下, 浊音弱化将逐渐被浊音清化覆盖。

以博望方言並定母字的读音为例, “爬”已经清化为ph, 定母字也会读成舌尖后清塞音加送气铜泾小片的査济、石陵小片的陵阳也有大量的古全浊声母字清化。这里有一个疑问:这些读清音的字是先发生擦化后再清化, 还是直接清化, 抑或是两者同时进行?这还需要更深入的探讨研究, 但总体来说, 清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3.浊塞擦音消失

由表一、表二、表三可以看出, 除苏州方言群母的读音还有浊塞擦音d捺的存在外, 其他方言均不存在浊塞擦音。南京方言完全清化, 大部分宣州吴语的全浊声母今读包括塞音 (清或浊) 、闪音、擦音 (清或浊) 等, 博望方言只有和零声母, 这应该与浊塞擦音的闭塞成分极其不稳定有关。为保持浊音, 降低喉头增大喉下压力, 增加通过喉头的气流量, 强大的气流使浊塞音的闭塞成分从成阻阶段开始就不稳定。加上后面紧跟擦音成分, 气流从两个发音器官没有完全闭塞的缝隙中摩擦发出, 形成平流或湍流。所以相比浊塞音而言, 浊塞擦音受到前后两股气流的冲击, 更加难以保持。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方言志.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蒋冰冰.吴语宣州片方言音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刘祥柏, 陈丽.安徽泾县査济方言同音字汇.方言, 2015 (3) :211-220.

[4]孟庆惠.皖南铜太方言和吴语的关系.吴语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8.

[5]孟庆惠.安徽省志·方言志.方志出版社, 1997.

[6]夏俐萍.论全浊声母的弱化音变.中国语文, 2015 (5) :417-427.

[7]王太庆.铜陵方言记略.方言, 1983 (2) :99-119.

[8]汪平.苏州方言研究.中华书局, 2011.

[9]杨慧君, 李婷婷.安徽石台伍村方言古並奉定母的读音.南方语言学, 2012 (第4辑) :57-64.

[10]郑张, 尚芳.皖南方言的分区 (稿) .方言, 1986 (3) :8-18.

[11]朱蕾.安徽吴语铜泾型古全浊声母的演变.方言, 2009 (2) :171-181.

篇6:博望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会序

关键字:合唱艺术;职业中学;校园文化

一、合唱艺术的特点

合唱作为一种声乐演唱形式,指由两组以上的歌唱者,按照不同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合唱是一种目标明确的艺术形式,它是对人声表现手段与多声组合音响结合的理想境界的探寻,它需要无数颗灵魂的默契配合,才能实现向完美音乐天地的靠近。它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普遍的参与性,它对合唱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多方面的锻炼。合唱艺术的美表现在两个方面:思想美和音乐美。从合唱艺术的教育功能来看,合唱对于心灵的塑造、道德的提升具有独特的功能。把握合唱的思想美是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前提。而,在合唱的审美教育方面,也应充分研究合唱的音乐美。合唱艺术的音乐美表现在:整体美、音乐自身的美等几个方面。这些美通过艺术实践和排练,以巨大的力量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经过长期音乐美的熏陶,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合唱艺术在职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合唱艺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唱用同声部来演唱,表达同一种情感,合唱中每一位成员都必须从内心到外表达到高度的谐和统一,以得到集体的情感体验。由于在整个合唱过程中要求每个人在音准、节奏、呼吸和发声等方面不得出错,这使得每一个合唱队员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加强。合唱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具有同一种共同感情的团体,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合唱活动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必须融进集体才能在这个集体的熔炉中得到陶冶和升华。同时合唱活动也必然会激励每一个合唱队员自尊自爱,使每一位参与者进一步确定自身价值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再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以及与伴奏、指挥紧密的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结合作、遵纪守法、听从指挥、步调一致的团队精神。

2,合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合唱是群众艺术,具有人人都可参与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使许多喜欢音乐喜欢唱歌的学生摆脱了自身是否具有音乐基础的限制而得以参与其中。合唱具有独特的包容性。在合唱团中,只要参与者声音不太特殊,音准、节奏不是太差,几乎人人可以参加。在校园中创建合唱团,能让学生在音乐中减压,在其中学到许多东西,老前辈们的执著、奉献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精神都会影响到在队的学生。这对学校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在合唱团中,同学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快乐中成长。在这过程中学生的个人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也得到培养。

