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反对党八股有感

2024-05-04

读反对党八股有感(精选2篇)

篇1:读反对党八股有感

反对党八股・.示例之一.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在批判错误中阐述正面主张,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生动活泼优美丰富的语言手段。

2.认识党八股的罪状及其危害,培养、树立马克思主义文风。

教学时数安排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题解;朗读课文;分段;讲读分析讨论党八股第一条罪状。

教学内容与步骤

1.题解: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讲演,是继《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后的又一篇重要的整风.文献。

当时,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肃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恶劣影响,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开展了全党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形式死板的文体,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其内容空虚,立论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不许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只能重复搬弄儒家教条,敷衍成文。八股文是封建统治者愚弄和奴化知识分子的手段,是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

五四时期,很多留学生从欧美日本回国,说话写文章只知生吞活剥地搬弄外国的东西,一些浅薄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染上了这个毛病,形成了新的八股――洋八股;这种毛病传染给共产党内的一些人,就产生了党八股。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或宣传工具。

全文共有五个部分。课文选自第三部分,主要是列举党八股的种种罪状,对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揭露。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典范。

2.教师范读或指定同学朗读课文。读前提示:

(1)准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2)文章列举党八股的八条罪状,每条都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看上去整齐醒目。而列举的每条罪状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问题,有文章内容,有表现形式……考虑一下每条各侧重哪方面来说明问题的。

3.启发学生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指出党八股有八大罪状,引出对党八股罪状的分析批判。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列举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分析其危害并指出纠正的方法。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阐明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列主义新文风的重大意义。

板书(可预先写在小黑板上):

4.分析党八股第一条罪状。

提问:党八股那么坏,况且还有八条罪状,我们为什么不说“禁止党八股”而说“反对党八股”呢?也就是说用“禁止”这个词好,还是用“反对”这个词好?

明确:用“反对”一词好。因为党八股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这是很难用行政命令禁止的,实行上也是禁止不了的`。可见用词要反复掂量,仔细斟酌。

提问:可是课文在说明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时,有一句话是“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讲“空话”不也是思想意识问题吗?课文却用了比“禁止”分量更重的词――“禁绝”,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作者在文章中强调,在战争时期,不论前方后方,时间极其紧张,工作特别忙,文章长无人看,报告长无人听,因此,“禁绝一切空话”是十分必要的。再有,“禁绝一切空话”,也只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种从严的要求,并非真正从行政命令上或法律上规定予以“禁绝”。

提问:课文怎样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

明确:课文先提出本段论点:“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接着分析批判“空话”的两种表现形态:第一是长而空。长而空的后果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其产生原因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然后以斯大林的演说为范例,一褒一贬,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第二是短而空。先承上启下,辩证地指出短而空也不好,因为“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紧接着用长篇巨著《资本论》作为例证,并引用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说明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最后得出结论: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这段文章总的论证方法是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但在论述具体问题时,又具有各种不同的论证特点:

用典型事例论证: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

引用论证: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正反论证:《资本论》与有些老爷的长文章。

比喻论证:长而空的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是怎样分析批判党八股的第二至第五条罪状的。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讲读分析党八股的第二至第五条罪状,重点突出第四条罪状和“学好语言”的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分析党八股第二条罪状。

(1)提问:在这段课文的开头,作者将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与第二条罪状作了比较,得出怎样不同的判断?为什么?

明确:①两个不同的判断:“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②两个不同的判断,揭示了错误的性质有轻重之分。后者比前者理应受到更严厉的批判。

(2)让学生朗读课文(从“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至“简直是无赖了”),并考虑:在这段课文中作者用了哪些色彩极强的词与句式来强调“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比“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更坏?

明确:课文用“毒素”“无赖”等词,用“不只……而且……”“不但……简直……”等层递的句式来强调“装腔作势,借以吓人”之坏。

提问:能不能将“毒素”换成“因素”,将“无赖”换成“无聊”?为什么呢?

