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制度

2024-05-22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制度(精选20篇)

篇1: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制度

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为提高在校师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传染病管理机制,保证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的必要经费。由卫生室/保健室、健康教育教师负责开展预防、控制传染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二、以健康教育课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学校确保课时,提供健康教育课教材,将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技能,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传授给学生。

三、卫生室/保健室根据学生特点和季节需要,利用宣传栏、广播、录像等多种形式,做好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

四、利用微信、校讯通、家长课堂、班会等形式,为学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以提高家长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取得家长与学校的配合。

五、定期为学校食堂饮管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以防止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污染,预防肠道传染病。

篇2: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制度

我园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在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市、区卫生局、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园传染病宣传教育制度。

一、首先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由卫生室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的收集、报告,认真仔细做好幼儿的晨检,晨检结果及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保健老师做好幼儿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对园内食堂卫生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传染病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及饮用水。每年组织对园内从事饮食、饮水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并做好园内环境卫生工作。

三、做好对幼儿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教育,积极宣传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季节需要以及正在流行的病种及时做好幼儿及老师的防病治病宣传教育工作。

篇3: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实施预防接种的569名儿童家长,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3名, 儿童年龄 (1~24) 个月, 平均 (8.06±1.17) 个月;家长中母亲137名, 父亲69名;家长年龄 (23~31) 岁, 平均 (29.35±1.62)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名, 中专或高中32名, 大专及以上171名。观察组366名, 儿童年龄 (1~24) 个月, 平均 (8.27±1.17) 个月;家长中母亲247名, 父亲119名;家长年龄 (22~34) 岁, 平均 (29.73±1.89)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名, 中专或高中58名, 大专及以上290名。两组儿童及家长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对儿童实施常规预防接种, 不进行相关知识宣传。观察组儿童在常规进行预防接种的基础上, 每月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和疫苗接种知识讲座, 请儿童家长参加。讲座内容包括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计划内和计划外免疫、常规免疫程序、常见免疫疫苗的作用、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禁忌证等。根据健康讲座的内容, 设计传染病相关知识及疫苗接种知识的问卷, 在儿童建证、建卡的当天以及经过健康教育之后请儿童家长填写调查表并当场交卷。统计两组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统计两组儿童接受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及乙肝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情况, 流脑和乙脑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情况, 并计算平均接种情况。统计两组儿童接种时间与计划接种相比推迟的时间;统计两组儿童接种之后发生副反应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知识知晓率

经过健康教育, 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自身进行宣教之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接种情况

观察组儿童平均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儿童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 (P>0.05) 。

3 讨论

免疫接种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儿童实施的有计划的以提高个人和人群对某种传染性疾病为目的的特异性免疫能力预防接种。对儿童进行的疫苗接种由监护人进行决策, 因此监护人对传染病及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儿童免疫接种的覆盖率和接种效果[2]。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在对儿童实施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加强对其家长进行知识宣传。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及观察组宣教前相比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每个月第二个和第四个周五在院门诊会议室进行传染病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讲座, 并向参与讲座的家长发放宣传手册, 使家长在结束讲座之后仍然可以通过阅读对讲座内容进行巩固, 切实掌握。知识宣传的内容涵盖疫苗接种的程序、内容以及注意事项。通过健康教育, 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充分信任[3]。而家长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将以往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积极的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 提高接种率, 按时进行相应疫苗的免疫接种, 并能够把握正确的接种时机[4]。

本研究中观察组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平均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接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因此我们认为通过知识宣传可以使儿童家长树立良好的预防疾病的观念, 主动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控制疾病的流行, 且进行疫苗接种时可以避开不适当的时机, 提高接种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对儿童疫苗接种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门诊实施预防接种的569名儿童的家长,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3名, 观察组366名, 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常规进行预防接种,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相关知识宣传。对两组家长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评价, 并对两组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 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自身进行宣教之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儿童平均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儿童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 (P>0.05) 。结论 通过知识宣传可以使儿童家长树立良好的预防疾病的观念, 主动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控制疾病的流行, 且进行疫苗接种时可以避开不适当的时机, 提高接种质量。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知识,儿童,疫苗接种

参考文献

[1]刘泽玉, 俞佳君, 许惠光, 等.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10) :77-79.

[2]楼灵巧, 骆淑英, 胡昱, 等.流动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信行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10) :76.

