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演讲稿

2024-04-08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演讲稿(精选13篇)

篇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演讲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我的演讲开始之前,我请我们的老师举起自己的右手,放在自己的心上,回想一下,有没有做过缺乏师德的事情。

记得刚来大程中学的时候,每一位老师都在等待着我体罚学生。想让我体验一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大。为此,当我第一次体罚学生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挫折感。我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个帖子“为师的第一要义是什么?”有一位网友给我的回复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当时感到这句话太可怕了,对于老师的要求太高了。但是我还是从心理上接受了,每天我都在问:我所掌握的知识达到为人师的水平了吗?我的行为可以作为学生的示范吗?在一年中,我不断的否定自己,重新塑造着自己。我发现了爱,同样我也收获了幸福与满足。

有老师问我:何必这样卖力?我回答:为了自己的良心。我要对得起国家给我的每个月六百元钱。听到这个,我们有的老师也许在心里冷笑,我知道你们想对我说:“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也在冷笑,我们有的老师就是太现实了,现实的有点可怕,人活着还是单纯一点好。

你要问我一年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我收获了学生的心。现在的高一学生,当他们遇到什么挫折和烦恼的时候,会来找我或者写信给我,寻求心灵上的安慰。为什么呢?我想因为他们清楚我会回答他们,我可以解答他们遇到的困惑,他们可以从我这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侯玉笛送梨子给我,是因为她还记得我喜欢吃梨;薛金鑫还记得我喜欢吴奇隆的《一路顺风》每次上网都点这首歌给我听;在珠海打工的学生,打电话给我,仅仅为了一句:“老师,我想你。”------

同样现在的七年级一班,虽然学习上不算什么突出,但是我可以说:“我的孩子是大程中学最单纯的。”很多老师说我班有正气,其实我没有刻意去追求。也许是我的行为影响了他们。我们有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只懂得棍子。你们错了,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也不懂,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把学生引入另一高度,又如何要求学生呢?

很多人说我原则性太强,我认为这是在批评我,批评我为什么不融入现实。我现在告诉你吧,因为我仅仅在坚守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因为这句话,我会为刘新斌家庭贫穷却没有得到“两免一补”而第一次走进校长室;也是因为这句话,我会把那些凭关系的学生大骂一通;也许还是因为这句话我将会得罪我们的老师----

因为我讨厌教育的不公平,我体会过穷人的辛酸。我也希望我们的老师别再干那些缺乏师德的事情。

最后我要说得是:得到学生的尊重很简单,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

我得演讲完了,谢谢!!

篇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演讲稿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领导讲话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此话虽然夸张,但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想道德教育应从小抓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多种渠道,主渠道之一是学校。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最早接触的社会就是幼儿园和学校。所以,人们把幼儿园和小学中学称作是启蒙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日后成长至关重要。有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沉思片刻回答:“幼儿园。”他解释说:“幼儿园教会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可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将会受益终身。中国人一向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有的学校在教育思想上有片面性。主要问题是,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不少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老师有业绩,学校有光彩,这是现实的、看得见的东西;而思想品德是隐性的,难以量化,摸不着,看不见,短时间也显示不出来。因而,不愿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德育工作上。同时,有些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重视学习成绩当然不错,但因此而忽视甚至放弃思想道德教育,是很不应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应该把思想道德教育摆上更重要的位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道德的引路人,是品行的示范者。但是,应当看到,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少数教师道德失范,品行欠佳。这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不利的。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师德教育工作,道德品质不好的人不能当老师。教育应以育人为本,教师要善于、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一位教育专家认为:性格品质其实都是情绪、道德的重要内容。优良性格有四个基础:一是快乐、活泼;二是安静、专注;三是勇敢、自信;四是爱劳动、关心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陶冶情操,观察社会,鼓励自己动手,参加劳动,是促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肯于吃苦、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乃至塑造性格的.重要途径。素质培养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教师点点滴滴的培养、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收效。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是发挥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主渠道作用的坚强后盾,要关心和重视中小学建设,政策措施对中小学要倾斜。还应增加教育的投入,为教职员工创造一个宽松、优越的教学、生活、进修环境,调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

篇3:浅说“德为人先,行为世范”

陆绩怀橘遗亲不免得孝而失礼;许由拒绝尧将天下相传的请求, 河边洗耳以示高洁, 不免清高而失度;司马迁为尽史官之责, 隐忍苟活, 成一家之言, 也不免取义而蒙辱。过去的世范现在看来未免迂腐, 或者又连带着一些极端的意味。

而德为人先相较之下似乎是更容易达到的, 因为中国自古就是尚德的民族, “君子进德修业”是古人修身齐家治天下理想的基本要求。《周易·系辞》说:“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自然有其运行的常法, 而人也有其纵行天下的章法。心中的章法, 就是德, 用德来承载万物, 人也因德而宽厚。

“德”从字面上看, 有“彳”有“心”, 不仅从心, 还要从行。也就是说, 只心有戚戚是不能成德的, 心中想来仍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行德行, 依德而行。圣人之圣, 高士之高, 就在于他们不仅怀德, 而且行德。德为人先之难不在有德, 在有德行。

德高往往又与望重紧密联系, 实至则名归。行德之人往往不那么刻意地追逐名声, 因为他们所关心的关乎内心, 关乎人伦, 关乎自我修为, 关乎世间疾苦, 他们的焦点不在名, 却在无心插柳之处, 誉柳载道。

在隋朝以前没有科举制度, 通过“举孝廉”的方式使一批“道德模范”走上仕途。随着时间的变迁, 我们早已不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任人唯贤, 但榜样的力量却从未削减过。CCTV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 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在这里, 我们看到每一位平凡人都可能在岗位上、生活中、社会上作出突出贡献或者惊人之举, 他们站在聚光灯下的那一刻, “德”的光辉得到了绽放, “世范”的作用也被彰显。

