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阅读理解中实出现的问题

2024-05-10

浅析学生阅读理解中实出现的问题(共9篇)

篇1:浅析学生阅读理解中实出现的问题

学生由于学习的方法和阅读习惯、兴趣等存在着差别,使到阅读理解实践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逐句的阅读。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是跳跃式前进的,并非一词一字地慢慢地往前移动。大脑对信息的接收,通过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连贯起来进行猜想、概括,迅速形成语段大意,虽不一定能一目十行,起码也一目一行或一目数行。那种逐字逐句理解的阅读方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但大大地减缓阅读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如在"Hepickedmeuponmywayhome"中的”pickup“,按照上下文的具体情景,应为”顺便载我一程“的意思,而在"YouspeakEnglishquitewell"”Oh,Ijustpickeditup。“中这两句对话中"pickup"应理解为"刚刚学上手"的意思。如果只孤立在认为"pickup"是"把---捡起来",就无可避免在导致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错误。学生中常有这种体会,把一个词组分拆开来,每个词意思都懂得,但一旦把这些词组组装起来,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2、过份重视细节,而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往往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一篇文章读完,读者能够讲出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但这篇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向读者传达什么信息,提出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他却一无所知。

3、忽视了培养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有的学生一遇到句子中有生词或陌生词组,就急不可待在翻字典,这看来好像很认真很勤奋,其实这是一种”勤奋“的”懒汉“的做法。因为他用手的动作代替了脑的思考。

4、缺乏非视觉信息。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不但视觉信息起作用,非视觉信息也起作用。所谓视觉信息是指眼睛感知文字符号,而获得的。非视觉信息则在阅读过程中起潜在作用的,由大脑所提供的。在非视觉信息中最重要的是文化背景知识,非视觉信息越丰富,阅读难度越小。

篇2:浅析学生阅读理解中实出现的问题

李于妹

英语阅读成为检验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要手段。每年的中考中都有四至五篇阅读理解文章,阅读理解题所占分值也很大的。对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是检验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要手段,每年的中考中都有四至五篇阅读理解文章,阅读理解题所占分值也很大的。考查的要点有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对文章的内容或句子作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义;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影响和制约学生阅读能力能提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七年级与八、九年级教材编排、布局明显不同。

八、九年级课文的篇幅、句子结构、选材寓意的深度及涉及范围的广度等都比前几册书更上一个乃至几个台阶。从八年级开始,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阅读课文篇幅加长,使学生感到压力很大,对阅读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生词束手无策,学生不能一下子适应,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由于阅读难度的增加,有的学生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敷衍了事,没有在阅读方面花费足够的时间。另外,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在阅读课中有的学生只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不愿参加到教师所设计的互动的环节中去。

2)词汇量不足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阅读的基础,词汇贫乏是导致阅读困难的关键因素,生词出现频率高时,就会影响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教师常常发现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后出现了两级分化,导致两级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没有过关。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学生普遍具有畏难情绪,感到学习效果不佳,总是单词背了又忘。

3)句法障碍

学生在阅读中还表现出对一些语言基础知识的欠缺。如有的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指代关系不清楚;有的对基本的句子结构主谓宾分不清;有的的同学对于不同时态中谓语动词的变化不敏感;有的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句子灵活多样的变化形式;有的对一些惯用句型和基本的句法结构,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语言现象无法识别,造成阅读障碍;遇到稍长句子时往往搞不清句子结构,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很难理解句意。

4)缺乏阅读技巧

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时,一般要求先通读短文,非常快地阅读来获得文章的大意或主题思想,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有些学生阅读速度慢。他们在英语阅读中遇到文章比较难,看不懂时,还要回到前面去看一遍,二遍,这样使阅读速度缓慢,在考试或做练习时,常常在规定时间内来不及完成所有的试题。还有一些学生喜欢逐字逐句的阅读,没有按意群来理解,这样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速度,不利于全面透彻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有些学生喜欢朗读,不会默读,也会影响阅读的速度。有的学生平时过分依赖词典,在阅读理解中一旦遇到生词,就很自然地马上翻开词典查找词义,而对上下文的结构及词义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做更多的思考。这种做法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利,反而阻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

二、解决方法 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应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世界,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了能直接,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也就必须重视阅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贴近时代和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刚开始时选一些难度与课文相当的材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情绪,真正地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从而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active阅读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当学生对阅读的文章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时,教师要引入适当的背景材料,可通过利用实物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阅读理解所需要的背景材料,来补充学生欠缺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将原有知识经验与当前的文本信息建立联系,对阅读产生某种期待。另外教师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英语随处可见,有没有兴趣去多观察,如吃东西时,注意看一下包装上是否是否有英文标注,有没有nutrition information,ingredient,energy等单词;又如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产品名称,safeguard(安全卫士--肥皂广告)、wonderful(很棒--稳得福鸡)、shampoo(香波--洗发液)等,让学生的阅读同时变成“悦”读。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在教学中教师平时要重视学生词汇的积累,对所学的词汇要让学生扎扎实实记忆并学会运用,要让学生了解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告诉学生战胜遗忘要有自信心、恒心和毅力。平时要求学生多背多默,可以要

求每天坚持记几个单词或词组。学单词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不要孤立机械的进行词汇教学,语境能使词汇的意义更加明确,英语中一些词语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语境能限制歧义现象的发生,在语境中学也便于学生记忆。对于学生特别容易搞错的单词,采用一些记忆策略,如board和broad教师可让学生注意读音规则/b?://br?:/的基础上再联想句子(broad出国有条路road,黑板blackboard上没有路)来记。又如,dairy(乳制品)和diary(日记)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可帮助学生这样记,乳制品dairy中有空气(air);写日记(diary)