[3]朱秀丽.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 33 (4) :57-58.

篇4:农村传染病防治中的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农村;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81-01

传染病防治是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密切结合农村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扩充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 ,使病人及其家属、广大村民都具备了充分的自我防护意识,形成强大的自我防御屏障,营造一个“人人要健康,健康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推动农村传染病社会防治工作的开展,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1 研究基本环节,确定教育重点。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流行的生物学基础。三个环节能否相互连接和协同起作用,还必须通过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即流行过程始终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传染病健康教育的重点环节,必须综合考虑影响传染病发生的诸多因素,研究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影响因素是研究传染病健康教育重点环节的基础。

健康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健康信息的传播贯穿始终。基于上述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影响因素,分析传染病健康教育的重点环节,就是围绕健康教育内容对象、方法和时机等方面。分析哪些因素通过人为因素可以改变;在所有可改变因素中,哪些是最关键因素。关键因素则可认为是某些病的健康教育重点。

2 通过健康教育网络,落实健康教育措施。

建立起以卫生系统为主的纵向网络,即卫生行政机构一专业健康教育机构一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整合卫生、教育媒体和社会体等单位协同工作的横向网络体系,这样基本上就可以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同执行健康教育规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语言教育

通过组织集体听课或办培训班的形式,由专业人员就某一专题进行讲课,为搞好法定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乡镇卫生院要有专门的人员分管,负责拟定工作计划,制定传染病的社会防治工作宣传制度和检查考核办法,由防疫科人员,每月组织一次健康教育例会讲座,内容尤其注重易懂性、针对性,具体性,避免生搬硬套、讲大道理。

2.2文字教育

可以采用形式简单,制作方便,语言精练,易于记忆,号召力、鼓动性强的卫生标语,达到大造舆论和创造气氛的作用。卫生传单 :针对某种季节性传染病,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内容系统,针对性和知识性强,简单明了。

2.3形象化教育

采用宣传图片,照片,标语,模型,示范 ,演示等形象化教育方法,把复杂的传染病临床表现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百姓有如身临其境,印象深刻,大大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2.4电化教育

利用媒体机构的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料 ,以及投影、幻灯、VCD、等电化教材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大大加深村民的防病治病意识,使其成为自觉行为,从而为法定传染病农村社会防治工作铺开道路。

3 培训医护人员 防止疫情漏报

对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村医进行健康教育是加强疫情报告 、防止疫情漏报、开展疫情监和搞好傳染病社会防治的关键措施。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传染病的漏报、迟报、误治时有发生,应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教育方案 。对院内临床医生的教育,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安排课时,注重教授疑似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辩证施治、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对村医则利用每月一次的例会,开展业务学习。由于农民就医习惯,加上经济原因,相当一部分传染病患者首次就诊大夫是村医,这就要求村医从思想上重视,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培训内容侧重于法定传染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体表指征,尤其是临床表现。 为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赢得了时间,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普及防病知识,巩固工作成果。

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防止疫情蔓延、巩固法定传染病防治工作成果的完善措施。 传染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重要一点是具有传染性。一个人一旦患病,其社会角色立即发生改变,病人——传染源,家属——易感者,病人离不开家属的照顾,在这种特殊关系中,如果病人不自洁,家属不自爱,后果可想而知。应对每一位接诊病人都登记随访 ,进行医学观察。针对具体病情,细谈所患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着重突出预防措施,动员每一位接触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接种相应疫苗,指导家属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使病人和家属既不“谈病色变”,也不“置之不理”,这就为病人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治疗氛围。

篇5: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制度

1、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情况制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保质保量上好健康教育课,及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地方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意识。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会、校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

3、要根据季节变化及我县气候特点对学生进行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篇6: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

为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确保及时、准确、完整的报告传染病以及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每年对本院医务人员进行至少两次以上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传染病诊断标准以及近年来上级要求学习的相关文件和我旗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和近几年未发现的传染病又重新出现时的培训。

2、每季度对乡村医生进行一次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传染病诊断标准以及近年来上级下发要求学习的相关文件和我旗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和近几年未发现的传染病又重新出现时的培训。

3、对本院医务人员和村医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疫情报告培训后,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试,并及时打分,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4、保存培训通知、签到册、课件或讲义、培训效果等记录。

