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宣传培训制度

2024-05-13

传染病宣传培训制度(通用14篇)

篇1:传染病宣传培训制度

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

十河镇中心小学 2013年2月

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

一、部门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保证传染病防治的必要经费,按照卫生部门和教委要求,组织校内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

2、学校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生健康晨检或巡查、学生健康教育、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3、学校应主动与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4、发生疫情后应协助与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

二、疫情报告

学校应于2小时内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三、培训教育

1、学校校长、老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为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人。学校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加强对师生健康情况晨检或巡查,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

2、学校师生中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的,德育处应做好学校传染病病人登记,在第一时间内以电话和网络形式报区教委、区卫生保健所、同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发现学校内上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体性发热事件和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做好新续发病人的动态报告。

4、做好对学生健康查检和巡查,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四、宣传教育

1、学校必须做好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栏、健康教育课、学校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防病宣传,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春季是流感高峰期,学校必须做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注意教育学生不要接触流感症状的人群,不要接触病死的禽类,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十河镇中心小学

篇2:传染病宣传培训制度

1、学校应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对新生的预防接种凭证入学,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相关疫苗接种、传染病监测等工作。

2、每年组织全校教职工定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岗位。

3、对三大员加强学习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

4、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与饮用水。

5、做好学校内粪便管理和苍蝇、蚊虫等媒介昆虫消杀灭工作。

6、做好对学生健康检查和巡查工作,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7、每月一次对教职工培训、学习有关防治知识以及消毒常规知识。

篇3:传染病宣传培训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实施预防接种的569名儿童家长,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3名, 儿童年龄 (1~24) 个月, 平均 (8.06±1.17) 个月;家长中母亲137名, 父亲69名;家长年龄 (23~31) 岁, 平均 (29.35±1.62)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名, 中专或高中32名, 大专及以上171名。观察组366名, 儿童年龄 (1~24) 个月, 平均 (8.27±1.17) 个月;家长中母亲247名, 父亲119名;家长年龄 (22~34) 岁, 平均 (29.73±1.89)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名, 中专或高中58名, 大专及以上290名。两组儿童及家长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对儿童实施常规预防接种, 不进行相关知识宣传。观察组儿童在常规进行预防接种的基础上, 每月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和疫苗接种知识讲座, 请儿童家长参加。讲座内容包括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计划内和计划外免疫、常规免疫程序、常见免疫疫苗的作用、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禁忌证等。根据健康讲座的内容, 设计传染病相关知识及疫苗接种知识的问卷, 在儿童建证、建卡的当天以及经过健康教育之后请儿童家长填写调查表并当场交卷。统计两组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统计两组儿童接受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及乙肝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情况, 流脑和乙脑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情况, 并计算平均接种情况。统计两组儿童接种时间与计划接种相比推迟的时间;统计两组儿童接种之后发生副反应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知识知晓率

经过健康教育, 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自身进行宣教之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接种情况

观察组儿童平均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儿童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 (P>0.05) 。

3 讨论

免疫接种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儿童实施的有计划的以提高个人和人群对某种传染性疾病为目的的特异性免疫能力预防接种。对儿童进行的疫苗接种由监护人进行决策, 因此监护人对传染病及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儿童免疫接种的覆盖率和接种效果[2]。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在对儿童实施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加强对其家长进行知识宣传。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及观察组宣教前相比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每个月第二个和第四个周五在院门诊会议室进行传染病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讲座, 并向参与讲座的家长发放宣传手册, 使家长在结束讲座之后仍然可以通过阅读对讲座内容进行巩固, 切实掌握。知识宣传的内容涵盖疫苗接种的程序、内容以及注意事项。通过健康教育, 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充分信任[3]。而家长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将以往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积极的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 提高接种率, 按时进行相应疫苗的免疫接种, 并能够把握正确的接种时机[4]。

本研究中观察组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平均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接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因此我们认为通过知识宣传可以使儿童家长树立良好的预防疾病的观念, 主动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控制疾病的流行, 且进行疫苗接种时可以避开不适当的时机, 提高接种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对儿童疫苗接种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门诊实施预防接种的569名儿童的家长,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3名, 观察组366名, 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常规进行预防接种,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相关知识宣传。对两组家长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评价, 并对两组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 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自身进行宣教之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儿童平均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儿童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 (P>0.05) 。结论 通过知识宣传可以使儿童家长树立良好的预防疾病的观念, 主动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控制疾病的流行, 且进行疫苗接种时可以避开不适当的时机, 提高接种质量。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知识,儿童,疫苗接种

参考文献

[1]刘泽玉, 俞佳君, 许惠光, 等.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10) :77-79.

