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网络少年有感

2024-04-26

观网络少年有感(通用12篇)

篇1:观网络少年有感

观《网络少年》有感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去看了一部名位《网络少年》的电影。它讲述的是一个班主任与号称“网络高手”的学生之间的曲折故事。一位名叫索拉拉的女老师被安排为初一·三班的班主任。初一·三班是个特殊的班级,班里有很多电脑网络“高手”其中尤以„„约在网上“一决高下”。而学生耿小乐则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打败了索拉拉,因此她也见识到了孩子们的天赋。为了挽救这群网络高手,索拉拉成立了网络小组,针对不同的人派出了不同的任务,从而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以“父亲”为主题的DV记录片化解了向大伟与父亲之间的那层坚冰。一向被母亲“领导”的男生蓝洋,从一篇“我的事情我做主”的文章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与激动。宋欢欢以一部名为《小狐狸》的FLASH动画在同学中大出风头,赢得尊重。网络像能源反应堆,把孩子们越来越紧密的聚合在一起。在索拉拉的指导和帮助下,孩子们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术在网络领域获得了成功。而越来越自信与成熟的孩子们在学习上也是一路凯歌,全班成绩跃居全校榜首。

这部电影使我对网络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今网络已经贯穿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带来很多方便。如网上购物避免了出行的麻烦,节省了排队的宝贵时间;网络能给我们提供及时、快速的新闻信息;可以利用网络查阅各种资料、文件等等。它已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又存在着很多隐患和危害。有人利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来诈骗别人的钱财;甚至谋财害命;最为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青少年沉迷与网络游戏或网络聊天而不能自拔。曾经电视上报道过这样的一则新闻:一位年仅11岁的少年连续在网吧呆了七天六夜。而他年过七旬的奶奶跪着求他,他也不回家。当他没钱时他就去偷去抢,去“借”但这种借只是一个幌子而已。有一次,那位少年因为没钱交费,还出手打伤了网吧老板,他已被网络的魔爪牢牢控制了。成了网络的牺牲品。因此如果不正确认识利用网络,那网络就是魔鬼,它会慢慢的吞噬你。

我觉得一定要正确对待和认识网络。千万不能沉迷与其中,否则就会像吸毒一样,无法自拔。如果你正确的对待网络。那它就是天使慢慢传授你智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所以我们得端正自己的认识,适当科学地利用网络,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快速发展。

篇2:观网络少年有感

电影中几个擅长电脑的学生,在一位 索拉拉的老师的带领下,教导下,认识了网络不仅是游戏、聊天、交友的天堂更是学习的乐园、知识的海洋。索拉拉老师用自己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心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从而利用网络使家长更好地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也使孩子体会到了家长的艰辛。

也许我现在才真正地体会到,“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只有老师热爱于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成长的点滴,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锻炼;只有孩子尊重于老师和家长;只有家长理解于孩子,信任于老师。那么字学生看来自己是最幸福的,也是一颗将要长成参天大树的小苗。电影中深切地告诉我们了作为一名学生,一名少年应怎样地和家长沟通,和老师应怎样地相处电影中的葛小乐面对自己的老师叫出“姐”时,是多么缠饶肺俯,我也希望自己有一个和蔼可亲的“姐”用那哲理的手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老师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自己的学生道歉时,她高大、美丽的身影已流在我的脑海。当理解家长的辛勤时,肚里有肺俯之言流露出来。电影中大3拍自己的父亲时,看见了自己的父亲的 辛勤,他完全读懂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父爱。发泻出自己内心对父亲的感叹,着种父爱回永住与心间回永远打开那道父子沟通的大门。

篇3:观网络少年有感

对于纯个人生存层面的意义而言, 如何评价个人的信仰选择, 这也纯粹是个体化的。如果你未曾经历过少年派的那种磨难, 你也不会去接触到所谓的上帝和神;如果你未曾知道过有关神的一切, 你也不会去在那样的时刻去寻求所谓神的庇护。你也许会质疑说, 作为一个未曾接触过宗教的某个中国人, 他即便不知道上帝、真主阿拉和毗湿奴, 他处在少年派在海上的困境时, 也肯定会祈求老天爷的眷顾。然后, 你就会总结道:“其实这个中国人眼中的老天爷就是上帝和真神, 或许, 你还会郑重其事的告诉我们:‘少年, 不要被名字和称号迷惑了双眼, 那不过都是神的化身。’”我尊重有信仰的人, 我也不是对宗教信仰有不敬之意, 有人说:你不能给我证明, 我便不会去信;也有人说:正因为荒谬, 所以才信仰。有些时候, 一些极端言论的出现和使用总让人感觉很别扭, 本来完全不用这样说的, 为何要如此之绝对?

