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的意思, 八股的解释

2024-04-07

八股的意思, 八股的解释(共12篇)

篇1:八股的意思, 八股的解释

【词语】 八股

【全拼】: 【bāgǔ】

【释义】: 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段落有严格规定,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从起股引束股的四个部分,其中都有两股相互排比的文字,共为八股。内容空泛,形式死板,束缚人的思想。现在多用于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讲演等。

【近义词】: 陈腔滥调

篇2:八股的意思, 八股的解释

【词语】 八股文

【全拼】: 【bā 括 wén】

篇3:从辩证的角度谈“八股文”

“存在即合理”, 八股文, 作为科举取士的重要形式, 在其盛行的时代, 无疑应有其合理之处。传承传统文化, 我们的态度是剔除其糟粕, 吸取其精华, 对待八股文亦应如是。

一、八股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板块, 它滋养了一代代士人

八股文要求对儒家思想学说须系统而娴熟的掌握。士子们为了写出锦绣文章, 沉浸于《四书》、《五经》之中, 受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薰陶。思想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他们的思想、品行、人格得以端正。“正途”出身的士人们, 如方孝孺、于谦、海瑞, 其高风亮节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顾炎武不事二姓, 归庄野服终身, 黄周星变名隐逸, 方以智削发为僧……

“八股文”规范的格式, 严格的要求也滋养了一批批文人学士。汤显祖、徐洪祖、吴承恩、曹雪芹都曾参加过科举考试, 八股文的功底, 为他们撰写《牡丹亭》、《徐霞客游记》、《西游记》和《红楼梦》, 无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以说, “八股文”对文学创作均有着有益的启迪。

二、骈散相间, 极具音节美

八股文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是正式议论部分, 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 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这些个句子极富音节之美。“间阎之内, 乃积乃仓, 而所谓仰事俯育者无忧矣。田野之间, 如茨如梁, 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取之无穷, 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 何患乎有事而无备?”这样精美的句子在耳边回荡, 无异于天籁之音, 行云流水、抑扬顿挫、一唱三叠的韵律, 怎能不让人陶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化骈为散, 骈文便似乎已交末运, 然而, 八股文奉行散文的骈文化。八股文集骈散于一身, 堪称中国文学的结晶。

三、八股文有利于倡导简约的文风

写八股文, 曾是一件很时尚和高雅的艺术创作。由于八股文写作形式的特殊性, 研习它, 可以训练文章章法。其起、承、转、合, 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八股文被人们非议最多的是创作受到了严重束缚, 其实它的形式也是灵活的, 常式是八股, 但两大股、四股、六股皆可, 一般要求写作议论文, 但也可以使用散文、记叙文的笔法。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 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 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 构成一种新的文体。

当代竞技体育, 如跳水、体操等, 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则, 正是这些规则, 使运动健儿们, 在一瞬间做出了成套高、难、雅、美的动作。其严格化、规范化、程式化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正因如此才会有无与伦比的运动效果和艺术魅力。

我们应该把“八股”理解为写文章的一般规律和规范的要求。语文教师不妨多看一些优秀的八股文, 吸取其精华, 借鉴“八股文”的可取之处, 用以规范和指导学生文章的写作, 当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邓云乡.清代八股文.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

篇4:量化考核:祸害高校的新八股

繁琐的量化考核祸莫大焉

任何科学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数学是一切精密科学的基础,却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例如解析人的复杂思想感情,数学就难以有用武之地。与复杂的思想感情相关的史学、文学之类,目前数学也难于全方位介入。上世纪90年代,我从一所高校初次听到“量化考核”,说是一些搞数学的人当上人事干部后的最新发明,当时只觉得好笑,并不以为然,不料竟在短期内成铺天盖地之势,迅速向全国几乎所有大学蔓延。

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考核,奖勤罚懒,是天经地义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地考核。依照量化考核发明者的思路,唯有将一切成果予以量化,才是科学的。量化考核的基本套路,就是把各种杂志、出版社等分成三流九等,按等设分,又按人头、单位计分。据说计分的结果之一就是:在一家小出版社出一本专著,所得分数竟不及在《历史研究》上发表一篇文章,一位教师只消在《历史研究》上发表一篇文章,就足以完成全年的考核指标。

如此计分之不科学是显而易见的。论文和专著的质量高下,决不可只依据量化考核规定的各杂志与出版社的“等”来判定。就我所见,被定为“权威”杂志所登载的论文,有一些质量也颇低。人们常说,竞争是学术发展的动力,而量化考核的根本弊病,就是完全取消了各杂志社、出版社之间的自由竞争。反正等级划分已定,各就其位,命该如此,还有什么办好杂志社、出版社的积极性可言?在量化考核的规制下,两篇质量相同的论文,一篇三万字,另一篇五千字,劳动量有差别,其得分可能出现不应有的反差。至于一部小出版社出版的四十万字的专著,与一篇《历史研究》上刊发的两万字论文相比,其差别就更加惊人。这是公平的、科学的竞争吗?

据说将刊物分为三流九等,是为了与所谓国际惯例接轨。这里不谈国际,只就国内而论,最糟糕的现实就是学术腐败的猖獗。一些所谓的学术权威,正是学术腐败的带头人,有他们在,能有公正的学术质量评估吗?我查看过一部由两名所谓名流主编的大书,分明是标准意义上的学术垃圾,而居然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量化考核使我联想到明朝科举八股文的创设。八股文设计的初衷,其实也有规范科场、易于考官掌握评判标准之意,但终究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祸害。在八股文的规范下,金榜题名虽然荣耀一时,终究属玩弄词藻之流,并无真才实学。量化考核事实上成了一种祸害高校的新八股。

如今一方面是上级热衷此道,对量化考核不断细化,另一方面是高校教师穷于应付,苦不堪言。有人自称成了量化考核的奴隶,一切教学科研活动,只是围绕着量化考核团团转,没有任何自主的余地。个人的提升,单位的晋级,全由量化考核的硬指标所主宰,不应付不行。

量化考核最终导致各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现炒现卖可能还算好的,也可能有许多尚未熟稔的夹生产品也赶着出售,容不得较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更有甚者,则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在网上拼贴一篇,顷刻而就。量化考核变成了扼杀学术自由,牺牲学术质量,生产学术垃圾,加剧学术腐败的“凶手”。其实,一些重、大、难的课题尤其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要让教师们有主动权,有时间余地。某年成果多,某年成果少,某年甚至没有,这都属正常。论著也不能以一时的传播率、参考率、网上点击率及一时的轰动效应决高下,定胜负。路遥知马力,有的论著下功夫颇深,但较为专业,故研究者或感兴趣者少,甚至长期传播不广,却是真正优秀的作品。厚积薄发,在当前的形势下也许难以做到,但对一些科研成果作适当的冷处理,是完全必要的。就我个人多次提交给中国宋史研究会年会的论文而言,只有一次是急就篇,其他文章都是存放约一年并不断修改而成的。

考核当然是必需的,但应以是否能真正促进学术文化发展为准绳,不必按年按季甚至按月进行,可以三年或五年一次。目前盛行的将各种刊物、出版社所发表出版作品按等计分的办法,应当完全废除,改为一律平等计分,允许各杂志社、出版社自由竞争。考核理应简单易行,避免繁琐丛脞。每每或闻或见高校教师为了应付上级考核而疲于奔命,耗费宝贵时间和精力,总是感叹不已。这些时间和精力若能用于教学和科研该有多好!我们不是常说要与国际接轨吗?请调查一下,别国的大学教师们,是否也是如此疲于应付考核。

