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学的认识

2024-04-30

对审计学的认识(精选8篇)

篇1:对审计学的认识

对审计学的认识

选课前只知道有审计这门课,认识么也非常模糊!因为觉得学完审计学以后会对自己的专业有所帮助。

等具体接触到审计学后,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还非常的多。审计学里的知识的确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学完这门可后平时也要多翻翻看看,及时提高在业务方面的修为。

目前我的知识水平还不能从事这个职业,因为从事审计工作要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财会工作技能和通晓各行各业财务制度和会计技术方法,通晓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及实践经验,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及财经法纪,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比较深的还是审计的独立性,因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决定了其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客户会计报表错报和漏报的概率,它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难点所在。各国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都高度重视对事务所独立性做出要求。可以说,独立性因素是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审计的本质要求及灵魂所在。诚实、正自、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可靠等用以解释审计独立的概念,表示的都是一种人的精神状况,或者是主观立场和一致的选择。在实践中,审计师精神上的独立与否是非常难以观察和直接评判的,因而也就难以让人相信的。尤其是,当审计师与委托人——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某种利益关系时,精神上的独立性更难以得到认可。为了使审计的独立性得到外界认可,审计师除了要在精神上保持独立之外,还要在第三者面前呈现出独立的形象,即在可以观察的利益关系方面与其客户保持独立。在审计理论中,前者称为实质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后者为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要求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和影响;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必须与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即在他人看来审计人员是独立的。审计质量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审计本质而言,需要实质上的独立性,但形式上的独立性也必不可少。这不仅在于形式独立的可能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当形式缺乏时,实质即使存在也无法让人相信。正因为如此,各国审计管理机构都将审计师形式上的独立这一“唯一可以被衡量的审计品质”予以高度的重视。

篇2:对审计学的认识

财政学分支阶段

税收学在理论上是财政学的分支。20世纪80年代之前,税收问题一般都是在财政学中加以研究。财政学专业或财经类专业通常开设一门《国家税收》课程讲授税收理论、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等内容。成为独立学科

改革开放以后,全社会对税收问题越来越重视,税收理论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税收学》也逐渐形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随着高等学校本科税务专业的设置,税收课程的设置也相对细化。这样,各种以《税收学》命名的教材内容各异,有的是专门的税收基础理论课程教材,有的不仅有税收基础理论,还有税收制度,甚至还有税收管理的内容。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

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税收学。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一般认为,微观主体依据价格信号独立做出决策,并通过价格对行为进行协调,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价格的协调作用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关键,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基于此,西方经济学从家政学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理论等在内的庞大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税收在多处都有体现,如国民收入决定税收与产品价格、消费者行为等。但税收最显著的位置出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中,税收作为政府的有力工具被视为财政政策的中坚之一,被用于实现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等宏观目标。税收多以政府的、宏观的形象出现,税收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政府税收学。然而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描述,以期找出税收学在其中的准确方位。

而税收学作为公共部门经济学(财政学)的组成部分位于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的交界处,是连接企业与政府的纽带。从企业角度来看,税收是企业向公共部门购买公共产品的必要支出,降低税收支出对企业造成的效率损失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从政府角度来看,固然要向企业征税,但征税的目的是为了 向企业提高必要的公共产品。因此,政府应当一方面尽量减少征税,一方面尽量提供好的公共产品。

研究领域

篇3:对审计学的认识

早在远古时期,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 但当时的乐器大都是从生产工具演化而来, 并且出现了以骨、土、石、革、竹等一些材料。但这个时期乐器的制作工艺较为粗糙、简陋, 比如磬是石庖丁 (一种耕田用的犁铧兼作切肉的工具) 演变而来。

在夏商时期, 由于统治者力求纵情享乐, 因而这个时期在音乐上出现了大大超越原始社会时期的质量和规模。在乐器的制作工艺方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相应提高, 商代由于冶炼等工艺技术的发展, 使乐器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并由此而出现了青铜铸造技术, 这使得铜制材料乐器数量增多, 如铜铃、编钟相继出现, 这是音乐进步的一种表现。