非也, 我们在评价古代中国之礼法之争的时候, 儒家与法家关于法律的态度, 也是如此的让人难以理解。比如, 儒家说法律这东西只能是低级的, 社会秩序的维护要靠礼之教化, 靠圣人、君子之德性来引导民众, 曰: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又曰: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讲“为人君着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君好之, 则臣为之;上行之, 则民从之” (礼记·乐记) ;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而法家则反对此种人治之思想, 而重视客观的工具, 将赏罚之规则客观化, 名为法或律、刑、令。方式是通过重刑威慑。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 尧不能正一国” (韩非子·用人) 、“无庆赏之劝, 刑罚之威, 释势委法, 尧、舜户说而人辩之, 不能治三家” (韩非子·难势)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 (商君书·画策) ”。儒法之争看起来是针锋相对, 水火不容。其实在明眼人看来, 为何要如此争得头破血流, 其中之缘由无非政治企图耳。如果儒法两家之代表人物都将其思想作为治国之根本思想, 并以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相互攻击的极端化就可想而知。然而, 众所周知的是中华法系的特点就是以礼入法, 礼法结合。在中华法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儒法两家各自绝对之观点互相吸取精华慢慢走向融合之路。

那么说在信仰与理性之间, 是否一定要划清一条界线、两者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吗?在我看来, 大可不必如此, 理性和信仰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暂且不说康德的“在理性之外给信仰留下地盘”, 还是克尔凯郭尔的伦理阶段还是宗教阶段。没有理性的反思和追问, 就如同没有理性的怀疑, 就不会有真理的答案或意义的评价。在自然科学领域以及社会科学领域内对价值的判断是两种相对区分的系统, 在自然科学内, 以理性的逻辑演绎推论而求真为最大的价值目标;在社会科学内, 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范式, 来试图解读社会价值背后的意义, 没有终极价值标准, 只有尽可能地反映事实的真相以及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对客观的价值选择。由于后者没有绝对, 人就会在没有绝对中寻求一种绝对、超越性的存在, 那一部分是信仰层面的事情。

如果说, 人的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层面上的思考导致了宗教信仰, 这完全是纯全个人的思想自由, 你可以选择信仰一个神, 也可以选择信仰成百上千个, 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选择其中之一来寻求慰藉;然而, 如果说, 群体层面上的信仰, 最大的价值就是秩序, 关于如何维系这个秩序以及如何定义这个秩序的价值追求, 这就很难说必须用到宗教信仰。关于秩序的看法, 有种信仰叫世界观信仰, 有人认为无政府主义的秩序是其认定的最美好的秩序, 那就是这个无疑就是他的信仰, 有人固执地认为人间天堂的存在, 我们也无妨称其为一种信仰。至于信与不信, 一曰看教育, 二曰看实效。前面提到了法律人, 法律人对于秩序构建和维系方面的基本世界观, 仍不妨称之为信仰的部分。法律人对秩序构建以及秩序的价值追求, 在笔者看来, 法治是必然之势, 用什么词汇来指代这种信仰, 笔者以为不要回避, 也不要怕解释, 无非法律信仰耳。明明说的是法律信仰, 为何要避而求法的信仰、法律信任等词汇?就如同那些宗教信仰者可以告诉你, 你在信仰老天的时候, 他会告诉你, 其实老天就是上帝。你为何不能说, 你在说关于法治对社会秩序的价值时, 其实, 那就是法律信仰呢?有信仰的人是可敬的, 有人选择信仰上帝, 有人选择信仰天命, 也有人信仰主义, 也有人信仰某个人, 于是他们都获得了理性以外的力量。他们活得从容而自信, 只因他们有了信仰。你问他为什么?他也许会说, 我就是信。我想, 这也可以算作信仰的一部分, 来自内心深处难以明说的确信和遵从。可是, 如果我要信仰法律, 在大家都认为法律仅仅是一个工具的语境里, 我就不得不去解释我为何要信仰法律。也许, 信仰法律的人大可以说, 我就是信仰法律, 那是我的事。可是, 如果要更多的人去信仰法律, 如果信仰法律可以带给我们更良好的秩序、更能保障我们的权利、更能约束政府权力的滥用等, 那么, 我们就必须对法律信仰做出很好的解释。

法律信仰论者注定因为现实中法律所遇到的种种困境而倍加痛苦和艰难, 可这些都不能阻挡法律信仰的合法性、合理性, 并把它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正如塔马纳哈教授在《论法治》一书的末尾处所说:在整个历史上, 法治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政府官员和一般民众接受法治的价值和正当性, 并逐渐视其为理所当然之事。也许有些人会说, 我们的传统中, 就不存在什么法律信仰, 我们的文化中就没有这样的因子。所以,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以过去不曾有什么, 来否定现在和未来不能有什么的逻辑, 也没有多少可信性。

