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商部门职能转型调研报告

2024-05-12

基层工商部门职能转型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基层工商部门职能转型调研报告

基层工商部门职能转型调研报告

“两费”停征后,我市工商系统应势而变,顺势而为,围绕工作转型大做文章,迅速转变执法理念,调整机构设臵,创新工作机制,较快地实行了职能归位。全系统实施工作转型已有半年多了,基层工作转型究竟现状如何,基层工作人员究竟在干什么、想什么,我们带着这一问题,本着到基层,进店铺,查实情,听实话的要求,先后深入到黄州、团风、浠水、黄梅、武穴、蕲春等6个县市区局的12个基层工商分局和部分经营店,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作了一些初步的思索。

一、系统基层转型工作基本现状

基层工商所(分局)是职能工作的前沿和窗口,也是检验转型工作成效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对象。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全市系统基层工商所(分局)的转型工作既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同时基层干部对工作转型问题也有一些很好的想法。(一)转型工作初步呈现出“五个转变”的良好态势。“两费”停征后,市局及时在全市系统选取了10个基层所(分局)作为转型工作联系点,并抽调专班集中时间、历经三次上下反复研讨,制发了《基层工商所(分局)职责、机构设臵试行办法》、《基层工商所(分局)工作人员职责及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和《黄冈市工商系统基层工商所(分局)岗位绩效量化考评办法》等三个指导性文件,旨在指导基层重新明确职责,合理设臵机构,充分履行职能。这些制度出台后,各基层工商所(分局)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转型工作初步呈现出五个转变的良好态势。

一是机构设臵逐步由线状向块状转变。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工商所(分局)均改变了过去按行政区划设臵内设机构的办法,重新按照“三定”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将内部机构调整为“两室两队”,即办公室、督察室、经济检查队、市场巡查队,并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分工。少数分局虽然叫法不一,但基本实现了由以往的线状到现在的块状布局,理顺了内设机构,合理设臵了几大工作板块。

二是工作重心逐步由收费为主向监管服务为主转变。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们开展专项督察和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两费”停征工作已经得到全面落实。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从今年4月1日起,我市范围内的个体户登记费也全面实行了免征。基层重点工作和人员布局趋于明晰和较为合理。查看浠水县城北分局等单位人员,分配从事内部管理与从事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干部人数,基本上达到1:5。黄梅县城北分局每周例会对监管服务工作的安排比较具体细致,基本落实到了各项业务工作、各个室队和每名干部。从与个体户交谈中也了解到,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加强了对市场的巡查力度,对食品经营店等重点监管对象一般情况每周巡查2次,有时次数更多。

三是监管方式逐步由传统单一式向现代综合式转变。近年来,在上级的支持下各县市区局都积极创造条件,为基层分局配备了执法车、微机、数码相机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等装备,监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大力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监管方式有了新的改进。实行网上年检办照、网上办案、网格 式管理,监管手段有了新的提升。基层分局认真落实市局下达的《食品安全驻店监管责任及责任追究办法》,监管力度有了新的加强。在团风县局所辖的上巴河镇一王姓个体户店内,我们发现张贴有食品安全质量承诺书,设有食品安全驻店监管责任牌,驻店人员照片、联系电话一目了然,个体户自律制度建立完善,按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购销货台账,检查中也没有发现有过期变质食品。

四是执法理念逐步由强势执法向和谐监管转变。走访个体户了解到,以往随意扣留商品、粗暴管理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一般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广告未备案等违法行为,工商干部都会提前上门做工作,下发通知进行预警,要求经营者限期进行整改,而不是向以往那样直接进行处罚。走访中,市场主体反映工商部门的服务和行政指导增多了,工商干部以吃抵费、滤布 吃拿卡要等违规执法现象基本杜绝了,并对这些好的变化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认可。他们认为,近年来工商部门态度坚决地抓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严厉查处违纪违规干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五是干部管理逐步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多数县市区局对基层分局、基层分局对一般工作人员的管理均按照市局要求实行了全员绩效考核,并建立了全员绩效考核相关制度。黄梅县城北工商分局按照《黄冈市工商系统工商所(分局)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办法》要求,结合分局实际,制定了《全员绩效考评评分细则》、《考核与考勤制度》、《会议纪律制度》、《着装风纪管理制度》、《卫生值日制度》、《年休假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系统内干部管理更趋精细和科学。同时,该分局还加强了工商文化建设,在分局办事大厅开辟了文化角,展示了干部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摄影作品,还经常组织爬山等健身娱乐活动,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

(二)转型工作中存在五个不适应。调研中,我们发现工商系统基层单位虽然在转型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五个不适应。

一是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的精神面貌还不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转型期内,部分干部的工作干劲不足,精神面貌不振奋,工作提不来神。走访中,我们发现某基层分局在下午3点10分正常上班时间办公楼大门紧锁,无一人值守;有的分局上班的人也不多,基层管理尤其是农村基层单位管理松散情况比较突出。究其原因,基层单位缺乏工作动力和压力;过去靠经济手段管理队伍的做法现在行不通,基层负责人感觉管理没有有效手段;有的认为监管服务是软指标,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反正说不清楚,不如松散一下;有的认为工商工作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大,干部个人待遇又相比税务等部门相差很多,心理不平衡,工作没有劲头。这些思想动态,影响了转型工作的深入开展,也警醒我们要始终把做好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放在首位,下更多的力气。

二是系统执法力量的配臵还不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线执法人员力量不足。以某工商局为例,该局现有在职干部150人,其中县局机关(含三个直属分局)69人,基层71人,比例为4.6:5.4。再以我们这次走访的某城区分局为例,辖区人口10.5万人,管辖个体户1500户(食品经营户320户),各类企业218户,在职干部31人,其中有执法资格的25人,县局借调走3人,可以执法的仅有22人;某农村分局在职干部10人,http:// 五盼”。

一盼地位有提高。从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具有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能,以及执法队伍规模位列行政执法机关前列等方面来看,工商部门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但从实际来看,基层工商干部普遍感到社会地位不高。究其原因,基层干部主要认为上级局特别是国家总局在国家层面对工商机关的法律地位、职能作用争取不够,对基层保障力度不大,希望国家总局和上级局今后要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不断提高工商部门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评价。

