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2024-05-14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精选8篇)

篇1: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而它所传输的一些不良信息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促进青少年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 使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2网上丰富信息资源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激发了学习欲望,开阔了思维视野,增长了见识。

3互联网的平等性得到青少年的认同,促进青少年独立意识的发展, 它打破了年龄界线,为青少年形成现代意识和心理满足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构成潜在威胁。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3 过多沉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容易造成青少年性格的缺失和“网瘾”的出现。

三、导致青少年产生网瘾的原因网络自身所带有的负面特点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超时空性、无限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容易带来无序、混乱、危机。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青少年在网络中寻求解脱对待网络问题家庭与学校教育引导不力网络控制手段不健全

四、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导致的主要后果:

总的来说:迷恋网络容易导致: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

1、迷恋上网,不懂得自我约束,耗费过多时间接,影响学业。

2、媒介传播的暴力和色情信息,危害身心健康.严重会导致性犯罪。

3、因上网而导致的网络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信息篡改、失窃、病毒攻击等。

4、影响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使其消费行为变得冲动而缺乏理智。

5、过于专注上网会导致自我封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减弱。

6、依赖图像信息,减少阅读兴趣,导致思维简单化、片面化。

五、对策加强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要针对青少年在上网中遇到的问题,正确引导、培养青少年对待网上信息和良好的上网习惯。2 加强网络防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强对网络的监测和管理推进网络的法治化进程,尽快把网络文明纳入法制轨道。5 丰富青少年的网外文体活动。

篇2: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作者:朱建发,联系方式:***

单位:萍乡市莲花县升坊镇江口小学,邮编:337100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日益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网络是把双刃剑,它既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影响,激发创造性思维、拓宽学习渠道、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也会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会危害健康、荒废学业、弱化社交、腐蚀思想。为此,本文提出政府、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应当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身心健康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日益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其中10-19岁的网民占26%,20-29岁的网民占30.8%。由此可见,青少年是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网络在强烈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同时,也在以越来越深刻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改变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网络可以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网络激发了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

在开放的网络大环境中,广大青少年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逐渐被他人认可,从而激发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网络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多样,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激发着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使其不知疲倦地积极探索这些未知领域,所具有的潜能被有效地开发出来。

(二)网络拓宽了青少年的学习渠道

调查显示,在网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中,网络占了47.4%。网络拓宽了青少年学习的渠道,只要有一台电脑,连一跟网线,就可以在家或者任何地方展开学习。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接受正规的远程教育,参加各类的网校学习;可以到数字图书馆等虚拟世界中尽情遨游,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研究;还可以通过网络跟老师平等交流,甚至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青少年通过网络感受到网络带来的学习和求知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激发,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三)网络增强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与同龄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青少年就会逐渐变得孤僻和偏激,甚至出现人格分裂的现象。而网络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网络拓宽了青少年的交往渠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现在很多青少年上网是为了结交朋友,他们认为通过网络可以认识很多朋友,缓解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网络交往所具有的直接性、虚拟性等特点,也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社交能力弱的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有利

条件,拓宽了他们的交往空间,使他们变得自信、开朗、幽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愿意在网络世界中,结交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互相关心和帮助。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一样,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青少年不能科学合理使用网络,也会给其身心健康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一)网络成瘾危害青少年的健康

如果青少年长时间在电脑前上网,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势,会导致脖子酸痛、头晕;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使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暴力游戏、黄色信息等网络垃圾的刺激也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失眠,长期如此还有可能神经衰弱。如果青少年沦为网奴,精神上过分依赖网络,还可能染上“网络成瘾症”。《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13.2%;在非网瘾群体中约13%的网民有网瘾倾向。“网络成瘾症”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二)痴迷网络荒废青少年的学业

青少年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和非稳定性,缺乏自立、自理和自控能力,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沉迷于网络。据统计,90%的青少年学生上网不是在学习,而是沉湎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如果青少年沉迷网络,会严重影响学习兴趣,挤占学习时间,甚至引发逃学、厌学的现象,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沉溺网络弱化青少年的社交