[2]楼灵巧, 骆淑英, 胡昱, 等.流动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信行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10) :76.

[3]朱秀丽.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 33 (4) :57-58.

篇4:媒体宣传对传染病控制的影响分析

摘要:为了考虑媒体宣传对传染病控制的影响,建立了一类具有双线性接触率且带有媒体引发的意识累积密度的SISM传染病模型,利用Liapunov函数和几何判别法给出了无病平衡点及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条件。并将模型研究结果应用于甲流H1N1疾病中,分析了媒体宣传对疫情控制的作用,结合实际发病数据检验了结果的合理性。

关键词:媒体宣传;SISM模型;Liapunov函数;平衡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017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683(2015)06-0112-07

0 引言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一直是卫生防疫部门关注的问题之一。人们往往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途径获得疾病相关的信息,增强了防范意识,减少了感染几率,有效地预防了传染病的流行。疾病暴发初期,根据疾病传播严重程度,不断增加媒体报道力度,民众疾病知晓率逐渐增大,染病者数量在一定程度出现了缓慢趋势。如2003年SARS爆发初期,通过印发的宣传单、开展社区咨询和媒体报道等多种方法,人们了解了疾病的感染方式及发病情况。针对某地区3405人的流行病调查中发现有关SARS病的晓率达到了95%以上,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

人们发现媒体宣传主要是影响易感者的行为和习惯,宣传力度会改变疾病传播的有效接触率和对疾病的意识积累,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研究媒体宣传对疾病控制已取得了诸多结果。媒体宣传会导致易感者对疾病的意识认知程度不同,易感者划分为有防范意识的人群和无防范意识的人群,通过分析传染病模型的无病平衡点的稳定性及模型的持久性,给出疾病的控制策略。考虑到媒体宣传积累程度对疾病预防与控制作用,文阐述和分析了媒体活动引起的意识密度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以及随着参数的变化,模型正平衡点会发生的Hopf分支。通过分析可知,媒体信息传播虽然不能治疗疾病,但可以减少染病者的数量,从而可以控制疾病的爆发。

实际上,在传染病发病中后期,易感者意识开始淡薄,染病者经过治疗后也并非全部转化为有意识的易感者,媒体宣传的作用不显著,若是不改变宣传的方式,长久下去,传染病可能就转化为一种常态疾病。本文考虑了治愈的染病者受媒体的作用部分转化为具有防范意识的易感者,部分转化为无防范意识的易感者,建立了SISM传染病模型,研究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针对一类H1N1传染病,利用模型的研究结果定量分析了在媒体宣传不同力度下的疾病传播趋势。

1 模型建立

许多传染性疾病如流感、疟疾等,部分人群感染后通过治疗,治愈后仍成为易感者,在媒体宣传作用下,易感者会产生防控意识,会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避免再次感染,如文主要考虑了易感者在宣传作用下成为有防控意识的易感者。但随时间推移人们的预防意识会淡化,一些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的易感者逐渐转化为无防范意识的易感者,因而感染者会增加。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一类带有媒体引发的意识累积密度的SISM传染病模型。

将整个人群分为无防范意识的易感者S1、有防范意识的易感者S2和染病者,_两种易感者的区分是由于媒体宣传教育的影响改变了一部分易感者的行为方式。假设疾病的传播仅通过易感者和染病者的直接接触,只考虑个体之间直接接触的信息传递方式;由媒体引起的意识活动的累计密度和人群中的染病者有关,且成正比关系;媒体信息对无意识的易感者产生影响后变成有意识的易感者,从而避免和染病者接触,使其疾病感染的概率减小,易感性降低;忽略因病死亡率,同时也考虑到意识随时间的消耗。疾病感染传播过程如图1所示:建立如下模型其中:S1、S2、I、M分别为t时刻无防范意识的易感者人群数量、有防范意识的易感者人群数量、已感染人群数量、某地区由媒体引发的意识的累积密度;c为常数输入率和自然死亡率;ξ为意识的转移率;β为易感者与染病者之间的有效接触率;ζn为有意识个体到无意识个体的转移率;v为染病者的恢复率,以概率p恢复成有意识的易感者;μ0为媒体宣传无效的耗散率;μ为媒体项目的贯彻率。所有的参数均为正。

