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发现美的事例

2022-07-16

第一篇:善于发现美的事例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巧用表扬

熊丽萍

表扬是认同别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艺术,它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教师与学生换位思考后的启示——学生需要理解,教师缺少发现

我在课下曾经找过一些学生谈心,通过谈话了解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大部分学生在小时候听到家长的表扬多,随着年级升高,听到的表扬逐渐减少,有的学生到了高中几乎与表扬无缘了,尤其是进入了重点高中,这种情况体现的更为明显。而听到家长批评的情况恰恰相反,由少到多。问题的发生责任都在孩子身上么?这种现象正常吗?家长们的做法符合教育规律吗?家长们的这些做法在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身上是否也有所体现呢?

我想,这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一下。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何况十

六、七岁的学生呢?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度过迷惑期。当他们无意中犯下错误时,他们不需要指责,需要的是宽容和理解。因为学生这时的失败或是错误,正是他从幼嫩到成熟的必然过程。如果用批评打击了他的信心,那么,他很可能就此而自信心减弱,自卑感增强,不敢再做成功的任何尝试。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拿起表扬这个有力的武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自尊,使其性格和人格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继续努力,敢于继续向困难挑战,最后取得成功。当然批评也有促进作用,但一旦批评过度,就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任何一个人,渴望被别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大大超过被别人否定的心理需要,这就是为什么要坚持表扬为主、激励为主的原因。

一个孩子是在周围人的肯定、否定评价中认识自己,寻找方向,不断前进的。所以家长和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至关重要。肯定性评价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被人认同感、成功感容易满足,产生激励作用。但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走入这样一个误区,经常会感觉找不到孩子身上值得表扬的优点。问题的根节在哪呢?十

六、七岁的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仔细审视他们,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同样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也就是说,我们的问题在于缺少发现。在育人的工作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去做一个美的发现者。

二、启示后的做法—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学生的自信往往来自于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因此我特别注重及时地给予他们肯定和赞扬,方式多样。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第一,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只是盯着学习成绩一个方面。教育,重在塑造人们良好的个性、知识水平、价值观、能力等。我们的教育方针力求塑造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当然它只代表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人才的努力方向。事实上,有些素质在一个人身上不可能都体现出来,更具体一点儿来说,学习成绩好学生也有其它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其它方面也有他的优点和长处。学生的性格,学生的文明礼貌,同学间的交往,学生的文体才能、劳动表现、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卫生习惯等等都是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需要参考因素。我们的考虑的面宽了,就不难找到值得表扬的内容。即使对学习本身也应全面地去分析,不能只看分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更具体的说预习复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字迹是否工整、会不会使用工具书、能否独立查阅搜集整理资料、愿不愿向老师请教和同学交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了解评价他们的过程中应该思考内容。总之,教师在评价认识一个学生时,要用全面的眼光,要在细微之处见真谛,善于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实行的是多方面的综合测评。我给学生打的分数是多种形式的,有作业成绩、考试成绩、实验能力、课堂表现等等。这样学生不会为

一、两项成绩不好而伤心,某一方面的缺失可用另一方面的成绩来弥补。而只要学生有了进步,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我都给以表扬,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只要细心观察学生,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有进步的地方。可能一次作业的进步或者一次考试的进步,可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表了自己的一次正确的见解,或是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可能在劳动或公益活动方面表现较好,文艺、体育方面参与意识增强,可能有什么小发明、小制作等等,重要的是我们是要拿学生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而不是全盘的去跟别的学生比,哪怕发现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不应该由于一点点进步,认为不值得一提就将其漠视、忽略过去。应该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点是一步步发展的。这一点我体会颇深。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期我校每周定期开放物理、化学、生物自主实验室,学生可自行在课下通过参考一些课外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成实验,经任课教师审查通过,然后可由学生自己将有关问题拿到实验室去研究。我班有这样一名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很一般,也不这么好动,但自从自主实验室开放后他却很快成了一名活跃分子,每周他都要拿一些问题到实验室去完成,而且在他的实验设计中我发现这名学生对课本上的某些知识敢于大胆的怀疑,在这方面我肯定了他的做法,并做了一些指导。通过查阅资料他基本能独立设计出相应的方案,对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但由于某些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或是一些知识的储备不够丰富,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在这时给了他很多鼓励和帮助,比如帮助他提供了一些研究资料,表扬他的研究热情,对他的某些研究成果进行肯定,并支持他继续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这名同学的学习兴趣也逐渐的提高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更另人欣慰的是这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突出的表现,也感染了班上一部分同学,现在班级学习气氛有了相当的改观。

