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意识

2024-04-28

本体意识(共12篇)

篇1:本体意识

本体诠释学体系的建立:本体诠释与诠释本体

本体诠释(自本体的诠释)与诠释本体(对本体的诠释)的同源性与同基性,表明了对本体的认知与诠释活动的互参与互含,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相即“相互印证.本体诠释与诠释本体所构成的本体诠释圆圜,代表了人的存在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相合之道,也代表了人与天地万物、宇宙历史与未来的互动与交融.

作 者:成中英 作者单位: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夏威夷,檀香山11071信箱刊 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0(3)分类号:B016 B506关键词:本体诠释学 诠释 本体

篇2:本体意识

【词语】 本体论

【全拼】: 【běn tǐ lùn】

篇3:呼唤舞蹈本体意识的“回归”

一、舞蹈“本体”意识在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舞蹈“本体”在创作中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说, 即舞蹈编导本身所具备的素质和创作方向的把握。因此, 作为一个舞蹈编导, 从一开始的选材、结构、编舞到排练, 乃至舞台合成到最终推上舞台, 都是在运用舞蹈本体意识进行一切艺术创作。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 强调舞蹈“本体”意识, 是我们舞蹈编导所要把握的重要宗旨。舞蹈艺术有着其自身的艺术规律, 作为舞蹈本身其“人体动作”的艺术特征, 是舞蹈艺术的本质, 失去了这个本质一切创作就不称为其舞蹈艺术, 这也是舞蹈创作者在创作中所有坚持的原则。

二、关于舞剧《英雄格萨尔》中的“非舞蹈本体”现象分析

1. 过多的杂技成分介入

舞蹈虽然有技术的属性, 但与杂技不同, 舞蹈的技术技巧是为表达一定的情绪情感和刻画人物的需要而用的。而舞蹈过多的采用杂技化的高难度技巧, 淡化了舞蹈本身的艺术性, 不可取。再则, 过多的高难度杂技技巧既不便于演员把握, 又使观众提心吊胆。在吸收某些杂技的元素是可以的, 但过多过滥的使用, 只能使舞蹈向杂技的方向发展。舞剧《英雄格萨尔》的创编过程中, 把一些某些杂技元素和高难度的杂技动作编排融合进去是可取, 比如在表现格萨尔与珠姆爱情双人舞中, 编导就合理运用杂技中的绸吊技术。舞蹈利用两根长绸无限延伸对对方的感情, 体现了格萨尔的大爱。此处的杂技绸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 当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要有度的把握, 舞剧从开始热闹的市井场面到格萨尔出征途中的打斗, 从爱情的双人舞到大段的集体舞, 直到格萨尔利用网吊出场, 都在反复的使用杂技, 过多的杂技成分, 这样不但不利于舞剧艺术的创造, 反而冲淡了舞剧本身的特点和优长, 使得舞剧杂乱无章, 不伦不类, 是不可取的。

2. 对高科技舞台手段的过于依赖

舞蹈从民间走上舞台, 从单一走向综合, 舞台美术作为舞蹈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舞台美术的各个方面在舞蹈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舞台美术的运用可以塑造人物形象, 创造和组织舞蹈动作空间, 表现动作发生的环境和地点, 创造剧情所需的情调和气氛, 通过灯光、布景等手段的创造可以帮助演员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舞蹈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等。

舞台美术只是构造其华丽、唯美外衣的一种手段, 并不能代替舞蹈。例如, 舞剧第三幕格萨尔王征战霍国, 这段舞蹈将格萨尔封在冰窟时基本上全部用运的是LED视频影像, 这样严重影响了舞蹈的发展。

3. 单纯的舞蹈技术技巧泛滥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 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 旋转, 翻腾, 柔软, 控制等高难的技巧能力, 但是, 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的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许多艺术家都说过: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好的文章是作家的自然流露, 读的时候不觉得在读文章, 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高明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 把语言与技巧化为形象的骨骼和血肉, 使人感觉不出语言与技巧的存在, 在是艺术上达到出神入化的自然境界。

三、对今后舞蹈创作“本体”与“借鉴”关系的思考

1. 坚持“本体”而不守旧

在舞剧的创作中, 我们必须要坚持依照舞蹈自身的规律, 从舞蹈“本体”出发, 充分发掘舞蹈自身的特点, 真正创作出具有舞蹈美感, 反映人的真实情感与深刻思想内涵的舞剧作品。但是, 在坚持本体不变的情况下要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 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虽然舞剧艺术有着其特殊的艺术规律,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变化, 人们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和提高, 以及人们精神需求, 舞蹈也要不断地跟随着发展而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 只有创新我们的舞剧才发展, 才具有新的艺术生命力。

2. 大胆借鉴而不失“本体”

大胆借鉴也并不意味着不要“本体”, 这也是我们舞蹈创作所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将舞剧杂技化、技术化则是画蛇添足, 这种“完全武术化”、“完全芭蕾化”、“完全现代舞化”在以往的舞剧创作中, 都有失败的教训, 我们的创作首先要立足本土, 在本体意识的前提下, 大胆借鉴, 大胆创新, 使民族舞蹈既博采众长, 又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3.“本体”与“借鉴”在创作中的辩证关系

在我们舞蹈作品的创作中, 把握好“本体”与“借鉴”的辩证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舞蹈这样一门综合的艺术要吸收, 采纳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长处, 更好的为舞蹈创作服务, 但是在借鉴与吸收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 恰到好处的借鉴与少量的吸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才能真正做到艺术上的恰到好处的完美。