篇7: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核心内容:传染病的防治的相关法律制度是怎么样的呢?下文将会结合相关的法规进行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1.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

2.《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情况增减甲类和乙丙类传染病病种,以适应情况的变化。

3.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如实公布全国疫情并随时通报重大疫情,并可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疫情。

5.传染病的控制包括:

(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宣布疫区。(4)对尸体的处理。(5)药品生物制品等的供应。

6.解答)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末满擅自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淋病、梅毒病人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接受治疗。尚未治愈前,不得进入公共浴池、游泳池。(2)对除艾滋病人、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3)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在诊疗中发现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人,应当在两日内作出明确诊断。(4)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亲密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病人的污染场所,卫生防疫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应立即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5)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受检疫、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应当接受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

7.切断传播途径: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为控制传染病爆发、流行,必要时当地政府可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批准,采取下列紧急措施:(1)限制或者停止集会、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员聚集的活动;(2)停工、停业、听课;(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县级以上政府在接到报告时,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决定。下级政府在上级政府作出决定前,必要时可临时采取第1,4项紧急措施,但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5)及时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8.宣布疫区:

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在疫区内实行紧急措施,并可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行卫生检疫。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

9.对尸体的处理:

对于患鼠疫、霍乱和炭疽病死亡的病人尸体,由治疗病人的医疗单位负责(消毒处理),处理后应当立即火化。

10.检测管理的对象:

根据《艾滋病检测管理的若干规定》,我国艾滋病检测管理的对象为已确诊的艾滋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疑似艾滋病病人、或与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密切者。

11.检测管理措施:

卫生、医疗保健机构发现艾滋病病人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送其到指定的医疗单位接受治疗。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疑似艾滋病病人、以及与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密切者,可根据预防的需要,实施下列部分或全部措施:(1)留验;(2)限制活动范围;(3)医学观察;(4)定期或不定期访视。

12.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权益保护: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不受歧视,享有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社会福利;对检测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结果的确认属个人隐私,有关部门不得泄露。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机构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被指定的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收拾,对其中经济特别困难者,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应报请当地政府协调解决费用。

13.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主要包括:

(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2)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3)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4)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和登记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5)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邮寄医疗废物,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14.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主要包括:

(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2)应当在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3)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4)产生的污水、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篇8: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到2015年10月在我中心进行诊治的布鲁氏菌病患者70例,纳入标准:符合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知情同意;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排除标准:患者有意识障碍或明显的精神异常;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偏瘫、肢体活动失灵后遗症者。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为45.33±4.55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24±2.98 kg/m2;受教育水平:初中40例,高中20例,高中及其以上1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知识—态度—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确诊当日开始按照健康教育计划进行教育,增加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内容,包括国家关于对传染病管理的法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后、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隔离时间及解除隔离的标准以及针对布鲁氏菌病个人防护方法和注意事项和及时、联合、全程治疗的重要意义。讲解方法主要为综合教育方法,包括展览、宣传等方法,结合口头、文字、短信、微信、微博、专题讲座等多种方法,特点是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让患者与家庭、社会轻松掌握防控传染病的方法。对健康教育中的技术指导工作要加强,随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不同对健康教育方案进行调整,指导高危人群的行为方式,对传染病最常突出的表现、在何处就医、如何防止进行明确。健康教育干预时间持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疾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对患者对于布鲁氏菌病传染的类型、如何预防布鲁氏菌病的传染、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布鲁氏菌病的预后效果、布鲁氏菌病的药物治疗的认知情况进行评定,该调查表经相关专家审定,有良好的内容效度,信度可靠。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对比采用卡方X2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调查,干预后患者对于传染病类型、如何预防传染病、传染病传播途径、传染病预后效果、传染病全程治疗的认知率分别为95.7%、97.1%、94.3%、100.0%、92.9%,干预前(见表1)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多种传染病的发病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在不同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健康教育是当前传染病预防控制常见的干预方法之一,也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当前很多传染病患者就医时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需求较多,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明显加强[4]。

在知识—态度—行为健康教育中,我们应满足患者的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传染病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教育;在社会中要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健康教育,增加社会成员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使他们既提高了对自身疾病的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的了解,也增强了患者自我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6]。本研究显示干预后患者对于传染病类型、如何预防传染病、传染病传播途径、传染病预后效果、传染病全程药物治疗的认知率都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知识—态度—行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同时针对传染病的特殊性,要注意把握护理的重点环节,使患者患病后既要保护自己,也要对他人负责,综合考虑影响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诸多因素,促进疾病的顺利康复。

总之,知识—态度一行为健康教育在突发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率,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常青.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要点[J].地方病通报,2012,14(6):2-3.