到了西周时期, 随着生产得到发展, 音乐文化水平空前提高, 音乐活动空前繁荣。宫廷利用音乐作为统治工具, 对以前和当时的音乐文化, 做了一些综合、集中地完善整理工作, 规定了音乐在应用上的等级制度, 建立了音乐机构, 举办了音乐教育;在中国历史上头一次相当完备地创造出宫廷“雅乐”的体系。在这一时期, 乐器逐渐增多, 表达性能更加提高。并随着乐器的增多, 出现了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音”分类法。

西周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的转变, 社会思想活跃,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新思潮的影响下, 旧的礼乐制度受到冲击而濒于崩溃, 民间俗乐得到较大的发展, 并受到一些倾向于政治革新的诸侯和士大夫们的重视。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的采风制度, 搜集、整理改编民间音乐, 运用于宴享、祭祀、朝贺等场合进行演奏。

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佛教的传入, 佛教音乐也随之传入我国。渐渐的这一宗教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而且与民间音乐相结合, 对青岛地区的音乐产生了一定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弹拨乐器箜篌、琵琶、古琴的发展比较重要。

隋唐两代, 政权统一。特别是唐代, 政治稳定, 经济兴旺, 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 勇于吸收外城文化, 加上魏晋以来已经孕育着的各族音乐文化融合打基础, 终于萌发了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 称作“燕乐”。隋、唐时期的七部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 它们分别是各族以及部分外国的民间音乐, 主要有清商乐、西凉乐、高昌乐、龟兹乐、康国乐、安国乐、天竺乐、高丽乐等。其中龟兹乐、西凉乐更为重要。在唐代乐队中, 琵琶是主要乐器之一。在青岛市博物馆内展出的“彩绘琵琶俑”可以看出它已经与今日的琵琶形制相差无几。

宋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 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游艺场“瓦舍”、“勾栏”应运而生。南宋姜夔是既会作词, 又能依词度曲的著名词家、音乐家。宋代的古琴音乐以郭沔的代表作《潇湘水云》开古琴流派之先河。

元代时期, 道教文化鼎盛的崂山, 为青岛文化艺术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本土宗教, 战国时期的老子为其创始人, “道”和“德”是道教的核心思想。崂山道家源远流长, 汉代张廉夫最早在崂山建庵修行, 后经唐朝道长李哲玄、宋代“华盖真人”刘若拙相继修建, 基本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建筑规模, 崂山成为道教圣地。此后南宋王重阳创立道教全真派, 其弟子丘处机等“北宗七真人”在崂山各创宗派。崂山道教属于北“全真”派, 故其道乐以全真正韵为主体, 但它又与山东一带的地方语言和民间音乐联系紧密,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崂山道乐以“十方南韵”、“崂山韵”、应风乐和古琴乐为特色, 分为经韵音乐与器乐音乐两大类。经韵音乐包括殿坛经韵和应风经韵, 器乐音乐以应风音乐和古琴乐为代表。崂山道教乐器是古琴和云锣。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 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明朝时期, 虽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 但伴随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港口贸易仍不断发展。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 青岛口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贸易口岸和经济重镇。多民族的团结统一和频繁的中外交流, 使明清两代的民间音乐得到极大的发展。民间戏曲有茂腔、柳腔; 民间曲艺有胶东大鼓、胶州八角鼓;民间器乐有莱西吹鼓乐等。茂腔源于清乾隆年间, 由“肘鼓子”、“本肘鼓”、“冒肘鼓”发展而来, 流传于青岛胶州胶南等地, 《秦香莲》。柳腔起源于“本肘鼓”, 形成于即墨、平度交界处, 流行于青岛即墨等地, 被誉为“胶东之花”, 如《铡美案》。胶东大鼓是胶东大鼓因产生于胶东半岛而得名。共有三路流派, 青岛地区以艺人梁前光为代表, 属北路流派。胶州八角鼓是一种曲艺说唱形式, 由北京“旗人八角鼓”演变而成, 清朝雍正年间传入胶州。莱西吹鼓乐源自山西洪洞金鼓乐, 是莱西民间喜庆家宴、祭祀典礼、迎送礼宾和婚嫁丧葬场合的一种实用音乐。