沉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青少年,由于长期与现实生活相脱离,造成人际交往的时间和机会大大减少,会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敏感性,使得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久而久之,则容易产生孤独感以及与社会的距离感,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四)网络垃圾腐蚀青少年的思想

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有很多反动迷信、黄色暴力的不健康内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难以分清真善、好恶,有的学生上了黄色网站之后,可能对一些不堪入目的图片想入非非,甚至产生真实体验的迫切愿望;

有的学生看了暴力内容之后,可能产生在校内外试一试的想法并付诸实施;有的学生进了政治反动网站之后,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偏激、反叛的看法。这样网络垃圾可能就会诱导青少年步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像任何新技术一样,网络的出现必然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冲击。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正确对待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既要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也要努力消除其消极影响。政府、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应当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让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健康成长而不是迷失自己。

(一)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网络监管

一是严格执行《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网络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力度,规范网吧从业行为,要求所有网吧必须设立未成年人不准进入标志,加强对上网青少年身份证的审查,确保未成年不进入公共网吧。

二是尽快研制安装能够有效规避“网络垃圾”的防“毒”杀“毒”软件,堵住青少年进入不良站点的通道。

三是加强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网吧经营者的素质,保障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获取安全、健康的信息。

四是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建立能够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展示年轻一代风貌的网站,对青少年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倡导文明上网,建设网上文明。

(二)学校应当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

一是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知识教育。通过网络文化建设、举办网页设计大赛、创办网络电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主动适应和使用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利用网络的能力。

二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明辨网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三是加强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推荐健康优秀的网站,提升青少年道德认知水平和网络文明程度。

四是密切关注青少年上网动态,对网络的消极影响及时教育补救。教师要随时了解掌握学生上网的动态信息,一旦发现学生因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产生了学习或行为问题,应及时进行教育及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采取疏而不堵的策略,帮助学生走出困扰。

(三)家庭应当加强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家教

一是家长先行学习网络知识,为孩子提供有益指导。作为孩子的直接监管者,家长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网络知识,这样才能够给孩子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是对孩子上网采取既鼓励又限制的办法。一方面,鼓励孩子将网络作为学习的辅助手段;另一方面,要对上网的内容、时间有所限制,教育孩子抵制和拒绝网络的不良影响。

三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学校与家庭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仅仅依靠一方的力量,不足以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连续性、一致性的影响。作为家长,应及时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表现,并将学生家中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增进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共同制定教育措施。

相信在政府、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携手努力之下,青少年一定会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少华著: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檀传宝等著: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颜泉东著:浅谈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中小学情报图书世界》2005年第4期。

4、章毛平著:试论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5期。

篇3: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消极人格特质和情感缺失问题[2,3,4,5,6,7]。家庭是个体情感发展的基地,在家庭中发展起来的安全依恋、亲密关系能够预测身心健康和幸福感。家庭功能模式理论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实现这些基本功能,家庭系统必须完成一系列任务以适应并促进家庭及其成员的发展[8]。家庭在运作过程中如果没能实现其各项基本功能,就很容易导致家庭成员出现各种问题。徐洁等[9]最近研究发现,无论家庭功能发挥过程还是结果,都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比发挥结果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预测作用更大。为了解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以班为单位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某市5所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个年级,发放问卷816份, 收回有效问卷共710份,这些学生全部学过网络使用方法,并有过网络使用经历。被试年龄为12~19岁,平均为(15.7±1.6)岁;男生296名,女生414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网络成瘾量表[10]。包括6个维度:显著性、过度使用、忽视工作、 期待、失控、忽视社交。该量表为5级评定量表,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满分为100分。该量表的适用人群为大学生和成人。由于本研究的对象为中学生,笔者根据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量表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68~0.81,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0,该量表的信度较好。由于本研究改编后的问卷题目数比Young问卷的总题目数少1个(1~5分)[1],因此在依据问卷总分筛选网络成瘾者时,确定总分为75分及以上为严重网络成瘾,总分在45~75分之间的为准网络成瘾,低于45分的为网络正常使用,。(2)家庭功能量表。采用刘培毅、何慕陶修订的“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中文版[12]。该量表测定家庭系统6个方面的功能:问题解决、家庭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量表采用4点计分制,评分标准:很象我家=1,象我家=2,不象我家=3,完全不象我家=4,最后得分为用5减去表中得分。各分量表间隔1周后的重测信度在0.66~0.76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2。