由量化考核衍生出来的“版面费”

孤陋寡闻的我,直到最近才从一位研究生那里得知“版面费”为何物。原来,因为不少高校规定,研究生就读期间必须发表若干篇论文,否则不予毕业。于是,一些按量化考核的规定,本来只能算低分的杂志,一时来稿纷至,颇有僧多粥少、应接不暇之势。一些钱迷心窍者就别出心裁,巧立版面费的名目,向投稿者伸手要钱,不给钱就不予发表,不发表当然就意味着无法毕业。

版面费自然苦了众研究生,特别是其中为数不少的贫困生,他们生计艰窘,欲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尚且有赖学校的有限补助,哪里有余财可供搜刮!但是,只顾将杂志当成摇钱树的人却少有怜贫恤苦之心。去各大学的张贴栏转一圈就可发现一个怪又不怪的现象:所谓的一些“学术杂志”的广告里明码标价,一篇文章或四百元或六百元不等,吸引研究生投稿——所谓投稿无非是电邮文章并汇款过去就予发表。于是有学生感叹说,谁钱多谁就发文章多啊,这句话虽非真理,但足可以看出量化考核在高校研究生中的“冲击波”了。有的杂志还采取一家两制,正刊用于维持学术门面,增刊则专用于搜刮版面费,生产学术垃圾。即使一些知名学术期刊,也早已向“市场经济”靠拢,只要被采用稿件非名人所写,一概收取版面费,因为是知名期刊,版面费当然也要知名——两千元到一万元不等。版面费完全成了新式的学术腐败,其好处只是使妄图以此聚财者得益。

版面费的出现,自然与对研究生的不合理管理有关。一名研究生过去只须在就读期间完成毕业论文即可,现在则须公开发表学术文章数篇,若是为了青年学者入门之初能打下好基础并多读书多写文章,也无可厚非,但这加码的负结果,却是强制高校大批研究生快速生产半生不熟的论文,甚至利用电脑“高效合成”,更有甚者,出钱买“枪手”的文章。这已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业的正常成长,甚至影响着下一代学人的素质。

我的同行、海外的著名学者陈学霖先生负责编撰香港《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他了解到内地的量化考核和版面费之后,对我说,近几年来,他的杂志接到内地的投稿大增,但十有八九质量颇差,徒然浪费编辑们的阅稿时间,这实际上是内地的量化考核和对研究生加码所致。

是对学界的这种不良现象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有必要在此郑重呼吁:必须取消目前繁琐的量化考核,取消对研究生学业的不合理加码,坚决打击学术腐败,取消版面费!

篇5:《八股文》 简介

出处:古国网

19,自清朝政府一声令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八股文便很顺理成章地退出了文学领域。新文化运动兴起,八股作为封建旧文化象征之一,受到猛烈打击,此后可以说是“臭名远扬” ……

时值今日,我们这一代,恍惚中还有“八股”这样一个名称,在脑中晃了晃,大致知道“八股”是贬义的东西,很坏的东西。但确切地要说出“八股”是什么东西,恐怕我们十有八九不知。只因五四后,很少有人,甚至几乎没人再谈八股,这是原因之一;另外,据说自清废科举后以后,八股文再也不曾出现,并且明清两代五百年间所有八股文选本以及八股文参考书忽然间都销声匿迹(《四库全书》只收录明朝的八股文一集作为标本),事实上,我们这一代见过八股文的确实屈指可数。

在此,谨以启功先生的《说八股》、张中行先生的《说八股补微》、金克木先生的《八股新论》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的一书为大体,摘录其要整理一下。

“八股”二字,现在已几乎成为“陈腐旧套”、“滥调子”的代称。启功先生说曾遇到用这二字为贬义词的人,有的竟不知它是一种文体的名称,更不说八股为什么那么坏的理由。我很久前在网上寻师访友时,便曾遇到一位误认为文言文就是八股的朋友。

其实“八股”是一种文章形式的名称,它本身并无善恶之可言。只是被明清统治者用它来做为约束士子思想的工具,同时他们又在这种文章形式中加上些繁琐而苛刻的要求。由积弊而引起了这种文体的不适,以致为时人、后人所不耻,不但它本身不必负责任,还可以说八股实在冤了。

八股文的异称--因该文中有四联,两两相对,好比人有两股,所以叫八股;又因为相对它相对两汉唐宋的“古文”来说,所以又叫“时文”;可能有人嫌“股”字不雅,便称八股为“八比”,殊不知八比便是十六股了,名实不符;明代出第的题目也有出自《五经》中,但主要还是出自《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特别是清代,所以八股又叫“四书文”;那时皇帝的命令称为“制”,八股是皇帝命作的文艺,所以又叫“制艺”、“经义”、“制义”。

八股文的最大特点--八股文的.体制,是要“代圣贤立言”,全文一定要效仿哪位圣贤的口气来说,并要符合朝庭的意旨,且以朱子所注《四书》为准绳。这就是前面所说“明清统治者用它来做为约束士子思想的工具”的意思,更不准发挥自己思想,所以有人称八股只是“敲门砖”(指只是求官的途径),诚然,那时的文人多不屑写八股。

八股文的起源--八股文确立于明代,是明、清朝的科举考试主要文体。八股本是元朝和明初开始定为考试科目的“四书文”,溯源于宋朝的“经义”考试。创始者的文章据说是政治家王安石,但此事还不能确定。

八股文的题目--主要题目多出自《四书》,也就是以四书中的某字某句为题。少数字的题(大约十字之内),称“小题”;多数字的题(大约十字外),称“大题”。也许是怕重复以前考过的句子,也许是为了增加难度,后来出的题多是东一词,西一句,比如取《大学》一句“日日新”,又加一句《孟子》中一句“君命召”,就以这六字为题了。这在我们来看,有些不可思议。

八股文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是八股文步骤,还并不怎么复杂。首先是破题,其次是承题;再是起讲;最后便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说是提比、中比、后比、束比),也就是四比、八股;文末是收合。

“破题”--从破字,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有“解开”、“分析”的意思,就是要开篇先把题义点明。也就是说出这次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性质也就相当于今天所谓文章的“主题”。但有规定,第一是只能用两句话;第二是这两句要概括题义、解释题义,只是绝不能直说题义。从实质上说,这种破题方法,和作谜语极为相似。进一步来讲,整篇八股文就是谜面,题目便是谜底。而且破题是作八股文最重要的一关,破题好坏直接影响到整篇。有一篇题为《子曰》的八股文很有名,其破题是--匹夫而为天下法,一言而为天下师。前句破“子”字,后句破“曰”字,真是才华横溢。这也是最标准的破题。再有一列笑话,题目是《三十而立》,其破题是--两当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坐也。前句破“三十”,后句破“而立”。

承题--便是进一步作主题的补充,类似“副标题”的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使命,以三句为标准。

起讲--较深入地说明这个问题的用意所在,内容大意,最多不超过十句。

四比--四比就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说是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四比分为八股,就是逐条分析,正面如何,反面如何等等,可以说就是正文。较难的恐怕就是这四比了,因为每两股必须成为一副对联,共四联。按对子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对。试想,一句诗找出可对之句,毕竟不是很难,若是长篇大论的句子,句句都对上联,就不太容易了。

收合--收场结束语,一般约八句之内。

以上略谈八股,言有未尽之处。个人以为八股很有趣,原本生活中还存在着八股,不说文章,便是口头也有八股,只是没有那么严谨而已,最后以一段生活中的八股结束。

如导游者向旅游人介绍:“今天游燕京八景。”(破) “八景是本市的名胜古迹,已有几百年历史”(承) “它们有的在市内,有的在近郊,游起来很方便”(讲) A景,B景 (提比) “太液秋风不易见,金台夕照已迷失”(小比) C景,D景 (中比) “卢沟加了新桥,旌门换了碑址”(后比) “进天天气很好,六景全都看了”(收)

篇6:新八股作文

写人

题目:朋友,对不起!