清朝末年, 列强入侵, 中国海疆危机加深, 清政府在胶州湾驻兵设防, 青岛正式建置。其后, 德国日本先后强占青岛二十余年进行殖民掠夺。随着德国殖民统治在青岛的建立和西方侨民进入青岛, 西方文化和教育也随之传入。德国殖民当局设教堂, 办学校, 成为传播音乐的场所, 并培养殖民开发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使青岛成为中国早期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城市之一。在这个时期以基督教音乐为主的西洋音乐的初步传入, 为传统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逐渐出现了“学堂乐歌”这种新的歌曲形式。“五四运动”震惊中外,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从此展开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20 年代末, 青岛汇入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潮。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 青岛地区出现了音乐教育、音乐理论, 音乐创作等多方面的新音乐建设。

以上是我结合青岛地区音乐的发展, 所阐述的一些对于中国音乐史学的看法及观点。通过一段时期的研习, 使我对这座美丽的岛城与它所富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资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从一个侧面我了解到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过程, 至今已发展成一门相当完善和成熟的学科体系。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这是属于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研究中国音乐, 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历史, 创造出中华民族自己的音乐发展方向。

摘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文化艺术源远流长, 这是属于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结合青岛地区音乐的发展, 阐述了一些对于中国音乐史学的看法及观点。

关键词:青岛,音乐史学,音乐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俞人豪.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3.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2.

[3]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4.4.

[4]孙继楠, 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5.

[5]吴钊, 吴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12.

[6]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5.

篇4:浅谈对英语课中情景教学的认识

一、营造美好的英语氛围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往往需要安全感,需要相信不会有人使他出洋相或难堪,他们喜欢参与各种活动,喜欢做游戏,喜欢意外的惊喜,只要课堂氛围能满足这些需要,他们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如何营造好课堂氛围呢?

1.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如英语墙报、英文图片、英文字母、标志、杂志等,墙壁上可展示一些英语单词或词汇卡片,教室内的物品可用卡片标出相应的英语单词,也可将学生所做的图画、粘贴画等贴在墙上,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室不仅属于教师,也有他们自己的创作。小小的成就感会激起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2.尝试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没有一个学生学习语言而不犯错误,如果他们惧怕嘲笑,惧怕失败,他们就不愿尝试使用新的英语单词或句子。也就无法进步。所以必须鼓励他们敢于尝试,通过大量的示范、提示和表演来帮助他们,当学生发音有误或回答错误时,可让其他同学帮助他,但不要过分强调他的发音和用词,而应充分加以表扬和鼓励,并对他的这种“尝试”表示肯定。

3.运用丰富多彩的游戏。课堂上充分利用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实施教学,不但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获得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直接反馈。小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在玩中学,玩中用。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运用知识,能使学生在玩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在教学“What's missing?”时,运用卡片游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卡片,避免了单词的机械重复,学生在刺激有趣的过程中练习了单词。

二、交互式对话

在起始年级,英语既强调听说,又兼顾读写,以期达到各项语言技能之间的平衡。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随着感知能力的提高而同步发展的,儿童需要用习得母语的方法来学习英语:通过周围的人讲出去的词语去学习。所以,上英语课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不同交际情景中用英语进行交谈的机会。

1.课堂上日常用语可使用英语来交谈,并配以适当的动作。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语言习惯和一些基本的交际知识。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或者做简单的互相问候,使这些口语成为每一节课必要的对话。如: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How are You? Fine, thanks. What day it is? It's Monday. What's this?It's a…等。

2.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学生与全班的英语对话,可通过游戏、歌曲、全身反应活动等方式进行。例如:在学习人的身体器官时,教师可手指自己的某个部位,让学生快速说出相应的英语单词,教师还可以快速地说数次“touch your head,touch your nose”等,学生马上指出相应的部位,看谁的动作最快。这种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这些单词。教师可创设真实可信的情境,使他们能经常进行角色表演并自编对话,教师可指导、组织活动,表演示范对话,必要时可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是,课堂的重点不在于教师干什么,而在于学生做什么。学生实实在在地用英语越多,其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就越快。

三、英语操练要贴近生活

“情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然、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要想让英语真正成为一种交流工具,应该鼓励初学者积极地运用这门语言。所以,课堂上的操练必不可少,而操练内容必须贴近生活。

例如在教学Senior Book2 Unit17 Disabilities时刚好班上有个同学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整天要坐着轮椅来上课,行动很不方便,但是这个同学特别懂事且勤奋好学。于是我就利用生活中的这个例子,一方面想给这个同学更多的鼓励,另一方面,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残疾人,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一种精神,那就是“身残志不残,自强不息”。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What do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Wang Zhiping have to overcome?

