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一体化工作计划

2024-05-24

德育一体化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德育一体化工作计划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德育一体化工作计划

XXXXXX学校

2018年全面落实和践行国家省市德育工作文件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任务,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立德树人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成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和践行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德育课程、学科德育、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工作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工作,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起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贯通的立体交互式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领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党员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日常学科教学中。

(二)推动德育工作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以《中小学德育工作规范》为抓手,制定立德树人基本制度,探索和完善与全员育人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推动全校上下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等基本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三)强化学科育人功能。改革德育课程内容与方法,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探索全科育人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明确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遵循“先育人目标、再知识目标”的原则,探索实现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使学科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成长需要有机结合,形成学科大德育观。

(四)构建学段衔接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对德育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有针对性地规划各学段德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构建不同学段依次递进、衔接有序的德育课程体系。加强以活动育人课程为主的德育类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开发建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育人课程。

(五)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实现“在校一分钟、育德六十秒”。利用“互联网+”推进德育经验的交流与宣介。

(六)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学校。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传统节日课程,形成传统节日活动资源包,使传统节日成为重要育人载体。

(八)探索新型德育工作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体系,优化育人环境。以学生为德育主体,发挥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激发家庭德育力量,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位互动合作,共同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合力育人的德育运行机制。

(九)突出抓好立德树人工作队伍。积极发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少先队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强化学科教师的育人主体作用,通过培训等多元化方式,提高教师学科育人素养,加强立德树人队伍建设。开展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和指导,经常性组织学科渗透德育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活动。进一步深化落实学科教师“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师德建设,创新师德考评机制,建立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十)探索科学多元化、个性化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向,引导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改革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强化育人业绩的考核,强化育人工作内容,调动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具体措施

根据选定的任务要求,要结合课程开设,将德育与实践、德育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积极探索建立多方位的德育教育、检查、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一)发挥好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德育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要根据课标要求,开全开足课程,并定期进行学科培训,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结合当前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系列教育。还要提高其他所有学科的育人成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善于利用和创造教育资源,通过活动体验,在润物无声中促成学生的道德生成,实现学科知识、能力与道德智慧的共同提高。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和全科育人,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健全常规检查制度。

1.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经常性、不定期的地推门听课,落实各科的德育授课,让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常态化,保质保量的完成各科德育内容;

2.建立并完善小学生常规检查评比制度,并通过每日检查情况张贴、每周校园广播通报、每月全校集体例会总结、每学期班级综合量化考核等方法,将常规落到实处,做好小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三)强化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是做好德育常规工作的骨干和关键。

本学期重点抓实晨会教育,充分利用每日晨会时间,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节假日、校规校纪等安排德育内容,周周有专题,日日有任务,全校一体,层层递进,进行系统、全面的德育。学校德育室坚持每周晨会上课检查、效果检查制度,努力使德育具体化、实效化,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

其次,加大对家校沟通的指导、检查,在充分利用传统电话沟通、家访面谈、短信、家校本留言、家长会等方式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发布集体公告与个别私聊结合,照片、视频、语音、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实现学校与家庭的无缝衔接,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随时沟通,家校紧密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合作育人目的。

(四)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引导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学生少先队员监督岗,坚持学生值日制度、检查评比制度,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五)坚持评比激励制度。坚持先进班集体及每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等评比活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优化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育人氛围。开展优秀特长生、明星学生、优秀队员等评比活动,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及先进班级和榜样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

(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充分利用晚读时间,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充分利用晚练时间和书法课,让学生在练一笔好字的同时,修身养性......努力营造“追求渊博,崇尚高雅”学校博雅文化氛围,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

(七)强化周二下午特长实践活动的指导与管理,根据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特长内容,加强对特长教师的培训与授课检查,坚持学期末验收制度,努力使所有学生都有收获,在实践中习得一技之长,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思想的启迪。

(八)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让各具所能的家长走上学校讲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对学校教育进行有益的补充,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全员育人局面。