我(i)要主动点跑到前面去。一个单词应掌握它的发音、拼写和意义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了解它的构词(formation)的基本规则,如合成词、派生词中一些常用的前缀和后缀(如否定前缀有哪些,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缀有哪些,告诉学生通常前缀改变根词的含义,而后缀往往改变根词的词性),习惯用法(idiom)、词性(part of speech)以及近义词(synonyms)、反义词(antonym)等。如:学生知道单词home的意思,但他们往往把它只理解成名词而不是副词,在学习了词组on one’s way to sp.(在某人去某地的路上)后,学生会把“在某人回家的路上”,错误地理解为on one’s way to home。

3.扎实学生的基本的句法

在平日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借助意群理解一些特殊的句式和比较复杂的句子,讲评阅读文章时不能只是一个中译英的过程或报一个答案的过程。遇长句时,让学生搞清句子结构,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遇复合句时,帮助学生弄明白是什么从句,理解句子的语序、时态和连接词,让学生易于理解

句意,从而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4.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阅读的目标是理解课文,提取信息,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所以在阅读中教师平时要让学生有独立默读的时间,不能在布置任务后马上提问,有时造成学生不能回答问题的原因不是问题太难,而是教师未能给学生应有的准备时间。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5.要求书面答题准确性

中考阅读理解题中除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外,后两篇是以首字母和回答问题的形式出现的。书面回答时,教师要求学生答题规范和准确。名词注意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的话,用单数还是复数。动词要判断是谓语还是非谓语,如果是谓语动词要注意前面的人称以及所需的时态和语态。形容词、副词要注意需不需要用比较级或最高级等。

6.培养阅读技能,训练阅读技巧。

教师是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阅读策略训练,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如:根据标题或图片预测内容;利用上下文或构词法推断词义;运用“略读”了解大意;运用跳读理解细节;学会找出主题句,归纳中心大意等。教师还可运用信息转换手段对抽象的课文内容进行加工,理清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构筑文章的脉络和结构。

1)在阅读中学会猜测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先让学生认真考虑一下文章的标题,根据标题或一些图片预测一下文章的内容。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利用上下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相关的解释性内容等提示性信息,推测词义和语意。然后通读全文,可暂时忽略不认识的单词或难懂的句子,待全文阅读完毕,再根据全文以及前

后句子之间的关系推测它的意思。

2)在阅读中学会抓住关键句

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句子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告诉学生很多短文的首尾段和每一段的首尾句,往往是表达短文内容的关键。

当然,如果问题设置在关键句中,从后面句子里也可以倒推出关键句。

3)学会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英语语篇非常强调句段的逻辑性和语篇纽带。所以在阅读中既要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要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正确理解这些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做出准确的选择。只理解个别句子的含义是不够的,还必须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对文章进行整体性的理解、分析和判断。如文章中句子之间的指代关系(如it、they、one)、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让步关系、条件关系、举例关系还是顺序关系等。如递进关系常用连接词 What’s more、Besides、moreover、in addition等。转折关系往往用but、however、while 等。举例关系往往用such as、for example、for instance.等。条件关系用if、unless等。顺序关系往往用first、second、then、next、finally 等。

4)学会针对不同的题目要求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篇3:浅析学生阅读理解中实出现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 不难发现:1, 2, 4, 5, 6, 7这几个问题是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动机;8, 9, 10, 11, 12, 15, 16, 18, 19, 20这几个问题是与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关;3, 4, 11, 12, 13, 14, 17这几个题是关于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因此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现将其归纳如下:

一、学生的兴趣问题

众所周知的是:兴趣是各科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尤其是英语最为突出。英语学习兴趣既是英语教学的目的, 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前提。许多学生不喜欢英语, 不愿学英语, 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所以要让学生愉快而且乐意地学习英语,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他们主动的学习。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课程的第一任务。这就要求老师把握住课堂, 吸引学生, 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中, 使他们自觉而主动的学习英语。并且教学内容安排得当, 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动力,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现在的教材内容是图文并茂、富有特色, 但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还有赖于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合理安排。巧妙地导入新课, 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开端。比如我在高二robot, 我并不急切的上课, 而是在这一单元前, 利用一个晚自习给学生看《机器人管家》。看完后, 我马上给学生出了几个题让他们分组讨论。题如下: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film?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obot?3, Does the robot have human’s feeling?4.In this film, what did the robot do?5.If you had a robot, what would you want him to do?6.If you are a scientistwhat kind of robot do you invent?这几题很实用且不难, 学生讨论很激烈, 回答问题时, 很踊跃。急切的想把他们知道的表述出来。其中一个同学, 他平时不爱回答问题, 他怕回答不正确, 同学会嘲笑他。而这次他多次站起来回答, 急切的想表达。下课后, 他对我说:“老师, 不知怎么的, 我就想说”。我就乘机表扬和鼓励他。通过这一个看似在看电影, 结果把这一单元的大致内容就在影评中完成。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 而且有很大的收获。

培养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根本。直接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的动力。我们要重视英语教学方式的拓展, 多渠道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升华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存在问题的情景, 启发他们思考问题, 激励他们解决问题, 拓展他们的思维。例如我在讲英国的时候, 学生学习了它的地理位置, 政治, 文化, 经济等, 于是我就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 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 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国家:美国, 巴西, 法国, 德国等, 利用电脑用PPT做成, 然后在班上进行小组成员讲解, 每个成员负责一个方面, 上台用英语讲解, 让每人都有机会。班上选出评委, 评出一, 二, 三等奖, 最佳讲解员, 最佳制作团队等奖项。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团体协作的能力, 他们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积极地参加活动, 向老师请教。在这次活动中, 有一个学生吴晗最为突出, 他平时英语一点都不想学, 觉得英语太难。但他很爱玩电脑。而在这次活动中, 他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和肯定。他制作的PPT得到了最佳制作, 他在这次活动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开始对英语课感兴趣, 而且认真学习英语了。