印象犹为深刻的是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是颁给了全体“中国人”。因为在那一年, 暴风雪、大地震、奥运会、神七, 一连串的事件都在考验着中国, 而“中国人”则以拼搏精神、团结精神、创新精神创造出了数不胜数的事迹和奇迹。而这精神, 就是“中国人”的美德、品德、功德。“中国人”是你, 是我, 是我们, 是聚光灯下平凡的英雄。

中国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同时, 将以德治国纳入治国方略, 也正是希望用道德行为的正能量与标杆作用影响整个社会, 整个国家。为官讲求“官德”, “官”为民之表率, “官风”决定民风。经商讲求“商德”, “商德唯信, 利末义本”, 诚实守信, 取利守义。从事艺术讲求“艺德”, 技艺高超, 厚德为基础, 所谓德艺双馨才能成就艺术之大家。

篇4: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1995年底,在欧美同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上,吴老众望所归地当选为会长。尽管社会任职很多,工作异常繁忙,但他仍抽出时间和精力主持同学会的日常工作,务实地履行会长职责。欧美同学会是一个群众团体,既没有任何行政权力,也没有雄厚的财政实力,能够开展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活动,靠的是其九十年风华铸就的“金字招牌”,靠的是一代又一代学贯中西、无私奉献的学长们的辛勤耕耘。

吴老曾这样说过:中国留学人员有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信念,有着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海内外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成立于1913年的欧美同学会是蕴含着巨大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的社会团体。她有悠久的历史,有代代传承的爱国主义传统,有众多的海内外会员,建会数十年来形成了特殊的凝聚力,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

欧美同学会自1983年恢复活动以来,会员人数从当时重新注册的几百人,发展到90年代末的近万人,留学国别也由最初的欧美诸国逐步涵盖所有国家。会员中既有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又有工程技术人员、教授和医务工作者。会员们本着“修学、游艺、敦谊、励行”的宗旨聚集一堂,开展各项活动。

吴老曾深有感触地说道: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社团拥有这样高层次的人才,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跨越如此久远的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学术机构涵盖如此广泛的学科范围。将这些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可以为振兴中华办许多事情。吴老多次指示要把同学会办成会员之家,时常提醒我们要珍惜这样一个学人组织的巨大潜力和作用;要按照党的留学方针政策和统一战线方略开展工作,要充分理解欧美同学会的民间性、群众性,把握其爱国主义的创会传统;通过灵活的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同学会的整合力量,为科教兴国贡献力量。

深思熟虑、求真务实是吴老工作作风中最显著的特点。他不但在医学领域锐意进取,建树颇丰,在其他方面也勇于开拓,勤于实践。特别是在同学会建设方面,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吴老任会长不久即在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尊重历史,放眼未来;加强交流,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民主办会”的办会方针。

吴老积极倡导民主办会,主张充分发扬民主,交流经验,交换意见。他认为,会员的不同议论对会务的开展可以起到支持和爱护的作用。会员之间相互尊重,时常换位思考,对事物的不同认识是可以逐步求同存异的,是可以在团结的基础上做成一些事情的。

吴老谦虚谨慎、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充分反映在会务工作的各个领域,其独特的领导艺术反映在同学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吴老深感身为会长责任重大,时时提醒自己当好一会之长并非易事。他经常嘱咐我们:办好同学会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需要依靠全体会员的智慧和力量,而不是仅仅依靠少数人。他多次强调,在欧美同学会要格外注意讲团结,团结才能出智慧、团结才能有力量。

吴老十分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他多次讲道:近万名会员来自不同的单位,留学背景不尽相同,在某些问题上,学长们有不同的看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同学会的领导,应该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看成是一种优势,并以此促进会务工作的全面发展。

对于办事机构的全体人员,吴老更是关怀备至。他多次谈及同学的工作人员长期以来在困难的条件下,默默地、努力地工作,并在许多场合,表扬工作人员在为会员服务方面做出的成绩。

吴老在担任欧美同学会会长期间,不论与会员、分会领导,还是与机关工作人员相处或讨论问题时,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平等待人,从不以权威和领导人自居,从不居高临下地对待他人。对不同的观点、意见,总是耐心听取,积极化解矛盾,求同存异。他模范地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原则,重视发挥留学人员的作用。

在对欧美同学会的定编、定位工作问题上,吴老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95年,吴老多次与卢嘉锡副委员长、丁石孙副委员长一同为同学会的定位定编工作奔走。在他们的努力下,欧美同学会成为21家全国性社团之一。

吴老为拓展欧美同学会的海外联络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8年6月,时年81岁的吴老亲率欧美同学会代表团访问日本,会见了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村山富士,前总理大臣后藤田正晴及我国留日学人代表。吴老在外交工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历史。当日本朋友谈及欧美同学会的名称所涵盖的范围时,吴老旁征博引,循循善诱。他以日本的“后乐寮”为例,引用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说明欧美同学会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称谓。吴老的东瀛之行,团结了广大留日学人,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留学报国热情,也为同学会赢得了朋友和尊严。

吴老还十分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大力提携年轻同志,与青年留学人员交朋友。年轻会员称赞吴老够交情、够朋友。吴老不仅愿意做锦上添花的事,更乐意做雪中送炭、排忧解难的事。有些学长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受到不公正待遇甚至是误解或诬陷,他都能仗义执言,爱护有加。

留学人员在同学会会所举行婚礼的传统由来已久,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著名声学专家汪德昭等老一辈学长都曾在会所举办结婚盛典。同学会前任会长蔡元培、胡适等人还在同学会为学长们主持过婚礼。1999年5月,吴老高兴地接受欧美同学会青年委员会的邀请,以主婚人的身份主持并参加了郑荃副会长的婚礼。