3,可利用合唱艺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和健全学生完善的人格。人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上进的光辉的一面,也有消极懒惰的一面。问题在于如何引导、点亮人性的光辉,即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合唱是陶冶和培养积极人生观的最好形式,合唱可以使得同学之间快乐相处、互相宽容、互相学习,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合唱中,队员能真正认识到自己他人,通过个人声部与整体的关系认识了自我、他人和集体的关系。通过合唱的排练和艺术实践,使参与者和听众、观众的感情随着乐曲的旋律起伏波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人格得以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乐观地对待人生,正确地对待失败,充满信心地对待困难,促使广大学生做一个奋发向上、健康、高尚的人。

三、如何发挥合唱艺术在职业中学中的作用

合唱是培养学生音乐修养、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理解力、应变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适应能力、自制力。合唱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积极性,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如何发挥合唱艺术在职业中学中的作用呢?首先要了解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职业学校的生源组成与普通在学相比具有特殊性,一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低,又在中考中失利,觉得升学无望,前途渺茫,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二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刚经历过紧张的毕业备考,在新的环境,没有了升学压力,缺乏了竞争意识,存在着得过且过、无所适从的心理,加之青春初期的好奇好动,导致行为上出现消沉和不能自控。因此,发挥合唱艺术在职业中学中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现。

首先,组织成立校园合唱团。建立学校合唱团能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活动中起示范和带头作用。举办合唱比赛,参加社会文艺演出,一方面活跃校园内部文化,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合唱、聽懂合唱、热爱合唱。激发他们参与合唱的热情和愿望,以及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其次,在合唱作品中注重选择一些爱国主义歌曲。一首优秀的、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合唱作品,经过指挥或艺术家在合唱排练和活动的不断进行中,达到队员们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特点、作品的风格以及作者的生平等方面进一步了解,从而帮助合唱队员加深对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感内涵的深刻理解。使他们在美妙的意境中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使他们在昂扬顿挫的旋律中激发他们报效祖国的信心与行动。

最后,校园中有必要定期举办学校内部的歌咏活动和合唱比赛,进一步推动合唱活动在校园中的开展。学校将培养一批合唱骨干力量,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形成人人都是合唱团成员的局面。让他们在团队中受到同学的歌声感染,感受到集体温暖,也感受到合唱的力量。

篇7:博望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会序

关键词: 中学 校园文化 艺术教育

J0-4;G640

中学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作为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5—18周岁,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和是非辨别能力,个性也正在逐步养成。可以说,中学阶段的教育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作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校园文化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

所谓校园文化,指的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共同养成并遵循、具有独特凝聚力的、稳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是学校办学理念、各种规范的综合体现,具有教育导向、激励审美等功能,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有“硬”文化和 “软”文化之分,所谓硬文化,主要指的是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外在的物质条件,比如学校建筑、校园绿化、教学设备等等,而软文化的意义更加广泛,它包含可能影响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包括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外在软环境的构建等等。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以及中学培养方案的要求,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出较强的教育和愉悦功能。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功效主要体现为构建校园文化所需要的精神理念情景和文化情景,然而,校园文化的教育功效与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尤其是在校园内举办的文化活动,它并非十分严肃,而是一种具有思维型、文化性、趣味性的综合活动,是教育与娱乐相互结合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之余,信步校园,师生相互交往,参与各种文体活动。能够在其中受到很好的教育,又能享受到一种乐趣,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由此,艺术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要求,所谓艺术教育指的是“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的发展。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有目的的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和相关活动,使学生自觉参与艺术实践,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多样化的校园文化,使校风、学风、教风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实际上由于我国当前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发展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其内容完整性较差,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针对我国当前的中学艺术教育工作,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就是功利性的艺术教育思想太浓烈,艺术教育多围绕基础教育的考试为目标。其二则是对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太过重视,过于注重专业性的技能培养,忽略了基础教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

一、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多样化校园文化的形成。

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文化社团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功能。同时,艺术教育还可以结合重大庆典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师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丰富课余生活,形成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的个性和艺术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校园艺术环境形成是促进环境育人的有效手段。

