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改计划

2024-05-07

学校课改计划(共6篇)

篇1:学校课改计划

高家坊中学新课改工作计划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贯彻《基础教育纲要》和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构建课程新体系,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学行为,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

3、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多种学习经历,拓宽学习渠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改革德育工作方法,注重实践,注重渗透,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重视教育评价功能的探索,建立一套新的评价教师教学水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6、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新的课程实施中的普通应用。

7、加强教育管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8、改革教与学传统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9、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三、实施措施:

1、成立有学校时校长李威虎为组长,教导处任加新、龙俊、周焱为副组长,教研组长、课改教师为成员的新课改领导小组。

2、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新课程方案和学科标准学习培训,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条件。搜集新课程改革的资料,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育观,以确保课改顺利开展。

3、培养承担新课程实施任务的老师。安排参加各类新教材培训班,做到先培训、再上岗,以保证课改扎实有效持续的推进。

4、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组长制定计划,安排日程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研究课改教材内容,探索与课改相匹配的课堂教育模式。强化集体备课,改革备课方式,采取“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的方式。

5、加强教师自身学习与实践。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说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公开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

能力。重视教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促进自身成长。

6、对课程改革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制订计划,分阶段进行课改总结,形成初步经验。

7、重视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围绕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式,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8、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倡导新的评价方式,改革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改革考试升学制度,逐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继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实施行事历:

二月份

1、成立课改小组,制订学期课改工作计划。

2、宣传动员,编发资料,教师自主学习。

3、新教师课改学习课-说课、上课、评课

4、集中学习,讨论交流。

5、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三月份

1、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新教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2、检查七年级实施新课程准备情况。

3、各教研组活动。

四月份

1、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小组深入班级听课、分析,组织交流。

2、收集和积累新课程改革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3、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

五月份

1、教师写好新课程改革反思体会。

2、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

3、检查新课改成效。

六月份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高家坊中学课改研究小组

篇2:学校课改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贯彻《基础教育纲要》和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构建课程新体系,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学行为,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

3、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多种学习经历,拓宽学习渠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改革德育工作方法,注重实践,注重渗透,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重视教育评价功能的探索,建立一套新的评价教师教学水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6、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新的课程实施中的普通应用。

7、加强教育管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8、改革教与学传统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9、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三、实施措施:

1、成立有学校时校长李威虎为组长,教导处任加新、龙俊、周焱为副组长,教研组长、课改教师为成员的新课改领导小组。

2、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新课程方案和学科标准学习培训,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条件。搜集新课程改革的资料,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育观,以确保课改顺利开展。

3、培养承担新课程实施任务的老师。安排参加各类新教材培训班,做到先培训、再上岗,以保证课改扎实有效持续的推进。

4、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组长制定计划,安排日程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研究课改教材内容,探索与课改相匹配的课堂教育模式。强化集体备课,改革备课方式,采取“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的方式。

5、加强教师自身学习与实践。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说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公开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

能力。重视教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促进自身成长。

6、对课程改革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制订计划,分阶段进行课改总结,形成初步经验。

7、重视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围绕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式,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8、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倡导新的评价方式,改革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改革考试升学制度,逐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继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实施行事历:

二月份

1、成立课改小组,制订学期课改工作计划。

2、宣传动员,编发资料,教师自主学习。

3、新教师课改学习课-说课、上课、评课

4、集中学习,讨论交流。

5、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三月份

1、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新教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2、检查七年级实施新课程准备情况。

3、各教研组活动。

四月份

1、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小组深入班级听课、分析,组织交流。

2、收集和积累新课程改革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3、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