假设模型(1)的初始条件:

因此,模型(1)的全部解(S1,I,S2,M)最终趋向进入或停留在下列区域D内。

2 主要内容

模型平衡点满足

证明:由定理1和区域D是最大不变集知,当R0>1时,在D内除初值在S1轴上的轨线都将沿着此轴趋于E0外,其他从点E0附近出发的轨线最终将远离E0,记Ω={E0},则Ω是D的边界aD上的唯一最大不变集,且Ω的稳定集ΩS1在S1轴上,即在D的边界aD上,满足了D的边界aD上最大的紧不变集是孤立的。因此,由一致持久性定理知,当R0>1时,系统(3)在域D是一致持久的。证毕。

考虑微分方程

3 数值模拟

取模型(1)中参数b=c=0.07,μ=0.8,μ0=0.4,β=0.2,v=0.2,p=0.6,ξ=0.5,ξ.=0.3,并取初始值为(0.6,0.1,0.3,0)。经过计算,得到,R0=0.97<1。由定理1知模型(1)无病平衡点E0(0,0,0)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模拟图如图2所示。若取β=0.3,其他参数取值不变R.=1.45>1,选取m=0.09且满足β+μξ/mμ0<βm+c+2ξm。由定理3知,模型(1)地方病平衡点E*(0.5,0.1,0.25)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模拟图如图3所示。

通过对比图2和图3可以得到,通过媒体宣传,会有效地改变有效接触率,当减小有效接触率β时,R0<1,疾病不流行;当增大有效接触率β时,R0>1,使疾病趋于较小的稳定值。

4 媒体宣传模型在甲型H1N1流感中的应用

4.1 问题分析

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因感染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在人群中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甲型H1Nl病毒在不同温度下繁殖的速度快慢不同,疾病易在夏季流行。针对甲型H1N1这一突发性疾病,起初人们对它不了解,及时对疾病宣传报道尤为重要,提高人们对疾病的知晓率,有效地预防疾病。早期可持续利用电视、报纸、印发宣传画、组织专家宣讲对大众普及甲型H1Nl流感相关知识。2009年对2986份问卷调查分析,人群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在95%以上,基本预防措施实践率在80%以上。在对杭州某高校345名师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时;73.9%(255/345)的调查对象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高度关注或关注较多;90.4%(312/345)认为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84.1%(290/345)认为学校宣传力度应增加。宣传内容以心理、营养和预防为主,大多调查对象能采取有效的应对行为。建立一个合理的H1N1传染病模型,考虑媒体宣传因子影响,致力于消除疫情的流行趋势。

4.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选用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中的数据,可得常数输入率和自然死亡率c=0.007。采用文中的v值,v=0.29。其他参数依次设为β=0.3,p=0.6,ξ.=0.5,μ0=0.7,主要考虑媒体作用参数意识的传播率ξ和媒体项目的贯彻率μ和有效接触率β对传染病H1N1控制的影响。

考虑下列模型:

4.3 数值模拟

在一年中,1月与2月之间的温度偏低不适合甲流病毒生长,染病者人数数量较小;在2月与4月之间,随着天气变暖病毒繁殖速度加快,人们感染几率增大,染病者人数呈上升趋势;在4月和7月之间通过媒体宣传减少感染者的人数;进人夏季7月与10月阶段,病毒繁殖速度迅速,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人们防范意识,避免甲流的流行可能,最后疾病趋于消失。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情况的意识传播率ξ和媒体项目的贯彻率μ,利用模型(12)的分析结果,模拟4个时间段[1,2]、(2,4]、(4,7]、(7,10]染病者的变化情况,了解疾病的变化规律。若取第一区间的初值为(0.5,0.4,0.1,0),根据时间的分段情况可以确定不同的区间初值,绘出各种情况下地方病平衡点性态图,如图4至图7。计算结果参见表1。

通过图4可以看出:甲流暴发后媒体作用开始发生,染病者数量急剧减少,甲流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此时媒体便减少了对传染病预防的宣传力度,由于受到气候、温度的影响,病毒急速发展,致使染病者比例又呈增大趋势,染病者人数增多,如图5所示。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媒体宣传力度势必再次加大,通过图6、图7发现:当再次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时,疾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最终趋于消失。由此得出结论:媒体宣传确实对具体疾病H1N1有影响。