1.2.2 步骤

以班为单位集体施测。将网络成瘾和家庭功能2个量表合并为一份综合问卷,由被试一次填写完成,用时20~30 min。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筛选,将不合格的问卷剔除。剔除问卷的标准为:(1)漏答题目数量多于总题目数的10%;(2)答题明显不认真,如对家庭功能量表大部分题目只选其中1种答案的问卷。

2 结果

2.1 网络成瘾状况

被调查学生中,有2名严重网络成瘾者,均为男生;108名准成瘾者(可能有网络成瘾问题),其中男生65名,女生43名。2种程度样本占样本总数的15.5%。由于严重网络成瘾者数目过少,不适于单独分组进行数据分析,因此在后面数据分析中,把所检出的网络成瘾者和准成瘾者合并为具有成瘾倾向组。

2.2 家庭功能与网络成瘾的偏相关分析

由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故采用了以性别为控制变量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

注:*P<0.05,**P<0.01。

表1数据显示,中学生自我报告的家庭功能中除问题解决维度外,其余因子均与网络成瘾的各个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情感投入功能与网络成瘾总分的负相关系数最高(r=-0.21,P<0.01)。

2.3 网络成瘾与正常使用网络中学生的家庭功能比较

采用协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协变量为性别)对存在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与正常使用网络中学生的家庭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结果显示,存在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与正常使用网络中学生的家庭功能在家庭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等5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 家庭功能对网络成瘾的多元回归分析

将家庭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5个因子作为预测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因问题解决因子与网络成瘾相关不显著,故在回归分析时预测变量中不包含此项因子),采用Enter进入方法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

结果表明,以家庭功能的5个因子作为预测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总体效应显著(F=9.069,R2=0.066)。但家庭沟通、角色分工和情感反应对网络成瘾的回归效应都不显著,只有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的回归效应显著。这意味着家庭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是与网络成瘾关系最为密切的家庭功能因子。

3 讨论

网络越来越普遍地进入家庭,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如果网络使用的指导工作不能跟进,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险就会增加。在本研究抽取的710例样本中,有2名初中一年级男生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网络成瘾症状,且表现出准成瘾症状的青少年比例却比较高,超过样本总数的15%。对于青少年总体来讲,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网络成瘾的初期干预和早期预防应当成为今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相关分析和差异性比较数据来看,除家庭功能中的问题解决因子外,其余5项功能均与网络成瘾的各个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存在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家庭在家庭内的沟通与交流、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家庭成员彼此间的情感反应和情感投入,家庭对各个成员的行为约束与控制方面都存在功能发挥不良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这5个方面的功能需要家长和子女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深度交流实现。雷雳等[13]研究发现,父母的适度卷入对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具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席震芳等[14]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学生网络成瘾相关,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易于使初中生网络成瘾。由此可以推断,家庭功能可能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环境因素。

在家庭功能中,情感投入因子和行为控制因子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最高。进一步的多元回归显示,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的确是与网络成瘾相关的核心因素。行为控制因子对网络成瘾的预测效应是情理之中的结果。值得关注和进一步讨论的是,情感投入因子对网络成瘾的显著预测效应。情感投入因子与网络成瘾的高相关结果与以往研究者所发现的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情感缺失的结果相呼应,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网络成瘾者情感缺失的原由可能在于家庭中情感投入的缺乏。Baumeister等[15]认为,归属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内驱力,是人类的基本动机,它的满足是人类健康、适应和幸福的基本条件,如果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导致一系列身体的、心理的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频繁互动和积极关注是满足个体归属需要的必要条件,当一个人能够从家庭成员那里感受到积极支持,并发生频繁交往时,就会获得一种充分的归属感,从而满足其基本的归属需要。相反,很可能是家庭中情感投入的缺失使子女的归属需要无从获得满足,从而转向于网络的依赖。