五月份

1、教师写好新课程改革反思体会。

2、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

3、检查新课改成效。

六月份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3:农村学校课改反思

1. 重视学生主体, 轻视教师主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利。但一些教师对这一教学理念理解上不全面, 把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己学习”, 整堂课全部让学生自己活动。过去是“什么都管”, 而现在是“什么都不管”。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有的教师怕被说成“满堂灌”, 不敢多讲了。有的语文教师在执教朱自清的《春》时, 让学生读课文时常对学生说“用你自己的方式读”, “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表面上似乎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然而初中生, 特别是七年级初中生还远远没有达到对语言的欣赏水平。“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能够处理好文章的节奏、停顿、语气和情感吗?能够领悟语言之美、文字之美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教学是一个双向活动、教和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缺少任何一方就没有对话、互动和交流, 也就没有教学。因此, 教学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示范, 需要教师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的讲解、示范, 将学生带入那种妙不可言的体验, 使他们愉悦地感受、快乐地畅想, 从而获得知识, 陶冶情操。“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 但并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对立。“主导”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 让学生亦步亦趋, 不能越雷池半步, 而是起着提升教学品质、画龙点晴的作用, 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向善、求真与致美的释放, 从而获得真正自由、自主的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 中小学生正处在认知、情感、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全面的, 需要以教师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唤醒和引导学生的体验, 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 又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使中小学生健康地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2. 重视赏识教育, 轻视惩戒教育。

赏识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表扬、赏识作为一种激励方法, 对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师越来越重视赏识教育, 对学生的表扬和赏识的手段和形式多种多样, 从口头表扬、称赞到奖励小红星、文具等等, 数不胜数。我们在调研中看到, 某校一节语文课上, 教师对学生多次提问, 只要学生回答问题, 无论正确恰当与否, 教师总是带着微笑地表扬道:“回答得真好!”、“你真聪明!”, 学生每发一次言奖一颗小红星, 一节课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小红星了, 多的还有5—6颗。学生们还不时因为教师忘记给自己发奖品而打断教师和同学的发言。这样一味地奖励过分重视形式, 反而缺乏激励性, 甚至会误导学生, 使他们自满、自大, 听不进不同意见, 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而且这种一味表扬已经偏离了新课程目标, 失去了激励的意义。在新课改中, 不少教师一提到“惩戒教育”就讳莫如深, 唯恐被扣上“伤害学生自尊”的帽子。于是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敢说, 即使说了, 也只是蜻蜓点水式地说一两句。其实新课改并不是只倡导赏识教育, 惩戒教育也是不可缺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得好:“教育就是十八般武艺, 表扬批评奖励惩罚, 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 不负责任的教育。”因此, 我们必须辩证地对鼓励表扬, 对其过失和错误也要及时批评指正。奖励和惩戒是天平上的两个托盘, 缺少任何一方, 教育的天平就会失衡。教育实践表明, 惩戒教育有时比赏识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好时机。惩戒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现代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敢于承担责任, 教育就是教会学生为自己的行为和过失承担责任。学生在学校就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过失负起责任, 日后才可能为社会承担责任。未成年的学生一般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毛病和错误。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 进而改进错误。古人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面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不能回避,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引导。当然, 惩戒教育要依人、依事、依情而定,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只对其行为不对其人身, 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3. 学习评价与考试的矛盾。

新课程改革把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由以前从升学率和中考分数为标准的终端评价, 变为现在以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日常表现和学生综合素质为内容的过程评价, 使现行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但由于日前的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仍在起作用, 分数仍然是衡量学校和学生的标准。评价与考试产生了对立, 日前无法统一。主要原因是, 课程改革的评价标准至今不被社会认可, 而且课程改革实行的综合素质评价缺乏量化标准, 操作困难, 客观上又为课程改革的推行设置了障碍。如何解决评价与考试的矛盾是当前学校和教师推行新课程改革的难题。这一“难题”不解决, 直接影响到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我们认为, 新课程实验, 无论课程、教材变化到何种程度, 考试仍然具有导向作用。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与学, 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成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内容方面的新思想来改进测试内容和方法:考试必须与优化教学原则保持一致, 力求科学地测查深层学习中的理解。要使考试的导向作用能贯彻于教学实践中, 学校和教师还要编制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考查学生能力的操作任务型和结构开放型考试题目。而教育行政部门则应建立义务教育学生的质量监测系统, 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实行监控。这样做才可能使评价和考试与新课程相适应。鉴于中考、高考关联度很高, 建议教育部门在提高课程改革评价体系, 进行中考改革的同时, 考虑与高考的衔接, 解决高考终端问题。