1、先介绍朋友的姓名,和自己认识的时间。

2、长什么样子?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喜欢做什么?有什么口头禅(平时说话最喜欢说哪一句)?

3、我们曾经是最好的朋友。后来因为什么事情我们吵架了(把整件事描写出来)。

4、后来,我认识到了我也有错,于是想去主动给朋友道歉。可是却发现他已经不计较了,可是我还是真诚地说了声:XX,对不起!

题目:我最感激的一个人。这个人是谁?描写出他长什么样子?你为什么会感激他(他帮你做了什么事情?详细描写这件事情)。你今后会以他为榜样吗?你要学习他的什么精神(今后怎样像他一样去帮助其他人)?你要怎么去努力学习,提高本领,将来为社会作贡献。

题目:我是个好孩子。我叫什么名字?我的爱好是什么?我的优点是什么?爸爸妈妈或叔叔阿姨是怎么评价我的?我经常是怎么对爸爸妈妈好的(详细描写出来,比如我怎样做家务、怎样去孝顺他们)?我经常做哪些好事(举例子)?我在学校里、班集体都有什么好的表现,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

题目:我有一个好伙伴。这个人是谁?描写出他长什么样子?你们什么时候开始认识的?他怎样帮助过你(举例子)?他都有那些优点和好的表现(在学校表现、在家里表现、公交车上的表现、你都看见他做过那些值得你学习的好事)?你今我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什么优点(比如:学习刻苦、不怕困难、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等,按照你写的内容来定好伙伴的优点)?你要怎么去努力学习,提高本领,将来为社会作贡献。

记事类

题目:让我难忘的一件事。

时间似沙漏慢慢流逝了,往事的大门已徐徐关闭。回忆往事,有苦有乐、有开心、有难过„„但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那天,我坐公车去外婆家,坐车的人特别多,我在人群中“挣扎”了很久,终于争取到了一个座位,像灌满铅的两条腿也轻松了许多。我看着窗外的风景心情也跟着畅快了。我哼起了歌曲。

就在这时汽车靠站了,上来了一位抱着婴儿的阿姨,怀里的婴儿还在哇哇的哭,阿姨还哄着说:“乖,不哭”。售票员说道:“谁可以给这位抱小孩的让个坐?”我本想让个坐的,但是一想刚才站在人群中被挤的滋味„„

我正犹豫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站了起来,“来!到我这来吧!”老爷爷站起来时明显站得不大稳,阿姨看老爷爷年纪大就说:“您坐吧,我站会儿就行了”。但在老爷爷的再三劝说下,阿姨只好坐下了。

我记得很清楚,那位老爷爷穿着一身已经过时的深绿色的旧军装,旧皮鞋上的黑皮也掉了好些。我马上站起来给那位老爷爷让了坐,老爷爷坐下后,最令我没想到的是,老爷爷竟然还对我说了句“谢谢”!这虽然只有两个字但让我很惭愧,我下了车,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让我很是惭愧,我是一名少先队员,为什么没有给那位抱孩子阿姨让座啊!老师不是常教导要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吗?那天晚上,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教育我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做。小小的让座可能反映一个人的品德。

我从这件难忘的小事中悟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多做好人好事。

题目:我爱我家

我爱我的家庭,是它让我健康、茁壮成长。我爱我的家庭,是它给予了我的聪明和伶俐。我爱的我的家庭,是它为我种下了求知的种子。不信,那你就看一下我们家的群英谱吧。

智慧而严厉的爸爸

每当我有不会的数学题时,聪明的爸爸总是来教我怎么样做。但有时我有些淘气时,爸爸又会变得非常严厉来

批评我,其时我的爸爸也不忍心伤害我,我相信所有的父母们都不会忍心伤害自己的孩子,爸爸严格的要求希望我能更好。

温柔娴淑的妈妈

每当我有不会的语文题目时,妈妈总是会来帮我,教我怎样做,每当我早上起来时,妈妈总会在在桌子上早已准备好了早饭,每当我有脏衣服需要洗的时候,我的妈妈总是主动的来给我洗,我真爱我的母亲呀!

博学多才的爷爷,千万不能小看我的爷爷,每当我有英语题不会做的时候,爷爷总是会教我怎样做,而且爷爷还常常对我说着:“读英语的时候一定要一句英语,一句汉语的读,不能光读英语而不读汉语”。我的爷爷写毛笔字也是一流的好,他只要一有时间就教我练手笔字,什么起笔呀,藏笔呀,收笔呀,回锋呀的这些的毛笔字口诀,爷爷都常在嘴边说着,而且还教我学一些写硬笔字的方法。

勤劳手巧的奶奶

我还有一个非常懂得做菜的奶奶。每当我周六周日捡我最爱吃的做。奶奶的做菜能力也是很一流的,还在海淀区内获得过一等奖呢。我的奶奶缝衣服也很在行,每当我的衣服破了时,奶奶总是来帮我缝,那水平真是天衣无缝。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好奶奶。

聪明好学的我我呢,就不用说了,你看看有这么多好榜样在我身边我能不优秀吗?我获得的奖吗,也很多,大号比赛获北京市团体一等奖,计算机比赛夺得海淀区一等奖,书法我还拿一等奖呢。哈哈!不错吧。

有这么多品学兼优的人组成一个很好的家,这个家可以想象是多么美呀!是不是你也喜欢上我们这个家了,有机会来做客吧。

(四、想象类)

1、假如我会克隆

2、假如我会72变

3、假如让我„„

4、假如我是一名„„

5、假如我的生命只剩下三天

二半命题作文:

(一、前空式)

1、_______变了(提示:要写出变的过程及原因,要表现出变的前后对比。)

2、_______的感觉真好!(提示:要围绕所填内容,突出“感觉真好”,要点明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

3、_______错怪了我。(提示: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谁错怪了我,为什么错怪我?我的心理活动怎么样?)

4、_______的滋味。

5、_______真辛苦。

6、_______真有趣。

7、_______说我长大了。

(二、后空式)

1、我发现了_______

2、20年后的_______

3、我想对你说,_______

4、这件事真叫我_______

5、谢谢你,_______

6、我眼中的_______

7、我迷上了_______

8、愉快的_______(三、中空式)

1、那是一次_______的尝试

2、我是_______迷

3、一堂_______的课

4、当_______不在的时候

5、发生在_______的一件事

6、我_______的一个人

小学经典作文题目TOP101、童年趣事

2、我的XX3、家庭**

4、我长大了

5、记一件难忘的事

6、XX,我想对你说

7、第一次做家务

8、观XXX有感

9、一件小事

10、XX年后的我其他【小学三年级】

一、《我是个____的孩子》(在横线填写词语,以“害羞”“勇敢”“爱笑”“爱学习”等,填写后再作文)题解:先认清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的特点),再讲个故事作例证。

二、《家里来了客人》题解:来了一个什么样的客人?爸爸、妈妈,还有我,怎样接待客人?可不能忘了写哦。

三、《和老师的一次对话》题解:是对话,是学生跟老师的平等交流,不能一方说,一方听。

【小学四年级】

一、《_____老师是我的好朋友》(在横线上填老师的姓)题解:写这位老师不仅教我知识,还平等地跟我交上了朋友,赞美老师对学生的友爱与民主。

二、《妈妈,你的爱让我受不了》题解:这里的爱指溺爱,指有损孩子“自立”“自主”的爱。

三、《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在横线上填入词语,如“失败”“成功”“困难”“表扬”等,再写作文)题解:写一个有关的故事,还要写此时的想法与态度。