法律信仰代表了最大层面上的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追求。作为个人而言, 你鄙视和抵制法律信仰的说法和价值, 那完全是纯全个人的信仰自由, 但是对于一个社会、国家而言, 这种信仰是无法鄙视和抵制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宪法实施30周年的讲话里, 说宪法的伟力来自人民真诚的信仰。法治是一种方式, 更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手段, 更是一种信仰。于是, 少年派在海上漂流的时候, 他不会想到什么法律信仰, 但是他来到了陆地, 他必然生活在世俗社会的秩序中。不要因彼信仰而忽视了此信仰。非此即彼, 在信仰领域不必如此。

摘要:时下有关信仰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 有关信仰的讨论也逐渐深入。然而究竟何为信仰?通过对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解析与探讨, 可以把握信仰与理性的辩证关系。而法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是人类理性设计的规则体系。那么, 法律信仰就代表了最大层面上的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追求。

篇4: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

——题记

耶稣曾对其门徒多玛说:“你只相信你所看到的,但那没看到就相信的,有福了。”因此当来访作家说他相信派讲述的第一个故事时,派诡谲地一笑,说:“所以你跟随上帝。”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少年派与一只斑马,一只猩猩和一只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在海上漂泊227天的故事。

诚如李安所言:“这个电影,是关于信仰的宏大叙事,它所传达的重点,是故事的价值以及分享故事的价值。”就电影本身来说,最出彩的部分,是讲述的电影语言和方式、亦真亦幻的3D效果,美轮美奂的瑰丽场景,目不暇接的奇幻经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包含了多种意味——关于信仰、信任、依赖、力量、生存、自然、博弈、苦难……不仅如此,电影行将结束时,成年派讲述了故事的第二个版本,将动物置换成人类:幸免于难的水手、厨师、派以及他母亲在太平洋中捱过227天,最后仅剩一人。李安向观众揭开一个残酷的真相,出人意料,又让人恍然大悟。

既息息相关又彻底悖反的叙事元素,像是预先埋在观众思绪中的火药,瞬间被引爆,摧毁所有对美好的预想,成了众人千引万续都揣测不尽的黑洞。也就是说,李安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讲述了一场既惊心动魄又意味深长的冒险,同时还对信仰与救赎,和解与成长,上帝与善恶等抽象的精神命题展开讨论——它就像奇幻版的“罗生门”,可以多层次和多角度挖掘,观者在为派做出抉择的同时,也就选择了自己的精神信仰。

这是一个披着奇幻漂流的外衣,演着残酷现实的故事。少年派的两个故事向观众传达了“理性科学治人,感性宗教自人”的观点。“我心中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这无疑是对信仰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在电影结尾,派得救的同时,对白响了起来:“然后,那个让我生存下来的理查德·帕克,那个让我痛苦,使我害怕的凶狠伙伴,径直向前走,没有回头,永远消失在我的生命里。”派像个孩子一般放声哭泣,就像在说,我以为它会回头,但它只是朝着森林深处望去,然后永远消失。

正因为李安懂得怎样包装寓言,知道如何把深奥的艺术哲思转化为精彩影像,并在不失故事本色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所以不同层次的观众,可以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看到不同的故事,而且对他们而言,无论是美好童话,还是残酷现实,都不再重要,只要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慰藉就够了。毕竟,总是怀疑事物美好的人类,也在拒绝接受现实的残酷。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并非恣意纵情的电影,即便水紧浪高,它也要喃喃自语出弥撒之音,更何况其中还有无尽的深邃海洋、浩渺星空和接踵而来的绝佳谕示。

【作者系湖南省邵阳县第一中学花季文学社社员】

篇5:观《网络少年》有感

“年轻的索拉拉老师接管了一个新的班级,班里有很多电脑网络“高手”。索拉拉老师见识到了孩子们的才能,于是她带领同学们共同创办了“网络少年”网站,并根据每个同学的特长合理地给他们分配了任务,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电脑知识的兴趣,也从中体会到健康的网络生活。”这是电影《网络少年》的主要内容。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认为《网络少年》是一部对我们身心健康非常有益的电影。在现实生活中,网络是二十一世纪青少年的必需品,网络是先进的,它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梦想,它超越了辈份、年龄、职业、地位、相貌,提供了平等交往,在网络交往的新空间,我们可以突破专业限制,只要想学,随时都可以找到学习资源和指导者,我们还可以突破现实交往中的角色限制,自由选择交往对像,在网上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它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像,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但过分地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网络就变成了一只“大害虫”;如果我们能正确的去利用网络,那它就将成为我们的好伙伴。

所以,我们不要成为网络的俘虏,要做网络的主人,科学的利用网络,利用它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使自己成为博学多文的人,努力学习,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的去使用网络,做一个健康、快乐的“网络少年”吧!

