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善于思考作文

2024-05-07

高中善于思考作文(共10篇)

篇1:高中善于思考作文

我知道风吹过的地方会让人感觉到凉爽,但也会让人感觉到寒冷;阳光照射的地方会让人感觉到温暖,但也会让人感觉到炎热;雨下过的地方会让人感觉到生机,但也会让人感觉到灾难。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在什么时候站在什么方面想也就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重要磨砺了。

小时候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去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断长大,我们开始注意别人的感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抚他人的心情了。这就要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同的问题,感受不同的心情。我记得我觉得我长大了的那会,是有一次妈妈干活干累,吃完饭后我打烂了一个碗,妈妈就开始不停的唠叨,不停的数落我,我特难受,想哭,当我想和她顶嘴,我一次一次的想要出声反驳她,忽然间,脑中闪过“妈妈干活累”,我平静了下来,思考着妈妈生气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粗心大意,体谅妈妈的心情,以前我累了的时候,不也是动不动就生气吗?,我向妈妈道了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试图这样来安抚妈妈的情绪。之后妈妈不吵了,我也收拾好了,想想自己真的是长大了,就像刘若英的《后来》一样,“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我也是后来,我才知道了如何去理解他人。换个位置看事情,就会换个结局。

多角度看事物和多角度思考,往往会解决很多的难题。就像数学老师说的,我们要从多角度去分析题意,多方面去解题,不能一味的去钻牛角尖,这样才能解出难题。语文老师也是常说,再分析文章情感时,不能只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去感受,还的站在其他人物的不同事件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这样才能充分理解文章的情感,才能答的有根有据。思想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懂的理解不同事物的不同意义,就像我们学的思想政治课一样,站在学校的角度是为了教给我们知识,让我们了解国家,而站在我们成长的角度上来,却是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怎样与人相处。

所以多角度是是一直在我们生活里存在的`,只是我们用的比较少,分现的比较晚,当我们学会了多角度、多方面的去生活时,也正是我们成长的时候。

你是不是也有过被长辈说过“这孩子长大了,会想了”,“做得这么好,真是长大了”这些话,看似是长辈们的赞叹、欣慰,其实不也藏着“这孩子长大了,会多方面思考了”“做的这么周全,真是长大了”的含义吗?我们不能只为自己活,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多方面思考,才能顾及他人,我们要把一切做好就必须多方面思考,这样才能做的完美,我们要成长就必须多方面思考,这样才能显得成熟。

无论是两面性的事物还是三多面性的事物,只要我们捧着多方面思考的心态去做,一切都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是如此这般的重要。

篇2:高中善于思考作文

人类的善于思考,使一个个灿烂的文明成果不断涌现,使世界不断向前、不断丰富。思考是我们的行为更加规范,使我们的思想更加成熟。不善于思考的人,看问题只能停留在表面,他的思想世界是狭窄而乏味的;善于思考的人,对待事物的表面去挖掘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新的发现,他的视野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宽阔,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善于思考呢?

篇3:高中善于思考作文

1 选材要独特, 摒弃平庸

《标准》提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等环节,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具体可行的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观察的方法, 积累材料的方法, 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 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去年, 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位在自荐表中填写“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大家都感到奇怪:为什么特别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饼的人呢?原来, 每年的新生都要在自荐表中填写自己的特长, 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 从来没有人以擅长做苹果饼为卖点。因此, 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

那些填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 可能也就是会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画画线条而已。可他们却不愿意那么去填写, 而选择了一个大而笼统的概念。殊不知, 却那么不经意的一笔, 就掩盖了本身的闪光点, 而把自己混入平庸之列。

选材独特, 就是使自己选择的素材新颖而不局限于大众化, 要发现别人没能发现的素材, 提炼出有别于他人的观点。这样, 就能丰富文章内容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作文不外乎就记人叙事状物, 很多内容你写我写大家都在写。不仅阅卷的老师, 即使是自己都觉得“审美疲劳”。

以“以‘爱’为话题”作文为例。

常见的素材有:助人为乐、正直勇敢、爱岗敬业……

有一定新颖的:乞丐欺骗了我的爱心、陌生人的故事……

这些素材也无可厚非, 可是别忘了, 这些都太常见, 太普通, 在你我的身上都经历过, 没有什么新意。翻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这也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作文, 写的也都是普通人, 看别人又是怎样选择素材的: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追忆的是一位保姆, 此人是一个粗人却质朴、善良、热心。文章选取了她的絮絮叨叨, 爱打小报告, 但对我牵挂的《山海经》一书却牢牢记在心上的事。从而感悟到作者对她的深厚怀念之情。李森祥的《台阶》紧紧围绕“台阶”组材, 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杨绛的《老王》通过我与老王这位车夫的交往, 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 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余秋雨的《信客》, 从两代信客的命运, 特别是老信客的“失足”与年轻信客的“为人厚道”表现了信客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品质。

由此看来, 选材一定要选取那么最能够体现人物性格, 把“此人”区别“彼人”的内涵凸显出来的材料, 才能把人物刻画得更形象逼真。要做到选材要独特, 就要学会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善于积累。

还以“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为例。

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照顾而让我们专心于学习是一种爱;父母坚持儿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又是不是一种爱呢?