在新课改中, 提倡“过程性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显露出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对学校的评价仍以升入重点学校的学生人数为目标。升学考试仍然是唯一标准, 在这里“评价边缘化”。二是课程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 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生成绩, 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其中很多方面都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考查, 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这就给教师的具体操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并且效果不太理想。三是高考制度与新课程同步进行, 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就不可避免地要在某种程度上受考试目标的影响。如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 而高考在内容和方式上都仍然偏向学生的知识方面, 这就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4. 课程改革与农村教师专业的矛盾。

篇4:农村学校课改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成绩喜人,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值得反思。现结合我市实验区的实际情况,有就关问题作点探讨。

1.重视学生主体,轻视教师主导。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利。但一些教师对这一教学理念理解上不全面,把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己学习”,整堂课全部让学生自己活动。过去是“什么都管”,而现在是“什么都不管”。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有的教师怕被说成“满堂灌”,不敢多讲了。有的语文教师在执教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读课文时常对学生说“用你自己的方式读”,“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表面上似乎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初中生,特别是七年级初中生还远远没有达到对语言的欣赏水平。“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能够处理好文章的节奏、停顿、语气和情感吗?能够领悟语言之美、文字之美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教学是一个双向活动、教和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缺少任何一方就没有对话、互动和交流,也就没有教学。因此,教学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示范,需要教师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的讲解、示范,将学生带入那种妙不可言的体验,使他们愉悦地感受、快乐地畅想,从而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但并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对立。“主导”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不能越雷池半步,而是起着提升教学品质、画龙点晴的作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向善、求真与致美的释放,从而获得真正自由、自主的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中小学生正处在认知、情感、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全面的,需要以教师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唤醒和引导学生的体验,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又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学生健康地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2.重视赏识教育,轻视惩戒教育。赏识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表扬、赏识作为一种激励方法,对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自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学生的欢迎。于是在新课改课堂中教师越来越重视赏识教育,对学生的表扬和赏识的手段和形式多种多样,从口头表扬、称赞到奖励小红星、文具等等,数不胜数。我们在调研中看到,某校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对学生多次提问,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恰当与否,教师总是带着微笑地表扬道:“回答得真好!”、“你真聪明!”,学生每发一次言奖一颗小红星,一节课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小红星了,多的还有5—6颗。学生们还不时因为教师忘记给自己发奖品而打断教师和同学的发言。这样一味地奖励过分重视形式,反而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使他们自满、自大,听不进不同意见,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而且这种一味表扬已经偏离了新课程目标,失去了激励的意义。在新课改中,不少教师一提到“惩戒教育”就讳莫如深,唯恐被扣上“伤害学生自尊”的帽子。于是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敢说,即使说了,也只是蜻蜓点水式地说一两句。其实新课改并不是只倡导赏识教育,惩戒教育也是不可缺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得好:“教育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地对鼓励表扬,对其过失和错误也要及时批评指正。奖励和惩戒是天平上的两个托盘,缺少任何一方,教育的天平就会失衡。教育实践表明,惩戒教育有时比赏识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好时机。惩戒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现代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敢于承担责任,教育就是教会学生为自己的行为和过失承担责任。学生在学校就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过失负起责任,日后才可能为社会承担责任。未成年的学生一般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毛病和错误。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进错误。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教师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引导。当然,惩戒教育要依人、依事、依情而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对其行为不对其人身,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3.学习评价与考试的矛盾。新课程改革把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由以前从升学率和中考分数为标准的终端评价,变为现在以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日常表现和学生综合素质为内容的过程评价,使现行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由于日前的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仍在起作用,分数仍然是衡量学校和学生的标准。评价与考试产生了对立,日前无法统一。主要原因是,课程改革的评价标准至今不被社会认可,而且课程改革实行的综合素质评价缺乏量化标准,操作困难,客观上又为课程改革的推行设置了障碍。如何解决评价与考试的矛盾是当前学校和教师推行新课程改革的难题。这一“难题”不解决,直接影响到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我们认为,新课程实验,无论课程、教材变化到何种程度,考试仍然具有导向作用。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与学,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成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内容方面的新思想来改进测试内容和方法:考试必须与优化教学原则保持一致,力求科学地测查深层学习中的理解。要使考试的导向作用能贯彻于教学实践中,学校和教师还要编制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考查学生能力的操作任务型和结构开放型考试题目。而教育行政部门则应建立义务教育学生的质量监测系统,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实行监控。这样做才可能使评价和考试与新课程相适应。鉴于中考、高考关联度很高,建议教育部门在提高课程改革评价体系,进行中考改革的同时,考虑与高考的衔接,解决高考终端问题。