网络成瘾不但是一个心理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和家庭的问题,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中应该将家庭作为一种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尝试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善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

摘要:目的考察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市710名中学生为样本,采用修订的Young网络成瘾问卷评估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中文版测量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分析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中的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5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存在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功能在上述5个方面低于正常使用网络的学生。在多个家庭功能因子中,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是预测网络成瘾的核心成分。结论改善家庭功能,提高家庭中的情感投入和对子女的网络行为监控,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有效途径。

篇4: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 青少年 影响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示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便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与青少年的个性相适应。上网有瘾,这早已成定论,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网消得人憔悴”。那么,网络的神奇力量究竟是什么?它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1.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及思想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

2.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3.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为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除烦恼和疑惑;网络为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测、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健康研究动态及求医预约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

4.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1.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及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3. 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4.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

三、如何尽量减小负面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面对网络的负面效应,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把负面影响削弱到最小呢?

第一,学校教育结合家庭教育,坚持以“导”为主,“堵”为辅,做到“堵导”结合。学校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履行好班集体领导的角色,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运用网络体系渗透相关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在网络大环境下健康成长。对于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多了解互联网,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同时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关心、教育、引导孩子。对于学校,要更多地配备上网条件,教授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技能,提高青少年对不良信息和行为的辨别及抵制能力。

第二,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建设。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第三,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网络教育。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第四,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建立学生自己的个人及班级博客、QQ 群,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青少年本人,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性地对待互联网和网络游戏,更多地使用互联网来帮助自己学习。

篇5: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构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次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守单一的次序。而在网络中超多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情势来构筑和处置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动身,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需思考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接洽,并透过这种网状的接洽来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育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辅助他们精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能够培育青少年以一种体系的目光看待问题和用心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期所必需的。

2.青少年的发明潜质得到了发展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青的网络建立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超多朝气蓬勃的年青人。知识与发明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盛,而且更新速度十分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盘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发明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育创新潜质、实现创新资料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3.满足了青少年交换、沟通和明白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便利、奇特的交换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空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涌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接洽在一齐。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普遍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一样。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摸索性的调查、剖析、研讨,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礼貌建设服务。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篇6: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学生姓名:罗佳佩 学号:0802090121

指导教师:

院(系):

专 业: 吴应驹 西财行知学院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班级:

2008级 1班

新传播媒介-网络对青少年成长与认知的积极影响

内 容 摘 要

网络是传播媒介中的新生力量。自产生以来,网络以其强大的功能对人类社会尤其是人类社会中的青少年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网络密不可分。还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的就是青少年群体的成长与发展。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网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使青少年大大开阔了视野。作为社会教育的一方面,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网络更新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使其对各种社会问题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网络让青少年不断了解并接触新鲜事物,与时俱进,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个性、拓展其思维。网络还通过其强大的社交功能丰富了青少年的情感。更重要的是网络正在不断的更新青少年群体的认知结构,使青少年向一个更为全面、健康、积极、成熟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网络媒介 青少年 影响

序 言

网络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中的新生血液,它除了具有三大传统媒体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这也是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传播媒介中的主要力量的重要原因。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它对人类文化最深刻、最内在的影响在于人类认知与思维方式的转变。青少年作为正在建立认知与思维方式的人类群体,网络对其的影响就变得尤为明显,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关键。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可以明确的划分为正负两面。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网络带给青少年这一群体的正面影响,即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青少年与网络的交集概况

