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秋白母校焕发数字化光彩

2024-04-16

让秋白母校焕发数字化光彩(通用1篇)

篇1:让秋白母校焕发数字化光彩

让秋白母校焕发数字化光彩

信息中心二○○三年度工作总结

我校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同志的母校,有163年的办学历史,现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实验学校。近年来,我校继承发扬秋白传统,以新时代的理念为秋白精神注入新的内涵,按照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标准来规划学校的教育信息技术工作,以构建数字化校园为目标,加大投入、研训一体来创设良好的数字化校园环境,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行数字化的网络学习,拓展学生学习时空,转变学习方式。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创设数字化校园硬环境。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不仅广泛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两年,我校加大投入,在信息化建设上优先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1、硬件配置: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校对硬件规划注意了配置的超前性,保证了信息技术设备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投资400多万,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已基本到位:现有多媒体演播厅一只,风格不同的多媒体网络机房4只,兼有教学和电子图书阅览功能,学生用机284台,平均每9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基本满足了网络化学习的需要。学校还建成了校园网系统、红领巾闭路电视系统和依托于大容量光盘塔的教学资源库,良好的硬件设施为数字化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2、资源系统:

2002年4月,速度为10兆的光纤专线接入校园,学校的每台计算机都可以宽带上网,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查阅因特网上的资料。而采用大容量光盘塔为存储基础建成的教学资源库,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教学资源,现已存储文字、电子、多媒体信息247G,分为电子图书、音像资料、课件、素材四大类。丰富的资源系统成为了我校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好助手。

3、校园网站:

我校从1999年就建成校园网络,形成了校园网主站和学校管理网页、部门网页和班级网页、专题网页,使我校的教师、学生能在充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氛围中学习、生活。现在我们的校园网站技术上以动态数据库为基础,实行全文后台管理,加强了分类检索、分级权限设置功能,支持学校管理系统和学习系统; 内容上则以学校原创性及师生网上学习活动生成性内容为主,如校园新闻、公告信息、学校风貌、备课平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信息技术、空中课堂、成长加油站、成长档案袋等栏目。我们还在网站中嵌入了OA办公系统,实现短信、评论、上传、公文流转等功能,真正使网站成为学校的宣传窗口、师生的教学助手和家、校、社会的联系桥梁。

二、研训一体,构建数字化校园软环境。

只有加强技术培训才能保证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显得从容自如,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设施的作用。我们在培训中注意了全员性与针对性,对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训一体化设计,在研究中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实施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提出培训方式重实践、重应用,培训内容紧跟日益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时俱进。

我们研训一体化的总目标是:让全体教师通过基于网络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具体分为以下四大子目标:

目标一:计算机网络技能与操作。通过基于网络的继续教育培训,使45周岁以下的教师人人都达到计算机中级水平,其余教师个个学会计算机与网络的简单操作,做到四会:会操作、会打字、会上网浏览、会下载资料。

目标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基于网络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师获取教育信息的能力,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同时提高他们处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如进行图形处理、课件制作以及网页制作的培训。

目标三:网络的互动和共享。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师继续教育,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目标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师继续教育,引导教师把已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有意识地应用到课题研究中,自觉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的课题实验,做到会计划,会行动,会观察,会反思,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

在研训一体化具体过程中,我校着重采取了以下几个实施措施:

◆ 组建三支队伍。一是全体教师队伍,让学校每一位教师适应信息教育普及的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获取信息;二是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人人能上机操作,掌握基本软 2 件操作技术,人人能动手制作课件,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和网络教学设计;三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队伍,具有较系统的信息科学知识,对系统软件、常用工具软件能熟练安装调试和使用,能进行简单的网络管理和维护。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与专题学习网页。

◆ 推行数字化办公。学校通过校园网站建成了数字化办公平台,实现了网上校园新闻、通知公告信息的即时发布,利用校园网的QQ、聊天室、BBS和评论实现了教师思想的及时交流,全校实行文本电子化,并在校园网上开通了公文流转和网络存储功能,真正实行了办公的无纸化、数字化和远程化。