为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在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吴老撰写了《岁月去浮尘,风采留人间》的纪念文章,并在欧美同学会会所主持了纪念座谈会。吴老常用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的经历教诲周围的同志。他说:周总理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伟人,无论在中国人民还是在世界人民心里都享有崇高的威望。1957年以来,我有幸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医疗工作,周总理的言传身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吴老学识过人,道德高尚,却从不因此而居高自傲,更没有因此而专断。他对工作的热情始终如火,对会务活动倾注了深厚的情感。吴老认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产业迅猛发展,这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正在向更高水平飞跃的时代已经到来。为此,在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实现民族振兴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吴老号召全体会员同心同德地为实现我国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吴老是一位积极的社会实践者,他自觉地将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社会和科学进步紧密相连。他总是积极面对一切,认真地实践,努力改善周围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很少有生不逢时的叹息,却总是提醒我们生逢盛世,要分秒必争地工作。

在吴老身边做工作,随时都能受到教育。吴老观察问题非常细致,总是要求我们全面考虑实现过程的需要,他常能发现一些早已存在、却为人们忽略的事情。

吴老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注重自我完善,经常总结自己的体会,并将所得传与我们这些后来人,使大家获益。吴老多次谈到:学习、思考、实践三者都很重要,应该尽早结合,决不可偏废。吴老认为人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以及注意团结,这些都是“要强调、再强调、三强调”的重要命题。

吴老认为让人接受正确方案是表达责任心、同情心的一种艺术。领导者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人,更是社会学上的人。服务艺术的特点是强调个别性,其实质是体现和强调个别性。要充分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同时让别人真正理解你所说的话,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的问题。服务的艺术并不是从老师那里或从书本上学到的,而是需要我们去做有心人,从实践中不断总结。要学会从工作的变化中,了解原来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不善于利用反复实践的机会不但会影响决策,还会失去提高和进步的机会。

在1996年—2002年欧美同学会举办的历届21中国系列研讨会上,吴老都一再重申留学人员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他指出:百余年来传承至今的那种振兴中华的理念和为祖国开创一番事业的雄心,是中国留学人员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正是他们把这些优秀的品质和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正确地结合起来,才使中国有了自己的“两弹一星”,并使中国经济有了跨世纪的飞跃。

吴老以其切身体会深情寄语新时期的留学人员:留学人员的收获不仅是个人的财富,也是国家的财富。留学人员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将个人的能力、学识与国家社会的进步、发展紧密相连,才能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对于留学人员来说,爱国意味着献身和回报,学成之后最要紧的是投身国家建设。要牢记祖国和亲人的嘱托,找准聪明才智与祖国发展需要的结合点,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到祖国的事业中,把锐意进取的科学态度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融会在一起,把留学报国的热忱与为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的具体行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历史上与现实生活中,在社会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成功的例子并不鲜见。历经磨难而建功立业者更是不胜枚举。一个学贯中西的人才,只有努力将其先进的技能最大程度地回赠社会,以创造性的工作为人民创造财富,才能真正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成长为多才博学、品德完美的栋梁之材。

事业是人物不朽的丰碑。凡是留下英名的人都创造了永恒的业绩。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被人民铭记,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精髓;张衡、祖冲之、钱学森之所以受人尊崇,是因为他们对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过贡献。

在现代社会里分工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团结是做不成大事的。不实事求是,对当今这个讲求效率与公平的社会来说,更是一大障碍。对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就不去钻研,会造成一种不良循环。不善与人进行交流沟通,只是与人保持工作或学术关系是一种性格弱点,会失去很多人生的快乐,失去很多取长补短的机会。学习、思考、实践三者都很重要,“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应紧密结合,决不可偏废。

机遇不会永远出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叹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要树立勤奋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任何领域里要想取得突出的成绩,都必须具备这样的精神。要积极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要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他谆谆告诫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是令人向往的美好事业,同时又是一段艰难而曲折的过程,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回国创业一定会事业有成。 踏出国门之际,留学人员有一个适应国外环境的过程,在国外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国工作,也有一个重新了解国情、适应国内环境的问题。要充分理解和勇敢地面对所遇到的困难;虽然目前国家急需大量实用型人才,但急需、实用并不等于人人都去速成、取巧,只有打好扎实的基础,做有准备的头脑,厚积而薄发,创造力才会长久,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在新的历史时期,欧美同学会的工作目标是团结新老留学人员,进一步发扬留学前贤的学成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胆识革故鼎新、励精图治,积极推进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我们要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留学政策,全力配合政府做好留学工作,使之在充分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更好地选择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的回报、奉献方式,更好地把自己所学到的科技文化知识转化为建设祖国的智慧和力量。

在广大会员和全体工作人员心中,吴老是一位好会长、好领导。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共识,是因为他的优秀品质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从吴老的言传身教中,我们懂得了做事要老老实实,要脚踏实地,要讲求方式方法。回首在他身边工作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他对我们的教诲和关爱,让我们终身受益,难以忘怀。

宏伟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而精神的发扬需要榜样的力量。在欧美同学会的历史和会务工作大事记中,吴老是应该被重重地书写一笔和应该被后学立为榜样的。他是我们学习的为中华崛起、为祖国强盛、为科学民主进步矢志奋斗的榜样。我们为有吴老这样享有盛誉的会长而骄傲,为有吴老这样亲切的良师益友而自豪!