【小学五年级】

一、《尴尬的时刻》题解:什么事让你尴尬?这时你有什么想法,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你快乐,所以我快乐》题解:由于你感到快乐,所以我快乐____哪怕我付出了也值。表达了“我”宽阔、友善的胸怀。

篇7:议论文写作新八股

*声明:此模板仅适用于议论文写作,不可不顾体裁要求乱套一气。模板写作方法如下:

1、题目的写法。

题目一定要反映出文章的体裁,切不可起一些类似散文或者记叙文的题目。一般有两种拟题方法: 第一种,指明文章论述范围

比如《论友爱》、《谈理想》、《说勇气》等等; 第二种,题目就是论点

这种写法很特别也很醒目,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读到下文会给阅卷人一种紧扣题目的大局感,比如《团结就是力量》、《重理轻文可以休矣》等等。

2、开头第一段,引出话题。(别超过90字)如果是给材料议论文,则该段必须将材料压缩到50%左右,以此提醒阅卷人考生具备概括材料的语文能力。如果是话题作文,则可随便谈论一些与下文论点有关的现象或者事实,不宜超过80字。此段结尾可以用一句设问(论点作为回答)引出下一段论点。

3、第二段为论点段。论点只需要一句(越短越好),且必须独占一段!

这是本模板效果的核心!这是一个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切记。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凡是试图让阅卷人费力寻找论点甚至不惜让阅卷人顶着酷暑归纳论点的作文,绝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及格的话就算比较走运了。

论点宁可不新颖也绝对不要有争议,更不能出现立场上的错误,否则将变成零分作文。

实在没有高水平的认识,可以选用大众化但绝对没有错误的论点--与报纸上的新闻论调一致是个可以遵循的简单原则。一败涂地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为了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而写出了一些引起争议甚至极端到错误的论点,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4、第三至第五段为分论点论述。每段150到200字(有必要的话,可以多写一段,则每段字数相应缩减)这三段每段开头的句子均为一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比如一篇谈论尊老爱幼的文章,分论点可以是: 1)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2)当今社会依然提倡尊老爱幼。

3)世界各国都把尊老爱幼当作一种道德准则。这三个分论点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论述了论点,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另一种关系是递进关系,同样以尊老爱幼举例,递进的分论点可以是:

1)尊老爱幼是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体现。2)尊老爱幼是社会风气好坏的体现。3)尊老爱幼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否的体现。

这种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依照从个人到社会再到人类的层次递进,体现了逻辑的准确与思路的清晰,给人一种高水平认识的感觉。强烈推荐在高考中使用递进方式设置分论点,效果好,得分高。分论点的句式最好使用统一的句式,比如排比。

每段的分论点写完后,就进入使用论据进行论证的阶段。论证方法按照学校的教学所教,无非有例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几种。我们可以写一些事例作为事实论证,引用相关的名人名言作为引用论证。但是这不能算是高水平的论证,每段论证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论述,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你的论证将被认为是堆砌事例和名言而毫无说服力,事实证明,自己的论述越多的文章,分数往往也越高。但是以现在中学生众所周知的贫乏的课外知识和思考能力,自己的论述从哪里来?这里有个不诚实但有效的办法,我们可以多多背诵一些名人名言--这一点显然不难办到--然后去掉说话人,把名人的论述当成自己的论述,不但有话说而且效果很好。

同时,一旦我们在某个论点上没有名言可以引用,我们也可以自己说上一句,然后冠上名人的头衔就成了名言,不过一定不要被别人看出破绽。

事实论据也可如法炮制。但是此种方法不可多用,用于救急尚可,频繁使用定会漏洞百出。

用时一定要使用生僻的名言与事例,切不可乱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资料。比如万不可说“天才是99%的汗水+1%的灵感”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否则不但贻笑大方,分数也会大打折扣。

高水平的同学可以尝试使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等等,生动形象,效果往往很好。

注意,这三段的字数要保持大体一致,不可有的段过多有的段过少。

有字数要求的作文主要靠这三段凑够字数,按800字的要求,这三段最少也要占到500字,也就是文学上常说的“猪肚”。

5、第六段要联系生活现实。(80字左右)本段可以指出论点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更可以联系时事,给人一种眼界开阔关心国家大事的感觉。比如还是谈自信,这一段就可以写自信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学习与交往中的意义,而且还可以联系神舟成功发射,正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充满自信,才在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

此段字数不宜过多,80字足够。

6、第七段是所谓辩证段。(50字左右)这一段主要是为了体现考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不必过多,几十字即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比如论点如果是“人必须学会自信”,那么有人也许会抬杠说自负也是自信,所以这一段必须指出,我们要自信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将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这样一说,文章就显得严密,给阅卷人的印象很好。

7、第八段即最后一段一定要重申论点,且尽量简短,忌罗嗦,忌训人,忌口号。

比如:尊老爱幼,从我做起。(简洁又明确)但下面这句就不行了:

让我们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吧!(训人语气太明显,感觉太假)

至此,一篇规范上乘的经典议论文就算写好了。同学们平时需要做的有三点:

一是多多记诵名人名言与伟人事迹,记得越多考场上应对能力越强; 二是重视拟题(标题一定要明确),我竟然见过没有题目的作文,结果被白白扣掉五分,痛心之余,深感莫名其妙,但愿不再有人犯此类低级错误; 三是提高思想境界

这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实乃经年累月之力,这一点上的差距,也就是为什么按相同模板写出的作文,有人能得55分,而有人只能得到40分的原因。

最后澄清一点,此模板只是工具,帮你发挥出正常水平而已,而真正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是绝对无模板可套无捷径可走的(谁说有的话就是虚假广告),只有勤学苦练这华山一条路。注意,此模板仅适用于应试,爱好真正的文学和打算当作家的同学绝不可按照此模板写作,否则贻害甚重。

附上58分的标准范文,括号中为写法解释,希望能给广大中学生朋友一个直观的认识,但愿你们每个人都能在将来的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题目: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这一点很重要,要是不允许写议论文那就不能套用,由于不看要求而失败的教训也是不少的,望切忌盲目下笔。)

作文题目:学会欣赏(这篇范文使用了题目与论点一致的命题方法,也可以按另一种方法命题为《谈谈欣赏》)

(文章采用递进式分论点。分论点一从反面写不肯欣赏的危害。)范文如下: 学会欣赏

为什么家长一再的训斥也改不掉孩子的坏习惯?为什么老师不断的指责也纠正不了学生的错误?为什么同学之间总是出口伤人,苦痛半天?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日渐昌明的时代却苦闷得如同跋涉于繁华的沙漠?(这一段用三个疑问句提出了一些很常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意义。最后一句设问引出下一段论点。)

请学会欣赏!(论点独占一段,与题目呼应。)

挑剔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绝大多数凡人都想通过指出别人的错误来使别人同意我们自己的观点,但是事实上,即使我们动用的武力,也难以使别人同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即使是那些总是落后的人也不例外。他们承认自己错了就必须面对自尊心受挫的巨大心理压力,在这一压力之下,即使他们心里服气,嘴上也难以承认。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并不懂得这一点--尽管他们自己也从不承认自己有错--他们不断的试图证明别人错了,然而得到的除了反抗和失败,什么都没有。这也许就是绝大多数家长老师与子女学生之间矛盾的根源。(点评:这段论述没有一个事例,没有一句引用,但是非常在理,相对于堆砌论据来说,实在是高水平论述。但是也许你已经发现了,是不是这些观点你都似曾相识?事实上这都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观点,书店里有很多他的书,但是我记住了,并变成了自己的话,不但效果好,而且不费力。)