[2]胡俊峰.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J].结核病健康教育,2010,ll(2):14-15.

[3]俞晓红,王蓓,卢敏,等.张家港市学生三大传染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5,31(7):955-958.

[4]薛然.浅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区的实施[J].传染病信息,2012,5(1):37-39.

[5]舒传波,罗洪云.随州市曾都区居民健康素养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5,30(5):301-305.

篇9:《传染病防治法》知识问答

答: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89年2月2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并于1989年9月1日起施行。传染病防治法共7章41条,内容分为总则、预 防、疫情的报告和公布、控制、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方面,从法律上对各种传染病 的分类和防治作了明确规定,是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部重要法律。

非典型肺炎是不是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传染病病种 。非典型肺炎是本世纪的一种新的疾病,有较强的传染性。2003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 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列入法定管理传 染病的通知》,决定将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

问:防疫机构发现非典型肺炎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隔离控制措施?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人,应当及时采取 以下控制措施:

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 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对疑似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应 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传染病病人及其亲属和有关单位,以及社区、居委会、村民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实施控制 措施。

问:哪些部门应及时提供防治非典型肺炎药品和器械?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供应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药 品和器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生产传染病防治药品、器械的医药部门 和其他有关部门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时提供必需的物资是应尽的义务和职责。铁路、交通 、民航部门必须优先运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处理疫情的人员、防治药品、生物制品和器械 。

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如何公布和通报疫情?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病人、病原携带 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卫生防疫机构 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政府有关主管人员和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不得隐 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疫情,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

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 告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当地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对辖区内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疫情登记 报告和管理情况定期进行核实、检查、指导。

问:违反传染病防治法造成流行危险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所列行为之一的,引起非典型肺炎传播或者有 传播严重危险的,可以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 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 扩散,后果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的,给予 行政处分。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 人员和政府有关主管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问: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时,各地政府可以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答: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 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以下紧 急措施:

(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接到下一级政府关于采取以上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在规定的时限 内作出决定。解除紧急措施,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问: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具有哪些监督管理职权?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有以下监督管理职权:

(1)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2)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限期改进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3)依照本法规定,对违反本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在本系统内行使前款所列职 权。

问:对哪些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采取强制措施?

答: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 取强制措施:

(l)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2)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 便进行消毒处理的;

(3)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4)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本法提出的其他预防、控制措施的。

问:在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区域,当地政府可以依法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答:《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当地政府应当根据传 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组织卫生、医药、公安、工商、交通、水利、城建、农业、商业、民 政、邮电、广播电视等部门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1)对病人进行抢救、隔离治疗;

(2)加强粪便管理,清除垃圾、污物;

(3)加强自来水和其他饮用水的管理,保护饮用水源;

(4)消除病媒昆虫、钉螺、鼠类及其他染疫动物;

(5)加强易使传染病传播扩散活动的卫生管理;

(6)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

(7)组织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染疫动物密切接触人群的检疫、预防服药、应 急接种等;

(8)供应用于预防和控制疫情所必需的药品、生物制品、消毒药品、器械等;

(9)保证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问: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各级政府和卫生防疫部门、医疗单位以及个人各有什么责任?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 实施。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具体责任 和范围由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的卫生防疫机构,承 担本系统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并接受本系统上级卫生主管机构和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 定的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并接受有关卫生防疫机 构的业务指导。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同防治传染病有关的食品、药品和水的管理以及国境卫生检疫,分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 办理。

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 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

问:有关机构可以解剖查验病人遗体吗?