第三. 要注意挖掘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赞扬 。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他作为大科学家听这类话听腻了,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因此,赞扬不要老是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反而更好。这学期在几个实习大学生试讲的启发下,班上几位同学主动要求尝试自主授课的形式,我认为这是积极学习的表现,支持了他们,并且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了大家,鼓励同学们都参加到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来。结合教材内容,我决定将《环境保护》这一节交给他们来讲。没想到,全班同学都积极响应。由于环境保护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所以同学们自己分了组,分头对有关内容进行研究,大家分工合作。同学们通过图书、电视资料、网络等各种途径积极的查阅有关的资料,有的课题组的同学还把自己研究的问题做了实地考察,有的还对相关问题设计成了问卷做了详细的调查,并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同学们的查阅研究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一直在鼓励支持大家,及时的肯定了他们阶段性的成绩,并对他们的研究态度提出了表扬,对他们研究方法在肯定的同时也做出指导。最后同学们将经过整理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到课堂上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课虽然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学生讲课毕竟是第一次,问题的出现上难免的。课后,同学们都写了体会,大家进行了交流。交流中我基本上是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当然也指出了不足。有的同学提到原来在学习上依赖心理很强,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研究工作,但活动中老师给了他们很多的帮助、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坚持完成了这次研究,从中也获得了一些成功的体验。通过这次师生的换位,他们不在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这次活动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大大增强了。

人总希望别人赏识自己。教师的赏识表扬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孩子处于最少期望时赞扬他们,不但容易让他领受你的赞扬,而且这时候在他的内心还会产生一种压力,没做好,还被老师赞扬,真不好意思,这种压力很容易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久而久之,教师的赞美和肯定就具有真实的意义了。尤其中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的阶段,教师的表扬无疑能给他们起个引导向上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而应该多用"表扬"来为学生创设一些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第二篇: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曾经看到过一个广告,内容是介绍一种洗发水,洗发水的名字我不记得了,但是广告的创意我仍记忆犹新:远看是一头乌黑秀丽的长发,镜头拉近了,却见黑发上斑斑点点的头皮屑,显得格外清楚。广告词也很实在:头发越黑,头屑越看得明显„„

我还曾经做过一个试验:那一天,我用毛笔在一张大白纸上点了一个黑点,拿给同学们看,并问她们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是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

从这两个实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在看问题的时候,往往只看到其中的某个方面,忽略了其他的方面,然而忽略的往往是更多更广的内容,比如那一头乌黑的秀发和那一大张的白纸。这正如我们看待学生一样,虽然我们都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但事实上,当我们面对某个学生尤其是平时口碑较差的学生的时候,又有谁想过他也有他的优点和长处呢?