二盼执法有保护。调研中发现,多数干部对执法存在恐惧心理,主要原因一是普遍认为工商部门的执法风险很大,近年来每逢出现重大的责任事故,只要与工商职能有关连,工商部门的干部基本上难辞其咎,轻则纪律问责,重则刑罚处分,工商事业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二是近年来执法环境不容乐观。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要求降低准入门槛,对执法监管部门设立种种限制条件,工商执法人员在法与行政命令夹缝中工作,有如临薄冰之感;另一方面,基层执法时常遭遇暴力阻挠执法、抗法,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有的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基层执法人员在面对涉黑、涉恶、涉强等经济违法行为时,有时不得不放弃原则,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

三盼经费有保障。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市部分基层单位有的还在危房和租来的房屋中办公;有的管辖范围很大,没有必须的交通工具,不能及时应对急重大事;有的配臵了检测仪等设备,由于购买试剂价格昂贵,不敢轻易使用,办案经费得不到有力保障。同为执法部门,相比较公、检、法、税务等单位,工商部门的公用经费明显偏少。

四盼能力有提升。转型光有良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去落实。一线执法人员普遍认为自己缺少学习培训和提高提升的机会,盼望上级局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身上,拟定一个适合基层实际的培训方案,选择真正有水平的教员,让一线执法人员真正学到管用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他们还建议省局至少每年为县市级工商局招录3至5名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人才,并尽可能的将此类人才放到基层,发挥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带动作用。

五盼队伍有活力。工商部门实行垂管后最大的好处是把住了进人关。但调查中,我们发现如今最突出的问题变成了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以某工商分局为例,按机构设臵为34人,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不足10 人,1999年以后全省统一招录分配的公务员仅1人。在干部交流上,只限于基层内部一般干部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很少进行上下交流,基层县市局班子成员除了上级提拔使用,大都是采取“本土为官、港人治港”。基层盼望干部交流中打破城乡限制,实现合理流动,为每一名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推进基层工作转型的几点建议 推进基层工作转型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如何加快推进基层工作转型,我们认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新形势和转型工作要求,尝试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创新执法理念推转型。转型后,国家每年都要拿出很大的一笔钱来保障我们。食国家的俸禄就要为国家尽忠。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要把握“我们究竟能为社会、为人民做点什么?做好什么”这一基本命题,创新执法理念,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人民,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回报纳税人。首先应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两年”(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干部思想教育力度。深入开展理论教育,坚定一线干部的服务理想和信念;开展党纪政纪法纪教育,使每一位基层干部做到积极行政、依法行政、廉洁行政;开展反面典型教育,克服一线班子成员和执法人员权高位重思想;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每名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公仆”位臵和服务职能。其次,加大查访通报督查力度。把行政效能监察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范畴,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本文来自http://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一方面,明晰局纪局规,加大基层制度建设力度,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对局规局纪进行收集整理,并印发成册,使每一名干部清楚要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根本上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另一方面,改进日常例行执法监督活动,适时开展专项督查,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根据上级的重大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安排,检查各地贯彻落实情况,督促改进工作,保证上下通畅、号令严明。再次,对转型时期出现的工作作风上的懒、乱等现象,不姑息、不迁就,依法依纪进行处理,在系统内营造风清气正、扎实做事、富有激情、朝气蓬勃的良好氛围。

(二)重设内部机构带转型。应按照国家总局新三定方案的要求,在机构设臵、事权划分、资源整合、人员配臵等方面下功夫,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体制。首先要因地制宜设机构。可以偿试将工商所(分局)内设机构调整为“两室两队”,即办公室、督查室、监管执法队、市场巡查队。其中,10人以下工商所(分局)将办公室和监管执法队作为常设机构,将市场巡查队和督察室作为非常设机构;10人以上工商所(分局)将督察室作为非常设机构,其他“一室两队”作为常设机构。监管执法队队长由法制员兼任,督察室正副主任分别由所(分局)长和纪检监察员兼任。其次要根据专长定岗定责。针对基层人员素质、技能、身份、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将工商分局、所工作岗位分为执法岗位、服务岗位和监督岗位。对基层各个岗位人员上岗,采取“自愿报名、分类考试、量才推岗、择优上岗”的办法,将主要工作人员调整到登记监管、市场巡查和执法办案岗位上来。为解决基层人少、事多的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并确定每个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及责任追究办法。

(三)培训干部队伍促转型。一是丰富培训内容。要重点由重视学历教育向加强职称和专业技能教育转变,鼓励、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改善工商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要加强业务能力培训,着力提高干部实际操作能力,着力培训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商业贿赂、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效能。既要按照“六能六会”提高干部的工作技能,还要提高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洞察市场主体规范经营的能力,同市场主体沟通交流的能力,上下联系左右协调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系统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的能力,宽严相济、文明执法的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二是创新培训方式。要采取和教育联办、联训的方式,选择和工商行政管理知识相关、相近的科目,进行系统学,对获得文凭的适当给予奖励和补助;要按照培训计划,拟好方案,选好教员,分岗位、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培训,压滤机滤布 通过举办红盾夜校,组织岗位练兵、跟班锻炼等方式开展实地培训;借助互联网优势,建立红盾学习群、开展网上培训、网上交流的方式增强培训的生动性。三是扩大培训范围。要制订培训计划,对全系统干部进行轮训,并组织登记员、巡查员、信息员等十大员的专项培训。要深入开展争创“岗位能手”活动。通过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考核,逐步提高工商队伍的综合素质。严格落实三个必训要求,即:新任公务员岗前必训,干部职务晋升前必训,新法规、新业务出台后必训,做到监管领域、所有业务和所有人员三个全覆盖,全面提升工商人员的执法水平。