在新课改中,提倡“过程性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显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对学校的评价仍以升入重点学校的学生人数为目标。升学考试仍然是唯一标准,在这里“评价边缘化”。二是课程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生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其中很多方面都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考查,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这就给教师的具体操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并且效果不太理想。三是高考制度与新课程同步进行,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就不可避免地要在某种程度上受考试目标的影响。如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而高考在内容和方式上都仍然偏向学生的知识方面,这就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4.课程改革与农村教师专业的矛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关键在教师。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村教师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一些教师的观念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他们早已习惯于其熟悉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及方式方法等,老一套的教育教学方式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不易更改,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难以适应。其次,新课程改革在转变教学方式方面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但是,不少教师不懂得“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于是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一讲“合作”就是“小组”,什么课都是小组讨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课堂上常常看到小组学习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没有游戏规则,乱成一团,很少有实质性的讨论。结果,“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的“放羊”。第三,日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一旦到基础教育岗位上,也不能立即承担起实施新课程的任务,他们需要培训一到两年。这因为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不熟悉,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不懂得如何将理论转变为可操作的方法。所以,我们认为,帮助新老教师解决认识上和行动上的问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篇5:西张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2009-2010

1、培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利用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凡是联区组织的优质课比赛,我校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加强骨干教师培训。每学期都派出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课改经验,更新教育理念。

2、强化集体备课,制定新课改的教学方案。要改变课堂教学,首先要从备课抓起。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各备课组都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运用我校教学模式,结合本科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研究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主体性,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优化师生关系,体现和谐性。教师在经过共同研究,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研究自己的教学模式,认真设计教学方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质保量上好每一堂课。教导处随时检查备课情况,严格考核,并及时反馈。

3、跟踪听课,研究课堂教学改革。

从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起,学校领导及没课的教师都要深入课堂听课,督促检查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课后要认真进行评课,研究教学。要运用新课堂教学评价十条标准进行评课、研究。听课人要填写出课堂教学评价表,指出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要使评课的过程成为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要起到评好一堂课,改进一大片的目的。学校开展每人一节课改达标课活动。课前先由主讲人在教研组讲本课的设计思路,再由组内教师完善补充,课上同学科教师、组长、学校领导参加听课,然后进行评课,找出优、缺点,讨论出改进办法。

4、开展“三读”和“一疑三探”教学模式赛课,进一步推动课改。

为进一步推动课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的新模式,逐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学校开展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比赛,全体教师人人参加,开展一次以设计适应课改的新的教学模式的教育科研活动,在通过学习培训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研究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运用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上课。学校组织听课组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比,优胜者予以奖励。

5、下学期,每个班级都要根据自班的实际情况,在全班确立几个小组(注意好、中、差相结合),给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还要组织学生搞好黑板报,并评出优秀。

6、总结课改情况,交流课改经验。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重点是课改,组长都要抓课改,会会都要讲课改,人人都要研究课改。随时随地都

要总结课改情况,传达课改信息,交流课改经验。学校把赛课中评选出的好课进行展示,进一步交流课改经验,从而推动我校的课改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对在课改工作中积极奋进,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大,效果好的教师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后进者要提出批评和惩罚。我们要把课改工作纳入奖金考核的重要一项,并作为职称评定、评模选优、奖励晋级的重要依据,以此推动我校课改工作全面迅速地展开。

西张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2010-2011

本学期我校新课改教研活动将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贯彻我县教育局《关于改进和加强全县中小学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课改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改革工作,现对新课改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课改意义,营造学习氛围,加强组织领导。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大批有个性有创造力,能肩负起课改重任的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和本身价值。

1.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校长挂帅参与课改计划制订。

2.学校明确建立领导兼课、备课、评课制度,与教研组挂钩制度,倡导校长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

3.每一个校委会领导都有一个蹲点年级,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把握课改实况,提出建设性意见。

4.定期对各位教师的读书活动情况和读书笔记进行督查,使教师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做到外塑形象,内提素质。

.教研组制定具体课改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确定“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实验课题。具体开展前沿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如何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等。