综上所述, 我们的舞剧创作与发展, 是关乎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 一个民族的强盛必须文化上做到强盛, 只有文化的强盛, 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参演舞剧《英雄格萨尔》的同时, 使我深刻认识的, 我们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只有首先做好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基础上, 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 丰富我们的自身的文化发展, 这也是我们民族舞蹈发展之路。民族舞剧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大胆吸收和借鉴, 大胆创新, 我们的民族舞剧才会有力作和精品, 才会真正做到艺术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才能发展和昌盛, 这也是我们探讨舞剧发展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隆萌培, 徐尔充著.《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隆萌培, 徐尔充, 欧建平著.《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篇4:论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

人类的文明离不开文化,而通常我们把文化概括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简言之,物质文化是认可类生存的基础,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而精神文化则是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在人们意识形态的上的反应。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艺术和民间歌舞,无论是劳动间隙还是年节婚丧,都要用歌舞挥发其情感,歌舞音乐是名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丰富而绚丽的民族舞蹈艺术由于自己民族特点,使其歌舞音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和表现手法富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无疑,舞蹈是精神文化范畴属概念下的一个艺术门类。因此,从宏观上讲,舞蹈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及其表现的目的和要求就在于:显示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舞蹈艺术利用自身高雅文化的艺术熏陶作用,引导人们崇尚科学、崇尚美,培养和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及文化品位。舞蹈作为美育教育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使人们强健身体、美化形体、增强气质、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为丰富人类文化生活增添光彩。同时,舞蹈艺术具有很强的集体因素,人们在跳集体舞的过程中,需要掌握集体行动的方法,养成集体观念。所以,舞蹈艺术教育可以借助自身的美育功能,在教育和培养人生树立和谐的集体观念上起到积极的作用。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具有非常强的技巧性,与此同时,舞蹈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它是通过舞蹈演员跟随音乐的节奏、自身的情绪情感投入进行的一种随性创作。舞蹈艺术体现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熟练掌握舞蹈动作中的一些技巧,将其融入到舞蹈演员身体中,才能创造出更加美轮美奂的舞蹈艺术

一、要讲舞蹈本体的追求,首先要服从于整体地关照现实的、历史的人和人的生活这个艺术审美文化的界定;要讲舞蹈的审美创造规律,首先要服从于艺术地表现时代的、社会的人和人生活本相的整体规律。换言之,要把舞蹈置于文艺这个大系统的分支系统中,在艺术地掌握世界和人生的这个艺术本质要求的前提下,进而去探求舞蹈艺术自身的审美创造的特点和规律,舞蹈表演能力是舞者完成舞蹈表演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舞蹈是以身体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时空艺术,肢体和心灵成为其表现的两大本体,并在此过程中集中体现着身心交融、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这些表演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观察能力、动作的模仿能力、身体动觉能力等,还包括在“二度创作”中所需的艺术想象力、对音乐的感受力、移情表现的能力,此外在舞台演出过程中还须具备心理调节和即兴应变的能力。锤炼和铸造这种综合性的能力需要舞者在训练场、舞台和生活等空间中不断积累知识技能,并在舞蹈作品中良好运用。舞蹈演员赋予舞蹈作品以充满生命的张力及满足观者心理欣赏需求的重要前提,为此必须具备较为全面和成熟的舞蹈表演能力。这就显而易见,无论是舞蹈创作的标准,舞蹈批评的尺度,都必须有一个美学的历史的观点,既要遵循美的创造规律,用舞蹈艺术本身的尺度来衡量,同时,又要把舞蹈编导、舞蹈作品放到特定时代的、社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以检验其是否达到思想性、真实性与艺术性三者融合的美学理想,而不能掘弃文化的视角,文化创造的基本规律,仅仅只从“舞蹈本体”的结构、知觉形式上来做为舞蹈审美本性衡的唯一标准。

二、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舞蹈创作已大大地向前发展了,无论在题材和内容上,都已冲破了长期存在的禁区,而越来越像丰富多彩的社会和人生逼近。同时,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夜已突破了传统的樊篱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全方位的审美多维探索的趋势。可是,遗憾的是真正从内涵上切入到当代人的生命精神动态之中,准确的揭示出当代人的深层心理,深刻地呈示出当代人特定生存状态的作品仍不多见。也就是说,目前尽管舞蹈作品数量很多,表现形式也非常多样,然而真正称得上体现了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核心和精髓——表现和触及人的灵魂的舞蹈作品还为数极少,从而使我们舞蹈艺术的当代性文化品格,及其审美的社会效应和美感效应有相当程度地削弱。

原本艺术审美本性的真谛就在于对人生的本体关照,通过对人的灵魂追索,抑浊扬清以肯定真善美,否定假恶丑,系文学应有之义。然而,也许市场经济的发展来势过于迅猛,舞界迫于求生应变,不得与屈从于经济“场”的游戏规则,舞蹈审美文化的人文精神相对的虚化、弱化;以至部分舞界人士经不住资本与文化交换逻辑的压力与诱惑,甚至出现了以单纯迎合满足文化消费的享乐主义的舞蹈文化形态。个人认为,对于这种在商品大潮冲击下,需要有一个适应和调整过程中暂时出现的审美文化本性的消解现象,既可理解但又必须正视。