(九)坚持周周有实践作业,各有不同内容,全校1-5年级统一部署,逐步提高难度,扩大实践范围。利用每周五晨会时间,班主任集体指导、安排,周末加强实践,第二周一班会时间进行交流总结,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十)坚持每学年一次的各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本学期除期中、期末全校家长会,一年一度的大型展演活动,还要举办三、四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五年级的毕业典礼。届时将邀请相关家长到校参加活动,与学生一起品尝学生亲手制作的甜点、听课、游戏、观看演出、参加比赛、交流教子心得、探讨育人困惑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对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的学习和宣传,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

(二)加强研究指导。教导处、德育室和少先队要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研究,积极探索学生德育工作规律,为学校和学科教师实施《指导纲要》提供科学指导,切实做好跟踪研究与效果评估,及时培育、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引领带动全校学生德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引导家长、社会、媒体等各方力量进一步增强对德育一体化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并给予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对各班的德育评价机制,评价结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量化考核。同时,建立以学生德育认识与道德行为并重的学生德育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五)健全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举办德育工作论坛。定期开展专项检查。

(六)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学生德育工作。借助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现代传媒手段,搭建德育工作交流平台,宣传推广德育工作先进典型。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为推进德育一体化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并传达学校德育一体化工作计划。2.刘小宇参加区道德与法治课优质课比赛。3.各学科分别进行德育教研,强调备课、上课深入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元素。4.召开课题教师会议,明确研究方向,材料的撰写及上交时间等。5.班主任会:晨会备课与上课培训。

6.心理健康教师会议:传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工作要点。四月份:

1.三、四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2.学校第一次集中招生报名。3.五年级参观中学部。

4.参加区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研活动。

5.全体班主任观摩田玉霞老师的家校携手育人班会课。

6.田玉霞老师交流自己的家校携手育人班会课准备过程及心得体会。7.征集家庭教育经验,择优上报区德育室。五月份:

1.召开全校期中家长会。

2.一年一度的学校大型艺术展演活动。3.一学期一次的校运动会。4.上交德育课程一体化校本教材。5.观摩市道德与法治优质课。6.征集家庭教育经典案例。7.班主任经验交流。六月份:

1.一年级入队仪式。2.六一爱心捐款义卖活动。

3.参加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课题研究工作培训研讨会。4.参加全区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会议。5.上交心理、家教半年工作总结。

6.各班级上交晨会、班会材料、家委会活动材料。

7.所有班主任上交一份家校携手育人班会课设计方案,为下学期此项工作的推广做好准备。七月份:

1.五年级毕业典礼。

2.召开全校期末家长会,上交家庭教育优质课参赛光盘。3.各班级上交晨会备课、家校本、评价手册,进行检查评比。4.上交《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总结》。5.上交小学《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6.上交课题阶段性总结。

2018.3

篇2:德育一体化工作计划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根据省市区等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指导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着力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现“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全面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新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开展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构建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切实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拓展丰富教育内容,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制定教师考核、学生评价的工作制度和评价体系,将德育工作覆盖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1.深化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制定德育课程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积极参加上级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2.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德育价值。落实学科德育课程目标,丰富学科德育内容,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内涵,真正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制定学科德育参透计划。积极参加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3.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水平。开齐开足开好传统文化课程。要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本地资源,上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制定传统文化课程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积极组织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4.突出实践活动德育功能。不断加强学校实践活动中的德育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积极构建校内外结合、多学科整合、多领域融合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探索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相融通、互相补充的有效教学方式,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一体的实践教育机制。研究和提升多彩实践教育与公民教育两大“立德树人”品牌的教学研究成果。探索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办法和实践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构建以生为本、体验核心、知行合一的实践德育新机制。

(三)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育德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

注重培养教职工的师德素养和育德能力,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要引导教师认真研究和解读《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让教师切实把握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积极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育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把握育人契机,提高课程育德质量。教育教学辅助等学校管理人员要坚持言传身教,做好行为示范和表率。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7 年3月—2017 年4 月)

1.召开全校启动工作会议。明确分管领导、各教师的任务分工和工作职责。2.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考核办法,从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个方面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

3.积极参加培训。组织骨干老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相关培训,并把培训精神传递给各教师。