富翁为乞丐扔过去百元大钞是一种爱;红领巾为乞丐拾起纸箱外的一角硬币是否也算一种爱?

运动健儿冬三九夏三伏为国争光是一种爱;清洁工人冒酷暑顶严寒同样也是爱。”

相比之下, 前者都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后者似乎受关注的要少些, 可是别忘了, 越是平凡的越是贴近生活的, 也更能感动人, 关键就看你怎样去挖掘, 只要我们细心地去看, 去倾听, 去琢磨, 文章的素材就会新颖。文章的内容就更充实。

2 行文要生动, 反对平淡

生动、就是要保证文章语言在“语言通顺, 内容丰富”的基础上, 力求用语生动、句式灵活, 善用修辞。还记得一次关于学生描写“老师发脾气”的几段文字。

例1:教师看着我, 看得我都发慌了。

当然, 这样表述也无可非议, 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发慌了”还是真实的写照, 但仔细一揣摩, 总觉得缺点儿什么。你想呀, 这一“看”应该是包含了多深的内涵啊, 特别是老师这时的眼神, 更是包罗万千:询问、劝阻;严厉、温和;当面揭穿还是放你一马……这都不得唯一。况且, 你“心慌”到什么程度呢?是因为不好意思, 还是觉得没啥了不起的;是深深地低下头还是“勇敢”地迎了上去;是刚一接触就全面崩溃, 还是挣扎良久才夺路而逃。这些都是这时的精彩之处。你必须抓住这两个要点不惜笔墨地去刻画、去挖掘, 才会有发现, 有创新, 最终引起读者共鸣。请看下文几个细心挖掘后的语段:

例2:老师的眼睛最终还是锁定在了我的身上, 他一言不发, 只定定地盯着我, 看得我的心“嘭嘭”直跳, 身体逐渐变得僵硬起来, 手中的笔也变重了, 终于掉了下去……

例3:老师看着我, 那锐利的眼神像一支支利箭直刺我的心脏, 每一次撞击都让我撕心裂肺。她的洞察如同一部测谎仪在尽力地拿捏着我的每一个动作, 在这样长久的对视下, 我愈来愈感到自己像一只动力已尽的再也无能为力的即将成为盘中餐的兔子, 不必再作无谓的挣扎了。

例4:老师死死地盯着我, 那对小小的眼睛平时说是炯炯有神还算过得去, 可现在, 有神倒还真有神, 就是让你全身发麻, 发软, 眼睛里的那团火好像就算你化成一滩水, 它也要把你烧干。心里不住地安慰自己说:别怕, 别怕, 再看, 再看我就变蚊子 (因为谐音, 他们把自己的老师爱称为“文子老师”) 飞掉!可是, 老师眼睛更亮了, 我也呆成了木桩等待着伐木工人的开工。

后者之所以能打动人心, 关键就在于他行文不但详细刻画出了老师的神态, 还生动地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 使其先前的枯燥乏味显得生动活泼了。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就是要追求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致传神的动作。

背景设置:

作文题目“回忆我的父亲”。父亲职业:医学教授。

像这种太“职业化”的人物, 我们的语言就要尽量避免他为众人所知的一面, 另僻蹊径, 去挖掘他生活化的一面。

例:我在书房里做作业, 妈妈在客厅里和他的闺中好友煲电话粥。爸爸左手执菜谱, 右手握铲在厨房上班——老爸是不是又在弥补什么过错吧!

“孩子他妈、Nacl2在哪儿!”

“我不知道, 盐巴在第三格抽屈里。”

“嗯”

“秀芳啊, 书上说盐巴少许!到底是多少?5ml还是10ml。”

“就一点点, 你看着办吧, 我还忙呢!别问我。”

“那……”

爸爸一脸无奈, 妈妈一本正经, 我关上门偷着乐。

——教授也不过如此而已。

如此这样具有生活化穿透力的语言, 必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3 感情要真挚, 拒绝造作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 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

此次课程改革, 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 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特别是要求学生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 做一个阳光、心理健全的人。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内容合乎实际, 合乎事理, 即使是虚构的内容也必须符合生活实际。坚决持反对为了博取别人的同情而编造父母离婚, 甚至伤残等荒唐可笑的造作的行为。要求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 多留心身边的“小人物”, 善于发现他们真善美的一面。还是以“以‘爱’为话题作文”为例。

描写对象:中学教师

常见的感情基调:A、一个月前都承诺今年我生日时陪我去科技馆, 可我在家等了整整一上午都没见他回来, 原来他去为生病缺课的学生补习去了。

B、昨天晚自习的单元测试卷, 今天上午成绩就出来了, 看着老师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疲惫的身体, 我们都深深地低下了头。

这样的爱, 也许是真实的, 博大的, 也是深沉的, 但仔细想想, 这又是否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呢?