(四)健全监管机制保转型。重点是创新执法办案和服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执法办案体制机制方面,要进一步理顺执法办案机构体制,明确县局办案机构对分局办案机构的工作领导和业务指导,明确公平交易分局负责全系统执法办案的组织领导、督促协调和监督检查,从根本上解决多头执法、职能交叉的弊端;加强同公安、检察、法院、纪委等部门协调力度,提升执法权威。建立统一的执法办案体系及其考核机制(执法办案先进单位),评议机制(案件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监督机制(行政执法三制)和激励奖励机制(办案积分考核),结合新 “三定”方案细化和分解执法责任,把执法任务、权限、标准、程序及责任落实到每个执法岗位和人员。进一步完善办案经费保障制度,在财务预算中设立执法办案经费补助,切实保障办案装备和经费。创新服务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推行基层工商所(分局)市场主体信息报告制度和驻点企业联系人制度,进一步加大各类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延伸农村消费维权网络职能,把工商部门“市场准入”、“合同管理”、“商标广告”、“食品安全监管”等职能工作融入到农村“一会三站”中,将其建成为解民忧、办民事、促民富的平台。把消费维权与拉动内需紧密结合起来,牵手厂家、商家和买家开展“消费体验活动”,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农村消费,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各县市区局应尽快成立12315申(投)诉举报中心(隶属消保机构与消保机构合署办公),努力实现“快速受理、快速处理、快速反馈、快速评价”,确保全年消费申(投)诉结案率达到98%以上。

(五)落实绩效责任评转型。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考勤、考绩、考廉、考评为主要考核手段的绩效考评机制,明确工作责任。一是搭建分级目标责任体系。建议以县级工商局为单位,成立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委员会,统一领导、组织对工商所(分局)完成重点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和指导。各工商所(分局)负责人为第一负责人,对县市局下达的目标负总责,组织下达各项目标,并对本单位完成情况进行管理和评估、奖惩,形成级级有责任、层层有人抓的责任体系。二是建立实时目标责任机制。本着将工作任务及责任细化到天、落实到人的原则,建立例会制度。各分管领导每周就分管的工作向局长办公会汇报,局长办公会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局领导每季召开季评会,对各工商所、机关部门重点工作目标实地检查,并逐一进行点评,限期整改。工商所建立工作周讲评、月调度、年汇总制度,使各单位(部门)重点工作有目标、计划、分阶段扎实推进,并将工作责任和目标考核落实到平时。三是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对基层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评分五个方面进行,即:自我评价。工作人员每月对本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自我评分,填入《全员岗位绩效考评手册》;所长、分局长进行评审。结果汇入个人绩效档案;民主评议。全体工作人员开展向监管对象述职述廉,公开接受评议;考勤评查。把“出勤率”作为绩效考评重要分值,由办公室按缺勤次数扣分;加分评定。设定加分项目。以上五项分数之和除以5即为个人得分情况。

篇2:基层工商部门职能转型调研报告

8月23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宣告这一实行了26年的收费制度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同时意味着工商部门将面临重大的职能转型,社会各界对两费取消后基层工商部门面临怎样变革、朝什么方向发展等议论纷纭、拭目以待,这也是当前各级工商机关必须探讨和解决的重大的根本性问题。

一、两费取消后工商职能转型可能存在一系列问题

1.产生转型思想偏差。“两费”停收可能直接造成干部职工思想偏差,可能带来“松口气、歇歇脚”、“干多干少一个样”、“不收费就不管了”等各种模糊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到工作转型是形势所迫、使命所致。同时,基层人员可能因素质、能力等原因(目前普遍存在后学历较多、业务能力不高、工商法律法规不熟、难以发现和识别经济违法行为、无法独立办案等现象),担心收费取消后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由此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2.产生转型方向偏差。两费取消后,如果工商机关财政供给得不到有效保障,则迫于部门生存压力,可能会出现“不收费就办案”现象,迫使基层工商机关加大处罚力度,由“收费型工商”转入“罚款型工商”,致使执法目的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全员办案抓罚款的遍地开花、重处重罚现象,导致工商部门执法形象受损、行政执法公信力下降,进而引起地方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工商执法的抵触和质疑,让工商机关成为新的众矢之的,丧失执法威信与应有形象。

3.产生转型重心偏差。两费取消的本意是推动和实现监管中心转移和重心下移,但工作惯性的使然、人员素质的限制、考评制度的缺少、监管成本的制约等因素,很可能致使基层履职长时间流于形式,基层工商所查办案件仍将主要集中在无照经营、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常规案件领域,而对需要投入较大执法成本的重要经济领域则无法介入监管,从而产生办案成效与人力投入不成正比现象。同时,监管服务工作未必得以加强,基层干部通过市场监管服务经济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无法在短时间内明显提升。

4.产生转型措施偏差。对基层考核重点一直放在收费罚款指标完成情况的办法很可能长期存在,只要监管不出现重大问题,考核都能得到较高分值,出现新一轮的“罚没完成一好百好”的“一俊遮百丑”现象,而对监管服务发展等职能工作考核不具体,即使监管工作搞得再好而罚没指标未能完成,也难以在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从而无法评判基层工商机关的市场监管与服务发展成效。

二、基层工商部门实现职能转型的对策建议 1.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界定基层工商所职能。首先,应根据现状对基层工商工作准确定位。针对两费取消后工商职能转变、人员素质提高都需要一个过程之实际,建议从基层工商所现状出发,将基层工商所定位在负责工商行政管理的基础性、日常性工作上,改变目前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的监管现状,推动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当前,应避免在转型后赋予工商所更多职能,不能不切实际地继续要求基层所拓展监管领域、应用现代监管方式。其次,重新界定工商所职能。建议把基层工商所职能界定在掌握市场主体信息、负责日常巡查、年检验照、商标管理、广告管理、食品安全、投诉处理、消费维权等日常监管领域,重点是完善各类监管数据录入、宣传工商法律法规、移交违法案件线索等,并通过上述措施为辖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