(二)落实推进阶段(2017 年5 月—2018 年7 月)1.全体教师全面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要求,展开教学研究。

2.加强专项研讨。加强德育实施的专题教研指导和调研,针对存在问题加以研究解决;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总结、提炼有效经验和成功做法。

3.培养先进典型。打造、推出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骨干教师。4.打造校级优秀课例,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5.指导教师进行相关小课题研究,通过深入研究,提炼成功经验,形成阶段性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8 年8 月—2018 年12 月)1.全面总结工作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整理典型经验和案例。2.召开阶段性总结会议。

(四)提升阶段(2019 年1 月开始)

1.根据上级工作推进,修订我校德育课程贯彻落实办法、课程评价标准和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考核办法。2.积极参加上级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总结和学习会议。

四、职责分工

副校长:牵头负责德育课程、相关学科德育、传统文化课程德育一体化的实施和研究工作。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成立研究组,加强在推进过程中的研究;开展跨学科、跨学段的教研活动,逐步形成学科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格局;组织相应学科教师培训、相应学科课程德育贯彻落实意见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应学科课例、案例、典型经验等的征集、评选。

教导主任:负责实践活动德育的实施、推进工作。加强在推进过程中的调研;开发形式多样、内容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加强校本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教导副主任:结合上级工作安排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将德育课程一体化推进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考核。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宣传及文字总结工作。各学科教师配合学校开展工作认真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推进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规划与实施,统筹协调推进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各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领域德育课程一体化推进、落实和指导。

(二)加强教科研指导和过程管理。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科教学现状,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梳理德育内容,探讨德育有效途径和方法。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将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针对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并形成优秀案例进行研讨,不断提高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各种研讨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举办各类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观摩、学习机会,搭建展示和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校网络学习资源,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优秀课例、案例的展示与学习,建立课程教学德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的平台,促进与兄弟学校间、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四)加强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德育工作培训制度,以骨干培训带动全体教师的学习,提高全体教师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建立学科教师德育教研制度,给教师创造多种德育工作培训机会。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学科教师德育基本功比赛、德育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和完善与全员育人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五)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考核机制,建立考核奖励机制,组织开展先进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对成熟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要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搭建德育工作交流平台,宣传学习推广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先进典型。

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小学

篇3:德育一体化工作计划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际,通过坚持不懈、一以贯之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开辟素质教育新领域。在小学,进行讲文明、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中学,进行遵规守纪、吃苦诚信等价值观方面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自制力,将已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升华为素质品格。广泛开展信心教育、体验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系列养成教育。很多孩子自小娇生惯养,缺少自立自理能力,为让他们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和自我超越,可以每年组织春季远足,学生一天之内往返几十公里,虽然筋疲力尽,但坚持走完全程后会体验到战胜困难、挑战极限的快乐,既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又为今后步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真正做好“育人”大文章却是比天还大的事。应从小处入手,从细微处着眼,将琐碎事做精彩。例如,上下楼梯时靠右走应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课间实行五分钟交接班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关爱学生不能放过一分一秒。在校园内书写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轻声慢步过走廊”等名人警句和温馨提示,可以教育学生时刻注意小节,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文明要求。

二、活动搭台,情感渗透

学生的良好品德,必须有道德情感渗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产生这种情感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全员参与、寓教于乐”的原则,丰富活动内容,活化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动中悟,在参与中受到触动,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例如,升旗仪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应该创造性地搞好“国旗下讲话”,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通过组织师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厂、农村、社区,利用入队、入团及18岁成人宣誓仪式等让青少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的责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评判力和思想政治水平。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可以举办读书报告会、辩论赛、道德法庭、听老红军爷爷讲过去的故事等系列活动,将革命先烈团结一心、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先公后私等高贵品质融入孩子们的心灵。

把“尊重教育”作为“以德立校”的重要举措,在学生中开展“五个做”活动,即“在家做父母的好帮手,在社会上做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里做团结友爱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合做文明小卫士,在生活中做人格完美的小主人”,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定期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学生通过参与孝心格言比赛、当家一日游、尊老敬老摄影大赛、我为老人过生日、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从内心里明白尊敬父母、敬重长辈是应该具备的优秀品德。