篇6:观《网络少年》有感

网络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利用它做什么?有些同学可能会说:“网络就是游戏对战平台,我们可以用它来打网络游戏,真过瘾!”其实网络不仅仅可以打游戏,更大的用途是可以查阅资料,进行远程教学,也可以用来搞医学研究,影视制作,甚至可以进行网上交易等等。这样,网络就是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的好帮手。只有掀开网络的神秘面纱,它才会真正为我们所用。

今天,我们学校就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网络少年》。本片的四个小主人公――向大伟、蓝阳、耿小乐和欢欢都是实实在在的网络少年,他们是同班同学,班主任是索拉拉老师。平时一有空闲时间,四个小伙伴就在网络上度过。由于过渡迷恋网络游戏,不仅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了,而且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然而,一次不经意地打赌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使他们远离歧途

明媚的阳光撒满了教室的每个角落,索老师对同学们说她要和同学们一起建立一个绿色网站,取名为:网络少年网站。可是迷恋网络游戏的同学们却对她提出了一个条件:“我们一起玩网络游戏,如果今天晚上您赢了,我们就加入。”索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使了计策,索老师竟然输了。尽管如此,可是索老师的真诚最终还是打动了同学们,他们决定加入绿色网站。经过索老师的细心分工,每个人都有了具体明确的任务。而且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网络少年”网站不仅健康,而且非常完美。这个网站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了同学们,而且也使同学们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篇7:观《少年雷锋》有感

雷锋少年时代,受地主的压迫,生活十分贫苦,他爸爸被日本鬼子杀死了,弟弟被饿死了,妈妈不甘 自杀了,

 

篇8:周恩来的青少年观研究

1. 主持制定《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

周恩来一贯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 1951年3月上旬, 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座谈会, 教育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钱俊瑞, 总理文教秘书康英, 教育部办公厅统计研究室主任张健以及北师大二附小、北京四中、北京八中等校的校长共十多人参加会议。周总理说, 毛主席对学生健康不良状况非常关心。学生的健康, 关系到民族命运、国家未来, 我们要培养人才, 而不是培养病号。他说,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 首先要节约体力消耗, 要保证休息, 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要控制学生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时间;同时要增加营养, 还要开展体育活动,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等。他提出, 政务院要为此发一个文件。会后由康英、张健同志负责起草“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 经征求北京市、卫生部、中华全国体总筹委会、公安部、粮食部、财政部意见后, 由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范长江修改、胡乔木同志审定后报给周思来总理。1951年8月6日政务院颁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增进学生健康, 乃是保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并培养出有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 要求“立即纠正忽视学生健康的思想和对学生健康不负责任的态度, 切实改善各级学校的学生健康状况”。结合全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级学校教育的现状, 各级学校可以参照以下六条决定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卫生的开展[1]。 (1) 适当调整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时间; (2) 学生课业学习与社团活动进行减负; (3) 完善学校卫生工作; (4) 强化学校体育娱乐活动以及有条件地改善学生伙食管理办法; (6) 投入专项经费, 保障学生保健工作的需要。同时, 该决定又详细地制订若干细则, 例如强化正常的体育课、晨操、课问活动;每天抽出一小时至一小时半的时间开展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注重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卫生保健教育, 普及卫生教育知识,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随后, 全国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各级学校加强了对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 很多学校建立了保健组织, 精简了课程, 增加了文娱体育活动, 改善了体育卫生条件和伙食管理, 大大促进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 使学生健康情况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 提出学校要公开进行生理卫生教育