文/白春礼、陈章良、郑 荃、冯长根、袁亚湘、张建生

篇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演讲稿

我拜读完温总理的讲话稿后,实在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心要手脑双挥几行文字,以此来鞭策自己,努力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断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此时,我最想说的是:对老师来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者必须紧密结合。

(一)充满爱心学为人师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是爱心的使者,要关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担当他们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要求我们平常的工作要做全做细,要不断加深了解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也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既要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贡献有多大,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启迪,都凝结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是啊,一位好的老师总是想方设法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让学生惧怕他,让他们当他是朋友,发生什么事愿意主动找他解决。很庆幸,每当课余时间,我的学生总爱围到我身边,和我聊他们家里发生的事及他们遇到的有趣事。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我不是他们的老师,而是他们的朋友,因为只有朋友才会彼此敞开胸怀、无所不谈,聊个舒畅。当然,老师更要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现在的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载体了,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信息,老师仅是其中的一个渠道。因此,老师也得不间断地学习,否则就会落后于学生。教育学生的过程,要注重变教学工具为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变传授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变德育课程为每时每刻全程育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有句话说得

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时刻不忘温总理的教导:牢记自己的使命,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成功不必在我,奋斗当以身先的精神。教师应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二)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身为教师,深感荣幸万分,同时也倍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使命。温总理说了,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说的多好呀,一语点到了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加强自身的各个方面。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容易受到“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把挣钱作为工作的唯一目的,利用一切机会挣钱。高档的时装、豪华的房子、私家小轿车„„这些都时时刻刻冲击着辛勤而穷困的老师们。面对这些,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动摇,作为教师,要守住这块既清贫而又富有的方土,不为所动,要有“贫贱不能移”的坚定信念;教师的心中要充满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只有爱才能恒,只有爱才能专,只有爱才能敬业,只有爱才能不移。作为教师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中去;作为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学生有了爱,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惟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母校的校训,也是我的座右铭。教师在注重言教时,更应注重身教。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脚踏实地,乐于奉献。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们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职业之魂。人们常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之所以难,就难在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教

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情感、人格力量、学识才智,既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又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语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篇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演讲稿

对照新师德的六条规定,结合县局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的“四比四看”规定和要求,根据第二阶段自查自纠活动中查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几个月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整改,本人从思想认识到实际行动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感觉到收获很大,通过学习能重新认识自己,能给自己准确定位,使自己对教师职业又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必须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才能使自己做到与时代同步,也才能做到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下面我就“四比四看”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希望能给别人和自己以启迪。

坚守清贫淡泊名利。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决定了你一生不可能大富大贵,只能是清贫一生,就要及早有思想准备,没必要拿自己的工资与别人比较,这样只会越比越烦恼,越比对自己越没有信心,就像阳光心态中所说的自己无能力改变现实时就努力改变自己,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淡泊名利,用阿q的精神来解脱自己,这样或许心情会好些。当今教师要把钱看得淡然一些,确实要象胡主席所说的要做到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认真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认真完成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并且创造性地工作,力争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爱岗敬业,关爱幼儿。坚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不计名利得失,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更要做到珍惜岗位,珍惜工作,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努力做到刻苦钻研,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和困难做斗争,因陋就简,用自己的热情和拼搏精神来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我们都知道要想出成绩,结硕果,爱岗敬业,关爱幼儿是关键,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关心爱护幼儿,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象关注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在学习上要给予关心,帮助他们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更要在生活中关心幼儿,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前我在关爱幼儿尤其是在“问题幼儿”关爱方面做得很不突出,今后要在这方面努力改进,对幼儿坚持做到严慈相济,公平公正,注重增进和幼儿的友谊,不要只关注教好书,还要注重培养感情,真正使自己能成为幼儿的贴心之人。

依法治教,为人师表。当今的教师确实要学法、知法、用法,否则自己就会违犯教育法规,找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理应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幼儿,用自己的品格来影响幼儿,力争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现在的教师确实要讲究教育方法,用情来感化幼儿,用理来说服幼儿,用理解来包容幼儿的过失,用良知来挽救过错幼儿,在教育惩罚学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把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批评教育,切忌打骂、挖苦讽刺幼儿,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幼儿真心诚口服。作为教师要注意自的言行,平时讲话语言文明,举止要得体,要维护自的公众形象,真正使自己成为师德楷模。

刻苦钻研,严谨治学。教师的责任田就是三尺讲台,要想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跟,成为一代名师,成为一名幼儿尊敬爱戴的老师,就必须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深钻教材,努力学习,多看业务杂志,平时多注重教法研究,平时之中搞好教学反思,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平时要加强总结提高,多撰写教研文章,力争蒋自己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教学的过程中,要一丝不苟,严谨治教,教风严谨,注重知识是我系统性,开放性,探究性,多培养幼儿的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总之,比淡泊名利,能使自己心胸开拓;比依法治教,为师表可使自己学为人师;比爱岗敬业,关爱幼儿可使自己珍惜岗位;比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可使自己的业务上不断进步!

篇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演讲稿

人的一生,经历一次百年不遇的灾难已是莫大的不幸,可在前年12月,去年9月,两个寻常的日期对于重庆开县的百万群众而言,不思回顾,井喷、洪水,一年内接踵而至的两次特大灾难,夺去两百多个鲜活的生命,灾难过去,唯一能笑着谈起的,是灾区6000多名住宿学生的全部脱险。上千名教师抛亲人、舍性命营救学生,帮助受灾群众的事迹也因此在我们 记忆中更加清晰。在井喷灾难中,教师们达到了上级对3420名学生“一个不能丢、一个不能伤、一个不能饿、一个不能主亡”的要求。舍命转移与营救学生,感人事迹数不胜数。一名年仅21岁的代课教师谭世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这位开县高桥中学的代课教师察觉到井喷,第一个打电话给学校通知师生尽快撤离,而他则留在村中,挨家挨户报警,帮助村邻和学生逃生。灾难过去,人们在家门前找到了谭老师,紧握在他右手的手机告诉人们,10分钟内,他连续打出了7个报警电话,正是这7个电话让他失去了最后的逃生时间,也正是这10分钟的等候,让谭世明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与他一同离开人世。在那特殊的时刻,与谭世明老师一起被同学们记住的,还有老师们对学生说的暖人心的话:“学生有事,我就有事了”“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带学生到最安全的地方”“要死我校长死在最前头,你们放心”。用群众们的一句话来说,开县的老师为了学生可以啥都不顾。灾难是一面镜子,更是一块试金石。在开县的两次灾难中,人民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在灾难的考验面前,他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在危险面前,他们身先士卒、义无反顾。他们真的让人敬佩。支撑他们的是责任感和爱心,是党性和人格!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的失败,也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重庆市开县抢险救灾、保护学生优秀教师群体和模范教师代表实践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展示了为人师表,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在工作中应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力求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我认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教育工作者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二是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三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