三、文化育人,拓展载体

重视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隐性影响,让学生一跨进校园就接触到一切美好,塑造美的心灵,和完美的人格。一方面,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为校园环境赋予一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让校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诗意和美感,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另一方面,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通过开展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将学校建成团结向上、充满友爱的大家庭。要积淀孕育颇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如微笑文化、科技启蒙、绿色环保、日记人生等。“微笑文化”就是对教师有独特规定:不仅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坚决禁止的,对孩子们板着脸孔也是坚决不允许的。学校里,对生病的学生开放诚挚问候的微笑,对调皮学生开放着端庄期待的微笑,对暂时落后学生开放关心激励的微笑,对做错事的学生开放着诚恳信任的微笑……久而久之,这样的学校里,孩子会时时处处精神饱满、志气昂扬、充满活力。

课堂作为德育“主阵地”的地位不能忽略和放松。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方法技能,还应重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训练生成,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生活之美、人生之美的鉴赏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经典名篇诵读活动,精心选择经典名篇配发到学生手中,每周安排经典诵读课,在教师指导下孩子们课上读、课余诵,被传统文化中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所淘洗,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文化的浸润中内化生成。

四、构建网络,无缝覆盖

篇4:德育一体化工作计划

一、立足养成,关注细节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际,通过坚持不懈、一以贯之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开辟素质教育新领域。在小学,进行讲文明、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中学,进行遵规守纪、吃苦诚信等价值观方面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自制力,将已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升华为素质品格。广泛开展信心教育、体验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系列养成教育。很多孩子自小娇生惯养,缺少自立自理能力,为让他们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和自我超越,可以每年组织春季远足,学生一天之内往返几十公里,虽然筋疲力尽,但坚持走完全程后会体验到战胜困难、挑战极限的快乐,既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又为今后步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真正做好“育人”大文章却是比天还大的事。应从小处入手,从细微处着眼,将琐碎事做精彩。例如,上下楼梯时靠右走应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课间实行五分钟交接班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关爱学生不能放过一分一秒。在校园内书写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轻声慢步过走廊”等名人警句和温馨提示,可以教育学生时刻注意小节,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文明要求。

二、活动搭台,情感渗透

学生的良好品德,必须有道德情感渗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产生这种情感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全员参与、寓教于乐”的原则,丰富活动内容,活化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动中悟,在参与中受到触动,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例如,升旗仪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应该创造性地搞好“国旗下讲话”,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通过组织师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厂、农村、社区,利用入队、入团及18岁成人宣誓仪式等让青少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的责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评判力和思想政治水平。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可以举办读书报告会、辩论赛、道德法庭、听老红军爷爷讲过去的故事等系列活动,将革命先烈团结一心、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先公后私等高贵品质融入孩子们的心灵。

把“尊重教育”作为“以德立校”的重要举措,在学生中开展“五个做”活动,即“在家做父母的好帮手,在社会上做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里做团结友爱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合做文明小卫士,在生活中做人格完美的小主人”,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定期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学生通过参与孝心格言比赛、当家一日游、尊老敬老摄影大赛、我为老人过生日、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从内心里明白尊敬父母、敬重长辈是应该具备的优秀品德。

三、文化育人,拓展载体

重视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隐性影响,让学生一跨进校园就接触到一切美好,塑造美的心灵,和完美的人格。一方面,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为校园环境赋予一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让校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诗意和美感,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另一方面,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通过开展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将学校建成团结向上、充满友爱的大家庭。要积淀孕育颇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如微笑文化、科技启蒙、绿色环保、日记人生等。“微笑文化”就是对教师有独特规定:不仅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坚决禁止的,对孩子们板着脸孔也是坚决不允许的。学校里,对生病的学生开放诚挚问候的微笑,对调皮学生开放着端庄期待的微笑,对暂时落后学生开放关心激励的微笑,对做错事的学生开放着诚恳信任的微笑……久而久之,这样的学校里,孩子会时时处处精神饱满、志气昂扬、充满活力。