二、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的问题

从这问卷中, 我们可以看出:当问及学生会用什么学习方式学习时, 课前不预习只听课和做作业的学生占46%, 只听课的占16%, 上课应付的占29%。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存在问题。学生正确的学习活动有:课前预习, 上课, 课后复习, 完成作业和总结。每一步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多读, 多练, 多记, 多听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必备的方法, 然而他们并不愿意这么做, 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 他们觉得英语知识太零碎, 而且每题的分值又小, 不如做数理化的成就感来得快。所以他们总是把英语放在最后做, 如没有时间, 就直接写上A, B, C, D, 就OK了。针对这一情况, 我就以各种方式让学生读, 记, 练。让他们不知不觉养成了好习惯。如首先, 早晨和晚上是学英语的最好时间, 利用早自习让他们读课文, 并不以背诵为目的, 课文的内容上下相连, 从不孤立。包括记忆英语单词都要结合上下文, 不要孤立的记单词和短语, 要把握句中的用法。而且通过读, 可以熟悉单词及其用法, 体会英语的语气, 语境, 增强语感, 最初的一个月我看着他们坚持不懈, 从不间断。每天读15-25分钟, 他们养成习惯后, 我抽查。我还让他们多方位, 多角度来学英语, 通过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学英语。更要给学生创设情景, 加强他们的交际训练。因为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场景的强化训练, 只有交际和大量的有针对他们的不足之处的练习, 学生才能学好。

其次, 英语的知识点多而杂, 许多学生课堂上听得好, 下课做题时, 把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做不起题。我不定期会让学生做一些他们经常爱出错的小练习, 还让他们准备错题本, 记下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和分析做错的原因。注重平时的收集, 整理, 总结以备复习和做题时所用。

最后, 学生最怕记单词和做阅读, 这是他们的最怕和最难的, 而且不愿意去做的一件事, 提起它, 学生就会头大。这时我们在来看18题:你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是:60.1%的学生是机械记忆。19题:你平时怎样做阅读?随便选, 读了便做和不做的占60%。20题:你怎样写作文?不写, 抄阅读的文章竟有26.4%。从这三个问题可以看出:词汇是学生的软肋。词汇是构成英语最基本的要素, 如果没有词汇就如一栋房子没有砖一样。阅读和写作都离不开单词, 而学生记不住单词, 就理解不了文章, 写不起作文, 因而做不起题, 导致学生更不愿去记单词, 形成恶性循环。成绩没有提高, 学习又很吃力, 让学生讨厌英语, 不愿学习英语, 更不愿记单词。从高一起, 我就从语音方面和构词法方面着手, 开学2个月, 我教学生用语音去记, 已很有成效。如:1.划分音节, 按音节去读和记单词Sur-vey ig-nore Am-ster-dam cur-tain Ne-ther-lands i-tem en-tire。针对个别不规则的音节就单独记忆。2.一句一句的读时, 要断句, 尤其是长句。One evening/when it was so warm, /I stayed awake/on purpose/until 11:30/in order to/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方法和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让学生在良好的习惯中开始, 在好的学习方法中轻松学习。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新课标的出现, 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过去的“满堂灌”, 到以学生为主体。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到“有效课堂, 高效课堂, 卓越课堂”。这一步一步的变化, 也要求老师在这一步一步的变化中成长, 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教育体制的变化, 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教育。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在新的教材和教学理念下, 打破以往成旧的束缚, 破茧蜕变。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知识。

古人云: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信任度高, 才会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应,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相信和信任老师, 跟着老师走。这就要看老师的本事, 而这本事就是老师的个人魅力, 也就是老师的个人素质。作为老师, 我们的言行举止直接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会对他们的心理和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调查问卷的第3题:34%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原因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第4题:35.2%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多鼓励帮助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第11题:当学习中遇到困难, 只有3%的学生会主动请教老师。第13题:你认为现在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什么问题?12%的认为老师水平有限, 62%的认为教学模式呆板, 14%的认为教学与实践脱离。

这一数据说明, 老师应重新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 因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平时应多鼓励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实际是师生之间建立理解的桥梁和合作的纽带。我们的鼓励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和成绩的提高。我们的人格魅力能感召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识我们自己的同时, 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学识, 也就是渊博的知识, 老师自身渊博的知识会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及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拜而乐意听老师的, 按老师说的去做。还有老师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法指导对学生也会产生影响。课堂魅力, 幽默、诙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是最能吸引学生的, 而且是学生想不想学和听不听得进的根本。作为老师应该改变自己了, 不仅仅是改变教学思维, 教学方法, 还有自身的知识面。不变, 我们只有被淘汰。教师要求学生学习, 应先要求自己学习, 提高自己。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学习, 让他们乐意而主动的去学习。

摘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引导高中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 学用结合, 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 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 高中阶段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4:浅析学生阅读理解中实出现的问题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简单的解决措施,以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写作 问题 措施

1 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汉语思维能力

写作是内在化语言知识借助思维的力量进行输出和表达的过程,而少数民族学生往往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汉语思维能力比较欠缺,写出来的东西缺乏逻辑性和感情色彩。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能力,有效地运用汉语进行遣词造句,就必须要培养其良好的汉语思维能力。

1.2句法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在汉语写作中,一般是由主语、谓语、状语中心语以及定语中心语等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而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写作学习中,对于句子的组成和各构成部分的运用,往往出现句子成分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等一系列问题。