懂得欣赏能迅速化解矛盾。(点评:这是分论点二,开始转到正面论述,并且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重要人物的愿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只要你找到了别人的优点,并且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重要人物,那么他的心理武装就一下子解除了。他也许会出乎意料很友善的和你谈问题,甚至承认他自己也会有做错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不但矛盾会迎刃而解,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会越来越近。如果每个家长和老师都懂得欣赏,也许很多问题都会烟消云散。(哈哈,这是卡耐基的观点,我不过是做了整合和修改而已。)

学会欣赏能不断走向成功。(第三个分论点相对于第二个又有了更为深入的递进,在解决矛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会饥饿难耐,可是对于比食物还重要的欣赏,我们怎么能几十年都不给别人一点呢?(此处是比喻类比论证。)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总是说一个人像猪,他就会真的打起呼噜来。”(此处是引用论证。)相反,你欣赏一个人,他就会像你希望的那样变得成功。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大家不断向一个一直被认为很笨的女孩献殷勤,不断的称赞她的优点,不断的以欣赏的口吻赞美她。不久,奇迹竟然发生了,她一下子变得聪明了,而且出落得可爱动人。(此处使用了举例论证,一个例子,几十个字就够了,切忌长篇大段。)亲爱的家长与老师们,不要再以恨铁不成钢为自己的挑剔辩护了,每一个真正懂得爱与教育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成功,就不要吝惜您廉价却又弥足珍贵的欣赏吧!(这一段使用了例证与引用,但是恰到好处,毫无堆砌之感。至此主体论述段落结束,三段字数基本一致。)

在我们的社会日益文明开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颗能够真诚欣赏别人的心,以一种不再挑剔与抱怨的喜悦态度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互相尊重,亲子之间才会互相理解,夫妻之间才会互相爱恋,朋友之间才会互相支持。(联系现实,目的是让论述更深入,让观点有社会价值,但别超过100字。)

当然,欣赏绝不是盲目的,它与恭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发自真心,毫无做作夸张之感,唯有真诚赞美之意。后者却出自牙缝,虚伪而又过分。(这一段为辩证论述,区分了欣赏与恭维,严密全面。)

学会欣赏,发现幸福!(重申论点,简洁明确。)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学会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学会欣赏我们幸福的生活吧!(俗)范文二: 坚守生命的责任

“责任重于泰山”,生命因责任而沉稳,生命因责任而崇高,生命因责任而永恒。“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每一位有志之士,都应该带着责任上路。不管春和景明之季,还是浊浪排空之时,都要做神圣责任的坚守者。

坚守生命的责任,成就人生辉煌。

立身基层,兴村富民,这是沈浩的责任。有了这个责任,才有了他与小岗村六年的不离不弃,才有他在小岗村六年的默默奉献,才有了小岗村工业、商贸、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才让小岗村跻身于“中国十大名村”之列。坚守责任,让他成为感动中国、践行信念的村官;坚守责任,让他赢得了小岗村人颗颗鲜红的手印;坚守责任,让小岗人用感恩的热血为他书写不朽的碑文。

科技强军,爱国图强,这是宋文骢的责任。有了这个责任,才有了他一生的献身奋斗,一生的孜孜追求,一生的兢兢业业;有了这个责任,中国才有了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歼-10的英姿飒爽飞过天空。强军爱国的责任,仍然涌动在宋文骢的心胸,注入了钢铁雄鹰。人生之树,已挂满硕果,然而,宋文骢心怀责任,仍在路上……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

拥抱大海,为国争光,这是翟墨的责任。有了这个责任,才让他直挂云帆,奔向大海的怀抱。2007年月1月6日,翟墨从山东日照起航。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的岛屿。他航行了二万八千三百海里。2009年8月16日,他终于从东方归来,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坚守责任,他在两天半时间里,历经惊涛骇浪,战胜风雨险阻,终于获得了成功。

坚守兴村富民的责任,让沈浩成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坚守科技强军的责任,让宋文骢成就了钢铁雄鹰;坚实为国争光的责任,让翟墨成就了航海的奇迹。让我们踏着时代的足迹,肩负起生活的责任,绘就壮丽的人生画卷。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固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范文《我爱这时代》就是典型的八段论

我爱这时代

我也偶尔会在文章里,畅想未来斑斓的图景;我也偶尔会在白日梦中,痴想如果我回到古代会有怎样的奇遇。但是如果时光穿梭真的能够实现,如果有人邀请我迁居到另一个时代,我一定会坚定地告诉他:我不愿意。

因为我爱这个时代。

我爱这个时代,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电视、电脑、洗衣机,习惯了和好友在电话上的闲聊或讨论,习惯了家门口的菜市场,习惯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更多的,已经融入血液,成为深深的依恋。我无法想象,我该怎样与古人谈论维生素或是微积分,也不知如何才能使他们接受自由乃天赋人权。我也无法想象,未来的世界究竟会怎样发达,又会怎样问题重重?我接受了这时代的滋养与教诲,注定了我对这时代无尽的依恋。

我爱这时代,因为这时代充满美与机遇。虽然,这时代里有着像药家鑫杀人、小悦悦遭遇冷漠路人、动车事故、食品安全屡出问题等危机,但这时代里也有“最美妈妈”、“最美大妈”、“最美老外”等等真善美的典型。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投身社会公益,从争当志愿者到支教助学到为环保人权奔走呼吁,他们的身上彰显了品格精神之美,也让人看到,我们的舞台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梦想的自由。当我看到“菜花甜妈”站在舞台上羞涩而自信地唱出《送你葱》,当我看到18岁少年已经在华为基因中从事喜欢的研究,我知道,这个时代如此美好,这个时代梦想更近,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机遇无穷!

我爱这个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来到我们的肩上。我们从降生之时起,就承载了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期望。我们也无数次构想过自己的事业,遥望过自己的理想。只有我们能继承父辈的事业,只有我们能为后辈的幸福奠定基石。这份光荣的使命让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心怀自豪!这个时代,既是我责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

我为这个时代而激动自豪,我为这时代而梦寐思忖。纵然还有千千万万个别的时代,它们自由热爱它们的赤子。我爱这个时代,我的根、我的梦、我的责任所在!