1963年7月, 周恩来在北京向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大会上指出:“我们的青年要有健康的身体, 这样才能学得更多, 工作得更好。”提出:学校和社会都要向青年公开进行生理卫生的教育。很多学校总是进行一般的卫生教育多, 进行生理教育少。比如说, 在学校里性知识的教育就很不够。应该使年轻人懂得一些生理发育的自然规律, 这是教育者的责任。周恩来至始至终、满腔热忱, 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 关怀青少年身体健康。不但在不同的场所畅所欲言、提倡呵护青少年成长问题, 而且身体力行地为青少年提供最优成长条件与环境。例如周恩来多次要求学校公开设置生理卫生教育课程, 尤其是中小学, 要求基础教育系统必须开设性教育课程, 抽调性教育专家, 结合当时国情和中小学实际情况, 编订适合青少年学生性教育的教材, 并单独设置课程, 聘请具有深厚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 组成专职教师。1964年8月,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关于中小学学生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卫生教育。师范院 (校) 课程内要增添学校卫生知识的内容;中小学要通过有关课程讲授必要的生理卫生常识。这些指示和要求对学校开展生理卫生教育、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3. 积极倡导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 即性教育, 是周恩来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率先提出的。1960年代初, 周恩来本着科学的态度和胆识, 从战略角度, 清醒地认识到性问题的重要性。他通晓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如性知识、性道德、两性地位等, 与当时人们对性问题的愚昧、回避、漠视的陈旧观念形成了鲜明对照, 明确提出了从实际情况的迫切需求出发, 性知识的教育迫在眉睫, 理应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青年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很重要……现在封建思想在这方面的影响还很大, 把来月经叫‘倒霉’, 怀孕害羞, 说到生殖器官、性的问题就脸红, 在小学、中学应当介绍这方面的知识。”1963年2月22日至3月8日卫生部召开的全国医学科学工作会议期间 (制订卫生科研十年规划) , 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召集十来位医务教育工作者座谈, 周恩来总理还以自身在南开读书时接受过性教育的经历为例, 说明性教育让他终生受益。然后他提出了出乎意料的问题:在青少年中开展性教育。明确指示: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 让他们能用科学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同年7月22日, 在北京市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大会上, 周恩来又进一步指出:“人往往是对自己身上的事情自己反而不大清楚, 因为过去不讲, 尤其是对女性更不愿意讲。”“应该使年轻人懂得一些生理发育的自然规律。

周恩来把性教育摆到事关民族素质和民族未来的位置上, 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把它当作一项严肃而又紧迫的任务切实搞好。但是, 由于性及其教育是一种几千年来禁忌的事, 在性领域中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的、落后的观念不可能一下子消失, 这就使得性教育必然成为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甚至可以说充满着世俗的怀疑、迷茫、矛盾和对抗。直至1972年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中学二年级《生理卫生》课本时, 当编写人员商量由少儿卫生专家叶恭绍负责的“生殖器官”一章时, 竟有一半人反对写这一章, 并发生了激烈的争辩, 后来当叶恭绍说出是周总理的指示, 才算肯定了这一章。如果没有周总理对性教育的重视和指示, 在我国, 尤其在中小学, 性教育是很难开展的。

周恩来能够全面理解青少年性知识教育, 指出对青少年进行性知识教育应把性生理教育与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等结合起来。1973年4月12日, 周恩来在病中曾告诫:“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到了青春发育期, 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 形态上、生理上会出现一些原来没有的现象, 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些正常的变化, 就会要求得到有关知识。这个问题是不该回避的, 试图回避, 不但会使之神秘化, 有时还有不良的后果。”但是我们看到, 在现实生活中, 青少年由于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性生理、性心理因素的发展缺少了解, 有的男孩子每当出现遗精现象, 就会伴随不安、苦恼、困惑、羞愧和恐惧等心理反应, 抑或把手淫看作是一种见不得人的行为, 甚至感到自己在进行—种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的活动。他们在重复这种不良习惯时产生一种犯罪感, 但又没有毅力克服这种习惯, 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给不少青少年带来极大的折磨, 导致心理性性功能障碍, 有时甚至造成严重悲剧, 或在若干年后影响夫妻间关系。1973年4月13日, 周恩来派张景然到北京市教育局了解性教育开展情况。张景然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时仅有的一本关于性知识的教科书, 发给学生时, 里面有关性器官的插图全被撕掉了。原因是一个男生手指着插图冲着女生嘿嘿傻笑, 女生生气跑掉了。于是就有了撕掉全部插图的决定。张景然将这一情况向周恩来汇报, 他的态度是:“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不要因噎废食嘛!”为此, 周恩来疾呼:“青年的生理知识不多, 有些东西不懂, 搞得很神秘, 结果反而把身体搞坏了。比如说在学校里, 性知识的教育就很不够。他强调, 让青年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很重要, 可以帮助青少年懂得性知识及其变化规律、学会心理调节, 养成健康的性意识、稳定的性情感、良好的性适应和性卫生保健习惯, 使性成为青年健康成长的—种创造力量。周总理关心青少年性教育是一抓到底的, 几十年如一日, 感人至深。

周恩来关心、重视性教育是一贯的, 他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 不但亲自抓性教育, 而且一抓到底。1973年他向有关部门询问性教育的实施情况时, 再次强调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对切实转变性教育观念和性教学中教材、教法的若干问题作了具体指示。直到1975年病危之际, 周恩来再三嘱咐, 一定要把青少年性卫生教育工作做踏实。周恩来的倡导、重视, 促成了我国性教育的起步和发展, 为我国的性教育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另外, 周恩来的指示一直是多年来媒体开展各种性教育的理论根据, 当然也符合人们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晋裕.学校体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123.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 (1949-1975) [M].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8:99-100.