答:出于对传染病研究、控制和治疗的需要,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 构、卫生防疫机构必要时可以对传染病病人遗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遗体进行解剖查验。

传染病不是一般的疾病,所以应作特殊处理。尸体解剖是为了了解疾病病因,制定控制 和治疗措施,防止传染病进一步蔓延的有效科学手段,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是非常有必要 的,不一定非要征得病人家属的同意。因此,病人亲属应当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抛弃封建 陈旧的观念。同时,传染病防治法还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 制措施。

篇10:传染病防治规章制度

1、严格遵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学,依靠群众,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

2、针对国家规定传染病(甲、乙、丙)制定出具体有效的防控、医疗救治及处理管理原则,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具体实施办法和合理有效的工作流程,有应急预案,有监督,有记录。

3、确定专门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本院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及责任区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依据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提高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4、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各项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院内感染,实行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制度,按法律规定要求,及时准确填报传染病卡。

5、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和其它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的和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卫生部规定的内容、方法、时限及时报告,对传染病漏报、瞒报应有明确的处理原则。

6、通过各种健康教育宣教方式对就诊病人、职工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宣教,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急能力。

篇11: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工作,结合诊所实际,特制定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一)诊所所有人员均为防治工作小组成员,所长负总责,临床

医生为直接责任人。

(二)内科医师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的具体实施,接受区疾控中心的指导和监督。落实传染病登记和疫情报告制度。

二、疫情报告制度

(一)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报告制度,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

(二)发现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必须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便于传染性疫情的发现、收集和报告,凡确诊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要在门诊工作日志上登记患者的病名、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做好相应处理,及时将疫情报告区疾控中心。

(四)若发现疑似甲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病人,应在2小时内送上级医院确诊。对其他有条件确诊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在24小时内报告区疾控中心,对疑似病人应及时送上级医院确诊。

社会监督制度

1.设立社会监督电话或意见箱,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做好登记。2.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3.实施以下公开制度:(1)上岗人员必须佩带附有本人照片、姓名或编号、职称或职务等内容的胸卡。

(2)(3)(4)公开张贴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公布主要检查、治疗及常用药品价格。患者诊疗完毕后,应出具其费用结算凭证。

药剂师岗位职责

1.在所长领导下工作。

2.进行药品调配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谨差错事故。

3.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工作,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

4.检查毒、麻、限制、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及处理并向上级报告。5.完成所长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处方书写制度

1.处方记载的患者一般项目应清晰、完整并与病例记载相一致。2.每张处方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处方字迹应当清楚,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必须在修改处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

4.处方一律用钢笔、碳素笔、黑色墨水书写。

5.处方一律用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6.年龄必须写实际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

7.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须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

8.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可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之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药物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应在药名之前写出。

9.特别情况需超剂使用时,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字。10.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临床诊断。

篇12: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规定,按时提交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安排、总结,措施数据准确。

二、大力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的或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

三、承担本单位责任地段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四、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班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认真按法定传染病报告卡片内容要求,一项不漏地填写向报告疫情,疾病控制科在接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的疫情报告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控制中心;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报疾病控制科,由疾病控制科按时汇总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丙类传染病两周内报疾病控制科。各级医疗保健、监督管理的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五、医疗保健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一)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3.对医院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4.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二)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三)疾病控制科监督对医院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四)疾病控制科组织对密切接触者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篇13:传染病的防治体会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完善了疫情公布制度

新设立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制度。规定传染病疫情报告遵循属地原则,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主动收集疫情信息, 对主动收集到的疫情信息和接到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报告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及时进行分析、调查、核实;增加政府各部门、各有关机构之间疫情通报制度;规范传染病疫情公布制度。

2严格控制疫情扩散

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 应当及时采取医学观察、隔离治疗、医学干预以及对被污染的场所实施严格卫生处理等措施。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包括组织有关单位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保护饮用水源等, 经报上一级政府决定, 可以采取封闭有关场所的措施等。

3医院内交叉感染和实验室感染的要求

该法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网络建设, 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传染病的防治要求, 防止在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经诊断为传染病患者的,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救治;不具备救治条件和能力的, 应当按照规定转诊至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应当接诊治疗, 不得拒绝。加强对实验室及传染病菌种、毒种的监督管理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扩散, 总之是提高了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和实验室感染的要求。

4有效解决传染病防治的经费紧张

设专章规定了传染病防治的保障措施, 国家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地方政府应当保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经费;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医疗救助, 减免医疗费用;体现了保障传染病防治经费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原则。

5实现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在规定保障公民个人权益的同时, 明确规定公民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承担的义务。在规定对甲类传染病发病场所或者特定区域的人员采取隔离措施的同时, 规定实施隔离措施的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被隔离人员的工作单位不得停止支付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 使其得到及时救治,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其有歧视。规定了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有利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并保护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个人信息。明确规定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采取限制公民权利的控制措施的条件、程序, 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2]。

6新形势下要做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传染病监督执法工作, 是卫生监督工作的一个难题。加强对食品、药品、血液、水、医疗废物和病原微生物等与人体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管理;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卫生监督检查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单位对传染病防治法的执行情况要认真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情况予以行政处罚和教育。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造成流行危险的, 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安全,院内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4, 11 (1) :8.