教师是人不是神,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出色的才能, 精湛的教学艺术, 同样也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 完善的心理。这样的教师才是社会需要的教师, 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有家庭, 有孩子, 一个充满幸福感责任感的教师才会给他的学生传播健康阳光的心态。教师要休息, 要生活, 很难想像一位双眼红肿, 疲惫不堪的老师会如何引导他的学生去探索, 去发现, 到知识的海洋里冲浪。

可想而知, 上述两种倾问实际上学生对老师潜意识的定义, 我们的作文正是要打破这一桎梏。而多去描写生活中真实的老师。他们应有爱心:爱学生, 爱自己的事业;他们有责任感:爱家庭, 爱孩子;他们也追求幸福, 讲究生活质量……这才是现代社会中的老师形象, 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是真实可信的, 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须以《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标准, 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学生人文修养、情感体验;重视写作与生活、阅读的联系, 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篇4:善于思考,勤于写作

2016年9月18日早上,打开邮箱便看到福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方庆云新写来的文章,题目是:《采取改革创新的方法宣传实施〈慈善法〉》

太好了!我禁不住脱口而出,迫不及待地点开文章,仔细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在全国刚刚施行,全国第一个“慈善日”刚刚过去,方庆云就写来这样一篇文章。作为一名编辑,我自然十分高兴。

在方庆云这篇文章里,我们不但能看到他在“如何更加有效地宣传贯彻实施《慈善法》”方面深入的、创新性地思考,更能看到福州市在贯彻实施《慈善法》时一个个热烈、感人、有实际成效的生动画面。

方庆云在文章中写道:学习贯彻《慈善法》做到让更多的社会民间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主动地参与,改变传统的层层开会“我讲你听”的单一模式,福州市采取“领导推动,社会参与”,以改革创新的做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他们把活动的地点从会堂改为街坊,选择在福州市繁华地段,安排20多个不同内容的摊点,不搭戏台,不用繁华幕景,非常简朴。

他们经过精心策划,发布信息,采取自动报名参与的方式。参与者的项目必须能体现宣传《慈善法》的内容,自我筹办、自我组织,短短的几天,就有了21家单位团体。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体现《慈善法》的实施实质。方庆云在文章中写道:“《慈善法》的宣传发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宣传发动,让全社会有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参与慈善活动,这是检验实施《慈善法》的成果。宣传是手段,行动出成果。”

他们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要发动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活动,号召大家本着自愿的原则以实际行动参与慈善活动,有钱出钱,有物赠物;组织志愿者帮助弱势群体和深入灾区群众开展服务。

方庆云在文章中介绍说:“这次活动由于方法得当,措施灵活,调动社会力量自愿参加,为慈善事业的奉献精神,全部自带设备,自我安排项目,自行布置场地的做法。主办方除了花几千元买几瓶矿泉水等接待嘉宾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费用。像这样的活动历史上是属首次。”

在文章的最后,他还写道:“宣传实施《慈善法》根本的目的在于行动。学得再好,讲得再好,没有行动等于零。福州市各级各部门好就好在‘真抓实干,在宣传过程中体现‘实施,本着量力而行、自愿的原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赠物,重在参与。从9月1日《慈善法》实施后,就有市政府办公厅、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公安局、财政、司法、国资委、法院、儿童医院、老年大学、民天集团、市政府机关局、市教育局、市编办、市闽江下游管理处、市消毒站、福州东南眼科医院等256家单位和个人参与慈善活动。有的几百、几千、几万,乃至上百万。福建比美特环保产品有限公司捐赠100万元(其中20万元为农民油漆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捐赠5000包室内装修涂料,价值80万元,支持因“尼伯特”台风受灾地区的重建)。罗源县从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干部带头做慈善,带动乡镇等有关部门一天就认捐了22万元。到10月15日,在宣传实施《慈善法》期间,全市已 接受捐赠款物 万元。这些行动仅仅是实施《慈善法》的开始……”

看着方庆云这篇文章,我想,如果不是亲力亲为,不是亲自筹划、亲自组织、亲自参与,不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有心人,是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的。