2.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合理布局基层力量。当务之急是根据基层人员素质结构和职能定位,打破基层人员结构现状,科学进行人力资源整合。应针对工商行政管理正处于急速转型期之实际,推动工商部门在市场监管、服务发展方面寻求新的突破点,通过大量的尝试探索,实现机关与基层的优势互补、职能互动。当前,应全力规范机关职能与人员调整,因为机关监管业务部门与工商所相比职能划分较细,专业性较强,监管范围较广,人员素质较高,更适合开展创新性、突破性、全局性工作,在职能突破和创新发展方面更能发挥推动作用,因此应将其职能应定位在开展创新性工作之上,充分发挥机关优势,在监管执法领域上向生产要素市场、电子商务、电视直销等新兴市场拓展,同时提升监管技术含量,广泛引进和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科技检测手段等,强化服务职能,推动全局创新性与突破性工作开展。

3.实行监管办案两分离,斩断“趋利性监管”源头,避免基层转型走向“罚款型”误区。鉴于基层所在监管中一般发现情节轻微、危害较小的违法行为,完全可以通过宣传法律法规、行政告诫、责令整改等方式进行教育纠正之实际,建议将基层工商所的办案权分离出来,集中基层办案力量到机关,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工商执法办案队伍,让基层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监管,强化监管职能,确保依法监管,公平公正监管,使工商监管更具权威性、更有公信力,树立良好的工商形象。同时,应要求对情况严重、危害较大的违法案件移交到机关专业办案部门处理,推动机关经检大队重点查办大要案件。可让经检大队在各工商所下设经检中队,经检中队人员由经检大队直接管理,负责查办工商所移交案源,完成大队交办任务,服从大队派遣,接受大队与工商所双重考核。通过上述措施推行,从职能上避免基层工商所为完成经济任务片面追求部门利益,进而走入转型误区。

4.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提高基层素质能力。一是抓住取消收费过渡期间,积极开展思想教育,为工商所彻底转型做好思想准备,提高对转型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正面引导,实现思想转型,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工作转型是形势所迫、使命所致,既是提升监管服务水平、促进职能到位的迫切需要,更是树立监管执法权威的良好机遇,从而毫不松懈、扎扎实实地干好当前工作,以实际行动应对转型。二是大力开展干部队伍培训,增强培训现实性和有效性。安排部署开展全员岗位大培训活动,通过邀请上级业务领导授课、本局业务科室、执法骨干讲解办案技巧等方式,提高干部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努力培养懂政策、善协调的“复合型”人才和懂业务、能办案、会监管的“实用型”人才,为基层工作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篇3:浅谈企业财务部门职能的转型

一、传统财务职能面临的挑战

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商业环境,传统财务职能面临以下方面的挑战:

(一)成为公司战略决策的重要参与者。

财务要通过分析公司的历史数据以及对未来的合理预测,综合评价公司的成长性、资金状况、扩张发展能力等,要为公司的战略方向和战略方案的制定提供信息和建议。

(二)成为公司业务重要的支持者。

财务要利用专业知识,并结合业务高效运营的需求,设计适当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在业务拓展、投资机会、业务绩效分析和资本回报等方面给业务部门提供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意见。

(三)成为资金管理的专家。

财务要在融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财务价值增值管理的职能,利用公司的资本和资产、资本市场和各种金融工具实现资本增值。

(四)成为会计管理的专家。

会计核算职能是财务的基本职能,但需要财务利用ERP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业务处理与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的效率和准确性、针对性,同时设计财务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框架来保证财务职能的实现。

(五)成为内部控制的专家。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和措施。财务要充当企业内部控制、遵守会计准则和各项财税法规的合规管理人。

(六)成为运营成本的监督者。

财务要利用各种会计信息持续评估各项支出的回报率,分析企业运营成本的结构,实施一系列的管控措施和设计适当的管理流程来节约成本开支,使企业的成本水平与企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预期相符合。

二、未来财务职能发展的方向

未来财务组织为了应对企业发展对财务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财务职能要向能够在提供决策支持、合规控制和效率这三个维度之间达到一种有效的平衡来转变。

先进财务职能关于决策支持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设置符合公司的整体战略,更多的人员和时间花在规划和决策支持上。二是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高度融合,共同高效率地参与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预测,有专职的财务人员负责向业务部门提供运营分析、绩效管理、目标设定等决策支持。三是财务部门规范数据和报告标准,使用多种来源的数据,准确及时地对公司的绩效进行评估,支持各种管理需要的报告和分析。四是能够实现全面预算的管理。六是注重绩效表现的财务文化和理念。

先进财务职能关于合规控制的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人员方面。人员在合规和内部控制方面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经验,能够胜任工作要求。二是流程方面。内部控制措施有效融入企业运营流程中,所有流程及相关政策、程序都有正式的书面文档记录。三是组织结构和文化方面。建立明确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人员职责明确,报告路径清晰。遵从职业道德、法规和治理要求的企业文化渗透到公司组织中。四是信息技术支持方面。企业内控由高效、坚实的信息技术系统提供支持。

先进财务职能关于高效率方面的特征包括:保持高效的财务成本结构,财务成本约占收入的1%;每月度,关账至报告周期为3—5天;核心流程实现闭环管理(如采购到付款、订单到收款);统一的会计科目表,标准化的流程和数据;充分、合理利用共享服务中心和外包服务;结构精简高效;衡量、评估财务流程的效率绩效;实现网络化,连接企业与客户及供应商(如供应商自助服务)。

三、如何应对财务职能的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完成财务职能的转型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一)思想上做好接受和适应这种转型的准备,明确这种转型是大势所趋,参与财务职能的转型是自身业务素质再提高的一个过程。

(二)对财务职能转型的前景有足够的信心,但对过程要有遇到各种各样困难的思想准备。财务职能的转型是一个较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明确了目标,循序渐进地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转型。

(三)在思想上不要过度依赖ERP系统等管理工具,先进的管理工具只能是转型的助推器,重要的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意识要做好财务转型的准备,管理中的问题只能靠人而不是靠工具来解决。

篇4:基层工商部门职能转型调研报告

一、基层工商分局职能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两费”停收以前,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有70%的执法人员配置在基层工商分局,基层工商分局中有70%的执法人员配备在巡查组,巡查组人员将70%的精力用于收取“两费”。“两费”停收后,基层工商部门的基本职能以及人员素质、思维理念必然面对许多新的挑战,