篇8: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吴老曾这样说过:中国留学人员有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信念,有着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海内外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成立于1913年的欧美同学会是蕴含着巨大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的社会团体。她有悠久的历史,有代代传承的爱国主义传统,有众多的海内外会员,建会数十年来形成了特殊的凝聚力,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

吴老多次指示要把同学会办成会员之家,时常提醒我们要珍惜这样一个学人组织的巨大潜力和作用;要按照党的留学方针政策和统一战线方略开展工作,要充分理解欧美同学会的民间性、群众性,把握其爱国主义的创会传统;通过灵活的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同学会的整合力量,为科教兴国贡献力量。

在对欧美同学会的定编、定位工作问题上,吴老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95年,吴老多次与卢嘉锡副委员长、丁石孙副委员长一同为同学会的定位定编工作奔走。在他们的努力下,欧美同学会成为中央直接领导的中国留学世界各国归国留学人员的全国性社团。

吴老为拓展欧美同学会的海外联络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8年6月,时年81岁的吴老亲率欧美同学会代表团访问日本,会见了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村山富士,前总理大臣后藤田正晴及我国留日学人代表。当日本朋友谈及欧美同学会的名称所涵盖的范围时,吴老旁征博引,循循善诱。他以日本的“后乐寮”为例,引用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说明欧美同学会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称谓。吴老的东瀛之行,团结了广大留日学人,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留学报国热情,也为同学会赢得了朋友和尊严。

篇9:甘为人师(师德演讲稿)

我是一名教师,一说教师,有人就会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教师,太平凡了。”是的,教师人是平凡的,但事业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默默的奉献和无私的牺牲。我为能从事这样的事业而自豪!

当我登上那讲台,不,应当是舞台,我似乎觉的两侧的紫色帷幕正缓缓的拉开。最富有生气的戏剧就要开始了。最令我兴奋的是这戏剧拥有一群忠于自己的角色的演员——我的学生们!这戏剧也许是世间最长的了,为此,我愿做一名热情的报幕员,向观众宣布:班的戏剧开始了!我想,我还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导演。我渴望导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戏剧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它的主调;理解,友爱,开拓,创新应当是它的主要内容;爱着这个集体和被这个集体爱着是它的主要故事。作为导演我将要精心设计出生动的情节,典型的角色,迷人的故事奉献给所有的演员。我也心甘情愿地做一名配角,尽我的力量成为主角服务、效劳。不仅如此,我还要做一名最虔诚的观众,为演员们精诚的演出微笑,流泪,鼓掌,吹呼。

生活的目的,不在于显耀和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充实和事业上的成功。没有战士谁也当不了将军;没有水手,谁也当不了船长;没有多行多业的分工,就不存在国家和民族。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条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入,教育要振兴。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书叫教好!如果我的学生是蜜蜂,我甘当采蜜的花朵;如果我的学生是花朵呢,我一定做好护花的绿叶;如果我的学生是幼苗,我一定当好称职的园丁;如果我的学生是卫星,我一定当好把他们送上万里征程的火箭;如果我的学生是火箭呢?我一定当好一名火箭兵,用我宽厚的肩膀,顶着他们踏上辉煌的前程。

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当我望着孩子百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同志们,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不回顾,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14、师爱无限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我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我带着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走上讲台,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嘘寒问暖,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也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也经常提醒学生:“要劳逸结合,活而不乱,注重效率”,犯错了,老师与之谈心,有难了,老师帮助解决,我不断地向学生“提醒幸福”,而我的学生也不断地感受到幸福。

有了一颗服务心,才会有一张微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给学生一张笑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笑对人生。微笑着,欣赏学生做慧眼的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大肚的弥勒,育其自责感,是啊!笑脸下才有欣赏,才有鼓励,才有宽容,才有爱。

在短短数年教书生涯中,虽然辛苦,虽然清贫,虽然也有过急躁,彷徨,甚至想放弃,但人是懂感情的,一往情深精诚所至,一心一意顽石开,爱心所至,情感所至,必将春风化雨暖人心。在这里,我想到了这样两句诗:“生命的远景,艰难而稳重,美丽而动人,道路的伸展,都是给时间的方向,从脚下开始,从脚下结束。

篇10:初为人师幼儿园师德演讲稿

今天是我正式成为幼儿教师的第一天!我的心情既激动又自豪。记得童年时代,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师,记得最牢的一句话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就是这份激情,这份执着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于是,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毅然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初读学前教育,我曾有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发出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慨叹;抒发过“鲲鹏展翅九万里”的雄心;更有过“长江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从今天开始,这些雄心壮志终于可以附注行动了!

早上六点半,我就早早的到机关幼儿园了。我要先把教室打扫一遍,让沈老师和小朋友第一天就有一份好心情!由于我是新老师,所以园长让我跟沈老师搭班,并告诉我沈老师是很有经验很有水平的好教师,要我跟她多学点!第一天是沈老师带班,我在旁边配班!其实也不能说是配班,我对一切都不是很熟悉。

看了一天的活动,我觉得沈老师带班好自然、好轻松!沈老师始终轻生细语地跟他们讲话,但他们却很认真。那时我在心里想:我带班该不会太难吧?毕竟我也实习过一个月,而且这个班好像还挺乖的!