三、舞蹈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最古老产物之一,在原始的舞蹈中,人们通常是在生产劳作的时候配合节奏表达一定的情绪。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灯光等因素的加入使得舞蹈所蕴含的感情越来越丰富。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舞蹈表演的形式如何发展,舞蹈艺术独特的本体特点无法改变,舞蹈表演的风格及感情都需要依靠舞蹈演员来实现,因此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过程里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所以对在舞蹈角色的形象塑造过程进行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舞蹈表演,舞蹈演员是其主体、骨架自从舞蹈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人们便开始对其进行各种描述。这些阐述的来源是人们长期以来对舞蹈表演艺术的直观印象,这些阐述语言不单指出了舞蹈表演艺术的一些明显属性、特征还有它和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而其中都有对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价值及其地位。对于诗人和歌手而言,语言和声音便是自己的道具,而对于舞蹈演员而言,自己的身体是道具,只有身体才可以使自己在表演中歌唱、绘画、战斗。诚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以偏盖全,在这复杂交织着多元文化的历史空间,仍有相当一部分舞蹈编导本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坚持努力创作出以蕴含社会思想内涵的形态为标志,以高雅文化品位和意趣为依归,以精神审美规范为主旨的舞蹈作品,仅以近期而言,舞蹈《走、跑、跳》就是其中的突出的代表作之一,它的诞生,立即赢得了从普通观众到舞界同行的一致赞誉。在我看来,其原因不仅是由于作品在艺术体现上令人耳目一新,而更深层的缘由则是编导能够从习以为常的军营生活中去发现人,并“将人的灵魂,显示于人” ,其显示灵魂之深,给人们典型的呈示出一群当代军人的活生生的精神世界;其作品形象传递的信念、意志、品格上的精神力量,所给予受众的心灵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远远超出了对军人范畴的辐射面,而赋予了社会的普遍审美意义。可以这样说,作品编导是把理想、崇高这一古今中外文艺家苦苦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美学命题,在当今社会主义舞蹈创造中付诸实践,也是作品编导对现实人生作出审美价值判断的精神物化体现。亦由此可见,要求创作出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舞蹈作品,并不与充分发挥“舞蹈本体” 的作用而相互矛盾。话说回来,要做到这点确非易事。有些编导虽然同样具有严肃的创作态度,却达不到《走、跑、跳》那样的作品思想深度和形象的生动可感性。比如,同是选材表现当代军人精神风貌的舞蹈《红色激情》,由于编导首先未能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人、理解人,即未能从人是社会的、多因素构成的“单一的杂多” 、“丰富的统一体”作审美的整体把握,进而去艺术地刻画出“这一个”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的灵魂;而是从抽象的观念出发去创作,仅让人物跳跃转翻于各式各样的红绸之间,来图解、诠释革命的“红色激情” 。于是,表现的形象就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成了一个简单化的政治传声筒,致使与《走、跑、跳》的作品艺术层次相距甚远。可见,诸如披着黄绸、踩着黄绸就是祖国的“黄河之子” ,披着红绸再端上军帽就是拥军爱兵的“军嫂”等,这一类“思想大于形象”的虚幻宏大的舞蹈作品,其不成功的要害并非是没有发挥“舞蹈本体”的功能,恰恰相反,正是“舞蹈本体”功能的发挥缺少了人的灵魂。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导致这些作品概念化、公式化、雷同化的弊端是由于编导缺乏深入生活。但是,深入生活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就是要深入人心,即深入地去捕捉活生生的人的灵魂。因此又联想到张继刚创作的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和《母亲》,这两个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其文化底蕴之厚实,其揭示人的心灵之深刻,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因此,即使在运用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创作民族、民间风格和特色浓郁的舞蹈,真正要使其作品达到舞蹈更高的艺术审美层次,亦应明确主要为艺术地显现中国人的民族灵魂,以至着力于显现当代中国人的民族灵魂,作为舞蹈民族化的核心,否则,离开了人的审美主体来谈舞蹈民族化,就失去了文艺追求民族性的根本意义。所以,我们继承民族舞蹈文化的优秀传统要和着眼于当今时代要求的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从而创作出真正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民族特征的,表现中国人灵魂的优秀舞蹈作品来。

篇5:本体意识

现代本体论视界中的马克思哲学-兼论物质本体论

能否从本体论的角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取决于如何理解本体论。本体论又有传统和现代之别,传统本体论和现代本体论有狭义与广义之分。马克思认为实践就是存在的.终极形式、价值的终极基础和认识的终极根源,马克思哲学作为广义的现代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作 者:黄赞梅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47刊 名: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3(4)分类号:B016关键词: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哲学 物质本体论

篇6:再论本体

再论本体

历来的哲学家都是研究重视肯定本体的;指出物质本体论不仅不能丢弃,而且必须坚持的道理;在肯定《矛盾论》与《实践论》伟大功绩的同时,也说出其缺乏物质本体论的.不足;此外,还分析了“实践唯物主义”思潮产生的根源及其造成的危害.