1.3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有小部分学生对作文有一种见了就头疼的害怕心理,还有些学生对写作文缺乏信心,缺乏提笔的勇气,缺乏作文的练习;还有一些学生写作文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作文随便写完便交给老师,对老师指出的错字、问题等批改意见置之不理等诸多问题。由于语言的局限性,使学生对汉语写作“敬而远之”,缺乏写作兴趣。

2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2.1从语言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就受到本民族语言的影响,而汉语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第二语言,从而对汉语的知识没有进行深入广泛的了解,因此对作文教学的影响极为突出。在校内应该提倡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说汉语,尤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必须说普通话,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用汉语表达出来,并且能够定期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更好的进行汉语写作做了前期准备。

2.2开拓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生活在偏远山区,信息比较闭塞,接触面相对较窄。学生缺乏课外辅导读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老师要为学生订阅一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课外书籍、期刊及报纸等,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这些课外阅读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写作能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学生写作过程中最好的老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写作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保证。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和研究作文、生活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架起一座作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作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作文,实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最终目标。学生的写作则应根据实际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在作文中重点描写身边的人和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真实的呈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到有话可说,才会感受到写作文是一个愉快而富有创造力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大大的提高。

2.4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需要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包括作前指导、学生练习、作中指导、学生修改以及教师评讲。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以及爱好,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作文命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作文练习,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增加阅读量,收集作文素材,不断积累优美摘抄,培养自己的语感,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5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民族学校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少数民族作文教学质量,从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师的自学意识和专业培训,使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可以通过教研平台,组织教师学习作文教学理论,阅读作文教学的有关书籍和刊物,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还可以安排老师进修,参加作文培训,充实师资力量;还可以联合重点学校,由重点学校点对点帮助教学力量薄弱的民族学校,加强老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分享教学方法,以切实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作文教育的良好发展。

结语

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写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教职人员要客观的看待这些问题,并积极的研究和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提高作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军玲. 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水平[J]. 成才之路,2010(13):104-105.

[2]陈慧优.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错误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0(29):115-116.

篇5:浅析学生阅读理解中实出现的问题

笔者下面将逐一列举出在批改学生的法语作文时发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语音和拼写

1.J’aime la dance. (×)

J’aime la danse. (√) (我喜欢舞蹈。)

2.Cetécrivain a obtenu de brillants success. (×)

Cetécrivain a obtenu de brillants succès. (√) (这位作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Elle conna’t beaucoup de villes fran’aises, par example, Paris, Lyon, Cannes, Marseille, etc. (×)

Elle conna’t beaucoup de villes fran’aises par exemple, Paris, Lyon, Cannes, Marseille etc. (√) (她了解很多的法国城市, 如巴黎、里昂、戛纳、马赛等。)

以上几例就是学生在写作时出现的语音和拼写问题。由于英语和法语都属于印欧语系, 所以这两种语言在发音和拼写上面难免会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这就让法语学习者在初学阶段出现混乱。在结束六年的中学英语学习之后, 进入高校选择法语专业的学生会发现法语语音规则比英语语音规则简单, 看到法语单词就基本能拼读出来, 所以他们在拼读法语单词的时候或多或少地会受到英语单词拼写的影响, 这就形成了嘴上念着法语, 手上却写成了与法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英语单词的现象。但随着法语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这种现象会慢慢减少或消失。

二、语法

1.Ce beau rêve cache encore dans moncoeur. (×)

Ce beau rêve se cache encore dans mon coeur. (√) (这个美丽的梦想仍然藏在我心中。)

2.Tu dois lever de très bonne heure le matin. (×)

Tu dois te lever de très bonne heure le matin. (√) (你每天早上应该早起。)

中国和法国分别属于亚洲和欧洲两大洲, 其人们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很多差异, 中文和法语更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系, 这些不同点毫无疑问会体现在中文和法语的语法表达上。事实上, 法语专业的学生深知这一点, 但他们还是会潜意识地用母语的思维习惯来进行写作。以上两个例子就是法语的语法知识之一代词式动词, 在中文里就没有这个语法点。以第二句话为例, 如果要表达“某人起床”, 中文表达只需要主语“某人”再加上动词谓语“起床”就行了, 还要表达程度的话就加上副词“很早地”“很晚地”。但法语里面简单动词lever和代词式动词se lever的意义不一样, 前者是及物动词“把……举起、抬起、提起”, 后面要直接接宾语;而只有它的代动词形式se lever才有“起床”的意思, 这是代词式动词的用法之一, 表自反意义, 即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对象是主语本身, 所以例句2里的自反人称代词se要跟主语tu进行配合, 变成了te。所以在法语学习当中, 同学们一定要深入分析每个语法点的意义和用法, 并不时地将其与中文语法进行比较, 这样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出的问题和错误。

以下笔者将继续列举出学生在写作时出现过的语法问题。

3.Veuillez agréer, Monsieur, mes distinguées salutations. (×)

Veuillez agréer, Monsieur, mes salutations distinguées. (√) (此致崇高敬礼。∕致以真挚问候。)

法语形容词大多是置于其所修饰的名词之后, 但中文形容词的用法与法语恰好相反。所以初学者仍然不习惯法语的这一普遍规律, 还是将其置于名词之前, 这是在写作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4.Deng Xin’gao, le spécialitéle plus connu dans cette région, c’est bon et bon marché. (×)

Deng Xin’gao, la spécialitéla plus connue dans cette région, c’est bon et bon marché. (√) (灯芯糕是这个地区最出名的土特产, 物美价廉。)

这个问题涉及法语形容词与名词性数配合的问题。在中文里, 只需要将形容词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前面即可, 如迷人的眼睛、坚硬的石头、一群可爱的孩子、优秀的女作家们等等。而在法语中, 如果是阴性单数或阴性复数名词, 那么, 修饰它们的名词就要与其进行性数的配合。这一点就会令很多法语学习者感到不习惯, 因此学生在写作中也要特别注意名词的单复数和阴阳性, 将其与相应的形容词或谓语动词进行正确的搭配。