第二天来园时,沈老师对我说:“想带好一个班级,首先得抓好常规,尤其是一些生活的常规。比如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上好活动!”当时我牢牢记住了。

第一个环节是晨间锻炼——跳绳。我绘声绘色地向幼儿介绍了跳绳要领和注意事项!幼儿跳地都很认真。结束时我就叫幼儿排好队下去,正当我为自己“带领有方”得意洋洋时,沈老师在旁边小声提醒我:“要先跟幼儿说清楚下一步他们该干的事情,否则他们会无所事事的,等乱了你再说要求那可就事半功倍了!”是啊,这我怎么就没想到?看来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哦!

第一节活动我安排的是语言

活动!想想我昨天已经准备了好多遍,现在应该不会出错了吧!但真正到了上课,我却发现结果和我想象的不同。他们有时不是那么“听话”。例如我给他们分好组,叫他们去教室外面走走看看,寻找幼儿园环境的变化,并且我事先提过要求:“请小朋友们以小组分成几队,由组长带领同伴一起寻找,小组人员不能走散,要一直在一起,回来时也一个不能少。看哪组最能干。”可到后来却没几组能按时完成任务回来。以至于在维持秩序上就用了五六分钟。后来想想大班时期的孩子还没有真正的时间概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天生好动好玩,我只是用一个抽象的概念去要求幼儿这本生就违背了幼儿的发展规律。这节活动浪费的时间太多,幼儿真正思考的东西不够,对幼儿身心了解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这是以后要注意的,要多想点可能发生的结果,多考虑一下是否适合幼儿!

在接下来的几天活动里,我边学边用,渐渐的,我发现原来孩子也不是那么难“对付”的,关键是你所上的内容,你所采用的方式是否适合幼儿!有一次我带绘画活动,画的是“我们班上的老师”。这节课,我大胆尝试,让幼儿看着真人画。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我和沈老师都站在上面,让幼儿仔细观察我们的头发(长发、短发、直发、卷发、辫子等)、衣服等,还让幼儿掌握人体的结构关系和各部分的比例。幼儿对此次活动特别感兴趣,而且不用我说就观察的很仔细,画人时也能注意有顺序的画。如王宁就先画沈老师的头,再画身体、四肢,然后才装饰衣裤。幼儿大多抓住两个老师的不同点,有些还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例如几个幼儿说:“陈老师胖,沈老师瘦。”于是就把我画成气球的形状,将沈老师画得竹竿那么细。有的则将自己的愿望加进去。有希望陈老师减肥的,就画了个陈老师在跳绳,有希望沈老师来家里玩的。从这节课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幼儿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就很活跃,所以以后要多选择适合幼儿的!

篇1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默默无闻求满意 执着追求为人师》。

手捧着诚挚的爱心,心怀着满腔的热情!我在毕业后毫不犹豫的踏上了教育事业的征程。终于,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老师不仅是小学生知识增长的指导者,还是他们思想进步的引路人,作为小学老师的我,深感责任的重大!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让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好老师。

其实,在我的身边有许多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教化学的范老师,精于矿物中黄金的提炼,有许多采金人,高薪聘请她去炼金,她丝毫不为所动,坚定的对他们说:“我干的是铸造灵魂的大事,我的价值怎能用金钱来衡量?”她依然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守着三尺讲台,无怨无悔,无私的奉献着„„

闫沟小学校长邓秋建老师,虽然家里种着很多地,但是所有的农活都是赶在星期天干。夏天收麦子的时候,家家户户收麦忙,邓老师却要在学校里上课,处理公务,在放学后才赶到地里干活,他甚至趁着月光,打着电灯在夜里割麦,从来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山后小学校长高智锋老师,离家很远,但他不仅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反而是每天早早的到学校,去各清洁区检查卫生打扫情况,到每个班级督促学生学习。还有学校教学楼、餐厅的竣工,校园操场的硬化,包括花池中一草一木的种植,无不凝聚着高校长的心血。身边有这么多师德高尚的老师激励着、鞭策着,在工作上我怎敢有半点马虎?

为了获得扎实的学识,每个星期天我得早早的赶回学校,搜集很多资料,为上好下周的课做准备,尽管我是多么的想在家再呆一会 儿呀!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多次重复强调过的内容,依然有人出错,经过长时间的思索,我决定改变以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用欣赏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学生每回答对一个问题,有了小的进步,我都不忘对他们说:“你真棒!加油”,“你真优秀!”。及时地鼓励、表扬他们,使学生们信心倍增,课堂效率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每天要批改的作业,堆起来像一座小山!但改的时候却不能有半点马虎。课改的春风吹进了这座山沟里的小学,我既喜又忧,喜的是传统的教法终于要改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忧的是到底要怎么改呢?为此,我经常上网搜索资料,到中心小学、杨庄小学去听老师们讲示范课,星期天多次跑到洛阳一小、二小去听专家讲座,假期的时候更是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这些学习,丰厚了我的知识功底,改进了我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辛勤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三年来的质量检测,每次我所带班的教学成绩,总是在乡镇名列前茅,我个人也先后三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爱孩子,孩子就爱你,爱屋及乌,他们会爱上你的课,爱上学习。前几天收到了一封信,她说:亲爱的张老师!我是魏麦菊,您还记得去年今日发生的事吗?那天我病了,您带我去看病,给我垫付医药费,给我倒水,看着我让我喝药;下午上课前又专门走进教室询问我的病情,在得知我没有吃午饭后,亲手给我冲了一碗香喷喷的黑芝麻糊。您没有因为我学习成绩差对我有偏见,而是像我的妈妈一样关爱我!这样的事我已经记不得 做过多少次了,她只是其中的一个。当然,我对学生的仁爱绝对不是放弃严格要求,迁就纵容。我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呵护,让他们在太阳底下娇艳的盛开。