【评语】这是一篇考场高分作文。此篇文章的亮点有三:一是观点切题,层次明晰。文章从原材料的引伸义出发,建设性地提出“我爱这时代”,符合命题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围绕“我的根在这里”、“充满美与机遇”、“责任已在我肩”等三个层次来展开,条理明晰,对其原因的探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二是语言凝练,富有概括性。比如文中的第三段,在论述“我的根在这里”的观点时,该考生形象地搜取了“电视、电脑、洗衣机、电话、菜市场、公交车”等意象,全面而生动地传达了“这个时代对我的滋养与教诲”.在第四段,该考生在援引材料时,也是言简意赅,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的。

三是行文自然,情感真挚。小作者没有空洞的议论,无谓地抒情;而是时时将“我”、“我们”切入到行文中,在冷静客观地叙述中针对议论,传达了一种对时代的深切的“爱”,令人动容。(点评:佛山三中高级教师胡兴桥)议论文段内结构形式 学会欣赏

形式1 挑剔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绝大多数凡人都想通过指出别人的错误来使别人同意我们自己的观点,但是事实上,即使我们动用的武力,也难以使别人同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即使是那些总是落后的人也不例外。他们承认自己错了就必须面对自尊心受挫的巨大心理压力,在这一压力之下,即使他们心里服气,嘴上也难以承认。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并不懂得这一点--尽管他们自己也从不承认自己有错--他们不断的试图证明别人错了,然而得到的除了反抗和失败,什么都没有。这也许就是绝大多数家长老师与子女学生之间矛盾的根源。(点评:这段论述没有一个事例,没有一句引用,但是非常在理,相对于堆砌论据来说,实在是高水平论述)形式2

学会欣赏能不断走向成功。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大家不断向一个一直被认为很笨的女孩献殷勤,不断的称赞她的优点,不断的以欣赏的口吻赞美她。不久,奇迹竟然发生了,她一下子变得聪明了,而且出落得可爱动人。亲爱的家长与老师们,不要再以恨铁不成钢为自己的挑剔辩护了,每一个真正懂得爱与教育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成功,就不要吝惜您廉价却又弥足珍贵的欣赏吧!形式3

学会欣赏能不断走向成功。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总是说一个人像猪,他就会真的打起呼噜来。”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大家不断向一个一直被认为很笨的女孩献殷勤,不断的称赞她的优点,不断的以欣赏的口吻赞美她。不久,奇迹竟然发生了,她一下子变得聪明了,而且出落得可爱动人。亲爱的家长与老师们,不要再以恨铁不成钢为自己的挑剔辩护了,每一个真正懂得爱与教育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成功,就不要吝惜您廉价却又弥足珍贵的欣赏吧!形式4

学会欣赏能不断走向成功。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会饥饿难耐,可是对于比食物还重要的欣赏,我们怎么能几十年都不给别人一点呢?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总是说一个人像猪,他就会真的打起呼噜来。”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大家不断向一个一直被认为很笨的女孩献殷勤,不断的称赞她的优点,不断的以欣赏的口吻赞美她。不久,奇迹竟然发生了,她一下子变得聪明了,而且出落得可爱动人。亲爱的家长与老师们,不要再以恨铁不成钢为自己的挑剔辩护了,每一个真正懂得爱与教育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成功,就不要吝惜您廉价却又弥足珍贵的欣赏吧!形式5

学会欣赏能不断走向成功。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会饥饿难耐,可是对于比食物还重要的欣赏,我们怎么能几十年都不给别人一点呢?(此处是比喻类比论证。)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总是说一个人像猪,他就会真的打起呼噜来。”(此处是引用论证。)相反,你欣赏一个人,他就会像你希望的那样变得成功。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大家不断向一个一直被认为很笨的女孩献殷勤,不断的称赞她的优点,不断的以欣赏的口吻赞美她。不久,奇迹竟然发生了,她一下子变得聪明了,而且出落得可爱动人。(此处使用了举例论证,一个例子,几十个字就够了,切忌长篇大段。)亲爱的家长与老师们,不要再以恨铁不成钢为自己的挑剔辩护了,每一个真正懂得爱与教育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成功,就不要吝惜您廉价却又弥足珍贵的欣赏吧!(这一段综合使用了喻证、例证、引用、对比,论述形式多变,使枯燥的议论显出一丝灵动)形式6

学会欣赏能不断走向成功。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大家不断向一个一直被认为很笨的女孩献殷勤,不断的称赞她的优点,不断的以欣赏的口吻赞美她。不久,奇迹竟然发生了,她一下子变得聪明了,而且出落得可爱动人。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总是说一个人像猪,他就会真的打起呼噜来。”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会饥饿难耐,可是对于比食物还重要的欣赏,我们怎么能几十年都不给别人一点呢?亲爱的家长与老师们,不要再以恨铁不成钢为自己的挑剔辩护了,每一个真正懂得爱与教育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成功,就不要吝惜您廉价却又弥足珍贵的欣赏吧!形式7

学会欣赏能不断走向成功。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会饥饿难耐,可是对于比食物还重要的欣赏,我们怎么能几十年都不给别人一点呢?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总是说一个人像猪,他就会真的打起呼噜来。”相反,你欣赏一个人,他就会像你希望的那样变得成功。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大家不断向一个一直被认为很笨的女孩献殷勤,不断的称赞她的优点,不断的以欣赏的口吻赞美她。不久,奇迹竟然发生了,她一下子变得聪明了,而且出落得可爱动人。结论:

1、分析和材料同等重要,不可通篇分析,更不可堆砌材料。

2、喻证、引用尽量靠前,例证靠后,论述完毕后要有结论。练习:

请从喻证、例证、引用、对比这四种论述形式中任选两种,改造下面的片断

篇8:浅析八股取士

作为一个上下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很早以前就有了关于选拔人才的考核制度,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据史书记载,当年尧欲禅帝位于舜之时,“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这应该是史书记载有关中国古代最早的选拔人才的考核制度。

而这以后,历朝历代为了更加有效地选拔人才以充实官员队伍,从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又采取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一系列考核制度。如:夏、商、周时期的世官制,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皇帝征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等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朝代的更迭,考核制度也在不断地演变。至隋朝创立科举制后,一千多年来,各朝各代不断地完善与发展科举制,使其成为自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间朝廷选拔人才的最为主要的考核制度。而至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统治阶级为了使自己的统治更加牢固,八股取士成了科举考试的主要形式,直至1905年废除。而八股取士的采用也标志着科举考试走向崩溃的边缘,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创造力近于迟暮。

二、八股取士之来由

中国自隋唐以来所采取的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制度在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此,八股取士成为明清年间采取的一种选拔人才的主要考试制度,它以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的八股文为固定的考试文本。所谓八股文,《明史·选举制二》解释说:“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亦有“时文”、“时艺”、“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之称,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共八部分组成;而自起股至束股四股为文章正式议论之主体,在这四股之中,每股又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相互组合,主要为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以求做到文字的繁简和声调的缓急之对仗,共合八股,所以谓之八股文。

三、八股取士之成因

自古至今,在任何一个国度任何一个时段里,统治阶级总是在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殚精竭虑,他们总是试图寻找一种可使其统治永远牢固不灭、万里江山永远安然不崩的神奇方法,就像秦皇汉武寻觅长生之术一般;可是,他们却总是陷于求之无获的悲戚之中,因为人的自生自灭,王朝的兴盛衰亡,始终如一,无法变更。由是,他们不得不从维护其统治的官僚体系中寻找一道可以滋生江山永固之希望的缝隙。这样,他们就顺藤摸瓜寻到了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制度的头上了。此时,不用给他们任何建议,他们也知道该怎样做了———将多少年来选拔建设型人才的科举转变为选拔忠顺奴仆的固国之策。当然,他们也会将自己的这一创见作为一大奇举而乐在其中。

此外,世间万物都遵循着一条同样的成长规律:诞生—发展—繁盛—衰弱—消亡。科举考试制度也很难逃而避之,它的整个发展过程恰好印证了这条不可磨灭的规律,隋之创立,唐之发展,宋之繁盛,明之衰弱,清之消亡。因此,当科举制被内外力量推向顶峰的时候,它必然会如同耀眼的彗星一般在历史的沉寂夜空中画上一道美丽的光弧后迅速陨落,直到钻入深邃的土地,留给人们的只是美妙的回忆。