三、句型表达

1.Si on ne va pasàla Grande Muraille, on n’est pas bon homme. (×)

On n’est pas homme tant qu’on n’a pas atteint la Grande Muraille. (√) (不到长城非好汉。)

从此句的错误表达中可以看出, 学生是按照母语的思维习惯将其直译成法语的, 这显然不够地道, 而且意义上也有歧义。

2.Je te manque beaucoup. (×)

Tu me manques beaucoup. (√) (我很想你。)

3.Il pleuvaitàverse dehors, j’étais mouillécomme un coq. (×)

Il pleuvaitàverse dehors, j’étais mouillécomme un renard. (√) (刚才外面下着倾盆大雨, 我淋得跟落汤鸡一样。)

在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中, 我们不仅要注意语法的正确运用, 还要注意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法国人形容一个人被雨淋得全身湿透了与中国不同, 他们不是说“落汤鸡”, 而是说“落汤鸭”。这样就给我们的法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毕竟我们的语言生活环境不是法语, 所以很难做到完全运用正确而地道的法语来表达, 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搜集、整理和记忆这些地道的表达。

综上所述, 虽然中国学生以中文为母语, 在学习法语之前也有过英语的基础, 可能会在初学阶段受中文和英语的影响, 但只要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就能克服它们所带来的干扰, 而且将规律总结出来之后, 我们会发现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反而会帮助法语的学习, 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研究不尽全面, 仅供法语学习者参考借鉴。

摘要:中国法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易受母语和英语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法语专业学生在写作时因容易受到英语和母语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来探讨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示。

关键词:法语专业学生,写作,问题,启示

参考文献

[1]许涛.论法语语音与英语语音的区别[J].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6.

篇6:浅析学生阅读理解中实出现的问题

【摘 要】时代的发展,现实的境况,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当今社会,压力大,中学生的压力更是不一般;残缺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其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容易出现心理不健康问题。作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营造适合的环境,面对心理不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将心理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的富足,而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享受,健康也不例外。我们不仅要保证身体、生理上的健康,还要保证精神健康。据流行病调查中心制作的抑郁量表对各年龄群体的调查,得分最低的为中学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心理发生的关键时期。有调查显示,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良检出率为3.8%,另有28.8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思考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

“压力山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生存压力剧增,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课业繁重,要面对老师、父母的各方督导,面临成绩、升学的压力,承受亲朋好友的评价议论,心理压抑可想而知。心理脆弱者若得不到合理宣泄,心理健康问题随时出现。

特殊的生活环境:主要表现为家庭残缺的学生(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等等),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这样的孩子,即使得到一方亲人再多的爱,性格上都会表现出与常人的不同,要么孤僻,要么叛逆,多半会有心理问题。

此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人际交往,处理不好与父母、老师、同学间的关系,造成的苦恼使其心灵情感受伤,也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因素。

中学时代是青春发展的关键期,情绪敏感、易冲动、好奇心强等一系列特征,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心理问题时有发生。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关注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要付出行动了!

二、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1.防患未然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要求父母提高认识。正所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要做到:首先,父母的心理必须健康。因为父母影响孩子,要想孩子心理健康,父母必须心理健康。其次,父母必须信守诺言,在孩子心中树立值得信任的形象。诚实守信是一个健康心理的人的必备品质。再次,对孩子正确关爱。恰当的适度的爱,避免了溺爱或是严厉专制,也就减轻减少孩子要么任性要么逆反的心理,为其心理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

教学物质环境方面:校园环境优雅,干净整洁,给学生轻松愉悦、舒适的感官体验。为了营造良好氛围,可通过设置书法绘画、名人警句、校风校训、宣传栏等的方式,形成浓厚的文化气息,给学生理性的思考,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压力,调节不良情绪,形成健康心理。

教学精神环境方面,简之八个字:平等公正、真心真爱。

(1)“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公平、公正,不加私情,不只是拿成绩衡量学生的好坏。

(2)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赞美,达到“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本学年,我们学校尤其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工作,举办了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歌唱比赛等,不仅发现了相关方面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学校有了更深的感情,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兴趣,相关才能也得到发掘,也增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实现了快乐教学。

(3)尊重学生,对学生讲诚信。我们在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时,实事求是,切忌缩小或夸大事实,时刻警醒自己为人师表就要给学生树立好榜样。

(4)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倾注真心真爱。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为学生课业减负,创设轻松高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乐于学习,事半功倍。当学生需要关心时,我们用真心真爱来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其投入学习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以上努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这些都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养成。

2.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强迫、拖延、自卑、敌对等等,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缓解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可以有: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个别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开展咨询和辅导,使陷于不健康状态的学生恢复到正常状态。

找一些关于心理问题的案例给学生,通过分析谈感受,运用这种暗示使其主动调整自己的情绪,摆脱危及心理健康的因素困扰。

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给学生尽情宣泄的机会倾诉心事,不仅是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倾诉对象。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些可能不善于言语沟通,我们可以设置相关话题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或者利用日记、作文等形式达到倾诉的目的,比如:以“我的烦恼”、“我的心事”、“×××,我想对你说”等等。