篇1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脱胎于中华传统美德,体现出知行合一、典范群伦的一种自觉性、自律性的修为追求。它不仅是北师大的校训,同时也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教育优良传统和人民教师优秀品质的真言。不少先贤学者用一生的言与行浇灌出“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道德情操,钟敬文、费孝通、启功三位先生便是这样的人。

钟敬文:素食粗衣的坚韧与耕耘

还记得考研的时候,由于对民间文化比较感兴趣,就翻看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看有没有专门研究民间文化的专业。一翻还真有,于是就报考了北师大民俗学专业。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2004年9月,我如愿来到了北师大中文系。

北师大有一个学术报告厅,原来叫“四百座”。为了纪念钟敬文先生99岁还坚持为学生上课,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奉行“课大于天”的信念,“四百座”改名为“敬文讲堂”,启功先生郑重题写匾额。敬文讲堂不仅是对钟敬文先生一生学问事业的纪念,也暗含着对“百年师大,中文当先”文脉绵延的礼敬,更昭示着对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敬畏之意。为弘扬钟敬文先生邈高致远的学术精神和关注民生的人文情怀而设立的“钟敬文民俗学奖”,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颁奖仪式,来自各地的民俗学学者、民间文艺学学者都要到北师大,在这里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以示崇敬和传承。

“只要一息尚存,为建设和推进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志愿就必须实现!只要生命存在一天,它就绝不会停止。”这是钟敬文先生用尽一生去兑现的承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钟敬文先生本可以凭借他诗文的“晴朗绝俗”在散文和诗歌领域开创属于自己的文艺领地,但他没有。先生选择了与平民大众更为贴近的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研究领域耕耘与探索。这一选择便是一生的决定和坚守,无论是在风雨飘摇的革命时期,还是六七十年代的凄悯遭遇,先生都坚定信念,不舍不弃,最后终于迎来了民间文艺的春天。新时期以来,为了民俗和民间文艺研究的恢复和重建,他不顾高龄年迈而“南征北战、东奔西走”,帮助各地建立学会、健全组织,并全力献身于培养汉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人才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人才。世纪之交,先生还提出了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主张。先生身上有着一种坚韧,这种坚韧来自于他所接触的人民大众,来自于他所熟悉的人民文艺,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也因为先生而具有了一种坚韧的发展精神。先生在他的《拟百岁自省》诗里写道:“仄径与危滩,步履蹒跚到百年。曾抱壮心奔国难,犹余微尚恋诗篇。宏思竣想终何补,素食粗衣分自甘。学艺世功都未了,发挥知有后来贤。”这里既有对历史时空事件的回望,又有对自我生命历程的沉思,回望与沉思之间交织着人世沧桑、家国情怀,体现出先生一生的坚韧与耕耘,以及对后学、对未来的希望与自信。

费孝通:志在富民的行行重行行

还记得2007年硕士毕业赴革命老区的一所地方高师院校报到,校园里一块并不起眼的石头上镌刻着“教师之摇篮”,落款则是让我眼睛一亮的“费孝通”。当时我十分欣喜,想不到在这里还能重踏费孝通先生的足迹。

当然对费孝通先生的了解还是结缘于在北师大民俗学专业的学习,因为民俗学与社会人类学相关,老师们在课堂上建议我们读一读费孝通先生的著作。谁料想在北师大学习的第二个学期,也就是2005年4月,费孝通先生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在阅读纪念费孝通先生的文字和他的著作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先生不仅仅是一个出色的参政议政的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个本色的“志在富民”的社会人类学家。他怀着志在富民的理想,深入中国广阔的社会地域,行行重行行,从实而求知,为社会人类学学科的重建、为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既然我还活着,也就舍不得把日子再白白糟蹋掉,所以从1981年起我又重理旧业,到农村里,到城镇里去观察,去思考。”这是费孝通先生生命不息、调研不止的一生写照。先生的基层调研是具有学术探索和现实关怀的双重实践。先生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受过系统的社会学训练,后又留学英伦,师从社会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完成了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的国际人类学界经典之作《江村经济》。而在出国前,他还偕同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调查,不料在调查时迷了路,又因踏了虎阱,腰腿受伤,王同惠出去寻求支援的时候却不幸失足而溺水身亡。新婚妻子的陡然离世使费孝通先生陷入沉重悲痛,但这并没有阻碍他“志在富民”的学术志业追求。20世纪50年代,他积极参加民族历史调查,经过“凄风惨雨”的年代,他担负起重建中国社会学的重任。先生利用一切机会奔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掌握第一手调研资料。曾经三访温州、三访民权、四访贵州、五上瑶山、六访河南、七访山东、八访甘肃、27次回访家乡江村。他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问题、边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城乡关系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等,提出了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一生追逐“志在富民”理想的同时,先生还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处理人类不同文化关系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提出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命题。

启功:为师为范的坚净与柔逊

硕士入学的第二学期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学期。2005年的6月份,继4月份费孝通先生仙逝之后,启功先生也离开了我们。启功先生的德行我在高中毕业时就已有所耳闻。当时在县城一个卖小磨香油的小店里,我去买香油,店主让我帮他记个事情在纸上,他说我写字还行。说话间他就提起了启功先生。他说先生的楷体字,初看起来好像小时候玩草棍时摆的形状,但越看越耐看,越看越觉得干净利索、刚正有劲儿。他还说起自己一个亲戚还有启功先生的字呢。那个亲戚在北京一个饭店当服务生,有一次他看见不少人跟一个吃饭的老人求字,他就在端菜的时候战战兢兢地问了问先生能不能也给他写个字,想不到先生一点儿也没有架子,很爽快地就给他写了,他一直当成宝贝。从香油小店回去,我一问我们当地懂得书法的一位老师才知道,原来先生是书画大家,还是大清朝爱新觉罗氏的后裔,立即对先生身为大家和皇室后裔却没有一点架子的风范肃然起敬,想不到以后我还能到启功先生所执教的北师大中文系读研。