对《慈善法》的学习、研究、思考,方庆云很早就开始了。我记得很清楚,《慈善法》3月16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习近平主席43号令签署公布后只几天的工夫,福州就召开了全市慈善系统的工作会议,组织大家共同学习《慈善法》。方庆云还撰写了“《慈善法》回答了50个难题”这样一篇文章。方庆云在文章的开头写道:“为了更好地学习慈善法,依法办慈善,本人在学习慈善法基础上,根据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找出50个答案。”文章就“什么人可以做慈善、参与慈善活动的范围与内容是什么、参与慈善活动应遵守什么原则?”等50个问题做了准确、明了的解答。文章的形式新颖,让人觉得好读、爱读、耐读。读后便即刻对《慈善法》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学习《慈善法》、理解《慈善法》、实践《慈善法》大有益处。

《慈善公益报》《中国民政》等报刊相继刊发了这篇文章,新华网、人民网等全国各大网站也纷纷转载,读者的点击率颇高,文章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不到两个月,方庆云又写了“学习解读《慈善法》”这样一篇结合慈善工作实践,深入解读《慈善法》的文章。

文章显然对《慈善法》理解和思考更加深刻了,由于文章中结合了慈善工作的实践,所以给人的启示更加鲜明,更有吸引力,还有了一种难得的震撼力。

在全国的慈善界,方庆云是一个善于思考、用于实践、既脚踏实地又勇于创新的不老的老会长。2014年4月1日,《慈善法》制定、修改的过程中,全国人大法制委相关同志曾专门到福州召开座谈会,方庆云是参与者的主要成员之一,他站在全国性慈善事业发展的高度,发表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于2014年7月25日以书面形式提出46条意见、建议,《慈善法》出台后经阅对,其中有39条都被采纳了。

9月22日,在贵州参加中华慈善总会的项目会议时,我和福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张焰交流,谈起福州市慈善总会学习、贯彻《慈善法》的做法和经验。他对我说,《慈善法》正式实施和全国第一个慈善日前后,方庆云会长不辞辛苦,多次在市直和区县讲解《慈善法》,大家对此都非常欢迎,反响特别好。

这时,我联想起早就注意到的两件事:

8月11日,在福州市马尾区民政局、区慈善总会联合举办全区民政、慈善系统学习贯彻《慈善法》培训班上,方庆云会长就应邀做专题讲演。那天,方庆云会长以自己学习《慈善法》的体会,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慈善法》制定的过程,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慈善法》的主要内容,并就如何宣传、贯彻《慈善法》谈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这次讲演,内容就多出自他写的《学习、解读〈慈善法〉》的那篇文章。方庆云会长的演讲深入浅出、接地气,牢牢把150位与会者抓住。人们个个全神贯注,许多同志还认真做笔记。这个培训会开了两个多小时。培训现场时而异常安静,时而气氛热烈。参与人员纷纷称赞说《慈善法》9月1日起就要实施了,方会长一心扑在慈善事业上,身体力行,及时地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慈善法》宣传课,让大家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9月7日上午,风尘仆仆的方庆云会长又和连江县民政部门、县慈善系统及各个乡镇负责民政和慈善工作的相关同志在一起了。那个上午,方庆云会长和大家一起学习《慈善法》,并向大家介绍了《慈善法》的制定过程,讲解了《慈善法》每个章节的要点,并联系福州市和全国慈善工作的实际加深对《慈善法》的理解,还提出了如何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参与慈善活动,为《慈善法》的实施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

我们常常看到在许多地区,到各个单位、各种场所讲慈善的人大多是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像方庆云这样以慈善会会长身份到处讲慈善的好像并不很多。其实,方庆云既是一个慈善组织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一个慈善的专家、学者、教授。从他任慈善会会长以来,就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慈善、研究慈善、实践慈善、创新慈善、书写宣传传播慈善。

我知道,方庆云在各界人士中,在各种场合的慈善讲座很多,时间跨度长,由来已久。

2010年9月末,我曾应福建一个企业的邀请到省会福州参加一个与慈善有关的会议。我计划在会议结束之后到福州市慈善总会学习,拜访方庆云会长。到福州的当天,我给福州市慈善总会的同志打电话,得知方庆云会长正在鼓楼区安泰街道于山社区聊吧方言讲堂上,为民俗爱好者、居民群众讲慈善。我事后了解到,那天听方庆云会长讲课的人很多,人们都被方庆云生动的介绍,被他那丰富的慈善新理念知识,深深地吸引了。那天,方庆云会长讲课的题目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他结合自己从事慈善工作的实践和思考,结合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用朴实、颇具吸引力、感染力的语言,阐述十大慈善新理念:一是树立“发展慈善事业符合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二是树立“以人为本、关爱民生、救危助急、济困扶贫”的理念;三是树立“生活上救助,精神上帮助”的理念;四是树立“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慈善”的理念;五是树立“慈善机构与企业慈善一体化”的理念;六是树立“慈善文化”的理念;七是树立“上下联动,左右协作”的理念;八是树立“增强慈善知名度、透明度、公信度”的理念;九是树立“不断开拓创新”的理念;十是树立“海西慈善大联盟”的理念。