2.Do you think what kind of help you would need and how you would want others to treat him?

3.As we know,Wang Zhiping is a good student .No matter what difficulties he meets, he won’t give himself up.Do you think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him as a normal student?

这样既让学生了解这单元要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学会关心爱护残疾人,并且学习他们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又比如,在教学Senior Book2 Sports 这一单元之前,我先展示几张同学们参加校运动会的照片,这样立刻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我就根据这些照片问了以下问题:“What sports were they playing?”,同学们很积极地发言,(eg.100-metre race, long jump, high jump, etc )于是我就趁机又问了一个问题:“How often is the sports meeting held in our school?”,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这单元的重点:something about the Olympic Games。由于这堂课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整堂课上得非常流畅,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实际有用的知识。

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幽默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都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感性上的丰富体验。

篇5:对公共管理学的个人认识

MPA 教育已成为这些国家培养高级公务员的主要途径。我国根据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积极开展MPA 教育,并从2008年开始,正式在国内24 所重点高校开设MPA 学位教育。MPA 教育在我国的逐步开展,必将对我国的高等行政管理教育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MPA 教育的基本构架

(一)MPA 的定位

MPA 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 其目标是培养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为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的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质、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一些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领导者、政策分析人才以及(中高级)职员。培养对象是政府机关或非政府公共机构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这种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培养过程中, 注重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教学内容面向社会, 尤其是公共领域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MPA 的课程设臵

MPA 的课程主要是根据MPA 培养目标而设臵的。根据MPA 教育的特点, 各国的MPA教学课程设臵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 面向高层管理所需的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培训, 改变一般研究型研究生课程以理论、描述和介绍性课程为主的课程设臵, 为学生提供发展领导才能的空间。

第二, 面向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政策分析方法与技能, 提供经过学院教育才能获得的定性、定量等专业的分析工具。让学生具备更高级的专业素养, 具有更高层的能力素养, 能掌握本专业的定性、定量的分析工具。

第三, 面向专业领域的专门化知识技能,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选择的专门化领域, 以使其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相关联。MPA 所设课程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核心课程, 主要是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以及技巧等方面的课程;第二类是选修课程, 也就是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主攻方向, 以及个人需要与兴趣爱好, 进行选择的课程;第三类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实习与研讨班, 通过这类课程,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实践, 获得在实际管理领域中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管理的能力。

(三)MPA 的教学方法

在目前阶段, 各院校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案例教育:案例教学是MPA 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由老师提供一个比较典型的管理问题和政策问题, 然后给学生提供问题发生的背景, 并指出该问题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进行抉择。

2.模拟教学:模拟教学也是MPA 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泰祺教育方法之一, 它是在课堂上设臵一定的工作情境, 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并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展具体的活动和工作, 从而体会工作中的不同感觉。

3.现场观摩:现场观摩在MPA 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较大。它是让学生亲自到政府机关中的工作现场去感受工作环境, 了解工作情况, 接触行政管理人员, 学习他们的处事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从而增加经验。

4.讲课:MPA 教学的讲课与传统意义上的讲课有所不同, 它并不是非常注重理论的讲授, 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要求授课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政府机关的日常管理与工作展开, 强调实际的应用性。5.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除了要接受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外, 还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特别是那些实际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 如量化分析、统计、政策分析等, 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后才能掌握。练习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MPA 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虽然MPA 教育才刚刚引入我国, 目前远未达到应有的培养规模, 但其迅速发展, 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这将对我国的公务员培训、干部队伍建设以及高等行政管理教育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和作用。