我所教的班级有这样一个学生,不好好听讲、不完成作业、性格古怪、让人琢磨不透,老师们对他很无奈。我想肯定有缘由,所以总是和他谈心,他却一直没有说出实情。直到一个命题日记的机会,我们才明白孩子内心的苦楚。他的作文以“爸爸,我爱您……我恨您……我没资格恨您……我爱您……,妈妈,我想您……我恨您……我想您……”为贯穿,说出了自己埋藏已久的内心苦楚,我从中看出了孩子内心的矛盾和痛苦,难受的几度落泪。通过命题作文的形式打开了孩子沟通的欲望。进而,我继续跟他谈心,以亲人、朋友的角色,他哭我陪他哭,终于彻底打开他的心结,我认真听他的倾诉不打断,我们敞开心扉,互诉苦楚,其实,我告诉他别人的苦处是在暗示他,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但是我们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我鼓励他坚强、乐观。我给他心理问题的案例,警示他危害及增强克服的勇气。慢慢的,他变得乐于与人交流,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对待,一定可以使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孩子恢复正常。

心理健康影响着生理健康,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优良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全面發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保证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生活,超越自我,迎接挑战,铸造自己的辉煌人生。

参考文献:

[1]刘晓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析与辅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7

[2]蒋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

[3]陈平芳.如何解决中学生的N个心理问题.上海大学.2013.1

[4]孙永合,李卫东.泰安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06)

[5]冯婷婷,岳兴建.学会交友,在集体中快乐地成长——中学生心理健康指导[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6]陈静.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求知导刊.2014(09)

[7]张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3(12)

篇7:浅析禽类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所要求的环境温度, 又要保证空气清新。

3.5定期驱虫

根据具体情况, 定期对体内寄生虫进行预防性驱虫, 并及时消灭体表寄生虫。

4治疗措施4.1隔离饲养

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 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只, 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4.2查明发生原因

主要是查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是否达到饲养标准;查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光照、空气等环境条件是否合适;查组群是否合理;查给料给水是否按时等。然后针对原因, 确定具体解决方案。对少数表现明显恶癖鸡应及早淘汰。

4.3对症治疗

4.3.1用FeSO4和VB2治疗啄羽鸡有显著效果。体重500 g以上的鸡, 每只每次服FeSO4片0.9 g、VB22.5 mg, 每天2~3次, 连服3~4 d。

4.3.2在鸡的日粮中加入1%Na2SO4, 或1%~2%石膏粉, 直至恶癖消失。或者给患鸡内服石膏, 0.5~3.0 g/只, 1次d, 连服数日。

4.3.3 15日龄左右的雏鸡, 按每只每次给土霉素25 mg、干酵母150 mg、麦芽粉100 mg的剂量拌入日粮中喂给, 每天3次, 连用6 d。

4.3.4对那些被啄伤的鸡只, 给被啄的伤口涂上与毛色接近且带有异味的消毒药液或杀菌药膏, 如龙胆紫, 碘酊、黄连素等。待伤口痊愈时, 再送回原群饲养。

4.3.5在日粮中加入3%的羽毛粉或骆萍李瑞香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养殖种类也变得丰富起来, 禽类养殖种类有蛋鸡、肉鸡、蛋鸭、肉鸭、鹅、珍珠鸡、野鸡、鹌鹑、肉雁、火鸡等。养殖种类的增加, 也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新的要求, 但由于不少农户养殖观念和养殖技术还没有和养殖种类的同步发展, 所以在养殖用药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笔者经过今年的调查总结, 对禽类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供大家参考。

1 药物剂量不能进行正确的换算

由于多数禽类药物都是蛋鸡, 肉鸡, 蛋鸭, 肉鸭等通用, 很少有专用的药物, 这就带来使用剂量的问题。好多养其它禽类的养殖户都是按照说明书上鸡的用量来使用药物, 而各类禽体型大小不一, 所以在生产中经常出现用药中毒和用药无效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笔者认为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体重折合法, 即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使用量折合体重的方法计算用量即可。

2 不进行正确的诊断, 盲目使用药物

有些养殖时间长的养殖户凭借经验自己买药, 或者听其他养殖户的建议买药, 往往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 收效甚微, 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有的养殖户在疾病流行季节, 不管自己的禽类是否发病, 都采用大范围的用药, 抗病毒、抗细菌药物同时使用, 有时可能五、六种药物同时使用,

权转铃

不仅造成经济负担, 还产生大量的耐药菌株及大量药残。

建议广大的养殖户多从饲养管理方面入手, 加强饲养管理, 创造良好的动物福利。一旦发生疾病还是到正规的兽医处就诊, 经过正确的诊断, 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3 用药不规范, 随意性大

发生疾病后经过兽医的正规处理后, 养殖户要正确执行医嘱。但现实中很多养殖户用药两天疾病症状缓解或者再看不到临床症状就停药;或者认为兽医使用的剂量太小, 自行加大药量;或者认为兽医开的药物不全, 自行添加药物。在这里告诫广大的养殖户一定严格执行医嘱, 切不可随意停药, 加量, 加药;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不懂药物的配伍禁忌

禽类和家畜和生理特点有明显的差异, 有些药物家畜使用比较安全, 但对禽类可能就比较危险, 所以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考虑是否存在这种差异, 避免中毒现象发生。比如禽类对抗胆碱药物特别敏感, 故慎用敌百虫等。还要熟悉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正确进行药物配伍, 合理选药, 正确用药。

5 拌料药物预混不匀

药物使用方式中使用最广泛的方式是拌料, 但在使用中会出现药物和饲料预混不均的问题, 由此带来治疗不彻底或者中毒的结果。常见的是一些毒性药物如马杜霉素、亚硒酸钠、地

科学、高效、安全使用兽药的措施

谢中芬 (江苏省宝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

中图分类号:S859

摘要

购药物的常识, 分析用药的误区。

关键词科学高效安全合理

当畜禽发生某种疾病时, 要根据饲养条件 (环境、饲料、管理) 、生产性能、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实验室检验结果等综合分析, 做出准确的诊断, 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所选药物要安全、可靠、方便、价廉, 达到“药半功倍”的效果, 切勿不明病情而滥用药物, 特别是抗菌素类药物。