7.学校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进行一次研讨活动,具体了解各位老师的课改情况。

8.积极完成省、市、县、中心校安排的任务和活动。

二、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课改成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中重点做到:

1.学理论文章,记心得笔记,充分利用学校及个人报刊杂志有关课改资料,精读细研,把精华摘录在笔记本上,作为研究的指南针。

2.抓校本培训,提长教育理念。本学期继续坚定不移地抓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和发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投身课改中。

3.走出去,请进来。学中求发展,借鉴中求创新,聘请教研室教研员,课中指导,现场报告,推广先进教学经验。

继续组织部分教师认真参加省、市、教研部门组织开展的课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实录,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新教材,探讨、尝试新教法。

5.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听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6.响应号召,开展基地与非基地校的“一帮多”、“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做到共同提高,共同促进。

三、深入课堂研究,注重教学实践。

学校将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这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做到“六有”即学校有规划,教师有课题,学生有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1.要求课改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主动确立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科研课题,认真参与一校一题的科研活动,营造科研氛围。

2.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等教学活动。

(1)、集体备课和重点放在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侧重体现有利于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2)、公开课、示范课重点探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与体会,发挥骨干教师先导作用,使好的教法在全校得以推广。

(3)、上实验课、研讨课,围绕确立的课题,在某环节、某方面作一些探讨,尝试,按步骤实施,力求有所突破。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大脑。把多媒体教学与课改相整合。

3.开展好本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要做到有课必评,有题必议,特别对实验课题要进行中期评估,调整和完善课改实验成绩方案,组织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4.注重教学反思,深化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1)、在实践中反思,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失败进行理性思考,写成反思心得,每学期不少于10篇。

(2)、立足行动研究,把反思心得带入课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研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在研究中教学实现“教研相长”。

四、总结评估课改工作。课改工作的评估,在课改中有着重要意义。理论不自于实践,但实践需要上长至理论,再回来指导实践。这是不断提升的工作总结,发现问题后的总

结,再执行再总结,要贯穿在课改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改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1.各科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自评基础上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行系统总结。

2.把新课标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实际性建议。3.表彰课程改革中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具体办法以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家长评,并且结合本校考核制度考核。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校教师将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

西张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我校有着典型的小班化课堂,为了让“小班化”教学有所创新,创建“轻松、愉快和幸福”的课堂,打造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领导班子和教研组围绕“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共同讨论制定了我校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

1、教师观念切实转变。高效课堂构建对教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

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均衡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学校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内部能够实现学科间、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三)基本思路

1、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评价等许多环节,必须通盘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所有要素、环节及其主次关系,突出重点,要坚持“学校统筹、学科实施”的推进策略。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学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高效课堂建设,要多倾听、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受。

3、立足实际,自主创新。高效课堂构建没有最高标准、最好标准,也没有唯一标准、永恒标准。因此,我校要立足实际,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模式:“二十四字教学法”,在突出学科共同要求的同时,着力体现学校特色。

4、注重方法,科学研究。在高效课堂构建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盲目实施,要积极稳妥,保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性。(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其一、全体教师间周做课。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评出优点,找出不足,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其二、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并且让我校教师走出去,到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服务。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挖掘教师潜力,鼓励教师跨学科担课,保证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其

篇6:学校新课改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结合学生养成教育开发校本课程,努力营造浓厚的特色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加速编写养成教育教学系列材料。

(四)、加强理论学习,创新评价方法,促进师生成长。

要继续让教师认识课改的紧迫性、必要性,从而让教师明确职责,增强工作责任感,强化深入课改的意识。要认真组织学校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各科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用书》,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把新的教学理念溶入自己的教学中,应该作为教师继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要继续开展培训和研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学习培训,保护和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提高课改质量。要加强校本培训的质量,使校本培训切实能够起到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学校新课改工作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贯彻《基础教育纲要》和县教体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构建课程新体系,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学行为,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

3、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多种学习经历,拓宽学习渠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重视教育评价功能的探索,建立一套新的评价教师教学水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5、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新的课程实施中的普通应用。

6、加强教育管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7、改革教与学传统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实施措施:

1、成立新课改领导小组。

2、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新课程方案和学科标准学习培训,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育观,以确保课改顺利开展。