青少年是人类未来的希望,这一群体能否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迄今为止,世界总人口数的22%为10-20岁的青少年群体,可以说,对青少年的保护、引导以及教育至关重要。而网络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据统计,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4.85亿,其中将近一半为青少年群体。可见,网络的应用与普及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那么,青少年上网究竟做些什么,青少年与网络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交集,这应该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一)查找资料、阅读书籍、了解新闻等以涉入信息和知识为目的的交集

青少年是以受教育为主的一个群体。在青少年时期,每天离不开的便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涉入并积累新的知识,书籍、教师授课、电视报纸等等。在这些途径中,网络无疑是最迅速、最直接、信息量最大的一种。通过网络,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任何方面的知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以及对信息的需求。网络甚至弥补了正规校园教育中不足的地方,使得青少年可以了解到在学校或通过

老师了解不到的知识与信息。所以,青少年与网络的第一个交集便是以涉入信息与知识为目的的。

(二)使用虚拟社交平台、网络聊天工具等以交友、聊天为主要内容的交集

青少年一般指10—20岁的群体,这个年龄段中的人群已经逐渐具有了一个社会人的正常情感,希望得到认可、期待交到朋友、情绪的发泄等等。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虚拟的情感环境。在网络上,青少年交到了不同的朋友、大胆的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可以发泄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发泄的情绪······青少年感受到了网络通过虚拟社交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心理上的满足。所以网络交友、聊天等内容是青少年与网络第二个大的交集。

(三)游戏、影音娱乐为主体的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的交集

青少年群体易被外界影响、学习压力较大、娱乐方式和时间较少,所以游戏或电影这种无需环境,利用网络直接进行的娱乐活动成为了青少年群体首选的休闲、娱乐方式。青少年群体正处于成长和受教育阶段,比较缺乏社会认同感。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他们可以找到一定的认同感并得到满足。电影、电视等是青少年了解世界的另一种窗口,并且这种方式易为青少年所接受。所以,青少年娱乐的方式是其与网络的一大交集。

二、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积极作用

经常和网络接触的青少年得到的信息量之大和占有的知识面之宽,是过去的书刊人不能相比的。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求学的广阔空间、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对青少年的认知过程、行为方式、情感、价值观与世界观等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积极作用

青少年群体正值建立与更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建立自己的观念。网络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信息社会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对青少年各种现代观念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1.网络有助于青少年自主观念的培养

篇7: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浅谈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浅谈

作者:贾利敏 高娟 李娜 权太喜 任天坤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网络在我国的迅猛发展,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日益增多,网络在青少年的学习、娱乐等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7月发布的“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6月,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己达1.03亿人。其中,网民学生占群体中的33.2%,是网民人群的主体。上网对于很多青少年而言,已成为一件平常的、必不可少的事情。因此,研究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能否客观、理性地看待互联网在青少年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将决定对青少年上网指导教育策略的成败,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1)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在网络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与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

(2)网络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通过网络,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这对于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网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3)网络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网络加强了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了青少年内在的潜能。由于网络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或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地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2.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长时间连续上网,会使人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人甚至会消极自杀。另外,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2)网络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

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也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与此同时,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对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使他们荒废学业。

(3)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使青少年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甚至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从而减弱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

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应采取的对策

1.积极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群体的心理卫生,促进学生的自我成熟、健全的人格完善,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对上网的认识和心理控制能力。

2.及时了解情况,将网瘾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迟到、早退、请假、旷课等情况及缘由及时了解。掌握晚上未归学生的去向、原因、心理行为和反常情况等,以采取迅速有效的对策。

3.加强监督

针对学生在校内上网的情况,重点加强对校内上网场所的监督,且加强监督和改善上网条件相结合,创造良好的上网环境。

4.开设网络素质教育课程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可邀请有关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门的网络知识和网络资源利用课程,使他们掌握如何制作网页,如何参加网络会议,如何在网上交流信息,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创业等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为学业服务。

由于当前我国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导致青少年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网络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笔者认为,这需要从理论上提出对当前青少年进行网络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正确上网,以满足学生在求知、娱乐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为学校青少年网络健康教育打好理论基础。