(一)认识理念不到位。一是萌生失落感。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甚至包括少数基层分局长一直都把收费作为可以借此树权威,作为迫使个体户听话做事的筹码:可以借此当抓手。作为完成额外任务(如征订报刊)的措施;可以借此送人情。作为协调社会关系的礼物:甚至还有极少数人员可以借此谋私利,推销商品、收费不开票、以费抵吃等等的权力。如今这项权力没有了,萌生了失落感。二是失去方向感。一些人员多年来的全部工作就是收费,在“两费”停收后,茫然不知所措,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等等看”的想法。加之阳光工资的实施,一些责任感、事业心和进取心不强的人员甚至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时代来临了。三是产生危机感。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配置在巡查收费岗位的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相对偏差的人员,他们担心自己不能适应从“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的转型要求,思想压力较大,甚至产生了面临下岗、退养、分流到其他部门的消极悲观情绪,

(二)能力素质不适应。长期的以费代管和指标奖惩,导致一些工商人员误认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收费靠哄,罚款靠蒙。监管是形式,实绩论英雄。面对职能转型,在基层人员中出现三个不适应:一是法律法规知识不适应。长期的两费征收造就了一大批收费能手,他们任劳任怨奋战在收费第一线,是工商部门特定时期的功臣。但由于头脑中形成固有的思维,只关心收费目标完成了多少,还缺口多少,对工商法律法规没有机会也没有兴趣接触,所谓的巡查监管工作也仅仅是“看看执照,查查假冒,实质上都是为了收收钞票”,导致除了能识别无照经营、商品过期以外。对其他的违法经营行为知之甚少:二是执法实务能力不适应。目前基层工商分局都把极少数文化层次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放在执法办案的岗位,而巡查收费岗位的人员由于长期不从事执法办案实践工作,又极少参加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导致最基本最简单的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都不会制作:三是现代知识技能不适应。对经济管理、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电脑操作等现代知识技能掌握不够,面对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能的监管和达到高质量的服务目标要求,基层人员感到是“老虎咬刺猬——不知如何下手”,短期内很难适应依托经济户口管理平台的现代监管模式。

(三)职权责任不明晰。一是基层工商部门执法依据不明晰。现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庞大复杂,仅是工商部门具有执法权的就多达700余项,目前尚未梳理细化到基层工商分局,基层执法人员理不清执法家底,履职到位也就无从谈起。二是职权事权划分不明晰。目前工商部门的行政职权主要有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调解、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征收等八项职权,但基层工商部门在具体行使过程中,又面临法定职权与委托授权、属地管辖与层级监管、部门衔接配合的诸多矛盾,多头检查、重复执法的现象屡有发生。三是履职风险不明晰。由于执法家底不清,事权划分不明,导致相互推诿扯皮,监管职能难以到位,从而潜伏着巨大的履职风险。

(四)巡查监管不落实。从基层的巡查监管情况看,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各种专项检查、专项治理、专项行动、专项工程层出不穷。各个业务条线开展的有关专项治理活动没有进行整合,缺乏计划性、有序性和操作性。基层巡查监管人员疲于奔命,被动应付,他们感到,如果按照机关的指示去做的话,即使整天不吃不睡也无法完成。与其不能完成还不如不去完成,只好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甚至坐在办公室里做假材料,实施纸上巡查监管,大玩数字和文字游戏。

(五)考核奖惩不健全。实绩论英雄的导向仍在左右着基层人员的思维,只要能完成“两费”和罚款硬指标,就是有能力的干部,表彰奖励,名利双收,指标导向的情结根深蒂固,而且形成了恶性循环。此外,在考核上,仅注重结果考核,忽视过程监督;注重内部考核,忽视外部评价;注重形式考核,忽视实体要件:注重机械化、数字化考核,忽视考核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特殊要求,使考核结果有失真实,有失公正。影响了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二、基层工商部门职能转型的对策

基层工商分局处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第一线,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两费”停收标志着基层工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它必然会给工商部门执法理念、能力素质、工作重心、监管方式等多方面带来全新的变化。笔者通过实施抽样剖析调研,针对基层工商部门职能转型中面临的难题,提出几点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岗位培训,为职能转型提供队伍保障

古人云:“欲造物。先造人”。目前,处于巡查监管岗位的人数达到基层工商分局总人数的70%。虽然这支队伍的整体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相对偏差,但我们只能面对现实,立足这支队伍,培训这支队伍。锤炼这支队伍,全面推进知识更新和能力更新。通过培训提升能力,增强信心,稳定军心。坚持分级负责、分类细化、分层施教的“三分”原则,制定明确的近期和长远培训规则。

一是培训内容专题化。要实现职位分类,根据受训对象的岗位类别、应用需求,分类分级设计培训内容,体现“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培训宗旨。每次培训前,都应当找准当前工作中遇到或即将遇到亟待解决的重点、热点、难点、焦点及盲点问题,针对参训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工作层次、岗位需求等现实状况精选专题,优化内容,使每

次培训都能做到中心突出,主题鲜明,目标具体,避免“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一锅煮”培训,努力培养懂法律、善学习、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和懂业务、能办案、会监管的实用型人才。

二是培训方式多样化。要由纯灌输式的培训转为诊所式的培训,实施研讨式、案例式、听证式、咨询式、体验式、练兵式、情景模拟式、岗位交流式等互动培训形式。对一些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业务能力较差的人员,坚决不抛弃、不放弃,明确年纪轻、文化层次高、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强的大学生,采取一帮一、一带一、一包一的双向选择、互负连带责任结对学习方式,让年轻同志有压力、老同志和基础差的同志有信心、基层分局长有责任。

三是结果运用制度化。从某地级市工商系统近十年来的情况分析,尚无一人因为培训学习考试不达标而待岗或者换岗的,由此形成了“学习无用论”、“不犯错误不离岗”的思维定势。因此,有必要制定培训结果综合运用制度,探索建立学分考核、岗位执法资格证书和能级管理制度,把培训考试结果作为提拔任用、离岗待岗、任职资格的重要依据,以责学挂钩、升学挂钩、奖学挂钩的方式,切实解决全员学法制度刚性不足、执行缺位的问题。同时,完善逢升必考制度。工商管理人员首先是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把工商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本职业务工作能力和执法技能作为逢升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梳理基层职权,界定执法责任,为职能转型划定权责清单