[3]国家教委体育卫生司.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文件选编[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8:68.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22.

[5]叶恭绍.周恩来关心性教育[J].父母必读, 1983 (3) :45-47.

篇9:青少年休闲观教育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 休闲生活 休闲观教育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休闲作为人类个体和社会公众群体的价值目标追求,在当代社会获得了迅猛发展。当代休闲的兴起对青少年造成了很大冲击,休闲可能成为青少年发展的负担、陷阱,但同时也完全可以成为促进青少年自由全面发展的宝贵资源。这样,休闲就对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教育必须关注休闲,休闲需要教育。

在休闲生活中,休闲观具有引导方向的重要作用,有什么样的休闲观,就有什么样的休闲生活方式。休闲观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休闲观与这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的休闲观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会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人终生受益。因此,笔者认为休闲观教育是青少年休闲教育的核心。

一、当前青少年休闲观教育的必要性

1.当前青少年的休闲生活状况及休闲观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青少年的休闲生活总体上呈积极健康态势,但是,大量数据与事实表明,青少年的休闲生活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业负担重,休闲生活“休而不闲”;休闲观念淡薄,休闲生活随意枯燥;休闲条件有限,休闲生活封闭单一;休闲教育欠缺,休闲生活消极庸俗等。

青少年休闲观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还存在一些误区,休闲观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休闲观教育形式化;休闲教育教师培训不足;学校与家庭、社区协调不顺;适宜青少年的休闲场所、设施不足;文化市场不健全;青少年的拒斥心理增强等。

2.当前青少年“休闲问题”的成因

当前青少年“休闲问题”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其休闲观念容易陷入误区;家庭的休闲方式和休闲氛围对青少年的休闲观念有直接的影响;社会环境中的传统观念及大众传媒误导青少年的休闲观念;学校传统教育的弊端以及应试教育对青少年休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

二、当前青少年休闲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自由全面发展

休闲是一把“双刃剑”,文明健康的休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找到生活的意义;异化休闲则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树立科学的休闲观,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处理劳动与休闲的辩证关系;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文明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有利于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和社会化;有助于挖掘青少年的创新潜能;有利于青少年完善知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休闲观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休闲观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不断提高生命的质量。

2.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与落实

休闲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均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为宗旨,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休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背景和舞台,素质教育的本质特性与内在要求为休闲教育提供了可能与方向。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快乐教育、幸福教育等与休闲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可以说,休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领地,它为素质教育的开展与落实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注入了新的血液与力量。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休闲观教育,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与落实。

3.有利于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以及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青少年休闲观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科学合理地利用休闲,不断提高休闲的层次,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实现人性的和谐完整。个人健康和谐发展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休闲观教育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休闲观教育还是一个最有利于青少年道德素质发展的教育环节,通过休闲观教育,进而培养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公民的义务、职责和献身精神,培养其崇高的人生观。当前青少年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体,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休闲观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可以说,休闲观教育绝非只是教育功能的拓展和提升的问题,而是一个未来社会的问题。

三、当前青少年休闲观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

青少年休闲观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同任何实践活动一样,本身包含真理性和价值性两种尺度,因此,结合休闲观教育的一般规定性和特殊要求,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定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1.基本理念

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必须从休闲观教育的出发点、目标、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育社会化等角度,确立以下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重在观念养成;坚持平等、对话、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协调社会休闲观教育。2.基本原则

休闲观教育的实践具有新颖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实现真善美的统一,主体性和对象性的统一,要素和系统的统一。因此,为了增强休闲观教育的实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主体性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系统开放与适度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与抓关键环节相结合的原则。

四、当前青少年休闲观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当前青少年休闲观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在青少年休闲观教育过程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三者要通力合作,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实现角色和功能的协调,构筑开放、互补、灵活的休闲观教育体系,扎实有效地推进休闲观教育的实践。

(一)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大力开发各种休闲教育资源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休闲观教育负有主导作用。具体到学校推行休闲观教育,必须从课程、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文化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着力,大力开发各种休闲教育资源。

1.将休闲观教育渗透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休闲观教育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依据我国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休闲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还相对贫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比较重,休闲观教育的师资力量也很薄弱,目前还不适宜设立专门的休闲观教育课程。因此,休闲观教育主要应该采取渗透的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更为合理。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教育时机,科学引导休闲活动。课堂教学中能否发挥出休闲观教育的功能,实现休闲观教育的目标,关键要看学校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者的教学思想。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做到:发挥教育机智,把握休闲观教育的时机;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休闲观教育有机结合;以娱乐活动为契机;使学习本身成为愉快的休闲活动的组成部分。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教于活动,辅导青少年的休闲生活。在活动中是休闲观教育的极好时机,积极热烈的活动氛围有利于形成青少年良好的休闲态度和休闲观念,发展和提高青少年的休闲知识和休闲活动的技能技巧。