刚刚调到通事营学校的那一年,我被任命为初一

(二)班的班主任,由于是初来乍到,许多情况都不了解,为了打一个有准备的“仗”,我多次向当地的老教师请教,了解学生情况。这一了解不要紧,了解出了一个“刺头儿”来。原来我班里有一个留级的学生,曾因为学习成绩差、严重违反学校纪律被劝退,可如今在外面打了一段时间工后,又回来上学了。听到关于他的“旧闻”,我不禁皱起了眉头。什么“三年级开始吸烟,上课睡觉,搞小动作”、“小学时候就不做作业,打架骂人都是家常便饭”、“六年级就敢领人出去劫道,向同学要钱要物”“到了初中更是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当堂顶撞甚至辱骂老师„„”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听得我是头昏脑胀。如今面对这样的一名学生,我该怎么办呢?是以恶治恶呢还是以柔克刚?最后终于决定,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刚开学的那几天,也许是因为对新老师还不熟悉,摸不清根底,也许是因为刚从打工地回来,觉得学校生活比较舒适,总而言之,第一个星期,他还算本分,虽然也有抄作业或搞小动作等一些问题,但还没有过多的彰显他的“个性”。可是刚到第二周,他的旧毛病就开始一一的显现出来了。首先是课下撞倒了别人的桌子不但不道歉还骂人;接着就有几位女同学来告状,说他给她们取外号;再后来,就是在英语课上吃东西,老师批评他还不以为然,甚至顶撞老师„„一个星期下来,他的问题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了。看起来,老教师们对他的评价真的是一点都不错,这个学生真的是本性恶劣,不下猛药恐怕是无法挽救了。于是我决定将他开学以来的种种“罪状”全都积累起来,准备在下周一的班会课上让他见识见识我的厉害。可是正当我千方百计准备材料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场面改变了我对他最初的决定。那是星期五的下午,我在去厕所的路上,经过一个拐角,隐隐约约听见一个小孩子的哭声,刚想快走两步,看看什么情况,只听见一声大喊“你干什么?那么大的学生,还欺负小孩子!”我想准是哪个捣蛋鬼又在招惹幼儿园的小孩了。可是紧接着就是一声警告“告诉你,小子,我最恨人欺负小孩了,以后再敢欺负小孩子,让你尝尝我的拳头„„”这句话我一听,怎么这么熟悉?哦,想起来了,这不就是我们班里出了名的“刺头儿”吗?我想他准是又惹了祸,出于私心,我站在拐角处,悄悄地听着,准备看他还会犯什么错,也好为我给他准备的材料上多加一笔。谁知再听下去,竟让我吃了一惊“小弟弟,别哭了。爱哭的孩子不算是男子汉。走,我送你回去。”说着话领着小朋友走了过来。我赶紧装作刚刚经过的样子,也向前走去,和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再次确认了一下,是他,没错,确实是他。他就是我们班里那个人见人烦的家伙,我准备收拾的对象。回来的路上,我不由得去想,这小子突然转性了不成?怎么会为小同学打抱不平起来?难不成是看见我来做样子给我看?不对,他的神情是那么的坦然,完全不像是装出来的。那难道是我平时看错了他?也许他还有一点点优点没被我们发现?如果是这样,这孩子我还不能放弃。带着这团团迷雾,我再次找到了当地的一位老教师,向他了解了这名学生的家庭和生活情况。通过了解,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因为我发现,其实他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原来他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中,父亲因为出去打工,据说是

找了一个外地的女人,抛下父母妻儿,在外面过起了小日子。而他的母亲也因为屡次劝丈夫回头而没有成功,一时想不开,精神压抑,变得不正常起来。这样这孩子从小就在一个畸形的家庭中成长,缺少正常的父爱和母爱,再加上同龄的孩子总是嘲笑他没爸爸、疯妈妈,因此,他对周围的人总是怀着一种敌意,认为自己是个没人要的孩子,自己做的再怎么好,也不会有人疼,也得不到父母和他人的赏识,索性就做个坏孩子。我想也许正是因为小时候他经常受别的小朋友欺负,长大了对这些往事仍记忆犹新,所以对欺负小孩子的人格外气愤。这样想来,今天我所碰上的事,确实是他的真情流露了。

想到这里,我灵机一动,这不正是我千方百计寻找的教育他改变他的机会吗?于是我匆匆回到办公室,扔掉了我苦思冥想为他准备的种种“罪证”,设计了一个全新的主题班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周一的班会课上,我亲自组织了这次主题班会。会上我和同学们说“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老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随时随地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向他学习„„”后来,我组织了一个活动,让每个人包括老师在内,写下班里面一位自己最佩服的人,并写出原因,但可以不署名。听到不用署名,同学们放开了手脚,大胆的写了起来,不一会,讲桌上就交上了一叠纸,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的一张。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被人夸奖的喜悦,我郑重其事地选了两位同学上讲桌前来读出纸条上的内容。只听到“我最佩服的人是王小慧,因为她特别幽默,不管你有多少烦恼,只要她在,都能逗得你开怀大笑„„”“我最佩服的人是张宇,因为她跳舞跳的特别好„„”„„“我最佩服的人是**,因为他富有爱心,关心小同学,敢于打抱不平„„”听到这句话,班里几十双眼睛齐唰唰地朝他看去,紧接着是一阵窃窃私语。我细心的发现,他那原本低的看不见双眉的头竟然抬起来了,而且脸上竟有一丝红润,看得出来,他满心惊喜。从他的表情中我猜测,这很可能是他多年以来受到的第一次表扬,因为我发现他的眼睛竟有一些湿润。班会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为了巩固效果又和同学们说:“我很高兴今天同学们能够很细心的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这让我们学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不要轻视了自己,更不要小看了别人。让我们一起读出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