课堂作为德育“主阵地”的地位不能忽略和放松。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方法技能,还应重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训练生成,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生活之美、人生之美的鉴赏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经典名篇诵读活动,精心选择经典名篇配发到学生手中,每周安排经典诵读课,在教师指导下孩子们课上读、课余诵,被传统文化中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所淘洗,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文化的浸润中内化生成。

四、构建网络,无缝覆盖

德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基础性的一步。一个人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划亮了美好品德的火星,就点亮了幸福灿烂的人生。基于此,应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共振的立体网络。在校内,重视学生在制度规范前提下的个性张扬和人格完善,探索实施民主平等的启发式、讨论式德育方法。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成长导师与学生敞开心曲、交流谈心,经过教师的分析疏导,让贫困生的烦恼、异性同学交往中的烦心事、与爸爸妈妈的隔阂云消雾散。编印《潜能与开发》《心理导航》等德育校报,为学生点亮盏盏心灯。在家校之间,建起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长访校日、万名教师访万家等双向互访,发放家校联系卡,密切家校联系。在社会上,广造舆论,让人们给予校园弱势群体最大限度的帮助和支持,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上起学、上好学。

篇5:德育一体化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一、实施目标

1、注重营造良好的德育育人氛围,在活动中“形成”德育。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

2、落实各项常规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要求,在自我管理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班团队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习得。

3、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德育课程意识与思想,力求突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同时实施弹性课程制和选用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4、成立各种活动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现他们风采的舞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发展。

5、加强德育课程育人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优化组织管理,进一步凸显农村初中校园特色。

6、挖掘在教育教学中蕴藏着的德育资源“宝藏”,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

二、实施范围

全校各年级、各班级。

三、主要内容

分段构建,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和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确立年级段德育目标分别为:初一年级段学习习惯的培养,初

二、初三年级段礼仪习惯的培养、初四年级段社会交往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勤学、卫生、守纪、锻炼、创新意识等习惯,以“爱心”为核心,以小见大,从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等开始,胸怀祖国,逐步提升为爱人民、爱祖国。使学校、家庭、社会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学校、家庭、都树立“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

四、实施方法

1、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社会网络。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建单位德育基地、校外辅导员等。

2、创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家校联系网络。如学校家长管理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校互访、家校联系卡包括电话、网络联系等。

3、畅通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学校内部网络。学校完善德育的三条主线。即以“教导处——备课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渠道主线,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校委会——各级部——班主任“为主体的常规教育主线。

五、实施步骤

九月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德育主题:爱,在我们心中闪光。(负责人:陈鲁波)初一年级段德育主题:爱校园。

课程建议:初一年级开展“亲近校园”主题活动,让学生认识新校园、新教室、新老师、新同学、新朋友,了解新规范,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规范意识。

二、初三年级段德育主题:爱老师。

课程建议:各班级开展“老师,我们爱您”系列活动,学生们通过广播告诉老师最受感动的一件事、通过黑板报写出最想告诉老师的一句话、通过主题班团队会请老师检验自己所取得的进步。

初四年级段德育主题:爱生命。

课程建议:各班级开展“珍爱生命”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学习中学生安全知识、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征集安全知识漫画、争当校园“安全卫士”。

十月份:爱国主义活动月,德育主题:爱祖国,从行为规范做起。(负责人:陈衍水)

初一年级段德育主题:争当共青团员。

课程建议:各班级围绕入团前教育,开展共青团知识学习活动,比一比遵守行为规范谁最棒,争一争谁能第一批加入中国共青团。

二、初三年级段德育主题:以行动向祖国汇报。

课程建议:评选优秀团员代表,担任校运动会、重大活动引导员、重阳节慰问形象大使。

初四年级段德育主题:学好本领,保卫祖国。课程建议:可以围绕国防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十一月份:爱科学月,大队德育主题:快乐童年,健康成长。(王玉青)初一年级段德育主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课程建议:组织学生开展自理游戏竞赛,如叠浴巾、穿衣、系鞋带、整理抽屉等,评出“生活自理小能手”、“劳动小标兵”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周末布置“整理书包、书柜”、“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等作业,让孩子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二、初三年级段德育主题:亲近自然,保护环境。