2.加强教师培训,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

实施休闲观教育主要依靠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点滴渗透,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必须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让他们通过职前和在职培训,不断接受休闲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这是休闲观教育在学校系统内全面实施的关键和前提。

加强教师培训,首先,要求学校的管理者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休闲及休闲教育的价值,为教师的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作为教师本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热情投入。休闲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笔者认为学校休闲教育应该既包括对学生的休闲教育,也包括对教师的休闲教育,这样休闲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此外,学校还应配备专门的休闲教育协调者来负责学校社会教育,还可以配备休闲教育咨询员。学校休闲教育的参与人员应当是学校的全体职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休闲育人氛围

要实现休闲教育的目标,必须重视校园休闲文化的建设。我们要创造全面、丰富的有益学生身心发展和正确休闲观确立的校园文化,使青少年休闲活动的所有领域都成为健康、优质的文化领域。首先,从物质环境的建设来看,学校的建筑风格不应当像一座工厂一样刻板;教室的布局与设计理念也应当转变。其次,注重休闲氛围的营造,使教育和教学过程本身富有休闲色彩,使青少年能象游戏那样愉快、自由地学习。

(二)协调家庭、社区教育,拓展休闲观教育的领地

以学校为主阵地,重视并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与配合,这是休闲观教育实施的基本保障。实践中可以以学校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构建三位一体的休闲观教育的有效运行机制。

1.提高家长素质,奠定青少年休闲观教育的坚实基础

家庭在青少年休闲观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家长的休闲观念、休闲素养是关键因素。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来进行休闲观教育。

首先,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庭休闲观教育。学校可以开办家长学校,进行集中性的定期家教观念探讨、专题教育讲座、家教方法访谈、家庭教育介绍、家教书目推荐。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家长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家长的素质。其次,充分利用家长丰富的教育资源,建立家长有效参与的机制。为了使学校与家长在休闲观教育中形成合力,要充分激活家长资源,增进家校互访,优化休闲指导,使家长成为休闲教育的合作者、休闲资源的开发者。再次,鼓励家长加强家庭横向联系,为孩子提供自主的集体休闲生活。学校可以帮助家长与其他家庭建立联系,两个或多个家庭组织成休闲小队,经常开展集体性休闲娱乐活动,真正将休闲还于孩子。

2.开发社区的休闲教育资源,构筑青少年休闲实践的良性平台

社区是青少年接触社会的第一站,是继家庭、学校以外的第三大活动场所,整个社区环境对青少年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必须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配合,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休闲教育资源,为青少年的休闲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一,学校积极为社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休闲环境。社区政府和管理机构应做好统筹规划,努力改善、美化社区环境,尽可能充分利用、开放、开发活动场所,整合各种资源为青少年所用。另外,还要从本社区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为社区提供的教育资源,制定社区教育计划,配置休闲教育专职人员,有计划地组织健康文明的社区休闲活动,促进社区全体成员树立科学的休闲观,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二,加强学校与社区教育机构的联系,使社区成为青少年休闲实践的舞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内所拥有的名胜古迹、革命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对青少年进行优秀文化传统及地域风土人情教育;座落在社区内的科技馆、图书馆、音乐厅、影剧院、歌舞厅等文化娱乐设施,要为青少年提供广阔的生活、学习、休闲、娱乐的舞台;还可以在社区成立专门的“青少年校外活动站”、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开展适合家长与孩子同时参与的休闲娱乐活动、组织开展“走进社会大课堂”的青少年社会调查活动等。

(三)营造健康环境,建构休闲观教育的完整生态系统

我们在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作用的同时,还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发休闲教育资源,为青少年休闲观教育创设一个高质量的环境。这种高质量的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又包括精神环境。

1.加强适宜青少年休闲活动的文化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重视和加强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影剧院、群众性文化事业的建设,尤其应该为青少年提供专门的休闲娱乐场所和设施。各级政府还应召集有关部门共同研究、互相配合,加强宣传和监督,给青少年创设一个在愉悦中获益的休闲生活氛围。

2.营造积极健康的休闲文化氛围。为了还青少年一片洁净的天空,大众传播媒介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倡导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休闲生活方式。另外,社会性的休闲服务机构(包括青少年宫、城市的娱乐和公园管理机关、青年自愿服务组织、一些商业机构等)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休闲观教育之中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休闲教育服务体系。

3.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应试教育”盛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功利主义教育观根深蒂固的影响。升学、就业、谋生的功利性目标成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设计青少年各项活动的价值理念。于是,青少年的整个生活是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休闲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同时也扭曲了青少年自身对休闲的认识。因此,为了青少年生命自由和谐发展、终身快乐幸福成长,全社会必须努力克服功利主义教育观,从唯智、唯分的泥淖中走出来,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休闲观教育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的新视角;不仅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化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休闲观教育中蕴含着无穷的教育潜力,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教育者将大有可为。我们在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时,要善于把握休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让青少年生活在充满人文关怀和健全正确的休闲观的教育氛围中,茁壮成长。我们期待一条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由理论到实践、由说教到实践中潜移默化的“休闲观教育链”早日呈现。

参考文献:

[1]刘海春.休闲教育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5,(7).