职权不清,责任不明,就无法保证履职到位,问责风险就无法降低或者消除。可以参照厦门市工商局的经验做法,从三个环节人手,划定基层工商部门职能、职权和职责清单。

一是理权。由法制机构牵头,依据法定职权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全系统行政执法的依据、主体、行为、职能、职权和职责的种类进行系统、全面、细致的梳理,搭建工商行政管理权力运行规范化管理体系框架,为规范执法、履职到位、防范风险奠定坚实的基础。尽量具体细化到每一职权以及工商部门管辖的每一种违法行为适用的具体法律法规规章的条、款、项,使每一位基层执法人员都能按图索骥。

二是确权。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合理分解市局、县局和基层分局的行政执法职权,明确界定基层工商分局依法独立拥有的法定职权与受上级机关委托行使的执法职权及相应的执法责任。同时,根据基层工商分局的执法岗位,把每一职权再分解到每一位具体人员,定人员、定职权、定责任,制定基层工商分局的“三定”方案。市、县级局要加强对基层工商分局的指导,防止职权转交期间的真空。

三是亮权。依据理权和确权界定的基层工商分局的执法职权,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通过网络、媒体、书面等方式进行公开。通过亮权,既让工商执法人员,也让社会大众明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及人员在“两费”停收后,该行使哪些权力,承担哪些义务,以及如何行使这些权力和承担义务,实现阳光行政,既让社会明白工商、支持工商。也让工商部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推进基层工商部门职能转型,促进履职到位。

(三)更新监管理念,拓展监管职能,为职能转型注入生命活力

随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的市场主体不断催生,新型流通业态不断演进,经济违法手段也日益翻新,因而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工商部门的监管体系势必会面临一体化监管方式的挑战,面临监管能力与监管需求之间矛盾冲突的压力,面临监管与服务、维权、执法相统一的压力。因此,必须更新监管理念,拓展监管职能。

一是完善“经济户口”,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经济户口”的建立和完善,意味着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是工商部门市场监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停止征收“两费”后的工商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的主体,掌握着大量的市场主体信息,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通过市场主体登记的综合内容、监督、记录,公示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充分利用经济户口的信息特点,挖掘经济户口信息资源,促进两费停收后工商监管职能的信息化和高效化。要整合信用资源,强化信用监管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确保信用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及时性、丰富性和有效性。利用市场信用作为风向标,引领、推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提升工商部门信用分类监管的社会公信力。

二是全面推进行政指导,树立既有震慑力又有亲和力的行政执法形象。监督和服务并不矛盾,只是地位不同、主次有别而已。有人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比喻一棵大树,监管就是大树的根和树干,是根本所在;服务就好比大树的枝叶,枝繁叶茂,方显勃勃生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必须把服务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强调监管与服务的统一。运用《行政管理建议书》、《行政事务提示书》、《行政告诫书》、《预先警示通知书》、《行政约见通知书》等实施有效指导,使全体执法人员确立“指导在先、服务到位”的执法理念,有效改变传统的、以行政处罚为主的执法方法。要进一步将行政指导原理与当前的食品监管、无照治理、执法办案、消费维权、服务企业相结合,将柔性的行政指导与刚性的行政执法手段相结合。

三是深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在落实各项食品监管制度的同时,利用食品快速检测箱,重点检测集贸市场蔬菜残留农药、裸装食品、夏季食品等,定期检测,当场公示,形成独具特色的食品检测监管制度,向社会展示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是抓住监管主线,整合执法业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改变机关与基层工作线状设置方式,系统整合,协调联动,坚决扭转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状,切实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调弹琴,乱打乒乓”的无序巡查监管形式,努力打造一个以经济户口为依托,以12315投诉举报网络为平台、以市场巡查为手段,以信用分类监管为导向、以行政指导为特色、以执法办案规范化管理为重点的基层工商部门综合监管执法服务体系。

(四)完善问责机制,减轻履职风险,为职能转型解除后顾之忧

现阶段,全系统内部有一个共性的隐忧,就是怕担职责风险。烧一把火、爆一次炸以及有毒食品事件,大家都在担心,怕一不小心,问责这把高悬的利剑就会掉在自己头上,弄得人心惶惶,提心吊胆。在看待履职风险上,基层人员都有困惑,也有不少怨言,普遍认为“多干多担责,少干少担险,不干无风险”,即使一头扑在工作上,还是免不了要出事,倒不如清闲点,少管点。之所以形成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还是问责机制设置不科学和法律法规不完善。随着国家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对公务人员问责力度不断加强,这是趋势,是不可

回避的现实。

一是建立以“权责统一”为核心的问责范围衡量制度。没有明确事先公之于众的职权和职责,不但权力行使者无所适从,作为监督者和问责机关也无从下手。因此,在对基层工商部门理权、确权、亮权的基础上,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问责范围衡量制度,把职责缺位和职能越位的违法行政行为准确纳入到问责范围中来,做到既不问不该问之责,也不漏问该问之责。同时,还必须对工商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职责进行严格划分,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等个人责任制,实行定人员、定区域、定时间、定职责、定奖惩的巡查监管责任制,防止一旦出现问责事由。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

二是建立基层工商分局执法职权评议考核标准,加强对基层权力规范运行的监督。既要有结合基层执法实际,对工商执法涉及的行政许可、处罚、强制、确认、调解、裁定、监督检查八大类行政行为,从主体合法、事项权限依据合法、程序合法三方面制定的相应工作标准和细化、量化考核项目及扣分标准,也要有当前群众关心及反腐倡廉建设集中关注的专项制度、标准:既要有对执法工作的监督,也要有对责任追究的监督:既要有上级工商部门对基层工商分局履职情况的内部层级监督,也要有社会各界的监督,将工作责任具体细化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做到责任主体明晰化,责任链条无缝化,责任追究准确化,形成与落实基层工商分局执法职权清单相对应的规范齐全、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从而让基层巡查监管人员内心清楚明白,只要照着履职工作标准,履职到位,程序合法。工作效率正常,工作流程没有偷工减料,基础工作扎实,就无履职风险后顾之忧。