篇14: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季。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患了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水痘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面汤等,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全年都会发生。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3.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病人用具间接传播。本病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头痛、四肢酸痛,全身不适伴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预防:加强锻炼,讲究个人卫生,开窗通气,均衡膳食,适时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期间可服用抗病毒类药物。

4.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痄腮”,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器具间接传播。本病潜伏期2~3周,初期多一侧腮腺肿大、疼痛,继而波及到对侧,触之压痛,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对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科学穿衣

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 经常开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 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 多喝水

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喝白开水或矿泉水,少喝最好不喝甜的饮料。尤其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喝白水,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易上火生病。

△ 适当锻炼

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增加户外活动,常晒太阳,经常晒衣晒被,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提高抵抗能力。

△ 平衡营养

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 保证睡眠

不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 免疫预防

篇15:传染病防治工作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留庄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校长为学校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第一责任人和总报告人,各班班主任为疫情报告人,如发现有疑似学生立即报告校长。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校长提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各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每天要对本班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本班学生的晨检工作和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及教室通风等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即学校各班班主任和教职工如发现有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在第一时间向校长报告,随后校长和疫情报告人根据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有关部门联系方式:

教科局办公室:0354-4126293 教科局执勤股股长毛海胜:*** 昔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354-4123100 疾控中心任志新主任:***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3名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时,疫情发现人和疫情报告人应当第一时间报告校长并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学生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3、在学生同一班级中,如果一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3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生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

5、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违者将根据有关法律条文酌情处理。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发现人应当及时以最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向校长和疫情报告人报告。校长和疫情报告人同时向有关部门(教育局、疾控中心等)报告。(若发生食物中毒还要报区食品监督所)

五、学校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学校要建立“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由各班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晨检记录上。如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校长,并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

篇16:传染病防治制度与管理措施

1、各类工作人员,尤其是医务工作人员必须学好、掌握好,并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疾病控制、监督管理人员和政府有关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责任人员将最高受到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3、有关主管人员和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疾病控制、监督管理的人,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4、预防保健组织或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5、每个单位和个人、医疗保健机构、工作人员及医务工作人员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及扩散。

7、控制措施:

(1)对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

察。

(3)对传染病病人、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8、每个单位和个人,必须配合接受医保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有责任、有权检查、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对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治疗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9、为了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保证健康人群免受感染,掌握《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10、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内的行为之一,按《传染病防治法》法规追究其责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的,给予行政处分。

篇17: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治制度

一、每学期对全校师生进行两次“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分别请专职“健康教育”教师和镇防疫站的同志主讲。

二、教育学生“病从口入”的道理,使学生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净的瓜果,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吃没有生产厂家,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

三、为保证环境卫生经常化,制度化,要求学生每天早晨进校后自觉劳动十分钟。

四、学校实行卫生岗位责任制,做到卫生担子众人所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监督劝告在责任区内随地吐痰,乱扔碎纸等不良行为者。在厕所、水管等地方设文明礼貌监督岗,保证这些地方卫生好,秩序好。对违犯学校卫生要求不听劝告者给予教育。

五、班班设立卫生角,规放打扫工具。每个学生自觉做到天天刷牙,手脸干净,吐痰入盂,不喝生水,经常换衣服,经常理发,洗澡剪指甲,仪表整洁。

六、加强学生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个人卫生要定时进行检查。如发现患传染病者,立即送回家进行封闭治疗。

七、学校是学生群体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搞好环境卫生,培养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柳屯镇滹沱中心小学

篇18:中法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治合作

据“健康报”近日报道, 卫生部与非营利组织法国梅里埃基金会签署重大传染病领域合作协议。根据协议, 双方将在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进行第二轮合作项目, 合作截止时间为2017年。卫生部部长陈竺、法国梅里埃基金会主席阿兰·梅里埃等出席签约仪式。