◆ 开展信息化教研。一是我们依托校园网上的备课平台,实施网上电子备课,利用网络良好的环境实现校本资源的共建共享,既提高了备课的效益和质量,又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负担,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在学科教研活动中融入信息技术,每学科每学期都开展“创造性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学研究活动,把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学科教学革命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研训一体化的实施,保证了我校教师在科研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积极构建了数字化校园的软环境。

三、网络教学,探索数字化课改新路。

近年来,我校不断进行网络教学的研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实践,探索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具体过程来说,分为两个阶段:

(一)离线教学

从2000年起,我校就开始了网络教学的研究。由于学校网络教室没有接通因特网,因此网络教学都是教师通过因特网下载有关教学材料,再经过筛选整合成教学专题网页挂在校园网(局域网),上课时由学生调用校园网资料进行学习,属于一种非上网的离线学习方式。这段时间里,我校先后推出了《只有一个地球》、《东方之珠》、《北京申奥》、《生物的进化》等早期网络教学研究课例,实验的结果令人鼓舞。我们发现: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比以前加强,学习的选择性比以前加大,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拓展,教学效果也较好。

然而,由于离线网络教学的学习资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制约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自由度,学习内容还不是十分广阔,网络教学的功能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尽管如此,离线教学的研究已为我校网络教学积累了非常可 3 贵的感性经验。

(二)在线教学

专线接入宽带后,学校的每一台计算机都与因特网接通,使教学资源通向了无穷的因特网,学习资源库由封闭转向开放,在线的网络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下感到课堂的时空无限广大。

近两年年来,我校共推出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春联》、《四季的脚步》等二十多个在线网络教学课例,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信息等学科,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了大胆探索,重视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设计,在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上努力突破着传统的框架。如我校教师执教的《春联》一课,整个教学活动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的过程。老师只是设计了活动的场景,其他诸如探究主题、资源网站、展示形式则都有学生选择,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学习途径多种多样,从而形成多种的学习结果,并且学生从赏联、读联到趣联、填联,直至亲自制作对联,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任务驱动下的学生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重的教学设计思想与教学模式设计。这节课获得了全国网络教学评优课三等奖。同时我校还十分重视地区辐射研究工作,多次承办了市区信息技术现场会,推出《春联》、《空气的污染和保护》、《九寨沟》等网络教学研究课,引起了全市同行的关注与好评。

近来,我们在网络教学中引进了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平台,不光使得学生的作品能通过网络得到即时的交流与评价,更主要的是网络教学平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了有序的管理,使得学习结果与资源有了再生的过程,促进的学生的再研究,也使网络课堂成为了网上学堂,把课内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网上学习超出了以往严格的班级、课堂等物理性限制。比如《铺地砖》、《海底世界》、《听爷爷说汉字》、《条形统计图》、《莫高窟》等课例,在网络资源的呈现方式、评价、交流、测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通过努力,在近几年市电教馆组织的网络教学评比活动中,我校每年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们除了关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外,还把信息技术的视野引向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用信息技术来支撑新的课程改革。例如校本课程《走近秋白》,我们以秋白专题网为载体,让学生去了解秋白生平、大事记、作品等,还通过网络推动学习秋白活动的开展,如秋白故事演讲团、秋白艺术节等,促进 4 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再如综合实践活动《恐龙》。常州有个中华恐龙园,同学们担任小导游实地考察时无意中数了马门溪龙颈椎骨,发现共有18块,可网上资料明明白白写的有19块,他们再次登陆恐龙网,选择龙崽崽提问区,发贴与专家讨论有关恐龙问题,证实了有19块,使他们感受到了网上学习的美妙。