课堂上,居民群众、民俗爱好者们在增长民俗知识的同时再一次加深了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活动的认识、了解。课堂下,更多的居民更自觉地参与到社区建设、慈善公益服务事业中,更好地发挥自我能动性,发挥余热,为海西建设、为创建文明宜居家园而做出了新的努力和奉献。

方庆云面向群众的这类讲座很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比如,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时,他就常常会给大家讲根据自己多年人生经历创作的《苦乐经》《创业志》。

《苦乐经》即“乐中苦,苦中乐,人生有苦乐,苦中去求乐,先苦而后乐,知足者长乐。”“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苦和乐组成的,在艰苦、贫苦中积极拼搏,更能体会收获的快乐。”方庆云鼓励学生们学会在逆境中奋发图强。接着,方庆云又讲起《创业志》,即“志有所为,力有作为,凡事可为;好事多为,坏事不为;既要敢为,又能善为,必定有为;事在人为,何乐不为。”方庆云解释,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要经过深思熟虑,该办的事一定要办好,除非有无法排除的因素。他每次这样的讲座,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都会引来情不自禁的阵阵掌声。

方庆云认为,“生活上救助,精神上帮助”是慈善事业的出发点与归宿。在慈善救助的各项活动中,细心、善于观察与思考的方庆云注意到,一些贫困的孤寡老人常常会有“多活一天,不如少活一天”的想法,缺少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乐趣;一些孤儿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尽管经济上得到了资助,可无论在学校中还是在家庭中,总很难摆脱孤独感、自卑感。他曾给我讲过他遇到的让他触动很深的一件事。那还是福州市慈善总会刚成立后不久的事情,一天他和慈善会同志去看望、慰问一个寄养在姑姑家里的孤儿,给孤儿带去现金生活费、食品、衣物。方庆云注意到孤儿神态、心态乃至笑容及说话的底气与寻常家里的孩子是有很大区别的。方庆云意识到,尽管有国家和社会在物质上的许多帮助,但这个孤儿精神上的“贫困”也是需要关注、需要帮助的。从此,他就和慈善会的同志们确立了“生活上救助,精神上帮助”的慈善救助宗旨,在关注物质慈善的同时,同样关注精神慈善。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方庆云任会长的福州市慈善总会始终坚持每年走访救助对象,通过登门入户走访,召开救助对象座谈会、举办“慈善夏令营”等活动帮助受助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立、自信、自强、自爱”的信念,增强生存和发展的信心,激励他们立志创业,回报社会,创造美好的明天。

作为福州市慈善会的会长,方庆云的贡献,不仅是他领导的慈善组织在福州市慈善募捐、慈善救助、慈善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对我国慈善文化、慈善理论研究、传播方面,方庆云同样做出了难能可贵的成绩与贡献。