1.MPA将成为我国公务员培养的重要途径

从目前情况看, 我国公务员学历层次整体上不高, 据1999 年底统计, 全国541 万公务员中,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2% 左右。同时,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 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也多是单一的专业教育,现代行政管理知识, 特别是市场经济所需的财税、金融、法律知识以及宏观决策能力普遍薄弱。开展M PA 教育, 将使在职公务员得以系统地学习现代行政管理理论, 并结合实践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将有利于优化公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 对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MPA教育将成为公共管理体制完善的重要保障

我国的现行公共管理体制和理论相对落后于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权力运作来看,公共权力过于集中,既缺乏民主监督的制度保证,也缺乏这方面的理论、认识和技能;从职能行使来看,公共组织之间的职能分界不明确,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效率低下;在思想观念方面,官本位思想盛行,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开展MPA教育后,将促进我国对新经济政治环境下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基本运行机制、基本职能以及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难题研究,通过教育培训和研究,获得体制上、理论上和人的素质方面的全面更新和发展,支持行政改革的深化和管理绩效的提高,使政府改革能够收到实效,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系。

3.MPA将成为高等行政管理教育发展的积极动力

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没有独立的管理学学科,虽然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恢复了行政学(行政管理)的研究与教学,经过近20 年的发展,该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都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远不能适应我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制和培养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开展MPA 教育,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从而最终发展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管理体制需要的、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行政管理教育体系。在培养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贡献

1、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位,填补了中国专业学位教育的一个空白。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3、开拓了中国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新领域,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的新途径。

4、促进了高校知识整合,学科与资源的重组。

5、加强了校际之间,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了知识的创新与融合。

6、沟通了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又一联系渠道,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

7、向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挑战,造就着一支新型教师队伍。8,、推动了科学研究和教材建设。

9,、MPA对全社会有示范作用,已经成为干部教育和培训的一种模式。

10、MPA正在塑造着一个新的群体———中国MPA群体。

对公共管理专业的认识

公管1204班11号蒋苗苗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其产生不是偶然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人类社会发展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部门,都深感建立在官僚体制下的公共行政理论无法有效的解释公共管理领域的现象,难以指导相关实践。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球范围内的、以政府改革为中心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将管理行政由公共行政阶段推至公共管理阶段。

由于每一个人分析和认识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可能各自对公共管理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以下几点共同特征:

(一)以政府为中心的开放治理主体

一般地说,宏观方面的管理职能或全局性的关键事项,更多地应由政府来承担,特别是国防、外交、重大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只能由政府来完成。从微观方面的管理来看,政府可以承担一部分,更多的应交给社会的其他公共事务管理部门来做,愈是接近基层方面的公共事务,愈有可能让相关的非政府部门来完成。

(二)营造分权式的管理环境

在分权式的管理环境中,对于资源配臵和服务供给的决定更接近于供给的核心问题,有更多的信息可以用,为顾客和其它利益集团的反馈提供了机会。

(三)重视结果和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从效率、有效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更注重投入后的产品。在重视结果的条件下,公共管理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更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对公共管理活动进行更有效和灵活的运作。而在公共管理行为中,管理者需要对结果承担个人责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程序无过错而造成的“程序性无责任”

(四)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一直都主要有公共部门来提供。竞争的缺乏性导致了公共供给的低质量和低效率。因此,公共管理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发挥市场的积极性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公共部门之间进行竞争,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

(五)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供给方式的改变

公共管理主张改变过去由公共部门直接生产并公共供给的方式,通过合同、竞争招标等途径,将公共供给的生产尽量转向私人部门,以缩小公共部门的规模,节约财政。事实上,私人部门在提供某些公共供给时比公共部门更有效率。

(六)引入私人管理方式,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实行绩效评估

公共管理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在公共管理中借鉴私人管理的方式,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实行绩效评估,以此来检验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作为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

(七)职业化的管理方向 职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使公共管理职业化,培养一批公共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公共管理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确定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范围,使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更具有管理性而非政治性。

随着我国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公共事业日益发展壮大,但也出现了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为此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将公共管理列为管理学门类中与工商管理平行的一门学科。