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学校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比如,校园广播、文艺演出、各种展览以及校园的绿化和整体设计等等,都有利于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校园广播站可以播放诗歌、音乐,并将之作为一个常规栏目固定下来,每到固定时间,就会想起优美的诗歌、动听的音乐,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式,每到这个时候就会自觉对音乐、对诗歌有潜意识的需要。此外,学校要非常重视各种艺术竞赛活动,举办各项赛事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拿名次而努力,应该重视竞赛所带来的校园文化氛围的提升以及师生艺术修养的提高。最后,学校还要加强校园“硬”文化的建设,正如之前所说,“硬”文化包括校园的绿化、各种设施等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比如制作校园文化宣传板报,醒目、简单,又比较直观,一些校园文化标语会影响学生一生,成为他们成长的启明灯,这些都是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

三、艺术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艺术教育有其感知效果明显,师生参与积极性高等特点,此外,艺术教育成果还可以通过各种文艺活动、比赛等形式展现出来,更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提供一个师生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如果学校能够承办相关艺术教育成果展示的会议或者活动,将会在很短时间内引起外界的关注,迅速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基础教学的艺术教育还应该提倡多元化艺术教育,多元化艺术发展教学应是开放的,其教学任务不单是传授,更要加强引导。注重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能主动且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由于社会发展速度、空间范围的不断增加,促使人们审美心理在主体和客体上产生变化,也导致了艺术教学需由静转动,从室内到室外,拉近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尊重学生主观感受,引导独立思考想象能力,培养敏锐观察和感悟能力及热爱生活意识。尤其是校园文化中的办学理念,是关乎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是学校的“灵魂”,办学理念内涵的升华,离不开艺术教育,尤其是通过艺术教育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教育手段,能够是大家对办学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从而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清华大学出版社﹝M﹞2001年1月

2、赵中建《学校文化》华东师大出版社﹝M﹞2004年10月

3、葛金国《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张金波《谈职业学校的竞争力》﹝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作者简介:

篇8:中学艺术教学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中学艺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2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学艺术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美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加强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关的教育部门也开始建立教研及咨询机构,制定指导中学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文件,有效提高了中学艺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教学水平,促进了中学校艺术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当然,我国中学艺术教学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中学艺术教育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严重阻碍了中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的民族文化进行中学艺术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民族文化传承下的中学艺术教学现状分析

1.对艺术课程的目标与价值认识不足。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素质教育,是中学美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审美素质以及艺术修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艺术课程目标与价值的确定十分重要。以往中学校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无法有效处理好美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导致人们对艺术课程目标与价值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就是只对艺术课程的外在价值加以重视,而忽略了其审美价值;其次就是对艺术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忽视其潜在的作用,如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美化人生等;再次就是随意设定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其他课程中的教学目标移植为其目标,忽视其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最后就是过于重视艺术知识技能的训练,不重视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2]。这样往往会导致中学艺术教学课程的实效性不高,缺乏艺术性和审美性。

2.违背基础艺术教育的规律。

中学校的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以学生的审美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进行教学,导致教学的方法、形式以及内容具有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就目前而言,中学美术和音乐的教学大纲,其在设置教学要求、体例以及内容等方面,往往以专业艺术院校为依据,深受专业艺术院校的影响。在内容和要求上,具有较高的难度,过于系统化和全面化,导致中学校的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相关的知识,阻碍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发展;在体例上,由于艺术知识的类型不同,知识基本呈现条块分割状态,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点较为孤立,艺术缺乏完整性。此外,在对教材进行编排时,过于重视时序安排以及逻辑体系的严密性,使得教材内容单一化,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方法以及形式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重视理论讲解、知识技能的训练、被动模仿以及教学结果,轻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对艺术的鉴赏与表现、能动创造以及教学的愉悦过程[3]。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和专业化倾向,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同时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学生无法感受到审美愉悦的体验,因此无法有效实现艺术课程的目标与价值。

我国中学校在进行艺术教学时,由于中学艺术教育评价制度不健全,艺术教学与家庭和社会的艺术教育不一致,并且与其他学科教育相脱节,导致我国中学艺术教学改革无法顺利进行,严重阻碍了中学艺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民族文化传承视阈下,我国中学艺术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

二、民族文化传承下中学艺术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是传统民族文化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

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就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艺术能有效反映民族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具有强大的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能够唤起民族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因此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背景下,对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振兴民族。