方庆云是慈善事业的有心人,是福州市慈善事业的开拓者、带头人。他不但一直努力做慈善,而且一直在慈善事业的实践中孜孜不倦地学习、思考、总结。2006年,福州市慈善会筹备创立期间,他就创作了颇具影响力、生命力的《慈善三字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慈善事业,也使福州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从一开始就站上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制高点。2008年2月,他撰写了《当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福州市慈善总会关爱民生纪实》这篇文章,在《八闽快讯》上刊发,向社会上广泛介绍了福州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在扶危济困、关爱民生方面所做的工作,让更多人了解慈善、关注慈善、参与慈善。2008年3月,他撰写了《蹈仁义而弘大德——福州市慈善总会关爱民生的探索》这篇文章,分别在《闽都通讯》和《慈善》杂志刊发,这篇文章对福州市慈善总会两年多来的慈善工作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与思考,是慈善工作可喜、宝贵的升华。2010年3月,他撰写了《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慈善新理念》这篇文章,《人民政协报》和《海西慈善》分别刊发此文。文章在对实际慈善工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慈善理念的创新作了有益的探索。2010年5月,他撰写了《慈善事业开花结果在福州》这样一篇文章,在《慈善》杂志公开发表,向全国的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介绍了慈善事业在福州取得的骄人成绩。福州市的每一项慈善工作都有他的心血、智慧和奉献,谈起福州市慈善总会成立四年多来所取得的成绩,他如数家珍,喜形于色。2010年6月他撰写的《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在《福建日报》公开发表。文章在省内外均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2011年9月,他撰写了《一枝一叶总关情》,这篇文章是福州市慈善报道文稿汇编《爱心集》的序言,文章不但颇有文采,而且浸满慈善的真情实感。2011年12月,《海西慈善》刊发了他撰写了《精炼慈善“十大理念”》。那一段时间里,方庆云在全国各地很多场合都阐述这一理念,受到许多慈善工作者的热烈追捧。2012年2月,他撰写了《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新路子》。《慈善公益报》《八闽侨声》相继刊登。这篇文章是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慈善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的一次总结。2012年6月,他撰写的《慈善三字经——献给热爱慈善事业的人们》又一次在《慈善公益报》、香港《文汇报》《海西慈善》等报刊相继刊登,并进了首都清华、北大等10所大学院校图书馆,还被扬州市电视广播集团作为文艺节目演出。方庆云2006年创作的《慈善三字经》到这时虽然已经多年,其影响力却丝毫未减。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他就撰写了《学好报告 领会精神 迎接慈善事业发展的春天——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慈善事业论述的体会》这篇文章,不但在福州市各慈善机构进行了宣讲,《慈善公益报》也及时刊登,受到全国各地慈善组织、慈善工作者的一致好评。2013年6月,他撰写了《企业的发展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关系》,在对企业经济发展科学分析的前提下,对企业发展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关系进行深入有益的探讨,《慈善公益报》刊登了这篇文章,文章在慈善界、企业界均有一定的反响。2015年4月,《福州党史》刊登了方庆云撰写的《与习主席共事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市任市委书记期间,方庆云任市委副书记。从方庆云这篇生动感人的文章中,我们不但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出众的领导才华、高瞻远瞩、宽广胸怀,更看到一个领导者心系人民、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2015年12月,他撰写了《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扶贫中的积极作用》,这篇文章应该是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这一决策在慈善领域如何落实、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的思考与探索。《八闽侨声》《滴水缘》等报刊分别刊发了这篇文章。2016年,《慈善法》通过、实施、全国首个慈善日前后,方庆云先后写了《慈善法》回答了五十个难题、学习解读《慈善法》、采取改革创新的方法宣传实施《慈善法》等3篇与《慈善法》有关的文章。

福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洪锦煌谈到方庆云会长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党和人民,方庆云会长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我追踪他过去的工作足迹,发现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是一个善于思考,勤与写作的领导。我查看到在长乐县任县委书记那些年,他写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农村经济结构》等十几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在福州市任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纪检书记时,他写了《把握市场导向,加快经济发展》《徇私舞弊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等几十篇文章;兼任福州市计划生育协会会长时,他写了《要把提高人口素质工作落到实处》等文章,并使福州市计划生育协会成为了全国的先进典型。

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方庆云都是大家的楷模,既是同事们的领导,又是同事们的榜样。我注意到,在方庆云会长的组织、带领、带动下,福州市慈善总会的每一个同志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中,许多同志像他一样,也养成了善于思考、勤于写作的习惯,纷纷拿起笔,写的有关慈善的文章也是数量可观。比如,副会长张焰写了《加强慈善宣传工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担任过项目部主任的郑维丽写了《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办公室副主任李孝祺写的就更多了,只我见到的就有十几篇,每篇的水平质量都很高。比如《刍议慈善在应对重大灾害挑战中的积极作用》,再比如《观音文化与现代慈善》等等。

福州市乃至全国不少地区的慈善界、文化界人士都知道,方庆云不仅是慈善会会长、领导干部,还是造诣颇深的书法家、语言学家。方庆云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偏远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早逝,他五六岁时就跟随母亲下到田间学劳作,上山拣柴火。11岁时上了两年的私塾,后来由于经济困难,无法续学,便辍学上山放牛,和母亲一起担起家庭生活的担子。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在艰苦的环境中的自学,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在私塾读书时,就对祖国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勤学苦练。从16岁参加工作后,他就利用工余时间研究东晋王羲之,唐代欧阳询、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米芾、蔡襄,以及元、明、清和当代书法家的书法艺术,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练就了世所罕见的指书。方庆云的书法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韩国等国内外展出,并多次获奖。他还写作并发表多篇书法艺术的理论文章。听方庆云介绍,他最初的慈善情缘就是从书法开始的。1998年9月方庆云举办个人书法展,把义卖的6万多元资金献给福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2003年五六月间,非典肆虐,方庆云带头创作出版抗击非典书画集,献给北京小汤山医院等抗击非典的第一线。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啸,方庆云又动员书画家创作了100多幅书画,义卖7万多元,捐给海啸灾民。2008年汶川地震,他与其他书画家一起捐赠100多幅作品义卖2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汶川灾区人民。近些年来,方庆云更是多次用他的书法艺术,为慈善事业做出更多、更有特色的奉献。

方庆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热爱、研究和贡献是有目共睹的。2010年7月,他的《千字文解》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在社会上反响很大。这部书选择1000个汉字,分为社会、自然、奋斗、创业、道德、文明等16个类别,用现在的白话进行分析解读编写而成,被称为“文字游戏式现代版《说文解字》,是一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当代汉字作品。方庆云说,希望通过《千字文解》一书的写作、出版,加大对中华文字学的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增强青少年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

我常常觉得,方庆云就是个奇人。他每天做那么多事情,还有那么多论文、作品、著作问世,这样一位高龄的老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精力!