公共管理学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五个二级学科门类。

行政管理: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学科是培养社会保障及相关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新兴学科,也是日益重要的新兴学术领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弥补市场缺陷的政府行为正日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十一世中国医院真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新世纪的医院管理者,管理知识的更新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个人与团队的当务之急。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土地经济;土地行政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政策与法规;地产评估与地产市场;地籍管理与土地信息系统;城市经营与管理等。

教育经济与管理:培养目标是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管理和决策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管理人员、师资和研究人员等。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摆脱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制度创新,突破由政府垄断公共物品与服务供给的格局,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工商管理经验,增强公共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意识,重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目标是建立和发展一个更具合法性基础,更能体现公共利益,更具民主与法治精神,更具责任感和回应性,更加公平、公正和廉洁,更具效率与效能,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新的社会治理典范。

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1.要有一颗浩然正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为人民服务。

2.具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胸襟,关注时事政治、民生百态。

3.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掌握管理、法学、公共管理、经济类的知识和技能。

4.深刻了解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则、机制和方法,掌握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律;

5.重视公共管理理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认识、分析和研究方法;

6.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

7.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适应涉外管理的需要。

公共管理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对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实用性则表现在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与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与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工程科学等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与管理的综合能力

篇6:对审计与会计关系的认识

会计与审计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与审计的关联性:会计和审计的产生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审计本身是从会计中逐步分离出来的,并独立与其他管理活动之外的,二者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首先,两者的处理对象都是会计资料,包括各种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会计账薄;第二,两者均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关;第三,两者均能促使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第四,两者均是围绕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作用的。

2、工作目标的统一性:不论是会计单位,还是审计单位,在工作中,都要以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为依据,向有关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维护国家的各项财经纪律,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3、审计主要是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离开了财务会计资料,审计工作很难进行,二者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会计是经济活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从广义上讲,会计是对各种票据的填开、货币资金的往来、有价证券的购买使用和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保管等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它既包括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机构的各项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等业务处理,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整理和保管,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核算等各项工作,也包括各单位业务部门的货币资金收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

5、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账目,又包括了对计算行为及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即含审核稽查计算之意。会计检查只是各个单位财会部门的附带职能,而审计是独立于财会部分之外的专职监督检查,会计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检查范围、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审计的目的在于证实财政、财务收支或其他经营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评价。在审计产生之初,审计人员主要从审查会计资料人手,对会计资料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审查。审计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实现审计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

篇7:浅谈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目录

摘要、关键词……………………………………………………………………(2)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含义和地位………………………………………………(2)

二、内部审计目标………………………………………………………………(3)

三、内部审计的对象……………………………………………………………(4)

四、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和任务……………………………………………(4)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4)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4)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5)

五、内部审计报告………………………………………………………………(6)结束语……………………………………………………………………………(6)参考文献…………………………………………………………………………(6)

[摘 要]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起监督、促进、防护和反馈作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适应改革的发展方向,强化审计责任,消除内审局限性,依法审计,在监督与服务中求效益。正确认识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解决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内部审计 作用 对象 目标

正文: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含义和地位

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单位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所进行的审计,包括本部门、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财经法纪的审计以及经济效益的审计。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在本部门、本单位相对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它是实现经济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其内容不限于各部各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监督,而且还涉及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是增加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内部审计的本身来看,内部审计是建立于各组织内部的审计机构,它是从属于企业的领导,是为企业服务的。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领导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内部审计独立于企业内部其它各职能管理部门,接受本企业最高领导决策层的直接领导,并独立开展工作,充当他们的参谋和助手,成为一个单位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的一环,服务于本企业的总体目标。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本身具有特殊地位,是其它部门所不能取代的。

二、内部审计目标

内部审计虽然不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它通过为企业提供独立、客观的保证,通过系统地规范地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通过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信息间接地为企业增加价值。其目标可分为以下几点:

1、监控和保护公司财产安全;

2、监督和改正、修正各种流程;

3、测试各项制度的有效、实用性;

4、帮助组织成员实现目标;

5、增加企业价值提高工作效率。

三、内部审计的对象

1、内部审计应从内控制度入手,审查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都有其应该遵循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准则,根据本行业适用的国家财务规定,制定相应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有效地监督和服务于本单位的经济建设,是每个单位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审计人员应根据本行业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门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判断本单位内控制度的重点内容应由几个方面组成,而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应对单位已有的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2、审查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