据悉, 法国梅里埃基金会将支持我国结核领域的防治政策制定, 并培训实验室专业人员, 并支持部分西部省份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据介绍, 2007年, 卫生部与法国梅里埃基金会签署了第一轮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 中法在黑龙江和浙江两省部分县、市, 开展结核病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技术培训, 并探索结核病早期诊断方法等。

此外, 中国医学科学院与法国梅里埃基金会签署了新发病原体项目新的5年合作协议 (2012~2017年) 。

篇19:蜜蜂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欧洲幼虫腐臭病:本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弱群、保温不良、饲料不足的蜂群最易发生。发病死亡多在2~4月龄期。发病初期,幼虫身上无光泽,出现少量死亡,病情严重时,幼虫全部腐烂,散发酸臭味,导致蜂群弃巢而逃。因此,对发病蜂群要加强管理,蜂群发病时可用.5公斤糖浆加10万单位链霉素或4片磺胺噻唑钠调匀喂蜂,每框约喂50克,两天一次,连喂6~7次。

2.囊状幼虫病:本病多发生在春秋气候多变季节和蜜蜂繁殖期,发病死亡的是六日龄幼虫,死后挑尸呈“囊状”,群众称它为“尖头虫”。对囊状幼虫病,要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雄蜂,替换病群的蜂王,逐步提高蜂群的抗病力;要加强饲养管理,补充人工饲喂,做好换王断子清巢工作,减少病源。发病时,可选用半枝莲、贯众、虎杖等的其中一种,用干品50克,加水煎浓去渣后,按一比一加入白糖,配成药糖浆喂10框蜂。

3.孢子虫病。本病常在春末夏初、秋末冬初季节发生,患病蜂群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加重后,中肠浮肿,体色变黑,飞翔力减弱,不久就会死亡。可采用5%~10%醋糖浆,或0.5公斤糖浆加入巴龙霉素10万单位拌成药糖浆,每群蜂喂药糖浆100~150克,1~2天1次,连喂7~10次。(广东 陈贵善)

篇20:思南滨江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医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二、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须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准确、完整、字体清楚。

三、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种染性非典肺炎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责任报告人发观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脑、乙脑、伤寒及副伤寒、钩体、疟疾、出血热等我县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及疑似病人,以最快方式报告县疾控中心并配合检诊。

五、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应准确、完整、字体清楚,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交医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员。

六、诊治传染病病人时,要按规定作好消毒、隔离措施。

七、疫情管理人员要按规定作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月一次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传染病花名册、自查统计等资料并存档。思南县滨江医院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1.医院各诊室应设立《门诊日志》,实行门诊日志登记制度。2.门诊日志的栏目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初诊或复诊、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传染来源、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方法及结果、诊断时间、病名(诊断)、病例分类、医生签名、备注等。

3.医生在诊疗工作中,对每一例就诊者均须及时、真实、完整、准确和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对门诊日志信息不得伪造和篡改。

4.对于由母亲传播的儿童性病,须在门诊日志的“备注”栏目中填写其生母患病情况。

5.性病病例诊断更变或修订时,须在门诊日志的“备注”栏目中填写更正或修订诊断的病名。

6.首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后,应在门诊日志的“备注”栏注明“已报卡”或卡片编号,同时在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上登记。

7.门诊日志作为性病疫情准确性核查、漏报调查的依据。

思南滨江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

1.医院各诊室和住院科室应设立《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实行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

2.传染病疫情登记簿的栏目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传染来源、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方法及结果、诊断时间、病名(诊断)、病例分类、卡片编号(是否报卡)、医生签名、备注等。

3.首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后,同时在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上登记。非首诊性病病例不登记到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4.对于由母亲传播的儿童性病,须在传染病疫情登记簿的“备注”栏目中填写其生母患病情况;性病病例诊断变更或修订时,须在“备注”栏目中填写更正或修订诊断的病名;性病病例被排除或因重报删除时,须在“备注”栏目中注明。

5.如果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记录的是订正病名后的性病病例,须在“备注”栏目中填写订正前报告病名。

思南滨江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罗 强(思南滨江医院院长)副组长:唐小康(思南滨江医院行政院长)成 员:舒培长(思南滨江医院门诊主任)

杨 熊(思南滨江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

干小琴(思南滨江医院护士长)

思南滨江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在院办公室,由周飞同志负责办公。

上一篇:分析评议阶段个人小结许下一篇:如何让校本培训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