至于怎样科学设置问责机制,确实是一个难题,需要认真查找当前监管体制机制上存在的缺陷和空白点,找准监管中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分析深层次的原因,积极探索科学监管的新载体和新模式。这既是对上级机关能力的要求,也是对上级机关为基层分担履职责任和风险的胆识和勇气的考验。

(五)改革绩效考核,创新激励机制,为职能转型指明目标导向

考核激励机制是一个综合体系,包括用人机制、评价体系、奖惩机制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根源性的问题。现阶段必须引导基层工商人员从收费的“怀旧情结”中跳出来,立足监管工作,调整绩效考核办法,传递工作压力,激发队伍活力,提升争先动力。 一是在人才使用上要向基层倾斜。合理配备基层人员,形成优势互补、运转高效的良好格局。在基层监管人员配备上,要按照业务能力互补、年龄梯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的要求,强化整体战斗力。

二是要突出考核重点。把办案质量、市场监管质量、市场巡查质量、队伍管理水平等指标细化、量化,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综合衡量基层工商分局的履职情况和工作效能。比如,对巡查监管工作要重点考核日常监管的效果、专项整治的成效、移交案源的数量和巡查记录质量。

三是建立基层人员定期流动制度,建立良好的目标导向机制。就是干一样工作的人,也要分出一、二、三等能力级别来,把基层人员中肯干、能干的筛选出来,作为提拔任用、表彰奖励的依据。通过循环考评淘汰制度,坚决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从而激发基层监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篇5:对基层工商所转变职能的调研分析

全面地掌握了全市基层工商所的现状,找出了基层工商所转变职能的主要障碍,并在学习和借鉴深圳、广州基层工商所监管新模式基础上,形成了我市基层工商所转变职能的思路和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基层工商所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2年11月,全市15个工商分局共设73个基层工商所,917名工商干部,占全市工商干部总数的约54.04%,如剔除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和科技园区分局,即在11个分局中占干部总数的62.47%。73个基层工商所直接管理企业56406户,个体工商户205354家,分别占全市内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总数的66.81%、95.75%。

(二)所处地位

1.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力量

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看,几乎所有的工商系统部署的或其他部门需要工商配合的,无一例外需要基层工商所抓落实,只有基层工商所将专项整治要求落到了实处,专项整治的效果才能体现,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从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看,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共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2178件,其中大案1418件,罚没款3228.67万元,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7.07%、77.66%、78.85%。

2.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基层工商所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负责辖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并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内资企业的注册登记要求,做到热情服务和“一口清、一口准”。必须熟悉有关市场交易、市场竞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有关综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既要及时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又要及时将不属于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准确移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等职能为辖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3.工商队伍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

基层工商所全体干部常年工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工作条件最艰苦,工作任务最繁忙,工作对象最直接,工作环境最复杂。基层工商所人员素质的高低、队伍形象的好坏、依法行政的程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营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认不认同、地方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不支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队伍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二、影响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瓶颈

影响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分析归纳,主要集中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队伍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执法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经营方式多样化、市场监管环境复杂化和经济违法违章行为高科技化等等,均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特别是一线监管人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基层工商所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

1.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有些基层干部仍然啃老本,习惯于简单的执法方式,依法行政观念不强。

2.队伍年龄偏大,干部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基层工商所干部平均年龄达到38.40岁,其中,30岁以下155人,占基层工商所干部总数的16.90%;30-35岁197人,占21.48%;36-45岁284人,占30.97%;46岁以上282人,占30.75%,全市基层工商所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19个。

3.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不高

大专以下学历的189人,占20.61%;大专学历的617人,占67.28%;本科学历的109人,仅占11.89%;研究生学历的4人,占0.44%。

4.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

在全市基层工商所中,法律、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分别为6人和14人。至于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干部更是凤毛麟角。

(二)内部职能分工与监管执法任务不相适应

目前,除极少数基层工商所自行对内部职能实现综合、巡查、办案分组管理外,绝大多数基层工商所在内部职能分工和人员安排上,基本照搬分局内设机构设置,分局有多少内设机构,基层工商所就有多少对应线上的分工,实现以线为主,分兵把手,很不合理。与此同时,近年来,上级机关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比较多。199

9年、2000年除连续开展“百日执法大行动”和2001年开展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四阶段专项整治外,还有其他专项整治穿插其中;2002年除集贸市场集中整治外,其他专项整治也达10多项,而且每条线每年都有1-2项专项执法任务,同时,无论是集中整治还是专项执法,都要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任务重,要求高。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只能疲于应付,有些专项整治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流于形式,导致行政执法成本高,行政执法效果却不理想。随着监管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工商所内部分工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

(三)现行监管执法模式与监管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基层工商所逐步适应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建立起以“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为载体,以工商巡查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全方位的、动态的、长效的科学监管体制。而目前,基层工商所仍然停留在原有的传统的监管模式上。这种监管模式的主要弊端为:

1.监管方式陈旧

市场办管脱钩后,有些基层工商所对商品市场的监管仍然采取驻场式的静态管理;部分基层工商所虽然实行了巡查制,由于巡查重点不明确,也是巡而不查;大部分基层工商所干部对市场整治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

2.执法手段落后

截止到2002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配备汽车135辆,计算机578台,平均每个所拥有汽车1.85辆、计算机7.92台;平均每个工商干部拥有汽车0.15辆、计算机0.8台。车辆配备不能适应基层工商所巡查的需要,计算机性能也不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要。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基层工商所在打假方面仍然凭经验判断和处理,对农产品农药超标鉴定,更显束手无策。

3.在监管范围上

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案件为主,而对房地产、保险业、新兴的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四)上级赋予职权与上级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都要求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职能到位,年年要有所创新,以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基层工商所因自身职权的限制,难以有较大作用。