3、培养承担新课程实施任务的老师。安排参加各类新教材培训班,做到先培训、再上岗,以保证课改扎实有效持续的推进。

4、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组长制定计划,安排日程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研究课改教材内容,探索与课改相匹配的课堂教育模式。强化集体备课,改革备课方式,采取“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的方式。

5、加强教师自身学习与实践。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说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公开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重视教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促进自身成长。

6、对课程改革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制订计划,分阶段进行课改总结,形成初步经验。

7、重视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围绕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式,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8、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倡导新的评价方式,改革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改革考试升学制度,逐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继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实施计划:

二月份

1、成立课改小组,制订课改工作计划。

2、宣传动员,编发资料,自主学习。

3、集中学习,讨论交流。

三月份

1、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2、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试教,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新教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四月份

1、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小组深入班级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组织交流、及时指导。

2、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实验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3、开展关于实验课题研究。

五月份

1、对学校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反思研究。

2、寻找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调整要求,深入实践。

六月份

召开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会议。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生命,用现代教育理念引领办学方向。本学期围绕校本培训和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各项管理,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以此加速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上学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2.“普九”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狠抓落实,迎接自治区的抽查和国家的“验收。

3、牢固确立教学质量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采取各种途径,多种举措,竭力抓好初三级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力争确保我校今年在全市升学率和平均分再夺“双第一”

4、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5、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本学期工会申请创建自治区先进教职工之家,德育处创建州级德育达标学校。

6、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强化法制教育,形成稳定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搞好“普九”工作,迎接自治区的抽查和国家的验收。

1、继续加大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狠抓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有力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3、认真建立完善的“普九”档案材料,做到各种材料齐全完备、数据真实可靠、详实对口,各种表册中表格清晰,表间逻辑关系清楚,数据汇总不漏、不重、不虚、不假,真正做到所有档案材料,一看就懂,一查就准,一核就实,经得起各级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德育工作

1、强化全员德育意识,每位教师都要反思自己育人的职责,校园内外,课上课下,教师都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语言行为习惯的任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作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

2、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民族团结”和“感恩孝敬”为主题,班级开展的班队会活动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感悟,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级,多个好的班级就组成了一所好的学校。德育处要继续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完善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不断总结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交流优秀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要倡导当班主任光荣、当班主任是一种奉献的氛围。培养一批有专长、素质高、能力强,乐于奉献的骨干班主任,以此引领和推动班主任工作建设;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方法,班主任工作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心系学生,时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4、充分发挥各科室、团组织、少先队、妇委会、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责任,加强检查指导,组织开好家长会,开办好家长学校,促进良好校风和班风的形成。

5、认真落实校园管理的各项措施,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大门口师生值周责任制,值周领导和教师按照要求提前半小时到校值周,切实履行值周职责,不得敷衍了事,不得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得过且过,要认真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负责全校的纪律、卫生及意外事件的处置,如有重大事情及时向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请示,确保营造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教育教学工作

1、巩固校本培训成果,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认真落实校本培训的各项要求、任务。努力将学、教相结合,以学促教,以教促学,力争让每个教师接受新观点、吸纳新方法、学到新理念、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使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断得到更新与发展。

2、加大教学研讨的力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研室组织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引导教师在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上有新的突破和提高,推动全体教师在业务上日益走向成熟。

3、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确保教学质量稳步发展。

认真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全体教师明确备课、上课、作业布置量与批改情况、考试要求、课后辅导等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继续坚持教案由组长审批的制度、组长审批教案要有针对性,既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又要提出努力的方向,不得流于形式,千篇 一律,走过场。

4、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指导,努力提高服务意识

毕业班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之首,赢得全社会的好评和较高的社会信誉,因此本届初三年级任务重,压力大,毕业班教师既要抓好每轮复习,还要注重信息分析与整合,同时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学生稳定的应试心理和应试能力;教务处要安排好初三年级的各类模拟考试与分析,做好初三学生的的报考、档案整理工作。

5、本学期增加了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和电子备课室,每个班级安装了电视,电化教学设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计算机教师要增强责任心,管理维护好电教设备;其他任课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

上一篇:感恩的主题班会有创意下一篇:超市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