首先理清被审计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分清收入款项,审查其收入来源是否正确;其次审查其是否区别经营性、非经营性、专项资金等资金性质,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隐匿收入,设置帐外帐等违法行为;再就是审查有关收入完税情况。

3、审查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对于本单位各项支出,应重点审查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有关手续是否完备。支出项目是否真实,是否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果如何,有无挤占、挪用或损失浪费情况;其他支出中有无为了逃避监督的模糊项目,是否非法支出。审计本部门的效益性应从实际出发,特别要抓住本单位大额资金支出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为突破口,必要时应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资金的预算是否合理,是否按任务情况安排到位,资金物化结果如何等等,通过审计避免经济损失。

4、审查资产、财物管理的安全性。

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处置等情况进行审查,主要查其帐实、帐帐是否相符,有无非法处置资产情况,处置资金有无不按规定入帐,等问题;资产处置手续是否完备,帐务处理是否正确。

5、审查债权债务总体情况。

主要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有无责任人员或部门负责,债权债务形成的依据、原因、用途及形成过程,有无呆、死帐,有无利用债权债务以权谋私的问题;有无借债乱发钱物,随意改变借款用途等问题。

6、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主要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是否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有无独断专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 3

为,有无重大遗留问题。

通过内部审计应该达到为本单位领导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经济活动监督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内部审计还要不断健全审计责任制,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公正、充分、有力、到位,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作用。

四、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和任务(1)、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1、以促进加强内部控制和改进内部管理为目标,深化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审计

2、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搞好经济效益审计

3、开展真实性审计,促进信用文化建设

4、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5、积极探索,搞好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

(2)内部审计的作用

企业的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监督、促进、防护和反馈四个方面。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和审计之后的客观效果,是企业内部其他部门难以替代的。

1、监督作用

是对企业所属单位及其经营者执行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完成经营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等进行审查监督。监督又具有双向性,既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也通过事先参加与审查各项经济合同和协议等活动,监督各方面有否侵犯本企业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从而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在公平竞争条件下开展市场经济活动。这一点尤为重要。

2、促进作用

是通过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营者的责任感,增强企业活力。

3、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来保护合法、抑制非法,加强防护措施,防止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4、反馈作用

是向组织的领导成员报告工作,并提供信息资料,向审计委员会和有关部门汇报内部审计工作情况,总结成绩,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和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和促进作用,对被审单位进行公平、合理、客观的评价和监督,最重要的是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帮助被审单位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对经营单位提出更有效的经营方针和模式。

(3)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从内部审计的所开展的工作来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各有侧重、各有其特色和针对性,即便是同一行业、同一单位在不同时期的内审工作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也都不尽相同。内审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内审所起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目前,内部审计具有监督和服务两大职能,这已得到社会上的广泛认同。

1、监督职能: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不仅仅指对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还包括对本企业内部制订的政策、规章、制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的监督、检查、反馈、跟踪等等。

2、服务职能:内部审计的服务功能又可具体表现为以下多个方面:

(1)参谋与助手的功能:内部审计通过调查、了解、评价、分析、判断为企业决策层出谋划策,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效益;

(2)建设的功能:例如,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参与某些项目、工程的有关规章制度、计划方案的制订,提供相关的审计建议;

(3)保护的功能:内部审计通过查错纠弊,为本企业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4)调解协调的功能: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在多个职能部门之间开展工作时,经常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

(5)其它服务功能:例如,内部审计部门对外开展的咨询服务等等。

五、内部审计报告

与其他审计报告一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是对审计结果的总结。在提出审计报告前,审计人员应重新检查在审计过程中获得的资料,做如下一些分析:、是否了解研究了单位所有重要控制;、所作分析判断是否得到了测试的证实或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3、是否遗漏了其他需要考虑的影响最终评价的客观事实;、最后的健全性有效性遵循性评价是否适当,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出现了那些因内部控制导致的重大问题,哪些人员严重违反内部控制且已致严重后果;等等。审计项目负责人还要复核审计底稿,之后就着手准备撰写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报告应突出重点,一些细节问题只要通知当事人或主管人员就可以,不必在审计报告中反映,还应便于理解,一些有关内部控制的专业术语尽量用易懂的词句代替。关于报告内容本人认为应包括如下:、单位基本情况简介; 2、内部控制体系介绍;、内部控制健全性有效性遵循性评价及具体意见;、因内部控制导致的重大问题及有关人员严重违反内部控制且已致严重后果的事实和处理意见。其中关于健全性有效性遵循性评价及具体意见只反映存在问题的各个控制,运行良好的不必反映。报告格式本文认为无须固定,只要能充分反映出上述内容即可。