四、八股取士之影响

对于士人来说,统治阶级继续沿用隋唐以来的科举取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可以不受门第高低身份贵贱的限制,通过公平的竞争择优而录,这无疑为他们进入仕途改变卑贱的命运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同时,对于统治者来说,采用八股取士也是对科举和整个皇家王朝的一大贡献,因为他们在对经济、政治、军事掌握着绝对的控制权的基础上,大大加强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从而消解了知识阶层内部所蕴藏的巨大反抗力量。

可是,即便通过八股考试的士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中的多数人在追求仕途的道路上已经被人为地扭曲了;他们逐渐丧失了朝气与创造力,逐渐迷失了主我与天之神性,他们逐渐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成为维护皇族统治的神兵利器。而这无疑是八股取士的最大弊害,因为它不仅禁锢了士人的思想,而且直接将中国人的创造力逐渐抹杀掉了,这样的结果是使中国逐渐从“天朝上国”转变为“东亚病夫”。

八股取士为何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呢?首先,是由于八股取士这种识记的模式太过单调,太具有抹灭创造性的魔力。这种任何阶层的人都可以参加的公平考试,对人们的诱惑力太大了,尤其是那些长期处于社会底层备受压迫的人为了摆脱自己卑贱的命运,做得人上人,就致力于死记硬背儒家经典,追求金榜题名,一旦试中,便可光宗耀祖,加官晋爵。对于他们来说,八股取士可能就是那个充满着神奇诱惑力的六合彩,尽管命中的几率不是很高,可是一旦中彩,那便是一夜暴富。他们只会如同痴迷于彩票的人一样,绝大多数最后只是荒废终生,徒劳无获。其次,因为它是选拔治国人才的主要制度,一个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那些治国之才的手中,而国家的盛衰与他们紧密相连。当一个国家的治理者被泯灭了理智与创造性后,他们只能是埋首故纸堆,使整个国家万马齐喑,毫无生气,恰如阴风飒飒,死气沉沉。

五、结语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才是其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基,没有它,只能是任人宰割;而对于一个人来说,独立的知识和道德体系是成就其造世伟业的必具之器。

但是,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培养人才的重要制度,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其所需要的人才;考试制度是国家政权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它为学校培养的人才提供了相应的出路。两者之间虽独立而并举,相辅相成,可是,学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考试制度的一种附庸,被迫适应着考试的各种需要,它会根据考试的各种要求而采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所以,一个国家若想成就其自身的强大,就必须采用非常科学的考试制度,促使其学校形成一种兼容并包、自由开放的教育机制;同时,应以八股取士作为前车之鉴,决不能泯灭国人的天性与潜力。而作为一个自然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使命与追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自己独立的品性,始终保证自己的那颗好奇心永不褪色,始终保持自己的创造性永不凋败。

八股取士只是中国古代人才选拔考试这段历史天空中的一场阴霾,它不会永远笼罩在人们的上空,因为地球始终围绕着太阳运转,耀眼的光芒终有穿透阴霾重照大地的时刻。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岳麓书社.

[2]刘海峰.中国考试发展史[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

篇9:八股文闹出的心酸笑话

有学者认为八股戕害学问

很多学者都认为八股这个东西败坏人心,戕害学问。比如顾炎武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廿一史废。”他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坑儒。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还引了一首道情:“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政府对八股其实也不满意,觉得确实不太实用。乾隆年间,两次有官员提出废除八股,以匡时弊,争论一度非常激烈,但一时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替代方案,八股文才一直延续到清末。

普通读书人也有牢骚。他们的牢骚倒不是八股文实用不实用,而是“你看张三那个熊样,写的文章狗屁不通,为什么他考中了而我却没有?还不是考官没眼”。蒲松龄考了一辈子,要不是老婆拦着,他五六十了还想跟孙子结伴赶考。为了励志,他书斋里还挂着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折腾出这么大动静,结果还是什么都没考上。

最后,蒲松龄拿起笔做刀枪,将满腔怒火倾注在《聊斋志异》里。书里有多篇故事都是痛骂考官,说他们比瞎子都不如,越是屁味儿十足的文章他们越喜欢,还说他们死后要下地狱遭报应。其实,蒲松龄所有的愤怒就是一句话:“考官为什么把我给漏了?”

冯梦龙考了几十年也没中

当然,除了蒲松龄这样愤世嫉俗者之外,考生中也有乐观主义者。比如考生许儁去南京赶考时,在家书里写道:“我一到南京,饭量大增。早晨三碗,中午三碗,晚上三碗。如此吃饭,精神安得不足?如此精神,考试安得不中?赶快修垒院墙、油刷大门,家里的两个娃崽,要赶紧打点,学学怎么做公子阔少!”

其实公平地说,相对而言,八股文考试还是比较公平的。后来的专家们仔细分析过八股文。他们认为,跟策论之类的文体比起来,八股文在甄别考生的文字水平、知识储备方面,还是有优势的。但是再怎么说,它也是个主观性测试,没有一个精密尺度。所以,考试结果还是可能不太合理。

明朝的冯梦龙,除了编写《三言》以外,还是个八股文大家。他出版了《麟经指月》、《春秋衡库》、《别本春秋大全》、《四书指月》等八股文指导书,风行海内。读者致文赞美道:“在本坊如获拱璧,愿海内共宝夜光。”这位巨牛,指导了这么多考生,自己却一口气考了46年,连个举人都没混上。冯梦龙给我留下的印象,就像一个穷困潦倒、衣不蔽体的成功学讲授大师。现在我在书店里看见《教你如何成功》这样的书,脑子里有时会莫名其妙闪过冯梦龙的形象。

这样的文章如何能中

所以,当年考生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论文容易论出笑话来。清代笔记里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退休的翰林,后半辈子的人生最高理想就是让儿子中举,天天起早贪黑地辅导儿子做文章。他特制了一把铁戒尺,儿子要是写得不好,就拿戒尺狠揍。后来儿子赶考回来,把自己考场上的文章抄给爸爸看。老翰林左手持卷,右手提着戒尺,仔细阅读。读了第一段,大喝:“破题这般荒谬,如何能中?该打!”照儿子脖子上一戒尺下去,打得儿子哇哇大叫。读了第二段,大喝:“承题如此松散,如何能中?该打!”又是一戒尺……一篇文章读下来,儿子脖子鲜血淋淋。不料,这时忽然有报喜的冲入家门:“少爷高中了!”

老翰林冲上前去,捧着报条,左一眼右一眼上一眼下一眼,看了两百多眼。然后放下报条,背着手仰视苍穹,陷入沉思。良久后,他缓缓道:“这是云。”然后低下头看看,“这是地。”看看身上,“这是衣服。”然后一声大喝,“这说明我不是在做梦!”