4.4 媒体宣传模型在甲型H1N1流感中的验证

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中2013年1月~10月全国甲型H1N1流感的染病者的比例,运用Excle先将数据绘制成染病者比例折线如图8所示。

上述4幅图分别和图8进行比较,发现:图4中的染病者比例变化趋势与图6中2013年1月至2月份染病者比例变化趋势相同。图5中的染病者比例变化趋势与图8中2013年2月至4月份染病者比例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图6中的染病者比例变化趋势与图8中2013年4月至7月份染病者比例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图7中的染病者比例变化趋势与图8中2013年7月至10月份染病者比例变化趋势完全相同。

利用模型(12)可求出染病者比例在不同时段的数值,将其与实际统计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见表2。

通过比较染病者比例的预测值与实际统计数据发现,对应月份中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相对误差较小,说明媒体宣传确实对具体疾病H1N1有重要作用。

篇5: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为提高在校师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传染病管理机制,保证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的必要经费。由卫生室/保健室、健康教育教师负责开展预防、控制传染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二、以健康教育课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学校确保课时,提供健康教育课教材,将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技能,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传授给学生。

三、卫生室/保健室根据学生特点和季节需要,利用宣传栏、广播、录像等多种形式,做好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

四、利用微信、校讯通、家长课堂、班会等形式,为学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以提高家长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取得家长与学校的配合。

篇6:传染病培训制度

一、院内培训

1、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学习

全年有计划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广州市传染病防治规定》等法律法规。学习医院传染病、性病等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掌握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病种及不同病种报告时限,报告程式。

2、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根据传染病季节性流行特点,医院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参加常见和多发性传染病知识培训。及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当年新发现传染病知识,季节性暴发流行传染病知识,培训后进行考试,要求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防控措施。

3、上岗前培训

新调入我院的医生、护士、药剂人员,新毕业大中专毕业生,上岗前必须接受传染病管理法律法规,法定报告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二、外出学习培训

1、定期选送临床科室业务骨干,参加广州市或黄埔区疾病控制中心、卫生局组织的传染病培训班。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工作需要,派送专项工作人员,参加广州市或黄埔区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所、卫生局组织的传染病专项培训班。

3、根据工作需要,选送医务人员前往省、市传染病防治专科医院进修学习。

篇7: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一、传染病防治法的制定与修订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二、传染病分类

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5种。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将丙类传染病中的肺结核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将新发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亦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丙类传染病:10种。

三、报告人

卫生部2003年第37号部长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四、报告时限

卫生部2003年第37号部长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甲类:城市2小时,农村6小时内;乙类: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丙类:在24小时内报告

五、报告方式

37号部长令第十条、第17条规定的报告方式为:网络、电话、传真,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须实现计算机网络直报。

六、院内报告方式

1、传染病报告卡。责任人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应项目齐全,有确切详细地址,14岁以下者注明家长姓名。

2、传染病登记本。上报的传染病疫情须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与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相符。

七、法律责任

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第69条规定:

1、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臵的;

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

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2、降级、撤职,开除,吊销执业证书

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其它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

3、刑事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卫生部第37号部长令第40条规定

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谎报传染病疫情,情节严重者,暂停执业6个月至一年以下,或吊销其执业证书

营山同仁医院

篇8:传染病宣传培训制度

1.开学初,利用新生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2.每周一次橱窗和二周一次黑板报向教师、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3.班内每月一次向幼儿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幼儿的卫生防病意识;教育幼儿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篇9: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

为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确保及时、准确、完整的报告传染病以及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每年对本院医务人员进行至少两次以上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传染病诊断标准以及近年来上级要求学习的相关文件和我旗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和近几年未发现的传染病又重新出现时的培训。

2、每季度对乡村医生进行一次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传染病诊断标准以及近年来上级下发要求学习的相关文件和我旗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和近几年未发现的传染病又重新出现时的培训。

3、对本院医务人员和村医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疫情报告培训后,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试,并及时打分,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4、保存培训通知、签到册、课件或讲义、培训效果等记录。