明确:这两个词都不能换。“毒素”,原指某些物质所含的有毒成分,用在课文中充分说明“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是有腐蚀作用的害人东西。“因素”却不含有这个意思,是中性词。“无聊”与“无赖”尽管都是贬义词,“无赖”还含有“无聊”之意,可还是有区别的,“无聊”仅指空虚无意义而令人生厌,“无赖”主要还含有强横无耻、刁钻泼辣、蛮不讲理的意思。课文用“无赖”一词极写“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恶劣行径,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文风强烈的憎恶,再联系下文对此种恶劣文风的尖锐批判来看,就非用“无赖”一词不可了。

(3)要求学生简单说明课文论述党八股第二条罪状的论证过程和使用的论证方法。

明确:这段主要讲的是.写作态度问题,分4层论述。第1层,提出论点: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第2层,分析党八股的虚弱的本质。课文指出恶劣文风是“无赖”之后,引用鲁迅的话对这种文风进行批评,再用正反论证的方法指出科学的东西不怕批,而党八股却害怕驳。第3层,分析党八股的错误手段,说明写文章做演说,要有严肃的科学的态度。这一层用列举《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的方法揭露党八股的错误。第4层,强调写文章、做演说要靠马列主义真理,小结上文。

2.分析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

提问:课文分析批判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时,列举了“工”字写歪、“人”字加撇的例子,进而批判了“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错误,阐述了群众观点的问题。假如这个例子换成一篇“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文章或演说将如何呢?

明确:假如将上述例子换成文章或演说,势必造成引文过长,结构臃肿庞杂;另一方面,“工”字写歪、“人”字加撇这个例子是十分典型的,请想一下,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写得如此复杂而使人看不懂,如让写字的同志来写文章,做演说其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我们在选择例证时要力求典型,力求以小见大,以一当十。

3.讲读分析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

(1)指定同学朗读这部分课文,其余同学考虑如何划分这段的层次。

板书:

第1层:指出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第2层:指出语言无味的八股调的危害性。

第3层:分析学习语言的必要性和途径,提出医治党八股语言病症的方法。

第4层:阐述作宣传工作必须学习语言。

(2)提问:课文把党八股比喻为“小瘪三”,这样比好在哪里?

明确:课文说党八股像“小瘪三”,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一是将抽象的党八股变成习见的具体形象。二是瘪三那副干瘪肮脏、面目可憎的模样,会激起读者厌恶、憎恨的感情。

(3)提问:普通知识分子语言乏味“那是难怪的”,为什么我们做党的工作的同志不学群众语言就不行呢?

明确:因为我们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

提问:由此可见学习语言与群众有关,亦即与我们的服务对象有关。那么,在前面课文里,作者是怎样阐述这个问题的呢?

明确:要求学生齐读课文(从“射箭要看靶子”至“是万万不行的”)。

(4)提问:作者号召我们向人民群众、外国和古代学习语言,但具体怎样学是各不相同的,请分析比较不同在哪里?

明确:第一,主次不同。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是为主的,是源。学习外国和古代的语言是次要的,是流。第二,

篇2:读反对党八股有感

一、“党八股”在当代新闻宣传报道中如同毒瘤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的讲演中列举的“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而当下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不少新闻报道仍是这样,大的一二三四标题下面,还有小的一二三四,报纸新闻里有一二三四,广播电视新闻里也要一二三四;官样文章动辄几千字、播出来六七分钟,空洞无物的报道让读者和观众不愿看,听众不愿听。

“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如今一些媒体的报道也是如此。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就言必称“领导重视”“要求严查彻查”,却不去调查事实真相,不弄清楚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甚至主观臆想,上纲上线。

“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一些新闻报道不考虑受众需求,或名词术语一大堆高深莫测,或公文体、数字体让人难以接受。

“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当今的新闻采访,不少记者、编辑走上有余、走下不足,瞧不起普通群众,采不来鲜活的新闻,说不出鲜活的群众语言。

“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我们的新闻报道有春夏秋冬唱“四季歌”的传统。应时应景的“四季歌”是新闻吗?新闻宣传的本意是使人民群众更加明确地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知晓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可如今某些记者、编辑把写报道、发新闻只当做了“挣工分钱”。