1.资金自主管理使用权有限

基层工商所除规费收取奖励外,包括干部工资、奖金等在内的绝大部分经费均由分局统一划拨,基本没有其他什么财务自主权,难以用物质手段来调控和改变多干、少干、不干一个样的局面。

2.干部管理权缺乏

基层工商所所长只负责对干部职责分工、日常管理,而对干部的考核、奖惩没有相应的权力,最多只有建议权,直接影响到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部分干部在工作上是所长大催大干、小催小干、不催不干,甚至催也不干;有些工商所所长部署工作时还要靠关系、看情面行事;有的干部甚至抱着“大功不立,小错不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应付心态,对群众不热情,对工作不热心,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三、关于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建议

(一)总体目标

转变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这条主线,尽快实现“四个转变”,努力把基层工商所建设成为“小局大所”、“小局强所”,成为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排头兵。

(二)从实际出发,努力实现基层工商所职能四个转变

根据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的要求,基层工商所要努力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1.在基层工商所内部职能分工上,要由按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进行分线负责的方式转变为以块为主、分片负责、综合管理的内部分工机制

基层工商所内部职能分工,既要符合市场监管执法的实际,又要处理好与分局相关职能科室的关系;既要彻底改变以往线状设置方式,又要体现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工商所职能实际,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理地调整基层工商所内部分工。鉴于基层工商所人员比较少、工作覆盖面广的实际,应以“巡查办案为一体,内勤登记于一身”为基本指导思想,对全市基层工商所统一内设组织的设置,明确各组的职责,实现内勤与外勤分离、登记注册职能与执法监管职能分离,工作内容各有侧重,工作标准各有所别,以提高运作效率和监管效能。

篇6:基层工商部门职能转型调研报告

——“我为转型跨越做贡献”征文

韩店工商所郭少峰

一、高瞻远瞩,全省吹响跨越发展的号角

2010年7月29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讲话中提到:“我们必须以无畏的胆略和务实的举措,从煤炭依赖、政府依赖、计划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封闭守成,小农意识,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要牢牢树立转型跨越是山西发展必由之路的思想。

2011年4月22日,全市干部大会。市委书记田喜荣向330多万长治人民发出进军令: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省委书记袁纯清 “7〃29”以来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重振上党雄风,再造一个新长治!

2011年4月,长治市工商局党组,为深入落实国家工商总局“五个更加”和省工商局“五增五创”工作主题,为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促进全市工商系统服务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出了实施“五提工程”的工作主题,即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大力实施服务提质工程、监管提力工程、维权提效工程、执法提级工程和形象提升工

程,优质高效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2011年,县级党组为保证转型发展出台“八问责”制度。

二、与时俱进,当好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中的“经济卫士” 着眼今天,放眼未来,我个人认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五增五创”工作主题,认真践行“五个更加”根本要求,忠实履行“四个创新”基本目标,扎实推进“五个深化”工作举措,坚持做到监管与服务并重,才能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创先争优。

(一)、认清发展大局,立足工商职能定位。

袁纯清书记指出:“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是山西的根本出路”。我们必须具有登高望远、谋划未来的眼光,认清山西未来的发展路径,反思当前自身的问题与不足,立足工商职能定位,提出全新的发展战略和更高的工作要求,为转型发展提供环境和支持。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要自觉把工商工作放在党和政府的工作全局中考虑,更加自觉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以战略的高度、创新的思维强化监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到服务转型敢于建功立业,创新监管敢于领先一步,各项工

作敢于争创一流。

(二)、深化服务理念,做到主高效创新服务。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剧烈变革的今天,在经济发展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发展问题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深化服务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发展这个中心,全力服务发展这个大局,在已有基础之上,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在活跃市场主体、活跃融资平台、活跃品牌资源、活跃信用活动、活跃发展环境等方面上下足工夫,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促进市场各类经济主体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快发展、大发展,真正做到主动服务、高效服务、创新服务,切实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充分发挥好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职能作用。

(三)、强化市场监管,培育转型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市场监管面临的任务也更加繁重、复杂、多变。面对这种监管局面,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深化市场监管手段,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完善市场监管机制、防范市场监管风险,在查处常规市场监管领域、监管重心、监管重点、监管行业违法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查处虚拟市场、查处高端市场、查处新

型业态、查处新兴行业、查处新兴领域、查处新型市场等方面违法行为上下足工夫,不断探索市场监管新思路、新模式、新手段、新机制,以适应市场发展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担负起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重任。

深入开展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打假维权力度,重点查处仿冒企业注册商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监管维权关口前移,做到维权管理属地化、责任落实网络化,发挥“12315”平台作用,实现消费维权快速反应、应急处置。逐步建立起政府牵头、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和消费者监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相结合的消费维权体系和常态机制,有效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培育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商户留得住、做得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推崇自主创新,加强品牌建设。

袁纯清书记说:“创新是生命,标准是价值。既要适应市场又要敢于引领市场”。这句话指导我们必须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强树立品牌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推进品牌战略,从能源型经济向品牌型经济转变。努力提高企业商标注册率,力争驰、著名商标数量得到稳步提升。同时,指导企业利用广告提高商标知名美誉度,营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指导知名商标企业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充分发挥商标在推动企业品牌经营和区域品牌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建设创业型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五)、大力帮扶企业,切实服务发展。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我们要不断完善企业帮扶政策,创新企业帮扶方法,多方面齐抓手助推企业发展。一是推行绿色通道跟踪服务制度,建立年检服务专用通道,放宽个体工商户登记名称核准条件、变更登记条件限制、创办企业经营场所限制。二是尽职尽责服务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发展,并积极鼓励多种创业形式,对创业者实行分类指导、重点帮扶。三是做好银企沟通员,密切银企关系,建立沟通机制,通过搭建银企合作、互惠共赢的桥梁,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取得长足发展。四是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强化“真招助企,真心留企,真能引企”的服务理念,大力支持信息、生物、新材料产业和现代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型产业,推动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诚招商多途径招商引资。

上一篇:汽车后市场调查问卷下一篇:专卖店管理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