篇5:善于发现机会高中作文

――题记

人们常常被一些事物的表面蒙敝了眼睛,如果我们稍稍留心一点,也许就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事物。

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盆里的水溢出来,从而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苹果掉下来砸中了他的头,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爱迪生在研究灯泡中灯丝的材料时,多次试验,善于发现各种物质的性质,从而发现了灯丝,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

如果当初阿基米德没有留心盆中的水溢出来,那结果会怎样呢?如果当初牛顿只想着苹果好吃,那又会怎样呢?如果爱迪生知难而退,没有坚持到底,不善于发现,又会怎样呢?

也许过了很长时间,人们才发现浮力定律,也许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无法解释,也许灯丝到现在都没有被研究出来。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处处留心新事物,我们的心胸会变得开阔,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内心也会变得充实。

善于关注国家大事,我们会感到国家的盛衰与荣辱;善于发现学习中的小技巧,我们会轻松地掌握知识;善于发现大自然的“创作”,我们会感叹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生活中处处有美。

寒冷的冬天,当妈妈为你洗衣做饭,手冻得裂开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买一双暖和的手套为妈妈戴上,妈妈会感动得落泪,这是美;当同学为了一道题冥思苦想,抓耳挠腮时,你发现了,耐心地给他讲解,友谊的种子此时正在你们心中萌芽,这是美;当一位盲人茫然地在马路上穿行,你走过去将他安全地送到目的地,这是美;当教师节来临,你为老师送上一束芬芳的花时,这是美。……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却能温暖你我,打动彼此的心。

生活中正因为有了感动,才处处有了美的影子,而感动常常是隐藏在一个被你忽略的小事情中,只要你善于发现就不缺少美,不缺少感动和心与心的沟通。

一位哲人说:“生与死之间有段距离这就叫做人生,如何走过走好这段距离,这就叫做生活。”当你麻木地在“生与死的距离”中奔走徘徊时,何不停下脚来,留心一下路边的小草,也许会是满路的鲜花,令你欣慰。

篇6:善于思考作文

沉思者有识,自大着无知

那是一个亲身体会的例子:记得去年暑假的盛夏,我在电脑旁听着轻歌曲,爸爸地几句话,打乱了我闲事的心情。

“你的作业什么样了?”

“做完了!”

“都知道了么?”由于有些是爸爸亲手教的,爸爸还是怕我会不懂。

“知道了,知道了。”我骄傲地回答着。

而爸爸却只说了一句话便走了——“越是有知识的人,不懂得的东西就越多。”起初,我还以为是爸爸随便说的呢。结果,过了几个礼拜的时间。我偶然在自己家的一本书上看见了一句貌似熟悉的话——“越是有知识的人,不懂得的东西就越多;越是无知的人,偏偏认为啥都知道。”我愣了愣,细读了几遍,记起:这不是爸爸说的话吗?天啊,我开始思考着……知识本是无止境的,有知道就应该有问题,问题的答案才叫作——知识,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认为一切的一切,在不知道前都是一个大问号,而在知道后呢,则是一个逗号,要想完结这个句子打上句号,就一定要学会它。然而,在不知道与知道中前,先存在不应该是提问,而是自己的思考,一昧地在不经自己思考前向别人发问求助的人,是一个愚昧不堪的人,只会依赖于别人。所以我也悟出:“勤学应好问,好问应先思。”

我——向那些思考型的人们,致敬。

我敬你们的深思亦敬你们的冷静与沉着。

我的羡慕,不会是嫉妒。

我的理想,不会是幻想。

篇7:善于思考作文

我表哥翔宇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的黑眼睛在遇到问题时总是滴溜溜转;他有一双大耳朵,对他来说不别扭,但是很可爱;结合这两个特点,他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的倾听者。翔宇不仅擅长听和看,而且他的小脑袋也很聪明。他很会思考,经常会想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方法。

自从我开始订阅《故事作文》杂志,每次翔宇来我家,他都会赶着和我一起读这本书。每篇故事作文都会发表一点推理的谜题,通常每次我都是经过思考才能得到答案。但是,一旦遇到难题,苦苦思索还是得不到结果。标题是这样的:一群歹徒在偷了DIA后潜逃,来到一座桥上,但卡车的装运箱太高,无法通过。装运箱是立方体,无论如何放置,高度都是相等的。狡猾的歹徒终于顺利通过了桥面。他们用了什么方法?周末去叔叔家玩,带了这本杂志。书虫翔宇看到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翔宇很快读完了关于推理这个小难题的部分,他很快皱起了眉头。