作 者:于海江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辽宁,沈阳,110031刊 名:辽宁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INSTITUTE年,卷(期):19(1)分类号:B01关键词:本体,辩证唯物论 实践唯物论

篇7:“本体论”源流考上

(古代、中世纪部分)

“本体”(onta)和“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理论中使用最广泛而又歧义最大的概念。在各种不同的哲学理论框架中,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内涵和历史的规定性。而且,单是术语本身就颇有争议。“本体论”这一术语到底能否成立?如果可以成立,在它的名下要讨论的是些什么问题?怎样讨论?讨论的意义何在?这些,在当代哲学中已经成为异见迭出和备受困扰的领域。考虑到文艺界对这一术语的使用频率丝毫不亚于哲学界,并且语义更加复杂,本文将首先对“本体论”一词的含义进行一番语源学和语用学的考释。这不仅对澄清混乱有益,而且直接关涉到本文讨论范围的确定。我们发现,哲学史上并不存在一个连续的一以贯之的“本体”和“本体论”概念。不同哲学家或哲学流派操使着不同的`概念范畴来论涉所谓的本体论内容,有的哲学家或哲学流派的本体理论甚至反对使用“本体”或“本体论”这两个语词;本体论的真实涵义也并非直接地彰显在哲学史中,或者说,本体论的真实涵义并非始终是哲学家所能自觉地意识到的。考虑到这些情况,本文暂拟舍弃本体论的“本真意义”或“真实意蕴”之类似是而非的说法,而在比较宽泛又大体可以通约的意义上使用“本体论”一词。我将严格把讨论限定在哲学范围内,而不旁涉其他。但是,由于哲学与文学和艺术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讨论对于文艺研究的意义是自不待言的。同时,本文的题旨既然仅在于考察“本体论”问题的历史源流,也就暂不拟评论它在当代所引起的复杂争议。这是一个远为艰难而又诱人的课题,笔者将于日后继续而为。

从词源来看,英文的Ontology,以及德文的ontologie,法文的ontologie,最早均来自拉丁文Ontologia一词,而拉丁文又源自希腊文。就希腊文的字面意思说,它是指关于on的logos[1]──研究存在的学问。Ontology在汉语中出现了不同的译名,如“物性学”、“万有学”、“万有论”、“凡有论”、“存有论”、“是论”以及“本体论”和“存在论”等。据有的学者考证,最初把它译为“本体论”的是日本学者。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上半叶,日本哲学界普遍采用“本体论”这个译名,这影响到我国并延续到今天。但是在3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逐渐采用“存在论”一词,大约从50年代至今便几乎完全用“存在论”,而不再用“本体论”了。我国也有一些学者主张起用“存在论”的译名。[2]

要清楚地说明更改译名的理由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其中肯定有属于语词方面的原因,这里首先予以辨析。

前已述及,ontology一词来自希腊文。就希腊文的字面意思说,它是指关于on的logos――研究存在的学问,汉译为“存在论”似乎较妥。但是,在希腊文中,表示“存在”的“on”是双义的:它既可以指“在者”(是者、存在物)的共性(being-in-general),又可以指“在者”的基础(ground-of-being)。前者接近于“本质”,后者接近于“本源”。显然,这两种所指不能不有一定的区别,实际上它们之间有重要的区别。海德格尔揭示出,由于这两种含义的混淆,导致传统形而上学用“在者”(Seiende)的寻求代替对“存在”(Sein)本身的追问。由此可见,笼统地把关于on的言说称为“存在论”,具体是用它指称关于“存在者”的研究呢,还是用它指称关于“存在”的研究呢?这是一个尚待明确的问题。

要说明这一问题涉及复杂的语源学背景。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曾专辟一章,讨论了“存在”(sein)一词的相关语法和语源问题。[3]撇开问题的学说方面,仅从客观的语源学和语用学方面来利用海德格尔的考察成果,对于我们

篇8:孙过庭书谱中的本体意识

“西方文化主要对物, 可谓是科学文化。中国文化则主要是对人心, 可称之为艺术文化。”2至有唐一代, 孙过庭书谱亦将“风神”、“骨气”、“文质”等用作品评书法的标准。“评者云 :‘彼之四贤, 古今特绝 ;而今不逮古, 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 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 适以记言 ;而淳醨一迁, 质文三变, 驰鹜沿革, 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 今不同弊, 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 反玉辂于椎轮者乎!”3此处, 孙过庭谈及古代书法风格的演化, 从质朴变易到妍美, 每个时代的标准在不断变化, 但是, 这种变化最终脱离不开“文”与“质”的结合。孙过庭重在强调书法虽然会发生变易, 但每个时代都要注重“本体”与“形器“的合一才是最高的艺术标准, 而若没有“文质彬彬”, 也就不太可能成为“君子”。

南朝宗炳曾说“圣人含道映物, 贤者澄怀味象。 (《画山水序》) ”在孙过庭书谱中有这样的描写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奔雷坠石之奇, 鸿飞兽骇之资, 鸾舞蛇惊之态, ……同自然之妙, 有非力运之能成 ;信可谓智巧兼优, 心手双畅, 翰不虚动, 下必有由。”观察自然万事万物的现象以体悟书法用笔的奥秘, 而并非对其进行理性认识, 这种与天地浑然一气的思维正符合“天人合一”的本体意识。孙过庭将大自然的各种奇妙与书写联系在一起, “天人合一”、“物我一体”, 正因为如此, 书谱体现了其中庸的思维 :“智巧兼优, 心手双畅”。“智”乃本体, 而所谓的“巧”则是技巧, 也即“形质”, 书者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下必有由”的作品。