他叫上儿子,急急跑进书斋重新阅读儿子的文章。儿子恐惧地看到他依旧左手持卷,右手提戒尺。老翰林重新阅读第一段,读完后击节而叹:“破题别开生面,石破天惊,怎能不中?没看出来,该打!”然后照自己脖子上一戒尺。读第二段,叹道:“承题丝丝入扣,别有深致,怎能不中?没看出来,该打!”又是一戒尺……

篇10: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是什么

八股取士,明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中举的知识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但是,这些人很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迂腐儒生。

篇11:批评与自我批评新八股

1、理论学习不够驾驭全局的能力不强。虽然也读了不少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方面的书籍,但结合实际少,遇到具体问题有时手忙脚乱,不知如何下手。

2、党性修养不够,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强。自己比较注意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但汁社会和党内一些不良现象有时不敏感,有时又缺乏斗争的勇气。

3、脾气急躁,心直口快,时工作只要求结果,不考虑过程中的困难,恨铁不成钢,有时批评同志不太讲究方式方法。自己说完就忘,但还是无意中伤了一些同志的心。

4、工作原则性太强,灵活性不够,显得过于古板、严肃,让人不好接近,失去了很多了解信息的渠道。

5、工作中容易犯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有一言堂倾向。这几年工作干顺了,想为群众做的事基本都做成了,有些骄傲自满,与班子成员沟通不够。

6、生活不太注意小节,有陪客吃喝的现象。不少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应酬,有些还是自己构腰包,但影响总是不太好。

7、平时忙于事务性的工作,下基层偏少,深入调研不够,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同党的要求也有一定差距。

篇12:《反对党八股》读后感

第二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还是说教育,因为自己比较熟悉一点。动不动就拿出某某主任、某某书记的话来当靠背,好不要脸,要么啰里啰唆,含糊其辞,要么满目张狂,一语拒绝,仿佛自己很有权势的样子。另外在学术方面,从不论取得了怎样的影响,不论给人民和国家做出的贡献,却往往只是拿论文的数量来吓人,而论文究竟是如何来的,必然绝口不提,因为很假。

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主席当时所说的“无的放矢”,是指许多人不按照历史的人民的知识构成和水平,往往乱发演讲,乱贴文章。这跟现在没什么区别,什么“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养猪”,这等口号皆能归入此类。其实近些年来,我们都能够感受都得到,像诸如余华、路遥这类讲述人性,描述普通人生活的作家已经非常非常少了,相反,刻画虚幻血腥、脱离人民实际生活的东西却多如牛毛,文学谁来拯救?

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没有思想的东西自然会令人觉得贫瘠可怜。许多志于文字工作的人,不去接触大众的生活,却又总是幻想着要写出伟大的作品,岂不可笑?还有一些“指导”大学生学习和规划生涯的书籍,里面的东西貌似是在教人如何登上高位,如何谈对象,如何不挂科,完全抛却了大学精神,作者在那里胡乱说一通,看似天花乱坠,其实害人不浅。

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就是一个会必能说上个七到八条,每条又包含四到五个小点,内容不多,形式却够吓人。或者左一个理论,有一个定理,弄得人云里雾里,自己却陶醉欣喜。自己没有态度,尽是搬出些典籍,还常常糊弄大众,挑战人们的智商。但问题在于,现在的很多杂志社,竟奉此类文章为上作,悲哉!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这跟第七条“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和第八条“传播出去,祸国殃民”一脉相承,无需多说。最后,作为一个预备党员,我想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望各位自重。

《反对党八股》一口气看完了毛泽东写的《反对党八股》,觉得他实在是写得好,一语中的,揭露了许多官方文章的本质。而这种官方文章,不仅50年前的中国有,50年后的现在,同样的毛病仍然泛滥。

许多官方的文章,呈现的就是“党八股”格式;许多领导发言,发表的就是“党八股”式言论。我们的很领导似乎没有学会用群众的语言说话,似乎也没有学会根据事实来发言。形式化、教条式的条条框框仍然充斥在党的各种系统里,情况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好转。下面请先允许我引用毛主席的“党八股八大罪状”,对这些毛病进行一个简单的批判吧!先说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再看看许多政府文件、党的刊物,难道不是又长又臭吗?尤其是许多领导的发言,说那么多的客套话,兜了那么大的一个圈,好不容易终于回到会议主题上来了,下面的人真的乐意听吗?这不是浪费别人的时间吗?至于第二条“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看看我们的许多政府公文,难道不是这样子吗?不把一件事说得清楚,反而像磊转头一样把这件事包装起来,这种官腔实在让民众反感。

如何才能停止党八股流毒继续在全社会祸害呢?其实大家都很明白的,就是要实事求是。如果能做到实事求是,就能避免成套的空话,就能抛开无用的装腔作势,点击重点,直击本质问题。如果能做到实事求是,就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脚踏实地地调查研究,不会出现言论的谬误或得出错误的方向。如果能做到实事、求是,就能在需要考虑到群众时充分到考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就不会发生党和群众间的不理解,就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既然大家都明白应该实事求是,出现类似“党八股”的错误是不正确的,那为什么还犯呢?我认为是没有一个有效的评判、监督和检查机制。很多情况下,这种评判、监督和检查机制都掌握在那些编撰“文章”的人的手里了,因而类似“党八股”盛行仍是家常便饭。比如说吧,即时是撰文激烈批判党八股的毛泽东本人也会犯错误,否则“四人帮”为什么会盛行呢?“文革”期间的夸张言论难道毛主席不知情吗?由此可见,个人的判断力是有限的,即使致力于履行“实事求是”原则的人也会犯错误。更别提一些人本来就作风不正,不负责任,本身就走在“实事求是”的对立面了。因而要纠正党八股的作风,根本上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评判、监督检查的机制,帮助同志们正确改正毛病。毛主席在50年前就做过指示,“一定要把党八股和教条主义等类,彻底抛弃”。

虽然至今仍未成功抛弃党八股之类,但至少他教会我们一个道理:“说到容易,做到难。”重读毛爷爷的《反对党八股》,或许能让每个党员都更端正态度,反思自己,从思想到行动,从自己到他人。而在党内宣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构建评判和监督的有效机构,软件硬件同时抓,或能让前路不再漫漫,真正实现“彻底抛弃党八股”的理想。

八股文作为一种文体,已随着科举制度一起消亡了。但其作为对一种死板格式化的文章的代称,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毛主席的《反对党八股》,是谈的延安时期冗长无物的文风的问题。时至今日,读这篇文章,却依然感到亲切,真是一大悲哀。

这种八股文的最大炮制者是传媒,尤其是电视,“我选择,我喜欢”;“我运动,我健康”;“我……”这些满是垃圾的广告毁了明星,也毁了一个品牌想一想,假如耐克鞋只会把乔丹请出来,面无表情地说一句:“iloveit,ichooseit.”恐怕一半乔丹迷要吐血。比广告更令人惨不忍睹的是电视剧。一部《还珠格格》已经太长太滥了,现在打开电视机,可好,碰见古装片必称“格格”,清朝皇室简直堪为人口膨胀的表率厂。而且,不论是康熙、雍正、乾隆、唐太宗、唐玄宗,一律摆出同一副脸孔,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微服下乡和谈自由恋爱。这样糟践历史,我们不愧是21世纪新一代。

除了这些,流行文化中还有许多许多类型的八股文:空洞无物、大同小异的歌曲(从歌词到曲调);空洞无物、大同小异的散文、小说(典型的是网络文学);空洞无物、大同小异的名人传记(所谓殊途同归是也),等等。这些八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实在为害不浅。我不妨按毛主席的方瓶一数:

第一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第二条罪状:撒娇作痴,借以媚人。

第三条罪状:大包大揽,乱抓对象一一心想迎合所有人的趣味,自己就失去了趣味,也降低了别人的趣味。

第四条罪状:语言无聊,像个文盲。语言“通俗”到低级,无一字需要费脑筋。文字本当是精心的创作,但在“八股”那电,已是同一模式的爆炸了。

第五条罪状:乱七八糟,如大杂烩。人物身份、语言都是如此,没有角色定位。

第六条罪状:不负责任,到处害人。害的不仅仅是观众,也是群体文化空气,包括历史。但愿我们的孩子们不要以为康乾盛世就是格格加太监。

第七条罪状:流毒民族,妨害发展―我主要指文化发展。

第八条罪状:传播出去,有辱形象―听说《还珠格格》最近在韩国热播,我听了浑身发抖。

上一篇:用德才兼备造句下一篇:沪三年级数学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