课程建议:结合观察秋景活动,体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友善。

初四年级段德育主题:科技,美化绿色校园。

课程建议:围绕爱科学月活动,开展“绿色校园我设计”、环保节能小发明小制作征集等活动,让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这样的环保理念深入每个孩子的心,培养他们爱校、护校、建校的积极热情。

十二月份:艺术活动月。大队德育主题:素质舞台,体验成长。(王玉青)初一年级段德育主题:把我的新本领,展示给爸爸妈妈看。

课程建议:结合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学生排练精彩节目,将在校学到的新本领通过表演、游戏等形式,让父母一起体会孩子成长的快乐。

二、初三年级段德育主题:呵护纯洁心灵。

课程建议: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发展。

初四年级段德育主题:有法保护,我们不再害怕。

课程建议:围绕中学生自我保护开展活动,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案例中明辨是非,掌握自护的本领,同时通过各种表演形式宣传。

一月份:成果展示月,团队德育主题:学习先进,挑战自我。(陈鲁波)初一年级段德育主题:争当行为规范标兵。

课程建议:各班级通过评选“读书写字标兵”、“劳动生活标兵”、“文明礼貌标兵”,树立榜样,强化巩固行为规范学习成果。

初二至初四年级段德育主题:发现“校园文明新事”。

课程建议:各年级通过调查、推荐、投票等方式评选“班级文明新事”“校园文明新事”,在评选过程中推动校内文明风气的进一步形成,展现我校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

2017年9月4日

篇6:德育一体化工作计划

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中心小学

2017年5月

1--

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中心小学

德育课程一体化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为贯彻落实《兖州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依据我校工作方案,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切实做好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6年10月,我校制定上报了实施方案。

二、2017年,新学期开学以来,多措并举,推进课程建设,强化德育渗透。

1、利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主题教育等形式开展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爱国教育。

2、细化课堂评价标准,将德育目标融入各学科课程,促进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3、本学期组织了两次专项听课和评课活动,推动德育教育融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4、加强了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争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活动。

5、开展了两次操行评语、课堂用语、作业批语抽查和征集评比活动,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开展多种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1、加强升国旗教育;强化行为习惯养成系列教育。

2、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以及入校、离校、毕业典礼、入队、成童礼等有特殊意义的时机,集中开展仪式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

-2-

3、通过讲座、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4、积极发展社团组织。按照自主、多样、公益原则,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保证少先队活动每周1课时。

5、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到创建文明城活动中来。

6、认真组织读好书活动,开展唱首好歌、看部好电影、读个好故事、诵条好格言的“四个一”活动。

6、组织艺体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全区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小学生艺术节和暑期艺体展演、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校园足球联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魄和审美、爱美的能力。

四、抓好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1、通过主题班会让《小学生守则(试行)》入脑、入心,人人遵守。

2、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常规教育要求,建立一周一主题的德育序列化方案,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使学生时时刻刻处在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中。

3、以常规管理为抓手,积极进行学生的纪律教育。

4、精心组织队列展示活动,把教育融入到课外活动之中。

五、强化文化育人功能

1、认真落实山东省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语文、音乐、美术、体育、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校本课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设立校园广播站、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3、深入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

-3-

系列教育等活动。

4、充分利用文化墙、图书角、宣传栏、广播站、图书室等文化教育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

六、优化育人环境

1、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在学校设立“四德榜”,大力宣传校内外四德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展示优秀师生的道德风尚,用身边典型人物的事迹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崇尚美德、践行美德。

2、认真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精神。教代会、少代会、班队会及时召开,师生建议得到及时答复,逐步形成干群、师师、师生、生生相处融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的和谐人际关系。

3、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通网络平台,实施家庭教育普及工程,加强家庭生活教育,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建设优秀家长学校。

4、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留守子女”“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学生”“贫困学生”“学困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扶机制,按照要求,完善制度措施,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施特别跟踪教育,切实保护他们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形成关心、关爱长效机制。