翔宇放下杂志,习惯性地用左手摸着下巴,用右手比划划地指着桌子,小眼睛一圈一圈地转着。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他的变形金刚,突然他兴奋地喊道:“我明白了!”我迫不及待地问向宇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慢慢地向我解释:“车厢的高度只是让你困惑的一个条件。歹徒以前很单纯。只要给轮胎充气,让它下去,就能顺利通过桥面。”听了翔宇的详细解释后,我突然意识到,作为表弟,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

篇8: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

巴尔扎克曾指出: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育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创造性活动的事业,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个性千差万别,教学环境千变万化,教师要在这复杂多变的海洋里游泳,就得充分发挥创造性。正是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善于思考,每时每刻开动脑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是一门学术性的事业,教师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像搬运工一样从书本中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充满创造性。所以,教师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带着研究意识去进行教学实践,增强实践的目的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把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静止的东西动态化,把无形的东西实在化,不断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创新和超越,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学跃上一个新境界。

诚如考尔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个工作的20次重复”,“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一个教师,只会教书,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既会教书,又善于思考,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成论文推广出去,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才是优秀的教师。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教师不能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角色,应努力成为具有不断反思能力的研究型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叶澜教授认为:“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善于思考,通过研究不断发掘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潜在价值,教学才不会是纯粹的教书经历,而会成为教师生命意义的体现。

其实,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再精当的设计,再高明的教师,再流畅的过程,当下课铃响起的一刹那,跨出教室的一瞬间,很奇特,遗憾、懊恼、后悔也随之产生。因此,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执教者应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学生质疑问难的水平如何,课堂情绪怎样、教与学还有什么困惑等等。把这些逐一反思梳理,然后有重点地记录下来,为以后改进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篇9:善于思考作文

爱打游戏的我

有一次,弟弟打游戏时总是解不出来一个迷宫的奥秘,弟弟就叫起来了:“哥哥——哥哥,快来呀!”我一听,就像扑火似的冲进弟弟所在的房间,问道:“怎么了?”弟弟说:“哥,我过不了这关。”“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原来是过不了关呀!你哥哥我可是个打游戏的高手呢!”我开心地说道。我拿起手机把机关都摁了一遍,思考了1分钟、2分钟、3分钟……接着我左点一下,右点一下,上点一下,下点一下,不一会,就打通关了。

喜欢折纸的我

上折纸课是我最喜欢的。在课上,我学会了折花、青蛙、飞镖、千纸鹤、爱心、蜜蜂等等。其中,最难折的还是蜜蜂。记得,学折蜜蜂的时候,好多同学都在向老师求救。可我就不,因为我觉得自己折才有意思。纸都被我折烂了,一张、两张、三张……浪费了好多纸,还是折不像。

好多同学都放弃了,可是我始终相信,坚持就一定能成功!我把图纸带回家慢慢看慢慢思考,慢慢的琢磨:1时、2小时、3小时……一整晚我都沉浸在思考中。最后,我用一颗有毅力的心去努力,终于折成功了。

篇10:善于思考作文

一思考的方向和目标

从实际出发是哲学术语,面对则是生活用语。我们思考对象就是生活环境和环境中自己。自己和所处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不能成天想那些不相干东西,浪费我们宝贵精力。我们就是要拿出大部分精力去思考处理生活中主要问题。

生活的目标有正目标也有负目标。 正目标就是生活所要实现愿望。负目标就是生活梦魇-----防止生活出现灾难性后果。

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来进行倒推倒逼。

工作中某些问题一旦出现,对自己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就必须千方百计铲除某些问题出现的因------来预防某些某些问题出现。

所以思维方向和目标就是实现生活中希望防止生活梦魇。这些生活中正负目标怎么想都不过分。所以不存在不知道想什么的问题。

二思维的具体过程

我们在思维方向和目标里面解决了思考什么问题。知道了想什么还不行,还要知道怎么想。

在日新月异科学发展的今天,无论什么问题都有相应理论。实际情况要联系相应理论。让实践有科学理论来指导,让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完善丰富发展。

实际是思维的方向,理论是思维框架。实际中人和事都应该一分为二看待。不断增加正能量减少负能量。用量变促质变。改变量变之因也就改变质变之果。

下过象棋的人都知道:棋局中有很多巧妙应对之策但棋手就是发现不了。原因就是没有充分思考。事因的急败,思因缓得。深

上一篇:真实的一天下一篇:面对困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