先生虽身系爱新觉罗氏,但小时候非常清苦,后来得到陈垣校长的赏识和教诲。在一次访谈中先生深情地回忆了陈垣校长怎样教他教书、如何做学问,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我记得当时有两处看的我特别感动。一处是先生说他写了一本书拿去请老校长题一个签,这是他写的第一本书。老校长看了之后,问他多大岁数。那一年启功先生四十几岁。老校长说,清朝戴东原活了五十四岁,全谢山活到五十岁,然后说:“你要用功啊!”先生说他听了这句话,“真要流出眼泪来,我觉得这句话给了我无穷的鼓励啊!”另一处是先生说面临职业选择,他不知道是去行政部门当科长,还是留在学校教书,他就去问老校长。老校长首先问他母亲的意见,先生说他的母亲不懂让来问陈校长。老校长就跟他说,你要在学校教书,你是被聘任的,你可以摇摇摆摆;你要是到衙门去,你是被派的,你是属员,你就得规规矩矩。先生说当时他就明白了,于是就用花笺纸写了封信,婉绝了人事科长。老校长也没说别的,直到先生买了一开章学诚的手札,搁在框里,挂在墙上。章学诚的字很难得,当时花了三十块钱买的,老校长说先生拒绝人事科长的信也值三十块钱。先生说他听了这话,实在“毛骨悚然”。他说老校长就是这样对学生鼓励。启功先生在陈垣校长的教诲中砥砺品性,曾经将自己的书房题名为“坚净居”,“一泉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自称“坚净翁”。对上不卑不亢,对下柔逊有加。据说要是碰上派秘书来索字的高官,先生有时也不那么客气,对人说:“我要是不写你们首长不会停发我工资吧?”有时先生却不吝惜自己的笔墨,随手送人。据章景怀说,北师大的老司机几乎每人都有一两件先生的东西。而在谈及社会给予他的各种头衔称谓时,他曾郑重其事地说:“我这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我只不过是一个教书匠。”对于作为国学大师、声名远播的先生来说,这是何等的谦逊。我常常想启功之所以能够提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北师大校训,是陈垣校长与他师生两代人及其他先贤学者为师为范、师道传承的优良传统使然,也是一代代优秀教师师德的深厚积淀体现。

篇13:“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这广为熟知的校训,由国学大师启功于1997年挥笔写就。

校训简约义达。赵仁珪教授至今仍记得:起初,学校曾邀请校内很多专家学者共提方案,启功自己也拟出不同训词,但最后敲定“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八字,显得平易通畅且深刻含蕴。它不但紧扣“师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做学问与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师等之间的辩证关系。

启功题写的北师大校训

三思而后行人的思想有多深,人就会走多远!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______

此训一出,全校师生莫不首肯心应,并敦请启功赐墨勒碑。启功欣然奉命,指出“校训之撰,当属学校。校训碑正面右首当署‘北京师范大学校训’。落款则书‘启功敬书’。”这一个“敬”字足以说明,在校训面前,他只把自己当成学校的普通一员。之后学校有关部门又多次请他阐释所题校训的意义,启功每次都以“学习校训,理解如此”的口吻来写,从不把校训当成自己的创造而专有。

这正是北师大人文精神的显现:崇德笃行,敦尚气节,首在担当。

1902年,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重开,管学大臣张百熙强调:“办理学堂,首重师范”。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又于1908年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在“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理念下,他们承载着振兴教育、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1915年,学校提出“诚实、勇敢、勤勉、亲爱”的校训,要求学生勤奋攻读,品行端正,为人表率。此后,学校校训几经改动,有“以身作则”“成德达材,建国基石”等,但以爱国、勤奋、为人师表为内核的办学精神始终如一。

国运衰微的年代,师范教育首重培养国民精神,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身为“教育本源”的北京师范大学,强调“治学修身、兼济天下”,从这里走出的国之栋梁,道德与学问并重,理想与实践统一,堪为如晦时代文化知识的传薪播火者。京师大学堂师范科第二届毕业生符定一,辛亥革命后回湘弘文励教,办校兴学,成为毛泽东的导师;国语运动先驱黎锦熙,普及白话,注音汉字,推动民众文化扫盲;教育系毕业生张岱年,立足中哲,融会东西,践行文化综合创新……他们矗立起启民救国的典范,影响了社会进步的方向,为民族精神的绵延发展注入了人文光芒。

站在校训碑前,学子就会想起启功著名的《上课须知》:

一、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二、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许讥诮学生。三、以鼓励夸奖为主。不好的学生,包括淘气的和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加以夸奖。四、不要发脾气。你发一次,即使有效,以后再有更坏的事情发生,又怎样发更大的脾气?万一发了脾气之后无效,又怎样下场?你还年轻但站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佩服。五、教一课书要把这一课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自己研究几个月的一项结果,有时并不够一堂时间讲的。六、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改多了他们也不看。要改重要的关键处。七、要有教课日记。自己和学生有某些优缺点,都记下来,记下以备比较。八、发作文时,要举例讲解。缺点尽力在堂下个别谈;缺点改好了,有所进步的,尽力在堂上表扬。九、要疏通课堂空气,你总在台上坐着,学生总在台下听着,成了套子。学生打哈欠,或者在抄别人的作业,或看小说,你讲的多么用力也是白费。要在学生座位行间走走。讲课时,写了板书之后,也可下台看看。既回头看看自己的板书效果如何,也看看学生会记不会记。有不会写的或写错了的地方,在他们座位上给他们指点,对于被指点的人,会有较深的印象,旁边的人也会感兴趣,不怕来问了。

短短的九条,却可以作为千百万教师操守之根本。

上一篇:春宴作文下一篇:给满月宝宝的祝福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