“草不兼真, 殆于专谨 ;真不通草, 殊非翰札, 真以点画为形质, 使转为情性 ;草以点画为情性, 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 不能成字 ;真亏点画, 犹可记文。……至如钟繇隶奇, 张芝草圣, 此乃专精一体, 以致绝伦。伯英不真, 而点画狼藉 ;元常不草, 使转纵横。自兹己降, 不能兼善者, 有所不逮, 非专精也。”书谱一以贯之的强调“兼善”、“体用一如”的本体意识, 如果草书只有性情, 而无“形质”, 那么就会沦为绵软无力不成其字 ;如果真书没有性情, 只有“形质”, 也无法达到兼善, 成为有本源的作品。“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都是器, 这些器都蕴含着所从出的无形的本体——道, 这就是后来宗炳 (晋宋之际) 的‘山水以形媚道’, 刘勰的道与文关系学说的理论渊源。”又“在气论文艺观看来, 体、貌、骨、肉为有 (形器) , 神、韵、气、魄以及风神等为无 (本体) , 西方二元文化是只知诸有而不知还有一个作为诸有之源的无 (本体) , 因而其文艺理论也当然不懂文章中还有神、韵、气、魄与风神。”4书谱云 :“然君子立身, 务修其本。扬雄谓 :诗赋小道, 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厘, 沦精翰墨者也!……好异尚奇之士 ;玩体势之多方 ;穷微测妙之夫, 得推移之奥赜。著述者假其糟粕, 藻鉴者挹其菁华, 固义理之会归, 信贤达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赏, 岂徒然与?” 5书法所蕴含的不仅有扬雄所指的“小道” (形器) , 亦有一个“无” (本体) , 正所谓“大道无形”。孙过庭正是认识到了这点, 才敢讲“穷微测妙之夫, 得推移之奥赜。”从书法中一窥堂奥者, 才能得本源。

综上所述, 孙过庭书谱作为唐代代表书论, 其处处体现的本体意识对后世有深刻影响。书谱道 :“老子云 :‘下士闻道, 大笑之 ;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岂可执冰而咎夏虫哉!’” 6可见, 书谱所追求的是无形大道, 但这种“道”, 一定是要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天人合一境界。孙过庭这种讲究“天人合一”、“体用一如”的思维方式恰恰告诉我们, 学习书法是一条漫长的求“道”之路。

参考文献

[1]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上海:三联书店, 2001年。

[2]张义宾.中国古代气论文艺观[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篇9:本体意识

摘要:社会意识作为社会精神性存在被排除在社会存在之外,基于认识论理解的片面,应该扬弃传统理解的社会意识重新从本体论视角赋予社会意识精神性存在本体论地位。

关键词:本体论;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精神性存在

1超越传统理解的社会意识

一般来说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思考中,人们往往从认识论角度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者割裂开来理解,因为马克思在唯物史观中曾经明确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人们对于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命题的解读同马克思的论述存在很大差异,教科书中对社会意识概念的传统理解给出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马克思只是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他从未使用“反映”这个概念来描述社会意识,也没有使用相对独立性,马克思却很明确地否定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作用。哲学教科书中对社会意识的规定意味着社会存在是本体,社会意识是派生的,两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本原和派生关系,在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个前提下社会意识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它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总之传统的理解社会意识区别于社会存在,两者仅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本原和派生关系,这一方面关系远不能涵盖问题的所有,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片面理解,“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着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各类哲学教科书中定义“社会存在是指不依社会意识为转移的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标志着同自然界的存在相区别的社会存在,它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思想,多向思维社会意识,对其进行本体论分析,承认社会意识的本体论地位。

2社会意识的重新定位

社会存在包含社会意识,社会是人的社会是人为的社会是为人的社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本体论上是共存共生的关系。我们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不能将社会存在理解成无人无意识的自然界,社会意识是包含在社会存在内。社会意识的一切现实对象只能是人们的存在即社会存在或人们实际生活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克思对社会意识的表述不同于传统教科书中论述:“社会意识指总结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观点,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识形式,以及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从马克思哲学的视域看,“社会意识”并不是意识的一部分,而是意识的全部,全部意识都是社会意识,意识之所以是社会意识,不仅仅因为一切意识都具有社会属性,重要的是在于一切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意识。马克思说对对象,现实,感性要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说意识是被意识到的存在而这个作为对象的存在是人们的存在,这都表明意识的一切现实。社会意识反映的内容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由此人们的社会意识就是他们被意识到了的自己的社会存在或实际生活过程,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又贯穿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人们的现实生活决定人们的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人们的社会存在或实际生活过程发展而发展,它促使人们主动地改变自身存在的条件及相应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人们改变世界的目的是为人们自身更好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是人为的社会,社会是为人的社会,“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人们在自己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意识它是被意识到的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根基,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仅要强调社会存在包含社会意识,而且这里强调的社会是精神性存在,并不否认社会物质性存在,说明了社会有精神性方面。但不将社会单一归结为精神性方面陷入精神性本体论,在这里突出强调社会精神方面对社会存在本体论意义。

篇10:设置本体性教学目标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在课例《去年的树》研磨过程中,我们小组逐渐领悟吴中豪教授讲解的‚本体性教学目标与非本体性教学目标‚的区别,逐渐摸索出:设置本体性教学目标,将指引我们真正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

吴中豪教授指出:从哲学层面看,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在第一次磨课过程中,我们设计的《去年的树》教学目标如下:

【《去年的书》第一稿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书写‚融、伐‛。会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鸟儿和大树的对话,感受它们之间的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鸟儿在寻找大树过程中与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的对话,感受鸟儿寻找朋友时的焦急心情。