篇8: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负面影响

1994年4月20日, 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接入国际互联网的64K专线开通, 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截至2009年底, 中国网民人数达到了3.84亿, 比1997年增长了618倍, 年均增长了3.19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28.9%,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而在网络用户群体中, 35岁以下的青年及青少年基本保持在80%以上, 甚至达到91%, 各年龄段的人群中, 尤其以18—24岁群体所占比例最高, 基本保持在35%以上, 甚至超过40%。[2]也就是说, 中国网民的主体是青年。

网络也深深地影响着当前的青年生活, 改变了青年的人生世界。今天,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 突破了交往的时空限制, 使世界成了“地球村”, 使虚拟交往大行其道。以学校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网络教育的挑战, 网络教育是自我教育、交互教育, 正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成为一种潮流。网上购物, 正成为青年生活的一种时尚, 引领着消费生活的潮流, 以其商品信息量大、可选范围广、成本低、消费者主动性强的优势, 为更多青年接受, 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网络娱乐业的兴起也改变了青年人休闲生活, 特别是网络影视、音乐、游戏盛行极大丰富了青年人的休闲生活。

网络在给青少年带来诸多积极作用的同时, 网络及其所衍生的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回避的。

一、网络交往容易使青少年人格异化

从网上个人交往的外在形式来看, 主要有三种状态:在线交往, 收发电子邮件, 在电子公告板上发帖和看帖。无论是何种形式, 其由于交往的虚拟性, 从而给了青少年极大的自由度, 摆脱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限制, 很多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或不愿公开的个人愿望, 在这里可以得到一种随变性的假想式满足和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同时作用于青少年身上时, 由于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 两种人格很难在一个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身上统一起来, 表现出网上交流能力与现实交往能力的极大反差。网络的隐藏性和现实关系的复杂, 使得部分青少年更愿意选择网络交往, 回避现实的人际关系, 变得与现实社会相隔膜, 沉溺于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 而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又导致了人必须面对现实生活, 最终导致青少年心理扭曲和人格异化。

二、网络娱乐文化使青少年网络依赖心理增强

网络娱乐文化最吸引青少年的莫过于网络游戏。2006年1月4日,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十七次调查报告中显示, 网民中经常玩网络游戏的有33.2%, 而其中以青少年为主体, 他们是最热衷于网络游戏的群体。由于不分青少年自我觉察及自我控制能力弱, 富于幻想, 喜欢追求新奇, 再加上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心理, 网络游戏在其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 进而导致情绪低落, 生物钟紊乱, 自我评价降低, 影响学习, 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危害。

三、网络不良信息使青少年道德及法律观念淡薄

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各种各样的信息借助于“无国界”的网络充斥着青少年的周围, 影响着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其一是恶意的政治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带来毒害。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快捷性、隐蔽性, 以“民主”、“人权”为幌子恶意歪曲是非, 颠倒黑白, 对社会主义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这些恶意的言论极容易使缺乏政治经验, 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受到蒙蔽而迷失政治方向, 进而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

其二是腐朽的西方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造成侵略。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向我国大力倾销自己的文化, 渲染暴力、金钱、色情、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 而大学生好奇心强, 接受新事物快, 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

其三是低俗的精神垃圾使青少年思想产生腐化。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广泛性、迅速性和内容实效性、不确定性等特点, 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 精华与糟粕并存。特别是网络传黄现象给互联网造成了严重污染。一些自控力弱的大学生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寻找色情和暴力信息, 造成对网络极度迷恋, 进而发展成为病态的网络沉溺。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网络拓宽了青少年的文化视野, 显示了现实科技的魅力, 但多数青少年上网体验的是网络的娱乐性。由于网络信息纷繁复杂, 难以甄别与控制, 青少年极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因此, 家庭、社会、学校必须统一动起来,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从而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状况.[N].光明日报, 2010-06-09, (6) .

上一篇:“共享资源”,是好是坏作文下一篇: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海燕》教学案