班会课后,我照常收了学生的周记,检查的时候,我很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少见的名字**,我想这小子竟然交了周记,真是不容易,看起来我的这次班会见效了?我忙着打开他的本子,只见本子上只有一页内容,但书写的异常工整,我甚至都怀疑,怎么这小子认真起来字写得还是蛮漂亮的,又发现了他的一项优点,这更让我坚定了帮助他的信念。只见本子上写着:老师,今天是我第一次写周记,请您原谅我以前没听您的话。今天的班会课上,您让我们写下自己最佩服的人,我没有写。因为在我看来,所有的人都一样,自私、冷漠、瞧不起人。可是现在我知道我错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还有人在默默的关心着我,那就是您——我的老师。老师,现在我把课堂上没写的纸条写下来了,虽然没有机会拿到班里去读了,不过没关系,因为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读不读出来不重要。“我最佩服的人是我的班主任黄老师,因为她能够在浑身都是缺点的我身上发现优点,给我信心与勇气,让我敢于去面对自己、改变自己„„”看到他写下的这些内容,我很欣慰,因为我觉得我很有可能改变甚或是挽救了一个人,一个青年人的灵魂。想一想,在两天前,我还冥思苦想,甚至是挖空心思地想要“为师除害”,而如今„„看来做一名班主任还真有意思。

事后,我又趁热打铁,组织了一次书画大赛,在比赛中,他以他那新颖的创意和比较娴熟的书法技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几番努力下,我确实看到了他的变化:上课时睡觉少了,作业交的及时了,和同学的争吵、打闹少了,老师反映的问题也少了,期中考试成绩也由原来的二三十分提高到了六七十分。要知道,这对于他来讲,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如今这个当年的“刺头儿”虽没能考

上重点高中,但也如愿的上了一所技校,相信他今后也会以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人行,必有我师„„”耳边又一次想起孩子们略显稚气的声音,我想,孔子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需要我们细心地去发现。当我们面对那些有污点的孩子时,让我们摘掉预先戴好的“有色眼镜”,拨开缺点的重重迷雾,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吧,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赏识。

第三篇:教师要想善于研究就必须善于发现问题

杜海峰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中学

学习了陈杰、沈兴文老师《教师研究从发现问题做起》一课,我对教师如何发现和研究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教师要想善于研究就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如何发现问题是关键。

问题是客观存在物,关键是教师头脑中是否有积极的研究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策略,前者是教师发现问题的原动力,它建立在对解决某一问题的好奇心、责任心和探索精神基础上;发现问题的策略一是建立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包括自己的优势、特点与不足,二是建立在开阔视野的基础上,包括掌握周围环境的信息与前沿的理论,找到两者的结合点。

策略一: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成功经验体现了教师的特长和教育智慧。那么,如何从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呢?对处于不同研究状态与水平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一是从分析现象到本质。如:老师在与专家接触、沟通中,分析自己教育现状后面深层的问题“学生为什么对此感兴趣”和“如何在兴趣之中扎实基础、开发潜能”,激发进一步探究教改主题本质的心理。这一策略比较适用从未涉足研究领域的教师,自己有哪些优势、特点,对自己已有成功的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掌握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方向基础上,从某一视点或角度切入,便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从已有成功到追求不断超越。

策略二:在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师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如何来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点呢?对不同的教育问题有不同的思路:一可以在摒弃自己习惯性的主观认定中,寻求突破。例如:从教育研究方面新手,面对那么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善表达,甚至是惧怕开口,不是从主观上认定学生“不愿说话、不会说话或者是天生口头表达能力差”,而是“愿意把眼睛放到幕后去看个究竟”,并对这一现象开展了积极的追问与解读,最终解决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二可以在教育的表面现象与问题的原因寻找中,寻求突破。

策略三:从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挂钩点

教师的研究旨在解决自己碰到的问题,然而要使问题解决得更有效,富有创新价值,就必须密切关注教育的前沿信息和理论。那么,如何来寻找挂钩点呢?对于处于不同状态与水平的教师研究有多种思路:一是关注他人经验。教师的研究要注意“站在巨人肩膀上”,二是关注热点争议。如“双语课堂教学研究”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一个新出现的问题往往容易存在褒贬不一的说法,褒的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拓展提高英语学习时空;贬的说有学科损伤论,在概念上造成混乱等。三是关注未来动向。

策略四:在追求自我完善中寻求跨越点

教师的研究旨在发现自己的不足,追求完善。那么,如何来寻找跨越点?对于处于不同状态与水平的教师其研究意义价值相同:一是勇于自我怀疑。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了其特点是研究与反思,教师要从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及价值与自己教育行为间差距的不断反思,教师要敢于自我怀疑,在不断反思中寻找实现跨越的研究主题。二是敢于自我加压。我们教师队伍中不乏优秀者,他们除了出色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将自己提高教学效率节省的时间,用在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性的任务和目标上,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为学校教改与学科的学术发展作出贡献。