2.改革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必要手段。

改革是发展的前提,中学艺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确保学生感性和理性的协调发展。中学校在进行艺术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要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加以重视,从而促进学生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均衡发展。一般而言,中学艺术教学本质上就是感性与情感教学,其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求学校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确保其他学科的高效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能够使学生在民族意识中得到全面发展。

中学校开展艺术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平和宽阔的胸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塑造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意识[4]。一般而言,艺术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冲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民族文化传承理念下的中学教学改革,使艺术教育在作为面向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了民族文化,它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4.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教学改革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艺术在人类日常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具有独特的社会性功能,能够对生活环境加以美化,对生活经验加以丰富,并且有利于群体人际关系的和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促进社会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可见,艺术教学改革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民族文化下的改革与发展才能顺应人们的心理,使中学艺术教育满足人们民族个性的需求,适宜于人们的欣赏习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民族文化审美价值的提高,艺术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只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推动艺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民族文化传承下的中学艺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1.立足于民族文化。

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民族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中学艺术教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时,必须要使其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确保残疾、弱智儿童等全体学生享有接收艺术教育的权力。在进行中学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保障学生的发展与生存的权力,并根据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个性差异,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艺术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此外,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指导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学习,对学生在艺术表现和鉴赏方面的能力予以鼓励和肯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5]。同时教师在评价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本。

3.注重艺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以往中学校在艺术教学时,将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基础,导致学生无法从艺术教学中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因此在对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时,要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学习和享受艺术,不断发展自身艺术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艺术学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设置中学艺术教学内容时,必须要以学生的艺术能力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并有效建立艺术知识技能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并享受艺术,积极参与到艺术的实践活动中去,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体验。

4.创新教材。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中学艺术教材还无法有效打破专业艺术教育教材体系的框架,在编写时主要以专业艺术教材与艺术知识体系为依据,因此必须要创新教材的编写。在对中学艺术教材进行编写时,编写者首先必须要树立主体意识,在观念上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确立,明确教材的使用范围;其次树立审美意识,对于艺术教材内容和体例的编写,要将审美教育的特点加以突出,确保教材的审美价值;再次树立开放意识和现代意识,对国外优秀艺术文化以及先进艺术教材建设经验加以借鉴,并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成果,在对教材内容加以选择时,对最新艺术创作精品进行及时传播和接纳[6]。最后树立民族意识,对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加以发扬,确保艺术教材具有本民族特色。

5.提高艺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对中学艺术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加以科学了解和把握,确保教学的要求和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征相符合,同时要能够对艺术学科的特点加以有效突出。在中学艺术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充分有效发挥出高新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优化。此外,利用科技成果促进艺术教材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并将多种媒体组合教材、多媒体教材以及声像教材与课本相结合,引导和鼓励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从而进行多样化的艺术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科学思维的能力。

6.注重系统的开放性。

中学校艺术教学中,必须要有效纳入家庭和社会的艺术教育环境,使学校、家庭与社会这三者能够形成合力,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艺术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在编排教材、确立要求以及选择内容时,不过分重视全面系统,要能够为艺术教学留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同时,要使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加强艺术课程与其的横向联系,彼此能够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和发展。另外,由于传统的艺术教学,往往是以教师的单向讲授为主,进行定地点和定时间的分科教学,教学模式具有封闭性[7]。因此必须要打破这样封闭式的艺术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确保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使学生能够进行交互式和探究性的学习。我国中学校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艺术实践成果与教学理论,不断加强国际艺术教育的交流。

7.改革艺术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性。

中学艺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活动性,因此中学校在进行艺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学科的实践性以及艺术生活化,不能使其学术化以及理论化。同时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掌握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文化知识,并能从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审美愉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能够做到“从乐中学”、“从做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阈下的中学艺术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艺术课程的目标与价值认识不足、违背基础艺术教育的规律等,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学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对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时,必须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为依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艺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创新教材、提高艺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注重系统的开放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旸.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音乐教育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2(07).

[2]博雅杰,张海彬,尹爱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中学音乐师资现状及反思[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3]孙国军.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新疆本土音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民族艺术研究,2012(05).

[4]付菠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外国民族音乐”教学改革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5]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操作策略的探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03).

[6]王吟.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9).

上一篇:华池县台球协会成立报告下一篇:必克采风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