审计报告应经过审计组的全体讨论通过方可,而且在定稿前应与所设计执行人或管理者沟通,听取他们对审计建议的意见。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证审计意见质量,使其能更好地得到执行。审计报告向内审机构主管报出。报告批准后,对于重大控制问题最高领导层还应组织听证会,组织人员落实审计意见。审计完成后内审机构应及时组织回访,以检查督促审计意见的执行。

结束语

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8:对审计风险的认识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对于审计风险定义的阐述, 由于国际上各地理解角度的不一致, 结论也多不相同, 国际审计准则、美国审计准则等都对审计风险进行了阐述、定义。我国中注协2007年发布的审计准则第十七条中把“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大体上看, 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基本相同, 即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做出了不同的认定。

二、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47号提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要素构成审计风险。

(一) 固有风险

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政策、程序的状况下, 会计报表上某些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首先, 固有风险的产生与审计人员无关, 审计人员无法避免、减低、消除固有风险, 它存在的可能性取决于会计报表中的错误程度, 受被审单位经营环境的影响。其次, 固有风险客观存在的, 是相对独立的。固有风险的认定由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完成。

(二) 控制风险

是指被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发现、制止其会计报表上错报的可能性。一方面, 它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的工作无关, 审计人员不能降低控制风险的大小, 控制风险水平取决于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另一方面控制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 与固有风险的水平无关。任何单位的内控制度都不可能完全保证防止错弊的产生, 控制风险的产生也将难以避免。

(三) 检查风险

指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被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第一, 检查风险独立存在, 不受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的影响。第二, 检查风险是三要素中唯一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控制、管理的风险要素, 它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的工作相关, 并且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评估

(一) 固有风险的评估

固有风险的评估应以被审计单位容易产生错报的财务报表项目为出发点, 以及综合考虑其业务经营性质、财务状

责任编辑:杨柳

况、经营环境、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因素。

(二) 控制风险的评估

控制风险水平的大小, 受内部控制结构的设计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结构运行的风险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能有效运行, 可进行实质性测试。

(三) 检查风险的评估

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在审计之初应确定接受该审计项目所需承担的风险水平, 并且要将评估的风险水平与可接受的总审计风险水平比较, 从而决定是否接受该项目。并且研究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来达到降低控制风险, 进而降低总审计风险的目标。

四、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 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

要引导审计人员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 从思想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 引进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 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 打破固有的审计思维定势, 多措并举, 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 综合各种审计证据, 来控制审计风险。

(二) 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风险的高低,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会计师事务所要尽可能吸收、培养懂会计业务、懂经营管理、懂法律常识, 具备全面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以满足复杂的审计业务需要。

(三) 完善审计机构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机构要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减少或消除人员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被审计单位也要加强内部控制, 确保其经济活动、经济资料合法性、合理性, 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四)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审计人员要谨慎选择被审单位, 保持应有的、合理的职业谨慎;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 与被审单位签订业务委托书, 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赵文静.浅谈审计风险与防范.经济师.2010年, 第2期.[1]赵文静.浅谈审计风险与防范.经济师.2010年, 第2期.

[2]蒙哥马利审计学翻译组译.蒙哥马利审计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0.[2]蒙哥马利审计学翻译组译.蒙哥马利审计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0.

[3]林义.风险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0.[3]林义.风险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0.

[4]李若山.审计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4]李若山.审计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

[5]段金铭, 张永园, 叶忠明主编.审计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5]段金铭, 张永园, 叶忠明主编.审计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找夏天作文400字下一篇:折杨柳,折杨柳杨巨源,折杨柳的意思,折杨柳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