四、网上学习,演绎数字化学习新理念。

二十一世纪,全方位、多元化的学习将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计算机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将为学生的发展大大开拓了空间。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营造了理想的环境,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改变而转变。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使得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各种课程知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走近名人》的语文专题研究中,有一组同学就把爱迪生的生平简介、科学成就、趣闻轶事、大事年表制成专题网页,与大家资源共享,全面了解这位发明家伟大的一生。还有的同学通过调用网上资源对孔子与苏格拉底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八个方面找差异,并制成演示文稿,展示他们的研究过程与成果。又如信息技术课上同学们通过网上旅游,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小导游。班级网页、班报等也是同学们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五彩缤纷班级文化的阵地。

在新一轮校园网站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把如何推进学生进行网上数字化学习放在网站设计制作的中心位置,在学生天地里我们设置了空中课堂、成长加油站、七嘴八舌和我爱我班等栏目。通过空中课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式的网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主题,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和进度进行学习与研究,随时接受网上辅导老师的指导,共享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网络的使用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合为一体,形成浓厚的网上学习氛围。成长加油站则是我校各个学生小社团组织的网上大本营,有数学俱乐部、少年科学院、觅渡文学社、小记者苑、英语宝贝等,社团组织在网上安家,一是打破了社团组织原先的物理性限制(如人数,场地、师资等),让更多的学生进入自己有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探索与学习;二是打破了社团组织活动时空的限制,借助互联网,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登陆学习研究,发表学习观点与研究成果,真正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

除了组织学生在校园网上进行学习外,我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网站的学习竞赛活动。如参加全市学生网络知识大赛、参加常州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组织的网上征文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觅小学生的素质,如在2003年“弘扬秋白精神,建设学习型城市”网上征文中,我校学生共投稿400余篇,几乎囊括了小学组的征文大奖。可以说,学生的网络实践活 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终身的数字化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校还充分关注学生网络学习品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提高学生鉴别、判断网络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既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又善于学习,并在校园网上为2600多名学生建立了电子成长档案袋,让学生从小学会数字化管理,让教师、学生、家长记录成长点滴,共同关注学生发展。

两年来,我校学校数字化学习环境已初步形成,师生的信息技术日趋成熟,锻炼与形成了一批能设计、能组织网络教学的教师队伍,网络教学蓬勃发展,有十多节网络教学研究课、三十多节优秀网络教学设计方案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学校的网络教学研究也获得了市区教育部门、电教馆的肯定,在兄弟学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观察,不断反思,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体会:

1、信息技术引发了教育理念上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加入,获得知识的多少将不再是衡量教育成败的关键,因为Internet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体验,则将成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2、信息技术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资源网站的导航、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学生讨论交流的组织以及评价等来体现教师的各项功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使教学过程的更加优化。

3、信息技术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营造了理想的环境。同时,学生学习的方式也随着学习环境、资源的改变而转变。学生将通过自主实践、主动探索的方式来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展示和共享,这样得出的体验将会是学生长久乃至一生的宝贵感性经验。

4、信息技术突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因特网是世界是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一样,在执行教育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的知识,真正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尽管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也形成了一定的校园 6 数字化氛围,但这只是初步的建设,下一阶段我校将加深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涵,扩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外延,真正以数字化建设促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以数字化建设促进学生发展,谋求校园数字化建设的更高平台,让秋白母校焕发更耀眼的数字化光彩。

附:课题组部分研究成果

《春联》(语文)

《海底世界》(语文)

《四季的脚步》(语文)《铺地砖》(数学)

《听爷爷说汉字》(语文)《春联》(语文)

《铺地砖》(数学)

《海底世界》(语文)

二○○四年六月

2002’全国网络课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 2003’省网络课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常州市二等奖 2003’省网络课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常州市三等奖 2003’省网络课教学设计评比常州市二等奖 2004’常州市数字化平台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2002’全国网络课教学评比三等奖 2003’网络课教学评比常州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2003’网络课教学评比常州市二等奖 7

上一篇: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下一篇:带看情景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