5、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健康、绿色、安全的环境。

七、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4-

1、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探索和完善与全员育人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实行“一岗双责”、校长负责制等。鼓励引导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将其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强化育人业绩的考核。

2、提高学科教师的德育能力。建立教师全员德育工作培训制度,鼓励学科教师德育培训和研修课程。积极参加学科教师德育基本功比赛、德育成果展示等活动。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求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积极参加参加培训研修班,认真组织评选“优秀班主任”。

4、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德育制度,落实学习方案,细化考核办法,加大监管力度。

下一步,我们将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一体化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形成全员、全学科、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一体化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中心小学

2017年5月

篇7:德育一体化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2017年3月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市教体局关于德育一体化实施细则的部署,全校师生积极动员起来,以德育一体化教育理论为基础,全力构建统领教学全局的德育一体化指导理念,启动德育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德育一体化课题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展播和校外德育一体化实践课程。校外实践活动作为载体,是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德育教育无处不在的真实教育,以德育一体化教育为主旨,全面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成长为主要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结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抓手,突出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等德育教育计划。现将这个学期的德育一体化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力启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域育人、全科育人四合一的德育一体化项目,建 立较为全面的德育一体化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将德育一体化课程校本研究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细化基于德育教育的文化课德育教学要求,让全校所有教师都能在任教学科中贯彻落实德育一体化要求。1.努力打造一流德育课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我校充分贯彻市教体局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施要求,将以德育教育为导向的道德教育纳入学科备课和个人教学课程管理,充分发挥道德和社会环境教育,安全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德育渗透课程,充分挖掘德育教育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德育资源的各种影响,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班级每周一班会的主题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形式多样德育一体化教育工作的推动落实。2.做好课外德育宣传工作,积极拓宽学生的德育视野。

我校认真打造德育宣传栏目,大力提升德育宣传效果。加强校园广播网络,校园展板宣传栏目等文化项目的管理,加强立体宣传和生动素材,同时在良好的德育舆论中力求突出主题,充分发挥宣传的教育功能。除了选择优秀作品在学校展板公开展示外,在各个班级教室外的宣传栏,也加大德育内容宣传力度,旨在反映班级特点、年级特点,创造生动活泼,干净优雅,健康文明,温暖实用的德育教育氛围。同时,使用校园电子屏幕,宣传栏等,强化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的社会主义德育观,努力将校园建设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德育精神家园。

二、积极稳妥组织校外德育实践的主题活动

在本学期,学校已经组织三个年级学生分别到双塔粉丝博物馆、大户陈家有机蔬菜采摘园和西山烈士陵园,进行现场德育教育活动。清明节,16级全体师生到魏书策村进行扫墓活动,并敬献花圈,每位学生都根据此次活动,写了一份德育活动心得体会,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育效果。端午节时,15级组织部分学生到金岭镇云山老年公寓,为爷爷奶奶们送去温暖。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同学们积极参与揉捏面团、包饺子等实践活动。在反复练习中,学生们直观形象地感受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学到了很多教室里学习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还发展了他们尊老敬老的思想和行动。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使学生们通过丰富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力,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而且通过深刻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革命烈士的记忆,创造和谐文明节日气氛。

三、做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德育强化教育常抓不懈

学校制定详细的学科德育教育实施方案,并通过校园网,宣传栏,电子屏幕,主题课等方式促进和营造强烈的活动氛围,结合实际学校开发学生日常规,规范每项活动,引导学生从平常的一点点开始,加强监督检查,将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纳入班级考核。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学生们加强了思想道德教育,在校园里形成了每个人都应该有文明和良好的青少年良好的氛围。