“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某些新闻记者采访只走机关,不跑基层,看似对领导负责,其实是贻害无穷,更不必说对群众如何尽责了。

如此新闻文风正如毛泽东同志批判的那样,第七条罪状是流毒全党,妨害革命;第八条罪状是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南方日报》当年刊发有关非典疫情报道的初衷,是想告诉读者“党和政府如何重视,事情如何得到了有效控制,请不用担心”。但如果那时我们的记者能够像今天这样走基层,以众多生动的细节和事例来报道非典疫情,那我们的读者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殊不知那样空洞无物反而让人有所担心。如此看来,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多么地重要,回答“依靠谁”“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是多么地迫切。

二、铲除“党八股”毒瘤的唯一途径:回答好“三个谁”,开展好“走转改”

回答好“依靠谁”的问题,必须“走基层”。“走基层”是对新闻真实性的重新倡导,对新闻事件真相的切实观察。坚持“三贴近”,从社会实践和广大群众中采集第一手材料,体会百姓生活的喜忧,把握群众思想的脉搏,才能写出深切感受群众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感人报道。“走基层”要求我们要转变居高临下的心态,贴近群众、学习群众,拜群众为师;要学习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巧用网络语言,以提升媒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只有“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学习人民才能影响人民。

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就得“转作风”。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这些年来媒体到底丢掉了什么?为什么虚假信息、虚假新闻充斥报刊和网络?为什么娱乐化能够侵蚀新闻媒体?媒体不能被市场或某些利益集团所绑架,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真实,不溢美、不掩饰,老老实实为百姓分忧,认认真真替群众解难,营造健康的社会心态,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只有转变“走上有余、走下不足”的风气,才能使我们的报道更加公正、全面,为百姓排忧解难。

回答好“为了谁”的问题,只有“改文风”。人民群众是媒体的主角。聚焦群众,放歌人民,宣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展示平凡人的精神世界,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唱响劳动者之歌,才能让新闻传播更好地服务大众。改掉“党八股”的文风,以人民群众的赞成和期盼作为评价和检验我们一切新闻传播活动的最高标准,我们才能回答好“为了谁”的问题,媒体才有吸引力和公信力。

三、建立科学的“走转改”机制,根治当代“党八股”毒瘤

当代“党八股”犹如人体中的毒瘤,必须根治。而根治必须形成自觉的“走转改”机制,以防毒瘤卷土重来。

形成自觉的“走转改”机制的前提是有科学完备的新闻节目评价体系。当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在各地蓬勃开展,不少新闻单位的采编播人员做到“真下去、真深入、真转变”,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采访报道,产生了一批群众喜爱的优秀栏目和“短、新、实”的优秀新闻作品。如何让“走转改”坚持下去,我认为还是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如广播电视新闻奖评奖办法、日常节目评价体系以及新闻节目主持人与采编人员的评价方案,都应向基层采访内容倾斜,以制度来保障,让“走转改”带来的新机制成为今后新闻工作的指南。

形成自觉的“走转改”机制的基础是新闻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近几年新闻战线持续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净化了新闻行业的风气,营造了“好记者,不仅要让官员记住你,更重要的是让受众百姓记住,让同行喝彩,社会认可”的浓浓氛围,新闻工作者修身自律、仗义执言的良好风气开始回归。去年以来,在“走转改”活动中又涌现出一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新闻带头人及优秀记者。我们要继续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向在“走转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记者学习,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深入人心,让坚决抵制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和低俗之风,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形成自觉的“走转改”机制必须有长效机制和落实保障。当前不少新闻单位相继制订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长效机制的相关规定,既有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制度化、常态化的报道专栏,又有中期和长期的走基层报道任务的方案;既有对编辑记者参与“走转改”活动的教育培训机制,又有考核激励的办法,并纳入日常考评体系。不少新闻媒体开始形成领导干部率先、编辑记者跟上的“走转改”长效机制。我们只有把这样的长效机制实施好、落实好,才能使之成为自觉“走转改”的机制保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上一篇:暑假外贸跟单实习周记下一篇:雪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