[2]冯建军.让教育与生命同行[J].人民教育,2006,(9).

[3]陈秉公.“民本”到“人本”:德育理念的变迁[J].新华文摘,2006,(5).

[4]张晓旭.试析教师闲暇教育及其培养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5,(9).

[5]裘指挥,宋晓云.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理论分析与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3,(8).

[6]黄伟杰.中小学闲暇教育中的“悖论”[J].当代教育科学,2004,(8).

[7]陈希旭.闲暇活动应紧跟课改的步伐[J].教学与管理,2004,(2).

篇10:观《少年雷锋》有感

观《少年雷锋》有感正文:

观《少年雷锋》有感观《少年雷锋》有感

宁乡县玉潭中心小学 041班 陈聪睿

星期六的`晚上,爸爸带我去观看了电影《少年雷锋》。

雷锋少年时代,受地主的压迫,生活十分贫苦,他爸爸被日本鬼子杀死了,弟弟被饿死了,妈妈不甘凌辱自杀了。只剩下他孤零零的,吃不饱,穿不暖,连房子也没有。我想:我跟雷锋叔叔比起来要幸福多了,天天穿新衣服,住着楼房,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我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11:观《白马少年》有感

不毁坏花草树木是人人都知道的,但人人都不一定做到。动画片《白马少年》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动画片的主人公是一个聪明.正义而有勇气的一位小男孩,他就是~驹子。

这部动画片很有教育意义,主要是讲述了发生在山西晋城白马山的一个古老传说~~~

很久以前,在白马山脚下有个小山村叫白马村。由于村民贪图蝇头小利,大肆砍伐山间的香柏树,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最终导致邪恶的黑风怪潜入山村,大肆破坏,作威作福,可怜的村民不仅沦为奴隶,还要年年上供,备受欺凌,苦不堪言。

N年以后,黑风怪终于练成金刚不坏之身,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的祸害乡里。

这一年,大旱,颗粒无收。村民果腹都成问题,哪有贡品进献黑风怪。愤怒的黑风怪这下找到了借口,四处放火焚烧山村。在这危急时刻,勇敢的驹子父亲挺身而出,不惧自身的安危,严厉训斥了黑风怪,理亏的黑风怪虽然有所收敛,但还是借机凶残的杀害了驹子父亲。

失去父亲的.少年驹子边干农活,边练习武功,立志为父报仇,为民除害。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上苍,有位老神仙收了他做徒弟,并将毕生法术都传授给了他。神功初成的驹子打败了黑风怪,并用一根绳子捆住,将其压在了白马山下。

愚昧的村民通过这件事终于醒悟了,纷纷动手在白马山上种植了大批香柏树,同时还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白马寺。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破坏环境,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漫天的沙尘暴,肆虐的洪水等等就会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如果人们爱护地球家园,爱护身边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和谐的生活就会多一丝绿色,一个惊喜,一份快乐。

篇12:观《最美孝心少年》有感

太忠镇中心完小

四年级:李益娇

指导老师:李海燕

今天,老师带我们观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典礼,我们整整看了三节课,大家一边看一边抹眼泪,有几个女同学更是哭的一塌糊涂,男同学虽说有泪不轻弹,但也是眼眶红红的。在这些孝心少年当中,我最敬佩的是黄凤。

黄凤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一次意外的摔伤,使爸爸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当时年仅6岁的黄凤独自撑起了一个家,10年如一日照顾着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为了给父亲治病,2008年5月黄凤自己做了一个安了轮子的铁板床,推着父亲,与奶奶一起踏上了赴上海求医的旅程。

一个六岁的孩子就能撑起一个家,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六岁的时候,连地都没有扫过,更别说照顾家人了。可是黄凤却做到了,命运的坎坷,使她体会到了别人所不能体会到的艰辛。再看看我自己,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犹如生活在蜜罐子里,却还常常对爸爸妈妈吹鼻子瞪眼。我们常常享受在父母的爱中,却从未想过如何去回报自己的父母。黄凤这么懂事!令我脸上火辣辣的。从黄凤身上我懂的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字“孝”。老师曾告诉过我们,孝是中华民 1

上一篇:隋朝故事:杨广夺取太子的故事下一篇: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