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德育技能

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时间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学生技能。不断进行良好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在这个学期,学校通过主题讲座进行地震、火灾疏散演习等安全教育活动,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自救知识、提高安全和自我保护技能。同时要求各位教师做好周末、假期安全防护工作,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布局,及时到位,认真负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5月12日,我校利用全国减灾日为依托,举办了一系列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校园网,电子屏等手段促进和普及各类灾害预防和救援的基本知识、自救抢救基本技能,举办了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地震安全教育卡通,写观看体验报告,教育引导学生快速逃生,有序疏散,使每个老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疏散路线,疏散必需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安全快速疏散。各班级积极开展绘制安全教育剪贴板,手抄报等主题教育,宣传地震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一系列主题教育,强化了所有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助互助能力。

五,加强家庭学校沟通力度,充分利用家庭德育教育资源

一是我校积极开拓家校共建的德育教育体系,不定期邀请家长到校参观访问,随时允许家长填写意见和活动记录表,征求他们的德育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工作,保留第一手资料;二是做好学生家长工作。让父母支持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发挥父母的智慧,参与德育教育项目创新竞赛;邀请家长们帮助做好班团队的指导工作,持续开展家长讲座活动,组织学术家庭邀请家长参加校车安全,环境安全教育活动,畅通家庭学校联系渠道;三是利用家庭学校的信息平台,向家长汇报学校德育教育周计划,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让家长能进一步了解学校德育教育内容,更加有利于加强家庭学校的沟通。四是学校每月举办了家庭学校合作,开启德育之旅----培养好习惯研讨会。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使父母充分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把孩子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六、未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细化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施计划,突出德育教育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德育教育服务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全面推广落实德育教育全面展开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二)在学生管理中,所有教师都要树立全员参与管理的德育一体化教育管理理念,推行全体教师共同实施德育一体化教育的新举措。全体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本校特色的德育规章制度,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加强学生纪律组织管理。

(三)全体师生正确面对学校现实情况,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努力使德育一体化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年7月

王晓庆

篇8:高中物理教学与德育一体化初探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不仅关注教学, 更应关注育人。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它的许多规律都是从多次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物理学和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物理学的知识在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遵循教育规律、教学与德育并重

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性, 其中德育工作在地位上“虚”, 内容上“远、大、空”, 形式上“单调、呆板”, 显得苍白无力是原因。物理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 物理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 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 借物寓情”, 用爱心换爱心, 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 淡化德育痕迹, 让德育在教育中自然而然地进行, 不知不觉中完成, 即“润物细无声”, 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客观存在着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所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总是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意志性格、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 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品德和思想教育。

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思想品质, 言谈举止, 无不对学生产生感染, 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此, 教师应严谨治学, 为人师表。

二精心选择德育素材, 做到因材施教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应针对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此外, 还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适当的德育因素, 要防止牵强附会, 生搬硬套, 贴形式主义标签。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 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 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切不可牵强附会, 生搬硬套地硬性渗透, 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 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 殊不知, 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物理课程中有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能够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学过程中, 可适当介绍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在学习“速度”时, 介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和交通的改善;在学习“天体运动”时, 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神舟七号”升天及运行情况以及我国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 他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在讲授“磁现象”中, 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 它的发明与应用, 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导航、生产等领域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促进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该项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自豪和骄傲。学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时, 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建设,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进一步激发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的愿望, 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理想。也可以介绍爱国物理学家的事迹, 居里夫人历尽艰辛发现了一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Poland, 起名为“钋 (Po”) 。有“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之称的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 突破重重阻力, 毅然回到当时还是一穷二白的祖国。在授课中恰当地穿插这些爱国主义素材, 学生的爱国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三注重与学生间的感情交流, 加强情感教育

情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许多实例说明,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浓厚, 教育者的要求就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情感熏陶可以使学生减少心理障碍, 防止逆反心理, 增强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理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学生情感丰富, 易于对客观事物产生激情。但他们阅历浅, 经验不足, 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又容易偏激, 故一定要以理服人, 只有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理论, 他们的人生信念才会树立得坚定持久。法是学生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思想教育切忌简单化, 要“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德育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教书的过程必然是教人的过程。物理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德育意识, 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 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科的德育因素, 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 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 这样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美]约翰·杜威著.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赵祥林、任钟印、吴志宏译)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4]曹磊、谭树杰.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趣味心理测试:看你适合住多大的房子?下一篇:牡丹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