第四篇: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许多人只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题记

2011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忘情清溪沟》,那是一个烟雾迷蒙的晚秋时节,那一天,有点小阴天,加上经霜后的树叶片片凋落,有一点肃杀的感觉。但因为我是第一次去清溪沟,对那里的一切都感觉那么新鲜,那么好奇,无论是山,水,树,石,在我眼里都像是一幅画,甚至连树林里传出的风吹落叶的声音,都感到像是一首歌。这篇文章在黑龙江省生态文学艺术家协会和伊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市级刊物《生态文学艺术》发表后,又在省级刊物《大森林文学》上刊出。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人时,一直住在清溪沟的小侄女说了一句:我怎么没看出清溪沟哪儿美呢?

其实,小侄女说出的话,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因为她每天都生活在那里,每天早晨一睁眼,都会看到相同的景物,所以,也就熟视无睹了。也因身在其中而没有觉出清溪那里美,正如苏轼的一首诗中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十•一长假前,很少出门游玩儿的我,提前把女儿从学校调回来,要带她去伊春市参观一个画展,因为这对她这个学美术的大学生来讲,是有益处的,另外,也想借机到市里的木雕园、石林的景区游玩儿一下。

此时因为已过了旅游的旺季,园中游人不多,也不用买门票,我们一路边走边拍照,把园中自然美与艺术美尽览无余。在木雕园,女儿的兴致还挺浓的,但来到石林,却显得索然无味。如果仅从景致上来说,石林确实比木雕园差了一些,但是石林重在一个石字上,每一块石头,都雕刻着一些或绘画,或诗词文字,还有古代一些文人、学者、书法家以及文学家们的石像。如果把这些诗词、绘画、文字以及名人与我国古代厚重的文化结合起来欣赏,当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回到家之后,我们又去了山上林场,此时正是树叶飘零的时节,红叶不红,绿叶也不绿,而天气却有了很深的凉意。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女儿才同意和我去外面转转。我们来到通向山里的宽阔的柏油路上,边欣赏路两旁入秋时的景致,边放飞着心情,去体味融入大自然的感觉。然而女儿的一句就这些破树有啥好看的一下让我快意全无。同样是走在一条路上,同样是从城里回乡,同样是看一样的风景,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境。我才知,原来,很多人都丢了一双去发现美的眼睛。

这让我不禁联想起一些事,很多小孩子,经常会说:没意思。并伴着一副没精打采的表情。我就想,才这么小,怎么就会觉得没意思?现在的孩子,不会因为吃不饱肚子而烦恼,不会因为没有衣服穿而受冻,更不会因为上不起学而难过。相反,他们却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那么他们身上到底缺少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对已有的幸福感觉不出,还会觉得生活没意思?我想,除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得到的太容易以外,还因为他们缺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因为没有爱而鲜知感恩,因为缺少激情而看不到生活中的美。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中看到一点社会的问题?是不是也应该看到一点教育的问题?做为家长,每天对孩子言传身教,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动,影响着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所以,做为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多看到生活中美的东西,少抱怨,少粗口,有爱心,知感恩,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对孩子要少溺爱,多锻炼,求自立,少攀比。让他们从小就学会负责任,有担当,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生活,能看到各种事物中积极的一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自己也去创造美。那么就会发现,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天宽地阔,心胸也跟着开阔起来,人也会变得乐观、积极、向上。那时就会发现:人间处处有美景。

从一片落叶的身上,有人会看到秋的萧条,发出生命将残的叹息。而有人则会看到秋的成熟,生发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思想。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不是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呢?

如果可能,我愿送给每个人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第五篇: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一个教育孩子的故事:陶行知先生某天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后,责令其到办公室。陶先生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着他,便掏出了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那种方式。”

陶先生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不是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抓住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采取“赏识”的策略,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

“四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老师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适当的激励,使其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有时候,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欣赏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促进的强大动力。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个老师,而老师的“赏识”正是每个渴望进步的学生重新找回自信、迈向成功的起点。

“良言一句三冬暖”,对学生客观、肯定的评价,是学生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育中,我们既要看到学生的缺点,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学会肯定、赞美和赏识学生,使学生在肯定和赏识中变的越来越好。

上一篇:商业银行工作总结下一篇:十月你好工作汇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