篇10:传染病报告、疫情登记制度培训

主讲人:王懿

培训对象:临床医生

培训地点:医院食堂

培训时间:2012年7月5日

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登记、核对检查

和报告制度

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登记、核对检查和报告制度》。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各班每天填好班务日志。

严格班务日志制度,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各班班主任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责任疫情报告发现有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学校为责任报告单位。依照有关法规对责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发现传染病病人后,应作好记录。

学校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传染病登记报告核对检查制度

接到传染病报告的,学校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判定性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

1、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学校报告,并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疫情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疫情电话通讯畅通,节假日将疫情报告电话转接办公室电话上,同时保证24小时信号通畅。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

章,根据我校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各班班主任为责任报告人。

二、各班班主任发现传染病,及时按规定及时上报学校。

三、学校要对上报的传染病及时进行审核,对漏报、迟报传染病的现象进行纠正。

四、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2)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篇11:传染病宣传培训制度

一、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各科负责人要积极参加各种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二、公共卫生部对全社区医务人员每年最少进行两次传染病知识培训。

三、新入职的医务人员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工作管理技术规范、上级要求开展的各种传染病知识等。

五、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篇12:传染病宣传培训制度

1、医院新进人员和医务人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 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工作管理技术规范等。其中,传染病报告病种、时限、程序、方式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规范要求等要作为培训重点。

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篇13: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制度

1.把全公司员工普及消防知识教育纳入公司的员工教育计划,统一安排布置,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2.对公众开放的人员密集场所通过张贴图画、消防刊物、视频、网络举办消防文化活动等形式对公众宣传对防火、灭火和应急逃生等常识。3.人员密集场所应至少半年举办一次对从业人员的集中消防培训。

4.对重点部位及特殊工种的员工,要经常进行消防的知识教育和灭火作战演习的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5.新进公司和临时员工,由部门负责安排统一进行消防常识和灭火作战器材培训,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工作,接收单位要经常组织教育,考核后方能上岗。

6.经常化、制度化的消防知识教育和培训,使全体公司员工能达到了解“三懂、三会”(懂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扑救火灾的方法;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

7.根据不同的岗位性质,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8.消防培训工作将作为人事培训的一基础重要内容与员工的正式录用、普级等挂钩。

9.公司将不定期举行消防演习,以增强员工的防火应变能力。消防培训内容分为如下部分: a、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b、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c、应知、应会、三懂三会;

d、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e、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

篇14: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管理制度

为增强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公司安全生产、消防、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入岗安全教育培训

1、新员工、临时工进入岗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

2、入岗安全教育培训由公司行政后勤区域安全责任人召集组织进行,公司安全管理人(或委托人事专员)具体负责。

3、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

(2)本公司安全生产、消防、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规定的有关条款;(3)本公司及各部门、车间生产、工作特点及工艺流程;(4)安全常识和守则及岗位操作规程;(5)事故案例分析和防范措施等。

4、入岗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并将参加教育培训人员造册登记,由受教育培训本人签字存档。

5、对外来参观、学习的人员应告之有关安全的注意事项,并派专人带领陪同。

二、特殊工种教育培训

1、凡从事生产的电工、焊接气割工、起重(提升)工、司炉工、电梯工、机动车辆驾驶员、安全管理员、使用危险化学品、剧毒、易制毒化学品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操作技术使用方法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方可从事作业。

2、特殊工种教育培训的时间和内容,由安全管理部门按规定进行。

3、本公司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设施投产前,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需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

三、日常安全教育培训

1、根据公司安全生产、消防、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规定,必须积极组织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有针对性。

2、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内容:

(1)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消防、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危险化学品、剧毒、易制毒化学品等有关新文件、新规定和有关部门、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等;

(2)各类事故案例剖析与宣传教育;

(3)联系实际学习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4)学习安全技术和安全规程。

3、日常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各部门视具体情况而定,要充分利用班前班后,公司及各部门、车间、班组要利用各种会议途径,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4、接受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必须进行登记,存档备查。

四、针对性安全教育培训

1、设备设施大修和重点项目改造,公司及有关部门必须对参加检修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教育,确保项目安全顺利地进行。

2、对重大危险性作业,公司及有关部门必须按预定的安全措施和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参加人员按特殊作业工种划分。

3、员工违章及造成事故责任者在重新上岗或换岗前,应组织针对性的安全学习教育、培训。

上一篇:凉州词的诗意王之涣下一篇:湖南瑞奇电器有限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