1药物正确使用

1.1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

常用的给药方法有拌料、饮水和注射。给药途径的选择应根据药物本身的特性、剂型、病情及病畜禽的食欲和饮水状况而定。对于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稳定的药物可采用饮水给药, 为了保证效果, 饮水给药前应停水1~2 h。对于难溶于或不溶于水的药物则用拌料给药, 拌料给药时要注意充分混合均匀, 防止拌料不均, 引起个别畜禽摄入量不足而起不到治疗作用, 或个别畜禽摄入量过大而引起中毒。而对于零星散养的家畜则注射给药疗效可靠。

1.2预防用药

收稿日期:2013-07-06

作者简介:谢中芬 (1979.10-) , 女, 畜牧师, 大学学历, 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克珠利等用量极微, 每千克饲料中添加量分别仅为0.31 mg和0.1 mg。将这些药品混入饲料时, 若果预混不匀, 很容易产生中毒现象。建议养殖户先制成预混剂, 或加入饲料采用“等量逐级稀释法”混合, 避免治疗不彻底和中毒的问题。

6 误导

由于我国养殖业起步晚, 现阶段发展快速, 兽医从业门槛低, 少数兽医素质底下, 职业道德缺失, 难免有一部宝应225804)

文章综述了如何科学、高效、安全合理地使用兽药的具体措施, 介绍选

使用兽药

控制畜禽疾病需要采取多项综合措施, 预防性用药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1.2.1抗应激用药:接种疫苗、转群扩群、分娩、天气突变等应激易诱发畜禽疾病,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就会加重病情。抗应激药应在疾病的诱因产生之前使用, 以提高畜禽机体的抗病能力。抗应激药实际就是电解多维加抗生素。质量较好的电解多维抗应激效果也较好,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畜禽用药情况及健康状况而定。

1.2.2营养性用药:营养物质和药物没有绝对的界限, 当畜禽缺乏时就需要补充营养物质, 此时的营养物质就是营养药。畜禽新陈代谢很快, 不同的生长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营养缺乏症, 如维生素B、亚硒酸钠、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A缺乏症等。补充营养药要遵循及时、适量的原则, 过量补充营养药会造成营养浪费和中毒。

1.2.3消毒用药:重视消毒能减少抗菌药的用量, 从而减少药物残留, 降低生产成本。很多饲养户往往对进苗之前的消毒比较重视, 但忽视进苗后的消毒。进苗后的消毒包括进出人员、活动场地、器械工具、饮用水源的消毒以

分兽医水平有限, 甚至有兽医为了个人经济利益开高价药、大药方、违禁药、假药。还有的人养了几年鸡, 一知半解就出门行医, 看错病、配错药、拿错药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而产生大量的医患纠纷, 使养殖户蒙受损失。

建议养殖户要熟悉国家的兽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农业部通常会以公告的形式公布饲料和动物饮水中禁止使用的药物品种、食用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假冒伪劣和非法生产的兽药厂家和兽药名录。

及带畜禽消毒等, 比进苗前消毒更重要。消毒药也应交替使用, 如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消毒药, 病原体会产生一定的耐受性。

1.3治疗用药

临床用药时, 应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 合理用药,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1正确选择药物。不同的疾病使用不同的药物, 同一种疾病也不能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治疗。

1.3.2抓住最佳用药时机。一般来说, 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特别是微生物感染性疾病, 及早用药能迅速控制病情。但细菌性痢疾却不宜早止泻, 因为这样会使病菌无法及时排除, 使其在体内大量繁殖, 反而会引起更为严重的腹泻。对症治疗的药物不宜早用, 因为这些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症状, 但在客观上会损害机体的保护性反应, 还会掩盖疾病真相。

1.3.3充分考虑药物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配伍禁忌。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有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 其目的在于提高疗效、降低或避免毒性反应, 防止和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例如, 磺胺类药物与磺胺增效剂联合使用, 其抗菌作用更强。但乳酶生与庆大霉素合用会产生拮抗作用, 青霉素与快速抑菌剂如四环素合用, 疗效降低。因此在使用兽药时, 应充分发挥不同药物间的协同作用, 避免拮抗作用, 注意配伍禁忌。

1.3.4使用合适的剂量。通常药物被机体吸收后, 在机体内达到有效浓度时才能发挥作用。剂量过小, 达不到有效浓度, 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且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 超过一定浓度后, 疗效不能增加, 不但造成药物浪费, 反而对机体产生毒性。如磺胺类药物, 首次应用要加大剂量, 以后根据机体血液中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 合理安排用药次数、剂量及疗程。还有些药物的剂量不同, 药理作用也不同, 如大黄片、硫酸钠、人工盐, 小剂量使用时有健胃作用, 大剂量使用时则起缓泻的作用。

篇8:浅析学生阅读理解中实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策略

一、注重培养自学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我们试想: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司机?几年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很大一部分还得益于他们学了知识后天天实践。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

二、注重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训练学生自主学习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三、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上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就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注重评价激励,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而把评价权还给学生,通过组织学生的互评、交流,甚至是辩论,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9:浅析学生阅读理解中实出现的问题

1 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 按功能部位。下割刀、上割台、拨禾轮、输禾总成、脱粒滚筒、风选出粮、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链条链轮、蓄电池、行走机构、液压系统等功能部位易出现质量问题。