3.通过角色体验,体会鸟儿和树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感受鸟儿的守信和执着。

4.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

第一个目标指向认识生字,书写生词,属于本体性目标。第二、第三个目标指向感受鸟儿与树的友情,感受鸟儿的守信和执着,这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属于非本体教学目标。第四个目标‚发展想象能力‛是本体性教学目标,但与文本特征,本单元目标,本课时目标联系不紧密,不是本课时最佳的本体性教学目标。在研讨修改中,我们呈现第三稿教学目标:

【《去年的书》第三稿教学目标】

1.借助预习单,读准儿化音词语,会写‚融、剩、伐、煤‛四个生字,重点写好‚融、伐‛两个生字;

2.借助预习单,学习抓住主要人物、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

3.通过小练笔、有感情朗读等形式,感悟作者语言浅近,情感深厚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2.3 这一稿中第一个目标同样指向读词写字,但目标更精准。有具体的学习内容:‚读准儿化音词语,会写‚融、剩、伐、煤‛四个生字‛;有指导学习的方法:‚借助预习单‛;有学习的重点:‚写好‘融、伐‛两个生字。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指向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教学目标二,主体仍然是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抓住主要人物,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学习形式:借助预习单。这一目标无疑指向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本体性教学目标。这一目标是不是本课最贴切的本体性目标?结合年段目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课文本故事人物多的特点,还结合前测数据分析(概括本课课文大意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确定这一目标是本课贴切的本体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三:学习内容指向感悟作者语言特色。王尚文先生坚持‚语文教学的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可见,这一教学目标是实实在在的本体性教学目标。目标指向的学习形式是通过小练笔、有感情朗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练笔‛‚有感情朗读‛都是语文课堂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团队设计的两次小练笔,都十分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去年的书》第三稿课堂小练笔】

1、默读课文5-15自然段,想一想,填一填。1.‚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地问树根。

2.她()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鸟儿()地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2、小组分层小练笔,想象小鸟的心理,写一写。【A、C同学选择下面的一组关联系,写一两句话。】 不管……都……

哪怕……也……

只要……就……)

A:鸟儿向山谷里飞去,它边飞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鸟儿向村子飞去,它边飞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同学走进小鸟内心,想象画面,写一段话。】 B: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看着看着,它不由得想起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看着看着,它不由得想起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中豪教授曾说:中高年级课文教学除了落实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还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我们将这些新授内容称为‚发展性‛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团队把2、3目标确定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因为这两个目标不仅是本体性目标,更是本课‚发展性‛本体教学目标。

篇11:火电锅炉本体先进个人事迹

——记厂劳模、十佳青年XXX

有这样一位同志,他在锅炉“四管”治理中屡战屡胜堪称常胜将军;他在锅炉“四管”治理中精益求精被誉为治漏先锋;他就是锅炉“四管”治漏专家、锅炉分公司本体班班长、厂劳模、“十佳”青年—XXX。

朴实无华甘奉献

XXX是一个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人。工作近二十年来,他经常早来晚走深入生产现场查系统、找缺陷,巡检、熟悉所属锅炉设备,和班组职工一起研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技术难题,多次带领班组人员进行锅炉“四管”漏泄的抢修,技术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日益提高。多次成功地参与并指导了低温省煤器螺旋翅片管的改造,高、低温过热器的更换,屏式过热器更换,一、二、三次风喷口的更换等工程项目和锅炉“四管”等标准项目的大修。

大修过程中,他每天都深入生产检修现场,解决检修中随时出现的技术难题,查看各施工组的检修质量是否达到技术要求。严把质量、安全关,对施工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责令其返工,直到符合质量要求为止。2004年3月至2004年8月期间主持并参与推广了低温省煤器改造为螺旋翅片管式省煤器、高、低温过热器改造、更换工程,并在#4炉大修中进行了更换改造。由于细心专研、工作一丝不苟,二十年来,他参与并指导了100MW、200MW机组的大、中、小修及抢修工作次数数不胜数,均一次启动成功,没出现任何差错。

敬业爱岗厂如家

人称“拚命三郎”的XXX,工作非常敬业,常常不顾炉内高温和弥漫的飞灰,每年进出炉膛百余次,对锅炉受热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了设备隐患,避免了数次临检事故的发生。在#1炉停备受热面检查中,他发现甲后低温省煤器入口后向前数第一排下向上数第一根管存在磨损,并更换;在#4炉大修前停备检查中,割开管卡子后发现,甲前高温省煤器从前向后数第32、33排上向下数第3、4根存在磨损,且磨损较为严重,接近更换极限。在#4炉大修水冷壁检修作业中,由于喷燃器抽出更换,从而发现了以前检查不到的部位三处,存在磨损的缺陷,及时进行了处理并采取了相对应的保护措施,使得其他角相对处在以后的运行中也不会再发生磨损现象,这些缺陷 的发现至少避免了三次临检事故的发生。以每次临检花费资金三十万元计算,仅这三次,他就为企业节省了近百万元资金。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率先垂范。在#1炉大修创精品工程活动中,他认真总结吸取以往大修的经验教训,对低温省煤器及过热器更换中的联箱角焊缝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在对低温过热器检查中发现了水冷壁折焰处磨损重大缺陷和二级减温器喷咀裂纹等两处缺陷;在对#1炉烟道检查过程中,他发现#1炉转向室后墙大面积漏风,#1炉转向室斜底包墙及冷灰斗水封槽部位的耐火可塑料有较大面积的脱落,恢复后,较修前锅炉尾部烟道漏风系数降低了0.5个百分点,提高了机组效率。

艰苦的努力,精心的检修换来丰硕的成果,#1炉大修后水压试验为5分钟压降0.19Mpa的优秀水平。锅炉效率90.79%,较修前提高了0.98个百分点。班组设备指标均达优秀水平,实现了连续运行120天,180天无临检的精品工程目标。

勤奋好学不言倦

XXX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X学校毕业的他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参加了东北电力学院热动专业函授班的学习,从而使自己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长。他先后带领班组人员完成了多项QC活动和科技攻关,解决了诸多难题。在#4炉大修喷燃器安装中,为保证安装角度,他带领攻关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在炉膛内按角度拉好线绳后,逐台喷燃器跟着校对,保证了每一台喷燃器安装的几何角度都与原设计保持了一致,解决了以往喷燃器易结焦的问题。他还是一个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人。多次在厂生产技术运动会钳工专业、机械检修专业取得较好的名次。

敢为人先永创新

XXX不但是一位勤奋拼搏的人,还是一位敢为人先、不断开拓创新的人。他所在的班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工作环境差、粉尘大。为了完成全年的工作,他采用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做到奖金与贡献挂钩,安全与效益结合,通过科学管理,严格按照各专责工作标准和要求工作,05完成了四次小修、一次中修、二次大修及多次停备检修等工作,到目前为止#1~#7炉“四管”漏泄次数为二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班组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他在班组管理方面不断创新,2004年4月至今,根据锅炉职工的心理特点和生产现场实际工作情况,他总结出深受职工欢迎的“快乐工作法”,并在锅炉各班组推广实施,收到较为良好的社会效果。班组软件管理实现了微机

化,大小修及抢修工程原始数据准确、全面,系统图完整清晰,一目了然,为全面加强设备管理提供了依据。班组人员在他的带领下,团结向上,勇于吃苦,战胜了炉内温度高,灰尘浓度高,登高等“三高”环境,一次次出入炉膛,用双手摸出了锅炉“四管”的稳定;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实现了#4机组大修后,创“精品工程”目标。#1炉大修后已连续运行今90天的佳绩。

作为班组的安全第一责任者,XXX把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了工作、安全“三同时”,建立了班组级的违章考核记录,检修质量记录,只要发生违章,无论厂部、车间发现与否,无论后果轻重,在班组均进行严格的考核和分析,不但考核本人,还影响全组经济效益,起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作用,使班组每名职工在工作中均能做到遵章守纪,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实现了创双文明标兵班组的目标。

XXX就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治理着锅炉“四管”,每一排管排都留下他的指纹,每一台炉都熟悉他的声音,他勤奋、敬业,在不断开拓中创新,无私奉献着自己。孩子生病,新房装修,他没离开过现场,每天都精心呵护着四台炉。他带着对工作的执着和爱,战斗在锅炉“四管”前沿,多次被评为厂劳模、“十佳”青年,而他在无私的奉献中实现着对人生无悔的追求,收获着幸福和快乐!

瑞雪纷飞的季节,厂工会在文化宫隆重召开了#

篇12:汽机本体班工作总结

2007年,我班在公司、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管理一流、指标先进、效益显著、和谐发展”的“十六字”奋斗目标的要求,主动适应电力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早做谋划和安排,抓好班组建设和管理,时刻保持安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切实履行分公司下达的安全检修的责任,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缺陷管理要求,强化设备的缺陷隐患管理,抓好日常维护和机组大小修的管理。特别是节能降耗立功竞赛以及重要节点、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设备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可靠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班在自觉践行“十六字”奋斗目标中取得了娇人的业绩并获得公司3000天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的荣誉称号。同时,班长也获得公司3000天安全生产为士荣誉称号。

2007年,我班依据公司、分公司职代会精神,认真学习、消化理解和贯彻落实公司的主要目标,分解公司、分公司布置的各项任务,制定班组工作计划,抓住重点,层层落实,圆满地完成了分公司下达的内外部市场的工作任务。主要表现在:

一、以公司的安全理念统领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首先,我们以人为本,以 “安全理念”为基础,以“一丝不苟、一次启动成功”作为班组的支撑,坚持“强化超前防范,严格过程管理”的安全理念,继续推行“项目定人、安全学习定时、安全措施定流程、质量定标准、项目危险点定分析、安全状况定考核”的“六定”管理。始终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对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做到及时整改,重点整治使用电动工器具防护安全措施不到位、登高不检查脚手架和不系安全带的反习惯性违章;严格执行新的工作票制度,在每项执行检修前,认真进行工作危险点的分析,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落实班组人员安全职责制,健全检修施工安全的管理制度,强化了设备缺陷管理、工作中危险点预控管理和严格执行安全监护制度及安全互保制度检修工作安全措施准确完整,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其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重点完善了设备主人负责制,从这一细节入手,加强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对设备实行全面管理,对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实行重点监控,扎实开展规范化安全生产管理。此外还进行了双体系贯标的危险源辩识及登记、节能评价标准检查和落实,各季节安全大检查项目整治,确保了无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二、创新管理思路,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提升班组的管理水平。

在班组的管理方面,我班通过摸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以培训提高素质、以素质打造精品、以精品塑造形象”的班组管理思路。