2) 按零部件。易出现下割刀球头磨损、下割刀总成变形或断裂、下割刀V型摇臂损坏、下割刀拉杆变形、下割刀轴承损坏;上割台分禾器变形、上割刀损坏;拨禾轮皮带断裂、拨禾轮损坏;筛网损坏;风机扇叶损坏、发动机总成烧坏、启动马达损坏、发动机输出花键轴打坏、发动机开关总成线损坏;变速箱损坏、变速箱半轴断裂及漏油;行走离合器损坏、割禾离合器总成损坏、行走离合拉线损坏;提粮链条断裂、风选链条断裂、发动机主链条断裂;蓄电池损坏;履带轴承损坏、排挡杆螺丝损坏;液压系统漏油等问题。

2 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引发质量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以下4类:结构设计缺陷、操作不当、外协件质量不良、自制件质量不可靠。

1) 结构设计问题。这是由于在结构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机具的作业环境变化及人员操作习惯等因素, 引发机具质量问题或故障, 需要从结构上充分考虑进行优化。

a.下割刀球头、下割刀轴承等磨损, 这些部件作业时经常浸泡在水田中, 水田中的泥沙具有较强的研磨力, 易导致部件失效。如果在旱田中作业注意适时润滑, 则可大大改善。

b.筛网出现撕裂、割刀易损坏与结构和选材有关。

c.蓄电池失效原因主要是普通电瓶不能抵抗机械振动, 其结构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需要进行特殊设计, 并将电瓶安装位置进行优化, 防止电瓶失效。

d.拨禾轮变形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强度不足或负荷过重;拨禾轮磨损主要是偏心轮与拨禾轮铰接结构强度与润滑方式不当所致。

e.发动机输出花键轴与发动机链条出现质量问题, 在于发动机链轮与花键轴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或发动机链轮与离合器链轮在装配时没有保证其在同一回转面, 因而在不断受到动力接合时的冲击或运动偏转摆力的情况下, 形成了对花键轴和链轮、链条的磨损, 直至最终失效。

f.履带轴承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密封不良或者存在锈蚀卡死而失效。密封结构改进后明显变好。有部分轴承在用过一季后, 就出现锈蚀现象, 这与加工装配不良造成密封失效有一定的关系, 需要从结构上进一步改进。

2) 操作不当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用户对机具的操作、使用技术要求等掌握得不好或者违背操作技术要求使用机具造成的, 因此, 需要加强培训工作, 正确执行三包原则。

a.离合器是传输动力的总成元件, 受冲击接合或超负荷运行会造成摩擦片的快速磨损而失效, 或受热粘连而不分离。因此, 离合器操作时一定要慢合快离, 遇超负荷时应及时分离。但很多用户操作时却是快合快离, 特别是在遇到输送堵塞时, 不是切断动力, 而是强行加大油门, 提高动力, 造成离合器及其他元件 (如链条、链轮) 的损坏。

b.发动机出现的问题一般有抱轴拉瓦、损坏曲轴、损坏活塞环、损坏顶杆、损坏启动马达等,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没有按技术要求操作;加注润滑油不足或加注不合规定的低质润滑油;或不按规定进行低速磨合, 而是采用大油门磨合或直接进行大负荷作业等所致。

c.提粮链条损坏是由于输送堵塞, 强行运转所致。

d.下割刀总成 (含下割刀V型摇臂、下割刀拉杆) 、上割刀是操作中最易造成损坏的部分。往往是由于作业时割刀碰撞田埂或田中石块等硬物而造成;还存在由于割茬过于粗壮或剪切力不足而形成剪不断现象, 造成切割器工作失效。

3) 外协件质量问题。外协件质量问题表现在提粮链条断裂、风机扇叶损坏、变速箱半轴断裂、排挡杆螺丝断裂、拨禾轮皮带断裂、离合拉线断裂等, 这些问题与外协件质量不稳定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变速箱质量问题因素较多, 箱体强度不足、齿轮参数匹配不当、半轴承受的强度不足、半轴漏油、转向轴漏油等, 这些都与配套的箱体强度不足, 装配质量不稳定, 运输过程保护不当致损坏, 行走机架制造装配尺寸控制不良, 箱体总成设计与工艺技术不够完善等密切相关。

4) 自制件质量和装配问题。自制件质量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并不突出, 而企业装配上的问题要多一些。例如链轮的装配中, 两链轮平面不在同一回转面内, 造成链轮和链条过度磨损;漏装卡簧零件等或错装相关零件;脱粒滚筒轴承磨损;零星的脱焊、断裂、调整不到位等。以上问题都需要在质量控制上进一步加强管理。

3 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 若要减少微型联合收割机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必须从改进设计、加强使用培训、严格控制配件质量及整机装配质量、提升售后服务水平等方面下功夫。

1) 及时改进设计。针对微型联合收割机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汇总、分析, 及时作出改进, 反馈到生产环节, 进行解决。

2) 加强三包人员、销售人员、经销商、用户的培训, 通过观看维护保养视频、发放宣传画、阅读说明书、进行现场展示等, 切实让每一个接触机器的人掌握机具的性能、操作原则和注意事项, 防止因操作失误而造成大量的机具故障。正确地制定并讲解机具的三包政策, 约束相关人员的服务行为, 禁止不负责任地乱宣传和乱三包, 给用户造成误解和服务障碍。

3) 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企业应严格执行合格供应商的选择、评价管理制度, 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及总成满足要求;根据生产特点建立原材料、外购外协零部件及总成等采购产品的检验或验证制度并有效执行;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文件 (工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等) 组织生产, 识别并设置质量控制点, 使生产过程受控;严格执行整机出厂检验制度;严格执行不合格品控制制度, 有效识别、隔离、评审和处置不合格品, 以防止不合格品出厂。

4) 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企业应在销售区域建立维修网点, 严格执行投诉和维修服务制度, 及时有效处理有关质量问题。

上一篇:描写《三国演义》的歇后语下一篇:供应商合作保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