我班在加强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技术能力,其中包括设备缺陷的发现、分析、制定技术措施、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驾驭防事故发生的预防能力的同时,注重加强班组员工的培训,通过生产检修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缺陷以及处理的方法及时讲解培训并举一反三,每次大小修前针对设备缺陷,提出解决方法和要求,让班组员工掌握大小修的要点和难点以及工作重点。平时注重分析,重视收集、积累各方面的技术信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对机组运行中汽轮机出现设备的各种异常情况及故障能准确判断,正确、及时的处理,掌握了解决设备缺陷确保机组稳定运行的主动权。对于设备存在的问题,我们非常注重分析每项工作为什么要检修,原因是什么,哪些是设备原因,哪些人为因素,重点是什么,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组织班组骨干进行攻关。

三、以分公司的精神,凝心聚力,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2007年,我班以“管理一流、指标先进、效益显著、和谐发展”的“十六字”奋斗目标的要求,精心组织,抓好公司内外部市场的协调发展,先后完成了#

6、7机组的调停消缺、联众热电机组的大修、青山热电220MW汽轮机组大修、华能南京汽轮机组检修和#5机组大修以及新业热电厂6MW机组大修的工作,修后机组均实现一次启动成功,并多次得到公司内外的赞誉和公司嘉奖。一)、内部市场:在#4、5、6、7机组的调停消缺和小修中共消除各类58项,其中重点消除了#7汽轮机#

3、#4瓦渗漏和#4瓦的轴振;在#5机组大修中紧紧围绕“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实现全优的总体目标和“检查、消缺、优化”的总体要求,思想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措施落实,管理到位,协调有力,针对解体过程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和提高#5机组真空和效率等既定的重大技改攻关项目,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严格执行检修工艺标准和ISO9001质量标准,牢牢抓住解体缺陷落实到位、节能技改落实到位,严把质量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疏漏任何一点缺陷,不忽视任何一道工序,确保了大修后缺陷结零、节能技改成效显著。

二)、外部市场:精心做好联众热电机组的大修和维护,使甲方对我公司的信任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了赢得外部市场的份额和为我公司#5机组赢得时间,我班外出员工精心组织,加班加点,顺利完成华能南京汽轮机组的检修任务;新业热电厂60W机组在运行中汽轮机转子突然发生两片末级叶片断裂,在我公司#5机组大修正进入最后调试安装阶段,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立即安排人员,前往该厂加班加点以抢修的方式对60W机组汽轮机揭缸大修一次启动成功。本次新业热电厂60W机组大修的一次启动成功再次提升了该厂对我公司检修队伍的信任度,并表明了再次合作的意愿。以声誉为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也赢得了青电上下的一致赞誉。青电220MW汽轮机中缸滞后高、低缸扣缸主要是该厂中压转子第十六级叶轮叶顶出现三处断裂缺口、十二处裂纹,厂家决定更换叶片;同时第十五至二十二级隔板围带汽封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甲方要求全部更换而导致整个工期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得原先所有的调试几乎回到修前,而且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这期间,我们还先后处理了汽缸研磨、轴封漏汽问题以及隔板不落座等重要缺陷。

四、以主人翁的姿态,全员参与公司的节能降耗活动,业绩显著。我班积极响应公司学习“学先进争贡献”活动,不断增强节能降耗的意识,班组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进一步加强,在“从我做起,为节能降耗作贡献”主题班会上共提出16项合理化建议被汽机分公司全部采纳,其中有12项利用#

6、7机组调停全部实施。在#5机组大修中,我班对#51射水抽气器和低压轴封供汽管等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5机组真空;#7机真空泵工作水冷却器冷却水改接冷冻水提高了泵的工作效率和机组的真空。

为了确保#5机组的检修质量,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高压缸组长及时发现了#5机高压缸内缸高压端向上浮起0.75mm。如果这一缺陷不能被及时发现,则会使汽轮机高压隔板调整隐藏重大误差,导致机组开机后发生动静磨擦。他们积极开动脑筋,采取制作大扁担加千斤顶的方法对高压内缸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到上次大修的状态,获得公司嘉奖。

我班在#7机组检修中低压缸组长发现低压缸防爆门铅板破裂的重大设备隐患。这项隐患的及时发现,将对#7机真空项目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获得公司嘉奖。

副班长积极响应公司节能降耗工作部署和要求,对相关系统逐个进行排查,在节水节能方面提出了一是220MW消防水经过热电机组,引一路水与热电机组消防水箱相连,不仅可以确保热电机组消防用水,而且大大减少两台工业水泵的检修费用和运行电耗。提出对岸边泵房门口处的一消防水母管改道,避免车辆碾压震动,以保护地下水母管,确保消防用水安全稳定运行。两条合理化建议被公司采纳并实施。

班长因及时在220MW前箱内发现几粒不起眼的金属屑,并追根求源,查出五号机组主油泵和汽轮机主轴联接齿轮严重磨损的重大缺陷,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隐患并得到公司的嘉奖。五、一些建议和要求:由于当前电力建设飞快发展,机组容量也向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参数过渡,目前我们学习的资料和应对市场检修的能力已不能适应今后市场的需要,因此,我们建议增加学习资料的配备,经常性的给一些外出调研的机会,以便及时更新观念和提高技术技能和经验,此外,多增加一些外单位机组出现的设备缺陷和事故的经验教训材料,便于举一反三。

六、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上一篇:授导式教学设计案例设计下一篇:波尔多第三大学(米歇尔德蒙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